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2E3 愤怒是进化的礼物 Anger: The Gift of Evolution

世界从来不是公平的。每个人的生命中也都会遇到不公。面对不公时,人们产生的情绪,在人本主义心理治疗里有一个特定的名词,叫assertive anger ——自主性愤怒。愤怒是进化赐予我们的礼物,让我们能够更好的保卫自己,识别伤害,为自己和所爱之人的福祉而行动。然而,在我们的文化中存在着大量的对愤怒的污名化,让人们在面对不公时彷徨.我们对愤怒的理解也往往是缺失的,我们并不知道在愤怒带来的破坏性的消耗与否认愤怒带来的假性积极中间,如何识别,接纳,表达,与应对愤怒。 本期我们为大家抽丝剥茧地分析不公对我们的情绪造成的压迫和训诫,以及几种在面对不公而抗争时可能产生的情绪:愤怒,心碎,不安,恐惧,自我怀疑,自责,麻木,和失去动力。有时候我们长久地处在一种情绪里,有时我们又在所有的这些情绪中循环。抗击不公是不易的。然而,理解这些情绪释放的信号,将会帮你更好地保存自己的实力并推动改变。希望这期节目能够帮助你更好地在这个不公的世界上谋得自己公平的位置。不要独自抵抗这一切。 主播:卡其&朝朝 嘉宾:苏苏 【时间线】 1:00 上一次使你愤怒的事情是什么? 5:21 为什么我们要谈论愤怒?"不满是进步的车轮"吗? 11:26 面对不公,受害群体中会有很多不同的反应,包括对愤怒打压或者否定; "不要惹麻烦”是家庭根深蒂固的教育 13:31 感受愤怒与表达愤怒不同,但是我们经常会混淆它们 15:30 性别影响愤怒的表达 16:55 权利上位者会忌惮下位者的愤怒 20:53 不同文化、集体中也会有不同对愤怒的定义和表达 23:25 识别不公和表达愤怒经常是系统性缺失的;感受愤怒有时会带来羞耻感 29:22 愤怒能带给我们什么好处,或者不接受愤怒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坏处? 32:30 被允许和被接纳的愤怒是治愈性的 36:20 基于愤怒做与我们价值观相符的事情 38:55 本能情绪vs面具情绪 43:06 愤怒无法正确表达,会指向哪里? 47:37 面对群体性不公,被压迫者也会形成内化压迫的等级制度 48:25 当愤怒指向自我,指向自身的不被认同的一部分 50:17 害怕愤怒的感受会吞噬自我?愤怒如何作为养料而不是反噬自身? 56:01 愤怒是消耗感很强的情绪,很容易从身体上反映 57:40 面对不公我们的情绪反应是多重的 59:25 愤怒被他人共情会带给人力量感,会正常化我们的反应 1:01:00 愤怒转化为焦虑进而恐惧;习得性无助是怎么来的? 1:06:09 面对不公和愤怒,我们可以做什么力所能及的事情? 1:10:30 准备好表达不满并推动更好的结果 1:12:53 如何在文化语境中找到合适自己的表达愤怒的方式? 1:16:10 最可怕的是我们失去希望和意义感,停止觉察和表达我们的情绪 1:17:02 不要独自抵抗这一切 1:19:30 所有好的事情和坏的事情都是暂时的 欢迎关注我们的播客名片,上面有我们在各大播客平台的信息:namecard.xiaoyuzhoufm.com 你也可以在小宇宙|喜马拉雅|Apple Podcast|Google Podcast|Spotify|Pocket Casts|Radio Public|Anchor 等播客平台找到我们 注:喜马拉雅搜索【北冥有鱼泛心理播客】|小宇宙搜索【北冥有鱼国内版】|其他平台搜索【北冥有鱼】 更简单的方式是添加RSS feed订阅: anchor.fm 欢迎订阅,评论,或者将意见和反馈发到我们的邮箱:[email protected] 欢迎关注我们的微博@北冥有鱼播客 或者推特Twitter: @CarefreeSoaring ~我们的小红书和公众号也即将和大家见面,敬请期待~

