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8.一个陌生女人初次造访鼓浪屿,带来N多奇怪问题

鼓浪屿和厦门之间没有桥吗? 这里不是一个保护区吗? 渡船就是人们日常的交通工具? 岛上的人都会游泳,却不会骑自行车? 现在的鼓浪屿还有多少原住民?他们每天做什么? 这个岛上,有淡水吗? 啊?鼓浪屿居然不是一个博物馆? 为什么会有人想住在四面都是海的地方?你们不慌吗? …… 你根本无法想象,当一个陌生女人第一次来到鼓浪屿,她会带来多少奇怪的、意料之外的、灵感乍现的问题。 与我相识超过十年的纵贯时尚、曲艺、美食、文学界的天津人贾楠女士,平生第一次登上鼓浪屿,我却因为无法推脱的工作原因不能和她在这里相聚,幸好有黄长铗在码头等待,并且一一接应住了来自天秤座的贾女士所有天上一脚、地下一脚的提问。 这一次偶然的、没有预谋也不可能提前做出任何计划的登岛,只有一个小时的时限。 事前,贾楠嘻嘻哈哈地说这一期节目可以取名叫——《一个陌生女人的来问》,着实充满了戏谑和未知的调侃。录制结束后,她给彼时身在千里之外的我发来一张照片,是在渡船上拍的落日与岛屿。她说,妮儿,你听吧,我留了一个浪漫给你。 好吧,那我们一起,听吧。 📖【本期目录】 0:52今日主题 2:52鼓浪屿是屿还是岛? 3:24以为鼓浪屿是个保护区? 3:45它没有桥? 4:17岛上有淡水吗? 5:43它是一个博物馆,还是有人生活? 6:23走进鼓浪屿历史文化陈列馆 15:39上个世纪,外国人为什么选择在鼓浪屿建设领事馆? 32:33现在鼓浪屿本地人在做什么行业? 33:04周围都是水,会不会有点慌? 33:41从小在这个地方生活,认为鼓浪屿不一样的地方在哪呢? 35:37隐藏在指示牌中的泰戈尔的浪漫 37:53在脑海里,一层一层地剥开鼓浪屿的建筑群 39:10使馆区、富人区的配套设施会好一点吗? 41:00现在岛上的原住民还有多少? 41:25虫洞书店与过去的厦门俱乐部 43:15收集全世界各地与鼓浪屿有关的文本 45:41「毓园」与林巧稚 50:26对鼓浪屿的感受是什么? 📖【本期主创】 📖【本期内容】 △鼓浪屿历史文化陈列馆 △鼓浪屿历史地图 △出土的古币可以证明鼓浪屿从南宋末年开始有人迹 △1942年《中英南京条约》(复制品) △鼓浪屿历史文化陈列馆内景 △各个历史时期的鼓浪屿照片 △ 「土壤使树木束缚于土地,作为培植的报酬,天空一无所求,听任树木自由自在。」——泰戈尔《流萤集》 △虫洞书店 △一位外国传教士离开鼓浪屿时写的诗「GOOD-BYE!」 △林巧稚纪念馆内景 📖【延展阅读】 林巧稚 福建厦门人。医学家,医学教育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生前是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主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副院长。 许春草 中国革命工作者。出生于厦门,早年学习土木建筑。辛亥革命前,受民主革命思潮影响,参加爱国运动。 📻【制作团队及音乐使用】 声音指导:赵力杰 音频制作/摄影/编辑:拙华 本期音乐: Dan Gibson-《Cherry Wood Paddle》 Samson François-《Nocturne:N13 En Ut Min Op48 N1》 蔡嘉瑞-《银海》

