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播 / 珂珂 艾谁谁 嘉宾 / 宅哥 封面设计 / 珂珂 音频剪辑 / 珂珂 你若问我数学是什么?我会说数学是半生笔耕不辍,孜孜不倦的奋斗,是通往星辰大海的密钥,是力挽狂澜,扶物理学大厦不倾的力量。数学仿佛有一种坚不可摧的魔力,让我们惧怕,更让我们敬畏。近日,菲尔兹和阿贝尔奖双料得主、英国著名数学家迈克尔·阿蒂亚爵士宣称自己证明了黎曼猜想,并在9月24日于海德堡获奖者论坛上发布了自己仅仅几页纸的研究成果,但结果让人难以定夺。与费马猜想时隔三个半世纪以上才被解决,哥德巴赫猜想历经两个半世纪以上屹立不倒相比,黎曼猜想悬而未决至今只有一个半世纪的纪录还差得很远,但它在数学上的重要性要远远超过这两个大众知名度更高的猜想。本期节目我们有幸邀请到了数学界的发烧友“宅哥”和我们一起从黎曼猜想证明谈起,为大家揭开宇宙之源数学的奥秘。 本节目的背景音乐和片尾曲均为宅哥所在乐队Wydaes的原创作品,收听乐队更多好作品请点击纯享音乐链接: https://wydaes.bandcamp.com/album/arc 本期节目我们主要聊了以下几点, ⭕️2:00 什么是黎曼函数 ⭕️4:00 黎曼函数的应用 ⭕️6:00 到底证明了吗? ⭕️9:00 黎曼猜想的趣事 (论文的故事) ⭕️11:30 数论的意义 ⭕️15:05 张益唐 ⭕️17:45 孪生素数 ⭕️20:00 世界三大猜想 ⭕️27:15 数学家的浪漫 ⭕️33:55 揭秘嘉宾(摇滚纹身青年)
主播 / 珂珂 艾谁谁 嘉宾 / Chanel 封面设计 / 珂珂 音频剪辑 / 珂珂 如今的时尚设计届充斥着所谓的跨界合作,说是营销手段也好,设计师玩票儿也罢,他们往往还是会给大家眼前一亮的感觉。不同领域的碰撞,总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最近刚刚公布的库克继任者,穿Burberry的苹果“女魔头”Angela Ahrendts,也让我们万分期待时尚与工业设计跨界的力量。本期节目我们继续和SW的首位华人设计师Chanel聊聊时尚圈跨界的那些事情,节目末尾还有设计师最爱的小众品牌推荐给大家!
主播 / 珂珂 艾谁谁 嘉宾 / Chanel 封面设计 / 珂珂 音频剪辑 / 珂珂 无时差研究所作为一个长期走在时尚边缘的高端电台,自然无时不刻关注着fashion届的动向。过去这大半年风波不断的自然要数我们王菲最爱的Céline。笔误!现在人家已经是CELINE了!Hedi Slimane刚上任就大笔一挥改了logo,和当年就职Yves Saint Laurent改成Saint Laurent Paris如出一辙,不知那些深爱YSL的人有没有气到背过去。如今CELINE的新LOOK和第一支包简直和Saint Laurent傻傻分不清楚;第二支包倒是超越了这个局限,成功借鉴coach/chanel等诸多品牌,还一点都不介意的打上大C。然而吐槽也是一门技术,到底时尚圈的那些事儿,怎么聊才显得有水平?今天我们请来了Stuart Weitzman的首位华人产品设计师Chanel-为大家揭开背后的故事,敬请期待。
