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啦,我们四个有病的长沙别又来啦! 某年某月某一天,仔仔李不得不面对面接受某位听众对本频道的直白点评,该名听众用“大部分时间都在无病呻吟”对塑料调频的节目内容盖棺定论。在那一刻仔仔李并没有合理地对这个点评进行回应,而是真的去思考我们在选题和表述方式上是否确如这位听众朋友所讲的为赋新词强说愁。直到某年某月的另一天,精准来说是上个礼拜,她在小红书刷到了一篇对播客这个载体开炮的文章,大意就是某些播客仅仅吃了入局早的红利,实际上是各种小资的傲慢,傲慢又无真才实学,没有营养等等评价。从而串联起来了这期的主题,那就是我们到底是有病吱哇乱叫还是小资的无病呻吟呢? 围绕着这个主题我们试图去定义什么是相对无病呻吟来说的“有病”。谁来负责界定这个概念所谓的有病是否就是真实的痛苦,那我们的痛苦如何去量级,我们的痛苦能否被比较,在这个话题上纵向延展,对四位主播的阶级性和同质性进行了不深刻地反省,顺便展开了一些关于如何与痛苦共处的讨论,总之全方位向各位听众朋友们展示,您的一句宝贵评价是真的有可能会成为我们选题的方向,并得到我们一期节目时长这么长的回击。 我们在讨论的每个瞬间都坚定地认为,我们有病,我们有真实的痛苦,我们也有真实地表达和输出,且我们将继续不断地在塑料调频分享我们的喜怒哀乐吃喝拉撒。我们将持续鲜活,持续地在每一个观点带上我们与生俱来无法回避的阶级性,我们将时刻警觉,在傲慢时谦逊,在谦卑时肆意。 也在下一期和你再会!
周五啦,我们四个好好说话的长沙别又来啦! 本期选题由衷感谢徐徐的栏目#59《和三个直男聊完女权后我吐了》。谢谢这期堪称受工伤的节目给我们带来一点新的启发。 我们跳出了男权和女权的对话,选择的切入点是,假设我们是这位工伤女主播,在面对一些超出自己预料范围,很难接受甚至令人乍舌的观点时,我们有没有办法很好地表达自己观点的同时,不让这种沟通变成一种冲突?这也是仔仔李分享这期节目作为选题的初衷,即我们在生活中输出观点或者听见别人的观点需要做出回应的时候,什么样的表达,表达抑或不表达,哪样才是最优解呢?当冲突形成的时候,我们会是钻牛角尖,迎面刚上去的还是逃避当作没发生,又或者是插科打诨用不严肃来消解? 一如既往,我们的答案像薛定谔的猫,只有真的听完本期节目才会知晓了(可能也不会)。期待大家在评论区跟我们分享你们处理冲突和表达意见的方式,我们下期见啦!
周五啦!我们四个对电影有些话说的女孩又来啦! 勉强蹭个奥斯卡的尾巴,我们聊了聊自己2024年喜欢的电影,以及一些印象深刻的女性角色,还有我们对近年来女性电影转变的一些小小剖析。虽然整体来说憋不出什么屁,但希望大家还是能从我们的取向里面感受到我们作为女性群体的一份子,伴随着意识发生转变,这种转变是怎么样影响着电影喜好这样一件小事。 除了期待有越来越多好看的,女性的电影出现,我们还期待着能跟女儿、妈妈乃至更多的女性一起享受这些电影。 我们下期见啦!
出正月啦!我们四个长沙别又在周五来啦! 经过一个年的沉淀,我们通过过年期间疯狂上网冲浪,试图为本频道的产出开辟一条新的道路。我们深度学习了别的节目如何以小见大,立志往后的每一期都从一个小小的主题入手,纵向深度挖掘。 本期小小的主题由最近稍稍有一些睡眠问题的曾老师提出,其它三位主播连连附和。我们从“你有没有睡眠问题”这个小问题着手,直接横跳到了清醒梦,如何控制自己的梦境(?)又回到了如何应对失眠、多梦、反复醒来等多种睡眠问题,再到女性特质与睡眠的关系。每一次听我们剪辑完成的节目,本文案小编仔仔李都会被我们四位的发散能力折服。纵向讨论一个问题可能是本频道及四位主播需要花费一生来攻克的痛点,然而天马行空的美,也希望能继续被大家包容和捕捉。 我们下期另一个小小的主题见吧!
