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由“爹味儿”所想到的

本集播客中,小新老师探讨了“爹味儿”这一概念,解释了其含义并分享了自己的理解和反思。 亮点 🤔 对“爹味儿”的理解:小新老师认为“爹味儿”指的是说教味较重,形式不重要的现象。 🕒 对“爹味儿”的认知时间:小新老师提到自己是在一年前才知道这个词,暗示这个词可能已经流传了一段时间。 🗣️ 讨论的开放性:小新老师邀请听众一起反思和探讨“爹味儿”,显示了对这一话题的开放态度。 思考 1. “爹味儿”在不同文化和年龄群体中的接受度如何? 2. 如何有效地减少或避免在交流中出现“爹味儿”? 3. “爹味儿”是否在某些情况下有其积极的作用? 分段落讨论: 小新老师在节目中反思了“爹味”现象,指出其特点是说教味重,源自家庭和教育中的交流方式。他承认自己可能也带有这种风格,并理解学生的反感。文章强调,无论是成人还是年轻人,都应尝试以更平等和鼓励的方式交流,避免否定对方的建议。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应注意表达方式,以确保建议能被接受并产生积极效果。教育者应鼓励学生提问,采取共同探索的态度,避免使用权威压制。此外,文章还提到了“厌女”现象,强调应通过理解和改变观念来克服性别偏见。最后,文章讨论了年轻人在社会中的弱势地位和他们寻求公平的心理,指出流行文化作品反映了年轻人对公平和认可的追求。 0:00 - 🌟 小新老师反思“爹味”教学 小新老师在节目中反思了“爹味”这一概念,指出其特点是说教味重,源自家庭和教育过程中的交流方式。他承认自己在教学中可能也带有这种风格,并理解学生对此的反感。小秦老师认为,尽管外界评价可能不积极或不客观,但不应因此放弃,而是应培养自己的见解。 1:41 - 🌟 平等交流:打破“爹味”说教 本文讨论了在交流中,尤其是教育和工作环境中,人们往往倾向于以说教的态度给出建议,这种“爹味”现象源于信息差和刻板印象。作者认为,无论是成人还是年轻人,都应该尝试以更平等和鼓励的方式交流,避免一上来就否定对方的建议。有效的建议应被理性听取,无论来源,都是宝贵的经验。 2:31 - 🌟 家长教育:正面鼓励与适度批评 很多时候,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即使出于善意,如果表达方式不当,如命令式或责备口气,可能会引起孩子的反感。孩子可能表面上顺从,内心却不满,希望尽快结束对话。相比之下,积极的肯定和鼓励更能激发孩子的积极性,让他们更愿意继续努力。然而,过度的肯定也可能不是好事,因为孩子将来需要面对现实的挑战和批评。因此,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应注意表达的时机、态度和语气,以确保建议能被孩子接受并产生积极效果。 4:31 - 🌟 鼓励探索,尊重每个想法 在面对听众时,无论是老师、同学还是陌生人,我们不应轻易否定学生的想法或对其问题持有轻蔑态度。教育应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即使这些问题看似幼稚,也应肯定他们的勇气。交流时应采取共同探索的态度,不装懂或半知半解,而是与对方一起研究、实验,共同验证。对于孩子的错误想法,应看到其积极面,而非全盘否定。教育者应避免使用权威压制,以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引发叛逆,导致他们否定教育者的全部而非仅是内容。应打破刻板印象,认识到每个人都有其独特价值和知识。 6:42 - 🌟 平等交流与厌女现象探讨 从教师角度出发,我努力实现平等交流,并关注到女性主义节目中提到的“厌女”现象,即男权社会中对女性的刻板印象和偏见。上野千鹤子教授在其著作《厌女》中探讨了这一问题,指出厌女不仅是男性的问题,女性自身也可能受男权社会影响而产生厌女倾向。她强调,厌女思想并非不可饶恕,而应通过理解和逐步改变观念来克服。同时,女性主义者对男性也可能存在反感,这反映了性别关系中的复杂性。 9:23 - 🌟 教师需更新知识,消除偏见 大部分学生在初次学习时存在信息差距,而教师由于长期从事某一专业研究,可能形成先入为主的观念,认为学生对某些领域不理解。有些教师甚至持有性别偏见,认为女生不适合理科。然而,知识不断更新迭代,教师需要不断自我更新,以避免被新发现颠覆。教师应保持敬畏心态,以探讨和分享的态度与学生互动,而不是依赖于个人经验和权威。 14:51 - 🌟 年轻人追求公平与认可 这段文字主要讨论了年轻人在社会中的弱势地位以及他们寻求公平的心理。文章指出,年轻人,尤其是大学生,在成人主导的社会中往往处于不利位置,尽管有些家庭可能氛围民主,允许年轻人自由表达。文章还提到,一些流行文化作品,如电影《小鬼当家》和日本动漫,反映了年轻人渴望承担重要角色和展现超常能力的愿望,这些作品的流行部分原因在于它们满足了年轻人对公平和认可的追求。

