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 Empire of Pain: 阿片类药物危机 - 毒品与荣耀

已读乱回FM

你有怀疑过医生给你开的处方药,是真的适用于你,还是只是医药营销的产物吗?;我们认知中安全的药物,又真的安全吗? 今天带来一本关于权力、财富与成瘾危机的非虚构作品。作者 Patrick Radden Keefe 通过细致的调查与大量档案,揭示了 Sackler 家族从医药界崛起到成为美国最富有的慈善家族之一的历史。他们通过精明的市场营销与游说手段,将止痛药 OxyContin 推向市场,却也在无意或有意间引爆了美国的阿片类药物危机。 本书分为三部分: * The Patriarch-家族之父:追溯移民背景与 Arthur Sackler 如何通过广告与精神科药物发家。 * The Dynasty-财富积累:Mortimer 与 Raymond Sackler 接手家族生意,创立 Purdue Pharma,并将 OxyContin 打造成“奇迹药物”。 * The Legacy-声名狼藉:随着阿片危机的爆发,数十万美国人陷入成瘾与死亡,Sackler 家族从受人赞誉的慈善赞助者,逐渐成为公众愤怒的对象。 人物介绍: Arthur Sackler:家族之父。书里第一部分的主角。Sackler家族财富的创始人。 Mortimer Sackler:Arthur的弟弟。Purdue Frederick Company的拥有者。 Raymond Sackler:Arthur的弟弟。Purdue Frederick Company的拥有者。 Richard Sackler: Raymond Sackler的儿子。发明,推广Oxycontin的核心人物。Purdue Pharma 的创始人。 Katherine Sackler:Raymond Sackler 的女儿,也就是 第二代 Sackler 之一。她在 Purdue Pharma 的角色非常重要,和 Richard Sackler(她的堂兄)一样,属于公司核心人物。 02:42 书籍介绍 04:56 The Patriarch 家族之父: Arthur Sackler 的发家史 23:40 The Dynasty 财富积累:MS Contin 和 Oxycontin 的诞生 38:25 The Legacy 声名狼藉: 阿片类药物危机全面爆发 53:44 最后的话 59:00 下期预告:Remarkly Bright Creatures - Shelby Van Pelt BGM:继承之战主题曲:https://www.youtube.com/watch?v=77PsqaWzwG0&list=RD77PsqaWzwG0&start_radio=1&ab_channel=HBO

