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8 十月读书,韩女真的好会写当代女性困境以及永远为诗歌倾倒

01:18《明亮的夜晚》:四代女性的牵绊与挣扎 14:50 虚假的救赎与真实的困境 19:58 为了生存而代代相传的“狠心” 21:52 爱的光芒成就了女性踽踽独行路上的明亮的夜晚 我相信每个女性都会和我一样,甚至包括作者本人,在她写作的时候,一定无数次,从人物那里得到力量,得到撕开内心绝望和欺骗的痛苦,得到相互依偎和真心相爱带来的温暖。我甚至无法苛责一个作家是否有绝妙的写作技巧和叙事语言,我甚至无法从任何一个理性的角度,去批评一个女性作家这样好的这样有意义的写作。我能感受到她那样认真地书写每一个人。 我希望有一天,我可以当面表达对崔女士的感激,我不住地感激在这样的时代里,终于有作家愿意把笔献给自己献给妈妈祖母和曾祖母这样的女性,我们终于有机会,走到书页里,终于有机会可以被阅读被看见被感动被共情,我们终于牵起了彼此的手。 我不知道大家是否能够真正明白我这句话时候的激动。我们终于可以在阅读中找到自己的影子,找到自己的命运,我们相似又不同的命运。我们有了机会,可以反观我们自己,我们真的开始在爱我们自己。 27:00 故事的内核在于不欺骗自己,不向生活妥协 爱自己当然不是不断地用外在的标准去给自己加上一切物质,正如作者所写: “我对谁说过谎? 对我,对我的人生。因为不想承认,因为不想知道,因为不想感受。 黑暗就在那里。” 我们不仅爱自己,我们还学会了爱“别人”。我看到了新雨的坚强,看到了那样坚毅又美好的女性,看到了苦尽一生,却无怨怼的女性,看到了温柔的力量,看到了女性对友谊对爱的渴望,看到了彼此之间的救赎,我知道了,我们不是孤单单的,我们一直在救赎彼此,女孩和女孩,姐姐和妹妹,妈妈和妈妈,妈妈和女儿,女儿和妈妈。我们那么爱彼此,也会伤害彼此,我们那么希望彼此自由,又害怕受伤,不是妈妈错了,是现在的一切,只要斗争就会受挫就会收到千百倍的伤害的,所以我们害怕,我们恐惧,我们阻拦。 如果没有那么好的时代给我们,我们就自己造一个,哪怕只是短暂的一瞬间,就让这带着爱的勇气,照亮我们行进的每个黑夜。 “靠在我肩膀上的女孩表情平和地睡着。正是晴朗的午后,肩膀上传来的重量让我感觉很好。我想起曾借给我肩膀的那些素不相识的女人。一定也有人把自己的肩膀借给过她们。该是多么疲惫才会睡这么沉,希望她能好好放松一会儿。我想,就是这种看似微不足道的心意,有时也会给人以活下去的力量。不管是对于靠在别人肩膀上的人,还是把肩膀借给别人的人。就像一缕阳光从云缝里照出来,这种心意也再次降临到了我的身上。我很欣慰。” 一本好书,大概就是可以共情每一个读者,也可以让每个读者共情。我释然了许多,对自己的人生,对母亲的人生,对那么多艰难的同性的人生,我们不要欺骗自己,不要忽视自己,不要为了肯定而惩罚自己,不要为了让他人幸福而折辱自己,不要委屈自己,不要失去自己。 那个受伤的自己,需要的不是别人的安慰,她们躲在心底,在等待我们自己去安慰,去疼爱,去拥抱,去和解。不要放弃自己,不要忽视自己,不要丢下自己。我们可以活得更好的,我们可以更自由的,我们可以更相爱的。 36:48《诗人十四个》:古典诗词如何描述生命的完整 在一个雨落寂寂的夜晚坐在露台上读完了这本书,平和而安宁,好像世间的每一阵风在我这里都可以被接受。代后记是黄老师对叶嘉莹先生与古典文学的感怀,她写道,人生并非在形而上世界与形而下世界中的一次性取舍,而是千百次的折返。因此这本书反复讲述,诗人用作品呈现自身的困境和绝望,同时也将他们抵御绝望的能力贯注在诗歌中。谈诗人与诗歌,她的视角也绝不仅限中国古代,而是从史学哲学与美学,乃至心理学、电影学,和自身的审美经验人生性灵中得来的力量与体验,也倾注在诗歌里,几句成景,几步人生,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永远会为诗歌倾倒。 38:36 陶渊明《停云》:一个人在初春时怎样看云,陶渊明就怎样观看着他的心。 45:54苏轼《八声甘州》:宇宙虚空,白首忘机。