主播 / 珂珂 艾谁谁 嘉宾 / 澍澍 封面设计 / 珂珂 音频剪辑 / 珂珂 这个社会最基本的道德标准之一,就是评价一个人是不是“善良”的人。我们希望践行这条标准的路是纯粹的,没有掺杂任何其他的目的的。但是人无完人,我们也理解多重目的性其实也无可厚非,因为大家都喜欢事半功倍、一石二鸟。可不是还有另一句话叫“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吗?那些高举着支教大旗的人们,真的了解过对方是否需要这些吗?还是这短短几个月的时光,只是自己的一场狂欢,一个日后说起来金光闪闪的谈资?只是为了满足自己教师角色扮演,传道授业的愿望?许多事情往往拥有一个美好的开头和愿景,但是人们总是没有预估完后果就匆忙开始。几个月后,你可以潇洒转身离开,留给世界一个伟岸的背影,但是你可曾想过被硬生生打开世界豁口的那些孩子们将如何继续面对他们原本的生活?本期节目我们邀请到曾经有过贵州支教经验的嘉宾澍澍来和我们一起聊聊当年她支教那些事-所谓支教,究竟是不是一小群人的狂欢? 本期节目,我们主要聊了以下几点: ⭕️2:10 前期准备 ⭕️7:00 队名由来 ⭕️10:10 支教地点 交通工具 ⭕️12:15 飞来横祸 迎难而上 ⭕️16:30 校舍环境 生活条件 ⭕️22:30 教学内容 智斗刺头 ⭕️26:00 最无厘头 的作文题 ⭕️29:45 离别时刻 ⭕️33:30 支教的意义
主播 / 珂珂 艾谁谁 嘉宾 / 刘晓松 昂哥 凡哥 大完颜 Lyndon 大灵芝 Kenneth Qu Anna & Michael 封面设计 / 珂珂 音频剪辑 / 珂珂 艾谁谁 万众期待的中秋特辑终于上线了!!!这个中秋,无时差研究所惊喜策划十大直击心灵深处的灵魂拷问,力邀北京、杭州、纽约、三番,中美两地四岸八组重磅嘉宾隔空激辩,陪伴今夜无数去国怀乡,空虚寂寞冷的灵魂。您真以为我们是在普及古代神话故事吗?不不不,您错了,其实我们聊的是自由恋爱,是六道轮回,是社会阶级,是门当户对,是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是长幼有序,男女有别,更是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就像“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There are a thousand Hamlets in a thousand people's eyes”,八组嘉宾脑洞大开,旁征博引,给出了八个完全不同的天马行空的答案,如果今夜的你远离故土,那么请让无时差研究所陪你遥借远方一轮明月,从此每个孤独的夜晚不再空虚寂寞冷。 嘉宾出场顺序如下: ⭕️刘晓松 00:27 ⭕️昂 哥 15:28 ⭕️凡 哥 29:39 ⭕️大完颜 46:38 ⭕️Lyndon 53:49 ⭕️Kenneth Qu 1:10:58 ⭕️大灵芝 1:27:49 ⭕️Anna&Michael 1:39:08 中秋之夜十大灵魂拷问, ⭕️ 嫦娥老公是谁? ⭕️ 嫦娥奔月的真相究竟是什么? ⭕️ 嫦娥到底爱不爱后羿? ⭕️ 嫦娥奔月是不是一个教化古代女子要遵循三纲五常的故事? ⭕️ 为什么嫦娥与后羿的爱情故事成不了七夕节? ⭕️ 古代自由恋爱和封建社会有何冲突? ⭕️ 吴刚和嫦娥为什么没有互生情愫? ⭕️ 从嫦娥与八戒的故事谈十八岁未完成之魔咒。 ⭕️ 浅谈吴刚伐树与西西弗斯之石。 ⭕️ 从嫦娥与玉兔看古代人爱养的宠物。
主播 / 珂珂 艾谁谁 嘉宾 / 大完颜(Vanessa) 克洛伊 封面设计 / 珂珂 音频剪辑 / 艾谁谁 可能每个困在北京的灵魂都会想,当年的我为什么会阴差阳错来了北京?北上广深,那么多城市,我怎么就偏偏选了这里?我们栖居于此,背后是满地的时代焦虑,可这又能有什么办法,尘归尘、土归土,最后的最后,北京永远是属于那些坚忍却洒脱的人的,就像几十、几百、几千年前这片土地孕育国的人一样。北京是个不缺历史的地方,一切都鲜活的或者根本没有死过,像那些充满故事的地名、那些我们和前人隔空共栖过的同一片树荫。他们从没有随时代的流逝而湮灭殆尽,可能记忆会越来越远,但矗立不倒的东西只会在岁月的长河中历久弥新。