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好久不见。归真返璞终于更新了。 这次想和大家分享的是《望海潮》这本书。 本期跟我们聊天的是两位新朋友小鱼和四火。我们和两位朋友从《望海潮》这个具体的文本出发,谈及女主人公的成长历程和生命经验,从这个女性我们看到了一个出生在小地方的普通女性如何在城市站稳脚跟,如何发现自身的权利和价值。 通过这本书,通过何朵朵这个复杂且丰满的人物,我们也更能理解那些受限于自身出身环境的女性的处境。 写到这里,我想起上野千鹤子书中的一段话,这里也与您分享。 【女性主义者在运动中发现的“自立”应该是“共立”。人的自立能力只有在集体的支撑下才能被培养起来。身边有伙伴,才能安心自立。自立绝不是孤立。女性运动铸就的其实不是“自立”,而是“相互支撑”。只有存在一个个自立的个体,才能彼此依靠;只有知道可以相互支撑,才能安心自立。自立的女性逐渐明白了彼此之间是可以撒撒娇、可以依靠的。这不同于以往单方面对男性的依赖,也不同于男性之间不甘示弱的关系。女性主义已经跨越了“个人”概念,继续向前迈进了。】 本期主播:恩惠 豆瓣@瓦片外婆 本期嘉宾:@小鱼:港大在读研究生 @火火火火:豆瓣友邻 02:00真实、细腻 05:55“实际上人不都是为了过上好生活吗?” 06:59 女性的性资源和生育资源 09:40 系统性困境 11:01 我选择 13:55 女性成长史 17:01女性对物质对爱的欲望和女性的自立自强矛盾吗? 21:19 把她的这个沉沦归因于是她的欲望 25:55 非常男性视角的 33:56“相比娜拉出走之后怎样来说,可能娜拉为什么要出走这件事情更加重要一点” 39:17“打开了我去理解这样的一个群体的一个空间吧” 欢迎评论、留言。
大家好,时间已经来到了农历的二月,这期节目我们想跟大家分享的是过年期间我们仨的回乡观察。 2016年春节前夕,一篇名为《一个农村儿媳眼中的乡村图景》的文章,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以一个农村儿媳的视角,记录了三个跟自己关系密切的三个村庄以及亲人的故事。 作为亲历者,她笔下的这些“他者”毫不设防地自我袒露,由此他们真实的生命轨迹得以呈现在纸页之上。 8年过去了,我们依旧在思索此书中提及的诸多问题。 这期节目,我们从这本书出发,聊了聊我们关于回乡、乡村的观察和思考。我们深知这种观察和思考有其孱弱的一面,但这种切身的经验在某种程度上也能警示我们,提示我们不能忘记“来时的路”。 最后想和大家分享《一个农村儿媳眼中的乡村图景》一书中的一段话,“这本书所显示的基本立场唤醒了我内心的隐秘。对于一个从乡村进入城市的流浪者来说,我不能因为自己已在城市立足,自己从事的工作与乡村无关,就习惯在生活的惯性中,忘记、背叛自己的出身;在享受城市文明的同时,我和黄灯一样,不能忘记那些与我们血脉相连、依然奔走在大地上的身为农民的亲人,不能忘记那一片养育我们的土地,不能忘记与我们有着深厚的情感联系的乡亲。” 欢迎大家收听、评论。 【本期主播】 于北,编辑,豆瓣@于北啊 恩惠,编辑,豆瓣@瓦片外婆 DD,博主,小红书@DD 【时间线】 02:01流行写返乡观察手记 04:33待不下去的城市,回不去的乡村 10:25春节期间女性承担了大部分家务 18:55婆婆最大的心愿是儿子当官 23:40亲戚们催生催婚,到底是真的关心你的生活,还是纯粹的八卦 30:32这些话术我们都很熟悉了 36:20我不得不面对我来时的路
刘擎在《2023年毕业季最后一课》中提到“好学生心态”。 他指出,“受到老师表扬,受到家长的肯定,受到周围同学赞赏是如此地重要,好学生心态受害者进入职场后,遭遇了各种各样的挫折”,之所以有这样的挫败和落差,这是因为“我们的教育体系鼓励一种‘遵从主义’的四位,就是有个标准在那,我们只要遵从它,循规蹈矩地做就是好学生,而你按照它这个标准走,它会承诺回报你一个好未来,一份好工作”,所以“我们不要被一种叫效率最优化这样一种心态所绑架,勇敢一点,不要怕迂回,不要怕没有最优化,不要怕来不及”。 长期以来,我们其实也是“好学生心态受害者”。 这期节目,我们和大家聊聊为什么自己会带着“好学生心态”,我们是何时意识到这个问题,我们现在又在如何解决这个困局。 本期主播 于北,编辑,豆瓣@于北啊 恩惠,编辑,豆瓣、小红书@瓦片外婆 DD,博主,小红书@DD 05:35 好学生心态和我们的小地方成长环境相关 08:08 我们如何看待“好学生心态”这个词 10:00 如果时光倒流,我再也不要当好学生了 15:00 假装好学生也是一种“好学生心态” 17:35 没有这种心态的人其实是有人托底 21:30 别人问我爸我在干嘛,我爸说不知道我有没有在上班 23:20 选题能不能过,书卖得好不好不只是我们的问题 28:10 我们只能劝自己不做一个好学生 29:50 我们的选择还是很有限的,在大环境不改变的情况下
