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121(读书日特集)冷门图书推荐:跑过,烦恼过,才能发现的事

每年的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新建文件夹也将一改每两周周末更新的传统,将新的一期节目提前至周四。之前的往期的节目里,我们也推荐过一些书,但从这一期开始,推荐图书将会成为另一个独立企划。 说到推荐图书,我想起小学时候年纪组织的推荐图书大赛。小时候,我完全不喜欢看文学作品,那时候最喜欢的书是蓝绿红橙共四本的百科全书,还有21世纪阶梯百科全书,各国国旗国徽,以及全套的人类未解之谜。于是那次参赛,我就挑选了人类文化未解之谜,自己写词,从金字塔写到复活节岛石像,再写到水晶头骨,顺利拿到了每个班的两个名额,进入了年级决赛。决赛已经忘了拿了第几名,只记得别人推荐的图书类型都和我不一样,另一个班的同学推荐了当时刚出的哈利波特,让我印象深刻。 有人可能会问,在资讯爆炸的今天,为什么还要读书。个人觉得,的确很多文学作品都被拍成电影、电视,视听效果和效率都远高于书籍,但是文字本身的魅力是其他手段暂时无法代替的。 读书的另一个作用是伴随着思考。读书的节奏慢于影视,所以有了很多边读边思考的空间。如果把读书类比成投资,读书确实不是一个短期投资,花了时间不会很快有收入或者其他回报。但是读书是一个长期投资,也不用多,每年读5-10本的话,对人自身的建设肯定是有积极作用的。所以我也个人不太推荐读那种“你以为会马上见效”的书,比如教你怎么赚钱之类的书。 当然我们也不会推荐那种书。这次我们推荐的书是日本长跑运动员大迫杰写的《跑过,烦恼过,才知道的事》。

70分钟
14
5年前

E120 江南四季风物 冬春篇

想起江南,小时候最大的印象就是看康熙微服私访的场景,印象中的江南,永远是春天(仿佛冬天从来不存在),小桥流水人家似乎成了我儿时对江南唯一的印象,那时候,江南对我来说,更像是一个具体的地名,心中以为是一座城市。时光芿然,我已经忘了第一次去游江南的情形了,一段时间内,一说到“江南”二字,我的第一反应似乎是林俊杰的那首“江南”。我对江南的爱,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细想貌似从8年前开始,当时说找个假期一起出去玩玩,思前想后,最后选择了扬州。别问我为啥选扬州,因为确实也忘记了,(没准儿是小时候看皇帝烟花三月下扬州,自己也想过把瘾?)但那确实是我“青春期的尾巴”的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好吃的扬州炒饭与狮子头,还赶上晚上别人的婚礼,青春期的我觉着江南不再是“小桥流水人家”,而是成了“美食聚集地”代名词。后来再去江南时,更多的则是出差了。记着出差时在南京喝多的场景,记着玄武湖旁边有家大包子铺是我心中难舍的爱,记着一边逛宏村,一边跟客户聊天,对了对了,如果不是这次疫情,三月底,我应该在无锡参加一场马拉松比赛。长大后再看江南,明白了江南不再是儿时心中的“一城之名”,明白了江南的冬天比北方还冷,明白了“小桥流水人家”可以套用在世界任何一个角落,然而当我再忆江南时,依旧每次都有新的发现。这期为了录节目,我跟黄瓜老师都开始疯狂的搜寻着各自去江南游玩的照片,开启了一次回忆游江南的旅程,都说烟花三月下扬州,春天至美在江南,这次就跟着我们一起回忆回忆江南的冬天与春天。

71分钟
43
5年前

E117 科比,不说再见

科比对于我这代人,不再是一个球星。有人说他代表的是一种精神,有的人说他代表的是一个符号?我能想到的,是科比代表着我们一段青春。这事儿说起来特矫情,但后来自己一想,为什么感慨,除了老科精湛的球技与强大的个人魅力,我们感慨的还有那些一起与科比“陪伴”的岁月。有的人穿着他的鞋参加体育会考,有的人把他的LOGO花在课桌上,有的人读了他的故事后激励着自己继续深夜熬夜学习(估计就为了看个凌晨4点的城市),有的人干脆把他的头像纹在了自己的皮肤上。这些或多或少的印记,就是日记一般,陪伴着我们自己。科比的离去,让我想起了同样英年早逝的约翰列侬。我曾经在英国上学时去利物浦旅游,那座曾经在19世纪辉煌的工业城市已经没落,但城市里有两个永恒的符号:利物浦足球队和Beatles乐队。在Beatles的博物馆里,我看到了很多有关列侬的故事,即便他已离去几十年,但他那首Imagine的歌声响起,依然让人感动;伦敦奥运会开幕式上昔日搭档保罗-麦卡特尼弹唱起他们的Hey Jude,依然会被全场和全世界的观众合唱。人们,不仅从未忘记约翰列侬,甚至列侬本身也成为了利物浦的文化符号,成为了人类历史中一个时代的符号。我相信,科比也是这样。他会成为洛杉矶的一部分。即便在十年后,二十年后,甚至我们以后都消失后的世界,他的81分,他的曼巴精神,他的一切一切,都会被世界记得。而世界,也因为他的曾经存在,而变得不一样了。

65分钟
14
5年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