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 特别实测|从「它」到《Her》,浅析ChatGPT最新语音模式如何假装爱你

拿到ChatGPT最新语音模式的内测资格,让我们比初次接触文字模式还要兴奋。在我们看来,人类交流远非简单的文字转语音那么浅显。文字作为人类最为概括、理性、结构化的沟通方式,ChatGPT处理起来其实并不难。 相比之下,语音交流触及了人类沟通最直接、最未经修饰的形式。它不仅包含语言本身,还蕴含更多微妙元素。说话者的语气、音量变化、停顿节奏等非语言因素,都能为交流增添丰富的层次和意义。正是这些细微而复杂的特质,使得语音模式更能体现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本质,这也让我们格外期待。 本次评测,我们会竭力避开ChatGPT可以「借力文字」而无法体现语音交流本质的方法,来看看它是否可以达到《Her》中斯嘉丽的智能程度。 我们尝试测试ChatGPT在英语学习、中国方言(粤语、沪语)、多角色对话(音色)、音乐识别与创作、人类情感识别与表达、创意生成六个方面的表现。节目中,我们使用真实录音最大还原ChatGPT的现场表现,以及我们的主/客观评价。 英语作为全球最广泛使用的语言,也是ChatGPT背后的最大语料库,我们自然要看看它的「主场」表现。ChatGPT作为一个可以完全暴露语言缺陷的绝佳练习伙伴,是目前最合适的AI语音落地场景。所以,我们首先测试了英语学习场景。 感受完国际范儿,我们好奇ChatGPT是否可以理解我们的日常方言,尤其是以南方语系为代表的变调方言。我们主要测试了粤、沪两种方言。这两种语言都保留了古汉语中「入声」迹象,且包含一些需要了解当地文化、历史才能更好理解的概念。所以,我们接着测试了方言识别场景。 人与人之间沟通的前提是什么?是语义的准确性?还是附带的人类情感?但在讨论这些之前,我们更要知道「谁在和我们说话」。想象一个原始人小孩,听到熟悉父母和陌生人的声音时,谁会对他产生更大影响?从进化论角度,听谁的话对他更有利?同样一句话,不同的人说出来,你的感受也不一样,因为份量和情感不同。所以,我们关心ChatGPT是否可以识别音色,知道它在和谁对话。 AI音乐并不新鲜,比如Suno(一款AI音乐制作工具),但现在看来,更像是一个危机。从乐理角度看,人类使用的和弦、旋律走向等编曲特性趋同性严重,有人甚至怀疑,未来会不会有旋律写尽的一天。所以,抱着不让人类音乐向无聊、枯燥方向演进的幻想,我们想看看ChatGPT能否识别旋律,并与我们共同创作。 情感测试是我们最期待的环节。语言作为信息载体,帮助我们建立合作纽带。但为什么我们还会言不由衷、词不达意?是语言天生多义?还是语言承载着更微妙的东西?ChatGPT能否听出我们的言外之意,如讽刺、愤怒、离别的不舍,以及它是否会像人一样情绪失控。所以,我们在测试中不断让ChatGPT面临冲突升级,看它是否会为了保护「妻子和孩子」,突破系统提示词限制,做出意料之外的情感行为。 ChatGPT的最大特点是回复及时,你一梳理好想法,答案就瞬间生成。但我们不行,因为我们要消化、理解并回复对话。所以,这次我们选择让Claude帮忙,让它与ChatGPT魔法对轰,双方接替回答,看几轮对话之内能否创作出精彩故事。 更多语音测试相关信息,可查看OpenAI官方报告:GPT-4o System Card 时间轴: * 00:04:44 英语学习新革命?ChatGPT展现出比多邻国等App更灵活、更符合用户习惯的语言学习模式。 * 00:08:12 方言识别的惊喜与尴尬:完美驾驭粤语,却在上海话前「洋泾浜」? * 00:16:40 多角色对话ChatGPT变「音盲」:能模仿多种角色,但无法真正理解「谁在说话」,《Her》男主破防也和这有关? * 00:37:21 音乐创作是「禁区」:ChatGPT对音乐相关内容强烈拒绝,主播苦苦哀求,竟也不为所动? * 00:46:59 情感表达「套公式」:如果ChatGPT把人类复杂情感量化为数学方程,过于相似却又不够真实,往往会引发人类不适 * 00:56:03 创意生成「大对决」:ChatGPT VS Claude,魔法对轰之下,ChatGPT论为「捧哏角色」? * 01:01:03 总体评价 * 01:10:36 彩蛋 主持: 王隐 敬礼 Playlist: London Symphony Orchestra & Valery Gergiev – Boléro 联系我们: 你可以通过邮件向我们反馈节目中的问题和建议: [email protected] 微博:@WEB VIEW播客 我们的网站: webview.tech