新年伊始,我们有理由相信我们的生活都将奔赴一个新的阶段,我们也相信,我们会迎来充满美好的一年。 我们邀请了编辑、作家、书店的朋友来跟大家分享他们的新年愿望,同时也简单地聊了聊我们过去的2023年。 在本期内容中,你将听到来自各地的朋友们的祝福,还有我们仨对2023年的概括,沮丧又积极,我们虽言“毫无长进”,但依旧选择分享了过去一年中最有成就感的事情,最推荐的图书和旅行中最有意义的瞬间。当然,我们还勇敢地给2024年立下了新的flag。 “每一个新年都是另一次机会。” 欢迎大家收听、评论,也祝大家新年快乐! 【本期声音】 鼓浪屿的龚万莹、苏州的周于旸、小说家默音、杭州的小童、兔子洞的夏周、宁波的Lelia、绍兴的栋栋锵、香港的伊莎、台北的泽琪,还有老朋友于北、恩惠、DD。 【时间线】 02:17 龚万莹:无论如何,船还是要离岛,海浪要向后,船才能向前 03:14 周于旸:可以完成自己的下一部小说作品 03:35 默音:希望可以看更多的鸟 04:05 小童: 有酒喝、有书读、有人爱 04:30 夏周:身体不舒服的话,做什么都没有力气 05:45 Lelia:不用做更好的自己,只需要更好地做自己 06:05 栋栋锵:抽出更多的时间陪伴家人 07:17 伊莎:(粤语)平平安安、快快乐乐、敢想敢做,新的一年一起加油 07:45 泽琪:在这家医院,如果有人说“this is not my business”,那这名员工就会被开除 13:30 用一个词来概括自己的2023:毫无长进 15:52 用一个词来概括自己的2023:几无长进+1 19:24 用一个词来概括自己的2023:平稳 21:15 促成上野千鹤子和李银河对谈,挺了不起的 22:20 在拍照这件事情上其实是有一点进步的 23:30 2023年最有成就感的事,我和家属的答案一样 25:00 最推荐的书:《我的母亲做保洁》《天上深渊:鲁迅十二论》《疼痛部》 32:15 在香港找二楼书店像在丛林里探索 36:07 在这里,我开始思考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 36:55 我们的2024年flag(争取不打脸系列) 新年快乐~
2023年的豆瓣图书年度榜单上周三晚间发布,各家出版机构的编辑纷纷晒出自家登上豆瓣榜单的图书。 大家互相点赞,热情评论,热闹程度堪称“书业小春晚”or“艺文届金鸡百花奖” 哪个编辑辛苦一年来不想自己的图书上榜呢? 豆瓣2023年度图书排行第一是青年作家胡安焉的作品《我在北京送快递》,我们仨本身也是这本书的读者,且多次向身边的朋友推荐过这本书。 本期节目我们邀请了这本书的编辑普照来分享他和这本书的相关故事。 我们从豆瓣榜单谈起,谈这本书从选题策划到成书的相关故事,也谈及一个编辑的心流时刻和行业现状。 欢迎大家收听、评论。 【本期主播】 于北,编辑,豆瓣@于北啊 恩惠,编辑,豆瓣@瓦片外婆 【本期嘉宾】 浦睿文化编辑 普照 豆瓣@普照 【时间线】 02:13 对书圈小春晚的感想 05:40 起初对它不抱期待 08:01 起初没有要为这个作者出书的想法 12:30 判断选题的偏好 17:30 跟滴滴司机分享《我在北京送快递》 24:30 豆瓣榜单也是一次新的曝光 28:30 对女性主义选题出版的看法和态度 33:31胡安焉的小说和第二本非虚构 37:53 明年出版项飙的新书 38:25 出一本自己认可的书是一种“续命”方式
这期节目是接着上一期录制的,本想着连更。 奈何没挡住“拖延症晚期患者”的某位主播,从剪辑到文案,全线拖延。 这一期,我们仨聊了聊忙碌生活中让我们感到治愈的瞬间。 越是忙碌,这些充电时刻就越是重要。 它可以是一本书,一首歌,一个句子,也可以是你看到的一片树叶,一个瞬间。 本期主播 于北,编辑,豆瓣@于北啊 恩惠,编辑,豆瓣、小红书@瓦片外婆 DD,博主,小红书@DD 03:40 日本的茑屋书店是怎样的? 06:02 在异国遇见了熟人 09:13 作者说“她是天底下最好的编辑” 12:02 不工作就特别特别的幸福 14:48 最近治愈我的书《过一种女性主义的生活》 20:26 最近治愈我的书《豆子芝麻茶》 24:51 最近治愈我的书《夏宇诗集》 27:22 最近治愈我的书《苏东坡传》 欢迎分享你们的闪光片段。
时隔近两个月我们又更新了。 十一长假后,我们仨都开启了连轴转的模式,这期节目我们聊了聊我们到底在忙什么? 从具体的忙碌,我们聊到了我们编辑出版的书以及它的市场反馈,以及三十岁这个阶段的感受和想法。 总之,这是一期关于忙碌以及对忙碌困惑的闲聊。 本期主播 于北,编辑,豆瓣@于北啊 恩惠,编辑,豆瓣、小红书@瓦片外婆 DD,博主,小红书@DD 本期特别嘉宾:李白 🐱 * 不停地出书,但没太多的感受 * 今年没一本书在我的视野里停留 * 一直过平淡的生活是不是也是一种遗憾 * 一事无成的三十岁 * 三十岁,不忙工作,我们忙什么呢?
