听了这么多期节目,有些朋友大概也发现了一个现象: 我们仨分享的很多书,其实是外语原版中国译本。 这就不难联想到一个爱书人普遍会遇到的问题:译本质量与阅读体验的关系。 好翻译,无法成为烂作品的“再造父母”,但烂翻译,真的会让人怀疑,原作者是不是译者的“杀父仇人”。 不过仔细捋一下整个出版流程,我们又发现,这锅好像也不该译者一个人背…… 在《要命》这期节目里,我们向大家承诺会专业讨论一下这个话题。今天如约而至。 作为语言专业学生和(半路出家的)从业者,我们仨@包子、@Q和@桑夏会分享一些跨语言交流、翻译原则以及出版行业内幕,可说的、不可说的、能说的、不能说的都在本期节目中啦。 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宝贵的意见~ 「扯读」BULLSHREAD 本期节目,你将收听到以下内容—— 1.那些令人哭笑不得的翻译 2.那些让人拍案叫绝的翻译 3.经典的影视翻译及问题 4.翻译出版作品内幕 5.差翻译作品避雷 6.普通读者眼中的好翻译 7.小彩蛋 本期节目涉及的音乐—— 此生无可恋,唯曲悦丹田 by 刺猬
*本期节目涉及剧透,如您介意,可读完书后再听。 因为“他”,就叫《小王子》。出版于1943年的《小王子》,今年刚好问世80周年。 出于对经典的崇敬,也恰好临近“六·一儿童节”,我们仨@包子、@Q和@桑夏想和大家分享一下这本法语经典名著。 本书原是作者安东尼·德·圣-埃克苏佩里在二战时流亡美国期间,应编辑之邀为儿童创作的童话,书中的这句话让全球几代大小读者狠狠共鸣了一把—— “所有的大人起先都是孩子。” (就谁还不是个宝宝呢!) 有人因为它是童话而轻视它,也有人觉得它简直是本“神书”。 有人读完觉得故事简单,也有人觉得情节草蛇灰线、处处伏笔。 究竟是时代滤镜,还是名副其实?究竟该用什么姿势阅读《小王子》,才不算浪费呢? 重点都在节目中,欢迎大家收听后在评论区讨论。 【友爱声明】 我们仨水平有限,只是从自身生活和阅读史出发,分享了些浅薄的见解。 希望大家伴着《小王子》里的箴言,开启属于自己的阅读发现之旅——“只有用心才能看见。本质的东西用眼是看不见的。” 【内容更正】 节目中提到“最早点灯的是美国”,原文应为“最先上场的是新西兰和澳大利亚”,因为作者埋入了国际日期变更线(东西经180°)这个地理知识。 这条人为划分的分割线位于新西兰东侧,两侧日期不一样。 最先上场的是新西兰和澳大利亚的点灯人。点着了灯,他们就退下去睡觉。接着是中国和西伯利亚的点灯人上场,随后他们也退到幕后。下面轮到了俄罗斯和印度的点灯人。接下去是非洲和欧洲的,而后是南美的。再后来是北美的。所有这些点灯人从来不会搞乱上场的次序。这场面真是蔚为壮观。 本期节目,你将收听到以下内容—— 1.(据说是)全球发行量第二的名著,你读过吗? 2.关于《小王子》的阅读印象 3.《小王子》内容梗概与作者简介 4.如何理解书中那些关键的意象—— 献词、玫瑰、狐狸、七个星球、绵羊、猴面包树种子 5.那些印象最深刻的情节—— B612星球命名过程、点灯人大军、小王子看日落、谁是小王子的朋友、小王子的问题…… 6.对《小王子》的评价:名不副实?名副其实? 7.小彩蛋 本期节目涉及的音乐—— Suis-moi by Hans Zimmer / Richard Harvey / Camille 本期节目封面插图—— 小王子和狐狸 by 豆瓣网友@介意yy 如作者本人看到,欢迎联系我们更新署名呦~ 片头声音特出 | 小乐 录音 | 包子 后期 | 武老师 包子 上传 | 包子 图片&文案 | Q 桑夏
