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冬奥,各自表述。 有人还在为短道速滑的激烈而大惊小怪,有人早就在扒拉史领域深耕多年。 有人连羽生结弦这种神级表演都没看过,有人已经在研究花滑解说对日本市场的收割…… 说到底,还是出身决定论。毕竟有人才初识冰雪,有人本就来自冰雪之乡。 还好,热爱和励志的故事总不会老去,不管是第一次讲述,还是第一万次重复。
春晚+冬奥会开幕式,男足+女足,2022年的春节,果然样样都给你打包2份,除了假期本身。 这七天,足够宣泄。男足让你骂爽,女足让你燃爆。 这七天,有点高级。大红大紫里调入了青绿,大开大合外学会了留白。 然而,在额度耗尽的前夜,一切都失去了意义。 好在,春节它转身离去,冬奥它冒雪而来。
从发愁人太多,到发愁人太少,不过是几十年间的事。 人太多是搭上了全球的婴儿潮,人太少也是踩上了工业化的周期律。 经济、教育、文化,各种原因数一遍,任你算无遗策,每个该生而未生的故事还是各有曲折。 “教育孩子的KPI我无法完成。” “一个人社会化的过程好疼。” …… 对于不生的人来说,印钱、丁克税、免费医疗……所有的解决方案,和TA的故事之间,几乎没有什么匹配度。 不过俗话说的好,办法总比困难多。反正也解决不了,闲着也是闲着。
一年又一年。疫情之下,年味稀释在了社交距离里,亲情却浓缩在悲欢离合中。 有人十余年寻亲,一路辛酸苦辣终于酿成一杯重逢的美酒,结局圆满尽是回甘。有人枯坐殡仪馆抱着亡妻骨灰盒推介尚在精神病院的“天才儿子”,五十年亲情宛如一坛陈年梅酒,涩中带甜。“流调中最辛苦的中国人”也是一位父亲,对儿子的思念让他仿佛饮下故乡的家醅,仅凭一口气扛起千斤生活重担,寻亲路上誓不回头…… 佳节让人思乡,疫情让人情怯。你的回家路可能近在48小时,他的流调表或许停在周围1公里。 “疫”年又“疫”年,这场疫情终将过去,这些故事却会腌制在岁月里,细细咀嚼,缓缓下酒。 #春运路上众生相
听说,讽刺ZF的政治剧是史上第二无聊的戏,一半的人根本不会去看,去看的人一半看不懂,看懂的一半人不赞成,剩下的横竖都是反ZF的…… 作为一部嘲讽社会撕裂的网片,不得不说,它做到了!因为看完的我们,也撕裂了。 有人觉得,这不过是对现实拙劣的摹写;有人觉得,嘲讽一切的态度就挺带劲。 有人看了,对美帝的无解生出了几分同情;有人看了,就地变身了粉红。 政治是用来弥合民众的,结果撕裂了民众。 艺术是用来寻找同感的,结果是各感其感。 所以,这部看不看,这么撕裂的决定,还是你自己来。 反正强推《零容忍》,不看不是中国人!
生活的水深、工作的火热,这一年又一年的,我只想说,非必要,不想笑。 可是,你其实需要一场大笑,不是为了暂时逃避现实,而是为了在笑中看见自己。 非油炸,更健康。非虚构,才开心。 然后一转身,再一头扎进水深火热的日子里。 ——谨以此节目献给近年唯一看完的综艺《一年一度喜剧大赛》
“眯眯眼”一而再再而三频繁冲上热搜,只不过这一次网民抗议的当事人从海外大品牌扩大到了国内零食界和电影制作方。 你以为他们正在热议的是浅薄的外貌审美,其实背后争夺的是复杂残酷的国际舞台话语权——小眼睛不是原罪,拉眼角、贴标签才是赤裸裸的刻板印象。 中国的崛起已是铁打的事实,文化堕距则又决定了国人各方观念的统一升级还远未达成。 美丑从来都没有对错,但别有用心加以利用就太过用心叵测。 虽然但是,我们也大可不必无限泛化——只有建立由内而外的自信,才是对歧视的最好反击。
数字是有情绪的。百万级可以一笑而过,千万级好歹看上两眼,亿级还能勉强淡定,十亿级必须怒火熊熊。 罚款,道歉,封号,薇娅受到的惩罚过分吗?不能说毫无瑕疵,只能说,恰如其分。 在这片土地上,法律这条明线之外,还有公序良俗的暗线,因势利导的时线,它们交织出的才是你我置身的真实社会。 虽然但是,名人也不必因此承担无限连带责任,素人也不必因此无限上纲上线。 只要责权相符,你们都有美好的未来。
每篇小作文的结尾,都得来一句:对不起占用了公共资源。 不得不说,来都来了,就别矫情了。抖音奶头乐,撕逼上微博。作者精准投送,平台日夜期盼,瓜友嗷嗷待哺,公共资源哪回不是赢麻了? 虽然但是,吃瓜二十年,最酣畅的还是天涯冠希那次,一座用低俗和下流建起的高楼,却闪烁着和谐的光辉!后来的每次吃瓜,都成了互撕的战场,开始还为了真相,后来为了偶像,最后为了立场。 正确不绝对,就是绝对不正确。不必唾弃彼此,你们都操着相同的魔法。
萌化了,瞬间破防,太好哭了……《国王排名》这些最圈粉、甚至出圈的点,也让很多人差点忘了,它其实是一部热血漫。 高开低走几乎成了每一部热剧的宿命,这次也不例外。开头圈粉的一批求温馨求治愈的路人,后来只能被玩设定玩悬念的走向劝退。就好比你被调料迷人的香气吸引了过来,到头来发现,还是那碗你并不爱吃的粉。 不过呢,那些被暖到、被戳到的点,终究值得说道说道,哪怕是一瞬间。
看起来,是为了杜大爷的梦想来改造家。 本质上,是业主、设计师、节目组三方,通过讲一个梦想成真的故事,实现三赢,像以前无数次那样。 结果变成,台下观众瞬间掀桌,好故事成了坏典型。直白点的,就说设计师坑大爷的血汗钱,高级点的,就说设计师为了自己的梦毁灭了大爷的梦。 业主以为自己是梦的主演,设计师以为自己是梦的编剧,节目组以为自己是梦的导演。可当台下观众拒绝入梦,分分钟就能接管造梦权。 说好的是让梦想照进现实,结果是让现实教训了一顿梦想。 要不说,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创造者呢!
通常,一个热点人物折射的,往往只是一个社会话题。李子柒则不同,太多的议题反复折射在她身上。 先是从一个网红故事讲起,不经意就讲成了一个中国故事,如今又讲到了资本故事这里。 一般大女主剧,都是七十集开外,这一版还有天选大IP加持,至少也得是三部曲的体量。 更有趣的是观众。作为网络陪审团,谁又能摘下或粉或黑的滤镜,看完全本呢?反正我不能。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