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嘉宾】 王治中,黑芝麻智能产品市场总监,负责公司产品及市场推广等方面工作。王治中拥有十多年跨国半导体公司及辅助/自动驾驶应用领域的工作经验。 加入黑芝麻智能之前,王治中在亚德诺半导体,意法半导体和德州仪器先后从事辅助/自动驾驶技术及汽车应用市场等方面的工作。 【本期主题】 单芯片行泊一体方案加速智能驾驶落地 【分享要点】 1、汽车智能化转型与电子电气架构的发展 2、主流智驾功能与行泊一体分析介绍 3、黑芝麻智能在行泊一体应用中的思考与进展
现在智能汽车圈的内卷越来越严重,各品牌新车都在拼空间、拼配置、拼快充技术、拼续航里程,但当这些基本的参数越来越趋同,产品的实力差距越来越接近的时候,汽车品牌逐渐开始寻找其他竞争点。 最近我们发现,这波内卷之风也蔓延到汽车音响。 每一款新车在上市时都会重点强调音响的硬件配置、聆听体验; 同时,不少爱车一族也在网络上自发晒出车内音响的效果,一时之间,各家音响「高下立见」。 在车企和消费者「双重夹击」之下,关于汽车音响的较量也上升到新的高度。 汽车音响,拼的到底是硬件还是软件?一个好的汽车音响,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Bose 认为,汽车音响单纯依靠硬件堆料,局限性大,软件算法也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比如调音、降噪,Bose 借助软件算法进一步提升音响系统品质,并设计出极具开创性的 Bose Executive Edition 悦尊音响系统。 上一期行家说,我们已经了解到如何鉴别汽车音响的优劣,并且讨论了汽车音响原厂定制的重要性等等话题,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回顾上一期内容。 但显而易见,关于汽车音响,大家还有很多关心的问题。例如,智能化浪潮下,车企、用户对汽车音响的需求发生了什么变化? 随着车企和用户对汽车音响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汽车音响应如何突出核心优势,在众多产品中脱颖而出? 2 月 16 日下午 3 点,我们邀请了 Bose 汽车系统部中国区工程负责人 徐徐来到汽车之心视频号直播间,和我们讨论「汽车音响内卷加剧,Bose 如何突围?」等话题,一起寻找问题的答案。 本次直播,将讨论以下话题: 1、结合对车舱声学的独到理解,Bose 如何借助软件算法提升音响系统品质? 2、车圈掀起的「汽车音响军备竞赛」中,「原厂定制」有哪些独特的优势? 3、全球首套 Bose Executive Edition 悦尊音响系统,能否应对汽车音响「堆料」大战? 4、智能化浪潮下,用户对汽车音响的需求发生了什么变化?5、用户对汽车音响的关注度越来越高,Bose 又将如何满足用户的多元化需求?
【本期嘉宾】 张显宏,友道智途首席架构师兼智能驾驶中心副总经理 张显宏,近 8 年自动驾驶技术研发经验,曾主导完成上汽三代 L4 自动驾驶技术研发及落地工作,曾作为智能驾驶技术总工程师,主导完成洋山港 5G+L4 智能重卡自动驾驶商业化落地项目,带领团队在 2018 年获得全国首张自动驾驶开放道路测试牌照及 2019 年获得全国首批自动驾驶示范运营牌照,国家重点技术攻关项目智能驾驶负责人。 目前负责友道智途 L4 级别自动驾驶的技术研发及商业化应用,授权自动驾驶相关发明专利 20 余件。 【本期主题】 如何实现智能重卡的减员化和真无人? 【分享要点】 1. 智能重卡减员化的商业化历程 2. 智能重卡无人化面临的挑战 3. 智能重卡真无人的技术底座 4. 智驾系统的安全决策
