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期,我们聊一个新话题,对于toB和toC这两种不同的软件形态来讲,在测试和质量上有哪些差异。 录制过程中,我们展开了较为发散的探讨。开始的一段时间更多是在辨析两种软件本身的差异,进而引申到对质量要求的差异,以及测试人员需求量的差异。因为软件本身的形态区别较大,测试人员的工作重点也有所区别,未来的成长和选择也有一定的区别。 本期主播 * 主持人:张凯峰 * 嘉宾:林冰玉,刘冉,于晓南 时间轴 * 01:30 为什么聊这个话题?到底有什么区别? * 12:08 toC的测试要更先进一些? * 17:28 toB就不要抢占市场了? 关于质量三人行 质量三人行是一款来自ThoughtWorks(思特沃克)的播客节目,我们关注软件行业测试领域的现状和未来,质量和测试人员的职业发展。 你可以在小宇宙 ,喜马拉雅,以及Pocket Casts,Google Podcasts,Apple Podcast等泛用型播客客户端,搜索质量三人行,订阅收听到我们的节目。
第二期,我们继续聊如何度量质量。 我们回顾了质量的概念:内部质量和外部质量。以及度量的必要性。值得注意的是,除了传统的用指标性的数据来衡量质量外,也存在一些定性的方法来进行度量。而定性的方法在某些角度下尤为重要。度量的周期性和时间点也是值得思考的事情。 本期主播 * 主持人:张凯峰 * 嘉宾:林冰玉,刘冉,于晓南 时间轴 * 05:55 消费度量结果的人往往更期待定量的结果 * 19:50 度量的体系也是处于不断变化的 * 26:51 需要专家自上而下设计度量体系 相关链接 于晓南关于度量质量的系列文章: * 全生命周期的质量度量 * 质量度量之定性分析 * 质量度量之全局优化 * 怎样度量需求质量 关于质量三人行 质量三人行是一款来自ThoughtWorks(思特沃克)的播客节目,我们关注软件行业测试领域的现状和未来,质量和测试人员的职业发展。 你可以在小宇宙 ,喜马拉雅,以及Pocket Casts,Google Podcasts,Apple Podcast等泛用型播客客户端,搜索质量三人行,订阅收听到我们的节目。
在第三季的第一期,我们开始聊如何度量质量。 我们回顾了质量的概念:内部质量和外部质量。以及度量的必要性。值得注意的是,除了传统的用指标性的数据来衡量质量外,也存在一些定性的方法来进行度量。而定性的方法在某些角度下尤为重要。度量的周期性和时间点也是值得思考的事情。 这个话题我们会分为上下两期。 本期主播 * 主持人:张凯峰 * 嘉宾:林冰玉,刘冉,于晓南 时间轴 * 05:20 质量就是用户能够接收到的价值 * 11:15 关于度量的人不一定是测试人员 * 17:39 可以在项目开始的时候就进行统计和度量质量 相关链接 于晓南关于度量质量的系列文章: * 全生命周期的质量度量 * 质量度量之定性分析 * 质量度量之全局优化 * 怎样度量需求质量 关于质量三人行 质量三人行是一款来自ThoughtWorks(思特沃克)的播客节目,我们关注软件行业测试领域的现状和未来,质量和测试人员的职业发展。 你可以在小宇宙 ,喜马拉雅,以及Pocket Casts,Google Podcasts,Apple Podcast等泛用型播客客户端,搜索质量三人行,订阅收听到我们的节目。
2020年9月,我们上线第一期《质量三人行》,到现在完成两季共25期节目。这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在这一期内容里,我们几个人讨论了这将近一年来的心路历程,话题和内容早已超出记忆的承载,但自由表达、创作,以及能分享和帮助他人,是无法被磨灭的体验。 真相是,质量三人行在第二季才开始渐入佳境,以及我们并不擅长内容运营。在如今自媒体红海中,一个只专注测试和质量的垂直内容品牌,既生存不易,又颇有必要。刘冉总说,酒香不怕巷子深。我更想说,这个行业毕竟有那么多真实喜欢这个领域的人,我们确实可以做点什么,交流,或者只是为了告诉你不是一个人。 现在看,播客这个形式再好不过,陆陆续续获得到的积极反馈和认可,也让我们更确信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仍然可以持续做下去专属于测试人的内容。 敬请期待第三季 作为新策划人,刘冉制定了《质量三人行》的五年计划,罗列了远超前两季容量的话题。我们借此机会,发起一次简单的调查问卷,对受关注最多的话题,优先进入第三季的讨论和录制。在这里可以参加问卷调查,或者点击下面这个链接。 