本期节目,两位硬拗北京口音的主持人继续和我们的嘉宾大完颜、克洛伊聊聊北京城的那些趣事。 本期节目,我们主要聊了以下几点, ⭕️北京的传说和宿命感; ⭕️北京和南京的比较; ⭕️北京的文化体验和新中国后地名的变迁; ⭕️北京的胡同文化和上海的弄堂文化比较; ⭕️北京的老外鄙视链; ⭕️为什么还有很多人愿意住在胡同里? ⭕️北京人养宠物的典型生态; ⭕️中关村太监坟的故事; ⭕️人民大学的建筑风水布设; ⭕️北新桥地名的由来; ⭕️从北京的的哥们看逗贫话不能撂地上; ⭕️北京人是怎么长大的? ⭕️再聊北京的空间尺度和若干装逼事; ⭕️那些难忘的北京历史事件; ⭕️北京local觉得好玩的地方。
主播 / 珂珂 艾谁谁 嘉宾 / 大完颜(Vanessa) 克洛伊 封面设计 / 珂珂 音频剪辑 / 艾谁谁 北京这样大城的味道是好些人在老长的岁月中住出来的。盯死空间和时间两个轴,从时间的视角写空间变革,从空间的视角写时间流逝。无疑,北京最像纽约。在北京和纽约,一个人必须非主流才能入流(You have to be out to be in);在上海,这个人必须入流才能入流(You have to be in to be in)。也许有一天,北京可能不再适合人类居住,但那些城市多维度的丰富感,依然还适合我们思考,还能让我们混吃等死灵魂不太烦闷。本期节目我们邀请了两位颇具代表性的北京大妞一起来跟我们聊聊浩浩荡荡、了无际涯的北京的城市属性。 本期节目,我们主要聊了以下几点, ⭕️北京的空间尺度和空间尺度带来的不同生活轨迹; ⭕️北京的五城和地域差异; ⭕️北京人有什么特点? ⭕️北京的城市功能划分; ⭕️北京那些颇具特色地名和他们的由来; ⭕️北京人的生活状态和人生追求; ⭕️北京话的语言特点和因此带来的沟通障碍; ⭕️北京和纽约的相似之处,北京的文化包容性,及其和上海、香港的差异。 ⭕️北京女孩儿独立自我,放荡不羁爱自由; ⭕️北京人“举重若轻”的另一面是不是“玩世不恭”?
主播 / 珂珂 艾谁谁 嘉宾 / 刘欢(刘晓松) 封面设计 / 珂珂 音频剪辑 / 珂珂 那天午饭,邻桌坐了两女一男在谈论“滴滴事件”,记得其中一个女生很大声的说“我觉得吧这个女生这么晚还在外面,肯定也不是什么好女孩。”当时埋头吃酸菜鱼的我,听到这番言论,差点没被呛死。原来这个时代发展到今天,居然还会有人将自我的道德约束作为社会和法律公允性的评判标准。而且这句话还是从一个受害者的同性口中说出,真是让人觉得万分悲哀。何况即便是坏女孩,可坏女孩就该死吗?这件事情也让我们意识到,那些拼命疾呼着希望这个世界的权力拥有者们能够重新审视并建立起更加完善秩序的先行者们,将会走过怎样一条道阻且长的路。本期节目,我们继续和刘晓松一起聊一聊有关“女性地位”的那些事,并由此联想到之前一度沸沸扬扬的生育基金案和那片香港疯女人的文章。 本期节目,我们主要聊了以下几点, ⭕️(乱入)对rap freestyle一些的一些思考again; ⭕️为“非洲保护动物”和“diss中国民谣歌手”为主题的未来两期节目抛砖引玉; ⭕️韩国MeToo运动的发展现状。社会对MeToo运动的诉求是什么? ⭕️MeToo在中国的作用是什么?中国的MeToo运动会不会就到此为止?媒体在MeToo运动中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MeToo在高校的成果; ⭕️两性平等对话的最终诉求是否能够达到?无动于衷vs矫枉过正; ⭕️所谓“生育基金”提议是什么?有哪些社会反响和不合理之处? ⭕️谁应该承担高知女性的生育成本?鼓励高知女性生育需要解决哪些问题?如何解决? ⭕️香港疯女人的悲剧是如何产生的?是否是香港这个病入膏肓的父权社会对女性的蚕食?
