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此次的「天神之眼」,有我们看得到的「智驾平权」,也有我们看不到的「品牌向上」,更有我们需要看到的「迫不得已」。 连比亚迪这样看上去已是不可置疑的老大,也必须跟上脚步不掉队才行,中国新能源市场的价格战,的确已经惨烈到了这个份上。 在如此惨烈的价格战局面下,比亚迪此番率先发起的「智驾平权」,属于是开了一个先河,各家除了你争我夺继续下注,别无他法。 而这件事的意义,就变成了如100年前通过流水线等技术把汽车送进千家万户的福特「T型车」那样,以比亚迪为首的中国新能源车企,自此刻起,将开始把具备领先性的顶尖「高阶智驾」,普及给所有人。 比亚迪,也将被作为这个新能源时代「T型车时刻」的开创者,被历史铭记。
刚刚年过30的稚晖君,和他成立刚刚两年的公司,用一种丝毫不亚于春晚转手绢的方式,再度成功点燃了人形机器人赛道。 当然,身为一个专注牛人牛事的商业主笔,这个产品究竟有多牛并不是我所关注的第一点。 想必我的读者更好奇的是,稚晖君这个人为什么这么牛。 在两年前,如今身为智元机器人CTO的稚晖君更广为人知的身份,是公认的「天才少年」。 所以当被小道消息传出他准备离职自己搞项目时,无数龟缩着苦熬寒冬的投资人,挤破脑袋般地想投资给他,丝毫不关心他要做的是个什么事,只是认准了这个人,仿佛他干什么都会成。 也的确,稚晖君用他那过往并不长的人生履历,确实为世人呈现了—— 在我们当前这个时代下,一个真正有别于普通人的「天才」,做起事来究竟是怎样的「天地皆同力」,又会怎样凭一己之力去企图改变这世界。
2024年8月26日,拼多多美股股价大跌28.5%,股价从130美元附近跌到了95美元附近,市值一夜蒸发了554亿美元。原因是,在当天拼多多发布的2024年二季度财报显示,各项增速狂飙两年多的拼多多在那个季度出现了增速放缓的迹象。 2024年11月21日,经过两个多月股价好不容易从90多美元拉回到140美元附近的拼多多,在当天的三季度财报发布后,又因为营收低于预期而跌约20%回到了100美元以下。 如今,打开股市,拼多多的股价又慢慢爬回到了130美元附近。 好了,这数据、时间都对,四季度财报想必也快来了。——开个小玩笑。 回看Q2、Q3财报后的股价暴跌,连续两份财报当季营收都没有如预期破千亿是外界看衰拼多多的主要点。 而之所以两次暴跌后,股价又能慢慢爬升回市值附近,想必也印证着大家对拼多多这家成立不到十年、上市也才不到8年的电商的未来,还是充满了信心。 尤其是,当2022年拼多多海外版「Temu」上线后,首创的「全托管模式」不仅为全世界带去了中国百姓乐此不疲的低价好货,更是一举改变了跨境电商的玩法,让世界巨头「Amazon」也不得不为它做出应变,携TikTok而来的「TikTok Shop」,也是跟在了「Temu」身后,有样学样。 过去的半年里,围绕「Temu」的跨境电商领域,都有哪些故事发生?拼多多的四季度千亿营收梦,是会被「Temu」上大分还是扯后腿呢?
「送外卖」这门生意,果真最终拼的是「送」,而非品质、口碑、众乐乐,那么京东,的确也很擅长这件事,为什么不可以一试?
2025年2月11日,位于上海临港的「特斯拉储能超级工厂」宣布正式投产。 这是特斯拉除美国本土位于加州拉斯罗普以外的首个海外储能生产基地,将被专门用来生产一种名为「Megapack」的特斯拉第三代储能产品,初期产能规划1万台/年,年储能装机规模40GWh,是中国去年新型储能新增装机规模的近40%。 我国作为众所周知的全球储能行业领先国家,如今特斯拉仅此一厂,就逼近我国全年产能的近一半,再加上其已拉斯罗普已投产的40GWh,说特斯拉准备凭一己之力领跑全球储能行业,并不是什么天方夜谭,而是眼前正在发生的事情。 但,如果这个投资2亿美元、年40GWh的规模已经要算做比肩世界领先国家水平的话,那么它相比马斯克在2023年3月所公布的「Master Plan」总体规划中所提到:240TWh储能、总投资10万亿美元的目标,则又只能被视作是这场全球能源革命的一小步而已。 更有意思的是,汽车项目尝到上海超级工厂甜头的马斯克,这次又把海外首厂选址在了中国,仿佛丝毫不受当前中美贸易战大环境的影响。这一视角如果再叠加上马斯克在如今特朗普政府中的影响力来看,十分容易让人浮想联翩。
小鹏的强势翻身仗,从去年底一直打到今年都还没结束。 1月,小鹏汽车单约交付30350辆,登顶「造车新势力」销量No.1。排在它身后的,是已经连续24个月蝉联单月交付冠军的理想,29927辆的表现同样不俗,但是相比从2024年11月开始,已经连续三个月交付过3万辆的小鹏,将去年底的强势表现一路延续到了现在,打破了人们对其「年底大促销已榨干潜客」的质疑。 而如果联想到2024年1季度的萎靡不振、甚至2月仅交付4545辆的险象环生,同比爆增268.88%而强势登顶、重回千亿市值的小鹏汽车,用实力证明自己2024年已经爬坑成功。 小鹏,活过来了。 所有人都知道,将强势表现延续跨年的小鹏,必须要感谢,「那个女人」。