https://jinshuju.net/f/ewmNha 本期主播 * 主持人:张凯峰 * 嘉宾:林冰玉,刘冉,于晓南 时间轴 * 08:10 表达这件事情对我来说是很重要的 * 17:15 听众更喜欢我们在吵架 * 36:45 几位嘉宾纷纷立起下一步的Flag 相关链接 * 刘冉的微信公众号:刘冉的思辨悟 * 林冰玉的微信公众号:BY林子 * 于晓南的微信公众号:圆小豆的美梦工场 关于质量三人行 质量三人行是一款来自ThoughtWorks(思特沃克)的播客节目,我们关注软件行业测试领域的现状和未来,质量和测试人员的职业发展。 你可以在小宇宙 ,喜马拉雅,网易云音乐以及Pocket Casts,Google Podcasts,Apple Podcast等泛用型播客客户端,搜索质量三人行,订阅收听到我们的节目。
本期主题:测试工具人。这到底是指使用测试工具的人,还是指被当做工具一样使用的人?测试人员的自我修养是做好一个测试工具人吗?看似轻松随意,实则观点密集兼有深度。聊到最后,刘老师一度有些激动,真·性情中人。本期是剪辑师非常喜欢的一期,敬请收听。 本期主播 * 主持人:张凯峰 * 嘉宾:林冰玉,刘冉,于晓南 时间轴 * 02:02 测试工具人的两种含义 * 13:13 能够当好一个工具人也不容易 * 16:36 哪怕被当做工具一样使用,也别忘了思考 * 24:25 目标是要成为更好的工程师,而非工具人 * 30:47 在组织背景下,不经济也是一种失效 * 32:40 自动化的工具能否替代测试人员? * 34:55 刘老师有些激动,一直讲到结束…… 关于质量三人行 质量三人行是一款来自ThoughtWorks(思特沃克)的播客节目,我们关注软件行业测试领域的现状和未来,质量和测试人员的职业发展。 你可以在小宇宙 ,喜马拉雅,以及Pocket Casts,Google Podcasts,Apple Podcast等泛用型播客客户端,搜索质量三人行,订阅收听到我们的节目。
本期我们聊到一个有趣的话题:软件的品质。通常我们会关注软件质量,而当谈论软件品质的时候,我们在谈论什么呢?本期从对软件品质的理解,聊到品质包含的要素,再到质量从业者可以思考的角度,最终回归到软件质量的用户视角。而王健的客串,注定了这又是轻松有趣的一期。 本期主播 * 主持人:张凯峰 * 嘉宾:王健,林冰玉,刘冉,于晓南 时间轴 * 02:40 客户提出:我们要做品质管理…… * 06:10 品质与质量的差异是什么? * 15:40 当谈到品质时,我们切换到了用户视角 * 17:17 品与质到底是分离的,还是一体的? * 32:48 QA是否需要掌握设计知识和技能? 关于质量三人行 质量三人行是一款来自ThoughtWorks(思特沃克)的播客节目,我们关注软件行业测试领域的现状和未来,质量和测试人员的职业发展。 你可以在小宇宙 ,喜马拉雅,以及Pocket Casts,Google Podcasts,Apple Podcast等泛用型播客客户端,搜索质量三人行,订阅收听到我们的节目。
这期大概是节目录制以来争论最多的一期,从开始的各抒己见,到后面的针锋相对,不服来辩。好在结尾时似乎达成了共识,终于让人松了一口气。 本期主播 * 主持人:张凯峰 * 嘉宾:林冰玉,刘冉,于晓南 时间轴 * 03:43 测试用例仍是工作基础,但参与者更多了 * 10:35 由手工用例转为活文档,这种进化背后的逻辑是什么? * 20:38 如何评价测试用例的有效性? * 24:00 需求的验收标准是不是测试用例? * 26:58 嘉宾们很克制地吵起来了…… * 40:38 嘉宾们放弃克制地吵起来了…… 关于质量三人行 质量三人行是一款来自ThoughtWorks(思特沃克)的播客节目,我们关注软件行业测试领域的现状和未来,质量和测试人员的职业发展。 你可以在小宇宙 ,喜马拉雅,以及Pocket Casts,Google Podcasts,Apple Podcast等泛用型播客客户端,搜索质量三人行,订阅收听到我们的节目。
这一期我们并没有讨论太多质量相关,而是关注在优秀的团队和leader可能的模样。我们还回忆了职业生涯里面出现的优秀团队。 本期主播 * 主持人:张凯峰 * 嘉宾:林冰玉,刘冉,王健 时间轴 * 07:24 梦之队可能的样子 * 16:00 两个原因让我们看不到过去团队的样子 * 32:50 最好的leader是成就他人 关于质量三人行 质量三人行是一款来自ThoughtWorks(思特沃克)的播客节目,我们关注软件行业测试领域的现状和未来,质量和测试人员的职业发展。 你可以在小宇宙 ,喜马拉雅,以及Pocket Casts,Google Podcasts,Apple Podcast等泛用型播客客户端,搜索质量三人行,订阅收听到我们的节目。