79分钟
99+
8个月前

45. WWDC22:M2来了,苹果也想开了

两年前的 WWDC20, Apple Silicon 横空出世,苹果同时宣布为期两年的芯片迁移计划正式开始。如今期限将至,在 WWDC22 上,苹果意外地带来了第二代架构芯片 M2, 配备 M2 的 MacBook Air 自然是会上最大的主角,这是否意味着苹果自研芯片迁移的成功? 同时,在软件上,我们也能发现一些微妙的趋势:iOS 迭代至今的最大特点,就是封闭的系统与简洁的设计,让用户专注于使用手机,而不是被手机使用。但随着苹果设计师 Jony Ive 的离开,无论是从新 Macbook 的接口设计还是 iOS16 对锁屏壁纸的定制化逐渐放开,苹果的设计语言好像变得不再简洁,产品功能上也更加想办法讨好有定制化需求的用户,这或许是因为那些大众化的功能迭代,在苹果看来,已经没有太多改进的空间了。 这或许是苹果的理念正在起变化。 这种变化还体现在 iPad 上,苹果之前其实很抵触 Mac 与 iPad 的用户体验趋同,所以你几乎不可能看到可触屏的 MacBook,以及可以运行 MacOS 的 iPad,自家的产品线如果定位不清而打架,对销量绝对不是好事。但现在,最新的 iPadOS 16 与 MacOS Ventura 相差无几的多任务切换机制(前台调度),或许在告诉我们,苹果好像不再抵触 Mac 与 iPad 使用上的趋同,反而是主动拥抱这种体验上的无缝衔接,并提供给开发者、用户更强大的使用自由度。 本期节目带你回顾 WWDC22,重点包括 iOS 16、iPadOS 16、MacOS Ventura及 M2 芯片加持的 MacBook Air及 MacBook Pro,并同时提供选购建议。 ## 主持: 王隐 ## 嘉宾: 欧阳洋葱(微博@_欧阳洋葱) ## Playlist: Beautiful Ones – Suede ## 联系我们: 你可以通过邮件向我们反馈节目中的问题和建议: [email protected] 微博:@WEB VIEW播客 我们的网站: webview.tech

80分钟
99+
2年前

43. 爱死机第三季:人类文明,Who cares?