56分钟
1k+
1年前

Vol.7 八月 暑假前读超多书,没书读就读点鲁迅,以及思考怎么让鲁迅进入初中生的课堂

00:05:03:毕飞宇:推荐一本小说,名为“欢迎来到人间” 00:07:16:阅读先入门,从鲁迅和词选开始 00:11:40:杜梨:用文学和视角观察颐和园的普通人 00:14:47:颐和园里的服务员:为人民服务的辛酸与温暖 00:20:52:颐和园中的小动物和灵气 00:24:02:诗情画意并非属于游客,而是属于服务人员的 00:26:12:普通人的芳华已逝,为国家耗尽青春 00:30:11:鲁迅的故事:从狂人日记到故事新编 00:34:55:解读鲁迅文学的滋养意义,分享开学时的思路 00:37:48:模拟自我对话狂人日记:还原文本意义 易老师书单: 小说: [韩]尹成姬《孤独的义务》 [美]杰伊•帕里尼《博尔赫斯与我》 [波]奥尔加•托卡尔丘克《最后的故事》 散文集: 杜梨《春祺夏安》✨ 非虚构(哲学社会历史): [英]汤姆•摩尔《唯有书籍:读书、藏书及与书有关的一切》 [德]卡尔•雅思贝尔斯《给青年人的哲学十二讲》 [德]伊丽莎白•冯•塔登《自我决定的孤独:难以建立亲密感的社会》 许倬云《许倬云问学记》 余秋雨《文化苦旅》 郑雅君《金榜题名之后:大学生出路分化之谜》 向京 等《行走在无形无垠的宇宙》 李修建 张颖主编《博士学位论文:我们这样写》 自传、日记与回忆录: [日]坂本龙一《我还能看到多少次满月升起》 [英]伍尔夫《思考就是我的抵抗》 [英]哈里斯《伍尔夫传》 [德]赫塔•米勒《每一句话语都坐着别的眼睛》 绘本: [韩]亨•金姆《你当拥有美丽宇宙》 鸟老师书单: 《蒙曼品诗词》 《欢迎来到人间》毕飞宇 《生活的代价》德博拉·利维 《鲁迅小说集新编》博集天卷出品✨ 《驻马店伤心故事集》郑在欢