83分钟
99+
2年前

S2E2 在非卷即躺的现代生活中,你还拥有玩耍的本能吗?The Fun of Play

心理学家温尼科特曾说,玩耍即存在本身。玩耍像呼吸,睡觉,吃饭一样自然,是许多动物和人类的本能之一。在玩耍中我们探索自身,碰触世界。然而,在非卷即躺的现代生活中,玩耍似乎成为了奢侈品。从孩子到成人,人们很难有时间痛快地玩。又或者即使有了时间,也不知道该玩什么或者如何获得快乐。本期我们请到了儿童教育专家/玩家闹闹,和骨灰级钻石游戏玩家麦子,一起聊聊玩耍中的快乐与困惑。 嘉宾: 闹闹 麦子 片头片尾音乐:卡其 时间线: 2:45 玩耍的定义是什么? 4:43 刷短视频算玩耍么?发呆和玩耍一样吗? 8:27 人与动物的玩耍,成人与儿童的玩耍,有什么相似和不同? 13:38 玩耍有什么功能? 18:05 游戏化和玩耍为何不同? 25:00 职业玩家还能像普通人一样享受游戏吗? 28:17 为何现代人很难玩得痛快,总有淡淡的不安? 32:01 人和玩耍的关系有几种形态? 35:50 当玩耍成为理想生活的一部分,连玩耍都可能卷起来 38:00 无意义玩耍的乐趣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39:00 玩耍有鄙视链吗? 42:35 嘉宾最近一次开心的玩耍 46:00 嘉宾们终于找到了玩耍的定义 48:00 最好的学习是专心玩耍的副产品? 52:50 为什么面试的时候可以问问玩耍的方式? 58:35 回避型玩耍和正念玩耍 1:00:00 为什么阻止一个人玩耍会让ta更能享受玩耍的状态? 1:02:05 如何应对玩耍的内疚感 1:05:55 人生苦短,玩在当下 1:06:50 游戏人生是嘉宾们向往的人生吗? 欢迎关注我们的播客名片,上面有我们在各大播客平台的信息:namecard.xiaoyuzhoufm.com 你也可以在小宇宙|喜马拉雅|Apple Podcast|Google Podcast|Spotify|Pocket Casts|Radio Public|Anchor 等播客平台找到我们 注:喜马拉雅搜索【北冥有鱼泛心理播客】| 小宇宙搜索【北冥有鱼国内版】 更简单的方式是添加RSS feed订阅: anchor.fm 欢迎订阅,评论,或者将意见和反馈发到我们的邮箱:[email protected] 欢迎关注我们的微博@北冥有鱼播客 或者推特Twitter: @CarefreeSoaring ~我们的小红书和公众号也即将和大家见面,敬请期待~

74分钟
99+
2年前

S2E1 北冥小鱼 与05后的心理学快问快答

【北冥有鱼】第二季回归啦!经过一小段休息调整之后,我们的播客再次上线。本季第一期是和我们的新编辑部成员JYJ,一个对心理学感兴趣的05后女生,就一些青少年感兴趣的心理学话题进行的一场快问快答。JYJ准备了8个问题作为加入编辑部的敲门砖,让我们一起看看卡其和朝朝是怎么回答这些问题的吧! 时间线: 3:08 问题1: 文学和影视作品中的心理学家好像经常有可以“读心”的特异功能。现实中心理学家是怎么去了解一个人的呢? 5:21 问题2: 青少年应该怎么和父母沟通才能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孩子的情绪? 10:27 问题3: 有什么改善拖延症的方法吗? 14:15 问题4: 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的来访者都应该怎么去寻找帮助? 18:02 问题5: 星座、生肖、人格测试真的准吗?还是只是巴纳姆效应? 20:30 问题6: 颜色对人的情绪和认知有什么影响吗? 22:30 问题7: 心理学究竟是研究什么的? 24:55 问题8: 和心理学相关的且就业率较高的职业有哪些? 欢迎关注我们的播客名片,上面有我们在各大播客平台的信息:namecard.xiaoyuzhoufm.com 你也可以在小宇宙|喜马拉雅|Apple Podcast|Google Podcast|Spotify|Pocket Casts|Radio Public|Anchor 等播客平台找到我们 注:喜马拉雅搜索【北冥有鱼泛心理播客】| 小宇宙搜索【北冥有鱼国内版】 更简单的方式是添加RSS feed订阅: anchor.fm 欢迎订阅,评论,或者将意见和反馈发到我们的邮箱:[email protected] 欢迎关注我们的微博@北冥有鱼播客 或者推特Twitter: @CarefreeSoaring ~我们的小红书和公众号也即将和大家见面,敬请期待~

