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节目,我们围绕邵艺辉导演新作《好东西》,聊聊这部作品细腻的人物刻画、开放而创新的人物关系和颇具现代性的表达。 同时我们也观察到,这部电影浓厚的女性主义色彩和对性别议题的探索,让观众通过观影,主动或被动地与自己的亲密关系对象展开了性别议题的讨论。 我们尝试探讨电影是否真的可以被作为一种“鉴男”工具来使用,“鉴男”这个行为的本质是什么,它背后折射了怎样的需求,又有哪些可能会掉入的误区? 亲密关系是复杂而具体的,电影带来的讨论与想象空间,其实和观众自身的认知、经验息息相关。我们希望警惕一种基于情绪或刻板印象的极化讨论,不仅仅为我们的亲密关系,也为我们自身,留出一些思考、成长和自我接纳的空间。 电影是一面镜子,但也不止于此。它打开了一个可能的入口,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对关系的期待,去理解他人、感受生活的丰富性。或许,比起将自己困在某些答案里,更重要的是对生活本身怀抱一些想象力。 【主持人】 买提-(微博@买提Mytea) 大诺-(微博@大诺和小小土)
本期话题的缘起,是买提收到了一些和“勇敢改变”有关的提问。这个词的出现让她感到困惑,也让我们决定通过一次对话,为大家对“勇敢”这个词的理解和定义,打开新的视角。 经历稀里糊涂怀孕结婚,做全职妈妈、做博主、离婚、独自带娃,再到为了孩子转学,离开生活十年的城市带孩子搬到了山里等一系列大事件,买提认为这些只是在权衡利弊之后做出的生活选择,而非“勇敢之举”,她有一套自己看待世界的准则和逻辑。 当我们用“问题思维”去看待,去想象别人的经历时,往往预设且放大了事情的难度和风险,人生选择就是在这样的问题思维下被定义成了“勇敢”。 外界的声音与内心感受一定会有冲突的时候,是人都难免有纠结和内耗,买提说:她只是没那么“要”脸而已。看见自己的感受,建立自己的准则和评价体系,才能从被评判被审视的对象,让自己变成看待世界的主要视角。 勇敢,不应该是社会或者他人定义的,而是一种全面接纳自己内心的坦然和自信,将当下的选择看成“人生的一步”,才能不被外界的标签所捆绑。 【主持人】 买提-(微博@买提Mytea) 大诺-(微博@大诺和小小土)
在当下,“摆脱成人世界的规训,做纯粹的自己”成为被广泛讨论的命题,人们从很多角度定义和建构它,有时是一种自我解释,有时是一种自我期待,有时又像一种难以量化的自我状态,又或者像一种模糊的信念。 本期节目,我们从90岁徐小虎教授在《第一人称复数》与周轶君、张越的对谈聊起,我们被她12岁那个“不再长大”的决定打动。我们探讨了彼此对于“做自己”这件事的感受,坦诚当外部世界和“内心的秩序”不一致时,所遇到的困难和痛苦。 最终我们相信,“做自己”并不是“反叛”的同义词,就像当水撞击岩石,并不是为了和岩石对抗,那只是它遇到岩石时自然的形状。 【主持人】 买提-(微博@买提Mytea) 大诺-(微博@大诺和小小土)
本期节目,我们鼓励大家放下“温柔好妈妈”title,直面自己内心偶尔出现的“小恶魔”瞬间。我们征集了一些云姐妹的亲身经历,她们分享了自己在育儿路上,那些不堪重负,累到吐血、气到爆炸....很想要“掐死”小孩的瞬间。 读信的过程,带起了我和大诺曾经历过的那些无助、内疚,又崩溃的育儿时刻,而节目最后我们竟是感到格外治愈。 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抱团取暖”,让妈妈们知道,很多东西其实是可以说,可以坦然承认且不被受到任何评判。我们希望这股允许的力量,最终可以内化成我们对自己的接纳,“吐槽”拥有神奇的消解力量,让负面情绪得到释放,不再带来更深的伤害。 养育是一条艰辛之路,但你不是一个人。 【主持人】 买提-(微博@买提Mytea) 大诺-(微博@大诺和小小土)
