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
暂无评分
0人评价
5星
0%
4星
0%
3星
0%
2星
0%
1星
0%
AI智能总结...
AI 正在思考中...
本集内容尚未生成 AI 总结
简介...
关键词:人工智能;转码;留学;自然语言处理;科学伦理
划重点:
01:00 学了好多专业喔
08:00 墨西哥人及时行乐
11:00 “转码”为啥这么火
16:00 大学之前相对闭塞
21:00 学院派教育无可替代吗?
24:00 学院派训练的优势和局限
26:00 自学成才的天才愈加少见
28:00 交叉学科依然会有偏向性
29:00自然语言处理是人工智能皇冠上的明珠
30:00 目前的技术只是机械模仿,不是理解也不是智能
32:00 人工智能是可能的吗?
36:00 如果机器人作为情感陪伴
38:00 人类中心主义者
42:00 机器创作艺术?灵光消逝的时代?
48:00 崇拜毛姆《刀锋》里的男主,平凡而洒脱
52:00 对于未来,演化、不规划
58:00 人文学科与理科不同而互补的思维体系
BGM们:
爱的初体验——张震岳
Lipsticks——David Carbonara
望春风——陶喆




主播...

牟彤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Yu_PWRF
1年前
湖南
0
嘉宾是entp!
Yu_PWRF
1年前
湖南
0
嘉宾是entp!
lmr_150g
1年前
上海
0
好听
lmr_150g
1年前
上海
0
好听
HD408348q
1年前
陕西
0
04:01 14:35 牟彤 可否sharing 你提及嘉宾Victor的B站视频链接和公众号??
HD408348q
1年前
陕西
0
04:01 14:35 牟彤 可否sharing 你提及嘉宾Victor的B站视频链接和公众号??
HD556069t
2年前
上海
0
今天看到一段话的时候,突然想到听节目里常谈到的一个词,实感,就很好奇,为什么这个词那么频繁的出现在你的生活里,不应该标签化的去定义一个人一个节目,就是有点从这个词去记住这个节目,标签化是帮助记忆的,也是一个个标签立体的去认识一个事物,像一个路标,去帮助找到目的地,标签化是该如何去理解
HD556069t
2年前
上海
0
今天看到一段话的时候,突然想到听节目里常谈到的一个词,实感,就很好奇,为什么这个词那么频繁的出现在你的生活里,不应该标签化的去定义一个人一个节目,就是有点从这个词去记住这个节目,标签化是帮助记忆的,也是一个个标签立体的去认识一个事物,像一个路标,去帮助找到目的地,标签化是该如何去理解
依水
2年前
河南
0
这段说的我非常赞同
依水
2年前
河南
0
这段说的我非常赞同
勾留
2年前
上海
0
听过的节目不少,这次的op是我唯一次比较熟悉的
勾留
2年前
上海
0
听过的节目不少,这次的op是我唯一次比较熟悉的
HD581540g
2年前
广东
1
牟彤好棒!
HD581540g
2年前
广东
1
牟彤好棒!

小新老师
1年前
四川
1
1:02:38 57:35 我本人的天赋和个性可能是非常适合搞文科的学生(因为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在我看来就像呼吸一样自然)。但我早早就知道一旦一头扎下去,除非像钱钟书一样有个好家底和好老婆,否则根本搞不下去,因此还是选择了理科。不得不说,学理科某种程度上增强了我的“钝感力”。否则说不定就奔着《黑天鹅》的女主那个套路早早变流星了。

小新老师
1年前
四川
1
1:02:38 57:35 我本人的天赋和个性可能是非常适合搞文科的学生(因为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在我看来就像呼吸一样自然)。但我早早就知道一旦一头扎下去,除非像钱钟书一样有个好家底和好老婆,否则根本搞不下去,因此还是选择了理科。不得不说,学理科某种程度上增强了我的“钝感力”。否则说不定就奔着《黑天鹅》的女主那个套路早早变流星了。

小新老师
1年前
四川
1
48:49 其实所有的经历老来回忆都是只是给了自己一种敢于思考的勇气。多想一步可能来源于年轻时的多走一步。当然,走出去也不见得就一定大开眼界。乔布斯年轻时去印度朝圣除了得了痢疾拆点儿挂了之外,没对他产生太多的影响。

