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压抑的真自体破茧而出:在爱与痛的交界处呼吸

陪伴了大家1825夜的小酒馆开张啦! 本期我们从《三联》吴谢宇案纪实出发,轻抚那些被完美主义压出折痕的灵魂——当《混沌少年时》照见东亚家庭的窒息感,或许每个乖小孩心底都蜷缩着未被认领的自我。 不知这五年我们用声波编织的安全茧房,是否有几次让你更敢触碰心底隐秘的真实? 欢迎来听两个灵魂在麦克风前笨拙却真诚、寂寞但执着的成长纹路,让每一次倾诉都成为暗夜里的光合作用,让真实的自体渐渐成长丰满。 02:14 聊天中发现的问题:过于紧张和疲劳的恢复之道 08:48 教师家庭的孩子:在家庭与学校之间的挣扎 17:37 真相的追寻:吴谢宇案件背后的家庭问题与个人心理 26:26 家庭暴力的痛苦:男性角色、家庭关系与心理隐喻 35:18 家庭关系中的隐藏真相:父母期望与孩子内心矛盾 44:06 大学生活中的失落与追求:吴谢宇的困局与解脱 52:56 研究生毕业后的心路历程:从放弃到重新燃起希望的奋斗之路 01:01:46 职场痛苦与解脱:工作还是不工作的人生选择? 01:10:32 独立思考能力与社会认同的冲突:我的思考方式与社会期望的差异 01:19:20 按下录音键前后的不同之处:为何真实度大受影响? 01:28:15 自我开解与原生家庭的影响:探讨年轻人的成长之路 01:37:03 在痛苦中寻找自我:一个抑郁症患者的成长之路

106分钟
99+
1个月前

4+4太短 40分钟太长 这次吃瓜吃出了瓜田

当"后门"比急诊室还热闹,这期我们聊聊肖飞事件背后的特权迷思。 当协和医学院的4+4制度变成"VIP直通车",当举报信里的控诉比电视剧更魔幻,我们终于有机会围观医疗体系的"变形记"。 这期节目不撒狗血、不煲鸡汤,主播带你在吃瓜现场做CT:为何网民对身边特权睁只眼闭只眼,却集体为肖飞事件拍案?肖飞妻子举报方式够不够体面?当"草台班子理论"撞上医疗腐败,你会发现决策层里藏着多少"医闹型人才"。 现实早教会我们见怪不怪,但听到院长们把学位当年卡发时,还是想来句灵魂拷问——贵圈的职业道德考试,是开卷还是开天窗? 理性吃瓜指南已备好,点击收听当代"医林外史"。 02:01 医生的行为是否得体?——一场胸外科手术中的争议事件揭秘 06:43 中日友好医院手术室外焦虑等待:朋友的紧急情况引发的担心与未知 13:27 手术室里的私德问题:公德与私德的边界模糊界限 20:08 她为什么选择写举报信?古医生的策略与后果分析 26:56 背叛与愤怒:老领导的直觉和我的困惑 33:36 “学术造假”事件引发的思考:如何判断研究的真实性? 40:23 马斯克和川普的治理方式问题:节约一万亿的挑战与复杂性 47:06 手术台上的人命关天,这个行业也能够腐败到这个程度了 53:52 精英与普通人:能力与素质的差异导致的二八法则 01:00:36 现实中的权力关系:职场中的不公平竞争与愤怒情绪 01:07:17 民间诉求得以显现:底层人民对萧飞事件的强烈反应揭示社会矛盾 01:14:03 先天与后天:教育的双重作用与乐感、语感的比较分析

80分钟
99+
2个月前

PPT看不了一点 能不能短视频

当北理工举报事件演变成全民猎巫狂欢,我们尝试分析这场师生纠葛的另一面:PPT里跳脚的逻辑漏洞、被舆论裹挟的真相碎片、两个疑似性格缺陷者(NPD与BPD)的致命吸引,共同编织出当代亲密关系的警示寓言。 本期没有站队式审判,我们只是感慨,从原生家庭创伤到社会对"纯爱"的浪漫化想象,为何我们总在亲密关系里重蹈覆辙——当爱情沦为自恋投射的幕布,或许唯有停止向外求索,才能真正完成自我救赎。 不知道这场自以为清醒的男女视角对话,是否能解构你深信不疑的情感叙事。 02:02 开场小话题:为什么你总是被感动的电影情节吸引? 07:58 公众人物的私人情感:解读悟空的离世事件 15:59 理工科研究生的举报引发热议,事件背后隐藏的学术腐败问题令人担忧 23:56 北理工硕士举报同学事件:动机、利益和疑点分析 31:56 自恋与命运:两个有自恋倾向的人的不幸相遇与命运的转折点 39:58 爱情想象与现实:长弓小作文背后的真相揭秘 47:55 职场关系:领导形象的转变与员工满意度的关联 55:55 爱与控制:一个被欲望困扰的情感故事 01:03:56 真相的追求与人性的困惑:探索柯立芝效应的故事 01:11:56 中年男人的真爱之旅:解锁生命中的深情与幸福 01:19:54 探讨原生家庭对个人行为的影响:一个令人不安的案例分析 01:27:55 行动力与抑郁症:探讨最大表现和真正问题的差异