52分钟
1k+
1年前

Vol.6 七月居然都选择分享韩国文学,金爱烂就是我们这代人的神

七月,我读了一部让我直面自己成长的小说,在这里没有来得及分享的《春天里的同学会》,是一个小小的遗憾。 我更想谈及我心灵在上半年遇到的模糊又犹豫,延宕得犹如哈姆雷特一样的成长阵痛,我在长大与未长大之间徘徊,直到在这本书里我看到了三十岁的样子,我也看到了自己的26岁的这一年。我终于意识到,“我已经长大了”,这件事太重要了,它意味着我可以且必须变得足够独立,可以且必须足够坚强,这是年岁带给我的礼物,我要幸福地接纳。也是在这样的启蒙中,我终于开始享受我的27岁人生。 这件事我为什么非要提及:无论什么书,经典也好,非经典也罢,开卷有益的伟大在于,生命中的某个时刻,一个爱书的人一定会被书拯救。我的十八岁是这样,我的二十三岁是这样,我的二十七岁依然受益着。 这一个月我们分享的韩国文学,它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抓住这一代阅读者的心,恰恰是因为,它展现了且撼动了这一代人的心灵,每一个阅读者的心灵都需要被看见,被书写,以及和书本和每一个阅读的读者达成共鸣,当我们都爱一本书一个作者的时候,我们在人生的沧海之上,认出了彼此。这就是意义。 易老师书单: 金爱烂:✨ 散文集《容易忘记的名字》 长篇小说《我的忐忑人生》 短篇小说集《滔滔生活》《奔跑吧,爸爸》《外面是夏天》《你的夏天还好吧》 洪爱珠《老派少女购物路线》 三明治《最好朝南:关于女性的12个问题和12种境况》金爱烂: 散文集《容易忘记的名字》 长篇小说《我的忐忑人生》 短篇小说集《滔滔生活》《奔跑吧,爸爸》《外面是夏天》《你的夏天还好吧》 洪爱珠《老派少女购物路线》 三明治《最好朝南:关于女性的12个问题和12种境况》 鸟老师书单 : 许倬云《三千年文明大变局》《世界何以至此》《我们去向何方》 《我想做一个能在你的葬礼上描述你一生的人》1/2/3/4 《春天里的同学会》常潇湘 孙铎 《就算哭泣不能改变什么》朴浚(在节目里我把作者姓名的俩字一个都没读对,再次致歉,我是笨蛋)

60分钟
99+
1年前

Vol.5 久等了六月,读世界一流小说与诗歌,一头扎进文学的厚重感

大家久等了,因为我旅行的缘故,录制和剪辑都被后移了很久。等剪辑这一期的时候,又是端坐了四五个小时才完成,所以希望至少这份心意是值得大家等待和聆听的。这期,我们似乎又自觉的把视线投向了小说与诗歌,像是约定好了一样,分享着布劳提根,分享着诗歌带给我们的感受。 因为在旅行,我又翻开了《文化苦旅》,看到易老师分享诗歌,又觉得幸福极了。忍不住要谢谢这些作家们,因为文字将我们与历史与周遭与文学,永远联系在一起。 祝大家七月一切顺利,以及“有书真好”。 易老师书单: 文学 陈春成《夜晚的潜水艇》✨ [韩]金爱烂《你的夏天还好吗?》 [美]理查德·布劳提根《草坪的复仇》 论文或讲稿集: 廖伟棠《我偏爱读诗的荒谬:现代诗的三十堂课》✨ 许子东《许子东现代文学课》 许倬云《三千年文明大变局》 宗白华《美学散步》 非虚构: 采访录 [加]克莱格·泰勒《纽约人:我们时代的城市与人》 鸟老师书单: 《文化苦旅》余秋雨✨ 《包法利夫人》福楼拜 崔征译✨ 《杜牧诗集》杜牧 《多多四十年诗选》多多 《布劳提根诗选》布劳提根 肖水、陈汐译 《自我决定的孤独》伊丽莎白·冯·塔登 《我能做教师吗?》 1:40易老师书单梗概 12:00鸟老师书单介绍 29:00《我偏爱读诗的荒谬:现代诗的三十堂课》 57:00《包法利夫人》 1:15:00《夜晚的潜水艇》 1:35:00《文化苦旅》