小新老师
1年前
四川
1
48:49 其实所有的经历老来回忆都是只是给了自己一种敢于思考的勇气。多想一步可能来源于年轻时的多走一步。当然,走出去也不见得就一定大开眼界。乔布斯年轻时去印度朝圣除了得了痢疾拆点儿挂了之外,没对他产生太多的影响。

小新老师
1年前
四川
1
43:04 关于AI与艺术,刘慈欣有个短篇小说讲的就是这个,一个小孩儿怂恿外星人模仿李白写诗。外星人调用全宇宙的资源采用穷举法进行创作。但问题是创作量太大,反而找不到潜藏的最有价值的诗句。但是我想说的是,这些人脑想出的思路和多种可能性下的决策,是部分可以被AI实现的。因此还是那句话,AI是个可以加速或辅助思考的工具,我们没有必要用二元论“非此即彼”或“不成功则成仁”地评价一个发展中的东西。举个例子,我们教改圈有个姓龚的老师有三条关于教改的经验:“龚理1:教改工作要想获得成功,必须使教师和学生同时受益。其实这里更强调的是使教师受益;龚理2:对慕课要抱持open的心态。当发现慕课了,不就得这样了吗?那先得想想为什么不能那样;龚理3:不同课程要区别对待。”我们尝试让GPT对其进一步阐述理解的内容,答案为:“GPT:
龚理1”:教改工作要想获得成功,必须使教师和学生同时受益。这条理念不仅指出教育改革的双重目标,也强调了改革的双重收益者。在更深层次上,这里的强调其实是使教师受益。这可能是因为教师作为教育的核心参与者,他们的教学质量、教学态度以及教学方法的改善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效果。因此,我们可以进一步明确,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提供更好的教学支持系统,可以是实施这一理念的具体措施。
“龚理2”:对慕课要抱持open的心态。这意味着我们在看待和使用慕课的时候,要保持开放和探索的态度,不要受限于传统的教育思维或者预设的框架。这个理念鼓励我们勇于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并积极寻找慕课中存在的问题,以寻求改进。换句话说,当我们遇到问题时,不应该停留在“慕课就应该这样”的思维定式上,而是要反思并提出“为什么不能那样”的问题,寻求突破和创新。我们可以提倡和实施教师和学生的共创,以及跨领域、跨学科的合作,来推动这个理念的实施。
“龚理3”:不同课程要区别对待。这一理念强调了教学方法和内容需要根据课程的具体性质和学生的具体需求来调整和优化。比如,理科和文科的教学方式可能需要不同,大学和高中的教学内容和难度也可能有所差异。因此,我们需要研究和发展更多的教学策略和工具,以满足不同课程和学生的需求。”我看完是很震惊的。其实关键问题不在于GPT到底是否像人类一样思考,而是它给出的加工信息是否可以促进人类的思考。此外,谁说世间万物都得用一只模式“思考”呢。为此才有的等效方案的“图灵测试”。