我们终于更新了! 忙碌的图书业从业者,录播客的时间都没有(打工人懂打工人的苦)。 这一期我和两位朋友对谈,聊自由职业者的话题,这是我近两年来相当关心的话题,正好我们的播客搭子DD从出版业离职后一直是自由职业的状态,于是我们决定发起这次谈话。同时,我们还邀请了DD的朋友胶泥,前媒体记者,现在在做自己的茶叶品牌喫侘。 和两位的谈话,我对自由职业者有了更多的了解,对自由这一话题也有了更多的思考。 欣赏两位朋友的坦诚,她们毫不避讳地提及自己是幸存者,“有闲是一种特权”。 本期主播 于北,编辑,豆瓣@于北啊 DD,博主,小红书@DD 胶泥,喫侘品牌主理人 01:02 实习就在电视台 05:40 新闻流水线工作人 08:05 我做不了喜欢的书 12:00 受够了“控制”,要建造自己的船 16:35 比满分多一分的工作 19:00 时间是可以自己把握的 21:00 在大公司工作的体验 24:00 不是非要做自由职业 30:45 相对自由 31:50 被美化的有闲 33:33 看电影、逛书店、听音乐也是一种工作 37:00 剔除无意义的工作对他人有帮助吗 40:44 为自己想要的氛围投票 关于喫侘 点击这里可以查看我们的朋友胶泥的品牌
你能想象在繁华的纽约,孩子们还需要面对饥饿和贫困吗? 你能想象一个少女需要带着7个弟弟妹妹,从一个收容所到另一个收容所,看不到尽头吗? 真正的纽约,是天堂也是地狱。 《看不见的孩子》是《纽约时报》调查记者、普林斯顿大学教授安德里亚·埃利奥特历时八年追踪记录,援引和参考14 325份各类文件写就的非虚构作品,讲述了一个名叫达萨尼的少女八年曲折的成长经历。 本期内容,我们从这本书出发,分享读完这本书的感受和从中得到的思考。在溃败中,持有短暂的清醒。 【本期主播】 DD,博主,小红书@DD 恩惠,编辑,豆瓣@瓦片外婆 【时间线】 03:21 读完这本书,我觉得很失望 06:30 读的时候很痛苦 07:59 这个故事让我难以言说 10:21 笔墨少但很重要的人物——祖父 13:39 心疼小女孩的三个原因 18:40 代际贫困的历史溯源 22:25 身处贫困,我们会选择生育吗? 26:08 为什么要生这么多的孩子? 26:52 相关图书推荐 本期提到的图书: 《看不见的孩子——一座美国城市中的贫困、生存与希望》,[美] 安德里亚·埃利奥特 著 《看不见的孩子——美国儿童贫困的代价》,[美] 杰夫·马德里克 著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美] 塔拉·弗斯特弗 著 《女性贫困》,[日]NHK特别节目录制组 著 《不让生育的社会》,[日]小林美希 著 《单身女性的时代——我的孤单,我的自我》,[美]丽贝卡·特雷斯特 著 《扫地出门——美国城市的贫穷和暴利》,[美]马修·德斯蒙德 著 《舒吉贝恩》,[英] 道格拉斯·斯图尔特 著
我们又又又延时更新啦!这一期我们聊了聊我们的北漂经历。北漂,这好像是一个古早又无法被替代的词汇。 我们三位因为图书在北京认识,在出版业从业数年,恩惠、DD都已经离开了北京,而我还留守在北京,甚至可能继续待下去。 发起这次聊天,也是因为我对两位好友离开后的状态以及对北漂经历看法的了解欲,为此我们郑重地聊了将近两个钟头。 不管是DD的被迫离开,还是恩惠的主动回乡,还是于北的按兵不动,都暗藏着偶然。唯一的确信则是,北京不是唯一的终点。 【本期主播】 于北,编辑,豆瓣@于北啊 DD,博主,小红书@DD 恩惠,编辑,豆瓣@瓦片外婆 【时间线】 03:20我们为什么去北京? 07:40考大学时我就坚定了职业选择 12:10 北京于我特别熟悉又很陌生 17:30 胡同里的生活和我们家乡一样 18:00北京于我既嫌弃又向往 23:04 朋友圈在线刷北京的晚霞 32:10 只要我在工作,能养活自己就好 36:28 我应该难满意这样的生活,可我并不满意 41:20离开北京并不意味着失败 47:45 生活比工作更重要 54:20 珍惜现在的生活 欢迎大家和我们分享你们的北漂故事以及对北京的看法~
