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怎的,有人注定会成为天选之人,比如江山。 核酸,黄码,弹窗3,一键三连。 然而,在江山的眼里,他喜提的哪是弹窗,简直是一扇大千世界之窗。 从弹窗里向外张望,有社会管理迭代的宏大场景,也有大白执着疲惫的单薄背影,既遍布反复试错的灰度,又充满参差多态的颗粒度。 这几乎是又一版的《断章》,只不过诗句可以把视角留住,而现实里,刚看了半部,社区已把你的弹窗解除。
说起来,小区的命运,有点像爱豆,出道即巅峰。小区的衰败,又有点像CP,可拆不可逆。 在这部熵增的大戏里,物业多半属于永恒的大反派,业委会随机白切黑黑切白,业主群作为一番,又充斥着出其不意的跳反和意兴阑珊的群演。 每个小区的剧本都大同小异,尽头不外乎BE,区别只是快慢。
十年了,兔子只发过三次朋友圈,主题分别是:卖书,卖房和卖惨。 十年了,江山的朋友圈经历了两个代际,卸下职场滤镜,尽享田园粗粝。 不得不说,朋友圈是深谙人性幽微的产品设计。发不发,点不点,赞不赞,几时可见,谁又可见…… 翻看十年的朋友圈,想起了一些,又忘记了一些,透露了一些,也隐去了一些,点点滴滴,一如你人生十年的一场流调。
无论是这部剧还是这套书,动人之处都不在于塑造了独一无二的天才女友和老城区的狗血往事,而在于贯穿始终、不厌其烦、不加掩饰的心迹剖白、甚至心机表露。 应了那句话:真实的力量永远大于完美的力量。 女性是多半代入LENU吗?男性是多半喜欢LILA吗? 在这些双向视角之外,我们也试图回答,友情于你的意义究竟是什么?你从它照见了自己,被它刻下了褶皱,用它磨出了棱角,定睛一看,里面到处都是你不能割舍的自己。
以前常说,中国发展模式是,买不如租,租不如造。没想到,这个模式瞬间就下沉到日常了。 疫情唤醒了沉睡在体内的古早生存技能。每个狂刷APP的清晨和深夜,驱动你的正是狩猎的机警和采摘的冲动。接下来,你需要用柴火的香气和种植的喜悦,填满家的每个角落。然后是风干、腌渍、熏制……一万个技能争先恐后冲出你的基因记忆。 该对断舍离进行无情的断舍离了。“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勿谓言之不预。
从《玫瑰少年》翻唱被骂上热搜,到上海疫情的众声喧哗,你会发现,如何平衡多数和少数,从来没有标准答案。 从台湾小学课堂上的威尔史密斯,到德国、中国小学课堂上的俄乌战争,你会发现,很多人的答案并不比小学生高明。 走得太远,忘记了为什么出发; 炒(吵)得太凶,忘记了在捍卫什么。 你被玫瑰刺伤,模糊了少年的悲伤。 可惜没有特效药,只有安慰剂—— 来,大郎,快服下这碗鸡汤。
在人生的每个阶段,都可以做小结,但无法下定论,因为它总在直播,你还得被迫追更。 随着你的职业生涯一天天加长,你的学历背景也会一点点淡去,它只是你简历上的一笔,并不比其他任何一笔来得更浓重。 人生的成绩单,科目简直不要太多,是一份由杂乱无章的力道+旁逸斜出的方向求出的矢量和。
讲真这不能算是一期真正意义上的节目。 这只是之前节目被剪辑下来的一些素材。 然而真要扔掉,又多少觉得可惜。 那就当做堆肥吧—— 介绍一本书,抛出一个不成熟的观点,埋在荒山野兔的院子里,没准儿也能引发某个路人的注意、思考,继而在秋天时结出个仨瓜两枣~
春天来了,蛰居在城市角落里的人类纷纷出动。驱动他们采摘野菜的力量至少有三种:尝鲜,免费,和DNA里留存下来的采摘本能。 只要一把马齿苋,就能轻易让一个被世俗深加工的人明白,有机原来就是鲜活的机理,野味原来就是意外的滋味。 去树上采撷,去地里掐尖儿,深吸一口春天泥土里的氧气,是不是就能有勇气,遁入亚硝酸盐的红尘里?
三月了,想和春天贴贴。 做个翻地的农夫,在挥汗里哲思。 在城市里有个院子,是足以嘚瑟一阵子的事。 往小里说,线上吃瓜,线下种瓜,轻易就当上一只名副其实的月下猹。 往大里说,在繁华里寂寞,在人群中独处,与这个世界保有一份分寸感。 多识草木少闻人,还是天地诚不欺我,人世间这道题,怎么看都有点超纲了……
有人战事正酣,有人隔河兴叹。 世易时移,香港不再是你以为的香港。 遥远的哭声比边上的饮泣响亮,果然人均诗和远方。 每有大事,都是一面镜子,照见人心、社情、民意……平日难得一见的真实模样。
有人说,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打碎了给你看。 现在想想,还是简单了。把美好打碎了,不是为了给你看,是要一遍遍交到你手上,再随机掺上几抔喜怒哀乐,你每次还都得接住、拼上、揉圆。是谓人世间。 对于这部江山力推的“十年来中国最好的电视剧”,兔子的观后感是—— 当这些悲欢写进戏里,你唏嘘、慨叹,甚至爆哭着说:人间不值得。 可一旦落进你的日子里,也能接纳、和解,还不忘说一句:人世间值得。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