小新老师
1年前
四川
1
43:04 关于AI与艺术,刘慈欣有个短篇小说讲的就是这个,一个小孩儿怂恿外星人模仿李白写诗。外星人调用全宇宙的资源采用穷举法进行创作。但问题是创作量太大,反而找不到潜藏的最有价值的诗句。但是我想说的是,这些人脑想出的思路和多种可能性下的决策,是部分可以被AI实现的。因此还是那句话,AI是个可以加速或辅助思考的工具,我们没有必要用二元论“非此即彼”或“不成功则成仁”地评价一个发展中的东西。举个例子,我们教改圈有个姓龚的老师有三条关于教改的经验:“龚理1:教改工作要想获得成功,必须使教师和学生同时受益。其实这里更强调的是使教师受益;龚理2:对慕课要抱持open的心态。当发现慕课了,不就得这样了吗?那先得想想为什么不能那样;龚理3:不同课程要区别对待。”我们尝试让GPT对其进一步阐述理解的内容,答案为:“GPT:
龚理1”:教改工作要想获得成功,必须使教师和学生同时受益。这条理念不仅指出教育改革的双重目标,也强调了改革的双重收益者。在更深层次上,这里的强调其实是使教师受益。这可能是因为教师作为教育的核心参与者,他们的教学质量、教学态度以及教学方法的改善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效果。因此,我们可以进一步明确,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提供更好的教学支持系统,可以是实施这一理念的具体措施。
“龚理2”:对慕课要抱持open的心态。这意味着我们在看待和使用慕课的时候,要保持开放和探索的态度,不要受限于传统的教育思维或者预设的框架。这个理念鼓励我们勇于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并积极寻找慕课中存在的问题,以寻求改进。换句话说,当我们遇到问题时,不应该停留在“慕课就应该这样”的思维定式上,而是要反思并提出“为什么不能那样”的问题,寻求突破和创新。我们可以提倡和实施教师和学生的共创,以及跨领域、跨学科的合作,来推动这个理念的实施。
“龚理3”:不同课程要区别对待。这一理念强调了教学方法和内容需要根据课程的具体性质和学生的具体需求来调整和优化。比如,理科和文科的教学方式可能需要不同,大学和高中的教学内容和难度也可能有所差异。因此,我们需要研究和发展更多的教学策略和工具,以满足不同课程和学生的需求。”我看完是很震惊的。其实关键问题不在于GPT到底是否像人类一样思考,而是它给出的加工信息是否可以促进人类的思考。此外,谁说世间万物都得用一只模式“思考”呢。为此才有的等效方案的“图灵测试”。

小新老师
1年前
四川
1
41:40 关于人是否会被机器替代,要看做什么事情的人。理论上任何可复制可模式化的东西随着技术的发展都有可能被替代。甚至包括人的思考模式和行为模式的预期,现在的一些大型服务器干的就是这样的事情啊。但其目的大部分在于评估一个人的消费动机和诱导人的消费行为,你看,这背后就是消费主义的逻辑思维。所以表面上看是AI代替人,不如说是人替代人。大家普遍的担忧可能还是从本职工作出发的就业焦虑。但问题在于担心本身不起任何作用啊。所以会出现二元论的观点:“你要么接受它,要么被它替代”。以我们集成电路设计为例,数字电路自动化早在二十年前就已经实现了,工程师只要会编程就可以设计CPU的硬件结构了。程序到硬件图纸(版图)的过程几乎是软件(EDA)来完成。但是模拟电路就像当年的围棋一样觉得还是人才行,因为其间涉及到很多多元参数的平衡与绘制芯片版图时需要的艺术直觉。然而目前这部分的工作也在不断被AI蚕食。我就在我的课程里教学生如何用它。我跟同学说:“AI的出现向我们工程师提出了更好的系统级思考的要求,你要站在更有意思的维度去思考,否则成为工具的就不是应用软件,而是你自己。”当然,二元论最大的问题在于它扼杀了多种其他维度的思考和可能性。谁说搞芯片的就不能写科普书,做童书和教大家怎么使用人工智能呢?就像梁捷老师说的,淘金热最赚钱的不是挖矿的,反而是卖水和卖牛仔裤的。写未来简史的那位也提醒我们,如何灵活调整自己,具有较高适应性的人才能在未来游刃有余。这虽然听起来是句空泛的废话,但却是对实际众生生存模式的人类学描述。至于怎么做斜杠的事情,就得自己去尝试了。只不过boss们也不傻,很多KPI唯一的目的就是把你的一切都与工作绑定,不让你有精力和时间去思考工作之外的事情,不让你有勇气去尝试其他的东西,就像我们现在对AI机器人正在做的事情是一样的。只不过这样的日子恐怕也不会长久了,智慧只是人类自诩为万物之灵的一种想当然,植物有时都比我们聪明,更何况是现在无论是软件还是硬件都可以自己造自己的AI呢?

