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苏啤酒,1986年诞生于新疆乌苏,30多年几乎不为人知,近几年以“夺命大乌苏”的名号红遍全国,成为啤酒中的网红C位品牌。自2019年开始走出疆外以来,乌苏啤酒全国销量迎来了爆发式增长;2020年,乌苏啤酒全国销量增长27%达到62万吨,其中疆内外销量各占一半;2021年,乌苏啤酒销量达到80万吨以上,同比增长34%;根据相关数据显示,乌苏啤酒2023年规模将有望突破100万吨。
周六开卖,热搜第一,茅台巧克力又来了,茅台究竟能撬动年轻人多少生意?今天我们从行内的角度,从品牌营销的方向,来剖析一下茅台的联名以及联名破圈的逻辑 如果你对快消品行业有兴趣,欢迎关注我的个人播客:品牌快消说,也欢迎添加我的个人微信:yingxiaoli012,我们展开更多的交流
从小时候学校门口小卖部5毛一根的散装辣条,到后来五花八门,精美包装的定量装辣条,国民零食——辣条,究竟是怎么一步步的发展起来的?本文参考艾瑞咨询等研究数据,从辣条发展的历史,分类,规模,消费者影响因素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出发,解读辣条的现状 如果你对快消品行业有兴趣,欢迎关注我的个人播客:品牌快消说,也欢迎添加我的个人微信:yingxiaoli012,我们展开更多的交流
今天我们来聊一聊,无论是在加盟圈还是在快消品圈子里,都比较火的一个话题——零食折扣店,他的火爆背后,究竟是什么逻辑?什么盈利方式?什么玩法?我对零食店的几个判断以及现有的企业、经销商的应对之法 如果你也对这类现象有兴趣,欢迎关注我的个人播客:品牌快消说,也欢迎添加我的个人微信:yingxiaoli012,我们展开更多的交流
配料表越干净越火爆?2022年中国果汁饮料行业市场规模达到1375.8亿元。 虽然市场规模从2017年开始不断扩大,但竞争也愈发激烈,据统计中国果汁饮料行业龙头企业市场占有率达到10%以上,这意味着,新晋品牌只能依靠细分品类进入饮品赛道,例如元气森林的气泡水、外星人电解质水、沙棘、小青柠饮料。 在众多饮品细分品类中,有一个品类值得我们关注,虽然问世较早,却平淡无奇,虽然看上去更加营养健康,但却因为价格而成为小众品类,就是NFC果汁。 2012年零度果坊的出现让NFC果汁进入到消费者眼前,这款看起来新鲜、营养、鲜榨的果汁因为其低温冷藏+短保的亮点,迅速获得市场认可,虽然价格不便宜,但依旧有人尝试。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汇源、农夫山泉、统一等头部品牌纷纷入局NFC果汁,但巨头们的入场,虽然将NFC果汁的价格打了下来,但并没有让这个品类走进大众的视线里。 在大多数消费者认知中,NFC果汁依旧以贵为主。 这个健康营养的品类,似乎陷入了尴尬的境遇,和椰子水一样不温不火 一文听懂:NFC果汁行业,为何做不大?关注我,了解更多快消品行业干货!
涨价潮将使快消品出现新一轮格局演变,已经形成明显品牌优势的消费品会继续保持赢家的身份,而大部分快消品行业有可能面临重新洗牌。
如何解决产品动销问题,是当前大多数快速消费产品上市后要面临的技术难题,今天我们来聊聊如何从产品策划端解决产品动销的问题
带货时代,直播电商是传统渠道的终结者? 近几年啊,快消品最火的销售渠道,也是最热闹的一个渠道当属直播带货,据统计,2022年直播用户规模达到6.6亿人,销售额近2万亿。预测2023年直播用户规模6.8亿,销售额2.3万亿元。 2022年,所有人都说“全民直播”的时代已经到来,士、农、工、商、都在玩直播。 直播电商其实是打破了品类和区域的限制,从小到食品饮料、美妆、服饰、生鲜、家电数码,大到汽车、房子、火箭,好像似乎万物皆可直播。 那么网上更是盛传:说未来企业不玩直播,就是死路一条,电商是实体店的掘墓人,那么直播电商是实体店和传统电商的掘墓人。 01 先来说一说 什么是直播带货? 直播带货:就是商家通过直播的形式,给观众推荐商品。往前推10年,直播带货的前身就是电视购物。 在直播过程中,主播如同线下销售中的“导购”,“买它买它买它”其个人的销售能力对商品销售效果将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直播带货本质上是实现线下导购的一个线上化。 直播电商的价值链有三个核心:就是主播(MCN机构)、平台方、品牌商家。 