欢迎收听新一期「扯读」,我们是@包子,@Q和@桑夏。 前有80万字的《大医》,后有脑实验背景的《阿尔吉侬》,都是虚构小说,本期我们特意找了一本非虚构读物与大家分享—— 《要命,还是要灵魂》 The Spirit Catches You and You Fall Down 乍看之下,中英文书名主标题十分有哲学味儿(根本不知道到底要讲啥);实际上,它的内容的确离我们有点遥远——背景发生在美国,主要人群是美国医师与苗族移民,事件涉及到神秘的苗族习俗。 看了副标题“医患冲突中的跨文化误解”,我们才大致了解了作者要讨论的话题,而且明白它与我们有些微妙的关系。 全书以苗裔移民女婴李黎亚患病及诊疗过程为主线,引出了号称“民族大熔炉”的美国社会中,苗人少数群体与主流人群在价值观、文化习俗等不同层面的冲突。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苗人把所有疾病都归咎于灵魂遭受恶灵侵害,但美国现代医学工作者显然更相信你的化验单,所以就引申出了标题“要命,还是要灵魂”。 听上去有点难理解? 推荐先看看《刮痧》这部老电影,除了民族不同和略带刻意的戏剧化夸张手法,它的主题与本书如出一辙。 本书目前是豆瓣一周热门Top2,豆瓣评分9.0,然而,就像本书主题“冲突”一样, 我们仨对它的评价和这一高人气并不完全一致,原因是什么又是否理直气壮呢? 欢迎收听后,留言讨论。 P.S. 如果换做你,你要命,还是要灵魂?也欢迎留言讨论。 「扯读」BULLSHREAD 本期节目,你将收听到以下内容—— 1.世界观大测试:你唯物还是唯心? 2.身边那些神秘信仰与生活习俗 3.《要命还是要灵魂》内容梗概与作者简介 4.背景“安静的战争”:鲜为人知的苗人迁徙史 5.如何理解“冲突”这个主题? 1)苗族移民 vs 美国白人本地人 2)普遍存在的医患矛盾 3)苗族传统医学 vs“笛卡尔主义”下的现代医学 6.本书值得一读吗? 7.推荐延伸阅读 8.彩蛋1:关于灵肉二元论的终极选择 9.彩蛋2:全书最受震撼的一句话 本期节目涉及的音乐—— 僕の戦争 by 神聖かまってちゃん 片头声音特出 | 小乐 录音 | 包子 后期 | 武老师 包子 上传 | 包子 图片&文案 | Q 桑夏
欢迎大家在春暖花开的时节收听「扯读」这期节目。 依然是@包子,@Q和@桑夏我们仨,今天要和大家分享一本科幻小说《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 刚看到这本书时,很多人会被劝退——这情节,也能叫“科幻”?!这错别字连篇,也敢出版?!这翻译水平,ChatGPT都比他强!!! 当你耐心读完(以及听完本期节目)后,你会发现,科幻不只有一类,并且 “先入为主”“刻板印象” 可能正是本书作者丹尼尔·凯斯要探讨的问题之一。 绝大多数人生来正常且幸运。 这种“幸存者偏差”,容易使我们无意识地忽略掉了世界上那些特殊的少数群体,比如类似书中主人公查理·高登这种智力有缺陷的人,也容易使我们陷入“刻板”的社会评价体系,比如智商崇拜、将学历等同于品德等等。 《献给》这本书则为我们揭开了一道 “看不见的风景”。 作者将自己的心理学教育及从业背景运用于观察及写作,借助查理这个虚构人物,反映出现实中这类群体的境遇——个体的自我意识、个体与亲密关系、个体与社会之间的矛盾与无奈,同时也反衬出我们“正常”群体自身的缺憾与不足。 更多详细解读,都在本期节目里了,希望大家能带着耐心阅读本书和收听节目,应该会不虚此行。感谢支持~ P.S. 汉译本推荐陈澄和这版。 P.P.S.将本书简介放在最后,也是为了避免大家让先入为主,被奖项影响好恶。 1959年,短篇《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首度发表,获雨果奖;1966年,扩展成长篇后又荣获该年度星云奖;至此该小说一举夺得科幻界两大最高奖项,还曾三次改编为电影。2000年,美国科幻协会为丹尼尔·凯斯颁发“终身荣誉作家奖”,以表扬他在科幻小说上的卓越成就。 本期节目,你将收听到以下内容—— 1.不带“未来”也算科幻?你对科幻的印象是什么? 2.假如有做“超级英雄”的机会,你想获得什么超能力? 3.《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一书简介及作者生平 4.关于身边那些“智力特殊人群”的印象 5.智商改造的意义:飙升到下降是种怎样的体验? 6.禁忌、羞耻,还是不解、误解:关于爱与性的思考 7.原生家庭对个人命运有多大影响? 8.智力、道德、人格:人究竟因何为人? 9.金句分享与全书整体回顾评价 10.推荐延伸阅读 本期节目涉及的音乐—— 僕が死のうと思ったのは By 中岛美嘉 最后,依旧送上我们【听友群小助手】的微信。大家不仅有义务,也有权利去加他的微信,达成所有「扯读」听友的大和谐。 听友群小助手微信ID moxuanbpc01 片头声音特出 | 小乐 录音 | 包子 后期 | Q 上传 | 包子 图片&文案 | Q 桑夏