33分钟
62
2年前

S1E19 当你的病人杀了人,你还要为其保密吗?聊聊美国心理学家那些不同寻常的伦理守则

本期是我们的特别节目【北冥讲伦理】。心理学家是一个特殊的职业,往往需要面对病人生活里不为人知的一面并为此保密。心理学家的职业生活也因此有不少伦理困境。有时候,保护病人的利益(隐私权)也许有违社会道义;又或者,当我们保护病人的某种权利(比如生命权)之时,需要侵犯病人其他的权利(比如隐私权)。 这一期的案例脱胎于卡其与朝朝的在美国接受的伦理资格考试和在美国从业受训督导等实践经验,旨在通过不同寻常却源于真实生活的案例,为大家呈现心理学家在职业生活中所需遵循的伦理法规,和我们处理极端情景的伦理决策过程。 主播:卡其,朝朝 时间线: 免责声明:本期播客仅针对在美国两个州从业的心理学家(psychologist)的情况进行探讨。美国每个州的法规和伦理准则都有可能不同,不同心理咨询和治疗师资格的职业要求也可能不同。美国和中国的法律也存在不少差异。请大家自行咨询所在地方关于心理治疗的法律法规。 —双重关系 3:07 能不能从聚会中抓个心理咨询师为你治疗? 8:31 在健身房遇到治疗师,ta们不会理你吗? 12:26 治疗结束后能和你的心理治疗师成为朋友或者恋人吗? —心理学家与媒体 15:33 记者能否帮心理治疗师写付费的宣传文章? 19:07 治疗师可以在广告宣传中称自己是专家吗? —保密原则 21:04 发现同行在伤害病人,你能做什么? 23:46 治疗师永远不会和病人发生性关系 26:03 你的病人想要与伴侣发生性关系并传播HIV,你能否告知病人的伴侣? 27:44 警察逮捕了你的病人,上门来要治疗记录,你能给警察吗? 29:34 你的病人告诉你他驾车撞人逃逸,你能够举报涉嫌刑事犯罪的病人吗? —病人或其他人的生命权受到威胁 32:57 当病人想要自杀,你需要告诉别人吗? 37:51 当你的病人流落街头神智不清被警察发现,打电话给你,也什么都不能说? —病人在心理治疗中的特权 39:31 员工协助心理咨询项目(EAP):老板能不能知道员工咨询的结果?员工能否知道入职心理测试的结果? 43:20 心理治疗的记录可以拒绝分享下给法官和律师吗? 44:23 保险公司有权看到病人的心理治疗信息吗? 45:00 病人是否可以要治疗师的诊疗记录? —心理治疗中对未成年人的保护 45:23 当青少年想要接受治疗,是否需要通知父母? 48:38 父母是否可以看孩子的治疗记录? 50:48 治疗师不举报儿童虐待,可能负刑事责任吗? 52:59 病人告诉治疗师, 他发现他的邻居观看儿童色情片,治疗师需要向儿童保护机构(CPS)举报这位邻居吗? 53:17 你发现一个孩子经常殴打他的双胞胎弟弟,需要举报吗? 54:11 两个未成年人发生性关系,需要举报吗? —对老年人与其他需要照顾的成年人的保护 55:19 你发现一个老年人被孩子骗了钱,需要向成人保护机构(APS)举报吗? —伦理的历史 57:44 悲剧促成法制的改变,心理学家的伦理规范在不断演变和完善 欢迎订阅,评论,或者将意见和反馈发到我们的邮箱:[email protected] 欢迎关注我们的微博@北冥有鱼播客 或者推特Twitter: @CarefreeSoaring 欢迎关注我们的播客名片,上面有我们在各大播客平台的信息:https://namecard.xiaoyuzhoufm.com/kjty9?s=jlwo 你也可以在小宇宙|喜马拉雅|Apple Podcast|Google Podcast|Spotify|Pocket Casts|Radio Public|Anchor 等播客平台找到我们。 更简单的方式是添加RSS feed订阅: https://anchor.fm/s/6b6f9e90/podcast/rss

59分钟
99+
2年前

S1E18 性心理治疗

Sex Therapy,即性心理治疗,是一个对大部分人来说都非常陌生的,甚至被污名化的概念。近些年,《Masters of Sex》以及我们之前聊过的《Sex Education》等影视剧让性心理治疗更多地走进大众视野,但性心理治疗的真实面目还是不为人知。性与人类的意义感其实紧密相连,性心理治疗帮助来访者正视与探索自己的身体,情感,关系,需求与意义。本期我们请来了两位正在美国接受性心理治疗专科培训的心理咨询师,一起聊聊她们所知道的性心理治疗。 免责声明:本集包含有关性的内容,只面向十八岁以上的听众。建议听众酌情决定收听。 Disclaimer: This episode contains content about sex. Viewer discretion is advised. 主播:卡其,朝朝 嘉宾:一三,Chelsea 时间线: 2‘49“ 什么是性心理治疗?性治疗与心理治疗有什么关系?性治疗与性教育有什么关系? 7‘15“ 为何性心理治疗师经常会受到大众的质疑? 8'10 性心理治疗师需要什么资历? 10‘30“ 国内是否有性心理治疗师? 12‘18“ 性心理治疗的形式是什么? 17‘15 两性参与性心理治疗的动机和需求有差异吗? 21’22 在有些文化中,女人的性是禁忌的话题,但女人的生育却是公众话题 22‘11“ 为何说性与生命,死亡,和丧失的主题相连? 25‘14“ 性心理治疗中最常见的求助问题都有什么? 35‘39“ 大众文化是否塑造了两性性需求的对立感?性少数人群有什么独特的求助问题? 38'46 性的本质是一种沟通和表达?如何理解性欲不匹配背后的心理需求? 45' 如何理解性欲和亲密依赖之间的张力? 48‘ 如何理解多样的性幻想? 1‘01“04 性是必须的吗?如何理解无性恋? 1‘05“02 普通人如何探索自己的性存在? 1‘10“04 对性的好奇心可以给人们带来什么益处? 1‘11’41 有什么性心理教育的网络资源(中文或英文)可以推荐给大家?(见文案) 最后给大家附上节目里提到的相关资源: -美国性教育者,咨询师和治疗师协会网站:https://www.aasect.org/ -Esther Perel Ted Talk: https://www.ted.com/talks/esther_perel_the_secret_to_desire_in_a_long_term_relationship -针对女性如何更多了解性快感的科学干货网站:https://www.omgyes.com/ -一三的性科普频道:一三蜜桃说 播客:https://yisanmitaoshuo.captivate.fm/ Bilibili:https://space.bilibili.com/1246624446 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dqYIlLQgMIe9_pEQ4OJDmg 微信公众号/微博号推荐: -六层楼/第十一诊室 -一颗青杏/青杏熟了 我们的S1E9集关于青春期性教育和英剧性爱自修室:https://anchor.fm/carefree-soaring/episodes/S1E9--Sex-Education-Adolescent-Mental-Health-Series-Part-III-Sex-Education-e1bga6b (或在喜马拉雅、小宇宙等播客平台点击北冥有鱼播客名,寻找第9期) 欢迎订阅,评论,或者将意见和反馈发到我们的邮箱:[email protected] 我们开微博啦!欢迎关注我们的微博@北冥有鱼播客 Twitter: @CarefreeSoaring 你可以在小宇宙|喜马拉雅|Apple Podcast|Google Podcast|Spotify|Pocket Casts|Radio Public|Anchor 等播客平台找到我们。 添加RSS feed订阅: https://anchor.fm/s/6b6f9e90/podcast/rss

