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大的距离,莫过于人们坐在一起,却无法开始一场面对面的交谈 尽管科技让我们联系的方式更便利,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似乎并没有因此变得更加紧密。MIT教授雪莉特克尔的著作,为我们揭示了面对面交流在维护人际关系中的不可替代性。 ⏰ 时间线 04:05 我们到了一个十字路口:继续沉浸 AI + VR 编织的线上 or 回到线下面对面? AI 的答案 04:50 如何识别科技与人际关系的双面性? 07:00 为什么雪莉特克尔教授的研究?为什么不是别人的研究对我们有帮助? 10:10 为什么是现在?要加强面对面深度交流? 14:20 线下面对面交流为何如此重要? 21:22 实践深度交谈的具体策略,道理很简单,做起来很难? 🌟 Highlights * Musk:那些你看上去永远很快乐的人,实际可能是现实里最悲伤的人。无论你是谁,人不可能永远快乐。 * 如果你都没法在社交媒体上,体现出真实自己。那我们怎么能指望别人能够和自己进行深度的交流。因为社交媒体上的那个你,不是真正的你。 * 雪莉特克尔:我们利用技术帮助我们保持始终联系的状态,让我们觉得能够很舒服的控制这种联系,但是我们并没有那么的舒服。我们并没有很好的控制它。 * 但请不要忘记最重要的是,要允许无聊的场面出现,要允许对话没那么精彩。无聊也是有价值探索的一部分。 📖 书籍和论文推荐: * 《群体性孤独》《Alone Together》 * 《重拾交谈》《Reclaiming Conversation》 * 《The Strength of Weak Ties》 🎵 片头曲 1. The Last of Us 作者:Gustavo Santaolalla 版权:剪映授权
媲美最聪明人类的 AI 如果2年内出现,将如何改变职场? “AI 大逃杀”,谁会被 AI 淘汰? 实际的 AI 创业者认为有了 AGI 的职场会是什么样的? 为什么说,在 通用人工智能来临之时,保住工作,留在牌桌上,就是一种成功? 大家这两天,都被 OpenAI 的新模型 Sora 刷屏。但是,我认为,Sora 出现并不是颠覆广告片、短视频、电影行业。它背后更大的可能性,媲美最聪明人类大脑的 AI,是不是在 2 年内就会来临? 作为一个深度使用 AI 800+小时,私下访谈 10+ AI 创业者的人,我复盘整理,试着在播客中,得出我的结论:谁会在这场“现实 AI 大逃杀”中被 AI 淘汰?新的 AI 型公司是怎么样?AI 没怎么用的人怎么无痛而又高频地开始使用 AI ? 【时间线】 00:00 就20分钟,短小精悍,请听完它 :) 【联系方式】 📮 [email protected]
每个人都有自己专属的高难度任务,无论工作还是生活,就像游戏里的打最终boss一样。 但我们会发现,在我们的装备库里,与之匹配可以解决问题的武器、技巧少之又少。 幸运的有一样武器,它叫做成长型心态,可以装备我们本就不太充足的武器选择。 这种武器,已经被很多世界知名的心理学家进行了研究,在他们的著作或者研究中,已经有了很多的结论和延展。 今天我和大家聊聊这些研究和我自身的实践得出一些感悟。 让我们试着去掌握这一门化高难度任务为游戏的生活艺术、策略,从而让我们的人生变得更好。 时间线: 00:29 为什么要在现在这个时间点,当下充满处处充斥高难度挑战的人生,聊成长型心态 ? 09:40 成长型心态到底是什么意思?对我们有什么价值? 23:00 成长型心态如何应用到现实生活中之方法一:给自己多用动词,少贴标签 30:11 方法之二:压力增强型心态 参考资料 1. 《Growth Mindset》 / 《终身成长》 作者:卡罗尔·德韦克 2. 《How to Enhance Performance & Learning by Applying a Growth Mindset》 Huberman Lab 3. 《Dr. Alia Crum: Science of Mindsets for Health & Performance | Huberman Lab Podcast #56》 Huberman Lab 4. 《How to Enjoy Doing Hard Things (ft. Ali Abdaal)》 Mark Manson
2024年,对于低层次、低维度、低质量的行业内卷,一个可能的解法是:和“行业巨人”共谋。 时间线 02:24 独特目标思考角度:难躺难卷的2024,一个独特新年目标是,和“巨人”共事。 06:33 原因分析:为什么和“巨人”共事的两个主要原因。 12:54 实操阶段:三个注意点,关于如何执行“与巨人共事” 这件事 联系方式: 📧 [email protected]
我,一个普通人,在亲身践行了“每天进步1%”,一年之后,到底发生了什么? 概念的由来: “每天进步1%,一年后37倍成长”,这是一个指数增长的概念。 也是一本畅销书《原子习惯》(Atomic Habits)主推的理念之一。 但实际上,在实操的过程中,我经历了很多问题、车祸现场甚至是惨案。 但最终,我仅用了8-9月时间,就完成了对于一年前的我来说,想都不敢想的改变(具体改变看下面的截图)。 这一集播客将分享我的经验和教训,希望能帮助到你。 具体的改变: 1. 今年2月底报名了雅思考试班。 2. 一开始,也是典型的、“中国学生万年5.5”,写作更是惨不忍睹的 5 分,口语也是,只有5.5 分 3. 最终,花了9个月,总分是7分,口语是7.5分。 以上。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