要说明一下:本期节目,我们写了大纲且只有大纲,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我们认为应坚持思想无界,心向往之(好吧,这纯属一本正经那啥啥……)。 4.23是世界读书日,但我们决定今天这期不聊书。因为英国“二流作家”毛姆说过,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可人类不是今天突然才有了灵魂,又急需一个精神避难所的。 阅读值得被需要,被热爱,这个期限是永远,时间是时时刻刻,定位是必需品。 所以,今日不读书,聊聊由书改编的影视剧,算是和大家分享一个正餐后的小甜点吧。 那些年,到底有多少影视热剧改编自书籍?不数不知道,一数吓一跳,提到金庸先生、琼瑶奶奶等,我们时代的眼泪忍不住簌簌落下。 这些年,原创剧本更是佳作难求,名著、网文甚至游戏设定集改编成了主流,节目里 @包子 就热情安利了近期某游戏改编的热播美剧。 既然是改编,原作和剧集(&粉丝之间)就不免被比较一番,是骡子,还是马——对于情节、角色、服化道、制作技术等改编的尺度,真的是“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你心中的“最佳改编作品”和“最被魔改作品”,分别是什么呢?欢迎留言和我们聊聊。 最后,诚挚感谢本期赞(露)助(出)的“影视金主”,以下排名不分先后,如有遗漏,纯属安利—— 《西游记》《新神雕侠侣》《天龙八部》《还珠格格》《纸牌屋》《权利的游戏》《甄嬛传》《是的,大臣》《仙剑奇侠传》《古墓丽影》《最后生还者》《男孩,狐狸,鼹鼠和马》《小王子》以及“魔戒”三部曲、“哈利·波特”系列、马伯庸作品,等等。 「扯读」BULLSHREAD 本期节目,你将收听到以下内容—— 1.那些年一起追过的改编影视剧 1)早期:四大名著、金庸古龙武侠世界、琼瑶奶奶言情故事~ 2)中期:《指环王》《哈利·波特》等~ 3)近期:HBO、Netflix等美剧~ 2.聊聊印象最深的改编影视剧 3.改编的尺度在哪里:好的改编 vs“魔改” 4.跟上时代的浪潮:热门游戏改编影视作品 5.看书和追剧的乐趣有什么异同? 6.论取舍:先看书,还是先追剧,还是all in? 本期节目涉及的音乐—— 归去来 - by 胡兵,希莉娜依 难念的经 - by 周华健 小李飞刀 - by 罗文 惊鸿舞 - by 姚贝娜 白船 - by 秦昊,王圣迪 生生世世爱 - by 吴雨霏 此生不换 - by 青鸟飞鱼 答应不爱你 - by 郑中基 偏爱 - by 张芸京 The Last of Us - by Gustavo Santaolalla 片尾音乐 少年梦 - by 张卫健 「扯读」BULLSHREAD 最后,依旧送上我们【听友群小助手】的微信。大家不仅有义务,也有权利去加他的微信,达成所有「扯读」听友的大和谐。 听友群小助手微信ID chedu2020 片头声音特出 | 小乐 录音 | 包子 后期 | 武老师 包子 上传 | 包子 图片&文案 | Q 桑夏
哈哈哈哈~坦白地说,这期节目我们仨是全程无大纲、无文稿录制,非常适合心灵“躺平”收听。如果觉得内容还行,那完全是因为我们和听友在节日理解上的默契。 在多数人的印象里,“清明节”是比较特殊的,因为它几乎是中国唯一一个专为死亡(祖先)而创的传统节日,尽管后来的我们早已习惯把它与游春、踏青结合起来。 所以,在录制时,我们实在不知道该怎么形容这天,该不该祝大家“节日快乐”,但总觉得,放假绝对是一件还算值得快乐和放松的事情(何况今儿没有调休!)。 秉承着这样一种基调,本期节目中我们扯了一些包括清明节在内的节日趣事,比如@包子 和@武老师在这天去海上看雪的“浪漫”,@Q终于发现了关于儿童节的“真相”,并展开了一些“想想就很开心”的大胆假设。 关于清明等节日,你有什么故事?欢迎留言和我们扯一扯~ 本期节目,你将收听到以下内容—— 1.关于清明节的印象? 2.哪个节日你觉得过得最累? 3.哪个节日你觉得过得最快乐? 4.我们为什么需要节日? 5.创造一个新节日如何? 6.一些或许没用但有趣的推荐 本期节目涉及的音乐—— Remember Me -By Miguel, Natalia Lafourcade