【本期嘉宾】 杨政,飞步科技联合创始人兼 CTO 杨政,浙江大学博士,飞步科技联合创始人兼 CTO,浙江省飞步智慧交通高新技术企业研究开发中心负责人,主要研究方向为机器学习,涉及数据降维、图像分类聚类、跨媒体检索、多传感器目标检测与跟踪,及深度学习等前沿领域。 杨政在国际顶级学术会议(如 NIPS,IJCAI 和 CVPR)及顶级期刊(如 TNNLS)发表论文 10 余篇,申请发明专利 32 项,其中授权 4 项。 作为飞步科技产品技术负责人,主导研发了无人驾驶系统与车路云一体化协同作业平台,具备毫秒级响应、厘米级精度、实时路径规划和全局调度管理等功能。 平台支撑全球最大规模的港口自动驾驶集卡车队开展运营超 1000 天,为中国邮政运送包裹超 100 万件,并连续三年为世界互联网大会提供自动驾驶接驳服务。 【本期主题】 无人驾驶在港口落地的技术挑战与应用实践 【分享要点】 1. 从自动化到智能化,传统码头转型升级的技术挑战 2. 从降本到增效,智慧港口下一阶段的发展目标是什么? 3. 飞步科技车路云一体化智慧港口方案落地实践
【本期嘉宾】 曹坤,DeepWay 智能化研发部首席架构师 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学士、硕士,德国亚琛工业大学硕士,毕业于李克强教授课题组。 先后于德国大陆汽车电子(Regensburg)、一汽技术中心、清智科技等企业研发、创业,曾参与或主持 ADAS 功能(FCW/AEB/ACC/LDW/LDP/LCC 等)和特定场景 AD 功能(园区/军用等)开发,具备 11 年智能驾驶算法(感知融合/决策规划/控制)和系统开发经验。 原清智科技联合创始人,国内率先实现商用车 L1/L2 试装/量产及园区 L4 小巴试运营,2018 陆军无人驾驶挑战赛冠军。 【本期主题】 如何兼顾技术、成本及商业化进程 做可量产的自动驾驶卡车 【分享要点】 1. 自动驾驶量产,难在哪里? 2. 迎难而上,DeepWay的破局之道 3. 从0到1,如何开发量产的自动驾驶系统?
【本期嘉宾】 李楠,导远电子ASENSING 副总工程师 李楠博士,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深耕机器人控制系统,模式识别,运动控制,人机交互等技术研究领域十余年,对 AI、智能驾驶等新兴智能技术行业应用的发展趋势有着深入理解。聚焦车载领域,于 2016 年初加入导远电子,就任副总工程师,带队负责导远的导航、制导和控制技术研发、管理及落地。 【本期主题】 量产化车载高精度定位关键技术及发展趋势 【分享要点】 1. 车载高精度定位产品发展历程 2. 量产化车载高精度定位关键技术 3. 量产化车载高精度定位产品发展趋势
智能汽车之间的内卷,由续航到智能驾驶,已经蔓延到智能座舱。 在智能座舱上,造车新势力除了比拼屏幕大小、屏幕数量、UI 的画面效果,还开始关注用户的驾乘体验。如蔚小理都搭载了高级音响,以影院级听觉效果作为新车卖点。 其实在汽车多年的发展历史中,汽车音响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为了打造更好的音响效果,汽车厂商会与优秀的音响品牌合作,在自家的新品或者是重点车型上搭载品牌的音响系统;很多汽车品牌也会将音响作为核心卖点进行宣传。 随着汽车逐渐成为我们生活中重要的「第三空间」,汽车音响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也逐渐成为用户选购汽车时的重要参考依据。 一般高档车型所搭载的音响,我们比较熟悉的有例如 BOSE、B&O、宝华韦健、柏林之声、丹拿、哈曼卡顿、英国之宝。 这些品牌音响在随着高档汽车保有量增加的同时,装配量也大大提升,知名度在消费者心中也逐渐提升。 以 BOSE 汽车音响为例,已经上车了保时捷 911、保时捷 Cayenne、保时捷 Taycan、别克世纪 CENTURY、凯迪拉克 CT6 120 周年限量版、红旗 H9、领克 09 等等高端车型。 然而近段时间,某汽车品牌的音响被车主投诉存在虚假宣传,理想汽车 CEO 李想揭晓汽车音响内幕,也让汽车音响行业「贴牌」的「潜规则」浮出水面。 那些藏在设计精美的装饰外壳背后的名牌音响,很可能只是一个小厂的产物。消费者花费了不菲选装费,只是为名牌光环买了单,并没有真正享受到对应的听觉效果。 本来是汽车和音响品牌「强强联合」的产物,为什么会成了虚假宣传、贴牌换标的重灾区? 作为消费者,音响是汽车使用频率极高的配件,贴牌的和原厂定制的区别到底在哪,我们该如何分辨?原厂定制又是不是真的那么重要? 9 月 30 日下午 3 点,我们邀请了 BOSE 汽车系统部中国区工程负责人 徐徐来到汽车之心视频号直播间,和我们讨论「汽车音响的原厂定制,是否真的重要?」等话题,一起寻找问题的答案。 本次直播,将讨论以下话题: 1. 汽车音响是如何影响驾乘体验的? 2. 汽车音响相对消费电子的研发难点是什么? 3. 消费者该如何鉴别汽车音响的优劣? 4. 如何顺应汽车属性的变化,对音响进行技术革新? 5. 结合汽车音响的发展历程和未来趋势,BOSE 的技术探索路径
