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禁猜想,动物宝宝第一次遇到下雪是什么心情?) 极光的低温火焰蔓延在极北的天空,猛烈的暴风雪吹袭着陆地,极地动物就在这极恶劣的气候条件下度过漫漫冬日。冬眠中的母熊体内孕育着新生命,扑通扑通的胎动终于到了诞生的时期。 北极圈的四季变化相当迅速,所有景色都是稍纵即逝,无暇慢慢欣赏。当某天突然刮起暴风雪,即代表冬天已然降临,太阳露脸的时间会变得愈来愈少,进入漆黑一片的冬季世界。热闹的夏日景致一闪而过,整片大地再度陷入冬眠。 文章选自摄影 文集《永恒的时光之旅》 本篇最初发表在杂志【平凡社 1985年】 |关于作者| 星野道夫 Hoshino Michio 生于1952年,自庆应大学毕业后担任了几年摄影助理。26岁即深人阿拉斯加追寻极地风景,并进人阿拉斯加大学野生动物管理学系就读。20多年来他只身在阿拉斯加旅行,镜头锁定在这片地球上最后的净土,经历宛如史诗般长达一生的追寻。他长期穿梭在山脉、河流、冻原拍摄大量自然生态作品,多幅作品获阿拉斯加政府与博物馆永久收藏。 1990年,星野道夫获得“木村伊兵卫摄影奖”。纯粹洗练的文字也使他成为最受欢迎的旅行作家之一,其摄影作品和散文随笔等散见于《国家地理》等国际知名媒体,并出版了大量的摄影集。 1996年8月,星野道夫随日本电视台前往堪察加半岛拍摄棕熊时,遭到棕熊的攻击不幸罹难,年仅43岁。其遗作吸引了上百万日本人参观。他逝世后获颁日本摄影协会特别奖,生平被改编成电影,日本文部科学省核定的高中教科书将他视为历史上的伟人介绍,NHK于他逝世十周年时制作了“与大地的对话”电视特辑。 |听到的音乐| Hans Zimmer - Afraid of Time 纪录片《我们的星球》 0:08 春季 4:18 夏季 7:45 从秋季到冬季
生长在阿拉斯加的各种生命形态,都在严苛的自然条件中努力求生,就是这种坚韧不拔的态度深深吸引了我。坚强与脆弱兼容并蓄,令人一刻都无法放松的自然环境充满魅力。 文章选自摄影/文集《永恒的时光之旅》 本篇最初发表在杂志【Mother Nature' 1990年春季号】 |关于作者| 星野道夫 Hoshino Michio 生于1952年,自庆应大学毕业后担任了几年摄影助理。26岁即深人阿拉斯加追寻极地风景,并进人阿拉斯加大学野生动物管理学系就读。20多年来他只身在阿拉斯加旅行,镜头锁定在这片地球上最后的净土,经历宛如史诗般长达一生的追寻。他长期穿梭在山脉、河流、冻原拍摄大量自然生态作品,多幅作品获阿拉斯加政府与博物馆永久收藏。 1990年,星野道夫获得“木村伊兵卫摄影奖”。纯粹洗练的文字也使他成为最受欢迎的旅行作家之一,其摄影作品和散文随笔等散见于《国家地理》等国际知名媒体,并出版了大量的摄影集。 1996年8月,星野道夫随日本电视台前往堪察加半岛拍摄棕熊时,遭到棕熊的攻击不幸罹难,年仅43岁。其遗作吸引了上百万日本人参观。他逝世后获颁日本摄影协会特别奖,生平被改编成电影,日本文部科学省核定的高中教科书将他视为历史上的伟人介绍,NHK于他逝世十周年时制作了“与大地的对话”电视特辑。 |听到的音乐| hideyuki hashimoto - kaju