小新老师
1年前
四川
1
41:40 关于人是否会被机器替代,要看做什么事情的人。理论上任何可复制可模式化的东西随着技术的发展都有可能被替代。甚至包括人的思考模式和行为模式的预期,现在的一些大型服务器干的就是这样的事情啊。但其目的大部分在于评估一个人的消费动机和诱导人的消费行为,你看,这背后就是消费主义的逻辑思维。所以表面上看是AI代替人,不如说是人替代人。大家普遍的担忧可能还是从本职工作出发的就业焦虑。但问题在于担心本身不起任何作用啊。所以会出现二元论的观点:“你要么接受它,要么被它替代”。以我们集成电路设计为例,数字电路自动化早在二十年前就已经实现了,工程师只要会编程就可以设计CPU的硬件结构了。程序到硬件图纸(版图)的过程几乎是软件(EDA)来完成。但是模拟电路就像当年的围棋一样觉得还是人才行,因为其间涉及到很多多元参数的平衡与绘制芯片版图时需要的艺术直觉。然而目前这部分的工作也在不断被AI蚕食。我就在我的课程里教学生如何用它。我跟同学说:“AI的出现向我们工程师提出了更好的系统级思考的要求,你要站在更有意思的维度去思考,否则成为工具的就不是应用软件,而是你自己。”当然,二元论最大的问题在于它扼杀了多种其他维度的思考和可能性。谁说搞芯片的就不能写科普书,做童书和教大家怎么使用人工智能呢?就像梁捷老师说的,淘金热最赚钱的不是挖矿的,反而是卖水和卖牛仔裤的。写未来简史的那位也提醒我们,如何灵活调整自己,具有较高适应性的人才能在未来游刃有余。这虽然听起来是句空泛的废话,但却是对实际众生生存模式的人类学描述。至于怎么做斜杠的事情,就得自己去尝试了。只不过boss们也不傻,很多KPI唯一的目的就是把你的一切都与工作绑定,不让你有精力和时间去思考工作之外的事情,不让你有勇气去尝试其他的东西,就像我们现在对AI机器人正在做的事情是一样的。只不过这样的日子恐怕也不会长久了,智慧只是人类自诩为万物之灵的一种想当然,植物有时都比我们聪明,更何况是现在无论是软件还是硬件都可以自己造自己的AI呢?

小新老师
1年前
四川
1
40:41 人工智能的本质在于把过去人做的事情让电脑或机械去做。只不过不同浪潮下替代的事情是不同。替代本质不是目的,替代带来的利益才是目的。其实,任何人类的行为模式做时间长了都会呈现范式和规律性,没有电脑和AI的时候是人模仿人,人管理人。当技术节点来临后,很多过去看似科幻的实现不了的事情都变成可能了。比如集成电路7nm以下工艺带来的GPU的算力就使得像GPT这样的语言聊天类AI的大量商用成为可能。当然,这种技术之所以能够推广下去还有另一个方向的原因,就是很多人的思考方式和行为模式被社会驯化得越来越像机器了。

小新老师
1年前
四川
1
40:41 人工智能的本质在于把过去人做的事情让电脑或机械去做。只不过不同浪潮下替代的事情是不同。替代本质不是目的,替代带来的利益才是目的。其实,任何人类的行为模式做时间长了都会呈现范式和规律性,没有电脑和AI的时候是人模仿人,人管理人。当技术节点来临后,很多过去看似科幻的实现不了的事情都变成可能了。比如集成电路7nm以下工艺带来的GPU的算力就使得像GPT这样的语言聊天类AI的大量商用成为可能。当然,这种技术之所以能够推广下去还有另一个方向的原因,就是很多人的思考方式和行为模式被社会驯化得越来越像机器了。

YXis
1年前
上海
1
请问有嘉宾的公众号名吗?

YXis
1年前
上海
1
请问有嘉宾的公众号名吗?

一小截儿米奇
2年前
北京
1
充实饱满,嘉宾的经历很丰富了!🎃节快乐!

一小截儿米奇
2年前
北京
1
充实饱满,嘉宾的经历很丰富了!🎃节快乐!

小新老师
1年前
四川
2
55:33 作为教大学物理的老师推荐主播费曼的《发现的乐趣》和《别闹了,费曼先生》,也许会对理工科知识的认知会有所改观。

牟彤
2年前
北京
4
这期配图好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