53分钟
99+
1年前

007.我们访问了鼓浪屿第一间家庭旅馆「船屋」的第三代后人

他出生在船屋,遍访世界后又回来,为了留住这栋房子和整个家族的记忆。 船屋——这个经常出现在鼓浪屿旅行攻略中的地标和必去打卡地,是21世纪之后鼓浪屿上第一间家庭旅馆。 从三丘田码头登岛后,顺坡而上,经过「最美转角」,就会一眼看到「船屋」,因为其处在三路交汇处,也因为其外观根本就是状如一艘大船。即使你已经在图片或者视频中看过它许多次,但真正站到这栋房子和花园跟前时,还是会被它特殊的外观吸引。 「船屋」只对入住的客人开放,其他时间里,铁门总是上着锁。另外一个流传中的美景还包括了,船屋顶楼的视角,亦是鼓浪屿一处高点,可远眺山海,静触风息。 这一次,我们何其有幸,邀请到「船屋」主理人、第三代后人黄孕南先生——他出生在这里,长大在这里,后来又这里出发游历过全世界,然后再回来,为了留住这栋房子和整个家族的记忆,他以家庭旅馆的形式,让「船屋」得以好好地保留到了今天。 更为珍贵的还有船屋背后的家族故事,关联着鼓浪屿现代医院体系的建立—— 黄孕南先生的祖父黄大闢医生是清末闽南地区最早的华人西医之一,因为医术高超医德高尚被称为“大闢仙”;鼓浪屿第一家综合性⻄医院救世医院唯一的华人院⻓⻩祯德医生是⻩孕南先生的父亲;到了第三代,孕南先生的兄长黄孕西医生则是鼓浪屿著名的外科医生。 而黄大闢的二哥黄宜甫家族,也是医生世家,对中国近代医疗有着重要影响。出自黄宜甫家族的中国科学院院士黄祯祥医生是中国现代病毒学的奠基人之一。 鼓浪屿「最早的医院」和「最早的家庭旅馆」,看起来,是各自平行的两条故事线,但实际上,它们因着不曾被遗忘的家族精神,深刻交织着,直到今天。 📖【本期目录】 0:52 今日主题 4:02 走进「船屋」 5:55 家族的老照片 10:50 母亲的嫁妆 11:40 前往二楼 11:44「船屋」的结构 13:50 鼓浪屿原来大家族的家教 15:34 父亲黄祯德院长 19:14 黄祯祥院士的病毒学研究 23:01 「船屋」的回忆 31:08 鼓浪屿流行的家庭音乐会 32:44 家庭旅馆的创立 39:23 「船屋」的保护 📖【本期主创】 📖【本期内容】 △「船屋旅馆」 △「船屋」主楼 △从「船屋」的天台向下看 ,入口处的花园,仿佛「船头」的形状 △从「船屋」的天台视角望向大海,仿佛站在一艘行驶在海面的船上 △「船屋」历史旧照 △ 1950年黄祯德医师登记证 △家中的老物件 △当年「家庭音乐会」所用的钢琴 △「船屋」二楼家中悬挂的一副「家」字 📖【延展阅读】 黄祯祥 鼓浪屿人,病毒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土)。首创病毒体外培养新技术,曾任中国医学科学院病毒学研究所名誉所长。 救世医院 鼓浪屿第一座综合性医院。郁约翰本人募集资金,亲自设计,并参与医院的建设。 郁约翰 鼓浪屿救世医院创办人。培养了黄大闢、陈天恩、陈伍爵、林安邦等厦门第一批西医人才。 📻【制作团队及音乐使用】 声音指导:赵力杰 音频制作/摄影/编辑:拙华 本期音乐: Dan Gibson-《Cherry Wood Paddle》 赵照-《当你老了》 黄孕南-《当你老了》

