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群”这股时髦大风已经刮了好久,时不时听到各种传奇故事:有品牌不投广告仅仅用社群就席卷全球,有品牌在社群里就达成惊人销售额。能让客户自动聚集在品牌周围 ,达成品牌的建立、扩大和销售转化,对任何企业都是充满吸引力的事。但当很多企业摩拳擦掌去尝试社群的时候,往往会落入一场场无意义的小活动、一次次尴尬冷场的 微信群聊、既无成本也无产出的境地。 但是如果我们把眼光转向小品牌,就会发现往往他们在运营的社群人气十足,并且也带来了转化。对于小品牌来说,社群不仅是一种营销手段,更是识别、连接同类的基础 。小品牌天然就是社群化的。而他们对于社群的共生和运作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社群本来的面貌和潜在的能量。 本期贝望录,我们请来一位专门研究小品牌和小趋势的公众号主理人,以及一个户外运动社群的创始人,一起来聊一下社群到底是什么,怎么做感觉才会好,以及到底怎么 用社群赚钱。 【嘉宾】 Joan,城市户外运动社群“体育课”发起人,单板/城市骑行爱好者。 【主持】 李倩玲 Bessie Lee,中国广告界和营销科技界领军人,碚曦投资协作体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 塞米,公众号“塞米的小趋势研究室”主理人。 [12:00]社群运营形式的演变 [14:20]社群运营及目标的四种类型:售前型、售后型、兴趣型、模式型 [16:20]如何维护社群群员的用户黏性 [21:30]怎样判断一个社群是好社群 [23:00]品牌做社群运营时的“社群魂” [26:20]建一个好社群的建议有哪些? [27:20]社群的KPI如何设定? [33:00]个性是否鲜明是决定品牌官方社群是否成功的因素之一 [36:09]做社群的原因是因为其他品牌都在做社群? [42:00]怎样应对合作中出现品牌干预的状况? [44:45]社群如何盈利? [50:30]社群中群友的年龄有门槛吗? [53:00]小众品牌开始大众主流以后很容易失去个性 【后期制作】天牛 【收听方式】 推荐您使用Apple Podcast、小宇宙APP、Spotify、皮艇APP,或任意安卓播客客户端订阅收听《贝望录》,也可通过喜马拉雅FM、网易云音乐收听。 【互动方式】 微博@贝望录 微信公众号:贝望录+ 联系我们:[email protected]
随着即刻旗下的小宇宙App奔着解决中文播客痛点的目标应运而生,QQ音乐、网易云音乐这几家音频巨头也纷纷在版本更新中优先播客入口,快手旗下播客App皮艇也正式登 陆… ...更多平台开始入局播客在今年掀起热潮。除了播客,还有知识付费、有声书、广播剧乃至声优剧等等产品,这些耳朵经济的发展增长机遇在哪里?我们距离有温度的智 能语音还有多远?本期贝望录,我们邀请了一位“神秘”的配音演员和《迟早更新》的主播任宁来串台,一起来聊聊耳朵经济,进一步解读声音的魅力。 【嘉宾】 陈奕雯,配音演员,代表作《小猪佩奇》、《花千骨》。 【联合主持】 任宁,风险基金 ONES Ventures 合伙人,《迟早更新》主播。 【主持】 李倩玲 Bessie Lee,中国广告界和营销科技界领军人,碚曦投资协作体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 [3:05]听觉是一个被低估的感官,耳朵经济尚处于蓝海 [6:10]配音是一个怎样的职业? [7:40]“一人千面”是配音演员的基本素养 [12:00]受众与各类声音产品的互动有何不同? [12:40]播客是陪伴型的产品,是音乐的某种替代品 [13:40]国内中文播客正起步vs.国外播客内容呈现已日趋成熟 [14:20]声音是传达想象空间的介质 [15:22]从日本兴起的声优偶像化 [16:30]庞大的在线音频用户以及PodFest China成功举办是否意味播客已火? [18:20]信息密度是播客的局限性之一 [19:28]智能硬件的普及开拓了听觉场景 [22:30]什么是声优剧?