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建京:我的都市三部曲

今天节目当中请吴建京给我们介绍一下他的最新专辑《东岸西岸》,这张专辑从2019年开始创作,时隔三年发表,是吴建京在摩登天空发行的第三张个人专辑,这张专辑在气质上还是延续了之前的两张《爱是种感觉》和《八厘米》的感觉,是跟上海这座城市有关的三部曲。 ”从我第一次来到上海到现在这么多年,有很多回忆,我想在这三张专辑里面把我对上海这座城市的一些感触通过音乐来表达出来。东岸西岸就是浦东浦西的两个公共空间,这两个空间也是我这几年经常活动的地方,我觉得东岸西岸对生活在上海的这些都市人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地方,因为在这里他们可以摆脱平时那些比较繁琐,比较忙碌拥挤的都市生活,在一个面对开阔的黄浦江的公共空间里面去释放自己,我觉得我想表达的就是一个内涵。“ 00:02:29 吴建京 - 不眠者幻想曲 00:10:11 吴建京 - 印象派 00:19:27 The Blue Nile - Over The Hillside 和吴建京聊起八十年代的音乐总有很多共同语言。 在华语乐坛最早用普通话演唱带有电子合成器风格的歌曲的是80年代来自深圳的流行歌手周峰,他的第一盘磁带《眼之魅》大部分都是把八十年代欧美的流行歌曲填上中文词演唱,比方说那首《季候风》就是翻唱Laura Branigan的Self Control,典型的80年代流行歌曲的配器风格。 我和吴建京共同喜爱的歌手Bryan Ferry和Roxy Music是他最想翻唱的音乐人,他曾经把我最喜欢的More Than This填上中文词演唱,如果在以后的专辑里有机会翻唱一首来自80年代的老歌,吴建京说他最想翻唱的是Japan的Nightporter,也是我个人非常喜欢的乐队和歌曲,达明的《禁色》就曾明显受到这首歌曲的影响。 国内的摇滚音乐人骅梓也是华语都市电子流行风格的先驱,我在八十年代就认识骅梓,他当时还是一名鼓手,经常在各种地下摇滚Party上见到他,骅梓组建的自我教育乐队首次演出是在1991年北京的马克西姆餐厅,我第一次看到以前都是坐在后面打鼓的骅梓走到台前摇身变成了乐队主唱,戴着墨镜站在麦克风前唱着《不要匆忙》,后面站着四个美女模特跟着节奏性感地摇摆,我记得当时在场得朋友们都震惊了,在台下使劲地起哄叫好,那个瞬间应该是中国摇滚乐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刻。前两天骅梓发给我了一个从来没有曝光的《不要匆忙》在2015年的现场乐队版,这是我第一次在节目里播放。90年代骅梓在红星生产社出版的首张个人专辑《不要匆忙》是他从年轻时反叛的摇滚乐到成熟冷漠自省与时髦的电子流行乐的转变,也是中国摇滚乐走向成熟和市场化的重要标志,现在看来是一次难得的尝试与突破,但是之后他没有延续这个风格,而是又返回到具有批判性和自嘲的《都是摇滚犯的CUO》,有机会请骅梓来跟我聊聊他当时的想法。 00:24:40 周峰 - 季候风 00:26:56 Laura Branigan - Self Control 00:31:25 Japan - Nightporter 00:39:22 骅梓 - 不要匆忙(2015现场版) 00:42:59 骅梓 - 不要匆忙(专辑版) 00:47:31 吴建京 - 永不消逝的电波 有待的黑胶对谈在小宇宙,欢迎互动转发。

