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11.和玫瑰少年一起,聊聊偏见与歧视

咖啡馆:各自隔离中,连咖啡快点到。鱼丸又买了48颗三顿半。 第一次在播客里聊疫情还是在清明前,转眼我和鱼丸已经要在隔离中度过五一假期了。 无论多么不愿意,我们都实打实地与这个春天擦肩而过。在社交媒体上,我们也从缺衣少食的「上海人民」,变成指导北京朋友们囤货的「上海人民」。 在这些标签之外,不变的是我仍然是xx小区16号楼2601。 本期请到的嘉宾Landon是一位酒吧老板,他所经营的pre drunk有一张照片在疫情期间也被广泛流传。pre drunk和无数上海的小酒馆构成了这个城市最迷人的夜晚,至今让人身不能至,心向往之。 疫情下的上海,饱受非议。这或许是这座城市200余年来,最饱受偏见和歧视的时刻。 我们借此机会,聊聊「偏见和歧视」。虽然我们找到了一位玫瑰少年来聊天。但性少数群体并不是我们的主题。我们在节目里没有激烈的撕扯,也没有深刻的探讨。只是轻松聊起自己曾经被歧视和以偏见待人的瞬间,因为话题过于敏感,有很多表述或许不够真诚。但正如我们结尾时,在一大串对话里,找到了无数偏见和歧视的表达一样。不管我们如何成长,偏见和歧视总是存在,并且无处不在。 我们无法解决任何问题,甚至偏见和歧视,也并不是一个百分百需要被解决的问题。 世界上有很多种面对偏见和歧视的方式,Landon用调侃消解一切,梦时用时间抹平愤懑,鱼丸用“不去看”破罐子破摔。 这或者都是答案,也都不是答案。 这期节目有点轻佻放浪,有些娱乐化,但也是咖啡搭子的一种可能性,或许是一间开在午夜的咖啡馆吧。 多元是我们节目的价值观,白天很亮,但幽暗的夜晚也自有它迷人的孤光。 希望这期节目你会喜欢。 音乐 《玫瑰少年》

48分钟
99+
2年前

Vol9.北上广陷落,怪物的城市还迷人吗

咖啡馆:各自隔离中,各自补货了一些咖啡 最近在豆瓣和小红书上都经常刷到这样的帖子「疫情结束之后你会离开上海吗」,不得不让我感慨互联网的风向确实变了,早几年大家说的可都是“宁要大城市一张床,不要小城市一套房”。 大家喜欢一线城市,很多时候爱的是这里的自由,是蓬勃发展机会带来的经济自由,是万人如海一身藏的社交自由,也是远离原生家庭带来的情绪自由。然而疫情袭来,会发现团购自由才是食物链顶端,所谓的发展机会伴随着互联网的毕业季,也显得没那么令人眩目。 再结合各省市近期公布的统计年报,北京常住人口负增长,上海仅新增1.21万人,人口持续向新一线城市聚集。在人口流动大洗牌的背后,是这一代人对自己生活的痛与爱。 所以这一期,就是在上海漂了四年的鱼丸、在北京漂了六年的岸光和从未漂泊过的我(如此不讨喜的文案credit to鱼丸),来一起聊一聊我们对一线城市的经验之谈。我们为什么选择在这里生活,如何应对TA带给我们的门槛,以及在这场疫情之后我们是否会选择逃离。 但愿我们都可以在喜欢的城市,跟一个露水丰盈还有鸟叫的清晨相遇。 音乐 《小半》陈粒 《这世界那么多人》莫文蔚 《这样就很好》好妹妹乐队

