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播:洛宾 嘉宾:牙签,阿辉 洛宾从2014年开始在豆瓣阅读上连载《中国脱口秀演义》,历时九年,在2023年写成了逾20万字的纪实文学。在联系了三家出版公司后,都以“最近不是出版脱口秀书籍的最好时机”为由拒绝了。洛宾决定把这部作品以对谈有声书的形式发表在喜马拉雅上,这两集盘点10年老炮作为这部作品的先导内容,跟大家聊聊那些经过了10年依然奋斗在这条赛道上的演员们。 希望图书出版界的相关人士听完后能联系“搞笑大叔洛宾”,共商出版计划。
主播:洛宾,佳倩,海风 这期一开始我们聊了一个热点,就是关于张雪峰老师建议高考学生不要报考新闻系的这个事情。但是这期的重点其实是后面的四十多分钟,我们读了很多读者以前的留言,里面也有很多关于这个高考还有一些求助的信息。如果你曾经给我们留过言,希望你好好的听完这期节目。 近段时间,张雪峰因为一个观点引发热议,他表示:“孩子非要报新闻学,我一定会把他打晕”。 由此,不少新闻学教授开始发文炮轰张雪峰,反驳称新闻专业能文能武,主流媒体依然是一个能吸纳就业的行业。进可以自主创业、到互联网大厂,退可以考公务员,到国有企业。 很多新闻学教授都对张雪峰的观点进行了全盘否定,甚至上升到个人攻击。
主播:洛宾 嘉宾:牙签 本期跟脱口秀演员牙签聊聊困扰他7年的焦虑症,为了治疗焦虑症,他用尽了所有办法,包括请道士驱鬼……2023年6月,他在著名的精神病医院深圳康宁医院住院两周进行治疗,与他同一时间因为焦虑症而住进同一家医院的,还有他的妈妈。 焦虑症,或称焦急症、焦虑障碍(英语:anxiety disorder),是明显感觉焦虑和恐惧感的一种精神疾病。焦虑是对未来事件的担心,恐惧则是对当前事件的反应,这些感觉可能会导致身体症状,如心跳过速和颤抖。以下为常见的焦虑症:广泛性焦虑症、特异性恐惧症、社交焦虑症、分离焦虑症、广场恐惧症、恐慌症和选择性缄默症。焦虑症会由造成症状的原因来区分,人们往往有不止一种的焦虑症。 遗传与环境都可能是造成导致焦虑的原因,孩童时期遭受虐待、家族有精神病史以及贫穷都有可能是焦虑症的危险因子。焦虑症常常和其他精神疾病一同发生,像是:重性抑郁障碍、人格异常或是成瘾症,要诊断焦虑症至少需要六个月的临床观察,在特定状况导致异于常人的过度焦虑,并影响正常生活。另外,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心脏病、使用咖啡因、嗜酒、滥用药物或是处于勒戒某些药物的状态,都有可能出现类似焦虑症的症状。 焦虑症如果不治疗,一般不会自行复原。治疗方法包含改变生活型态、寻求咨商,以及药物控制。咨商一般会配合认知行为疗法进行治疗[4]。可改善症状的药物则包含抗抑郁药、抗焦虑药(如现代常用:苯二氮䓬类药物、β受体阻断剂、丁螺环酮)等等。 全球大约12%的人口患有焦虑症,5~30%的人在一生中至少患有一次焦虑症[4][7]女性的发生率约为男性的两倍,且通常自25岁以前就开始发作。最常见的为对于特定事物的恐惧症,将近12%的人在一生中的某个时候曾有此类问题,社交焦虑症则占了10% 。患病者通常介于15至35岁之间,且年纪通常不会超过55岁。欧美的发生率较其他地方为高。
主播:洛宾,佳倩,海风 父亲节前,三位主播聊了聊适合给父亲送的礼物,以及父亲给自己送过的礼物,还有父亲给自己的影响,最后20分钟还非常“务虚”地聊了聊父亲的作用到底有多大。
主播:洛宾 嘉宾:牙签 杭州脱口秀演员马军2023年6月10-11日像特种兵一样空降广州深圳,讲了4场专场和一个拼盘,公开表演了《人生短短急个球》,内部表演了《不醉不罢休》。听听两位同行的观后感。
主播:洛宾,佳倩,海风 2023年高考结束,三位主播给即将度过人生最后一个中学暑假的年轻人们一些有趣的建议。
