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真返璞007】历时五年,在皮村和范雨素的久别重逢。

2017年《我是范雨素》一文在朋友圈刷屏,范雨素和她的文字、人生故事令许多人慕名前往皮村,拜访范雨素。多家出版社更是争相约稿。 我们三人也被这篇文章打动。不止一次谈及范雨素作品的出版进度。 时隔五年,2022年范雨素的作品《久别重逢》出版,我们终于等到了这本书。带着疑问和好奇,我们在皮村见到了范雨素,和她聊了聊这本书。 皮村在北京五环之外,在往来的航班轰鸣中我们完成了这次谈话。 本期节目就是我们的“聊天记录”。 范雨素坦言,对她来说,出版一本作品很简单,但写出一本令自己满意,有读者的作品是有压力的,这大概也是这本作品“迟来”的原因之一。 “《久别重逢》是上下五千年的压缩包。”这是她对自己书写的概括,这部自传体的小说中,她将现实和历史并置,现实是近景,历史是远景,也如张慧瑜所说,“这是一部生命轮回、前世与今生相互转化的神秘小说”,所以,这并不是一本特别容易“接近”的小说。 这个聊天,或许并不能让你更接近这本小说,但听完我们都更能理解书封上那句人生“是颗菜籽命,落到肥处是棵菜,落到瘦处是根苔。” 欢迎大家去阅读《久别重逢》以及皮村文学小组作品《劳动者的星辰》。 【本期主播】 于北,编辑,豆瓣@于北啊 DD,博主,小红书@DD 恩惠,编辑,豆瓣@瓦片外婆 04:00 一夜成名后生活没有本质的改变 06:30 《久别重逢》是同类作品中最畅销的 10:30《久别重逢》是上下五千年的压缩包 17:20 “我过的是一种机器人模式的生活……” 24:50推荐《平原上的娜拉》给家政工朋友看 25:55软弱的浪漫 32:00“看书特别杂,写得很少……” 36:00 “没有选择也是好事,对什么都很珍惜……”

39分钟
99+
2年前

【归真返璞005】幸好还有书店|小镇青年的文学启蒙和宝藏书店分享

在书籍唾手可得的今天,书店到底意味着什么? 于我们而言,书店不单单是售卖书籍的地方,更重要的是,在我们受限的童年生活中书店是一道照亮我们的光,夸张点说,或许是书店让我们完成了童年时期的自我教育。 更重要的是我们一直受惠于书店。 试想,如果没有书店,没有书,我们或许就不会在这里分享阅读、书籍、文学,我们大概过着一种不需要阅读的生活。 这期节目里我们打捞记忆,追寻那些我们喜爱的书店。也欢迎大家和我们分享你喜爱的书店~(片尾有惊喜) 于北,编辑,豆瓣@于北啊 DD,博主,小红书@DD 恩惠,编辑,豆瓣@瓦片外婆 01:30 小时候对书店的记忆 18:30 聊聊我们城市的独立书店 36:27 为了一家店专门去趟哈尔滨 43:00 本期节目被种草最大的一家店 45:45 最有影响传播的书店文化 本期提到的书店: 万圣书店 单向空间 豆瓣书店 三联韬奋书店 彼岸书店 刺鱼书店 码字人书店 季风书店 建投书局 大隐书局 鹿鸣书店 半层书店 1984 普通读者 晓风书店 纯真年代书吧 1200书店 先锋书店 百草园书店 诚与真书店 刀锋书店 精典书店 青苑书店 离河书店 果戈里书店 模范书局 时见鹿书店 德芭与彩虹 几何书店 止间书店 弘道书店 镜中 回望书店 目田书店 读易洞书店 …… 欢迎大家补充!!!

