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 God, I could be bounded in a nutshell and count myself a king of infinite space, were it not that I have bad dreams. -Hamlet 本期节目我们走进英国大文豪莎士比亚最脍炙人口的戏剧《哈姆雷特》。历来《哈姆雷特》的注释评论已浩如烟海,对《哈姆雷特》全面而深入的探讨为我们所力不能及。我们只是希望通过这期节目,分享一点自己对这本书的喜爱。也欢迎大家在评论区讲出你的阅读体会,以及你与《哈姆雷特》之间的故事。 00:59 剧情简介 5:14 名台词赏析 33:44 《哈姆雷特》中的戏剧元素:转场,戏中戏,莎士比亚与柏拉图 55:14 人物赏析:哈姆雷特与莪菲利亚的爱情,哈姆雷特与霍拉旭的友情 推荐阅读: * 黄国彬:解读《哈姆雷特》:莎士比亚原著汉译及详注 * Tom Stoppard: Rosencrantz and Guildenstern are dead * 屠格涅夫:哈姆雷特与堂吉诃德 主讲人:孙,杨
我们首先将是善良的,这一点最要紧,然后是正直的,然后——我们将彼此永不相忘。 本期我们讨论《卡拉马佐夫兄弟》的第三部分,内容如下: 第三个阶段是从米嘉的经历开始,讲述整个命案的发生。米嘉被怀疑是凶手,随后接受了预审以及时隔两个月的终审。其他几位主人公的命运也与这个事件紧紧地交织在了一起。 本期我们将从两位主人公的命运出发,进而讨论陀氏浓墨重彩描绘的庭审场景,并由此展开对陀氏关于人类未来的思索的探讨,敬请收听! 0:46 两个问题,莉扎与伊万的谈话,斯乜尔佳科夫的死 20:27 伊万的梦魇 25:33 庭审 28:17 格鲁莘卡的形象 35:06 庭审中控方的“艺术创作” 39:40 知识分子和群众的关系 46:00 陀氏的主张:“爱人”;陀氏书中的政治性
“小弟,我要走了,原以为我在整个世界上至少还有你,”伊万忽然动情地说,令人感到意外,“可现在看来,在你的心中也没有我的位置,我亲爱的隐修者。我不舍弃‘无所不可’这一说法,你是不是打算为这个缘故不认我这个哥,是吗,是吗?” 阿辽沙站起来,走到他跟前,一言不发,在他嘴唇上轻轻吻了一下。 “赤裸裸的剽窃!”伊万叫了起来,一下子变得欣喜若狂。“你是从我的诗剧中抄袭来的!不过我还是要谢谢你。别坐了,阿辽沙,你我都该走了。” 本期我们会讨论《卡拉马佐夫兄弟》的第二部分,内容如下: 接续第一部分的内容,第二天伊万和阿辽沙有一场长谈,期间伊万向阿辽沙讲了他所创作的诗剧“宗教大法官”。而后,佐西马长老在临终前也和阿辽沙以及其他的几位修士有一场非常长的谈话,(主要是长老的自白),包含了他的人生经历和很多信仰上的教导。还有长老下葬的礼仪以及一些插曲。 《宗教大法官》可能是整本书中最广为人知的篇章,本期我们会着重讨论这个话题,以及陀氏在文本中对这个问题的回应。 0:47 宗教大法官与体制问题 4:55 信仰和虚无,理性和非理性之间的张力 13:59 阿辽沙的形象 25:11 宗教大法官与佐西马长老的回应 30:03作家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34:43 老爹的理性 36:22 阿辽沙的动摇和拯救,格鲁莘卡的拯救
“当然,任何人都不受任何约束,即使上篇只看两页就把书一扔也可以,并且从此不再打开它。但要知道也有这样一些颇具涵养的读者,他们肯定要把全书看完,以免在作出不带偏见的评价方面出现失误,例如俄国所有的批评家都属于这一类。不管他们多么有始有终和不偏不倚,我还是要向他们提供十分顺理成章的口实,好让他们开卷不久就把此书撂下,这样,我在这些人面前毕竟可以少几分内疚。好了,开场白到此为止。我完全同意这是多余的话,不过既然已经写下,那就让它留着吧。 现在言归正传。” -卡拉马佐夫兄弟序 大家好,今年(儒略历)是俄国大文豪陀思妥耶夫斯基诞辰200周年,本期以及接下来的两期我们会走进陀氏的集大成作品《卡拉马佐夫兄弟》。 按照这本书的内容,我们一共会分三个部分探讨本书的艺术手法,情节和思想。本期节目(第一部分)的主要内容如下:众人前往佐西马长老的修室来调解老大米嘉和老爹的财色矛盾。大家不欢而散以后,老爹回到家,和除米嘉外的众儿子有一场对话,随后米嘉来到家里并对老爹大打出手。 0:54 全书内容简介 5:14 第一部分的总览 7:09 财产分割导致的家庭矛盾 14:34 佐西马长老的形象 21:05 形而上思辨和财产算计的关系,自由与信仰的关系。 29:36 俄罗斯的特性 34:39 存在主义和陀思妥耶夫斯基 本期节目我们一共请到了四位嘉宾。 主讲人:老方,老孙,老杨,老赵,思琪