113分钟
1k+
1年前

Vol.4 五月读一些宏大的历史叙事,在伟大的小说那里得到救赎

听众朋友们好,久等了。 这一期我们是在一个早晨录制的,剪辑的时候,我听见了易老师那边的鸟鸣,实在是太美好的时刻了。因为聊天极为投入,我们的时长再次突破了我们预定的上限,但内容实在是太好了,所以我在剪辑的时候完全舍不得删除。就都放上来,希望大家可以点在任何时间线,都能收听到我们热情的分享。 鸟老师书单: 《额尔古纳河右岸》迟子建✨ 《大宋山河可骑驴》 王这么 《被讨厌的勇气》岸见一郎 古贺史健 著 渠海霞 译 《三岛由纪夫戏剧十种》(上下〉三岛由纪夫著 陈德文译 《浮生六记》沈复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朱光潜 《春光好》黄佟佟 《厌女》上野千鹤子✨ 《没有童话的世界》南天枭 易老师书单: 小说: [美]罗恩•拉什《炽焰燃烧》《美好的事物无法久存》✨ 沈从文《边城》✨ [德]燕妮•埃彭贝克《客乡》 非虚构: [法]法尼娅•费内隆 口述,玛塞尔•鲁捷 执笔 《续命:奥斯维辛女子乐队纪事》✨ 朱光潜《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心理学:[美]卡伦•霍妮《我们内心的冲突》 法律:陈碧《正义的回响》 社会学:[美]伊丽莎白•科里德•霍尔基特《微小的总和:新精英阶层的消费选择》 1:00易老师书单梗概介绍 15:20 子时当归现象争论 17:08鸟老师书单梗概介绍 42:00《炽焰燃烧》介绍 1:00:00《额尔古纳河右岸》 这两年,我准确地将“寻求”投向了一部又一部关于“人的心灵”“人的解脱与救赎”“人的生存”的书籍,从《悉达多》到《杜甫传》,再到《额尔古纳河右岸》。 我深深的感受到了时代加诸于我的迷茫、沉沦和失落。我是这个时代的流浪者,在这片广袤的文明中不知所措。 人类走向文明的同时,是否也失去了生命里东升西落的太阳,失去了那一轮永远高悬的月亮。谁也不能评判这种失去与得到是好事还是坏事,谁也无法停下脚步。 想起迟子建老师在“跋”中写到:“也一定能行自然中把身上沾染的世俗的贪婪之气、虚荣之气、和浮躁之气,一点一点洗刷干净。”这大概就是我们的终极理想,携着文明科技金钱欲望带来的一切回到生命的深处 在自然中叩响神与灵的门,再次乞求他们可以收留迷路的我们。 1:20:40《续命:奥斯维辛女子乐队纪事》 1:46:16《厌女》 1:22:00《边城》 感谢你们听到这里,祝我们六月阅读愉快。

