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n cities系列!两个山西人和一个东北人的家乡记忆

本期嘉宾是“英雄电台”朴鲁、“FM立四”小伟。 小伟生长在太原,朴鲁现居长治。这俩地儿我都没去过。山西在我心中似乎一种比较模糊,除了煤老板,可能一般人记不起太多关于山西的概念。但我们聊着聊着,发现山西和我的东北老家通化,没多大差异。关于城市的记忆,最大的区别在于个人体验。即使在同一个城市,两个性格迥异的人所记住的也会相差甚远。而这一期,我们三个人对于城市的感受,有的不同、有点相似,你一定可以听出声音背后的原因。不管什么小镇青年还是大城宝贝(哈哈哈,这词儿怎么样,我起的),童年给我们的滋养,都需要经由我们自己的感知与理解才能消化。不仅是童年,长大成人之后,我们依然有无限的机会与潜能去塑造自身。这正是我想借聊城市与大家讨论的。 时间轴 1:40关于家乡的记忆,对我生活的城市最早的感知 15:40东北的白天死气沉沉,晚上很有活力 19:30河北寂静岭之旅 22:45太原的独特人文气质 31:30我在通化不敢进酒吧、咖啡馆 37:50长治、太原的买房压力 43:20我们小时候的广播电台记忆 50:20城市的性格由人构建,关于北京胡同、魔幻重庆、苏州买奶的故事 59:30城市文化塑造了人与人的边界感 1:02:10山西人在外地被如何评价 1:05:00东北人不恋家,但非常恋三亚 1:06:00中国无扇之城在哪里 1:09:10东北人为啥爱生吃黄瓜 1:12:00长治漳泽水库为啥能直接淹天津 1:13:40太原晋阳湖每年都会淹死人 1:20:50我们对大自然如何产生教科书一样热爱的感情?因为青春! 1:31:20参加婚礼的时候,我为何感到不自然 1:41:15长治矿区老年人疯狂打牌 1:42:35太原老人特殊的滋补早点 1:47:40通化全国闻名的特殊职业 1:53:30家乡伤了人才的心 1:58:05封城期间的通化,死要面子的好处 2:04:20温州人从来没有想过上班这件事 2:07:40推荐家乡的一条街、一家店 2:13:25我对通化滨江路、正大书店、新华书店的感情 2:21:50通过脱口秀、电影等爱好打入城市内部

145分钟
77
2年前

假如有一个我功成名就但没有记忆,我愿意成为他吗?从石黑一雄《长日将尽》聊下去

本期是和播客“不想落伍”的串台节目。“不想落伍”的主播饭饭、雨璇刚刚把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石黑一雄的所有作品都聊了一遍,超厉害,欢迎大家收听。 这一期,我们聊石黑一雄的代表作《长日将尽》。数年前,电影《老炮儿》引发讨论:老北京人是否有一种生活准则与志趣。而《长日将尽》这本书,写透了英格兰绅士到底该有怎样的生活格调与情操。 从《长日将尽》里,能找到贯穿石黑一雄整个创作生涯的母题:记忆与谎言。借由本期节目,我们也反思了当代生活中个人尊严与职业规范的矛盾纠缠。当我们回首往事,那些怀念的、遗憾的、痛快的、困惑的,种种情绪如何影响我们后面的人生?希望本期节目对你有所启发。 时间轴 9:40村上春树在世界文学里算个什么东西 15:00追忆往昔是徒劳无功的吗 29:40管家的职业成就感来源于什么 39:40史蒂文斯的谎言是有意识的还是无意识的 49:50千万别认识我,真没必要 55:00主人公的名字有何深意 1:04:00书中的两处哭点 1:11:35肯顿小姐有没有尽到全力争取幸福 1:22:10“在其位谋其职、安分守己”式的职业态度值得当今社会提倡吗 1:29:20“世界来到我这里”这种天大的自豪一去不返 1:40:40当代生活中我们如何确认自己拥有尊严 1:49:40无缝对接克拉拉与太阳 1:56:20主人公最后与自己和解了吗 2:05:50谈谈人生中的错过 2:11:00假如另一个宇宙的我功成名就但没有记忆 2:13:40推荐另一位作家马洛伊山多尔

144分钟
99+
2年前

何为优雅?是谁给我做了优雅启蒙?中国存在尊重式批评吗?四年来最爆笑的一期!