42分钟
99+
1年前

006.鼓浪屿,一个四海为家的传奇

这期话题,我们来聊聊鼓浪屿的异乡人。 我们身处岛屿的中央,追溯离岛、回岛,一个又一个奔波的故事。无论是往他乡,还是回故乡,行走的背后,总有奔赴生活的辛劳。也许一盏灯、一场风、一声欢呼,一些不经意的瞬间,都足以带来些许无怨无悔。所以,我们也希望这座岛屿的故事,能够带给正在行路的你们,前行的温度和力量。 《岛屿书》系列节目由鼓浪屿口述历史学会会长黄长铗与独立媒体人吕彦妮作为导览人,于鼓浪屿在地行走中实时录制,共同带领听众们,游览鼓浪屿的前世今生,讲述出沿途所见风景背后的那些人、那些事。 📖【本期目录】 1:12 今日主题 3:30 想去一个四面是海的地方生活 7:00 在林氏府追忆林家的内迁之路 12:40 把茶苗带去台湾 17:21 福建人的艰苦与求生 23:23 「跑黄瓜」 29:50 异乡人登岛 37:10 前往一条三岔路口 38:25 三个方向,三条不同的人生之路 📖【本期主创】 📖【本期内容】 △林氏府 △林氏府,照片由曾哲祺提供 △林氏府,书房内的「林本源世系表」,照片由曾哲祺提供 △林氏府门前的三岔路口 △怡园(林鹤年旧居) △鼓浪屿钢琴码头,藏在大榕树中的圆月 📖【延展阅读】 林氏府 林氏府是台湾板桥林氏家族在鼓浪屿的故居,俗称“府内”。 林尔嘉 林尔嘉是民国年间在闽台两地负有声望的人物之一。 林维源 中国清朝官员。祖父早年移居台湾,因经商致富,父辈时家业发达。 林鹤年 清末著名诗人、茶商。字氅云,又字谦章,号铁林,安溪崇信里胪传乡(今芦田镇)人。 刘永福 中国近代史上的军事家、民族英雄。同治三年(1864年)率二百余人加入吴亚忠部,以七星黑旗为队旗,称黑旗军。 李春生、约翰·多德 李春生,1838年生于厦门。父亲是摆渡船夫,家境贫困。15岁时,李春生的父亲将他送到厦门的钱庄当伙计,由于经常与外国人交往,李春生学会了英语及商业经营。1857年李春生受聘在怡记洋行担任掌柜,从事洋货及茶叶买卖,这段期间里,他游历了许多地方,眼界大开。 约翰·多德,1838年出生于英格兰兰开夏郡的普雷斯顿,其父原来是个屠夫,因为与颠地家族关系密切,后来成了颠地洋行(Dent & Co.)一艘飞剪船的船长。 📻【制作团队及音乐使用】 声音指导:赵力杰 音频制作/摄影/编辑:拙华 本期音乐: Florian Bur——《Stars》 红白色乐队——《海浪》 费翔——《月琴》 李泰祥——《讨海人》