61分钟
99+
1周前

029. Circe: 孤岛上的女巫 - 从配角到主角的喀耳刻

已读乱回FM

在古希腊神话的浩瀚星河里,喀耳刻(Circe)只是奥德修斯航程中的一个小插曲,一个被轻描淡写带过、容易被遗忘的名字。但在 Madeline Miller 的小说《Circe》里,她第一次真正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史诗。 她是太阳神赫利俄斯的女儿,却是神族里地位最低的那个,被母亲嫌弃,被兄弟姐妹嘲笑。神的世界冷漠而自私,而她却与生俱来拥有同理心,这让她在神族中显得格格不入。被流放到孤岛之后,喀耳刻开始钻研巫术,与一系列希腊神话中的重要人物相遇,从凡人渔夫到赫尔墨斯,从戴达罗斯到奥德修斯,每一段相遇都推动着她的成长。 这不仅是一部重写神话的小说,更是一部关于女性成长与自我寻找的故事。喀耳刻从一个渴望被爱、为爱卑微付出的年轻女神,成长为一个能够独立掌控自己命运的女巫。她学会了与孤独相处,也学会了保护自己最珍视的人。 而当故事走到最后,她面对的不再是流放、嘲笑或背叛,而是一个关于自由与权力、永恒与有限的抉择。她会选择哪一条路?答案藏在她的最后一段旅程中。 人物关系图: 播客中提到过的人物: - 泰坦神 - * 埃厄特斯:喀耳刻的弟弟,巫师国王,统治着坐落在黑海东岸的国度科尔喀斯。埃厄忒斯也是凡人女巫美狄亚之父,以及金羊毛的守护者,后伊阿宋和阿尔戈英雄在美狄亚的帮助下偷走了金羊毛。 * 赫利俄斯:喀耳刻的父亲,泰坦神中的太阳神。他后代众多,其中包括喀耳刻、埃厄忒斯、帕西法厄和珀耳塞斯。人们常常描述他驾驶着金色战马拉动的战车,每日横穿天际。 * 俄刻阿诺斯:在荷马史诗中,俄刻阿诺斯是掌管淡水河流大洋河的伟大泰坦神。在古人的想象中,这条河环绕着世界。后来,他与大海产生了关联。他是喀耳刻的外祖父,也是数不清的宁芙和神灵的父亲。 * 珀耳塞:三千大洋神女之一,俄刻阿诺斯的宁芙女儿。喀耳刻之母,赫利俄斯之妻。 * 普罗米修斯:泰坦神,他违抗宙斯,帮助凡人,将火种带至凡间。在某些神话故事中,他还将文明的技艺传授给了他们。为表惩罚,宙斯将他囚于高加索山的某个悬崖上。飞鹰每天都会撕扯他的肝脏生吞下去,而一夜过后,他肝脏又会恢复如初。 - 奥林匹斯神 - * 阿波罗:是希腊神话中的光明之神、文艺之神,后期接替赫利俄斯成为太阳神,其希腊名与罗马名相同。他是最高神宙斯和黑暗女神勒托的儿子,狩猎与月亮女神阿耳忒弥斯的孪生弟弟。 * 赫耳墨斯:宙斯与宁芙玛亚所生之子,奥林匹斯十二主神之一。他是诸神的信使,也是旅者与诡计之神,商业与边界之神。同时,他也负责为亡灵引路,带领它们进入冥界。 * 雅典娜:主司智慧、纺织及兵法的强大女神。在特洛伊战争中,她强烈地支持希腊一方,格外庇护足智多谋的奥德修斯。她从宙斯的头颅中诞生,诞生时全副武装,已完全成人。据说她是宙斯最喜爱的孩子。 * 宙斯:众神与凡人之王,从奥林匹斯山的王座上统治着全世界。他对泰坦神发动了战争,以报复他的父亲克罗诺斯,并最终颠覆了他的统治。他孕育了众多神灵与凡人,包括雅典娜、阿波罗、狄俄尼索斯、赫拉克勒斯、海伦和米诺斯。 - 凡人 - * 代达罗斯:希腊神话中的著名工匠,来自雅典。古时数项著名发明与艺术品都是他的杰作,包括囚禁了米诺陶洛斯的巨型迷宫。代达罗斯与儿子伊卡洛斯被监禁在克里特岛上,他想出了一个计谋解放自己,用蜡和羽毛打造了两对飞翼。他和伊卡洛斯成功逃脱了,但伊卡洛斯飞得离太阳太近,固定羽毛的蜡融化了。这个男孩最终坠海溺亡。 * 美狄亚:科尔喀斯国王埃厄忒斯之女,喀耳刻的侄女。同她父亲和姑姑一样,她也是个女巫。当伊阿宋前来索取金羊毛时,她用自己的威力帮助他夺到了金羊毛,条件是他娶她为妻,并带她回到家乡。两人私奔了,但埃厄忒斯穷追不舍,只有动用血腥手腕,美狄亚才能将父亲抵挡在外。她的故事在一众古代与现代作品中都得到了讲述,包括欧里庇得斯的著名悲剧《美狄亚》。 * 奥德修斯:足智多谋的伊萨卡王子,雅典娜女神的最爱,佩涅洛佩之夫,忒勒玛科斯之父。特洛伊战争期间,他是阿伽门农的首席顾问之一;也是他想出了木马屠城计,为希腊人赢得了战争。他的归家之旅持续了十年,是荷马史诗《奥德赛》的主题,其中包括他与独眼巨人波吕斐摩斯、与女巫喀耳刻、与魔怪斯库拉和卡律布狄斯,以及与塞壬女妖的著名相遇。 * 佩涅洛佩:斯巴达王后海伦的堂亲,奥德修斯之妻,忒勒玛科斯之母,因机敏和忠贞而备受赞誉。战后,当奥德修斯未能返乡时,她被追求者层层包围。这些人占据了她的王宫,想迫使她改嫁他们中的一个。她做出了那个著名的承诺,那就是当她正在编织的寿衣完成之时,她就会在他们当中做出选择。夜晚,她将自己白天织好的部分全部拆掉,用这个方法拖延了追求者很多年。 * 忒勒戈诺斯:奥德修斯与喀耳刻所生之子,后来杀死了自己的父亲奥德修斯。 * 忒勒玛科斯:奥德修斯与佩涅洛佩的独生子,伊萨卡的王子。在《奥德赛》中,荷马描绘他帮助父亲密谋并实施复仇计划,报复那些围困了他们的家园的追求者。 - 魔怪 - * 米诺陶洛斯:米诺陶洛斯以克里特岛之王米诺斯的名字命名,但实际上它是帕西法厄王后与一头神圣白牛诞下的孩子。代达罗斯打造了迷宫以困住这头食人魔兽,米诺斯还要求雅典献祭十四位少男少女以满足它的口腹之欲。雅典王子忒修斯是这些人之一,他杀死了这头魔怪。 * 斯库拉:据荷马所述,斯库拉是头凶猛的魔怪,拥有六颗脑袋和十二条垂晃的腿。斯库拉藏在狭窄海峡某一面的山洞中,对面是卡律布狄斯的漩涡。当有船经过时,她会俯冲而下,每张嘴叼起一名水手,将他们吞下。 下期预告: Empire of Pain: The Secret History of the Sackler Dynasty