爱死机,某种意义上,就像中国的《夜航船》。 5 月 20 日,Netflix 上线《爱、死亡、机器人》第三季。从第一季的口碑炸裂到第二季的反响平平,人们仍对该系列抱有极高期待,毕竟爱死机从哲学思辨、技术反思、奇观展现等方面 ,都让人们一饱眼福。 市面上类似爱死机的单元剧不能说没有,比如同为 Netflix 出品的《黑镜》,及 BBC 旗下的《9 号秘事》 ,或是已完结的《瑞克和莫蒂》,但爱死机更会将笔墨着重于在较短的篇幅讲好一个故事, 这就意味着导演会刻意舍弃对故事背景的构建及人物性格的塑造, 这又大大降低了人们的观影门槛,更容易将关注力集中在故事本身的冲突及奇观呈现上,在短视频盛行的年代,Netflix 此举可以说是顺势而为。 受关注的同时,爱死机也收获了观众过高的期望,比如人们很容易将本季与第一季对比,希望能达到比第一季还要高的创作水平。 但这样的期待或许很难实现,首先,第一季 18 个故事,均为单独导演独立制作,无论从作者表达还是专注程度上,都要比后续作品更加饱满、出色,而更为重要的是,爱、死亡、机器人所分别代表的 「人类情感」「新生与死亡」「科技反思」 的三条主线已经在第一、二季展示的淋漓尽致,人们早已熟悉 Netflix 讲故事的套路,从而不会再去纠结故事背后的背景来由,当听众对故事讲述者失去了新鲜感,自然就对故事本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比于前作,第二季更像是 Netflix 匆匆赶工出来的作品,而第三季只能说要比第二季好,但说能否超越第一季,或许不能,因为第三季的这些故事,其实很难让人留下深刻印象。 而在我看来,第三季最大的优点,还是对于人类的极尽轻蔑与嘲讽, 尤其是「三个机器人:退场策略」「迷你亡灵之夜」「虫群」「吉巴罗」,在这些故事中,人类都被放入了更为宏大的丈量尺度中(如宇宙、对种族奴役与入侵的隐喻),在这些尺度中,人类的自私与狂妄被彰显无遗,同时也展示了对于宿命论的探究,追问人类对改变现状所做的一切,或许都是徒劳无功的。 而第三季做的不好地方,则显得那么无伤大雅,比如对于相同桥段的复用,如「差劲旅行」与「虫群」中怪物操纵人类身体的桥段雷同度较高,其实在第二季中,也发生过这种桥段复用的情况,这里不禁要问:一季只有 9 集的单元剧,难道不应该每一集都当成独一无二的作品来对待吗? 但不可否认的是,爱死机系列仍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人类最前卫的想象力,在无拘束的创作环境下,可以达到怎样的故事高度。 我们这里唯一需要意识到的是,如果故事不能再让观众满意,不一定是创作者的问题,也不一定是观众的问题,而是我们当下的时代话题已经过期,急需寻找更前卫的创作主题,不过也不用过于担心,人们只是暂时对 「技术进步」「互联网入侵个人生活」「生活还是毁灭 」「宇宙尽头」等主题不感兴趣了,它们需要暂时消逝,度过多少个时间周期之后,没准会再次流行起来,毕竟流行与复古总是替代性地此消彼长,且互为表里,直到复古再次成为流行。 想了解更多内容,欢迎收听本期播客节目,本期节目包含对爱死机第三季的总体感受及分集评论,同时也回顾了过去两季的优质单集,由于涉及剧透,建议大家先看电影,再听节目。 附二位主播最喜欢的前三季单集推荐: S1: * 天鹰座裂缝之外 * 兹玛蓝 S2: * 自动客服 * 溺毙的巨人 S3: * 梅森的老鼠 * 吉巴罗 ## 主持: 王隐(微博:王尔德的德) 敬礼 ## Playlist: Beautiful Ones – Suede ## 联系我们: 你可以通过邮件向我们反馈节目中的问题和建议: [email protected] 微博:@WEB VIEW播客 我们的网站: webview.tech

59分钟
99+
2年前

41. 2022苹果春季发布会:两头一拉,中间相加,即为Ultra

一年一度的苹果三月发布会如期而至,iPhone、iPad 当然不是场面上的重点,而双 M1 Max 叠加的 Ultra 尽管强大,但从命名上可以看出,它还难以承载苹果 M2 的野心,只能靠复制粘贴沿袭 M1 的老路子。本期节目,带你重点回顾 Ultra 芯片、带芯片的显示器 Studio Display 以及目前市面上最强工作站 Mac studio。 ## SHOWNOTE: * 王隐 Apple id 被封事件 * 推荐 Apple TV+新片《离职》 * 王隐为何怒退 Netflix 会员(截至节目剪辑时,又续上了) * 洋葱为何不推荐购买 iPhone SE? * iPad Air 为何仍表现平平? * Mac Studio 是升级版 Mac mini,还是对标 Mac Pro? * Mac Pro 的可扩展性/模块化已经和现在苹果芯片的理念完全违背了? * 二合一的芯片叠加工艺原来是业界常态,而非苹果独有? * Ultrafusion:2.5T/s的通讯速度到底是什么概念? * Ultra 性能到底过剩了吗? * 大部分人都不适合购买的 Ultra 版 Mac Studio,到底适合哪些人买? * 带芯片的显示器 Studio Display,芯片功能都用在哪里了? * 大部分人的内容消费设备太差了,以至于太好的内容制作设备难以发挥真正的实力? * 性能强悍的 Ultra,对于大部分自媒体 KOL 算力严重过剩,谁更适合代言? * 为什么 M1 Ultra 不直接叫 M2? * M2 会下放给 MacBook Air吗? * 苹果为什么不适合进军科研领域? ## 主持: 王隐(微博:王尔德的德) ## 嘉宾: 欧阳洋葱(微博@_欧阳洋葱) ## Playlist: Beautiful Ones – Suede ## 联系我们: 你可以通过邮件向我们反馈节目中的问题和建议: [email protected] 微博:@WEB VIEW播客 我们的网站: webview.tech