【这期量大管饱,建议留出半个小时给自己,慢慢听】 两年前的农历春节,横空出世的人工智能领军者、美国产「ChatGPT」,彻底改变了世界; 两年后的农历春节,横空出世的新任屠龙者、中国产「Deepseek」,彻底改变了人工智能。 而「Deepseek」更深刻的意义则是,不仅掀起了又一次AI革命,它还把革命的价格给打下来了。 朋友,如果读到这里,这个小故事还不足以让你怦然一动的话,那么我或许实在不知道,今年又该有什么更牛的故事可分享给你了。
在1月14日清晨,当中国用户一如往常打开「小红书」的时候,惊讶地发现满屏飞的全是英文帖子,隔几条就是一个举着歪扭中文字的外国面孔,还都是清一色的美国IP。「这一觉把我给干哪儿来了?这还是国内吗?」中国网民集体惊呆。 后来的统计中我们得知,原本1月12日还在美区应用榜单排名209位的小红书APP,1月13日就迅速来到了榜单第二名,1月14日成为第一。仅仅1月14日一上午,在标签#TikTok refugee下,就有了8.4万篇笔记,总浏览量4400万,总讨论量超130万,中美网民友好交流,一阵阵的热闹非凡。 这波包含小红书在内,大家都有些不真实感: 这出海,竟然还有被迫成功的。
如果说2024年长城是非常成功的,想必长城人自己也不会信。 毕竟全年只卖出了123.33万辆,190万的年销量目标最终只达成了不到65%不到。 相比比亚迪、吉利、奇瑞等老对手,以及理想、小米、零跑、蔚来等新势力,这个完标率严重不及格。如果从2021年开始算,长城其实已经连续4年销量不达标了。 可如果就此认定长城2024就是失败的,在外界眼中也是不合适的。 毕竟年初与「190万年销量」一同定下的、「72亿元年净利润」的目标,可是早早地在三季度就已完成(Q9财报:104.28亿元),全年净利润预计更是在124-130亿元。——这个数字,相比年初目标是接近翻番的表现,相比销量超自己不少的比亚迪、吉利,也是不遑多让。 难不成,标定错了? 要问这目标怎么来的?那是2021年6月28日,长城发布的「2025战略」里,魏建军为接下来几年的长城制定下了大致为149万、190万、160万、190万的年销量目标。 2025年的年销量目标,是400万。且80%要来自新能源。 彼时谈及实现这一目标的决心时,魏建军曾表示「死也要转型,不转型就得死,死了也在所不惜。」豪情万丈。 2025已经过去一个月了,这400万究竟该怎么个「在所不惜」法? 为什么一边销量不振,一边还能有堪称豪华的盈利表现? 长城,到底在下什么「大棋」?
西贝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升级,贾国龙将西贝的logo由「西贝莜面村」焕新为「西贝XIBEI」,品牌定位由原来的西北菜转为了「家庭欢乐餐厅」。 如果不是2024年太难熬,或许我们也不会看到贾国龙这么快就开始新一轮的变革。 毕竟,就在2023年的时候,西贝还仍将「快餐王」、「中式麦当劳」、「千亿营收」、「开店10万家」作为自己的战略赛道和终极目标。 仅仅一年,沧海桑田,雄心勃勃的快餐战略被放在了一旁,取而代之的,是依靠新「西贝XIBEI」,企图挨过这个寒冬再说。 快餐错在了哪?家庭餐厅又有多正确?眼下还没人说得好。 倒是贾国龙这一会儿一个主意的「西北点子王」做派,让很多人都疑惑这样的战略不坚定,究竟是在救西贝,还是在误西贝。
主持人张小珺在完成访谈后所主笔的文字版访谈记录:《独家|与李想的3小时对谈(完整版)》,非常建议有时间的朋友也去细致读一读。 我今天二创的稀缺性是: 由于整场访谈的发散性,李想的很多观点其实在讲解过程中并不是纲举目张的,更多时候是草蛇灰线的几条线并行、小标题也更多是在服务于新闻博眼球而非真正的提纲挈领,这都增大了我们想要从中有所收获的难度。在花了半个月时间反复认真咀嚼后,我尝试为其增加一些商业分析方面的可读性。 应当说,整场对谈看下来,我能强烈感受到,李想,之所以高中肄业后能连续创业成功,这位没什么技术背景、没什么像样学历、但却带出两家上市公司,如今更带领理想汽车从一家前期不怎么不被人看好、甚至常伴争议的新势力,从惨烈的新能源大战中率先突围,并在别家依然要为生死而殚精竭虑时,能够早早地开始准备下一场战役、一副轻舟已过万重山的做派,背后有深刻合理性。 我愿称这场对谈为「2024年末最佳访谈」。
5月永辉学习胖东来的时候,永辉市值并不见起色,到了9月名创优品买入后,永辉瞬间市值竟然连翻了几个番,一时间都有些分不清,到底是胖东来在救永辉?还是名创优品在救永辉? 而名创优品的叶国富则一再对外强调,「胖东来模式是中国超市的唯一出路」,所有人都认为,叶国富表面投永辉,实际是在投胖东来。 围绕中国零售的未来,于东来、张轩松、叶国富和他们三人分别所代表的新商超、全国连锁、小商品三个赛道,在各有所图、相互吸引的充分但不必要条件下,在天时地利人和的契机里,联手制造了2024年度中国零售的最大话题。 他们,究竟是怎么走到一起的?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