71分钟
99+
3年前

Vol8.人类亲密关系观察报告

咖啡馆:各自居家隔离中,鱼丸估计连三顿半都没了 今天一篇叫做《求救》的微信文章在朋友圈里刷屏了。但是在层层叠叠的转发中,我发了一条吃火锅的朋友圈。我朋友截图给我,说让我看看上下文,我在一片凄厉的转发中,显得我特别的“何不食肉糜”。我有个朋友转发《求救》时说,不要用你的正能量内容挤占了真正需要帮助的人的关注度。但是我不这么觉得。我觉得我发的火锅也同样重要,甚至更加重要。 上海的作家里我喜欢张爱玲,因为在所有的文人都在分左派右派的时候,她写爱情,写《倾城之恋》。在炮火声中,她关注的是人的生活。 或许愤怒是一种武器,像是举报电话,公开录音,或是这篇微信文章都是这样的武器,投向那个不公的世界。但是生活是另外一种武器,像是那些邻居间的互助,社区的菜,还有我几乎不报期待但还是经由一位女骑手送到我手上的火锅。这个武器是指向我们期待的,或者在极端的环境里我们向往的,也应该拥有的状态。 这大概就是为什么,在连续聊了两期疫情后,我们在封闭的环境里,聊起了爱情。 在人类的情感里,爱情是最有力量的东西。 无论是约会人数超过100个的我,渴望爱情的七天,还是有四年稳定关系的梦时。我们都从或持续或一闪即逝的爱情里获取过力量。 坦白说,以我忧郁和敏感的性格,在这么极端的舆论下,还能这么开心的和朋友们侃侃而谈。多多少少是因为我身在一段爱情里,如果朋友们,你们因为舆论的轰炸,感到迟疑,纠结,痛苦,不妨试试看去拥抱爱情,如果暂时没有合适的对象,可以一起来听听这期节目。 世界无论有多少苦楚,爱情甜蜜始终如一。 音乐 《一格格》卫兰 《就这样爱着你》& 《这就是爱情》&《她是》张小伙&粥粥 《勇》杨千嬅 《钟无艳》谢安琪

79分钟
4k+
3年前

Vol7.我们就像疫情下的上海 不够好但仍值得被爱

咖啡馆:各自居家隔离中,鱼丸三顿半梦时117 如果不是梦时提醒我,我其实意识不到,那期疫情的节目开始,我们在录节目的时候就已经不怎么笑了。 我和梦时,都是笑声分贝过高的人。但是这两期节目,我们都很少有那种,大笑把声音淹没的时候。 阿多诺说,奥斯维辛之后,写诗是残忍的。可能当我们身在一个近旁都偶尔就能听到哭声的环境里,听到大人跟小孩说,你不可以出门哦,你要唱歌的话可以去阳台。听到那些从楼顶空投的猫粮落地,和小猫喵喵的叫声。在这些声音之中,发出笑声多少让人有些不好意思。 这一期我们一开始聊的是独处,我们本来想,当我们不得不,关在家里,关在房间里,我们是否有能力和自己相处,和自己相处是否快乐。我们要如何克服独处的状态。 但聊着聊着,我们发现我们真正惧怕的是孤独。有一刻我意识到我和梦时都是过于要强的人。我们都一样不肯让别人陪我们去医院。因为我们不想被其它人看到我们虚弱憔悴的那一面(梦时补充:鱼丸想多了,我只是觉得自己去比较高效)。我们也一样希望被父母认可,我们不能接受自己不够好。当那个不够好发生的时候,我们就感觉到和世界的链接被切断,我们成了孤独的人。 比起分享独处和孤独的经验,我和梦时都需要学会真正的接受自己。接受一个不够好,但仍然值得被爱的自己。 就像此刻,每一个身在上海的人,都不得不学会接受这个不够好,但仍然值得被爱的城市。 音乐 《城市傍晚》&《一荤一素》毛不易

51分钟
99+
3年前

Vol6.置身事内,聊聊疫情下的上海南京和武汉

咖啡馆:各自居家隔离中 梦时,石头和我分别生活在上海的虹口,徐汇和浦东。因为接力棒式的相继被隔离,使得我们见面录节目的计划一再落空。 今天电话录制的当下。我被隔离在家,梦时刚刚在上周结束一次为期48小时的隔离,而最早被隔离在徐汇区的石头已经被放出来了,在一家海底捞里面跟我们通话。所以在节目中,最清晰的声音来自我(鱼丸),梦时和石头的声音是穿越信号后从电脑扬声器里发出来的。因此可能声音上会有一些不协调感。 在录制之前,我发现我们三个人,分别来自于长江中下游的三座城市,武汉,南京和上海。这三座城市在这三年间,都曾一度成为疫情的焦点。 我们作为武汉,南京和上海人描述了在我们在各自城市里感受到的疫情。也作为生活在浦东,虹口和徐汇的亲历者,描述了当下我们的生活和感受。 我们在充满负面的报道和略有些压抑的生活里,试图找到一些应对和破解的方法。找到一些在恐慌状态中能够自我成长的可能性。也希望能给听众朋友们一些小小的建议。让我们能够更好的熬过这次试炼,一起迎来春天。 春天是很美妙的。不管人类的世界如何封闭,那些花,就是会不管不顾的开放。 希望听众朋友,我们都能尽快迎来花朵般的开放,迎来小区开放,上海开放,世界开放的那天~ 音乐 《春日漫游》BCD Studio 《现代爱情故事》梦涵 更正:武汉封城时长为76天,鱼丸时间表述中出现口误。

44分钟
2k+
3年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