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读博;日语文学;日本留学;意义缺失;精神危机 划重点: 01:00 日语语言学和历史文献学的交叉 06:00 古典学和古典日语 07:00 东京大学的博导不太给情感支持 08:00 想做学者 10:00 文科穷 11:00 多动症ADHD 15:00 东京这座城市 17:00 日本学界的性别歧视 21:00 东京好玩儿的地方 23:00 童年对日本的印象 25:00 长期的学术生活会造成社会生活脱节吗 26:00 读博和做科研带来深层精神孤独感 27:00 怎么保持情绪稳定 28:00 害怕会离真实的生活越来越远 29:00 个人道德危机 29:00 研究的东西像蛋糕上的糖霜 29:00 冷门研究的初衷始于朴素的好奇心 30:00 不过分追求社会意义 30:00 博士课程训练意志力和韧劲 30:00 对意义的自我追问 31:00 调控情绪、处理应激 32:00 精神层面的自力更生、自给自足 33:00 美国的另类沙文主义? 36:00 美式实用主义精神 BGM们: 唇边的媚药——工藤静香 Lipstick——David Carbonara Sexy Dandy——中原芽衣子
关键词:养猫;留学;家庭结构;生活方式;个人成长 划重点: 04:00 在动物堆里长大 08:00 养动物和养小孩 09:00 养宠物图啥 10:00 双胞胎 11:00 大家庭 18:00 不想生小孩,怕痛怕抑郁 19:00 家长催生小孩的逻辑 21:00 不喜欢计划,不喜欢明确眼后的生活 24:00 被推着走 26:00 高考事故 29:00 对这份工作有点感情 31:00 创业公司阶段 35:00 日本留学的四年半 35:00 在语言学校像回到高中 39:00 独自在东京生活的感觉 43:00 担心老无所依?怕孤独? 45:00 新的社群结构/新的组织模式 45:00 平层朋友的支持大于家庭内部上下级的支持 47:00 无从处理就别管了 48:00 没人填手术同意通知书,真的很惨吗 49:00 语言塑造人的感受 50:00 无助是一个有可能出现的常态,不用格外焦虑吧 52:00 都在掌控范围之外,也不会怎样 53:00 有的时候没有选择 58:00 际遇分阶段,总有时候轮到你吃亏 59:00 接受这段时间里,自己要比别人更辛苦一点 67:00 不害怕孤独 BGM们: 我是否很傻——叶蕴仪 Lipstick——David Carbonara 哪儿——叶蕴仪
关键词:流行文化;大众娱乐;保守主义 划重点: 01:00 这些年流行的家长里短/鸡零狗碎综艺 01:00 娱乐产品/生活取向都愈加趋向保守 14:00 一条温馨的、伟光正的路 17:00 只留下了冰清玉洁的部分 18:00 对“亚文化”的曲解/混淆/窄化应用 20:00 “过日子”文化荼毒青年文化 21:00 对安全感的虚假饥渴 22:00 “不确定性”话语具有极强的语言引导性 29:00 女性被鼓吹身材焦虑,因为她们被社会分配了更多服务功能 31:00 播客咋又流行起来了 33:00 媒体的传播姿态越来越谄媚 36:00 信息交流/观点表达不是服务业 37:00 创作者和受众的关系过于不平等 39:00 观点交互不该是挤占性的 40:00 一个观点要包裹在十层糖霜里 40:00 集体主义不接受差异 42:00 信息茧房/舆论极化的解法可能是促进多元 43:00 网络情绪化VS媒介素养 45:00 扩大化VS就事论事 46:00 不要轻易论断人Don’t Judge People 48:00 中国式教育就是安全稳定教育 48:00 没几个中国家长没劝过小孩当公务员 48:00 为什么你女儿不学医呢? 49:00 权力关系:“帮助”就意味着控制 50:00 为啥要在社交媒体上公示搞对象的事儿 54:00 社交媒体假象:你以为别人关心你舞台上的节目 58:00 为啥爱自拍?Ego的漫溢和流淌 66:00 自我客体化/自我物化? BGM们: 九月的颜色——久米小百合 Lipstick——David Carbonara 春日森林的旋转木马——中岛美智代