契科夫的短篇故事《宝贝》里,主人公活在“必须得爱一个人”的信念中,仿佛只有恋爱,人生才有意义。这种全情投入的依赖令人唏嘘,也让人想起当下“恋爱脑”的污名化——我们害怕受伤、害怕被利用、不敢付出真情。恋爱脑当然值得警惕,它是社会塑造的,是把女性规训成温顺的、可爱的、为爱献身的对象。可如果爱情让我们找到了主体性,那恋爱脑真的一无是处吗? 这是我们的第100期节目。对于我来说,它完全不只是一个节目,它更像是一种长期的情感经营。我发现自己对待播客的方式,竟然像是在对待一段关系——真心地喜欢我们之间的vibe,喜欢不设限的讨论,互相冒犯,互相坦诚,互相支持;另一方面,我也怕投入太多期待而受伤,试图和它保持一点点距离,希望它成为一段健康真诚的关系。 这不仅仅是关于恋爱脑和情人节的一期节目,也是关于“爱”本身的一次探讨。当我们反思自己的感情模式,我们是否能找到一种既不牺牲自我、也不封闭自己的方式,去热烈地爱? 我不知道,哈哈哈哈,101期再见!
迎新春啦!过大年啦!我们四个长沙别又来啦! 已经彻底进入什么都过完年再说的状态,在赵师傅催文案的时候甚至差点脱口而出年后再写吧,但我们还是想在这个阖家欢乐的时间点上,把进入新一年最重要的资讯,即新鲜的蛇年玄学启示带给大家。本期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四位主播的属相在蛇年的事业、情感、健康、财运等方面需要注意什么,还有一些蛇年的风水摆位小提示。希望跟我们四个人同一属相的朋友们听得开心,其它生肖的朋友们也可以为一家老小对象闺蜜隔壁邻居来听一听。 在即将迎接蛇年到来的时刻,却发现要想到跟蛇有关的祝福的话语真的好难,想来想去也只能靠谐音。那么在蛇年即将来临之际,衷心祝福我们塑料调频的听众朋友们新的一年有舍亦有得。 蛇年继续互相陪伴吧!我们下期见!
2025年的第一期,我们四个长沙别又来晚了! 本期开场白完美诠释了我们每期节目的片头口播都是真实现场录制,上呼吸道十分健康的百灵鸟小于担任本期口播,确实为这一期节目带来了新年新气象。 我们在新年伊始,探索除了MBTI星座命理以外能更了解彼此的方式。最后落脚在85道互问互答题,并准备一口气剪出三集来,至少一个多月不用担心没有库存可发。然而回答第一道题就用时一个世纪,最后不得不精简再精简,浓缩成最精华的这一期。我们从过去的经历、日常生活、人际关系、未来目标、核心价值观与自我五个大方向中挑选出了不少问题,通过这些问题我们也发现,原来真的还可以更了解对方,原来我们也不必担心表述的干涸,而是需要再往深处挖掘,再多交出一点自己。 总而言之,2025年的首期节目也许不会是特别轻松愉悦的,不过总体来说仍然是在略有深度的对谈中穿插着我们的天马行空和好笑。感谢上一期评论区给我们留言提供选题的朋友们,我们都看见啦,择日一一兑现。也感谢大家2025年还和我们在一起经历生活的高低起伏和大小事,继续聆听我们的喜怒哀乐和种种厥词。 我们下期见啦!
周五了,我们四位(实到三位)长沙别又来啦! 一转眼来到24年的年底。虽然我们年初立下的“更新集数超过月经次数”的轻松flag早已实现,但撇开次数不说,我们的内容到底是逐渐枯萎干涸,弹尽粮绝,还是枯木逢春柳岸花明常听常新呢?希望大家听完这期节目之后留下你们的真实想法。 没有参与本期聊天的仔仔李,听剪辑版到三分之二处仍然对本期的中心思想毫无头绪。能提炼出来的大概是:旅游还是当代生活的救赎,但模式化的旅程不如以前随机自由来得快乐;赵师傅总是吃不饱但她想控制体重;小于想要收获财务知识;曾老师想要学会说话之道,以及三位都觉得本频道的常驻例子吴鲁先生也需要学习说话之道。 最后,年底琐碎事多,我们将会有三周的时间无法录音。在这辞旧迎新的时间点上,我们怕零点的钟声鞭炮声太响,提前祝大家跟2024年所有的烦恼说拜拜,跟2025年数不清的美好说嗨嗨! 我们2025年见啦!
毫无来由的,我们在寒冬腊月人人都裹成粽子的日子里,选择聊聊我们对于人类身体的观察。包括但不限于自己、父母、路边的大爷、澡堂里的同性、浴场搓澡的大姨、断臂的维纳斯,大卫、参加真人秀的健身博主、头部博主、擦边个体户、模特、明星等等。 在对人类身体的观察上,我们选择的对象五花八门,异彩纷呈,导致赵师傅在选择标题的时候甚至不知道从哪个角度入手。本期不含观点冲突,不含说教,有且仅有我们从个人出发,对各种类型的人的身体大放厥词。 观察身体可以说是一叶知秋。我们喜欢的身体可能是我们某种欲望的投射,我们抗拒的身体可能是对于边界感和主体性的守护。虽然一开始的主题是品鉴身体,最后还是发散到天涯海角全人类。希望你们也和四位主播一样对人类的身体保持好奇保持观察保持憧憬保持批判。 我们下期见!