61分钟
99+
3周前

027. Unnatural causes: 法医眼中的死亡与人性

已读乱回FM

**本期节目涉及真实法医案例,包括死亡、解剖、婴儿猝死等细节,内容可能引起不适,请酌情收听。** 在这一期节目里,我们聊的是一本充满死亡、谜团与人性挣扎的非虚构作品——《Unnatural Causes》,作者是英国最顶尖的法医病理学家 Richard Shepherd。 他解剖过超过23,000具尸体,处理过最恐怖的谋杀现场,也参与过震惊全国的大型灾难,包括Clapham火车事故、泰晤士河的Marchioness号沉船事件、9/11和巴厘岛恐袭后的身份鉴定,还有我们熟悉的——黛安娜王妃车祸事件的法医复查。 这本书不仅写下了那些令人不寒而栗的细节,也讲述了一个法医在面对无数死亡后,自己如何一步步崩溃,最终患上PTSD的过程。 这是一部真实而克制的死亡笔记,一本冷静地记录血腥真相,同时也试图寻找心理出口的自白书。 如果你对法医、犯罪、灾难调查、或者心理创伤背后的故事感兴趣,欢迎收听本期节目。 本期节目提到的影视作品: 《匹兹堡医疗前线》,《识骨寻踪》,《混沌少年时》 01:11 为什么选这本书? 07:44 作者介绍 08:23 Hungerford大屠杀 10:51 法医究竟能否准确判断死亡时间? 14:09 死亡的过程:腐烂、木乃伊化、尸蜡化 27:07 Clapham火车事故 30:14 Marchioness游船事故 37:16 911事件和巴厘岛炸弹恐怖袭击 47:47 黛安娜王妃车祸阴谋论 57:10 杀婴罪 58:31 婴儿猝死综合征SIDS - 引起作者PTSD的导火索 1:20:04 读后感受 1:24:13 下期预告:Martyr!

90分钟
99+
1个月前

026. Say Nothing: 北爱尔兰的缄默

已读乱回FM

《Say Nothing》是美国作家帕特里克·拉登·基夫(Patrick Radden Keefe)撰写的一本纪实文学,讲述了20世纪北爱尔兰“麻烦时期”(The Troubles)中一桩未解悬案背后的秘密与集体创伤。书名来源于当地一句流行语,意为“什么都别说”,道出了冲突年代弥漫的恐惧和缄默文化。 全书以1972年天主教单亲母亲珍·麦康维尔(Jean McConville)神秘失踪案为切口,逐步揭开了爱尔兰共和军(IRA)内部的秘密行动、线人的暗影和社区间错综复杂的忠诚与背叛。基夫通过扎实的采访与档案挖掘,勾勒出几位核心人物的人生轨迹——包括多洛丝·普莱斯(Dolours Price)、布伦丹·休斯(Brendan Hughes)与后来的政治领袖格里·亚当斯(Gerry Adams)——在理想与血腥斗争之间的抉择与自我消耗。 这不仅是一部谋杀悬疑的调查报告,更是一部关于记忆、政治暴力与和解的社会剖析:当一场政治斗争过去之后,幸存者如何面对沉默中不曾远去的真相? p.s. 书封面是Dolours Price当年拍摄的一张照片 Say Nothing 影视化:同名作品(2024) 00:40 书籍介绍 01:52 北爱尔兰纷争的基本信息;主要人物 10:11 Book One:Jean McConville 失踪案 15:36 北爱尔兰纷争:Bloody Sunday; Bloody Friday 20:45 The Hooded Man 23:05 Book Two:北爱尔兰纷争暴力高峰期:伦敦炸弹案;情报战;IRA内部清洗 31:04 人物内心转变 39:46 北爱和平进程核心人物:Father Reid;Anderson Town 双尸案 43:14 Book Three:战后清算 46:51 Jean McConville究竟是被谁杀的?又确实是线人吗? 51:57 神秘的第三人 54:45 Say Nothing 的意义 1:00:00 下期预告:Unnatural Causes - Richard Shepherd Father Reid-Anderson Town 双尸案