80分钟
99+
3年前

S1E16 通过存在主义看新冠危机

跨越三年的新冠疫情最近在上海掀起了不小的波澜。嘉宾维维安在上海封城隔离的过程中创作了这样一幅作品:猫咪口罩,几个抗原测试盒,莲花清瘟的包装,几本存在主义书籍的封面:《逃避自由》、《爱这个世界》、《存在主义和咖啡馆》,被几根红线构成的网与油漆刷上的绿码严严实实地固定在纸板上。 在播客创立的第一集,我们曾聚焦新冠,遐想后疫情生活, 而如今疫情结束仍然只是个遐想。本期作为探讨疫情的2.0版本,我们邀请维维安和七分这两位仍在上海隔离的两位上海市民,一起从存在主义和情绪的角度聊聊如何度过这一生存危机。 主播:卡其,朝朝 嘉宾:维维安,七分 时间线: 2‘26“ 维维安和七分分享在上海被封城一个月的体验 6‘08“ 一根青菜引发前所未有的焦虑感 8‘08 信息过载 10'27" 社区集体中的互帮互助和冲突 17‘03“ 我们是如何利用心理防御机制消化内心的痛苦情绪? 22‘17“ 有哪些更有效的心理保护机制? 24‘48“ 污名化新冠感染者是一种对抗恐惧的无意识防御吗? 28‘09“ 我们有多少无意识的情绪在危机中“无处安放”? 37‘42“ 存在主义如何理解这种对“解封”的紧张感? 35’22 在隔离期间个体情绪的过山车;如何与集体的“云情绪”共存 36‘02“ 选择自己的应对方式是我们保持自由的方式吗? 42‘49“ 从存在主义角度如何理解疫情下的选择和意义感? 50’25 意义以生命长度为单位,还是每一天,甚至每一分一秒? 56‘25 当弱势群体在疫情中缺乏选择时 1‘00“23 危机面前我们做什么保护自己,如何审视自己的心理需求 1‘08“08 书写和记录是对抗死亡焦虑的一种有力方式 1'10'35 从文艺作品中找到历史的共鸣 1‘18“40 爱带给我们对抗未知和恐惧的力量感 1‘22“00 主播和嘉宾聊天的上海生活小花絮~ 欢迎订阅,评论,或者将意见和反馈发到我们的邮箱:[email protected] 我们开微博啦!欢迎关注我们的微博@北冥有鱼播客, 还有Twitter: @CarefreeSoaring 和Instagram: @carefree_soaring -你可以在小宇宙|喜马拉雅|Apple Podcast|Google Podcast|Spotify|Pocket Casts|Radio Public|Anchor 等播客平台找到我们。 -添加RSS feed订阅: https://anchor.fm/s/6b6f9e90/podcast/rss

88分钟
99+
3年前

S1E15 亚裔精神病患者被司法系统误伤了吗?