20分钟
10
11个月前

210.面对纷繁复杂的学习资源如何适当拓展?

在这期播客中,小新老师探讨了在面对纷繁复杂的学习资源时,如何合理拓展学习内容的问题。随着互联网和视频平台的普及,学生们有机会接触到更多的学习资源,但如何有效利用这些资源成为一个挑战。小新老师分享了他对教学创新的反思,并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和建议。 亮点 * 📚 学生在面对大量学习资源时,可能会感到不知所措,需要合理分配时间和精力。 * 🤔 过多的学习资源可能导致学生的学习动机下降,因为额外的学习不一定能在成绩上体现。 * 🧠 学习的关键在于兴趣驱动,而不是仅仅为了成绩或未来的投资。 * 🌐 互联网和视频平台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但学生需要选择性地学习。 * 🕒 学生在学业繁重的情况下,可能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学习额外的内容。 * 🤖 AI技术可以帮助学生快速总结和定位视频中的关键内容,提高学习效率。 * 🔄 学习内容与未来需求的关联性是学生坚持学习的动力之一。 * 🎯 学生需要调整学习预期和心态,将学习视为了解世界的过程。 * 🏆 过于单一的目标可能限制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 🌍 学习不仅是个人的任务,也可以通过团队合作来实现更好的效果。 * 🧩 多元化的知识和团队合作可以帮助学生在不确定的环境中取得成功。 * 👫 学生可以通过广交朋友和建立学习联盟来互相帮助和启发。 * 🎓 学习不仅是为了短期的成绩,更是为了长期的个人发展和兴趣。 * 💡 通过兴趣驱动的学习,学生可以更轻松地掌握知识,并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受益。 段落内容分享: 小新老师在准备教学创新大赛时,反思教学痛点并强调比赛作为自我鞭策的重要性。他鼓励学生多学技能,认为在职场中解决问题能力比专业知识更重要。文章指出,互联网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但学生需权衡学习内容与未来方向的相关性。强调学习动机应基于兴趣而非功利,建议调整学习心态,关注个人发展而非单一成绩目标。通过AI辅助学习提高效率,并将学习视为探索世界和提升自我认知的过程。团队合作在个人发展中至关重要,通过小组合作和建立专业联盟,可以增强动力和效率,实现互助和启发。 0:00 - 🌟 小新老师谈教学创新与职场适应 小新老师在准备参加教学创新大赛的同时,反思教学中的痛点和创新点。他强调参加比赛的目的不在于成绩,而是作为一种鞭策,促使自己不断思考和改进教学方法。他提到博士毕业生就业方向与其研究内容可能不相关,强调在快速变化的行业中,工程师和设计人员需要具备灵活调整赛道的能力。小新老师鼓励学生多学技能,认为艺多不压身,准备充分的人在竞争中更有优势。他指出,在职场中,能够解决问题的人才会得到晋升,而不是仅仅局限于专业知识。 