43分钟
99+
1年前

005.鼓浪屿对于厦门大学意味着什么

这不仅是一期深入梳理厦门大学与鼓浪屿在历史上关联的专题节目,更是一次对自己的认知何其局限的实证。我们知道的越多,越发现自己知道的到底是多么、多么的少。然后我们会明白,保持无知,同时保持对无知的羞愧,是多么珍贵的经验。 本期节目,以「厦门大学」为主题,从林文庆别墅出发,向博爱医院旧址前行。在鼓浪屿的一千多栋老房子中,一路寻找「厦门大学」有关的历史和记忆。 《岛屿书》系列节目由鼓浪屿口述历史学会会长黄长铗与独立媒体人吕彦妮作为导览人,于鼓浪屿在地行走中实时录制,共同带领听众们,游览鼓浪屿的前世今生,讲述出沿途所见风景背后的那些人、那些事。 🐲【本期目录】 1:14 今日主题 2:28 林文庆别墅 19:36 私立厦门大学改为国立厦门大学 20:58 厦门大学内迁鼓浪屿 30:11 厦门市人民小学 38:15 周淑安旧居 43:02 周辨明旧居 44:49 卢戆章——汉语拼音之父 50:51 林语堂旧居 58:08 鲁迅抵达厦门大学后接风洗尘的地方 1:02:48 厦门大学新生院教工宿舍与男生宿舍 1:05:35 鼓浪屿,对于厦门大学而言 ,究竟是个什么样的所在? 🗓【本期主创】 🏃🏻‍♂️【本期内容】 △ 林文庆别墅 △ 林文庆别墅中的照片——「陈嘉庚、林文庆视察初建的厦门大学」 △ 林文庆别墅中的照片——「海峡三杰」 △ 厦门市第二中学 △ 永春路35、37号——周淑安旧居 △ 晃岩路37号对面——周辨明旧居 △ 马约翰广场 △ 漳州路64号 △ 洞天酒家旧址 △ 厦门大学「颂恩楼」 △ 厦门大学「群贤楼」前,「校主」陈嘉庚的雕像 △ 重回厦门大学「建南大会堂」 🌅【延展阅读】 陈嘉庚 爱国华侨领袖、企业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1921年,陈嘉庚在厦门岛的西南临海处,开始创办厦门大学。厦门大学师生均尊称其为「校主」。 林文庆 厦门大学第二任校长,「海峡三杰」之一。 周辨明 历任厦门大学文学院院长、教务处处长、新生院院长兼外国语文系主任。 周淑安 中国现代第一位专业声乐教育家、第一位合唱女指挥家、第一位女作曲家。 赵元任 中国现代语言学之父。现代学者、语言学家、音乐家。代表作有《教我如何不想她》《海韵》《厦门大学校歌》等。 卢戆章 卢戆(zhuàng)章,汉语拼音文字首倡者。字雪樵, 福建同安人,清末学者。创制中国切音新字,中国文字改革的先驱。 林语堂 中国现代作家、学者、翻译家、语言学家。1926年,到厦门大学任文学院长。 杨武之 数学家、数学教育家。1928—1929年间,任厦门大学教授。 🔮【制作团队及音乐使用】 声音指导:赵力杰 音频制作/摄影/编辑:拙华 本期音乐: Florian Bur——《Stars》 Johann Strauss——《蓝色多瑙河》 赵雷——《南方姑娘》 轻音乐——《上课》 厦门大学——【厦门大学校史精品剧目】《长汀往事》 厦门大学——【2023高考季】这里有一份厦门大学校长张宗益教授的邀约,请点击查收!

70分钟
3k+
1年前

004.环岛东线下|这段海岸线见证过战争、爱情、消弭与兴建

这一期,从日本领事馆出发到海上花园酒店结束。19世纪到20世纪,鼓浪屿由本地人、华侨、外国人三方占据。他们在这座小岛上,搭建基础设施,完善教育与医疗体系,他们的行动轨迹至今聚合在鼓浪屿的四处——一千多栋老房子,存载了一段段真实的历史记录。 本期节目,作为环岛篇的最后一期,将继续沿鼓浪屿的东海岸线向菽庄花园前行,从不同的遗址中,探寻19世纪后期,鼓浪屿一代人「光荣与梦想」的记忆。 《岛屿书》系列节目由鼓浪屿口述历史学会的会长黄长铗与独立媒体人吕彦妮作为导览人,于鼓浪屿在地的行走中实时录制,共同带领听众们,游览鼓浪屿的前世今生,讲述出沿途所见的风景背后的那些人、那些事。 📖【本期目录】 1:10 海滨旅社的受降仪式 2:32「新路头」 3:47 重要的情报基地 6:40 一块形似骆驼的石头 10:03 黄萱与陈寅恪 12:25 消失的房子 15:43 皓月园 17:02 马君路 23:09 英军登陆的海湾 36:23 山中的奇遇 46:22 鼓浪屿自来水公司 51:14 毓园 53:00 鼓浪屿的教育 1:00:37 廖翠凤的旧宅 1:02:37 一百五十年的体育场 1:05:26 正道院、共济会、荷兰领事馆的旧址 1:07:16 厦门海关税务司公馆 📖【本期内容】 鼓浪屿环岛篇·东线(下):博爱医院旧址——海上花园酒店 ● 博爱医院旧址 ● 水文监测站(左下)和一块形似骆驼的石头(右下) ● 鹿礁路105号 ● 黄萱旧居 ● 「消失的房子」所在地 ● 郑成功的雕像 ● 皓月园 ● 马君路 ● 英军登陆时的海滩位置 ● 山中的奇遇 ● 自来水公司旧址 ● 毓园 ● 厦门市音乐学校 ● 漳州路28号 ● 廖家别墅 ● 鼓浪屿体育场 ● 正道院、共济会、荷兰领事馆的旧址 ● 厦门海关税务司公馆——海上花园酒店 ● 从海上花园酒店看日光岩 📖【延展阅读】 黄奕住 1868年出生于福建省南安市,著名的爱国华侨企业家和社会活动家,印尼前首富及糖王。 郑成功 本名森,又名福松,字明俨,号大木。 福建泉州南安人。明末清初军事家,抗清名将。 麦高温(John Macgowan) 1835-1922,出生于北爱尔兰,1860年3月来华,先在上海传教,1863年转至厦门。 林语堂 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学者、翻译家、语言学家。原名和乐,后改玉堂,又改语堂。 廖翠凤 鼓浪屿廖家小姐,丈夫林语堂。 黄祯祥 病毒学家,毕生致力于医学病毒学的研究工作。 📻【制作团队及音乐使用】 声音指导:赵力杰 音频制作/摄影/编辑:拙华 本期音乐:Florian Bur《Stars》