跟话剧有何不同? [26:26]智能语音助手的“生产过程” [30:30]小朋友们很融入跟语音助理的沟通 [33:07]语音搜索或成未来趋势 [34:04]播客的广告逻辑不同于视觉基于屏幕曝光时间的逻辑 [35:43]与声音有关的营销方式还处于“待开垦”的阶段 【音乐】 中村暢之 (なかむら のぶゆき)《まるちゃん絶好調!》 Peppa Pig -《小猪佩奇》动画片片头曲 原声对话节选自动画片《樱桃小丸子》 【后期制作】天牛 【收听方式】� 推荐您使用Apple Podcast、小宇宙APP、Spotify、皮艇APP,或任意安卓播客客户端订阅收听《贝望录》,也可通过喜马拉雅FM、网易云音乐收听。 【互动方式】� 微博:@贝望录� 微信公众号:贝望录+ 联系我们:[email protected]
关于养宠物这件事,当代人总有数不清的话题可聊;但如果说起中国本土的宠物商品公司,人们第一时间能想到的却还寥寥无几。中国有约3000亿规模的宠物经济市场,平 台、资本和初创公司都正试图从不同的细分需求或商业模式着手,在这块庞大蛋糕里分一杯羹。本期贝望录,我们请来一家宠物订阅制电商公司创始人,聊聊中国市场的宠 物消费心理学、中国的宠物生意,以及未来宠物电商将走向何处。 【嘉宾】 居一,MollyBox魔力猫盒创始人。 【主持】 李倩玲 Bessie Lee,中国广告界和营销科技界领军人,碚曦投资协作体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 刘雨静 Jennie Liu,南加州大学Annenberg传播学院毕业,长期观察消费与营销行业的记者。 [03:44]宠物行业的几个主流发展方向 [07:02]在中国市场,做“狗的生意”和做“猫的生意”有何不同 [09:40]宠物用品的订阅经济是如何兴起的? [12:30]在养宠物这件事上,养猫人群比养狗人群更容易冲动消费 [18:00]家养猫是否需要经常换粮,以及如何科学换粮? [20:51]在当下的中国宠物市场,还没形成品牌认知,只有品类认知 [24:57]养宠依然是小众爱好,宠物品牌要如何破圈? [31:08]宠物行业的那些产品是商家创造出的需求,还是宠物真正需要的 [36:54]宠物行业做内容电商的机会有多少? [43:46]宠物经济、私域流量与获客成本 *节目中所提及的宠物行业相关品牌包括: 1. Lily’s Kitchen 今年4月,雀巢普瑞纳宠物食品宣布收购英国天然宠物食品品牌Lily’s Kitchen,该品牌是来自英国的优质天然猫犬粮生产商。其天然猫犬干湿粮及零食产品系列有效补充了普瑞纳现有的品牌产品矩阵。 2. PetSmart vs.Petco 美国两大宠物连锁零售商,互为竞争对手。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61525547/ 3. Zoetis 硕腾 是全球动物保健药和疫苗行业最大的公司之一;原为辉瑞旗下动物保健部门,2012年辉瑞将动物保健业务分拆独立成一家公司;市场遍布全球45个国家,产品销往100多个 国家。 4. Chewy 宠物电商平台,提供宠物食品和宠物相关产品,2017年宠物连锁企业PetSmart对Chewy进行并购,并购价高达33.5亿美元,成为当时史上最大的电商公司并购案。 5. BarkBox 采用订阅电商模式,用户每月需要交付一定的订购费用,BarkBox会根据用户狗狗的种类和大小等信息按月提供个性化的狗狗装备盒子,盒子内包括狗粮、玩具、磨牙棒或 是一些养护册子,同一只狗狗每个月收到的东西不同;每月近60万订阅用户。 【后期制作】天牛 【收听方式】� 推荐您使用Apple Podcast,小宇宙APP,或任意安卓播客客户端订阅收听《贝望录》,也可通过喜马拉雅FM、网易云音乐收听。 �【互动方式】� 微博:@贝望录� 微信公众号:贝望录+ 联系我们:[email protected]