1:09 - 🌐 网络学习资源丰富,学生仍感挑战 当前互联网和视频平台如B站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尽管有人戏称B站为学习平台,但面对众多学习资源,即使是有强烈学习意愿和自驱力的学生,也可能感到难以消化。例如,大一学生学习微积分后,可能希望进一步探索,如通过观看普林斯顿的网课来深化理解。 2:20 - 🌟 学业压力下的学习平衡 摘要:本文讨论了大学生在繁重学业下额外学习的困难,指出多学可能不会在成绩上体现,反而影响其他课程表现,形成负反馈。举例说明即使优秀学生也需权衡学习内容与未来方向的相关性。强调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成绩高不代表一定能成功,存在平均回归现象。建议调整学习预期和心态,关注个人发展而非单一成绩目标。 3:48 - 🌟 学生学习挑战与AI辅助提升 文章讨论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包括学分激励机制的不完善、时间精力的分配、学习内容与未来需求的关联性以及知识的遗忘问题。作者提出通过AI辅助学习可以提高效率,但强调学习动机应更多基于个人兴趣而非功利性。同时,作者指出,尽管学习内容与未来应用的关联度不一定高,但探索知识的兴趣和应用可以增强学习的动力和乐趣。 9:52 - 💡 计算机简化复杂计算,激发学习兴趣 计算机通过将复杂计算降级为基本加法来处理复杂问题,如微积分和对数。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可以减少学习时的痛苦,因为这可以作为一种兴趣而非负担。实验表明,当任务被视为公益而非有偿服务时,人们的动力更足,因为后者启动了不同的评价体系。在大学学习中,如果将目标仅限于成绩和保研,活动可能显得单一,而将学习视为兴趣可以使生活更有意义。 19:57 - 🌍 探索学习与自我提升 将学习视为探索世界和提升自我认知的过程,可能会使人更开放,但需合理分配精力。利己是人类本性,不应被过度批判。社会中每个人都利己,这是人性的一部分。例如,异性恋者对吸引人的异性多看几眼,是本能反应。饥饿时想吃东西也是动物属性。不应因利己行为而指责他人自私。在竞争中,成功者往往既有利己行为也有利他行为,因为合作是必要的。即使个人能力强,也需要他人的帮助才能持续成功。 22:09 - 🤝 团队合作:多元支持与效率提升 在团队合作中,即使成员的能力和效率各不相同,但通过相互支持和交替工作,可以有效应对各种不确定性。团队中的多元化知识和技能在关键时刻能够发挥重要作用,如同临时组成的郊游队伍中,每个成员都能在不同时间点提供帮助。成功的个人,如奥运冠军菲尔普斯,背后也有强大的团队支持。在学习或工作中,通过小组合作和寻找学习伙伴,可以增强动力和效率。此外,通过建立专业领域的联盟,可以扩展知识网络,实现互助和启发。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在社会工作中尤为突出,是个人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6分钟
60
11个月前