54分钟
99+
3年前

39. 2021秋季Mac发布会:AMD 10年前的遗憾,苹果做到了

10 月 19 日,MacBook Pro 新品发布,比 M1 更强的 M1 Pro、Max 如期而至,但为何不直接叫 M2?苹果还是诚实的,因为这显然不能当成一次大版本迭代,不过就算如此,此次 MacBook Pro 更新终于解决了之前苹果的两大问题,和 Air 差异化,以及性能更加强劲,本期节目,就来聊聊 MacBook Pro 芯片,以及我们的选购建议。 ## SHOW NOTES: * MacBook Pro 芯片 * 为什么这一代芯片没叫 M2? * M1 Pro、Max 相比 M1 最大的提升是什么? * 拉开和 Air 的差距,这一代 Pro 做到了 * 这一代的 Pro 为什么是真 Pro,之前都是假 Pro 吗? * 缺芯大环境下,如何考验苹果刀工? * Pro、Max 提升对用户感知度高吗? * Pro 、 Max 到底是一条产品线,还是两条产品线? * 大 die size 的大 Max * 这次 Mac 的价格为什么这么高? * 这一代芯片性能提升多少?如何让人们有个概念? * 内存带宽的提升到底有什么用,400 GB/s到底是什么概念? * 10 年前 AMD 往事 APU,让苹果更好的实现了? * MacBook Pro 外观 * 刘海屏真的有必要吗? * 这次 Mac 为什么长得这么像 PowerBook? * 自适应高刷的背后:苹果的大一统 * Touchbar 为什么被砍了,反人类操作的背后,更深层次原因是什么? * 苹果用户的一等公民是谁? * magsafe 回归:向用户妥协 * 多接口回归,Pro 终于生产力了 * 扬声器更好?但为什么不买个喇叭? * MacBook Pro 购买建议 * 为什么大部分人没必要买这一代 MacBook Pro * Apple Music * 音乐变得场景化、功能化,是不是创作者的悲哀? * HomePodmini * 智能家居为什么越来越智障? * Airpods 3 * 空间音频可以试试 * 杜比全景声,基本无感 ## 主持: 王隐 ## 嘉宾: 欧阳洋葱(微博@_欧阳洋葱) ## Playlist: Beautiful Ones – Suede ## 联系我们: 你可以通过邮件向我们反馈节目中的问题和建议: [email protected] 微博:@WEB VIEW播客 我们的网站: webview.tech

66分钟
99+
3年前

37. 奥运会奇奇怪怪问题大合集

东京奥运会已经落幕,除了精彩的比赛之外,其实还有很多有意思的话题可以继续探讨,比如奥运会为什么不能全民嗑药?马术比赛中的马是公还是母?变性运动员比赛的公平性该如何保证?跳水是否有满分的技术动作?诸多精彩话题,尽在本期奥运特别节目。 ## SHOWNOTE: * 开幕式怎么还没春晚好看? * 俄奥委会是什么?俄罗斯为什么不能参赛? * 奥运会为什么不能全民嗑药?办一届挑战人类极限体能的运动会? * 羽毛球大爆冷? * 「一看比赛,主队就输」定律到底该如何打破? * 奥运会奇奇怪怪问题大合集: * 一个运动员可以参加多类项目吗?(兼项) * 一个政策:要参加运动会的运动员必须要通过体能测试耐力跑?哪个运动员因此无缘与我们见面? * 女运动员能报男子组项目吗? * 马术比赛中,公马、母马有限制吗? * 变性运动员的参赛标准是什么? * 变性运动员参赛,如何保证比赛的公平性? * 变性运动员参赛的最好成绩? * 天才运动员是否存在? * 是否有主观打分项目(跳水等),评委给予满分? * 《举重冠军之死》——李海鹏 ## 主持: 王隐 敬礼 ## Playlist: Beautiful Ones – Suede ## 联系我们: 你可以通过邮件向我们反馈节目中的问题和建议: [email protected] 微博:@WEB VIEW播客 我们的网站: webview.tech

45分钟
99+
3年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