【本期嘉宾】 成二康,Nullmax 计算机视觉首席科学家 成博士,美国天普大学 (Temple University) 获得计算机博士学位。博士研究期间进行计算机视觉、机器学习领域的探索性研究。并先后在美国西门子普林斯顿研究院、美国 Broncus Medical Inc 公司从事计算机视觉、机器学习、医学图像分析领域的研究工作。后加入 Nullmax 开展基于深度学习的自动驾驶感知技术的研发。长期从事计算机视觉,机器学习领域的研究工作,研究方向为物体检测,目标跟踪,图像分割,特征提取等,发表 30 余篇国际学术会议和期刊论文,其中部分研究成果发表在人工智国际会议 CVPR,ICCV,ICRA,IROS 等。并持有多项美国专利和中国专利。 【本期主题】 行泊一体中的感知能力介绍 【分享要点】 1. 感知算法如何助力行泊一体高效落地 2. 行泊一体中数据闭环系统及混合数据增强的作用 3. BEV 感知方案在行泊一体方案中的作用
【本期嘉宾】 王凡,纵目科技副总裁&CTO 曾在 Zoran 与 CSR 公司担任高级研发经理。2016 年加入纵目科技,担任自动驾驶技术总监,带领团队开发低速自动驾驶方案,技术水平处于行业领先地位,泊车产品现已在多种车型大规模量产。目前担任纵目科技 CTO。 【本期主题】 行泊一体算法软件架构的生物进化 【分享要点】 1. 自动驾驶技术的「生物进化」 2. 利用 SOA 重构行泊一体的软件架构 3. 行泊融合对算法的新挑战
【本期嘉宾】 沈骏强,福瑞泰克 CTO 沈骏强博士,福瑞泰克智能系统有限公司 CTO,全面负责公司在 ADAS 和自动驾驶领域的技术规划和产品开发。博士毕业后,任职于德尔福在北美的电子与安全事业部,于 2007 年作为 IVS 团队的主力开发人员,参加美国 DARPA URBAN CHALLENGE。2007 年底外派到德尔福(中国)科技研发中心,建立德尔福主动安全开发团队。2016 年加入华为公司,作为华为车联网实验室的首席科学家,全面负责华为公司在自动驾驶领域的开发工作。 【本期主题】 软件定义汽车时代,Tier1该如何赋能车企提供业务价值? 【分享要点】 1.软件定义汽车进入2.0时代,智能汽车下一步该如何走? 2.高阶自动驾驶量产成主旋律,软件定义汽车的价值要如何衡量? 3.冰山效应下,福瑞泰克软件系统解决方案介绍
【本期嘉宾】 潘坚伟,路特斯科技智能驾驶 CTO 潘坚伟博士有超过 18 年无人驾驶行业研发经验, 历任 AutoX 全球副总裁,负责技术的开发及合作、Roadstar.ai 研发总监、Boeing 波音无人飞机算法首席研究专家和 Liebherr 利勃海尔无人驾驶矿车的算法负责人。博士毕业于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机器人专业,美国田纳西州立大学客座教授,博士生导师。AAAI、IJCAI、MLDAS 等国际 AI 组织的联合主办人和委员。潘坚伟博士拥有 60 多份 AI 相关领域专利,曾带队完成中国首例繁忙市区路况的无人驾驶技术落地实践。 【本期主题】 数据驱动下智能驾驶的探索与实践 【分享要点】 1.「接管里程」和「覆盖里程」重新定义智能驾驶分级 2. 智能驾驶的「三」核心 3.「以终为始」的数据驱动的智能驾驶
【本期嘉宾】 郑睿童,探维科技 CTO 清华大学精仪系博士,10+年激光雷达研制经验,固态激光雷达和图像融合技术的开创者,发表激光雷达相关论文 4 篇。 【本期主题】 高阶辅助驾驶的安全之路 【分享要点】 1. 激光雷达的历史进程与技术演进 2. 探维科技的核心产品与技术 3. 激光雷达技术未来的走向与变局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