直播带货的前世今生: 直播电商最早起源于电商平台,比如淘宝、唯品会这些,而近年来随着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应用的兴起,通过视频直播带货已成为现在增长最快的电商业态。 2016年被业内人士称为“直播电商元年”。 最早进入直播的平台:秀场直播、YY、虎牙、斗鱼等头部平台。 最早做直播带货的平台是蘑菇街。 蘑菇街率先将直播与电商带货结合到一起,成为直播带货的开创者。 在2016年4月,淘宝直播上线,并签约了薇娅,使直播带货为消费者熟知。 2017年,快手直播上线。创新了直播打赏功能,主攻三四线市场,迅速吸引了庞大的“小镇青年”群体,所以说什么精神小伙,社会摇也是从那个时候兴起。 在2018年,抖音直播上线。但是最开始的抖音直播门槛很高,需要有5万粉丝的基础。 2019年,李佳琦出圈。靠着一句“OMG,买它!” 成为全网顶流带货主播,也彻底带火了他背后的淘宝直播。当年全网直播带货销售额达4600亿。 2020年,直播带货百花齐放。当年全网直播带货销售额是8700亿。 近几年由于疫情的影响,实体经济衰微,直播带货进入了加速赛道。 比如拼多多、小红书等平台陆续上线直播功能,抖音更是斥资6000万签约罗永浩,直播电商全面爆发,进入了百花齐放的阶段。 2021年,进入“全民直播时代”。当年全网直播带货销售额近万亿。 遥遥无期的疫情助推了直播带货的发展,直播电商呈现出井喷之势,士农工商纷纷走进直播间进行直播带货。 预计2022年直播带货销售额能够达到2万亿。 02 那么多的渠道,直播带货为什么能火? 01首先就是线上销售场景化 直播电商把直播与电商结合起来,即通过直播的方式与用户直接建立起连接,通过直播画面的视听演绎加上富含情感的实时互动,不仅让观众沉浸于主播的产品种草,而且可以更好地激发消费热情,同时提供更直观和生动的购物体验,让观众在直播间潜移默化产生感性购买行为,就在无形中提升了销售额。 02庞大的网民数量 根据网络统计,目前国内网民的数量已经达到了8.9亿,而直播用户的数量就达到了6亿,最关键的一点就是现在的直播渗透率比较高,已经超过了50%,换句话来说,也就是平均每2个网民当中就会有一个人通过这种方式来购物。 03低价,便宜啊 一种是平台打着干掉中间商,让消费者买东西更便宜的宣传,拼命压榨企业拿到的低价。 另一种是厂家为了快速收回现金流,刻意低价,同时换取销量排名第一,然后在平台上以正常价进行自然销售,所以说有些主播比如小杨哥一晚上销售杨掌柜粉面菜蛋3000万,其实厂家并不是很挣钱,挣钱的在这场直播之后,打响了知名度,不仅仅有消费者,还有更多的比如腰部主播,其他平台等找上门来进行正常价格的销售。 没有什么销售策略比同样的产品,全网最低价更有诱惑力了!关键是这种低价是在有公信力的平台,知名的播主信誓旦旦的推荐下,还可以包退包换! 04便利 不用逛街,非常节约时间,省去中间环节,显著的降低交易成本和提升交易效率。 05疫情助推 断断续续被封在家的消费者,几乎人手一部的智能手机,助推了直播带货的井喷。 06模仿行为与榜样的力量 比如薇娅、李佳琦、辛巴的榜样力量,他们的号召力。 一个人短时间的财富积累比千人的企业几十年挣的还要多,这是在告诉所有消费者:在阶层固化的今天,你是不是官二代、富二代都不重要,草根也可以通过直播带货快速发财,实现财富自由。 于是大量的人进入直播行业,做着发财梦,甚至有些高中生辍学走上了直播的歪路,助推了直播带货的发展。 03 接下来我们来讲一下直播电商的弊端和问题 直播带货很火,但再火的现象也掩盖不了弊端和问题。 1、直播带货的火爆导致提供产品的生产企业微利或者无利,而平台和主播却是暴利。 直播电商野蛮无序的发展,中间商直接被消灭了,平台成为了唯一的销售渠道,而且具有非常高的议价权。 平台直接对接工厂,在平台居高临下的压迫下,为了全网低价吸引消费者,无底线的压榨工厂,谈价格不是打折,是直接打到骨折。很多中小企业不做直播,在疫情当时就没有销量,工厂停工。而做了直播,却没有利润。 于是同行业的制造工厂开始无底线的低价销售,结局就是大批量的工厂因为没有利润,直接倒闭,而平台和主播成了最终的赢家。 我们都说盈利的组织叫企业,不盈利的组织叫慈善机构。这个世界上没有物美价廉,只有物有所值。又好又便宜的产品偶尔促销可以,长期不赚钱,哪个企业也做不到。 2、直播带货的火爆造成渠道的恶性垄断,有大量的中间实体倒闭,造成大量的人失业。 而且有引导舆论,制造矛盾对立,割裂社会。满网都是赞美直播带货给消费者提供的低价产品,解决多少就业了,反过来黑化实体店,黑化经销商 过去消费者买衣服进服装店,买鞋子进鞋店,吃饭到饭店。现在你买什么都可以只进一个店,这个店叫淘宝、叫美团、拼多多、抖音、京东等。 