80分钟
99+
1年前

003.环岛东线上|鼓浪屿近一百年来的故事,要从这个码头讲起

「环岛东线」也分为上下两期。我们将绕着鼓浪屿的东海岸线,从三丘田码头一路向菽庄花园前行,去聆听、感受1840年后 ,鼓浪屿的「光荣与梦想」之路。这一期从三丘田出发到达日本领事馆。 《岛屿书》系列节目由鼓浪屿口述历史学会的会长黄长铗与独立媒体人吕彦妮作为导览人,于鼓浪屿在地的行走中实时录制,共同带领听众们,游览鼓浪屿的前世今生,讲述出沿途所见的风景背后的那些人、那些事。 📖【本期目录】 1:11 三丘田码头遗址 19:04 鼓浪屿最初的建设 26:57 和记洋行仓库遗址 33:54 早期关于钢琴的记录 36:22 码头的劳作 40:55 鼓浪屿的第一个领事馆 48:02 厦门事件 1:01:18 鼓浪屿现在的二元结构 📖【本期内容】 鼓浪屿环岛篇·东线(上):三丘田码头——日本领事馆 ● 三丘田码头 ● 和记洋行仓库遗址 ● 漂洋过海的「岛屿快递」 ● 现在「鼓浪屿历史文化陈列馆」这座建筑,在过去是英国领事馆的所在地 ● 日本领事馆旧址 ● 「一座岛的灵感」 ● 鼓浪屿的街头艺人 📖【延展阅读】 洪旭 字念荩,号九峰,明末将领。顺治十七年(1660年)清军攻打厦门,郑成功与洪旭大破清军。 哈里·斯密·巴夏礼 19世纪英国外交家。 许应骙 字昌德,号筠庵。闽浙总督,官至礼部尚书,与李鸿章等清末名臣同朝为官。 📻【制作团队及音乐使用】 声音指导:赵力杰 音频制作/摄影/编辑:拙华 本期音乐:Florian Bur《Stars》