“大约因为,进入荒野,当你微弱得只剩呼吸时,感到什么也无法填满眼前的空旷与阔大时,就只好唱起歌来。只好用歌声去放大自己的气息,用歌声去占据广阔的安静。 这些夸张的饰物令她们黯淡的生命充满尊严,闪耀着她们朴素一生里全部的荣耀与傲慢。——这里毕竟是荒野啊,单调、空旷、沉寂、艰辛。再微小的装饰物出现在这里,都忍不住用意浓烈、大放光彩。 是荒野,什么样的挫折都得接受,什么样的灾难都得吞咽。” - |朗读的文字| 选自二〇二三年出版的《冬牧场》,作者李娟 |听到的音乐| 时空储蓄罐 - 一起躲雨
“传说中最好的牧场是这样的:那里“奶水像河一样流淌,云雀在绵羊身上筑巢孵卵”——充分的和平与丰饶。而现实中更多的却是荒凉和贫瘠,寂寞和无助。现实中,大家还是得年复一年地服从自然的意志,南北折返不已。春天,牧人们追逐着逐步融化的雪线北上,秋天又被大雪驱逐着渐次南下。不停地出发,不停地告别。春天接羔,夏天催膘,秋天配种,冬天孕育。羊的一生是牧人的一年,牧人的一生呢?这绵延千里的家园,这些大地最隐秘微小的褶皱,这每一处最狭小脆弱的栖身之地……青春啊,财富啊,爱情啊,希望啊,全都默默无声。” - |朗读的文字| 选自二〇二三年出版的《冬牧场》,作者李娟 |听到的音乐| 时空储蓄罐 - 一起躲雨
看完这部电影受到的一点小小的启发:寒冷并不是最让我感到不适的事,虽然极度寒冷依然会让我心生畏惧。和生命的割离才是。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不能忽视内心阴影的原因。越是想逃离它,越是想隐藏它,越是想遗忘它,越是赋予了它生命力。它会越来越掌控你,然后直到吞噬你。 当一个人内心丰盛时,寒冷也好,阴暗也罢,他/她是能够感受到内心深处燃烧的火苗的。 我依然不喜欢冬天,但冬天不再具有摧毁我的力量。 - | 朗读的文字 | 作者 绿 关于绿:公众号+微博:LittleGreenBook 微信群“绿的生活方式分享”:V: greengrassia (我认为是一个很精致的群,分享生活方式,旅行探店看展,书影音,和古着单品) | 使用的配图 | 电影《The Outrun》海报(中文名 逃脱) 在老挝琅勃拉邦的绿 | 听到的音乐 | 时空储蓄罐 - 一颗流星的愿望清单 时空储蓄罐 - Dilemma 时空储蓄罐 - 忙碌的生活「人山人海」
“‘生活在羊粪堆里’——听起来很难接受,事实上羊粪实在是个好东西。它不但是我们在沙漠中唯一的建筑材料,更是难以替代的建筑材料——在寒冷漫长的冬天里,再没有什么能像动物粪便那样,神奇地,源源不断地散发热量。” - |朗读的文字| 选自二〇二三年出版的《冬牧场》,作者李娟 |听到的音乐| 时空储蓄罐 - 一起躲雨
电是狂暴不羁的,却在此处被缚。它顺着密密麻麻的管线高速奔逃,四处碰壁。我知道电就在四周,一部分在四面八方迷路,一部分在黑暗中潜伏。更多的电,被禁闭在头顶那些巨大的仪器之中,被强行摁捺着,丝丝缕缕沿上空数条细细的管线,去往广阔人间的千家万户。 地底深处洗澡,恍惚间像是在星球大战时双方暂停交火的空隙间洗澡。洗着洗着,战事又起,外面天崩地裂,火光连天。而此处昏暗封闭,空气在轰鸣声中高频震荡,水柱仍均匀地喷洒。 又想到这水的温度源于附近刚刚生成的电能。“新鲜的电”——这个想法让我突然想尝尝这洗澡水是什么滋味。 【文字】 选自《遥远的向日葵地》李娟 【封面】 《工厂车间》 (1908) 皮特·蒙德里安(Piet Mondrian,1872-1944),是一位荷兰画家,以其对抽象艺术形式的革新性贡献而闻名于世,尤其在几何抽象绘画领域堪称先驱。 【音乐】 《Morning Prayer》Brad Jacobsen