2022年3月3日,47岁的华裔生物统计学博士Yan Li在美国加州圣地亚哥的自家公寓中,与前来送房屋驱逐令的执法人员发生纠纷,最终在Yan Li用刀刺伤一名警员后被警方射杀。圣地亚哥警局事后公开了此案件的录像,录像引发了巨大的争议的和激烈的讨论,其中Yan Li的精神问题和执法人员应对冲突的方式都成为了争论的焦点。这一期节目我们请到两位有相关心理学研究背景的嘉宾,想和大家一起从精神疾病与种族身份两个角度聊聊对此案的理解。患有精神疾病的个体是司法系统的常客,也是被忽视和污名化的弱势群体。在席卷美国的反亚裔的浪潮中,拥有亚裔身份的精神疾病的患者,往往安全感更低,也更容易受到不公正的对待。在本集播客中,我们不仅分享了作为治疗师与重型精神病患者打交道的经验, 也探讨了作为外国人的体验。欢迎大家与我们一起思考,社会需要做出什么样的改变,才可以避免下一个Yan Li惨剧的发生。 主播:卡其,朝朝 嘉宾:胡椒,墨寒轩主人(小墨) 时间线: 1:39 Yan Li事件介绍与对警方公开录像内容的观感 10:49 在警方的枪口面前,Yan Li可能是怎样的精神状态? 12:54 精神病性症状(psychosis)到底是什么? 14:49 胡椒在工作中如何与有精神病性症状的患者有效沟通,建立信任? 17:34 冲突为何不断升级? 19:35 患有精神疾病的个体在与警方的互动中经常被误伤 22:30 警察为何会反复产生口误,把Yan Li手中的刀说成枪? 27:10 美国最大的精神卫生机构居然是监狱? 29:15 当患有精神疾患的个体无法准确预测他人的行为,警察是否得到了足够的训练去理解他们的行为? 31:30 在精神病患者被他者化和污名化的文化中,警察是否更难理解这些“不可理喻”的“他者”? 32:24 在美国,精神病患比非精神病患多7倍的概率被警察射杀 32:35 尽管需要大量和精神病患者打交道,美国的执法人员缺乏相关的精神健康培训 34:34 警察将刀看作枪的口误是否与泛滥的枪支文化有关? 36:10 Yan Li的种族身份和移民特征是否影响了警察的反应? 37:52 在新冠期间美国亚裔仇恨犯罪激增背景下,我们怎么去看待这次的事件 42:00 警察是否了解针对亚裔的仇恨犯罪,以及Yan Li可能的产生的不安全感? 43:25 研究中对亚裔仇恨犯罪的理解是否能转化为普通人的认知? 46:40 作为亚裔群体在美国对抗歧视会遇到怎样的阻力? 49:40 东亚文化中是否有为弱势群体争取权益的传统? 51:10 我们的种族身份有几种发展的路径? 53:40 当少数族裔患有精神疾患,他们被误解的可能性是成倍增加的 57:40 精神卫生工作者往往不熟悉跨文化的情绪表达 59:30 作为留学生的我们经历过什么样的文化身份的探索? 1:01:20 胡椒分享在美国经历过的“隐性”歧视经历 1:07:50 种族仇恨犯罪虽然已经立法,但是证明起来却困难重重 1:08:50 能用语言诉说被歧视的感受是一种进步 1:11:40 “Microaggression“(微攻击)是什么? 1:14:00 精神卫生系统和执法系统需要什么改变来避免类似悲剧的发生? 1:17:00 个体应该如何保护自己和对抗内化的自我攻击? 1:23:26 我们可以为其他受害者做什么? 1:26:10 是什么驱动旁观者站出来发声? 相关收听:关于精神病院的想象与现实:S1E2 & S1E3 精神病院的定位,历史,和入院的原则: https://www.xiaoyuzhoufm.com/episodes/616c751c7e390a2de9e01fd0 精神病院中住院和治疗的体验,以及关于精神病院的伦理争议:https://www.xiaoyuzhoufm.com/episodes/616c75b08c45a4b92321bcb3 胡椒B站主页:https://space.bilibili.com/2649189/ 小墨B站主页:https://space.bilibili.com/431395 References: https://timesofsandiego.com/crime/2022/03/08/woman-killed-in-little-italy-law-enforcement-shooting-was-yan-li-47/ https://www.sandiegouniontribune.com/opinion/commentary/story/2022-03-21/opinion-vermund-desai-zhang-deputies-shot-colleague-mental-crisis-yan-li Deane, M. W., Steadman, H. J., Borum, R., Veysey, B. M., & Morrissey, J. P. (1999). Emerging partnerships between mental health and law enforcement. Psychiatric Services, 50(1), 99-101. Kesic, D., Thomas, S. D., & Ogloff, J. R. (2013). Estimated rates of mental disorders in, and situat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incidents of nonfatal use of force by police. Social psychiatry and psychiatric epidemiology, 48(2), 225-232. Lurigio, A. J., & Watson, A. C. (2010). The police and people with mental illness: New approaches to a longstanding problem. Journal of Police Crisis Negotiations, 10(1-2), 3-14. Saleh, A. Z., Appelbaum, P. S., Liu, X., Stroup, T. S., & Wall, M. (2018). Deaths of people with mental illness during interactions with law enforcement.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aw and psychiatry, 58, 110-116. 欢迎订阅,评论,或者将意见和反馈发到我们的邮箱:[email protected] 我们开微博啦!欢迎关注我们的微博@北冥有鱼播客, 还有Twitter: @CarefreeSoaring 和Instagram: @carefree_soaring -你可以在小宇宙|喜马拉雅|Apple Podcast|Google Podcast|Spotify|Pocket Casts|Radio Public|Anchor 等播客平台找到我们。 -添加RSS feed订阅: https://anchor.fm/s/6b6f9e90/podcast/rss