74分钟
99+
1年前

002.环岛西线下|我们在鼓浪屿学会了如何计算潮汐时间

这一期,我们从美华沙滩的五个牌到达三丘田,途径鼓浪屿人最早的登陆地点和聚落地点,早期工业萌芽的地方,看到鼓浪屿曾经作为九龙江口和厦门的军事要地的一些遗址。 📖【本期目录】 1:12 五个牌 5:36 浪荡山 8:38「有求必应」的阴庙 17:00 鼓浪屿人最早的登陆地 24:07 水产研究所的前身——硝皮厂 27:02 内厝澳——厦门近代工业的萌芽地 29:44 站在海里的妈祖庙 31:55 鼓浪屿的潮汐算法 35:05 岛上最早的村落 37:59「鳄鱼」小岛对面的海盗洞穴 45:41 瞧见大石尾山 46:23 鼓浪屿垃圾站的碉堡群 48:28 背靠村子面对繁华 51:12 内厝澳的避风港 51:56 兆和山与燕尾山 54:01 工厂与鸟粪生意 58:02 一座神秘的山 📖【本期内容】 鼓浪屿环岛篇·西线(下):美华沙滩——三丘田码头 ● 五个牌所在地 ● 阴庙的背后 ● 福建省水产研究所鼓浪屿实验场 ● 海中的大石头上曾经有一座妈祖庙 ● 内厝澳码头 ● 「鳄鱼」小岛 ● 内厝澳避风港退潮后 ● 故宫鼓浪屿外国文物馆 ● 「故宫鼓浪屿外国文物馆」对岸是繁华的厦门夜景 📖【延展阅读】 十八王公庙 全名乾华十八王公祠,又名石门十八王公庙,位于台湾新北市石门区。 厦门纵横 毕腓力(美)所著。本书主要介绍了厦门的历史、经济、文化以及政治发展状况。 📻【制作团队及音乐使用】 声音指导:赵力杰 音频制作/摄影/编辑:拙华 本期音乐:Florian Bur《Stars》

71分钟
99+
1年前

001.环岛西线上|第一个登上鼓浪屿的人是谁

「环岛西线」分为上、下两期。沿着鼓浪屿的西海岸线,从港仔后沙滩出发,一路向三丘田码头前行。从途径的风景、建筑、痕迹中,探寻公元1276年到1842年间,鼓浪屿「血与火」「刀与剑」的生存之路。这一期从港仔后沙滩到美华沙滩,寻找早期鼓浪屿作为采石场和海盗巢穴痕迹。 📖【本期目录】 1:12 港仔后沙滩 3:49 鼓浪屿什么时候开始有人 4:51 鼓浪屿的地理位置 6:31 鼓浪屿在历史上的第一个用处 10:30 鼓浪屿在历史上的第二个用处 14:51 鼓浪屿在历史上的第三个用处 27:33 从港仔后沙滩向北出发 28:00 金带水与南宋末年的逃亡 31:55 特勤疗养中心望海楼的爱国主义赞歌 35:08 向鼓声洞方向前行,寻找开采岩石的历史痕迹 37:06 旗仔尾山 38:46 民国时期鼓浪屿石窟的遗迹 45:06 贝壳魔幻世界的过去 47:21 亚热带引种园的农作物培育 49:59 卢戆章推行汉语拼音 54:52 七里香舍——美华学校旧址 58:23 鼓浪石 1:01:44 唐人话「教学楼」 1:04:39 美华沙滩的登陆与袭击 📖【本期内容】 鼓浪屿环岛篇·西线(上):港仔后沙滩——美华沙滩 ● 港仔后沙滩 ● 鼓声洞旁岩石开采遗迹 ● 亚热带植物引种园 ● 卢戆章雕像 ● 七里香舍 ● 鼓浪石 ● 教学「唐人话」的老宅 ● 美华沙滩 📖【延展阅读】 池显方 明朝官员,字直夫,号玉屏子,厦门人,著有《晃岩集》。 宋末帝 赵昺(bǐng)南宋末代皇帝。景炎三年(1278年)至祥兴二年(1279年)在位,在位313天。临安危急时,他在母亲杨淑妃的带领下,暗暗出城,逃到福州(今福建省福州市)。 文天祥 初名云孙,字宋瑞,又字履善。自号浮休道人、文山。江南西路吉州庐陵县(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富田镇)人,南宋末年政治家、文学家 ,民族英雄,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 丁玲 中国现代作家、社会活动家。原名蒋伟,字冰之,湖南临澧人,毕业于上海大学。 卢戆章 卢戆(zhuàng)章,汉语拼音文字首倡者。字雪樵, 福建同安人,清末学者。创制中国切音新字,中国文字改革的先驱。 俞咨皋 字克迈,福建晋江人。明代抗倭名将俞大猷的儿子,自幼崇尚父亲抗倭保国,立志从军。 📻【制作团队及音乐使用】 声音指导:赵力杰 音频制作/摄影/编辑:拙华 本期音乐:Florian Bur《Stars》

72分钟
1k+
1年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