主播:洛宾 嘉宾:牙签,中秋 本期“圈内”主要聊了以下几部分内容: 1. 从北方归来的牙签分享了一下游历感受,聊了聊演出机构的鄙视链; 2. 介绍了几位目前名气还不是很大的宝藏脱口秀演员:故人,万达,痛风想,Davy Louis, 大力; 3. 分析那件事给北京和深圳脱口秀环境造成的影响; 4. 对于创作动机的一些争辩。 欢迎收听。
2023年5月,脱口秀行业发生了“那件事”。事情发生后的第三天,两位脱口秀演员在一艘邮轮上准备演出,开始前录了这期播客。作为圈内人,我们不想谈论事件本身,我们想谈的是这件事带给我们的思考,关于行业,关于个人,关于创作…… 节目里提到的可以参考的喜剧作品: 哈桑·明哈杰:《返校之王》 Hasan Minhaj: Homecoming King 蓬松哥 Gabriel Iglesias 的所有专辑 阿金卡卡 Michael McIntyre 维尔·达斯:《献给印度》 Vir Das: For India 詹瑞文:《0靓模袭地球》
主播:洛宾,佳倩,海风 最近脱口秀行业被生活狠狠地扇了一巴掌,很多人都想让我们聊聊这个话题,但目前我们并不想说,那就跟大家聊聊我们曾经被生活收拾过的那些事吧。
主播:洛宾,佳倩,海风 转帖作家“绿妖绿妖”的一篇观后感: 《漫长的季节》,短小简洁却有时代的大浪涌动,看完夜里做梦似乎还在故事里挣扎,后劲十足。 有种批评说它爹味重,在我看来,这是一次对父辈及他们那个时代的凝视、审判以及告别。 97年工厂荣光的余晖里,意气风发的父亲,在外面客客气气,在家里高高在上,那说教的嘴脸,哪个中国孩子看了不泛起童年阴影。 98年系统崩溃中的父亲,他的权威他的骄傲也分崩离析,在外面他当众求饶他软弱无能他适应不了,在家里他还想撑住父亲的尊严却只是日益暴躁,徒遭人厌。 这是来自下一代的审视与审判。 它像是来自过去的一个质问:为什么,你们/我们会活成这样,什么是命运?人可以超越自己的出身、超越自己的命运吗? 在剧里,它是龚彪和王响的对话;在剧外,它更像困在某个心结的下一代的发问。它并没随着你长大成人离开故乡而消失,而是贯穿在此后人生每一次的挫败里、每一次习得性无助的瞬间。 叫《漫长的季节》,其实更像一次漫长的告别,有些记忆冻结在多年前的寒冬,有些人一直没有走出去,有些创痛未被诉说……这部电视剧,碎尸案是引子,重要的是带大家去看到当年东北下岗潮的过程中的众生相,以及此后十八年里,这些人是怎么活的、当年的大崩溃又是如何烙印了他们的命运。 王响和邢科长那一组戏写得太好了。如果用正统叙事,邢科长是厂里的蛀虫,倒卖厂里机器,陷害正直的王响。但其实经历过国企倒闭潮的人们说,效益不好,大家都在往外拿东西卖。王师傅说他喊一声所有人都会来帮他,但如果持续发不出工资,大家都想往外偷东西,惟一正直的人,会不会成为大家的眼中钉? 它侧写了大厦崩塌之中,人心的集体崩坏。 邢科长是个小奸小坏又爱面子的人,权力曾经让他像个恶兽,但十八年后芸芸众生中的他,也不过是只蝼蚁。 扒掉黑大衣,拉出尿袋时,他哭了。黑大衣是他昔日身份的象征,也是如今落魄的他最后的遮羞布。打架时他最在意的不是肉身,而是“你把我大衣撕裂巴了”。没有这件黑大衣,他又如何拼凑起自尊走出门去呢?而尿袋是他真实的当下。这比扒光他还残忍。 他没染的花白头发、他夹在两腿之间的尿袋,以及他干的灰色营生,交代了他这十八年是怎么过来的。 王响放他走,帮他穿上大衣,帮他把碎一地的尊严捡回来(第二遍看,发现是邢三儿自己穿的,但是王响的善意,在我的心理上产生的印象是他给对方穿上了象征尊严的大衣)。 临走王响要给邢三儿钱,看病花钱。邢三儿推开,嘴上还很硬:“我比你有钱”。其实两个人都穿着二十年前的旧衣服。从前在不平等的权力结构里,你欺辱过我;如今我们平等的落魄并衰老,就是一个死了儿子的穷老头和另一个有病的穷老头,反而有了一点点相濡以沫的交情。 这几场戏切换时,能听到自己的大脑里咯吱咯吱转换情绪的调档声,从愤怒转为怜悯又杂糅成释然,最后化为长叹一声:人啊…… 用这样的来回切换,塑造出了王响、龚彪、马队、傅卫军、沈墨、殷红…… 为什么要塑造彪子这个角色,好像把他拿掉也不影响剧情?