中国有超过6亿近视人群,眼镜是不少人的硬性需求。但眼视光行业目前仍然是个相对碎片化的产业——你一定见过诸如宝岛眼镜等连锁眼镜品牌,但也能在街角或社区内见 到各色小型眼镜店以各种低价策略互相竞争。而如今传统眼镜零售行业也受到线上冲击,如何平衡社交电商、线上零售与线下验光等需求,是不少企业正在考虑的。本期贝 望录,我们请来星创视界董事长王智民,聊了聊中国眼视光行业的现状、其旗下宝岛眼镜的数字化转型尝试,以及他们转型中遇到的机遇与问题。 【嘉宾】 王智民,星创视界董事长。 【主持】 李倩玲 Bessie Lee,中国广告界和营销科技界领军人,碚曦投资协作体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 刘雨静 Jennie Liu,南加州大学Annenberg传播学院毕业,长期观察消费与营销行业的记者。 [05:29]宝岛眼镜的电商转型之路 [08:34]在社交电商时代,为什么“人设”很重要? [12:12]大众点评的运营方法论,以及宝岛眼镜是如何运营员工MCN的? [20:45]眼视光行业仍有不少发展空间,目前中国眼镜店平均验光时间5分钟 [25:30]让员工自己玩社交媒体,需要担心出现公关危机吗? [27:20]首席创新官/首席数字官的职位存在的利与弊 [30:40]宝岛眼镜在数字化转型时,遇到哪些“坑”? [33:02]碎片化的中国眼镜行业和它的机会、挑战与转型 [36:10]从开1万家眼镜店,到2000家眼镜店做1万家的业绩 [45:04]数字化变革的转化没那么快,企业要如何选择? 注: 1. MOC指的是Member’s Operation Center 会员运营中心。 2. 本集中提及蒋美兰女士,她也曾多次做客《贝望录》,可搜索本季19集《聊聊正当红的新国货们:喜茶、元气森林、花西子》、第一季第7集《让蔡康永变身女鞋设计师》 了解更多。 【后期制作】天牛 【收听方式】�推荐您使用Apple Podcast,小宇宙APP,或任意安卓播客客户端订阅收听《贝望录》,也可通过喜马拉雅FM收听。 【互动方式】 �微博:@贝望录� 微信公众号:贝望录+ 联系我们:[email protected]
从“6.18”到“11.11”,“随心飞”系列产品从一个购物节“活”到了另一个购物节。花一笔固定的费用,就可以在一段时间内不限次数搭乘该航空公司的航线,看上去非常划算 ,“羊毛党”纷纷出手。航空公司的羊毛会被“薅”秃吗?“随心飞”系列的产品是否会成为疫情下的特殊产物?它的成功会给各大航司带来哪些启示呢? 本期贝望录,我们请来一位有丰富航空业服务经验的资深媒体人,和我们一起聊聊,各大航司热衷推广的“随心飞”背后究竟有什么门道?受到疫情影响的航空业,将会面临 怎样的洗牌?同时,作为身处500人“随心飞”大群的旅游达人,他也会跟我们分享这段时间以来的使用感受。 【嘉宾】 李洪刚 Robert Li,资深媒体人,同时具有丰富的航空业服务经验,对接过多个航空业商务案例。 【主持】 李倩玲 Bessie Lee,中国广告界和营销科技界领军人;碚曦投资协作体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 栋哥,媒体人;长期专注财经报道的记者,热衷探究热闹背后的门道。 [02:06] 疫情下航空业受冲击 “随心飞”横空出世引关注 [02:42] 中国人口基数大,支撑航司疫后复苏 [04:53] 抢购“随心飞”,从APP崩溃开始 [05:36] “随心飞”+机场建设费=飞遍全国 [06:07] 打包去库存,通过营销手段增加粘性 [07:48] 保持与消费者的互动,顺便推广自家APP [09:01] 飞机停飞成本巨大,每架约3万美金 [10:24] 通过“随心飞”覆盖航司成本是杯水车薪 [11:44] “随心飞”客群大揭秘,其中还有异地恋的? [13:25] 500人大群,拼车拼游,分享出行心得 [13:38] 初用“随心飞”犹如体育学院男生吃自助餐? [14:49] 摸透规则,不让权益打折 [15:28] 产品诚意足够,让航司与旅客双赢 [16:40] 航司市场部或成最大赢家? [18:09] 东航“随心飞”受关注,首发优势不可忽视 [19:53] 中小航司找到自身定位,才能错位竞争 [22:26] 生活恢复正常后,还会有“随心飞”吗? [23:50] 未来航线舱位分级:头等舱、商务舱、经济舱、随心飞? [24:27] “随心飞”大受欢迎,为东航口碑扳回一局? [25:09] 通过数据沉淀分析,更好回应乘客诉求 [25:51] “随心住”、“随心吃”能否接踵而来? [29:12] OTA平台推出“随心”系列为何都不成功? [30:00] 后疫情时代,航空业会如何洗牌? [31:35] 国际航司或将迎来重组收购潮 [34:13] 新格局下,“空奶空爷”是否就此告别? 