147分钟
99+
6个月前

张楚的摇滚人生全集

2024年12月1日在杭州举办的中国新音乐排行榜颁奖典礼晚会上,57岁的张楚获得了摇滚终身成就奖,作为张楚多年的老朋友,我既为他高兴又替他感到尴尬,张楚是中国流行音乐史上一个无法被定义的存在,他是最不应该被扣上“摇滚”帽子的那个人,他将近四十年的音乐成长历程就是寻找摇滚,怀疑摇滚和反对摇滚的过程,张楚是一位被“中国摇滚”耽误的诗人歌手,他是中国人文主义音乐的开创者,他的音乐和个性中具备摇滚乐的反叛基因,但是同时他又在努力挣脱世俗观念中对“摇滚乐”的狭隘理解所带来的束缚。张楚在所谓的“魔岩三杰”中是最不摇滚的一个,只是因为他生活在了一个中国摇滚乐发展的时期,一个除了摇滚就是流行的非黑即白的语言体系下。给张楚摇滚终身成就奖就是一个误会,或者说是一种讽刺。不是对张楚的音乐生命认可而是再次被误解。2016年我和张楚有一次非常坦诚的对话而不是采访,我记得当时用了很大的力气说服他来见我,然后又用了很大力气让他讲出最真实的自我而不是他一贯的躲避和语焉不详,虽然当时我觉得很吃力但是很愉快,我的目的就是真实地还原那个对于大众来说谜一样的张楚,同时也还原出那个无法复制的,可以造就出和张楚一样无数传奇的时代。张楚的《姐姐》的歌 词创作和崔健的《一无所有》一样,都是通过比喻的方式表达一种社会共鸣,《一无所有》是用两个人之间的爱情来比喻个体对信仰和自由的追求,以及精神和金钱两种不同价值观念的冲突,《姐姐》是用亲情和血缘来比喻社会的不公与对权威的反抗,主人公“我”代表社会的弱势群体,“姐姐”代表纯洁和美好的事物,“父亲”代表着高高在上的权威和父权社会体系,这种复杂的情感和情绪是千千万万个在那个时代被这种关系紧紧锁住的年轻人的心声,让每一个听到这首歌的人都被莫名打动,甚至是感同身受,仿佛你就是善良的姐姐或者那个弱小的弟弟,因为我们都会在社会中扮演这样的一个角色,有着同样的命运,并且从中获得共情。 张楚唱出了你的故事,你却把它当成了那个唱歌的人的故事,从而对歌手产生了同情心,张楚的“姐姐”成为了全中国千千万万人的姐姐。从那一刻起《姐姐》这首歌就不再属于张楚了。 采访时间:2016年 被采访人:张楚,贾敏恕,窦鹏

225分钟
99+
6个月前

窦唯:我已经不再听这些音乐了

一个深秋的午后,位于北京东四附近的一个小院里,黄昏里伴着晚霞我和窦唯闲谈中不经意聊起了我们小时候听过的音乐。一切从邓丽君甜蜜的歌声开始,然后再到摇滚乐撞开了我们的大门。窦唯首次毫无保留地细数伴随他成长的音乐。但是他说我已经不再听这些音乐了,我现在只听朝简。 我第一次看作梦乐队的现场是在1991年友谊宾馆里的一个餐厅里举办的内部摇滚Party上,那次演出的组织者是一个德国人霍吾道,当天参加演出的有刚刚从崔健乐队出来自己独立做MIDI音乐的古筝手王勇,还有一个就是刚刚离开黑豹乐队组建自己的地下乐队的窦唯,自从那次演出之后我和吾道成了好朋友,他当时帮助很多中国地下摇滚乐队去德国演出。1999年春天,窦唯和他新组建的译乐队在位于农展馆小霸王过街天桥下面的CD Cafe,举办了一场实验性的小型演出,当时大家都很好奇窦唯的新乐队会是什么风格,CD Cafe被挤得水泄不通,窦唯上台说今天演出的上半部分是我们演绎一支我们非常喜欢的英国乐队Bark Psychosis的作品,这幅窦唯的自画像就是来自那场演出的现场照片。 中国第一代摇滚和流行音乐家都躲不开威猛Wham的影响,这个事件已经成为中国流行音乐发展历史的一部分,也是改写中国流行音乐历史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历史既有必然性也有偶然性,我总是想象如果当年第一个来中国演出的英国乐队不是威猛,而是皇后乐队,如果是David Bowie或者U2,中国的摇滚乐会是什么样呢?

140分钟
2k+
8个月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