关键词:离婚;异性恋婚姻;女权主义/女性主义;父权制;异性恋文化 划重点: 02:00 小七:离婚是想要更自由的身份状态/生活方式 02:00 小七:结婚时候没想太多 07:00 小七:男性理所当然就拥有的一些权力/权利/机会,女性需要争取 08:00 小七:当女性开始由困境产生自我意识,男性毋需思考同类议题 15:00 牟彤:女性格外害怕失去自我意志,因为它们的萌发和成型都来之不易 15:00 小七:女性同盟是一种松散但重要的支持体系 19:00 牟彤:东亚男性不被鼓励直接表达,这导致女性需要承担沟通中额外的情绪/信息解释劳动 21:00 牟彤:一些男性当面对权力上级时,突然又会高效准确地沟通了 23:00 小七:男性内化了更传统/保守的一套思想钢印,并缺乏动力去迭代它 25:00 牟彤:传统婚姻文化与现代女性成长路径之间,已经形成了冲突 26:00 小七:“你不回家做饭给你老公吃吗?” 27:00 牟彤:任何两个/多个人的关系都(应该)具有原创性 29:00 牟彤:很多人没想太多就乖乖地进入了这个制度,等长大一点又酷酷地解脱出来 30:00 小七:我会自我定义为女权主义者 40:00 小七:离婚之后,类似出走的愿望是最强烈的 40:00 小七:当你做过一个人的时候,你就不会再想回去做猪了 40:00 小七:很多女性主义作品都像种在心里的种子,生活里会不自觉地实践它们 41:00 小七:女权主义令我意识到许多事是真实可行的 41:00 牟彤:对东亚女性来说,自由与成就感是非常辛苦才能体验到的感觉 42:00 牟彤:我从小就意识到,我不喜欢温馨而封闭的家庭氛围 42:00 牟彤:异性恋女性从小受到的规训无处不在,其中媒体产品占很大比重 45:00 小七:除了媒体规训,还有可能路径狭窄带来的视野局限 50:00 牟彤:现有的亲密关系模版,就是对女性具有一定程度的剥削性 53:00 牟彤:有女性主义思维的作品,是为观众打开新的视角 53:00 牟彤:许多女性其实是在沿用男性视角,因为只被教导这样去看问题 55:00 牟彤:我从没有充当过那种女性角色,不想服务性地去调和气氛/柔化表达 55:00 牟彤:我无非是像任何一个男生一样地去生活/表达,践行下来发现是可行的 66:00 牟彤:女性不要大包大揽地去承担那部分会被剥削的劳动力 BGM们: 齐齐贺下你——张曼莉 Lipstick——David Carbonara 少女A——中森明菜 电影们: 《美食、祈祷和恋爱》(2010)——瑞恩·墨菲 《旺达》(1970)——芭芭拉·洛登 《正发生》(2021)——奥黛丽·迪万 《燃烧女子的肖像》(2019)——瑟琳·席安玛 《广告狂人》(2007)——裘德·泰勒 书们: 《始于极限》——铃木凉美/上野千鹤子 《厌女》——上野千鹤子 * 《美食、祈祷和恋爱》电影海报 * 《旺达》电影海报 * 《正发生》电影海报 * 《广告狂人》(第一季)剧集海报
关键词:(^_−)−☆ BGM们: DESIRE-情热-——中森明菜 I Missed “The Shock”——中森明菜
PS:这期录制恰逢那啥,第三位嘉宾Jeffree身在大理某村,村高音喇叭同步了一些那啥;所以16-21这五分钟的背景音比较嘈杂,如果听着那啥就跳过这一段哈 关键词:Gap Year间隔年;代际;生活方式;个人成长 划重点: 06:00 Esther:为什么想学人类学 09:00 Esther:大学里的一些课程,有点浪费时间 11:00 Esther:大学一晃而过 16:00 Jeffree:给抑郁焦虑的青少年提供营地活动 17:00 Jeffree:初中时因为自我迷茫和抑郁症,休学了一年 18:00 Jeffree:休学那一年充电,的确确立和充实了自我 23:00 安怡:我不懂我上学、工作,是在干嘛?意义是什么? 24:00 安怡:花了很多时间才发掘了广告这个行当 25:00 安怡:迷茫在于,我不知道我不知道的东西 30:00 安怡:更年轻一代更关注和尊重自己的自我、内心感受和意义感 32:00 牟彤:对个体精神&情感的关注是基础而不是奢侈 34:00 安怡:更年轻一代更愿意试错,对世界的思考也更客观 37:00 牟彤:八零九零一代被教育适应环境,which也就是委屈自己 39:00 安怡:“我喜欢什么?”,我的同代人大多不知道 41:00 牟彤:一个其他人类的生活选择,跟别人有什么关系呢? 42:00 安怡:父辈以家庭为活动单位,因此难以理解如今以个人为单位的社会 44:00 安怡:年轻一代,很多更喜欢一个人的生活 BGM们: 无心睡眠——张国荣 Lipsticks——David Carbonara 再恋——张国荣
关键词:人工智能;转码;留学;自然语言处理;科学伦理 划重点: 01:00 学了好多专业喔 08:00 墨西哥人及时行乐 11:00 “转码”为啥这么火 16:00 大学之前相对闭塞 21:00 学院派教育无可替代吗? 24:00 学院派训练的优势和局限 26:00 自学成才的天才愈加少见 28:00 交叉学科依然会有偏向性 29:00自然语言处理是人工智能皇冠上的明珠 30:00 目前的技术只是机械模仿,不是理解也不是智能 32:00 人工智能是可能的吗? 36:00 如果机器人作为情感陪伴 38:00 人类中心主义者 42:00 机器创作艺术?灵光消逝的时代? 48:00 崇拜毛姆《刀锋》里的男主,平凡而洒脱 52:00 对于未来,演化、不规划 58:00 人文学科与理科不同而互补的思维体系 BGM们: 爱的初体验——张震岳 Lipsticks——David Carbonara 望春风——陶喆