【后期制作】栋哥 【收听方式】 推荐您使用Apple Podcast、小宇宙APP,或任意安卓播客客户端订阅收听《贝望录》,也可通过喜马拉雅FM、网易云音乐收听。 【互动方式】 微博:@贝望录 微信公众号:贝望录+ 联系我们:[email protected]
植物人造肉(plant-based meat)是今年餐饮行业最热门的概念之一。星巴克、肯德基、喜茶、德克士……如今你已经能在各种连锁餐饮店里吃到植物肉了,越来越多的超市也开始卖起植物肉。但围绕 植物肉却一直有诸多迷思:它的定价、它和中式素斋的区别、它的营养价值,以及它吃起来到底有多像“真肉”?本期贝望录,我们请来一家植物肉公司的负责人,聊聊国内 植物肉赛道、植物肉的创业、营销等商业逻辑。 【主持】 李倩玲 Bessie Lee,中国广告界和营销科技界领军人,碚曦投资协作体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 刘雨静 Jennie Liu,南加州大学Annenberg传播学院毕业,长期观察消费与营销行业的记者。 【嘉宾】 Cynthia Zhang,株肉Z-Rou Head of market expansion 芊芊,出生于Z世代的植物肉消费者 [06:58]植物人造肉为什么会开始流行 [11:00]不同文化背景对“素食”的不同理解 [12:37]如何让中国消费者对植物肉的概念买单? [16:57]植物人造肉的潜在消费客群是谁? [20:24]关于植物人造肉的质疑、迷思和未来的改善方法 [26:02]植物人造肉与畜牧业、环保的关系 [29:40]和Z世代植物人造肉消费者聊聊她的考量 [38:25]植物人造肉的定价结构和成本构成 [40:38]植物人造肉在超市销售时,货架摆放也有讲究 [44:10]植物肉行业的新玩家们,以及他们的转型和创业挑战 [46:26]素鸡和植物人造肉是同一种东西吗? [48:11]在B端和C端售卖植物肉的不同逻辑 【后期制作】CC 【制作总监】王若弛 【收听方式】 推荐您使用Apple Podcast,小宇宙APP,或任意安卓播客客户端订阅收听《贝望录》,也可通过喜马拉雅FM收听。 【互动方式】 微博:@贝望录 微信公众号:贝望录+ 联系我们:[email protected]
28. 算法、人工智能和社交媒体如何悄悄改变我们的生活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算法。推荐算法决定了你在淘宝、朋友圈、微博和视频网站看到的内容,一些机器学习算法则让外卖平台和打车平台用最划算的方式派单给你附近的外卖 员和司机。算法毫无疑问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便利,但同样也带来了不少问题:隐私边界模糊、算法歧视问题,甚至算法还能被用来操控选举结果。本期贝望录,我们试图从 商业和社会道德的不同角度聊聊算法,如果你对此有不同见解,欢迎在评论区一起讨论。 【主持】 李倩玲 Bessie Lee,中国广告界和营销科技界领军人,碚曦投资协作体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 刘雨静 Jennie Liu,南加州大学Annenberg传播学院毕业,长期观察消费与营销行业的记者。 