本期串台嘉宾是播客“没有标签”的蓝湘。我在北京,她在香港。这次连线,能播的不能播的我们都聊了,大家听到的当然是能播的部分,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优雅这个话题不太好聊,但我们聊得很搞笑!在分享各自有趣的亲身经历之外,我们也从这些或荒唐或无语的故事里,找到一些值得挖掘的逻辑。 为什么中国人在竭力避免自己陷入“理亏”?实际上,本期节目真正做的是把关于批评与尊严的问题聊透。 时间轴 3:35日常交友会有什么标准吗 6:40主观地给优雅下定义 13:20优雅往往伴随着解决问题的目标,而放肆生活是在展现情绪 20:50人是非常容易被激励的动物,就像驴子 22:40关于优雅的启蒙是谁给我的 25:20饭店里的纸巾是最早给我优雅这个概念的物品 30:00滑冰姐姐的故事 34:00永远穿白色秋衣秋裤的叔叔 38:10因为自己的不优雅而被指责的故事 42:40和同事逛商场被嘲笑的故事 50:05成长环境里存在“尊重式批评”吗? 53:35中国人在竭力避免自己陷入“理亏” 57:05因为批评朋友让友情破裂的故事 1:00:40编辑部开总结会,每个人都在自我表扬 1:09:15单口喜剧演员一起过段子,这是我体验过最真诚的批评场景 1:12:00我自己身上长期保持的某种克制和习惯 1:15:35我的好朋友突然跟我约定,不要说脏话 1:18:30我所拥有而别人没有的技能给我带来的优越感 1:26:20关于优雅的作品推荐伯内特《秘密花园》、蒂姆伯顿版《爱丽丝梦游仙境》、《伯德小姐》、《加勒比海盗》、王刚《英格力士》 1:42:40当下更不要忽视英语的重要性 1:47:25爆笑结尾

108分钟
99+
2年前

从奇异博士与旺达探究多重宇宙作为遍历人生的成功学道具以及父母爱孩子的理由

本期串台嘉宾:播客“一篇空白”的两位主播——白与尘。这名字一看就是世外高人没错吧。两位身居海外,从事科研工作,同时也是漫威的深度粉丝。 这次,我们从《奇异博士2》这部电影展开话题,触碰到了多重宇宙哲学的深处:遍历种种选择之后,人就能找到最幸福的活法吗? 多重宇宙是一个开挂的工具。如果有人能任意穿梭多重宇宙,从概率上讲,他做任何事都能找到成功概率最大的那个宇宙。这是否意味着,他就会永远成功呢? 拥有了穿越多重宇宙的能力,人对世界的掌控力当然也会无限接近于神。可是,掌控力跟幸福生活有多大关系? 借由旺达寻亲故事,我们以华语播客世界从未有过的角度探讨了父母与孩子的关系问题。父母对子女的爱是康德所谓“先验”的吗?这里,我现身说法,深度剖析自己为何不那么爱孩子。如果我无法从逻辑和理性上推断出父母就该无条件爱孩子,那么,我的爱从何而来?人为什么要主动给自己套上道德的枷锁? 如果你也对亲子关系或原生家庭有些困惑,不管你想要还是不想要孩子,这期节目都可以帮你从更多感性与理性的视角来思考。 时间轴 4:40用选择代替奋斗,多重宇宙是一条通往成功人生的捷径吗? 13:50如果我面临同样的诱惑,是否会选择使用这个神奇道具?当成旅游工具吧! 18:40电影里的心灵鸡汤与现实的成功学,我们该信哪一个? 23:35放弃对外围系统的掌控,专注在自我内驱系统 28:35不孤单就该感恩吗?处于什么人生境界才会感恩人生? 33:40主动选择低欲望是更好的生活态度吗? 39:50历经失败的旺达与没有失败的惊奇队长 44:30失败是一种主观情绪,也可以是一次旅游 55:20最大的槽点是旺达的发疯动机 1:03:50帮迪士尼出出主意,怎么打造旺达的人设? 1:09:50父母对孩子的爱从何处产生,如何理解父母与孩子的羁绊? 1:21:00爱为何会成为某种思想钢印?如何从道德上推出要做好人? 1:31:30现实里,权力是最腐蚀人心的黑暗力量 1:39:15关于母亲与家庭推荐的作品

108分钟
51
2年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