209.当考研过程中遇到“负能量”时该怎么办?

摘要 本期播客探讨了考研过程中面对“负能量”的应对策略,强调了坚持自我、不受外界负面评论影响的重要性,并分享了如何将困难转化为动力的亲身经历。 亮点 - 💪 面对质疑和负面评论,保持坚定,认识到这些评论的目的并非真正的批评,而是出于其他考虑,如避免与人熟络。 - 🔥 将困难和挑战视为锻炼和成长的机会,如考试时的炎热天气,将其视为一种挡灾行为,反而能带来放松和积极的心态。 - 🌟 独立面对各种考验,如没有领队的教学比赛,依靠自己的努力和准备,最终获得成功。 - 🌱 分享过往经历,鼓励听众从中吸取正向动力,预见并克服困难,实现成长。 - 🎯 即使在面对风言风语时,仍需保持自我,专注于个人目标和努力。 思考 1. 面对考研过程中的负面言论,如何具体调整心态,保持积极复习状态? 2. 在缺乏支持和资源的情况下,如何有效准备考试或比赛? 3. 如何将日常生活中的困难转化为促进个人成长的动力? 分段内容分享: 作者分享了在备考和参赛过程中面对质疑和困难的经历,强调了保持心态稳定和独立应对问题的重要性。他提到,不应被他人的负面言论影响,而应专注于自己的目标,并灵活应对身体状态和环境因素的影响。作者通过自己的经历,鼓励听众在面对挑战时进行心理建设,增强内心力量,促进个人成长。他还提到了在教学比赛中独立参赛的经历,以及如何在没有外部支持的情况下取得成就。最后,他提醒听众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生活中,都能借鉴这些经验,更好地应对困难。 20:00 - 🌟 保持心态,专注目标 作者分享了自己在备考过程中面对质疑和困难的经历,强调了保持心态稳定的重要性。他提到,面对他人的负面言论,不必过于在意,而应专注于自己的目标。同时,他也提到了身体状态和环境因素对考试的影响,建议遇到问题时灵活应对,保持冷静,继续努力。作者认为,即使没有成功,经历过的逆境也是宝贵的经验,不应因此沮丧。 22:07 - 🌟 坚持自我,迎接挑战 尽管我已经习惯了处理各种突发事件,甚至有时将其视为挡灾的方式,即通过解决一个问题来避免其他问题,但我并未因此放弃。我没有被他人的言论左右,这种经历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的成长。未来无论是在学术、留学还是工作中,我都将继续面对他人的不理解和风言风语。 23:30 - 🏆 独立参赛,坚定不移 在成为教师后,我参加了多个教学比赛,但并非所有比赛都得到学校的支持。有些比赛我独自前往,没有领队老师陪同,但这并不影响我参赛的决心和责任感。我独立负责自己的参赛事宜,没有依赖学校,也没有对此有过多想法。 23:52 - 🏆 独自参赛的辉煌成就 在参加比赛或奥运会等活动中,通常会有代表团提供支持,包括教练、后勤团队等,以帮助运动员。然而,如果一个人独自参赛,所有事情,如时间安排、比赛准备等,都需自己负责。作者提到自己曾四次参加比赛,三次获得国内一等奖,一次获得全国唯一的特等奖,这些成就都是独自完成的,因为需要自己安排时间和应对个人健康状况。 25:46 - 🚫 西装扣子危机 由于体重增加,我无法再穿上唯一的西装,担心强行穿着会导致扣子崩飞。 26:51 - 🌟 面对挑战,增强内心力量 本期节目通过分享困难和问题的反面案例,旨在鼓励听众面对挑战,进行心理建设,增强内心力量,从而促进个人成长。希望同学们能从中借鉴,无论是在未来的工作中,还是准备考研或期末考试时,都能更好地应对困难。

28分钟
45
11个月前

208.送给所有即将开学的同学的三点建议|那些好学生是如何不复习又学得好的?