【嘉宾】 郭为,复歌科技创始人兼CEO [03:11]算法是什么,以及我们日常会接触哪些算法 [07:41]剑桥分析公司如何利用算法操纵选举结果 [12:30]算法道德和算法收益之间的平衡 [22:20]聊聊纪录片《The Social Dilemma》 [25:29]科技公司本质上是广告公司 [29:40]欧盟的GDPR对广告主和代理商的影响 [31:59]社交媒体时代的残酷现实 [40:23]Martech公司如何利用算法帮品牌做营销 [48:25]社交媒体(抖音、微博、朋友圈等等)的成瘾性和两面性 注:节目中提及的纪录片有《监视资本主义:智能陷阱(The Social Dilemma)》;《隐私大盗(The Great Hack)》 【后期制作】天牛,CC 【制作总监】王若弛 【收听方式】 �推荐您使用Apple Podcast,小宇宙APP,或任意安卓播客客户端订阅收听《贝望录》,也可通过喜马拉雅FM收听。 【互动方式】 �微博:@贝望录 微信公众号:贝望录+ 联系我们:[email protected]
27 关于游戏和电竞营销的那些行业密辛 如今就算你不是游戏爱好者,也一定听说过王者荣耀(农药)、英雄联盟(LOL)或是绝地求生(吃鸡)等游戏的名字,以及与之相关的电竞比赛。如今电子竞技已成为被 广泛承认的体育竞技的一种,并拥有规模化的观众群;其商业价值也不可小觑——从奢侈品品牌Louis Vuitton到大众品牌肯德基都不止一次跨界电竞做营销,看中的就是电竞背后的圈层生意。本期贝望录,我们跟传立媒体的游戏营销专家,一起来聊聊关于电竞营销、游戏 市场和电竞圈的那些事。 注: 1. 本期节目录制于2019年,聊天当中提及的去年、今年、明年分别指代 2018、2019和2020年。 在上海即将进行的S10英雄联盟全球总决赛之前,我们借这一集节目一起回顾2019的电竞营销生态。 2. 节目当中提及的S9指代2019英雄联盟全球总决赛。 【主持】 李倩玲 Bessie Lee,中国广告界和营销科技界领军人,碚曦投资协作体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 程衍樑 Roland Cheng,《忽左忽右》主播,(微博@GrenadierGuard2) 【嘉宾】 王柏麟 Bolin Wang,传立媒体Content+ 董事总经理 [04:35]中国电竞的里程碑式变化 [06:05]与体育不同,中国电竞市场的纯商业化生态和快速迭代特征 [08:34]电竞选手退役后的职业发展道路 [16:35]如何在游戏和电竞比赛中找到品牌营销的结合点? [18:31]游戏和电竞的区别及电竞生态的特征 [27:50]电竞产业的偶像化,以及电竞圈的“菜是原罪” [33:20]竞技体育有自己的全明星选手,为什么电竞圈还没有出现类似的明星? [42:32]腾讯游戏业务的盈利模式,以及一些游戏难盈利的原因 【后期制作】CC 【制作总监】王若弛 【收听方式】 推荐您使用Apple Podcast,小宇宙APP,或任意安卓播客客户端订阅收听《贝望录》,也可通过喜马拉雅FM收听。 【互动方式】 微博:@贝望录 微信公众号:贝望录+ 联系我们:[email protected]
26. 奢侈品的危机公关、代言人策略和它们在电商时代的纠结与前进 我们曾在之前的节目中聊过奢侈品品牌在中国的本土化道路,其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是奢侈品公关。如何传播品牌精神、如何做好危机预案、如何应对中国市场可能存在 的危机和机遇——是奢侈品的中国团队、公关代理商乃至品牌总部都需要考虑的。本期贝望录,我们请来一位奢侈品公关资深专家,从奢侈品公关的整体思路开始,聊聊奢侈 品的中国团队与总部的关系、社交电商时代的奢侈品品牌,以及奢侈品的危机公关怎么做。 【主持】 李倩玲 Bessie Lee,中国广告界和营销科技界领军人,碚曦投资协作体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 刘雨静 Jennie Liu,南加州大学Annenberg传播学院毕业,长期观察消费与营销行业的记者。 【嘉宾】 高明,罗德传播集团高级副总裁,大中华区奢侈品业务董事总经理。 [02:58]为什么奢侈品更倚重于公关这种传播手段? [06:30]危机公关的几大原则和奢侈品品牌的危机公关 [08:12]为什么奢侈品品牌在中国市场遇到的消费者投诉事件更多? [14:10]如何看待奢侈品品牌的“辱华事件” [18:27]奢饰品品牌的中国团队是如何与总部合作的 [25:03]疫情后的奢侈品报复性消费,以及对奢侈品涨价与否的预测 [31:40]奢侈品品牌在中国市场的本土化策略 [34:28]奢侈品找国外大牌明星代言,在中国市场有效吗? [39:56]奢侈品在社交电商和直播时代的“水土不服” [43:24]奢侈品的酒品牌在中国是如何做公关的 [48:17] 如何说服奢侈品品牌总部在中国建立社交媒体和电商 【后期制作】CC 【制作总监】王若弛 【收听方式】 推荐您使用Apple Podcast,小宇宙APP,Spotify或任意安卓播客客户端订阅收听《贝望录》,也可通过喜马拉雅FM收听。 【互动方式】 微博:@贝望录 微信公众号:贝望录+ 联系我们:[email protected]
25. 没预算”的海外小众品牌在中国的营销方法论 大型快消品牌向来有庞大的市场预算和数量繁多的代理商,但对于新成立或刚进入中国的小而美品牌们来说,预算、品牌调性和目标客群,都不允许他们用传统的那一套做 营销。而如今越来越多这类小而美海外品牌进入中国——海外明星网红成立的小众化妆品、有机成分的家清洗护、营养补充与保健品……他们的营销逻辑、KOL合作思路、直播 带货的方式都有不少创新之处。本期贝望录,我们请来一位从业20多年、如今担任一家海外小众品牌市场总监的营销人,聊聊小而美品牌们的入海方法论。 【主持】 李倩玲 Bessie Lee,中国广告界和营销科技界领军人,碚曦投资协作体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 刘雨静 Jennie Liu,南加州大学Annenberg传播学院毕业,长期观察消费与营销行业的记者。 【嘉宾】 陈雅萍,俊造-myk+市场总监 [06:54]在电商平台,家清洗护被放在美妆品类里 [10:11]最早的海外小而美品牌入海做电商,有点类似“微商” [12:15]为什么对母婴品牌来说,朋友圈等渠道的社群营销很重要? [15:28]对于母婴新品牌来说,头部KOL真的非他不可吗? [18:00]投放头部KOL能帮新品牌做信用背书,但实际转化率并不高 [21:03] 如何选择合作的KOL和KOC、以及如何衡量投放效果? [27:00]不同内容呈现方式的KOL,粉丝买单的点并不相同 [31:02]为什么吴晓波直播卖奶粉翻车了? [33:10]薇娅、李佳琦的选品逻辑,以及找头部主播合作的后续效应 [42:57]从媒介代理商到小而美品牌的市场总监,思维方式和做法有什么变化? [52:41]为什么代理商和整个广告行业都在整合? 【后期制作】CC 【制作总监】王若弛 【收听方式】 推荐您使用Apple Podcast,小宇宙APP,或任意安卓播客客户端订阅收听《贝望录》,也可通过喜马拉雅FM收听。 【互动方式】 微博:@贝望录 微信公众号:贝望录+ 联系我们:[email protected]
24. 从巴黎世家的七夕广告聊聊奢侈品品牌在中国的本土化之路 对于奢侈品品牌来说,中国是个复杂又充满潜力的市场。品牌拥趸者们一边抱怨这些国际大牌不懂中国市场,一边为销量做贡献;奢侈品品牌如今也在试图理解中国的市场 规则。但也常有产生矛盾的时候——无论是去年Dolce & Gabbana(杜嘉班纳)遇到的公关危机,还是今年陷入争议的巴黎世家七夕广告——背后的原因却很难一概而论。本期贝望录,我们请来一位深耕奢侈品行业多年的内容营销 专家,聊聊奢侈品是如何看待中国市场的、为什么会出现奢侈品公关危机,以及在中国做奢侈品营销的行业潜规则。 【主持】 李倩玲 Bessie Lee,中国广告界和营销科技界领军人,碚曦投资协作体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 刘雨静 Jennie Liu,南加州大学Annenberg传播学院毕业,长期观察消费与营销行业的记者。 