94分钟
48
3年前

S1E14 由《进击的巨人》聊聊战争与心理创伤

随着日本现象级动漫作品《进击的巨人》走向动画最终季Part2的尾声,我们邀请到了两位《巨人》的忠实粉丝来和我们一起聊聊观看感受。选在这个时间非常有意义,因为与动漫里的“地鸣”同时启动的,是现实世界中升起的战火。作者谏山创在《巨人》的情节上借鉴了很多真实的历史事件,并且通过人物表达了对于战争的深刻反思。我们这一期也在动漫虚构的和真实的世界中来回跳跃,探讨战争从集体到个人的影响——包括心理创伤以及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 【注:本期节目仅包含动画已播出的内容,不包含漫画结尾的剧透】 主播:卡其,朝朝 嘉宾:墙角,小黑 时间线: 2:08 《进击的巨人》剧情梗概 6:10 “巨人”的诡异设定的巧妙之处在哪? 15:20 这部作品令人印象深刻的地方 小黑:高强倒塌,家园被毁的设定很勾人;剧情不断反转一直有惊喜,复杂度满分适合解谜推理 墙角:群像戏的人设刻画细腻,即使是反面人物也能让人共情身世背景和行为动机 朝朝:画面冲击感很强,不适宜进食时观看 卡其:设定和人设非常出彩,有多样性和深度,剧情跨越十一年首尾呼应,环环相扣 24:20 巨人对“英雄”的反思,以及漫画中对拥有超能力的英雄在设定上进行的限制 25:36 剧情的复杂性和烧脑程度劝退了部分观众,却吸引了另一部分观众 29:33 始祖尤弥尔的人设:有奴隶身份和巨人之力的始祖女性最终没有选择反抗奴役自己的国王,如何理解这样的行为走向? 37:58 巨人中对女性角色的设定是否更加扁平化和工具人?(贾碧、三笠、“女巨人”、希斯特利亚、尤弥尔) 38:46 女性角色被设计的大部分很有宿命感,不具备选择的能力或需要? 39:00 贾碧 42:39 三笠 47:29 另一个尤弥尔的刻画 50:25 希斯特利亚是一个工具人的角色 54:29 如果《巨人》里的角色调换性别 57:24 谁才算是“英雄”?当剧中战争双方都是相像的人类 1’00’14 人们从《巨人》中看到关于战争,种族歧视,和大屠杀的影子吗?由动漫到现实的联想 1’03’44 心理创伤以及PTSD是什么? 1’06’10《巨人》中的创伤和人物对于创伤的不同反应 1’08’10 尽管巨人中创伤极多,很多剧中人物并没有去真正处理创伤? 1’15’13 创伤可以隔代遗传吗? 1’16’52 创伤疗愈最终是什么样的? 1’23’40 战争中并没有赢家,人民受到最多的创伤W 1'24'23 最后说说《巨人》给每个人的启发吧 参考文献: Xue, C., Ge, Y., Tang, B., Liu, Y., Kang, P., Wang, M., & Zhang, L. (2015). A Meta-Analysis of Risk Factors for Combat-Related PTSD among Military Personnel and Veterans. PLOS ONE, 10(3). https://doi.org/10.1371/journal 欢迎订阅,评论,或者将意见和反馈发到我们的邮箱:[email protected] 我们开微博啦!欢迎关注我们的微博@北冥有鱼播客, 还有Twitter: @CarefreeSoaring 和Instagram: @carefree_soaring -你可以在小宇宙|喜马拉雅|Apple Podcast|Google Podcast|Spotify|Pocket Casts|Radio Public|Anchor 等播客平台找到我们。 -添加RSS feed订阅: https://anchor.fm/s/6b6f9e90/podcast/rss

