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主义小系列的最后一期,和大家分享乔治.布拉克的布面油画作品《读书的女人》。 纵使对立体主义了解再多,初见这幅作品也会一头雾水不知所云,更难揣测创作者的心意。 我们有多难从一首乐曲中看到“亚麻色头发的少女”(德彪西钢琴曲),就有多难从一副立体主义绘画作品中看到“读书的女人”。前者或许是因为抽象与具象之间本就蕴含着“一对多”的关系,而后者则是能指与所指的随意性必然导致的“多对多”。 你在你的信息茧房,我在我的信息茧房。 看起来在“对话”,实则是“自说自话”。 既如此,便索性与自己对话如何? 立体主义系列结束,接下来会开新的系列。敬请期待哦。
本期介绍马塞尔·杜尚的作品《火车上忧伤的年轻人》 1911年,年轻的马塞尔·杜尚对”运动的静态再现“异常着迷,这可能来自于新兴的科学理论,譬如非欧式几何学所假象的弯曲空间,也可能来自于不断演进的哲学观念,譬如柏格森思想。 柏格森相信,宇宙永远处于一种变化或流动的状态中。他声称,作为直觉的表现形式,艺术给出了关于事物的绝对性知识,而智力仅仅负责的是相对性知识。 于是,绘画成为连接外部世界与内部心灵的情感生活或直觉生活的桥梁。 忧伤怎么了。我要疯狂描绘我的忧伤。 Reference: 尼尔·考克斯《立体主义》
本期播客介绍西班牙立体主义艺术家——格里斯的作品:《咖啡馆里的人》。 《咖啡馆里的人》采用了拼贴新闻报纸的方式,塑造了一个人,这个人躲在报纸后面,也可能是潜藏在报纸当中。 纸质拼贴画,似乎是在说,人们是由借来的短语、广告和世界大事的碎片所构成的。 “现代生活所创造的主观意识,在拥挤的广告与刺眼的头条中,是如此的疏离、破碎和专注,它只能在立体主义拼贴画变幻而肤浅的空间中,在巴别塔一般的语言里,以及在留声机上刺刺啦啦的音乐剧歌曲的飘渺旋律里,才能体现出来。” Reference:尼尔 · 考克斯《立体主义》
本期播客介绍法国立体主义艺术家——梅青格尔的作品:《下午茶时间》。 《下午茶时间》被称为“立体主义的蒙娜丽莎”。 摄影也好,更早的文艺复兴式透视法也好,都肯定了“观看世界存在一个正确的位置”的观点,立体主义的绘画则从不声明到底应该站在哪里。 在立体派艺术家看来,摄影不比学院派艺术的真实性和透视空间错觉,来得更加可信。 毕加索说:立体主义作品中的现实“是没法抓在手心里的,它更像是一种香水——围绕在你跟前、背后、两边,香气弥漫,但你却分不清它从哪里来。” 陷入一个不稳定的视觉世界的感觉,并不代表未能理解立体主义绘画的要点,而是这种感觉本身就是观看和欣赏立体主义过程的内在部分之一。 艺术不仅仅是一种取悦大脑和感官的工具,还可以是一种增加知识的手段。 Reference:尼尔 · 考克斯《立体主义》
还记得这个播客的第0期吗,那时问各位什么是美,现在是否有答案了呢。 一个阶段性的回答: 1. 美是真、是善,审美判断体现人们对内容的偏好 2.美是内容和形式的“符合”
凭借文字的声音,以精神表现精神,借形象摆脱抽象意义,将具体事物灌注生命,真理和现实在现实本身中和解。
音乐领域的“存在与时间”。
以平面和着色为材料,将主体内心生活通过浪漫型方式呈现于感性显现。
精神和肉体形成紧密协调的整体。
作为艺术的起源,建筑开始蕴涵着目的(意义)与手段(形式)的分化,但仍有很强的象征型特点。
按艺术作品的本质——感性实在,将艺术作品分为建筑、雕刻、绘画、音乐和诗。
螺旋向上的内循环。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