63分钟
99+
2个月前

025. My Friends: 那些在痛苦中依然说“明天见”的人

已读乱回FM

这一期,我们聊的是 Fredrik Backman 的新书——《My Friends》。它讲的是友情,但不仅仅是友情。它讲的是那些被世界遗忘的孩子,那些带着创伤走进青春的人,那些在疼痛中彼此紧握、说着“明天见”的人。 17岁的Louisa,在一场高端拍卖会上,见到一直心心念念的那幅画,也与过去的故事重新接轨。这幅画是线索,是起点,也是一封写给所有“我们中的一员”的情书。她带着喷漆、回忆和一个失去的朋友,踏上了一段旅程。而我们,也将跟着她,一点一点拼出那幅画背后的故事。 故事穿梭于现在与过去。在一个遥远的海边小镇,四个少年——Joar、Ali、Ted和Kimkim——曾在废弃的码头上度过一个没有归属但彼此温暖的夏天。他们的家庭破碎,语言沉默,但他们用恶作剧、笑声和一幅未完成的画,彼此拥抱了这个世界的残酷。他们是彼此的家,是流亡中的港湾。也是在那个夏天,一幅看似平凡的海景画被画下,却藏着他们的秘密、痛苦与无法说出的爱。 Backman 不避讳创伤。他写暴力、写缺席、写愧疚和失落,但他的笔温柔而坚定。他没有告诉我们创伤如何被解决,因为现实往往没有解决的方法。Joar没有杀死他父亲,Ted没有拯救所有人,Kimkim也没能逃脱孤独。可他们选择留下、陪伴、画画、说“明天见”。 这不是一部给你答案的小说,而是一部陪你一起问问题的小说。它相信艺术是武器,也是礼物;相信失去并不意味着终点;相信连结比解释更重要。它讲述了如何在不能愈合的创伤中前行,如何在命运的缝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光。 这一期,我们会讲述完整的故事,也会聊聊关于友情、创伤、艺术与生存的主题。我们会去看那幅画,也会去听他们曾说的“明天见”,是如何变成一种誓言,一种牵引,一种活下去的方式。 如果你也是“我们中的一员”,欢迎走进这段故事。 00:22 关于作者弗雷利克·巴克曼 04:44 小说内容 48:54 《施图茨的疗愈之道》 57:04 由《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决定去死》展开的自杀论的讨论 1:02:18 下期预告: Say Nothing: A True Story of Murder and Memory in Northern Ireland 🎵 片头片尾曲: “Eternal Hope” – Kevin MacLeod

63分钟
99+
2个月前

023. Everything I Never Told You: 爱之名下的沉默与误解

已读乱回FM

这本小说《Everything I Never Told You》讲述的是一个亚裔家庭在美国中部小镇上因一场少女溺亡而被迫直面的真相。在莉迪亚的死亡背后,是一连串看不见的结构性沉默——种族、性别、家庭、身份,这些从未被好好说清楚的力量交织在这个家每一个成员的日常之中。 我们聊到了亚裔家庭在美国社会中被边缘化的处境,尤其是在跨族婚姻与白人凝视下,孩子如何在文化与归属之间徘徊。同时也讨论了母亲玛丽莲所承受的性别压力:她曾渴望冲破传统女性角色的束缚,却又在婚姻与育儿中陷入另一种隐形的桎梏。而莉迪亚,这个被父母投射梦想与焦虑的女孩,又如何在“为你好”的期待中逐渐迷失了自我? 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听见孩子真正的声音,听见伴侣背后的恐惧与渴望,也听见我们自己内心微弱却真实的声音。在沉默与误解之间,这个故事提醒我们:有时候,真正的悲剧不是死亡,而是活着时从未被理解过。 愿Lydia的悲剧不再重演。 家庭成员介绍: Lydia:被投射梦想的“完美女儿”,内心极度孤独 Marilyn:反抗母职刻板印象却困于现实 James:身份焦虑与归属感缺失的父亲 Nathan:被忽视的兄长,与父亲关系紧张 Hannah:沉默的旁观者,最终成为情感的纽带 00:14 作者介绍 04:14 家庭成员介绍 05:33 小说内容 43:53 James对融入美国社会的执念 50:16 Marilyn对传统女性形象的抗争 54:52 父母送给Lydia的生日礼物 1:03:37 下期预告:I heard her call my name - Lucy Sante