关键词:黄金时代好莱坞;黑色电影;工业化;片场制;类型片 电影们: 《卡萨布兰卡》(1942)——迈克尔·柯蒂兹 《你逃我也逃》(1942)——恩斯特·刘别谦 《夺魂索》(1948)——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 《邦尼与克莱德》(1967)——阿瑟·佩恩 BGM们: Zou Bisou, Bisou——Jessica Pare Manhattan——Ella Fitzgerald/Richard Rodgers/Lorenz Hart Shahdaroba——Roy Orbison Play It Sam... Play “As Time Goes By”——Max Steiner Early In the Morning——Paul and Mary/Peter Pacific Coast Highway——David Carbonara Casablanca——Bertie Higgins 电影海报 * 《卡萨布兰卡》剧照 * 《你逃我也逃》剧照 * 《夺魂索》剧照 * 《邦尼与克莱德》剧照
关键词:酒馆儿;做买卖;文艺青年;跳海Village 划重点: 06:00 酒吧主理人的日常工作 08:00 “年轻人的客厅” 11:00 文艺青年 12:00 疲惫 15:00 酒馆儿不止被消费 16:00 理想客人画像 29:00 文化空间的一种表达 31:00 表达和表演 32:00 小时候 35:00 好奇心驱动 36:00 你健康吗? 40:00 焦虑的反面是具体 43:00 稳定的倒数第二名 44:00 小时候不太开心 45:00 面具感 48:00 “别人家的孩子” 50:00 凉拌西瓜皮 54:00 上高中之前没有朋友 BGM们: 恼人的秋风——高凌风 Lipstick——David Carbonara 鬼马双星——许冠杰
关键词:旅行;工作;生活方式;世界公民 划重点: 03:00 疫情前后的旅行,感觉不大一样 06:00 疫情前的北美东部旅行 21:00 独自旅行时的安全意识 24:00 美东印象最深的几个地儿 28:00 会如何回忆起旅行的片段 32:00 回归日常生活需要适应什么 34:00 对英国和欧洲的一些印象 40:00 旅行中与陌生人 42:00 与人群的关系 44:00 国内毕业旅行 46:00 旅行中结识的人是朋友吗 47:00旅行是稳固生活基本盘的外延冒险 48:00 没得旅行,枯萎了吗 49:00 工作和上班,很消磨人的精神状态 51:00 你担心会生活得越来越肤浅吗? 52:00 工作异化生活,甚至异化本体 54:00 浮躁和抑郁的打架 56:00 世界公民这个观念 BGM们: MUGO・ん……色っぽい——工藤静香 Lipstick——David Carbonara 黄砂に吹かれて——工藤静香
关键词:朋友;个人成长;生活方式 划重点: 03:00 为什么恬姐会以立正的姿势睡觉 09:00 九十年代生的小孩,小时候都挨打? 11:00 恬姐:小时候在瀑布底下洗澡,还算计了很多冰棍儿 17:00 Gloria:北京小孩也有升学压力 19:00 恬姐:小时候没有性别概念,赤身裸体混街头 24:00 牟彤:中学时代很厌恶学校鼓吹的竞争、等级意识和单一评价标准 25:00 牟彤:不大喜欢优等生,总跟所谓差生混在一起玩 28:00 恬姐:越长大,儿时伙伴的差异越大,关系很难持续 30:00 青春期时代的校园霸凌 36:00 朋友间的界限、空间和评价 37:00 你是个冷漠的人吗? 40:00 牟彤:24岁前几乎从未有过与同伴出去玩的经验 42:00 牟彤:第一份工作像情感启蒙,给了很多与同伴玩耍的新鲜体验 45:00 恬姐:没有至始至终的亲密朋友 47:00 恬姐:在曾经朋友的眼里,我是个奇葩 48:00 牟彤:成长环境一直在变动,没法相信长久的情感关系 50:00 牟彤:“我这辈子也不会再见到你” 52:00 牟彤:戒掉了依赖性,不建立关系,不为自己制造任何情感牵绊 BGM们: 我是女生——徐怀钰 Lipstick——David Carbonara Never Say Goodbye——Mario/NasTy
关键词:电影;渡部笃郎;冬天 电影: 《无言之冬》(2008)——渡部笃郎 BGM: 爱上鲨鱼的美人鱼——Alexander/Delacruz/Holunson Orchestra/Antonio 电影海报 电影剧照 * 导演渡部笃郎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