153分钟
1k+
1年前

Vol.3 四月读关于苦难与力量的故事,在波伏娃那里学会拥抱自己的独特

四月我们不约而同地将视线投向了平凡的苦难与不屈的力量,这次我们聊到自己的家庭故事。因为有了苦难的向下书写,也有了力量的向上生长。想抱一抱所有寄居在“一望无际的冷”里的人,借助读书,借助写作,得以铭记,得以成长。 这一期超过两小时的分享没有分上下两辑,感谢你看到这里,感谢你听到这里,感谢你一起走过,我们的四月。 1:02易老师四月书单: 小说: [德]赫尔曼·黑塞《精神与爱欲》 [韩]金惠珍《9号的工作》《关于女儿》 [奥]耶利内克《钢琴教师》 黄丽群《海边的房间》 非虚构: 库索《咖啡馆比其他河流都慢》 胡安焉《我在北京送快递》 社会历史文化类: [美]乔纳森·克拉里《焦土故事:全球资本主义最后的旅程》 4:18鸟老师四月书单: 易小荷《盐镇》 [法]西蒙娜·德·波伏娃《一个规矩女孩的回忆》 [德]埃里希·玛丽亚·雷马克《西线无战事》 [日]竹久梦二、陈子善《竹久梦二·画与诗》 田晓菲《神游》 张枣 选编《张枣的诗》 [英]简·奥斯汀《傲慢与偏见》 骆玉明《古诗词课》 汤炳正注/李大明注/李诚注/熊良智注《楚辞今注》 [韩]沈禹图《呆呆地》 4:30《西线无战事》与《流浪地球2》 10:30《张枣的诗》 15:30《神游》 20:03 《傲慢与偏见》 22:36 《呆呆地》,关于阿尔茨海默症推荐两部电影《脑中蜜》《困在时间里的父亲》 我们聊到韩国文学电影的细腻 更正“红色雨伞”的意象出自孙艺珍、丁海寅的《经常请吃饭的漂亮姐姐》 27:00《精神与爱欲》 29:22《9号的工作》 30:35《钢琴教师》慎读! 33:36 《海边的房间》 37:14 《我在北京送快递》 在即将离开快递公司的时候,胡安焉感到,“如今我到达每个地方的时间都和原来墨守成规的不一样,看到和感受到的也因此不同——这不仅仅是习惯的改变,或者时间和空间的对应变化,而是不带目的性地、从一种我从前因为焦虑和急躁而从没尝试过的角度去观看事物——我不再把自己看作一个时薪30元的送货机器,一旦达不到额定产出值就恼羞成怒、气急败坏。”“我还发现当我获知我很快就要脱离这份工作后,我的大多数感受都是正面的、美好的,我变成了一个比原来的我更好的人——最起码比在之前的工作中的那个我更好——更温和,更平实,对人也更有耐心。” “实际上,通过写作我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打工和自由的对立:在有限的选择和局促的现实中,我越来越感觉到生活中许多平凡隽永的时刻,要比现实困扰的方方面面对人生更具决定意义。……因为从更多的生活经验中,我逐渐认识到,怀着怨恨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 49:10《盐镇》 我很难去梗概任何一个人的一生,那实在是一种猎奇和傲慢。 我要跟你讲,十七八岁出来坐台卖淫的小姐,跟你讲一个女人活到九十岁,改价四次,最后在村口提供卖淫场所从中抽成,跟你讲一个女的被打的半死,跑到菩萨庙里哭到天黑,又快速回家把盆里的衣服洗掉,跟你讲一个男人出轨多次,回来依然检查辱骂自己的女人不许她穿膝盖以上的衣服,这些斑驳的复杂的,也绝望麻木的一生,我实在不知道要如何说。 那就让我简单复述一些段落,并在段落后面,分享我眼中的我的生命触感。 所有不曾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对他们的苦难都是遥远的想象。 1:12:53 寄人篱下与一望无际的冷 1:21:41 伤害也许需要一生去治愈 1:28:20 面对他人的苦难,我们需要学会更深刻的理解 苦难从来没有消失过,难道那些人不知道吗?他们知道他们不屑,不写,他们是掩盖真实的遮羞布。我对文人实在是没有好感,“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箫鼓追随村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这些都是肤浅的想象。引来无数游客从此处经过。当然我并不是要求所有人在享乐的时候都带着一种沉重,但至少你要有一种理解。面对别人的苦难,不是一句轻飘飘的“她为什么不离婚,为什么不出来打工,为什么不反抗”,这话太傲慢了。尊重他人命运,并不是一种冷漠,而是一种深刻的理解。我理解你的选择,也支持你的沉默,如果有机会,我还是愿意帮帮你。即使只是一种倾听。 1:32:38 《关于女儿》 我好像让女儿读太多书了。我希望女儿能够尽情读书,可以上大学,读研究生,这样就能成为大学老师,遇上好老公。可是啊,我女儿真是个笨蛋,也不知道究竟在想什么。最近只要想到那孩子,我的胸口就像是被堵住了一样。 看到我的女儿受到这种差别待遇,我感到很心碎。我担心我会读书又学识渊博的孩子会被赶出职场,在金钱面前手足无措,最后受困于贫穷之中,到老还要像我一样去做苦力活。这件事和我女儿喜欢女人一点关系都没有,不是吗?……我也能将这些话说出口吗?我能将女儿带给我的恐惧、失落、背叛、怒气之类的情感全都宣泄出来,说这些孩子此时就站在冰冷无情的世界中心吗? 1:47:20《一个规矩女孩的回忆》 我太爱波伏瓦了,她放弃宗教,沉浸阅读,重新审视对父亲的崇拜,母亲的规矩,在友谊中认识自我。她也不是生来就是灯塔、有力量的人。因为没有回避,没有逃避,没有放弃,她接纳了自我,以一个女性,以一个不起眼的女性,去好好生活。 “我的内心里已经摆脱了大人们斥责孩子们的那些陈词滥调,敢于动感情、敢于幻想、敢于有自己的欲望,甚至敢于说某些话。” 上大学的她写道:“我在广阔天地里前进,穿越世界的真理。未来不再仅是一种希望,我已经触摸到它。我的人生将是一个美丽的故事,它讲随着我的讲述而变得真实。”谁懂啊!!那种光明的力量,突然就打动了我。我们多么期待自己可以过上一种“广阔”“自由”“美丽”的生活,波伏娃,极大的鼓舞了我。 她极富洞察地揭示了她与莎莎的不同“莎莎的自发性和她的秉性,反映了她母亲傲慢的优越感。”“我的循规蹈矩反映了我母亲的怯懦。”当波伏娃的成绩极好的时候,他的父亲不再尴尬于她的其貌不扬,无法嫁入豪门,不再贬斥这种读书的行为,她写“我的命运就不再反映家庭的衰落,而是一种天赋在命运奇特安排下的结果。” 1:57:27 推荐大家翻一翻《作家的花园》