67分钟
99+
3个月前

022. The Five: 维多利亚时代女性悲剧的刽子手

已读乱回FM

《The Five》不是关于开膛手杰克的书,而是关于他从未能真正消音的五位女性的故事。 当连环杀手的残忍成为时代规训女性的戒尺,受害者们死在开膛手杰克的刀下之前,早已被社会抛弃。 历史常常记住了凶手的名字,却遗忘了受害者的脸。《The Five: The Untold Lives of the Women Killed by Jack the Ripper》颠覆了这一传统。在这本深具同情心、笔触犀利的作品中,历史学家Hallie Rubenhold以细致考据和文学笔力,唤醒了五位女性的真实人生:Polly (Mary Ann Nicols), Annie Chapman,Elizabeth Stride, Catherine Eddows 和 Mary Jane Kelly。 她们并不只是“妓女”或“受害者”,她们曾是女儿、妻子、母亲,有过梦想,也曾挣扎在维多利亚时代社会的边缘。《The Five》不是一部血腥谋杀录,而是一场对被压低声音的女性命运的拨冗还原。 这本书不谈如何死,而是讲她们如何活。本期我们将带你穿越雾都伦敦的肮脏街道、工厂宿舍与救济院,重新认识那个让女性无声的时代。 ----愿逝者安息---- 04:41 英国维多利亚时代 12:05 Mary Ann Nicols 15:17 皮博迪住宅区 (Peabody Buildings) 18:27 救济院和庇护所:惩罚贫穷 23:30 抛弃家庭=妓女? 27:23 Annie Chapman 29:40 酗酒的开始,中产梦的破碎 33:12 流浪贫民窟 36:26 Elizabeth Stride 37:39 性病与道德治疗营 41:29 Catherine Eddows 44:04 吟游诗人夫妻 45:01 酗酒,家庭暴力,婚姻破裂 47:05 Mary Jane Kelly 50:45 唯一的室内受害者 52:03 维多利亚时代的酗酒问题 56:20 "Just prostitutes"- 来自连环杀手的社会规训? 1:01:34 下期预告:Everything I Never Told You - Celeste Ng 相关影视作品:漫长的阴影 - The Long Shadow 所有的人物图片都是尽力从网上找到,有可能有误差,请见谅。很遗憾大部分的受害者并没有很多生前的照片,而我们也拒绝再将那些死亡的照片重新贴在这。 Polly (Mary Ann Nicols) Annie Chapman Elizabeth Stride Catherine Eddows Mary Jane Kelly 音乐来源:https://www.youtube.com/watch?v=1L_0YLSGjW0

