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我在一个闭塞偏远的哈萨克乡村当裁缝,青春被倒扣在铁桶之中。却并不感到压抑,野蛮地希望着,混沌中奋力奔突。 十八岁的时候,我渴望去很多很多地方,最后只见一个人就够了。 那时我还是想去很多很多地方,想见到各种各样的人,我二十八岁的时候好喜欢自己的二十八岁。那时,所有的年龄里只有二十八岁最适合自己。 此时此刻,除了三十八岁,我对什么年龄都不满意。我真心喜欢我的三十八岁。三十八岁的我哪儿也不想去了。但是,至少还想见三个人。 【文字】 文章收录于《记一忘三二》李娟 【封面插画】 玻璃珠的气泡里,藏有一些遥远的日子,如无数在宇宙中闪烁的繁星点点。 收录于《有一年》天然 【音乐】 爵士口琴龙登杰《索尔维格之歌》 Mantovani《Torna A Surriento》
全世界只有万分之零点一二的人会在36岁前患上肺癌,保罗·卡拉尼什(Paul Kalanithi)是其中之一。 当你读到这本书时,他已经不在人世。 保罗曾获得过美国斯坦福大学英语文学及人体生物学双料学位,并于英国剑桥大学获得科学史与哲学研究硕士学位,以优异成绩获得美国耶鲁大学医学博士学位,即将获得斯坦福医学院外科教授职位并主持自己的研究室。 2013年,即将抵达人生巅峰的保罗,忽然被诊断出患有第四期肺癌。 自此,他开始以医生和患者的双重身份,记录自己的余生,反思医疗与人性。 他的文章刊登在《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等媒体,获得了全球读者关注。 本书文笔优美,诚挚感人,书里有着对人性、生死、医疗的深沉思索,让全球无数读者为之动容。 【文字】《当呼吸化为空气》作者 [美] 保罗·卡拉尼什、译者 何雨珈 【封面】《当呼吸化为空气》书籍封面 【音乐】hideyuki hashimoto 《futari》、《 matsu_1》
被欺负的那些日子拉长了我短暂的学生时代。几乎所有的人都渴望重返童年和青春,我却永不愿重历那种无助的孤独——除我之外,所有人都相安无事的那种孤独。 成长真是辛苦。 - 【文字】 文章收录于《记一忘三二》李娟 【封面插画】 在绿色的海里,有我和小狗的张望。 收录于《有一年》天然 【音乐】 S.E.N.S.《孤影》
我们围着电脑,在网上看 MidJourney 和 Dall-E 2人工智能创造的图像。半个世纪前,我和哥哥曾怀着同样的好奇心,围着一本苏联画册。那时我们对世界和未来的向往多么单纯,如今面对势不可挡的未来,我们的期待中不免夹杂着不安。 其实任何对未来的幻想,都是一种怀旧。人类似乎在一条混乱的单向道上茫然狂奔,完全无法控制自己的脚步。喘息间我们蓦然回首,瞥见一眼远古和永恒,唤起莫名的惆怅与渴望。 - 【文字】 选自《猫鱼》陈冲 【配图】 哥哥陈川正在把我“送给”新郎;哥哥画的泰迪的牛 【音乐】 坂本龍一《Merry Christmas Mr Lawrence》、《Ieta》
他柔弱、无辜、单纯。他所有的美好之于我,像风景之于瞎子,天籁之于聋子。 而我之于他,像梦境之于做梦的人吧。 - 【文字】文章收录于《记一忘三二》李娟 【封面插画】树比天高。收录于《有一年》天然 【音乐】S.E.N.S.《孤影》 (感谢遇见的你们)
琼•狄迪恩在女儿和丈夫相继死去之后写了《奇想之年》一书,她说悲伤像风暴中的浪涛,打得你膝盖发软,眼睛昏黑。也许在一波巨浪平息下来的间隙,父亲去打印了那张母亲的照片,放到钱夹里。走出卧房时,他是个刚从海啸中幸存下来的人。 年轻人也许可以从失去中找到意义,在治愈中得到成长,他们的面前还有着很长的路和其他的爱。对于九十一岁的父亲,失去相濡以沫近七十年的老伴,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令人绝望的事。 我想起弗声尼灭•伍尔夫在《奥兰多》中的一段话,大意是:幻想对于灵魂就像大气层对于地球。如果没有了那层温柔的空气,万物将失去生灵与色彩,大地将变成一片灰烬,滚烫的鹅卵石将灼焦我们的脚底。实话说,到那时我们就完蛋了。生命是一场梦,我们将死于梦醒。谁剥夺了我们的梦,就剥夺了我们的生命。 【文字】 选自《猫鱼》陈冲 【配图】 陈冲和父亲陈星荣、母亲张安中 【音乐】 hideyuki hashimoto《matsu》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