本期我们聊聊那个QA无法回避的老朋友——Bug。 我们聊到那些印象深刻的Bug,那些我们经历过或看到的、给我们思考和启发的缺陷。对于Bug的定义,Bug和Defect的区分,嘉宾的看法不尽相同,似有争议。我们又深入聊到该怎样响应缺陷,以及敏捷团队在缺陷管理上的优秀实践。 本期主播 * 主持人:张凯峰 * 嘉宾:林冰玉,刘冉,于晓南 时间轴 * 15:16 发现Bug还是让人高兴的 * 17:30 QA觉得是Bug,开发觉得不是,怎么办? * 23:12 发现漏网之鱼,不仅证明运气,也证明能力 * 31:50 “是不是Bug”没有那么重要 * 41:33 缺陷根因分析不是为了追责 相关名词解释 * Bug Bash:缺陷扫除,团队所有角色在某个特定时刻集中进行测试,以发现更多缺陷的过程 * Bug Triage:缺陷分类,对缺陷进行筛选并确定优先级的过程,是缺陷响应的初步动作 关于质量三人行 质量三人行是一款来自ThoughtWorks(思特沃克)的播客节目,我们关注软件行业测试领域的现状和未来,质量和测试人员的职业发展。 你可以在小宇宙 ,喜马拉雅,以及Pocket Casts,Google Podcasts,Apple Podcast等泛用型播客客户端,搜索质量三人行,订阅收听到我们的节目。
本期主题来源于ThoughtWorks内部的讨论:如果团队内所有人都有测试能力,是否就不需要QA这样的角色存在了?(已经有项目在这样做了,并且运转良好)大家从看待讨论的乐观态度,引申到QA在团队中到底发挥了什么作用,进而得出如果不需要QA角色,团队内的其他成员需要具备什么能力,目前看来这对团队来说还是挺大的挑战。 本期主播 * 主持人:张凯峰 * 嘉宾:林冰玉,刘冉,于晓南 时间轴 * 03:30 QA本身就是一顶帽子,谁戴上都行 * 10:30 测试思维的培养至关重要 * 19:00 不同软件的质量要求各不相同,经验不能生搬硬套 * 23:20 在架构设计时就需要做可测性设计 关于质量三人行 质量三人行是一款来自ThoughtWorks(思特沃克)的播客节目,我们关注软件行业测试领域的现状和未来,质量和测试人员的职业发展。 你可以在小宇宙 ,喜马拉雅,以及Pocket Casts,Google Podcasts,Apple Podcast等泛用型播客客户端,搜索质量三人行,订阅收听到我们的节目。
一直以来测试的从业者都是女生居多,这里面可能存在一些偏见和误解。这个问题本身也极具误导性。我们愿意一起聊聊这个问题,测试领域的发展,早已经脱离了过去传统的印象:只需要简单的技能。当然更重要的依然是,勇敢选择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本期主播 * 主持人:张凯峰 * 嘉宾:林冰玉,于晓南 时间轴 * 03:58 QA需要一些特质,比如细致、细腻、考虑全面 * 15:02 工作中产生的成就感,可能就是自己的优势所在 * 23:30 测试领域已经今非昔比,对技能的要求已经可以忽略性别 关于质量三人行 质量三人行是一款来自ThoughtWorks(思特沃克)的播客节目,我们关注软件行业测试领域的现状和未来,质量和测试人员的职业发展。 你可以在小宇宙 ,喜马拉雅,以及Pocket Casts,Google Podcasts,Apple Podcast等泛用型播客客户端,搜索质量三人行,订阅收听到我们的节目。
性能测试 这里是上期话题《性能测试》的下半程,本期讨论了性能工具、性能模型、性能规划,以及测试人员想做性能测试可以着手尝试的方向。 本期主播 * 主持人:张凯峰 * 嘉宾:刘冉,于晓南 时间轴 * 01:00 有没有较新的性能测试工具推荐? * 06:40 谁来做性能测试?分工情况不太一样 * 18:25 性能测试的难点在于发现问题 * 23:38 可能的学习建议和思考方向 相关链接 《性能测试入门》 《几种性能测试工具的总结》 《性能测试问题与思考》 关于质量三人行 质量三人行是一款来自ThoughtWorks(思特沃克)的播客节目,我们关注软件行业测试领域的现状和未来,质量和测试人员的职业发展。 你可以在小宇宙 ,喜马拉雅,以及Pocket Casts,Google Podcasts,Apple Podcast等泛用型播客客户端,搜索质量三人行,订阅收听到我们的节目。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