到本期节目发布,我们已经完成了三期关于教育问题的对谈,而在这三期节目制作发布的时间里,买提也完成了因为孩子无法适应学校的惩罚打压制度而决心离开、辗转探校、并最终离开居住10年的城市,转学和搬家,开始新生活的历程。 我们在买提的亲身经历和实践里,体会和感受着个体与制度之间的关系,思考作为个体,在目前内卷的教育环境下,如何安放家长和孩子。 这三期节目,不仅仅是思维渐渐拨开迷雾的过程,更是作为家长对孩子教育探索的具像化。 本期节目我们《十三邀》和《县中的孩子》作者林小英教授的对谈聊起,尝试厘清作为家长,怎么帮助自己也帮助孩子从制度中“脱嵌”。也总结了针对现阶段,我们孩子应该接受什么样的基础教育,各自所秉持的观点。 【主持人】 买提-(微博@买提Mytea) 大诺-(微博@大诺和小小土)
上一期聊到,买提从两个月欧洲旅居经历中收获了更多对自我和对孩子教育的思考。开学才半个月,因为孩子学校的惩罚教育,促使她忍无可忍,连夜买机票带孩子去了大理。 作为国内新式教育的“实验场”,大理的创新教育,一直被视为应试教育之外的“桃源之地”。 在那里,带着和孩子一起在大理生活和学习的考察角度,买提探访了大理的三所创新教育小学,参观校舍、和老师对谈、参与学校的活动,与在读家长和孩子接触,甚至还考察了大理的租房市场,思考融入大理日常生活的可能性。 截止录制节目,买提已经做出内心的选择。本期节目,我们将基于买提的考察和个人思考,希望可以给大家提供一个了解大理创新教育的平行视角。不同维度之上的思考和选择最终需要基于个人的需求和能力。 【主持人】 买提-(微博@买提Mytea) 大诺-(微博@大诺和小小土)
本期节目,是买提旅居德国两个月回国后,我们的第一次录制。通过两个月深入地和当地人一起生活、一起旅行,也和不同职业背景、不同国籍的人相处和对话,买提说,她看到了不同教育和文化背景之下,截然不同的“他乡的童年”。 这些经历和思考,让她重新审视了自己和孩子所处的环境,也更新了她内心对生活,和对给孩子教育的想象。 我们一起探讨了这些“不同”,深挖在从小成长起来的环境里感到的“格格不入”,那些内心的冲突背后,源自什么样的深层需要。 每一个“离开”的选择背后,都是被需要驱动的“寻找”。 从这个角度来看,也许我们始终都会是“大地上的异乡人”,终其一生都会在这些冲突中流浪,但那又如何呢?人生本来就是无数种可能性的随机组合。 【主持人】 买提-(微博@买提Mytea) 大诺-(微博@大诺和小小土)
“爱之于我,不是肌肤之亲,一蔬一饭,它是一种不死的欲望,是疲惫生活里的英雄梦想。” 这是一期闲散的闺蜜聊天,我们从买提最近的dating小插曲聊起来,聊她在不同的关系里的需求和心态,聊她似乎和她的年龄、身份以及生活环境有点“格格不入”的爱情观。我们站在婚姻的围墙里和围墙外,也一同站在中年人疲惫生活的漩涡中心里,当我们再度聊起“爱情”这个词,我们依然相信这世上有比防备、要求和索取更真实的“爱”存在。关系是一面镜子,它既照见我们自己,也让我们从中看见“他者”,而每一个放下自我,对他者全然接纳的瞬间,才让我们有了对爱的惊鸿一瞥。 ——大诺 【主持人】 买提-(微博@买提Mytea) 大诺-(微博@大诺和小小土)