89分钟
99+
3年前

S1E13 史上女性参赛比例最高的冬奥会:被看见的不应只有谷爱凌

随着冬奥会如火如荼的进行,人们关于参与和观赏运动的热情也空前高涨。有趣的是,这次体育赛事不仅仅是运动盛会,关于运动员的身份背景、性别、家庭环境等等因素也在网上引起了热烈的讨论。我们本期节目请来了两位冬奥会的狂热观众,一起探讨观赛心理,运动员及教练员在文化中被塑造的过程,以及顶级运动员应对压力的秘密武器。同时,我们也将目光投向了日常的体育赛事和街头运动,例如篮球、足球、和街舞,讨论其中的两性差异与互动。 主播:卡其,朝朝 嘉宾:井井,kk 时间线: 1:54 电视剧《超越》激发井井观看冬奥会的热情 4:00 疫情使得对冬奥的关注增加 6:22 冬奥运动项目与生活中的运动 9:37 冬奥报道对热门运动员身份和背景的挖掘 11:32 对归化运动员的不同态度是唯成绩论吗? 18:30 运动员身上被投射了很多想象? 20:53 体育运动员在不同文化中可能会担负不同的责任,甚至发挥不好有生命风险? 22:28 冰球比赛中男女规则不同的原因是什么?类似的规则在橄榄球和篮球联赛里也有吗? 25:15 女性运动员被凝视更多吗? 28:30 看到对两性不同的运动规则,作为男性的kk怎么想 32:34 比赛的观赏性和我们对体育的审美趣味也是被塑造的吗? 34:24 为何在三大球这类团体运动中,男女运动员所获得的资源和关注度如此不同? 38:31 为何参加街头篮球足球运动的女性这么少? 43:21 男女混合的街头篮球运动中大家的心理感受分别是什么? 53:29 运动中固有的刻板印象如何影响运动员的发挥? 55:00 男性进入到女性集中的瑜伽/舞蹈室会有什么感受?为何街舞班中的女性学员多,但比赛全是男性? 57:00 通过运动结交的友谊更容易些? 59:10 为何男教练经常执教女队,男队的女教练却非常少见?NBA马刺队的助理教练Becky Hammon是例外吗? 61:10 Non-binary的运动员首次参加奥运会的争议 67:48 运动员的心理素质与冬奥队伍中的心理医生 78:15 调节压力的能力对顶级运动员的临场发挥有多重要? 80:32 运动员承受着什么样的精神风险? 86:10 像谷爱凌一样的顶级运动员,掌控压力与恐惧的秘密武器是什么? 89:02 嘉宾和主播分享生活中超水平发挥的“心流”体验 93:15 如何在生活中增加这种忘我的高峰体验? 参考文献: Hively, K., & El-Alayli, A. (2014). “You throw like a girl:” The effect of stereotype threat on women's athletic performance and gender stereotypes. Psychology of Sport and Exercise, 15(1), 48-55. Park, S. H., Lim, B. S., & Lim, S. T. (2020). The effects of self-talk on shooting athletes’ motivation. Journal of sports science & medicine, 19(3), 517. Rocchi, M., & Pelletier, L. (2018). How does coaches’ reported interpersonal behavior align with athletes’ perceptions? Consequences for female athletes’ psychological needs in sport. Sport, Exercise, and Performance Psychology, 7(2), 141. Sarkar, M., & Fletcher, D. (2014). Psychological resilience in sport performers: a review of stressors and protective factors. Journal of sports sciences, 32(15), 1419-1434. Wolanin, A., Gross, M., & Hong, E. (2015). Depression in athletes: prevalence and risk factors. Current sports medicine reports, 14(1), 56-60. 欢迎订阅,评论,或者将意见和反馈发到我们的邮箱:[email protected] 欢迎关注我们的Twitter: @CarefreeSoaring 和Instagram: @carefree_soaring 可以在小宇宙|喜马拉雅|Apple Podcast|Google Podcast|Spotify|Pocket Casts|Radio Public|Anchor 等播客平台找到我们。 添加RSS feed订阅: https://anchor.fm/s/6b6f9e90/podcast/rss

95分钟
31
3年前

S1E12 为什么大家都爱聊星座?

从童年起,星座就与动画片和电视剧一样是小伙伴间的共同话题。不论相信与否,星座的话题总能轻易出现在社交的饭桌上。人们通过谈论星座试图拉近距离,了解自我,辨析伴侣,回应未知。本期我们和两位星座的信仰者,奶酪酱与Jessie,一起探索星座文化背后人们的心理和动机。 主播:卡其,朝朝 嘉宾:奶酪酱,Jessie 时间线: 1‘10“ 第一次听说星座是什么时候? 1‘45“ 奶酪酱:自带节目道具进组,对星座的兴趣源于流行的心理测试 7‘49“ Jessie:水瓶座是“贱人”?! 8‘54“ 朝朝:因为懂得,所以放下 10‘10“ 星座在各国流行文化中无处不在 13‘20“ 太阳月亮和上升星座:真实自己的不同侧面? 18‘44“ 为何星座比人格心理学的知识传播得更广? 23‘38“ 我们喜欢星座测试背后的动机是想要了解自己吗? 25‘00“ 星座增加了我们对自己的接纳和确认感 27‘41“ 星座确认了我们的特殊性 28‘30“ 星座可以成为社交谈资和增进亲密感? 32‘04“ 星座会促进恋爱交友吗? 35‘35“ 相信星座解读有什么可能的负面影响? 37‘35“ 定型心态、成长型心态和信星座有什么关系? 41‘05“ 我们对星座标签描述的性格有什么偏爱吗? 42‘05“ 星座让我们更容易进行自我暴露, 暴露脆弱的一面 44‘15“ 瑞典2020年的大样本研究发现星座对婚姻匹配度没有任何预测效应 46‘13“ 信则灵?信仰给人们在混乱与不确定中带来的力量和掌控感 53‘30“ 星座的话术与巴纳姆效应 55‘30“ 信仰与科学一定是互相矛盾的吗? 57‘30“ 给听众的喊话: 奶酪酱:大家一定要注意水星逆行! Jessie:人作为社会属性的动物,星座小信怡情 朝朝:星座和科学并行, 这个找寻自我的过程和动机是值得敬畏的 卡其: 星座可以是一个很有趣的引子,引导我们去思考人性的复杂性,朝更深层次去探索 播客中提到的关于星座是否能够预测婚姻和离婚的研究: Helgertz, J., & Scott, K. (2020). The validity of astrological predictions on marriage and divorce: a longitudinal analysis of Swedish register data. Genus, 76(1), 1-18. https://genus.springeropen.com/articles/10.1186/s41118-020-00103-5 注:我们在播客中误将本研究的样本量说成是六万多人,而本研究的真实样本量是六十六万人 欢迎订阅,评论,或者将意见和反馈发到我们的邮箱:[email protected] 欢迎关注我们的Twitter: @CarefreeSoaring 和Instagram: @carefree_soaring -你可以在小宇宙|喜马拉雅|Apple Podcast|Google Podcast|Spotify|Pocket Casts|Radio Public|Anchor 等播客平台找到我们。 -添加RSS feed订阅: https://anchor.fm/s/6b6f9e90/podcast/rss