(由于之前转码失败,本期为重新上传的第四期视频,所以形成了时间钳形攻势。原节目录制于2020.5.30) The English have no respect for their language, and will not teach their children to speak it. They spell it so abominably that no man can teach himself what it sounds like. It is impossible for an Englishman to open his mouth without making some other Englishman hate or despise him. German and Spanish are accessible to foreigners: English is not accessible even to Englishmen. The reformer England needs today is an energetic phonetic enthusiast: that is why I have made such a one the hero of a popular play. -Bernard Shaw, “Pygmalion” 本期节目会讨论爱尔兰文学家萧伯纳的讽刺喜剧《皮格马利翁》。这部剧作取材于希腊神话中爱上自己雕刻的少女的皮格马利翁,讲述了语言学教授希金斯在三个月内把卖花女伊莱莎包装成上流社会淑女的疯狂计划。 1:48 剧情梗概 6:12 语音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与阶级的关系 30:52 从主人公的经历看阶级流动的可能性 44:50 希金斯和伊莱莎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 讨论人:方 杨
“有一次我对我女儿说,爸爸一生的文学和人生,都失败了。我女儿说啊,‘没有什么比一个失败的人生,更像一首诗的。’“ - 痖弦的回忆 本期我们讨论诗人痖弦的艺术和人生。 00:45 痖弦的生平 3:33 叶嘉莹和痖弦,《秋歌》,诗歌的古典性 14:10《一般之歌》,诗歌的日常性 23:48 《如歌的行板》,诗歌的音乐性 35:29 桑德堡的《芝加哥》和痖弦的《芝加哥》,诗歌的现代性 45:02 老杨的诗,《鲨鱼》,诗歌的游戏性 48:46 《水夫》,诗歌的叙事性 54:11 大家关于豆城波士顿的回忆,以及对诗歌创作的理解 55:04 老杨的回忆 1:01:40 老方的回忆,以及在夏威夷吟诗的回忆 1:06:58 老孙的回忆,以及关于波士顿的无题绝句两首 主讲人:方,孙,杨
“这种机敏的好奇心和这个伸至天际的庞大身躯真是格格不入。我从来没有像这样真切地感受到它宏大的存在,它强大而绝对的沉默,在海浪中犹如均匀的呼吸。我目瞪口呆,惊叹不已,逐渐陷入了一种似乎不可能达到的惰性状态,而在这种越来越深的出神状态之中,我和这个没有眼睛的液体巨物融为一体,就好像不需要任何努力,不需要任何语言,不需要任何思想,我就原谅了它所做过的一切。” 本期我们会讲到波兰的哲学家,科幻巨擘斯坦尼斯瓦夫莱姆的著作《索拉里斯星》,走进这个人类在神秘的星球上面对胶状体大洋寻求知识和生死相爱的科学神话。 00:40 内容简介 04:55 关于科幻的科学基础 15:35 预言与寓言:阅读科幻小说的一大乐趣一方面在于小说中描述的未来世界虽然看起来不可思议,但却建立在合理的假设上。以至于一些经典的科幻小说的场景竟然已然变成现实,所以预言未来是乐趣之一;而另一方面,科幻小说中的一些超越常规的发现或设定可能会挑战我们对的自己的认知,小说中的矛盾也可以建立在这种冲突上。此种情境下,科幻小说可以发展出上帝视角下关于人类自身的寓言故事。此乐趣之二也。大家在这部小说中领悟到的快乐包含哪些呢? 30:44 梦呓般的语言风格。中文/英文(/韩文?)是否足以表达书中各种光怪陆离的形象,大家阅读有怎样的体会? 41:10 人类和所处的自然环境的关系。如果永远地离开我们所处的地球,成为了一个吃罐头食品,熟悉星象轨道,终生遨游太空的宇宙人,你会向往吗?地球只是人类被动选择的,受限于技术的一个暂时的居所吗? 50:22 莱姆在书中试图刻画一个我们人类完全无法理解的存在:索拉里斯的大洋。由此展开,有两种艺术观,一种尽力与日常生活疏离,探索人类认知的边界(博尔赫斯,卡尔维诺),一种展现普遍人性(莎士比亚),如何看待这两种艺术观? 56:56 这本书吸引大家的地方(推荐的理由) 主讲人:老方,老孙,老杨
有什么关系!反正她不快乐,也从来没有快乐过。何以人生总不如意?何以她信赖的事物,时刻腐朽?……可是假如有一个强壮、漂亮的男子,天生英武,而又细腻多情,天使的形象,诗人的心,抱着七弦琴,演奏哀婉的祝婚歌,响彻九霄,何以她就不会凑巧遇到?哦!永远扑空!再说,也不值得追寻;处处是谎!声声微笑隐伏着因腻烦而起的呵欠,回回喜悦隐伏着诅咒,任何欢乐免不了餍足。最香的吻,在你唇上留下来的,也只是一种实现不了而又向往更甜蜜的销魂境界的热望。 第二部分我们会谈及如下几个问题: 00:00 夏尔(许渊冲译本作夏尔,李健吾译本作查理,是包法利先生,爱玛的丈夫)错了吗?为什么? 11:20 药剂师是否起到了莎士比亚作品中说真话的小丑的作用 33:41 作者捕捉画面感的能力,作者行文的节奏感和音乐性,在哪些地方体现?