打破一个“一贯如此”,看似“天经地义”的观念,到底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危险?我们到底是被事情本身困住了,还是只是习惯了思想的囚笼? 小学一年级压力就堪比中高考,买提决定做点离经叛道的事儿,请假一周带孩子去海南冲浪玩水,松松紧绷的神经。大家对这事各执一词,跟老师请假的过程也一点都不轻松。 本期我们想要探讨的是:当我们产生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的想法时,应该如何自处。走出思维上的自我设限,离开心理上的“舒适区”,也许能打开人生崭新的际遇。 【主持人】 买提-(微博@买提Mytea) 大诺-(微博@大诺和小小土)
仿佛被上天选中一般,大诺和买提分别都生了一个高敏感高需求男娃……被虐乃是家常便饭,罢了罢了,就当是老天派来,让我俩通过养育,修行自我的吧! 本期一起走进我们的养娃日常生活,说说“高敏娃虐我千百遍”的那些事儿。 【主持人】 买提-(微博@买提Mytea) 大诺-(微博@大诺和小小土) 【内容索引】 00:29 AI带娃省心省力,别来烦我,去烦chatgpt吧 04:05 看清孩子真正的需求,避免和孩子情绪的过分粘连 08:19 不管或者管太多,是两个极端,都有它的时代背景 10:23 身心双重敏感,大诺和买提养娃的被虐日常 19:17 将现实和期待分开,放下自我归因,承认无力就是直面问题。 30:52 改变不是在瞬间发生的,有了觉察力,就迈出了第一步 40:38 有了觉察,才能看清楚我们如何被情绪支配 46:21 孩子和成人都有属于自己的课题,觉察是实现课题分离的基础
【主持人】 买提-(微博@买提Mytea) 大诺-(微博@大诺和小小土) 【内容索引】 离婚后,单身带娃的买提,居然还有同时在约会?!简直羡煞旁人! 就微博上大家好奇的一些点,提问如下: 1.请用简单的话总结你所有约会过的“十个”男生(到底有没有10个是个迷)————这个问题被买提怼了。 2.印象最深的一位——再次被怼,买提说,她只活在当下 3.大部分都是异地恋的感情状态下,心态有什么变化——跟憨子的异地恋故事 4.谈了年下弟弟,智商不再被碾压,你享受的是什么?——在感情中遇到现实问题,买提很清楚自己要什么 5.和外国男生恋爱有什么不同——抛下评判,买提欣赏男生的什么特质
本期嘉宾:皮卡「95后I人妹妹」 这是一场在三位女性之间展开的,不同年龄、不同经历以及不同叙事下关于“女性友谊”体验的对谈。从校园到社会,从少年到成年,从“盒子里“到“盒子外”。从我们经历的女性友谊旧叙事展开,尝试厘清被污名化的背后真相,明确或者刷新自己对于女性友谊的理解,建立自我的友谊筛选机制,并最终拥抱我们的“天才女友”。 【主持人】 买提-(微博@买提Mytea) 大诺-(微博@大诺和小小土) 【内容索引】 00:00 我们彼此成为朋友的经历 08:37 日常生活或影视文艺作品中女性友谊被污名化的倾向 11:27 关于我们经历的女性友谊“旧脚本”、“旧叙事”, 皮卡:三人友谊之中的控制欲、嫉妒心理 买提:友谊之间的边界感和女性塑料友谊潜意识 大诺:在“米菲家族”版的友谊之中感受资源和权力争夺 23:47 大诺:从女性整体的结构性失权视角重新理解自己的经历 26:26 买提:我不介意让我的男朋友帮闺蜜按摩!——比起从群体性失权之中感受,我更会着眼于个体之间的相处与碰撞 30:41 买提:突然意识到自己对“旧女性友谊叙事”视角的钝感力 32:30 推翻了内心的“旧女性友谊叙事”之后,我们对友谊的筛选机制有什么变化 38:21 我们是否可以抛弃“性缘脑”、性缘想象去和异性建立纯粹的友谊 46:46 聊了聊男性之间的友谊——部分男性似乎缺少情感教育 52:25 亲密关系不仅仅是男女关系,女性友谊带给我们的能量和归属感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