121分钟
2k+
1年前

Vol.2 三月读女性文学与契诃夫,读书也教会我们怜悯

三月依然在讨论知识分子的悲悯之心,在讨论女性困境,也在讨论现代人的精神困境。 我们所关注的似乎都与我们的时代息息相关。我们贴近土地,更加努力了解和体味这片土地上的每个人。我们不自觉地在阅读与分享中,走进了自己最关心也最感兴趣的部分,我们为之而感到高兴。 小鸟因为戴上了牙套,所以,说话不太利索,希望大家多多包涵。我剪辑完这期节目已经凌晨一两点了,所以迫切的像是追着要糖的小孩一样,小心盼望着大家可以喜欢。 下一期再见。希望大家都能在四月拥有“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的时刻。 易老师三月书单: 小说: 张天翼《如雪如山》✨ 蔡崇达《命运》《皮囊》 散文:吉井忍《东京八平米》 诗歌:冯至《十四行集》 绘本:米歇尔•拉巴利亚蒂《不必为我歌唱》 非虚构(社会历史文化): 王梆《贫穷的质感:王梆的英国观察》✨ 波伏娃《长征:中国纪行》 杨苡/余斌《一百年,许多人,许多事:杨苡口述自传》 小鸟三月书单: 夏目漱石等《月海与梦游人》 田晓菲《烽火与流星》 加·泽文《明日传奇》 薛超伟《隐语》✨ 韩江《植物妻子》✨ 芥川龙之介《神犬与魔笛》 良宽《良宽和歌集》 契诃夫《套中人》✨ 汤炳正《楚辞今注》

