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病床前无孝子是真的吗?恐怕是的。 你鲜少见到谁对自己还没有行动能力、思辨能力和语言能力的孩子动辄打骂、撒手放任,随着孩子的长大,时间越久,我们越是满怀希冀。 然而面对自己逐渐缺失了行动能力、思辨能力和语言能力的长辈、祖辈时,虽不至于虐待辱骂、不给饭吃,但时间越久,耐心越少也是真实存在的——甚至只要不够恶劣,已经上不了社会热点新闻了。 但这不代表这个行为/态度是被默许的,也不代表这个行为/态度是被包容的,顶多换来围观群众的一句“也能理解”,这个理解的背后,大概是满满的代入式共情。 那我们到底在怕什么?在代入什么?
你是否有过这么一种奇怪的感觉——有的人,你就没法想象ta私下的样子。 表面德高望重的,私下鸡鸣狗盗的(不是)。 人前妙语连珠,私下特别无趣。 是不是有点像大厨回家从不做饭那种错乱感? 我们甚至非常坦诚地讲了讲,我们认识的人里,谁让我们觉得ta的生活里没有sex,当然,没说名字,别想多了。 别对号入座哈。
每个人的情绪背后都有对应的需求。 安全感、自主、关注、情感联结、社会联系、自我感、秘密感、成就感、意义感。 与爱人、与父母/公婆、与兄弟姐妹、与子女、与同事、与朋友,这里面,学问可大着呢。 咱不讲道理,咱就说说,你想要什么样的情绪表达?你受过什么阴阳怪气拐弯抹角的伤害?你自己会正确表达情绪吗? 也许你比你想象得更懂沟通艺术。 又或许,你有点自以为是了。
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是自己世界里的红人。 你也许觉得自己很普通,但你并不知道,在你的世界里,你的朋友眼里,你的家人心里: 你优秀,你与众不同,你值得依赖。 看看自己吧! 你灵魂多有趣,性格多美丽呀!
“How are you?” “I’m fine,thank you,and you?” “I’m fine too.” 你觉得这种见面寒暄老土又可笑吗? 我倒是觉得,有些打招呼的方式,还不如这个…… 不信你听。
故事要从社恐主动社交说起。
题外话: 这期标题是老刘写的,大家鼓掌,使劲鼓励他,他一直觉得自己的文案还不错,只不过被我强压一头。 这期是好几天前聊的了,本来是因为半夜被xx剧烈砸门,心悸异常,不吐不快。 后来觉得有些情绪的输出是有价值的,这种带着怨气的输出还是算了吧。 于是想借着录音梳理一些实用的东西,希望大家永远都用不上。 这是什么时代?时间即将迈进2023年,除了爱好者,为什么普通人要像生存狂一样生活? 那不应该,不应该的。 中间有一些剧烈咳嗽,抱歉。
男人什么时候才能知道刷碗的意思是连锅、铲、案板一起刷了? 男人什么时候才能知道收衣服的时候不但要收了裤子,也要收了袜子? 真是一个奇怪的群体!
请你们在脑海中循环无限次“好喜欢我的猫”BGM。 “如果你和你的猫互换灵魂,你是否愿意成为他?” 我想我是愿意的。 真羡慕他有我和老刘陪着,也真羡慕我和老刘遇到的是他而不是其他猫子。
本期节目源于二粒和她堂妹聊天时被倾诉的育儿困扰。 没想到这次聊天影响了二粒好几天,并结结实实地勾起了她和人类幼崽相处时的点滴回忆: 大多惊惶,偶尔温情,后者发生的前提是——幼崽的爹妈能在旁边随时接管那些魔鬼们。 难道与人类幼崽相处真的没有章法可言? 于是,二粒认真请教了特别擅长收拾幼崽的C哥。 结论是……看标题。
最近二粒在重刷《知否》,明兰对祖母说的一句话令人记忆深刻: 与人相守,最终依靠的,还是那最低处,是品性的最低处……与人相守几十年,最终还是要看最低处那儿能不能忍得下去。 当年二粒谈恋爱时五迷三道哭了笑笑了哭,邻居姐姐问他哪儿好,答曰“他对我好”。 姐姐说:那不是应该的吗?这怎么能成为选择一个人的依据? 这个场景距今已经21年了,但它值得再被牢记好几个21年。 这次老刘和二粒回忆了一下自己有过好感的人身上吸引我们的特质,你们大概想不到老刘总是会被哪个品质吸引,啊哈哈哈……
赌一个麦当劳双吉你小时候一定写过《我的理想》这篇作文。 再赌一杯抹茶星冰乐有至少一半人的职业理想是医生老师科学家。 不聊不知道,我俩的职业规划可真是天差地别,二粒浑浑噩噩稀里糊涂,老刘早早就立志当一个秃头码农(狗头)。 那一个没有职业规划的二粒,和一个从小就运筹帷幄的老刘,人到中年后,职业现状如何呢?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