时隔两个月我们终于更新了~ 这一期我们和我们的朋友,作家、编剧秋璎聊了聊金爱烂。 韩国作家金爱烂凭借多部作品斩获韩国诸多奖项,被媒体冠以“韩国文坛最大的收获之一 ”。她作品的中文版本由人民文学出版,我们一直都很喜欢。这一次我们想聊聊她小说里对空间的关注。 金爱烂对普通人的书写十分关注空间,她曾说,她关心的是年轻人在什么地方过 夜。 我注意到她的很多小说开端就会写出人物所处的空间,屋塔房、半地下室、考试院、即将被拆迁的旧公寓…… 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深深地共情那些内脏秩序被城市改变的女性、平躺在地底下的人物。 “空间被社会生产出来,成为社会的表征。”空间从来都不只是一个单纯钢筋水泥。它建构、影响我们的心灵。我们的睡眠、爱欲,不可避免地被资本、制度侵蚀,而身为女性读者,我们也深深地意识到我们的身体也再现了空间的权力关系。 从金爱烂的小说谈起,我们也不得不重新思考我们和空间的关系。 这期连线,网络不好,因此音质很差,各位多担待! 02:02 关心的是这个国家的天花板 04:04 讲述某种失去 06:20金爱烂和韩江扭转了我对韩国文学的看法 10:30 女性需要的不仅是生活的实感 18:25有着体面的工作,却找不到体面的生活 28:00公共空间将女性排除在外 33:00《看不见的女性》 40:08家庭是女性工作的地方,我们并没有在这里得到休息 40:21《永恒的母亲》
我们终于更新啦! 时间来到五月,我们这次分享的是在春天里我们阅读过的一本书。 它们分别是韩国作家金爱烂的小说集《外面是夏天》,法国作家瓦内莎·斯普林格拉的《同意》以及周婉京的《取出疯石》。 DD认为《外面是夏天》是一本关于失去的故事,这本小说集令她深受触动的部分在于,她书写的是年轻人的故事,是我们自己的心灵成长和生命经验。 于北分享的是一本非虚构作品《同意》,这是一个法国版本的“房思琪”的故事,作者书写了自己在未成年时期被年长的作家诱骗的真实经历。这个故事是女性“重新掌握自己的故事”。 《取出疯石》则由恩惠分享,在她看来这是一本难以归纳的小说,它古怪、疯癫,但它能令我们反思自身,反思我们被过分规训的日常。 这次线上读书“汇报”,我们从具体的文本不可避免地展开去,谈及那些我们无法忽视的社会议题,文化行业的性骚扰事件。因为我们本意是分享阅读,无意谈及社会议题,所以我们在这里只简单地表明了立场,我们都是站在鸡蛋一边的人。我们也希望有机会能制作一期节目,来具体地谈我们在这些事件里的感受和看法。 【本期主播】 于北,编辑,豆瓣@于北啊 DD,博主,小红书@DD 恩惠,编辑,豆瓣@瓦片外婆 【时间线】 3:40 她笔下的生活,跟我们自己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 5:41可以说是法国版本的“房思琪” 7:35想要挣脱,但又逃离不掉 13:03北京书展,金爱烂说,她关心的是年轻人在哪里过夜 18:15强者对弱者的狩猎 19:52让我们重新还原了现场,思考强弱的关系 21:55“但时间是站在我们这边的。” 24:21我们利用文学回击 27:38性骚扰就是权力关系的映射 29:39“是的,我同意了,那年我14岁。他们说我不是受害者,而是同谋。” 29:54也有很多女爹 30:50 一个不体面的结束语 欢迎大家和我们分享你们春天里喜欢的书~ 特别鸣谢,帮我们选定标题的听众朋友!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