它不是对一个行业的垄断,而是对所有行业的垄断,他们控制了消费终端的大数据,对流量拥有绝对话语权,也因此拥有所有源头工厂产品的定价权。 高度集中,高度垄断。虽然有几个平台火了,但是有其它几十万、几百万、甚至几千万的中间商倒掉了! 打着人人可以做老板的幌子,让大量的实体店倒闭,让1000人失业,只解决200人就业,造成失业率越来越高。 我们看看马路边的商铺、商场就知道了。 买的东西是便宜了,可是大量工厂倒闭,大批工人的失业,无工可打,无商可务几乎已经成为现实。 一个组织不能只考虑利益,还要考虑社会责任。中国邮政因为一个快递投递员跑几十甚至几百公里,会因为不盈利就不送吗?中国高铁会因为不盈利就关停吗? 3、直播带货造成财富分配严重失衡,财富加速集中,产生虹吸效应,破坏了经济生态链,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共同富裕——背道而驰。 直播带货是比传统电商更加集中的一种商业模式,当塔尖的那部分人,把社会财富通过网络平台集中到自己手上时,民间还剩下什么? 财富不流通,集中成为资本,就成为了下一场财富,收割盛宴的基础资本。 当我们还沉浸在直播间的商品越来便宜,暗自欢喜的时候,其实我们已经被割韭菜了。 几个平台把整个社会的财富都集中到少数人的手中:垄断性的工厂、直播平台、MCN机构(博主),形成了一个个经济的寡头,造成了社会财富分配严重的不均衡,本来该大多数人赚的钱,却只被几个人赚走了,又形成了地主和贫农的局面,造成富人更富,穷人更穷,两极分化严重 看看薇娅、李佳琦、辛巴的收入。一个人一年赚的钱比千人的企业几十年赚的还要多。 100个人赚了钱,有100个人到其他地方消费,这就叫经济流动,如果钱被一个人赚走了,那基本都是投资,然后再赚别人的钱,这中间就几乎没有产生消费。只一味的投资不流通,只会造成少数人控制大多数的资源。 到那个时候,你会发现你的工作时间越来越长,工资越来越低,物价越来越高。所以说可以有直播带货,但是不能让直播带货形成垄断。 4、全网低价,恶性竞争,最终的结果就是低质,产品质量得不到保证,导致劣币驱逐良币,实业创新和研发被扼杀,工匠精神丧失,代之以投机取巧,偷工减料。 比如工厂为了获取一点点微薄的利润开始偷工减料,以次充好。于是直播平台上会出现假蜂蜜、糖水燕窝等现象。 企业首先得考虑活下去,必须得追求合理的利润,然而在垄断资本与市场竞争的多重打压之下,工厂举步维艰,根本就没有多余的钱去搞研发,创新创造就 是写在墙上的标语而已。 在产品稀缺时代,是没有问题的。可目前是产品过剩时代,拼的就是研发和创新! 5000家上市公司里,每年的年报仔细看一看,研发费用超过1000万的有几家?可以数一数,民营企业里拿得出手的创新创造有多少?活得好、不负债的民营企业又有几家? 5、 税收是国家机器正常运转的保障,一个公民、一个企业照章纳税是基本的义务。可电商、直播带货偷税漏税却成为常态。 2021年浙江省杭州市税务局稽查局查明,在2019年至2020年期间,薇娅(黄薇)通过隐匿个人收入、虚构业务转换收入,虚假申报等方式偷逃税款6.43亿元,其他少缴税款0.6亿元,依法对黄薇作出税务行政处理处罚决定,追缴税款、加收滞纳金并处罚款共计13.41亿元。 问题是只是薇娅一个人偷税漏税吗? 04 渠道的变迁和渠道销售数据隐藏的真相 1980年,后销售渠道一直处于变化状态,过去是几十年一变,现在可能是一年就会有新的变化,渠道变化的主旋律是不停的分流。 1978年之前中国只有一个渠道就是供销社; 改革开放后诞生了流通渠道,1984年中国出现第一个商超; 2000年左右诞生了特通(高速服务区、景区、学校、医院)和连锁便利店(全家、罗森、7-11)等。 2003年诞生了电商,2016年诞生直播带货,2019年诞生社区团购。 每出现一个新渠道,都会分流老渠道的销量。 2021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达到44.1万亿,其中网上零售额13.1万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达到了24.5%。 直播电商的官方数据是8700万元,连锁便利店25.2万家,销售额3492亿。前100名连锁超市销售额2.3万亿。 2021年各个渠道的销售占比情况显示,火爆的直播带货仅仅是超越了连锁便利店的销售额而已。远远没有到超越实体店和传统电商的阶段。现在没有,未来也没有可能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