书接上期,还是我们仨@包子、@Q和@桑夏。上期提过,《大医》这部小说4册有80万字之巨,与老舍先生的《四世同堂》字数相当(想起《狂飙》里的梗:什么档次,和我写一样多)。 朋友,你还记得自己最近一次读这种大部头的“痛并快乐着”么?如果今年要挑战某4本书,请试试《大医》,并推荐搭配我们这两期的扯闲篇,你将多收获一点快乐的阅读体验。 在全书后记中,马亲王袒露了自己的“野心”:其实80万字真的远远不够。话题他想了十年,素材收集不计其数,时间跨度半个多世纪,主题冷门且有专业门槛——何为“大医精神”?有哪些奇人奇事?要写清、写透,着实不易。 读完全书,我们还是认为,他算是“收住了”。整体行文结构流畅,“抠史”能力更胜从前(aka.某些意外与巧合说得过去,甚至处理的颇为惊艳),可放心食用。 第一期重点围绕背景和主角扯了扯;在本期中,我们挑了一些配角、情节等细节和大家分享,一起更好地拆解这80万字的“良苦用心”。筹备时,我们都发现,书中配角的经历比主角更“抢戏”,请想象一下加里·奥德曼在《这个杀手不太冷》中表现~ 在尾声里回想做这个选题的初衷,@包子提到了Coco,@桑夏又临时想起了鲁迅的《为了忘却的纪念》:历史是为了铭记,逝去不意味消失,只要有人肯如《大医》这般去记忆。 本期节目,你将收听到以下内容—— 1.有那些印象深刻的角色故事? 2.终于读完这部80万字的长篇,有什么感想? 3.分享书中最喜欢的金句!金句!金句! 4.荐书:可搭配《大医》“食用”的书籍 本期节目涉及的音乐—— JIN-仁- Main Title By 髙見優 最后,依旧送上我们【听友群小助手】的微信。大家不仅有义务,也有权利去加他的微信,达成所有「扯读」听友的大和谐。 听友群小助手微信ID chedu2020 片头声音特出 | 小乐 录音 | 包子 后期 | 武老师 包子 上传 | 包子 图片&文案 | Q 桑夏
各位听友,太久不见~ 停更近两年,我终于回来啦——还带来了两位新朋友@Q和@桑夏,她们两位未来会常驻「扯读」,这能很好地体现出我们这档节目的小追求:生活不孤独。 在此,也邀请听友们和我一起,向另一位(前)主播@陈老师挥手致意(怎么就“前任”了呢?“你~快~回来~”)。 回归首期,我们三人搞了一个大动作:一起聊聊马伯庸马亲王80万字的新作历史小说《大医·破晓篇》和《大医·日出篇》。 过去三年,全世界人与“医”这个字的接触,可以说是“史无前例”的密切及密集。作为本没什么追求和见识的主播们,我们发现自己对“医”这个领域知之甚少,恰好这套书提供了一个拓展认知的契机。 延续马亲王一贯擅长的写作题材和写作手法——从史缝里抠出好多故事——《大医》关注到了历史缝隙里一个“人迹罕至”的角落:医疗史。 它以中国红十字会创立为起点,通过虚构两男一女三位红会医生主人公的成长经历,科普了中国近代史上众多医疗界人士的真实事迹。 对我们仨这种小白来说,尽管小说是大部头(读了快俩月),但读完后深深觉得,它出现的意义称得上“功德无量”。感谢马亲王,没有让那年、那人、那事湮没在故纸堆中。 本期节目,你将收听到以下内容—— 1.对医院、医生有哪些初印象? 2.马亲王这部新书《大医》写了什么? 3.对“红十字会”与“慈善”的印象是什么? 4.理解灾与疫的关系:为什么说“大灾之后,必有大疫”? 5.书中哪些故事情节最让人触动? 6.书中哪些内容颠覆了认知常识? 7.书中哪些角色让人印象深刻? 本期节目涉及的音乐—— 逢いたくていま——By MISIA 最后,依旧送上我们【听友群小助手】的微信。大家不仅有义务,也有权利去加他的微信,达成所有「扯读」听友的大和谐。 听友群小助手微信ID chedu2020 片头声音特出 | 小乐 录音 | 包子 后期 | 武老师 包子 上传 | 包子 图片&文案 | Q 桑夏 ayo 包子