85分钟
3k+
2年前

Vol.1 书当快意读易尽,二月我们读了哪些

小鸟的二月书单: 《风声》 《经典常谈》 《雪国》 《氛围驾驶员》 《承诺》 《中国小说史略》 《烽火与流星》 《荒人手记》 《自然纪事》 易老师二月书单 小说: 雷马克《西线无战事》 金庸“射雕三部曲” 余华《黄昏里的男孩》 非虚构: 杨潇《重走:在公路、河流和驿道上寻找西南联大》 李娟《冬牧场》 社会学: 费孝通《乡土中国》 桑德尔《精英的傲慢》 13:00 《西线无战事》 >> 当士兵们持久而有力地紧贴大地,当猛烈的炮火令他们极度恐惧,他们将脸和四肢深深地埋进大地时,大地是他们唯一的朋友,是兄弟,是母亲。他们的惊恐和呼喊辗转在大地的沉默和安谧中。大地接纳他们,再释放他们,让他们再奔跑十秒,再活十秒,再逮住他们。时常,他们永恒地回归了大地。 大地,我们纵身跳入你的褶皱、你的洞孔、你的洼坑,蹲伏下来!大地,在恐惧的痉挛中,在毁灭性的喷射中,在充满垂死哀号的爆炸中,你赐我们重新赢得生命的巨大反击力!疯狂的风暴几乎摧毁我们的生命,而经由双手,我们又从你那里逆流而回,于是我们——这些被拯救的人,埋入你的怀中,度过脱险的瞬间。沉默而侥幸地,我们用嘴唇啃噬你! 照明弹蹿向上空——而我看见一幅画面。那是一个夏日夜晚,我正在大教堂的拱形回廊里望着高枝玫瑰花丛。它们绽放在安葬教堂神职人员的小十字花园中央。大教堂的四周坐落着苦路石像。我独自一人。一种无边的寂静笼罩着玫瑰盛开的方形庭院,阳光温暖地照在厚重的灰石上。我抚摸石头,感受着它的温暖。石板瓦屋顶右侧的角落上方,绿色的教堂尖塔耸立在朦胧柔和的蓝色夜空中。拱形回廊中发亮的圆柱间,闪烁着唯有教堂里才有的清凉幽暗。我站在这里,思量着二十岁时,我将知晓一切来自女人的令人迷惑的事物。 这情景近得令人错愕。它搅乱我的心绪,又熔化在下一颗照明弹的火光中。 21:00 《烽火与流星》 我还没有读完,这本书很好。好到我想起了之前读《游世与自然生活》,颜世安老师这本是再版,旧版是二十几年前写的,他那时候非常年轻,读到了痛苦的庄子、倔强绝望的庄子,努力超脱的庄子,都达成了与作者与读者非常新颖的关系。读这本书,也完全开启了我对齐梁王朝的重新认知。 31:00 《重走:在公路、河流和驿道上寻找西南联大》 西南之壮丽雄奇,固然与自然风光“底子好”以及少数民族的神秘有光,但更重要的是,这里的风景是“近代化”的——如果说所有的山水都是被文化“创造”出来的话,那么西南山水的塑造与中国的近代史密不可分,当我徒步于这里的高山峡谷之中,脑子里跳跃着的是蒋梦麟、老舍、张恨水、罗常培、易君左、齐邦媛这些名字和他们的山河岁月,我借助这些从未见过但深感亲切的山水(虽然无处不在的水电站正渐渐毀掉它们),一次次地访问历史,个中情感恰如走在这条路上的穆旦所写,“我们走在热爱的祖先走过的道路上,多少年来都是一样的无际的原野……那曾在无数代祖先心中燃烧着的希望。这不可测知的希望是多么固执而悠久,中国的道路又是多么自由和辽远呵……” 历史的谜语,即便单论长度,就已经远超一代人所可能拥有的破解时间,在这个意义上说,在不无困惑中了此一生是很难避免的。我的理解是,这个部分是一种真正的工作,那种孤独地站在船尾手持望远镜眺望过去的工作,试图看得更远更深,试图看清我们从何而来,试图读到更长的历史谜语的工作。……也许在漫漫长路的这一头,知识分子可以这么想了:有了这样的事可做,就算天崩地裂,也没关系的。 48:00 《承诺》 用葬礼来串联这个家庭的覆灭,母亲父亲一代的死亡,承诺依然没有兑现,再到姐姐哥哥的死亡,房子的继承权交到最小的女儿阿莫尔手里,那个唯一还存在良知与道德的阿 莫尔,才将承诺兑现。 但那栋承诺中的房子已经破烂不堪摇摇欲坠了,而萨洛米也老了。萨洛米等待一生的那栋早应该属于她的房子。没有人知道,对于萨洛米来说,她没有家,这栋女主人承诺给 她的“房子”,是她唯一期待的“命运”。 我反复读了这一段: “阿莫尔等待这一刻已经很久了,想象了很多次,似乎它已成事实。而现在,它真的到 来了,却感觉很遥远,很梦幻。它尚未成真,实际上没有。” 提到的影响了我的播客是《昨日之海》,本播客最初的原动力也源于我对《昨日之海》的喜爱。感谢普洱狗和47 。

79分钟
1k+
2年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