主播 / 珂珂 艾谁谁 嘉宾 / Kennth Qu 夜歌 封面摄影 / Weiwei 音频剪辑 / 珂珂 酒醒来不知道自己在哪儿,不知道昨晚做过什么,在小说里看到不觉得,真经历了就希望这是小说。可惜,这不是。可能我们到现在都没想明白酒精究竟是个怎样的东西,它让你断片,却让你一次又一次爱上,它让所有的器官变得强健,却使灵魂变得柔弱。我们在深夜的晕眩中,忘掉了很多让我们胆怯和忐忑的事情,然后在那个醒来的早晨再一次勇敢地面对这个世界。我们在混乱中匆匆结束了上期节目,本期夜歌和Kennth Qu将继续和大家分享那些纽约小酒馆的秘密,没有谁知道故事是怎么结束的,希望每一个焦躁的夜晚有酒和我们伴你入眠。
主播 / 珂珂 艾谁谁 嘉宾 / 夜歌 Kennth Qu 封面摄影 / 珂珂 音频剪辑 / 珂珂 录这期节目的那天,正好赶上曼哈顿悬日,我们去中央公园一边喝酒一边胡言乱语说了很多话。依稀记得当时太阳透过树叶投下的斑驳的影子和那些夜幕低垂还依然闪闪发亮的理想主义。混合着酒精香气和幽暗灯光的纽约夜晚实在是太过迷人,谁可知无数小酒馆里的蠢话却是百万个梦,而酒精则是踢开无意识门扉的宝贵一脚,所有的人就这样相互挨着蹲坐在那里,把一杯烈酒后半梦半醒间的虚无主义变成了某种灵感和永恒。这大概就是为什么纽约有这么多人晚上不回家的原因吧,而这种感觉似乎只属于这里,别无二处。本期节目,返场嘉宾Kenneth Qu携好友夜歌为我们带来史上最混乱的一期节目,一瓶Brandy嘉宾和主持人(除了艾谁谁依然坚挺)集体喝醉,但整期节目依然思路清晰、内容丰富、笑点不断,体现出了无时差研究所极高的素养。不过依然需要提醒的是,如有承受范围不高的听众,也请麻烦提前做好准备。
主播 / 珂珂 艾谁谁 嘉宾 / 孔小顺 树树 封面设计 / 艾谁谁 音频剪辑 / 珂珂 很多人对于印度的了解大多来自一些电影中的描写,不论是《雄狮》中的小男孩走得那条堆满垃圾的路,还是《神秘巨星》里主人公爸爸狠狠扇下的巴掌,似乎都在不断向我们印证印度是一个相对落后,有待文明开化的国度。然而我们似乎选择性的忘记了,印度也给世界带来了普度众生的佛教和让我们身心和谐的瑜伽。你有没有好奇过,是什么样的民族,可以在物质世界的有限甚至匮乏中,仍然思考并努力追求精神世界的升华?本期节目,我们有幸请到了印度专家孔小顺为大家答疑解惑,从历史根源出发详细讲解印度社会和生活的方方面面。
主播 / 珂珂 艾谁谁 嘉宾 / Tina 封面设计 / 珂珂 音频剪辑 / 艾谁谁 生活有多少无可奈何,以至于很多决定都是在走投无路时的仓皇选择。而那些接踵而至、暴风骤雨般的横加指责,往往只能让人无可奈何、百口莫辩。扪心自问,作为普通人,在面对人口贩卖,还有最近热议的#Me Too#运动时究竟能做些什么?我们给不出任何方法论,甚至连从何下手也讲不出,就好像一团乱麻理不出任何头绪。本期节目嘉宾Tina将继续和我们聊一聊全球非营利组织在反人口贩卖道路上的道阻且长,同时也希望听到这期节目的人能够将这个不为人知的世界传播给更大的人群。我们深知,自己能做的很少,但哪怕只是扎开偌大黑幕中的一个小孔,也足矣。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