本期节目由包子和武老师带来一个声音blog,关于参加日光派对举办的都市促谈会的参后感悟。(脚底播客主播自费作为粉丝参加,不要想多了。) 我们结合自身聊了以下内容: 包子和武老师什么时候开始种草播客的? 为什么说播客的最大优势也是它的最大劣势? 播客对于包子和武老师来说意味着什么?�在节目末尾我们为什么cue了陈老师,他的良心到底会不会痛?�� 提前祝大家国庆快乐! 录音 包子 武老师 后期 包子 文案 包子 上传 陈老师 ED Beautiful world-Suede 喜欢我们节目的朋友记得添加我们小助手的微信进群和我们一起互动吧! id:chedu2020
我们特意给女性听众一次占我们便宜的机会。(低头认儿) 本期我们将围绕《多湾》这本小说给各位带来一期的浅薄书评。 我们将结合近期关于家庭、生命和伦理的思考,将自己有限的人生30年的经历投射到这本书一些描写的细节当中。对于我们来说,这本书的珍贵之处在于描绘了中国二十世纪的凡人图谱。而更特别的地方在于,作者用自己细腻的情文笔将情感投射到每个角色的人物当中,用细腻的语言且黑色幽默的手法将我们带到河南的乡土角色当中。 年轻的时候想死,老的时候却想活是一种什么样的讽刺体验? 当意识到衰老和死亡的必然,如何去接受逐渐失去对人生的掌控感? 当饥荒变成规律,乡土中国的人们是如何面对生和死?�当起伏成为人生主题,时代的一粒灰尘如何压垮一代人的肩膀? �当城市逐渐取代乡村演变为生产的中心,传统社会和现代社会的文化隔阂如何消弭?� 跟着主播的复述,一起体会作者如颖多湾河水那般对故乡、对家人、对时光如涓涓细流的缅怀。 录音 陈老师 包子 后期 陈老师 文案 陈老师 上传 陈老师 ED 年度之歌—谢安琪 喜欢我们节目的朋友记得添加我们小助手的微信进群和我们一起互动吧! id:chedu2020
这是扯读自开办以来首次邀请女嘉宾做客扯读,和大家一起聊聊地球国民老婆的老公——星野源。 在这期节目中你会听到 1,星野源的成长经历; 2,星野源事业发展的几个转折点; 3,星野源2021年新书中的选段; 4,主播与嘉宾为您共同推荐的星野源参演的电视剧、作为声优的动画以及片尾今年新推出的歌曲。 十分感谢@武老师 参与此次录制,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哦~ ED, 不思议——星野源 依旧送上我们听友群小助手的微信,听友群小助手微信ID:chedu2020 录音 包子 武老师 后期 包子 上传 陈老师 文案 包子
食色,性也。无论什么时候人们都逃不开吃吃喝喝的话题,尽管两位主播(如果听过前40期节目的听友,一定还记得我们另外一位主播叫陈老师)在吃和喝上不仅没什么追求,而且没什么见识。但是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追求与精神追求,包子特意邀请了作为一名酒品销售的@来一口,阿来老师跟大家聊一聊葡萄酒。既然跟酒有关,我们的常驻嘉宾@猴子路飞的阿拉巴斯坦大碗卤煮,猴老师也兴致勃勃地加入了这期节目。毕竟录音场地就是猴老师家,让他出去也不太像话。 关于本期节目,您会收听到—— 1,猴老师为什么专攻精酿,不征服葡萄酒呢? 2,阿来老师为什么熟悉「卧螺式脱水离心机」呢? 3,葡萄酒在国外也像国内一样属于逼格饮品吗? 4,为什么说罗斯柴尔德家族类似红酒里的大众集团? 5,奢侈品包包和红酒有什么关系? 6,新、旧世界葡萄酒如何区分? 7,国产葡萄酒哪些品牌比较好? 8,什么是膜拜酒? 9,葡萄酒的封装规格是谁规定的?为什么都是750ml的倍数? 10,为什么买价格昂贵酒的人,往往是很不懂酒的人? 11,究竟是什么问题让来老师回答了“不可能”之后,大家都笑成了猪? 12,「理查德米勒」这个牌子的手表,背后有着什么品牌故事? ED Don't Worry-Ben Tankard 依旧送上我们听友群小助手的id,大家不仅有义务,也有权利去加他的微信,达成所有「扯读」听友的大和谐。 听友群小助手ID chedu2020 录音 包子 猴子路飞 后期 包子 上传 陈老师 文案 包子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