58分钟
99+
2年前

【归真返璞004】马华文学新高峰,黎紫书与《流俗地》:“吾若不写,无人能写”

2020年,《山花》杂志社刊载了马华作家黎紫书的《流俗地》,这是该刊创刊以来首次完整刊登长篇小说。 2021年,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了《流俗地》单行本,上市以来获得诸多好评,其中,豆瓣平台超过7000人给出了9.2分的好评。 黎紫书也凭此书成为当代华语世界里不可忽视的一支笔。 从“马华”文学世界到边缘化身份认同问题,从群像人物构建到返璞归真的语言风格,从独具一格的主角设定直至情节冲突的跌宕往复,黎紫书的书写给我们展现了马来半岛的“人世间”。 本期内容,我们很荣幸地邀请到了《流俗地》《告别的年代》责任编辑陈玉成老师,和我们一起聊聊黎紫书和马华文学。 【本期主播】 陈玉成,《流俗地》《告别的年代》责任编辑 于北,编辑,豆瓣@于北啊 DD,博主,小红书@DD 恩惠,编辑,豆瓣@瓦片外婆 【时间线】 03:08 黎紫书的故乡——锡都 06:10 《流俗地》中的女性形象 08:33 女性的姓名被模糊 14:26 情节探讨:顾老师该不该出现? 22:20 作家的生活经历决定了作品的气质 25:50 《告别的年代》的三重叙事逻辑 33:48 发现、出版《流俗地》的故事 36:41 作者的信任是编辑成长最大的砝码 38:00 黎紫书和其他马华作家的区别 42:50 作品本身足够好才能支撑得起所有的输出 欢迎在评论区和我们讨论黎紫书及其作品!!

47分钟
99+
2年前

【归真返璞003】聊聊图书促销:从事出版业以后,我们双十一却不怎么买书了

不经意间又到了的双十一,今天的节目聊了聊我们的双十一买书记忆,以及从业前后的变化。那些开心的捡漏时刻和近年的逐渐消散的屯书欲。 我们三个现在都和出版都有着相对紧密的关系,就双十一买书而言,聊天后发现从业后自身立场的转变,对双十一集中买书的兴趣不再如前,买书成了一种更日常的行为。同时这也是一期行业书讯播报,我们从畅销书市场和私人阅读的角度为大家分享了今年我们视野里相对亮眼的新书。 “我们都被大数据改变了”,在回听本期节目的时候我才发现,我们一致地称双十一为“这个节日”,我想我们确实应该走得再慢一点,对书籍、书店多一些耐心。 评论区欢迎大家分享你们的购书清单,或者今年印象深刻的图书。 【本期主播】 于北,编辑,豆瓣@于北啊 DD,博主(前出版业从业人员),小红书@DD 恩惠,编辑,豆瓣@瓦片外婆 【时间线】 04:40 这个双十一没有买书 08:35 很多时候买了也不看 09:45 有些书多抓鱼都不要 10:50 今年发行量比较大的图书 11:49 今年是“上野年” 16:20 王梆的写作 18:05 看哭了的《关于女儿》 20:00 班宇、双雪涛新作预告 23:04 靠看绘本来刷阅读量 26:47 我们要如何认识海量信息 29:22 我们都被大数据改变了 本期提到的图书 《关于女儿》 《孤单的小狗》 《制造消费者》 《论爱欲》 《豆腐》 金爱烂作品集 《孤单的小狗》 《女生怎样活》 《回家》 《起初·纪年》 《必有人重写爱情》 《缓步》 《白色绵羊里的黑色绵羊》 《漫长的余生》 《可能性的艺术》 《真希望你也喜欢自己》 《生死疲劳》 《红楼梦》 《塞尔彭自然史》 《它乡何处》 《蓦然回首》 《工作细胞血小板》 《偶像失格》 《游世与自然生活》 ★特别补充 诺奖得主安妮埃尔诺作品 《一个女人的故事》 《一个男人的位置》 《一个女孩的回忆》