她爱海只爱海的惊涛骇浪,爱青草仅仅爱青草遍生于废墟之间。她必须从事物得到某种好处;凡不能直接有助于她的感情发泄的,她就看成无用之物,弃置不顾,——正因为天性多感,远在艺术爱好之上,她寻找的是情绪,并非风景。 本期节目我们会讲到19世纪法国作家福楼拜的名著《包法利夫人》。包法利夫人名叫爱玛,是个富于浪漫主义情怀的妇人,然而因为种种原因,走上了偷情和借钱的道路,最终不幸引来了自身的覆灭。福楼拜以对人性手术刀般的精确剖析,开拓性的艺术手法谱写下这一部惊世巨著,成为后世许多大作家们效法的典范。 本部分我们会就如下几个问题展开讨论 3:25 女权主义角度 19:29 寻寻觅觅的爱玛,爱玛在寻觅什么? 35:20 包法利夫人是个怎样的人。 59:04 如果要拍电影,你觉得谁的气质适合演包法利夫人。 讨论人:老方 老孙 老杨
-Welcome, O life! I go to encounter for the millionth time the reality of experience and to forge in the smithy of my soul the uncreated conscience of my race. 1:59 本书相关的历史文化背景 5:20 本书的大致剧情 11:50 大家印象比较深刻的情节 24:20 全书主线:主人公代达勒斯的飞升 45:40 意识流的写作手法 1:04:03 每位嘉宾向大家推荐本书的理由 主讲人:老方,老杨,老赵
不过,事情就是如此。玛丽安没有像她一度天真地期望的那样,沦为不可抗拒的感情的牺牲品.没有像她后来头脑冷静下来所决定的那样,准备一辈子守在母亲身边,唯一的乐趣就是闭门读书。如今到了十九岁,她发现自己屈从于新的情感,担负起新的义务,安顿在一所新居里,做了妻子,家庭主妇,一个村庄的女保护人。 6:52 简奥斯汀的写作特点 26:50 主人公们的性格特点 1:10:55 主人公们理想的结婚对象(社会地位相应,性格契合) 1:39:30 与其他作品的比较阅读(红楼梦,傲慢与偏见) 1:52:19 1995年李安导演的电影《理智与情感》,影视改编与原著的关系。 主讲人:老方 小刘
有如人们在梦中始终追不上逃跑者, 一个怎么也逃不脱,另一个怎么也追不上, 阿基琉斯也这样怎么也抓不着逃跑的赫克托尔。 赫克托尔怎么能这样躲过残忍的死神? 只因为阿波罗最后一次来到他身边, 向他灌输力量,给他敏捷的脚步。 神样的阿基琉斯向他的部队摇头示意, 不许他们向赫克托尔投掷锐利的枪矢, 免得有人击中得头奖,他屈居次等。 当他们一逃一追第四次来到泉边, 天父取出他的那杆黄金天秤, 把两个悲惨的死亡判决放进秤盘, 一个属阿基琉斯,一个属驯马的赫克托尔, 他提起秤杆中央,赫克托尔一侧下倾, 滑向哈得斯,阿波罗立即把他抛弃。 本部分讲到如下几个话题: 军事:从0:00开始 人神关系从39:25开始 古希腊生活方式从1:33:17开始 番外(aka闲聊)从1:59:02开始。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