在北方的大陆腹心,我相信沙枣是所有孩子童年里最重要的记忆之一。我猜没有一个小学生的作文里不曾提到过它。包括我,也包括我妈。 它惯于防备,长满尖刺,仿佛随时准备迎接伤害。然而世上与忠贞情感相关的事物都富于攻击性。要么玫瑰,要么沙枣。 沙枣花开了,这片荒野中所有的年轻的,无依无靠的爱情,终于在大地上停止了流浪。 【文字】 选自《遥远的向日葵地》李娟 【封面】 阿道夫·林斯(德国 1856-1927) 【音乐】 《Morning Prayer》Brad Jacobsen
在万亩葵花的照耀下,夏日宣告结束,盛大的秋天全面到来。 白桦树,它除了黄金,还有白银。它通体耀眼,浑身颤抖,光芒四射。 成千上万的金色白桦是北方大地最饥渴最激动的深渊。 麦田的金色则富于深沉的安抚力量。那是粮食的力量。 饲草的金色是高处的光明。 从绿色到金色,对一枚叶片来说是千里迢迢的路途。但对一个村庄来说,不过一夜之间,仅隔一场梦境。 芦苇的金色最脆弱,最缠绵,最无助。它的柔情中裹藏有大秘密,它的美丽令人止步不前。 月亮的金色是黑暗的金色。每一个人都认为月亮与故乡有关,与童年有关。其实它只和夜晚有关。它把人间的一切的依恋拒之门外。 它最孤独,也最自由。 最微小的金色是蜜蜂。它们是金色的碎屑,被金色的磁石所牵引。它们是金色的钥匙,只开金色的锁。 我们吃进嘴中的每一口蜂蜜,都蕴含亿万公里的金色飞翔。 面对这全部的金色,葵花缓升宝座,端坐一切金色的顶端。 【文字】 选自《遥远的向日葵地》李娟 【封面】 玛丽·埃格纳 Marie Egner (1850-1940)奥地利 【音乐】 《Wanderlust》Brad Jacobsen
天空是第一重锅盖,“嗡嗡”声是第二重。两重锅盖扣在头上,气压都变了,人很快烫了。先是耳膜烫,然后情绪烫。一直烫到天黑,睡眠都是滚烫的。 这些金色的精灵,连种地的人都放弃了土地啊,它们却还惦记着丰收。 谁家的蜜蜂?它们从何得知花的消息?它们怎样找到了这里?怎样越过这千里大地,茫茫旷野。 【文字】 选自《遥远的向日葵地》李娟 【封面】 玛丽·埃格纳 Marie Egner (1850-1940)奥地利 【音乐】 《Morning Prayer》Brad Jacobsen
乌伦古河是一条在最需要河的地方流过的河。往北,有无数条河,往南,一条河也没有了。它是最后的一道界限。是向南面荒野敞开的最后一处庇护地,最后一个避难所。 我在高处俯瞰眼下纵横密布的空河岸,幻想洪荒之水重新回来的情景,幻想千军万马沿着旧道从四面八方冲杀而来……再遥望西方,天尽头的乌伦古湖永远平静无边。 【文字】 选自《遥远的向日葵地》李娟 【封面】 保罗•罗洛夫 Paul Roloff (德国,1877-1951) (不同于其他德国画家的严谨,他的画面很是精简,而且颜色运用的也很北欧风。) 【音乐】 《Morning Prayer》Brad Jacobsen
可是,我却知道这块平凡的小小块玉石有着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凡人都壮阔崎岖的经历。我几乎亲眼看到它碎裂于洪荒时代的大地震时期。看着它被海水冲击亿万年。海枯石烂之后,又被泥石流埋没亿万年。 接下来,日复一日的风吹日晒,终于有一天它重见天日,躺在地球上一条平凡的河流边,天衣无缝地镶嵌在一个平凡的泥土凹窝里。 【文字】 选自《遥远的向日葵地》李娟 【封面】 埃米尔·勒内·梅纳德(法国) 【音乐】 《This Place Is a Shelter》Ólafur Arnalds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