30分钟
99+
2年前

【归真返璞002】我们和女性主义图书:女性议题出版这五年

你认为自己是个“女性主义者”吗? 在阅读并接触女性主义图书的过程中,我们都曾不断地被他人、被自己反复追问过。 波伏娃提出,“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被后天塑造的。” 上野千鹤子说,“女性主义,就是追求一个能让弱者得到尊重的社会。” 李银河强调,“女性的地位是衡量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最好尺度。” 戴锦华认为,“女性的彻底的解放一定是人的解放。” 关于女性主义的图书一直都有,但近些年出版业呈燎原之势。 第二期内容,我们就此现象聊了各自的想法,不限于品牌和图书,我们也分别回望了打开我们“女性主义之门“的那段记忆。 【本期主播】 于北,编辑,豆瓣@于北啊 DD,博主,小红书@DD 恩惠,编辑,豆瓣@瓦片外婆 01:42 女性主义图书概念的“兴起” 11:42 女性主义图书的范围 18:40 对我影响最大的女性主义图书《房思琪的初恋乐园》 22:14对我影响最大的女性主义图书《阅读浪漫小说》《现代性的性别》 25:40 对我影响最大的女性主义图书《浮出历史地表》《第二性》 37:35 专注女性出版的图书品牌 38:48 男编辑做女性图书出版 43:32 世界越来越悲观 【本期提到的图书】(按出现顺序排列) 《第二性》 《阁楼上的疯女人》 《厌女》 《房思琪的初恋乐园》 《黑箱》 《知晓我姓名》 那不勒斯四部曲 《82年生的金智英》 《坡道上的家》 《足利女童连续失踪事件》 《桶川跟踪狂杀人事件》 《绝叫》 《父权制与资本主义》 《从零开始的女性主义》 《始于极限》 杨本芬女性三部曲 《女性贫困》 《成为母亲》 《素食者》 《白》 《成为母亲的选择》 《应得的权利》 《初为人母》 《看不见的女人》 《看不见的女性》 《N号房追踪记》 《单身女性的时代》 《回归家庭?》 《女孩们的地下战争》 《蕾蒂西娅,或人类的终结》 《李夕夜,不再沉默》 《乐园之丘》 《如何抑制女性写作》 《母乳主义》 《浮出历史地表》 《巴黎评论:女性作家访谈》 《奶酪与蛆虫》 《制造消费者》 《阅读浪漫小说》 《现代性的性别》 《女性主义》 《她身之欲》 《我在现场》 《基层女性》 《晚婚》 《闺塾师》 《妻妾成群》 《米》

45分钟
99+
2年前

【归真返璞001】不要污名化图书营销:当下出版业营销现状

从报纸、纸媒,到公众号、微博、知乎、豆瓣,再到小红书、抖音,近十年,营销的场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尤其是2020年以后,“出版业甚至开始靠抖音续命”。 很难受,也很现实。 我们总能在各种平台上看见一些不自觉制造矛盾的说辞:比如发行与编辑的待遇问题,比如营销和编辑、发行的沟通不畅问题,又比如抨击各种博主的文章。 我们并不是要否认这种矛盾本身,本期内容企图喊出“不要污名化图书营销”的声音,也是不要“一棒子打死”编辑、发行或任何一个没被看见的部门和人群。 第一期内容,我们重点聊了创造了无数美丽神话的小红书对于图书宣传而言是个怎样的平台,也就营销工作谈了各自的看法。 【本期主播】 于北,编辑,豆瓣@于北啊 DD,博主,小红书@DD 恩惠,编辑,豆瓣@瓦片外婆 02:31 如何看待小红书博主营销,博主是为了“读书自由”嘛?小红书app的使用情况以及小红书图书领域的业态兴起 07:01 美食在小红书上——救活一家糕点店 11:40 小红书图书整体带货总量在3万册—5万册左右 15:28 图书是商品,出版是工业化生产,新的平台将图书宣传从“同温层”带到新的群体中 21:48 我依旧守着我的底线,但我也放下了一些偏见 28:25 如何看待书桌博主、日更博主 31:48 如何看待图书编辑们提供文案、脚本给到博主 36:40 图书营销处于一个粗放的阶段 41:30 “东方臻选”给出版带来的思考 47:25 营销工作是个很琐碎的工种 57:57 良性的模式是新平台与传统渠道相结合 【关于归真返璞】 “万头攒动火树银花之处不必找我,如欲相见,我在各种悲喜交集处,能做的事就只是长途跋涉的归真返璞。” 【归真返璞】的名字源自木心的这句话。 我们希望无论多绝望,无论多嘈杂,都能真实地面对自己、表达自己并守住自己。

62分钟
1k+
2年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