64分钟
99+
3个月前

020. Chaos: 犯罪新解读-曼森家族与CIA的心理操控实验

已读乱回FM

记者 Tom O'Neill 花费二十年,深入挖掘了查尔斯·曼森(Charles Manson) 及其“家庭”所犯下的臭名昭著的1969年谋杀案背后,鲜为人知的历史真相。 原本只是受委托为《名利场》撰写一篇纪念性文章,O'Neill 却意外踏入了一个更深层次的谜团:FBI、CIA、MK-Ultra实验、洛杉矶警局的疑点调查,甚至是好莱坞精英与政府之间可能存在的灰色联系。他逐渐发现,曼森案远非媒体所呈现的那样简单,而可能牵扯出一段美国六十年代的隐秘暗面。 本期节目中我们会由曼森谋杀案出发,讨论不同的犯罪动机,包括记者是如何在错综复杂的利益纠葛中,试图理清本就扑朔迷离的真相。 人物介绍(按出场顺序): 查尔斯·曼森(Charles Manson): 曼森家族的头目,是1969年一系列恶性谋杀案的主谋,包括好莱坞女星莎朗·塔特的遇害。 莎朗·塔特(Sharon Tate): 好莱坞女演员,罗曼·波兰斯基的妻子,1969年在家中被曼森家族残忍杀害,震惊全球。 文森特·布格里奥西(Vincent Bugliosi):《Helter Skelter》一书作者,同时是原曼森案件的首席检察官。 比利·道尔(Billy Doyle): 一名在1960年代活跃于好莱坞圈子的毒贩兼发型师。据称,他与多个好莱坞名人,包括莎朗·塔特(Sharon Tate)和罗曼·波兰斯基(Roman Polanski)圈子内的人物,有私交。 特里·梅尔彻(Terry Melcher): Golden Penetrator的一员。好莱坞潮人圈的一员。在1960年代是加州音乐界的重要人物,曾为“比奇男孩”(The Beach Boys)、The Byrds 等乐队担任制作人。据说曼森曾希望跟他合作出一张专辑。 苏珊·阿特金斯(Susan Atkins): 曼森家族一员。参与了Sharon谋杀案。曾出庭作证指认过曼森。 里夫·维特森 (Reeve Whitson): 神秘人。传闻是CIA的情报特工。拥有八种身份。 罗杰·史密斯(Roger Smith):查尔斯·曼森的假释官(parole officer) 路易斯·乔利·韦斯特(Louis Jolyon "Jolly" West): 精神病学家,与CIA的MK-Ultra(精神控制计划)有密切联系。阴谋论核心人物。 00:44 书籍介绍 01:19 Helter Skelter 05:57 嬉皮士群体和致幻剂 08:25 曼森的洗脑手段 15:37 第一条线:曼森家族谋杀案背后的动机 20:38 末日种族仇恨引起的杀人? 21:14 强奸案引起的买凶杀人? 30:15 音乐梦破碎引起的复仇杀人? 37:57 第二条线:说谎的检察官;隐瞒真相的执法机构 42:54 《Helter Skelter》的书中漏洞 45:16 漏洞1:消失的证词 50:30 官方认证的种族仇恨谋杀 52:22 漏洞2:Gary Hinman谋杀案 54:09 Los Angeles Police Department (LAPD)和 Los Angeles Sheriff's Office (LASO)的管辖权 55:03 Bobby的电话录音 57:55 曼森的免罪金牌 1:02:17 曼森是线人吗? 1:03:07 神秘人Reeve Whitson:卧底情报员?妄想症演员? 1:08:24 曼森的假释官/研究员:Roger Smith 1:09:01 第三条线:Hate-Ashbury的研究所 1:10:12 60年代的美国政治环境:FBI 和 CIA的反情报行动 (COINTELPRO,CHAOS) 1:19:36 Louis Jolyon West: LSD 和心理控制实验 1:22:20 CIA 的MK-Ultra 项目 1:26:50 Jolyon West和肯尼迪谋杀案 1:30:10 真相到底是什么? 1:34:26 MK-Ultra 的现代形式:声波攻击和认知战? 1:43:19 万神殿:uploaded intelligence 1:46:54 保持辩证性思维 1:47:45 下期预告:Home Seeking 片头曲:Helter Skelter-披头士(白色专辑) 书籍照片资料: -愿逝者安息

109分钟
99+
4个月前

019. Honor: 当爱跨越宗教,却无法跨越仇恨

已读乱回FM

如果你曾踏足印度,走过孟买熙熙攘攘的街头,或是远远地看过泰姬陵晨曦中的光影,那么你或许能理解,印度是一个充满矛盾的国度。它既有生生不息的活力,也有深植于历史的沉重枷锁。而在这样的土地上,有些人的爱情,注定成为时代和信仰冲突下的牺牲品。 《Honor》讲述的正是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印度教女子 Meena,因嫁给穆斯林男子而被自己的家人残忍报复。另一位来自美国的印度裔记者 Smita 受托回国报道这个案件,本以为只是一次短暂的职业任务,然而随着她的深入,她发现自己无法仅仅作为旁观者。她被迫面对印度社会最残酷的一面,同时也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身份、过去和那些未曾解开的伤口。 小说不仅仅是关于 Meena 的悲剧,更是关于无数女性的命运。当宗教成为枷锁,当家族的荣耀凌驾于个人自由之上,我们不禁要问:“Honor”究竟意味着什么?它是值得守护的尊严,还是必须撕裂的枷锁?它是公正,还是暴力的遮羞布? 从《Honor》到现实,印度的宗教冲突依然在继续,女性的命运依然摇摆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可是,正如这本书所展现的,哪怕在最黑暗的角落,也总有人愿意发声,总有人仍然相信爱,相信改变。 小说的灵感来源: In India, a Small Band of Women Risk It All for a Chance to Work 03:58 作者介绍 07:09 印度经济 15:19 小说内容 1:08:03 印度的宗教 1:18:04 印度的种姓制度 1:27:54 推不推荐这本书 1:30:30 下期预告:Chaos: Charles Manson, the CIA, and the Secret History of the Sixties

93分钟
99+
5个月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