“你是猪吗?”——本期节目,就从赵师父被老公用这句经典“灵魂暴击”开启讨论。老公真的觉得我是猪吗?还是只是在表达一种“哎呀你怎么又这样”的无奈?这种话听起来简直就是一只苍蝇直接飞进嘴里,恶心还让人哭笑不得。 于是,我们开始了对日常沟通中 “阴阳怪气” 的大起底。 * 这到底是无心之失,还是一场语言的高级操作? * 面对这种语气上的“低气压”,我们到底是该怼回去,还是大方自嘲? 当然,作为一档塑料普通话播客,我们也少不了吐槽语气的重要性。“塑料普通话” 是治愈系还是火上浇油?比如,当“你是猪吗”用塑料普通话说出来,感觉是不是顿时变得……可爱了一点?(呃) 我们这一期深度探讨: * 赵师父吞苍蝇事件,到底是谁的问题? * 自嘲和他嘲的边界在哪里,怎么不小心就翻车了? * “共情”到底是个什么鬼?我们真懂对方的感受吗? * 如何在不打压对方的情况下,直球沟通、不阴阳怪气? 本期节目,是一场语言情感的修复课,也是一场塑料普通话主导的“语言复仇记”。“你是猪吗”的背后藏着的,是我们日常交流中那些深藏不露的“苍蝇时刻”。快来听听我们如何一边吐槽,一边用塑料普通话治愈自己、化解矛盾、迎接更美好的对话方式! 🎙️ 欢迎在 [Apple Podcasts/Spotify/小宇宙/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小红书] 关注我们!💫 还想听我们聊啥?欢迎在评论区 吐槽+提问,下一期话题你来决定!TGIF!
周五啦,我们四位有爱的长沙别又来了! 本期我们勇蹭热度。好吧其实我们也不是蹭热度,而是《再见爱人》这档节目属实是在网路上形成了一个小现象,cut满天飞,讨论帖层出不穷,想要忽视或是不聊都很难。这个IP来到第四季热度不降反升,也侧面说明了“分手擂台”、“真情”这种类型的节目始终在广大人民(吃瓜)群众的心趴中占据了一些不可动摇的地位,不管是看个热闹,还是认真分析,或者换位思考,还是就是路过骂两句,都是大众喜闻乐见的,我们节目当然毫不例外。 麦麦为什么承担了这么多的火力?留几手和扬子如果是你老公你可以吗?硬要从自己的前任里挑选一位参加再见爱人你会选谁?以上林林总总的问题都在这次的录制里得到了解答。在我们剪辑完成等待发表这一期的过程里,节目又一次更新,红薯上立刻即时推送新鲜讨论八百篇,我们观众仿佛都是这三对婚姻的亲历者见证者,作为网络判官网络青天大老爷,我们也许断不清自己的情感,理不清自己的生活,这也丝毫不妨碍我们全情投入去替这三对下一个离或不离的定论。而那些最根本的,背后不可动摇的,曾经是约定俗成的婚姻定式,亲密关系样板,男与女,关于这些的讨论和发声,如果能随着节目的播出和讨论慢慢发生变化,我想这才会是我们最希望能看到的这个节目“流量变现”的方式。 下期见!
周五了,我们四个快要更年期的长沙别来了! 本期我们兑现诺言,试图探讨更年期的多重维度。采访母亲失败后,我们发现了一系列的问题:为什么更年期在家庭对话中常常是个禁忌话题?我们为什么很难与母亲就更年期进行开放的交流?背后隐藏着什么文化和心理因素? 从太太静心口服液到电视剧中的描述,媒体是如何描绘更年期的女性的?这种表现带来了哪些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会经历哪些身体和情感的变化?更年期又是如何加速这一过程的?我们为何对衰老持有负面态度? 在文化中,“阿姨”与“叔叔”这两个称呼为何有不同的社会和情感负荷?我们该如何定义不同生命阶段的女性身份和性吸引力? 如何在家庭和社会中开启更多关于更年期的对话?教育和公开讨论可以如何帮助改变对这一自然生理过程的看法? 我们甚至提出了一些离谱的答案,比如提前放弃社会身份,把韩剧当做‘太太春心荡漾口服液’,对呐喊的卵子说闭嘴之类的,希望帮你分担因为年龄,成长带来的些许焦虑。 两周后再见啦!秋天快乐!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