他夸夸其谈、无用、懦弱、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他没办法经营好自己的生活,没法给丽茹幸福。 为什么彪子不支棱起来?在一个系统性崩塌的时代,个体能做的很有限。不信你问问这两年没找到工作的大学生:为什么没工作?是他们不想要吗? 彪子有文化、重情义、集体生活里也如鱼得水,但在大势已去的环境里,有文化是弱点,穿着长衫没法放下身段去摆摊;重情义但是无用,创造生活的热情和做梦的能力失去了,就喝喝小酒,打打嘴炮,躺平着一辈子也就过去了。 “你那店名,就叫如梦吧。咱俩一起过那么多年,老觉得像做一场梦似的,现在梦醒了”,这几句台词,是契诃夫的东北版啊,还没认真生活过,就要结束了。这种黄粱一梦的笑中带泪,还只有九十年代的大学生彪子才能讲得出。 彪子也有高光时刻,离婚时、以及在雪中微笑着决定娶丽茹时,关键时刻,这爷们可以。可是再想一下,人生能有几个关键时刻,生活是一天一天过的,尤其他体型庞大、瘫在家里令人无法忽视,更令人绝望。 一个有情有义的好人活成了让人绝望的混子。彪子,是一个自带喜感的悲剧。 而沈墨、王阳、傅卫军、隋东、桦钢的子弟混混……这些少年让我想起安德烈斯·巴尔瓦的《光明共和国》,“世界失败的那天清晨,人们正忙着搜捕几个流浪的孩子”,成人世界的庸俗、暴力、权力秩序崩塌的混乱倒影在少年的世界,最敏感的孩子先开始了抵抗,他们的行动也是一种呼痛。 这几组关系里,最有宿命感的是殷红、沈墨和傅卫军。以彼此善意始,以惨烈互害终,贫穷让底层互害。让殷红做出致命决定的除了嫉妒,还有她穷怕了,发誓再也不要过穷日子。赚钱,是改革开放洪流中九十年代的主题,宋厂长出卖厂子和工人赚钱、邢科长偷卖厂里的旧机器捞钱,没权的巧云去夜总会陪酒给儿子赚看病钱,殷红底层一个小姑娘她有什么? 主创塑造了一个复杂的殷红,有令人同情的出身,也有保护弱小的仗义,躺在港商的星级酒店,从羽绒枕头里抽一根羽毛的她也曾以为看到了希望。她只是不想烂在陪酒的这个KTV里。这些人物弧光,让她不是一个单纯的加害者,也是令人痛惜的受害者。 而她和哑巴弟弟还没开始的那一点点懵懂情愫,也成为这剧里最深的意难平。 虽然是电视剧,却有电影的质感,有电影镜头的深远、平静。犹如明净之眼静静凝视着桦林,个体、众生、过去与现在。在隐忍、克制、爆发之后,压抑悲愤的情绪终于在一场大雪中得到释放。 最后两集,大雪如神迹一般纷纷落下,抹平所有的不平,洗净大地的泥泞。大雪中,每个人都笑容洋溢,充满希望,怀抱自己最珍爱的人,或者决定去找自己所爱之人。 那是现实中缺少的、从未说出口的:爱,梦,与希望。现实里未诉说出口的,艺术里补偿;多年前那个血肉模糊的冰冷的创口,也终于被看到,被讲述。尽管片尾大喊的是向前看,别回头,但片尾曲唱的却是再回首。 大雪犹如一次细细诉说,一次弥漫天地的呼喊,它的抒情里面有种极大的抚慰,凝视与审判着的下一代终于与糟糕的、失败的父辈们和解,与自己的来处和解。父辈们曾令人痛苦,可他们也只是困在时代与环境中的有缺陷的普通人,他们不是巨大的阴影,而是自己命运的囚徒。他们被时代和时间碾过,但还保留了一点善意、乐观,相濡以沫的情义。这一点温度让我们得以相互理解。 想起陀思妥耶夫斯基说:首先应该善良,其次要诚实,最后永远不要相互遗忘。
主播:麦田心声(共成学社),洛宾 洛宾与麦田心声的一场直播对话的剪辑回听。聊到了洛宾的人生经历和《说的全是梗》这本书的创作故事,其中第32分钟开始,洛宾会走上脱口秀演出舞台,面对一百多名进行一场真实的脱口秀演出,本期节目全程收录了此次演出的音频。欢迎收听! 共成学社麦田读书会在2023年5月将会每天早上7:00全书一页一页拆读《说的全是梗》,欢迎参加。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