63分钟
98
3年前

S1E11 关于【女心理师】的最全解析就在这儿啦

拖到了新年我们终于看完了前阵子热播的国产剧【女心理师】。本期我们和临床心理学博士生乔斯一起,逐一分(tu)析(cao)剧中出现的7个主要案例,讨论从专业角度来看这部剧里展现的心理咨询方法的优缺点,以及作为国内第一部以“心理咨询师”职业为主角的影视剧的意义和影响。 主播:卡其 ,朝朝 嘉宾:乔斯 时间线: 案例一 尤娜:青少年自杀,家庭关系,夫妻关系 【3‘45“】青少年自杀危机干预 【13‘16“】家庭关系,夫妻关系,和系统家庭治疗 【15‘25“】尤娜父母的追逃关系 【16‘55“】意象疗法的使用,与患者一起跳入泳池的意象,与咨询师的共情和局限 【22‘24“】剧本的割裂感和咨询师的封闭式问题 案例二 静静:贪食症 【24‘09“】案例介绍 【25‘22“】干预贪食症的技巧呈现:理解症状发生的情景和隐藏的情绪 【28‘17“】母女关系和权力控制 【29‘16“】投射测试的使用 案例三 莎莎:房树人测试 【30‘43“】案例介绍 【32‘15“】投射测验的错误使用示范;强化了对心理测验使用的错误刻板印象 案例四 老荀:惊恐发作与创伤 【35‘30“】第一次进入咨询的抗拒感 【37‘20“】躯体化,病耻感,对心理治疗的质疑 【38‘10“】惊恐发作与焦虑 【40‘46“】剧中提到的治疗惊恐发作的手法:内部感觉暴露,呼吸控制,和处理灾难化想法 【42‘33“】咨询师的反移情 案例五 莫宇:讨好型人格,职场霸凌 【43‘31“】讨好型人格是什么意思? 【45‘24“】融合多流派的心理治疗技巧 【46‘30“】精神医学和心理学的关系在剧中的呈现和设定 【48‘47“】来访者与过去的自己和解和哀悼 【50‘38“】对来访者的assertiveness(坚定有效的表达自己)技巧训练 【51‘04“】职场同事的脸谱化描述 【52‘10“】内化的自责感,Gaslighting(煤气灯效应),和界限 案例六 詹璐:产后抑郁 【55‘30“】案例介绍 【57‘15“】强迫性想法的治疗 【1‘00“45】职场与家庭价值的冲突与需求 【1‘03‘‘12】社会重男轻女的价值观对女性自我意识的影响 案例七 李薇:职场酒后性侵 【1‘08‘‘10】性侵受害者的典型心理过程与木僵 【1‘12‘‘21】被性侵时有生理反应是受害者的错吗? 全剧观感 【1‘13‘‘39】剧中的咨询师的伦理设定 【1‘18‘‘10】作为影视作品的整体观感和对剧情吐槽 【1‘28‘‘12】 作品的社会影响和行业争议 【1‘32‘‘05】每个人给剧的打分 -欢迎订阅,评论,或者将意见和反馈发到我们的邮箱:[email protected] 欢迎关注我们的Twitter: @CarefreeSoaring 和Instagram: @carefree_soaring -你可以在小宇宙|喜马拉雅|Apple Podcast|Google Podcast|Spotify|Pocket Casts|Radio Public|Anchor 等播客平台找到我们。 -添加RSS feed订阅: https://anchor.fm/s/6b6f9e90/podcast/rss

95分钟
99+
3年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