【嘉宾】 阚昕 Charley Kan,内容营销专家,从事广告行业近三十年、为众多奢侈品牌拓展中国市场提供咨询服务。 [09:10]没有互联网的传统媒体时代,广告媒介公司是怎么帮品牌投广告的? [16:00]奢侈品品牌在不同市场的创意几乎都由总部把控 [20:10]专为中国市场推出的季节和市场限定产品,是如何开发出来的? [22:40]奢侈品品牌的基本产品线分类和团队分工 [27:30]巴黎世家的视觉语言风格就是“不按常理出牌” [29:09]奢侈品品牌进入中国有必要本土化吗? [34:00]奢侈品品牌在中国的目标客群,以及中国的奢侈品消费者和其他市场的区别 [39:45]奢侈品投放广告的“潜规则” [44:13]传统杂志的广告版面是怎么卖的? [47:17]奢侈品品牌找李佳琦和KOL带货背后的考量 【后期制作】CC 【制作总监】王若弛 【收听方式】 推荐您使用Apple Podcast,小宇宙APP,Spotify或任意安卓播客客户端订阅收听《贝望录》,也可通过喜马拉雅FM收听。 【互动方式】 微博:@贝望录 微信公众号:贝望录+ 联系我们:[email protected]
23. 明星“翻车”,广告人准备入局,直播2.0到底什么样? 上个月,“郑爽直播翻车”上了微博热搜。郑爽在直播时情绪失控,场面一度十分尴尬。 “翻车”事件虽然是个例,但也让不少业内人士开始反思:直播带货是否也已经到了必须升级的时候了?本期贝望录,我们请来Bessie的多年好友、广告创意行业资深人士Sh eena Jeng郑以萍,和我们一起分享与明星艺人合作的那些事儿。随着直播带货遍地开花,消费者的热情还能持续吗?对于品牌商和广告人来说,能在直播中玩出什么新花样? 【主持】 李倩玲 Bessie Lee,中国广告界和营销科技界领军人,碚曦投资协作体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 【嘉宾】 郑以萍 Sheena Jeng,麦肯世界集团中国区首席创意官。 [02:00] 郑爽直播“翻车”,艺人情绪如何管理? [03:40] 广告创意行业做什么?与艺人情绪管理有何关系? [09:07] 有些艺人只能拍左脸?拍摄禁忌大揭秘 [10:04] 遇到大牌明星,有时不得不牺牲部分广告剧情 [12:51] 艺人直播带货的三个类型(综艺型、知识储备型、业务型) [14:11] 明星带货前要清楚自己在其中的角色 [15:35] 明星直播带货就是“仙女下凡” [16:46] 最难搞艺人大揭秘 [17:27] 应对大牌艺人,就找ta最尊敬的导演 [19:25] 与金马奖最佳导演钟孟宏的合作经历 [19:53] 自我坚持的姜文如何拍广告 [20:40] 喜力广告挖掘出张震的幽默一面 [21:44] 品牌直播可以讲故事,也可以介绍产品特点 [21:55] 销售转化只是直播1.0时代 [22:30] 艺人直播带货是双刃剑 [23:50] 如何说服胡歌在广告中“跳舞”? [25:17] 现场面对艺人崩溃,应该如何处理? [27:12] 设置“引言人”,让明星带货发挥更大作用 [28:45] 团队对艺人接受程度不了解,导致“翻车” [33:00] 选对分类,直播可以作为艺人事业的延伸 [33:40] 明星纷纷投身直播,是因为广告拍得少? [36:20] 直播2.0时代,广告人、电视人纷纷入局? [37:00] 直播间为品牌找到另一种可能 [39:42] 直播间的冲动型消费能否持久? [41:00] 通过直播,不仅能带动销售,也能讲好品牌故事 [42:35] 头部主播充当了媒体的作用 [46:24] 直播带货的高转化率只适用于部分品牌 [47:35] 成功直播带货的“3C”准则 [50:06] 广告创意人坚持专业性,不和明星合影 【后期制作】栋哥、CC 【制作总监】王若弛 【收听方式】 推荐您使用Apple Podcast,小宇宙APP,Spotify或任意安卓播客客户端订阅收听《贝望录》,也可通过喜马拉雅FM收听。 【互动方式】 微博:@贝望录 微信公众号:贝望录+ 联系我们:[email protecte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