小新老师在新学期强调了记录和思考在学习中的重要性,建议使用实体笔记本,定期复习旧知识,并重视学习能力的培养。他讨论了提高学习效率的三个关键能力:课堂消化能力、思考能力和知识连接能力。文章还提供了提高学习效率的方法,如带着问题上课、记笔记和课后复习,并强调了专注力的重要性。在记笔记方面,建议记录个人理解和不理解的部分,使用个人化的符号,并允许自己对不清楚的知识点进行记录和日后回顾。 0:00 - 🌟 小新老师强调学习记录与思考的重要性 小新老师在新学期开始之际,强调了学习过程中记录和思考的重要性。他指出,无论是小学生还是大学生,都应该培养高阶能力,这些能力源于平时的学习过程而非学习后的反思。他建议学生使用实体笔记本记录想法,因为电子版容易丢失。此外,他提到学习时可能会遗忘旧知识,影响新知识的学习,因此需要定期复习和关联旧知识。小新老师还强调了学习能力的培养,认为这是大学教育中最重要的部分,而不仅仅是学习具体内容。 0:52 - 🌟 提升学习效率的三大关键能力 本文讨论了三个关键的学习能力:首先是课堂内容的当堂消化能力,强调从小培养,因为随着学段的提高,课堂时间占据大部分学习时间,需要学生在课堂上解决消化理解问题。其次是思考能力,指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的思考和想象力的锻炼,这对于理解和应用知识至关重要。最后是知识的连接能力,指出即使学生具备前两种能力,成绩仍可能不理想,因为缺乏将知识系统化、连接实际应用的能力。这三个能力对于提高学习效率和成绩至关重要。 2:16 - 🎯 提高学习效率的秘诀 本文讨论了提高学习效率的方法,包括带着问题上课、记笔记、课后及时复习。强调了专注力的重要性,建议通过刻意练习和提前到课堂来提高学习效率。同时,提倡在学习时保持高度集中,避免分心,以实现更好的学习效果。 5:22 - 🌟 课堂高效学习法:积极参与与个性化笔记 在课堂上,避免犯困的有效方法之一是积极参与,例如通过挑选课后习题来保持思维活跃。关键不在于完全复制老师的板书,而在于理解和消化课堂内容。记笔记时,应重点记录自己理解和不理解的部分,使用个人化的缩略语或符号,即使这些符号只有自己能理解。这样做的好处是,笔记反映了个人思维过程,提高了记忆和理解的效率。重点、难点和不清楚的点是笔记的主要内容,这些通常是老师强调或讲解较慢的部分,也包括自己在听课过程中遇到的不清楚的概念或知识点。 5:22对吧带着这样的甚至带着某些问题所谓问题就是这你比如说你上物理课数学课他都有课后习题的这你都可以快速找到你挑一朗道题看一下看这个题的目的不是解题而是说 6:08你就不容易犯困如果一个人完全不动哪怕你去电影院看美国大片很容易也会睡着OK那么此外动笔不是说完全抄老师的这个白书哪怕你的字迹再好 抄的再漂亮其实也没用重点是既然你把当堂消化当堂课程的内容作为目标的话那么你重点要做的就是区分哪些内容我记住了 6:41哪些内容我理解了 哪些内容没理解对没理解的部分那些疑点你要重点把它写出来而且是以缩略语或者是字母任何你自己能够快速的回想起上课过程中不清楚的那个点的符号来表示它 7:02哪怕全世界只有你一个人能看懂那个符号也没关系因为这个笔记是你自己写的对吧我们去抄老师的版书啊或者是直接在书上去划重点有一个最大的问题是因为版书和书本的写作不是我们自己写的那因此呢他所带有的逻辑思维和这个回忆记忆的时候 7:31他的这种提示性是相对较低的我们去回忆一下如果您曾经画过一幅画或者是写过一个作文让我们再尝试的去画一遍或者是写一遍的时候我们很有可能画和写的情况和原来相似度是极高的即使我已经忘了画的一些细节或者说写的一些词句 8:03 - 🌟 笔记记录与思考方式的重要性 摘要:本文通过数学函数和个人思考方式的类比,强调了用自己理解的方式记录笔记的重要性。同时,通过相对运动的例子,说明了在复杂情况下,如火箭飞行中的加速和减速,不能简单套用狭义相对论的匀速运动模型。文章还提到,在面对知识点的遗忘或不清楚时,应允许自己暂时不清楚,并记录下来,以便日后回顾和讨论。 8:58因为那属于你自己你用你自己最习惯的方式去记它去表达它。因此这个笔记实际上,我经常跟同学说,你记重点,难点和不清楚的点。重点往往老师上课也会说,这是重点,难点往往是, 9:22可能比如说这个是比较难以理解的,老师讲课的过程中也会俯以立体或者讲的慢一点不清楚的点那这个是自己不清楚的甚至包括老师讲课过程中突然说提到了一个过去前几章的一个概念我不清楚了那你把它写下来 11:42 - 🌟 提升学习效率与创造力 在课程学习中,学生若具备强烈的个人意愿,理解老师传达信息的百分比可从70%提升至80%甚至90%。学习过程中的思考虽在应试教育中常被忽视,但对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至关重要。爱因斯坦的例子表明,持续的思考能激发重要的科学发现。建议学生在笔记中加入发散思考的内容,以保持创造力,尽管这在应试教育中可能被视为低效。

32分钟
99+
11个月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