96分钟
99+
2个月前

最难智驾是流量

当智驾神话撞上安全底线,高速上演惊魂时刻。小米SU7高速失控撞上隔离桩,三人遇难,智驾系统仅留2秒反应时间,安全神话瞬间崩塌。 新能源汽车高调营销的“零接管”模糊人车责任边界。如今小米无端遭受流量反噬,股价蒸发超千亿,家属痛斥“致命信任”。 AEB失灵、车门锁死、电池爆燃,争议直指技术缺陷与过度宣传。 用户得到的是血泪警示:方向盘在手,生命才能自主,永远别让科技狂欢沦为安全盲区。 02:01 主播近况:腰椎间盘突出并非疾病,而是一种老化现象 06:01 自我批评与心理建设:缓解焦虑的关键所在 12:03 装修中的及时满足与长期规划:不同观点的对比讨论 18:05 雷军营销成功背后的挑战与回应:公关团队的困境与思考 24:03 小米面临传统汽车企业和华为的双重挑战:电动车技术含量与企业代言的争论 30:05 雷军的营销之道:如何在女性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36:08 智驾技术的普及与责任分配:汽车行业的新挑战 42:14 高速公路驾驶经验分享:安全行驶的关键技巧 48:14 “自动驾驶系统安全问题:责任与应对策略”的思考 54:17 调查结果待公布;G7高速公路的安全性问题与道路提供方的责任 01:00:20 成为一个合格司机的必备条件:紧急情况下的应对策略 01:06:22 视频拍摄的首选:为什么手持无人机成为新时代的潮流

72分钟
99+
2个月前

浮世绘 蹉跎苦

舞台、职场、度假村,谁能免咱蹉跎苦? 本期从《浪姐》陈德容与王蓉的冲突切入,撕开娱乐圈的“努力困境”:50岁零基础的陈德容在排练室崩溃落泪,被批“拖后腿”,而专业舞者王蓉的急切却被指“缺乏共情”——这场争执暴露的不只是能力落差,更是中年女星转型的艰难与真人秀的“冲突经济学”。 浪姐为何口碑下滑?或许答案藏在节目组对“互撕剧本”的依赖中:话题先行,专业垫后,观众终将厌倦套路化的“抓马”。 转而看向HBO神剧《白莲花度假村》,奢华度假村背后是阶级裂痕与人性的荒诞博弈:富人虚伪享乐,底层挣扎求生,连婚姻都成了利益筹码。剧中角色与浪姐姐姐们何其相似?都在光鲜表象下与自我、他者角力。 无论是舞台上的笨拙、职场里的焦虑,还是度假村中的伪装,谁不是在“蹉跎”中寻找出路? 点击收听,看荒山野兔如何茶言茶语拆解娱乐幻象,直面生活真相。 02:04 第一次看浪姐的兔子 07:20 浪姐第二季开始的下滑 14:45 名存实亡的节目:三十位姐姐未被看见的美丽 22:09 心理压力与自我认知:陈德荣在网络世界中的表现 29:31 勇于挑战,突破自我:一个讨好型人格女孩的职场成长之路 36:55 职场关系中的黄英角色:情绪价值的重要性与挑战 44:16 美国社会现象的讽刺:富人们的世界与平民的对比 51:42 中国精英阶层的孩子:在富人生活与心理健康之间的挣扎 59:06 真实而冷静的叙事:《白莲花度假村》海岛生活与酒店之旅 01:06:29 海岛上的职业演员:酒店服务人员的扮演角色与酒店体验 01:13:51 真实与虚拟的界限:生活中的角色扮演与自我认知 01:21:16 生活的困境与欲望的释放:人性的抉择与挑战

88分钟
99+
3个月前

二刷哪吒与立场扭曲

二刷《哪吒2》,殷夫人徒手接住魔童哪吒的瞬间,让全网母亲共鸣落泪——当代教育最痛的觉醒,是接纳而非改造。但这份“无条件的爱”在现实中却频频遭遇撕裂:烟台伯恩山犬走丢事件中,有人痛斥主人博流量,也有人声讨“爱狗即正义”的标签化攻击;雪后栈道上,“该不该堆雪鸭子”的争论演变成“素质论”与“浪漫派”的立场混战。当哪吒的“魔性”被母爱化解,网络上的“魔性”却在立场先行中愈演愈烈——我们是否在用预设的道德脚本,审判每一个“不完美”的个体? 当教育变成一场“改造执念”,公共讨论沦为“站队游戏”,我们能否像哪吒一样,撕掉标签,在混沌中找回对话的初心? 在爱与争议的漩涡中,是否还有人能坚持寻找理性的锚点? 02:00 职场中专业领域一骑绝尘的可能性 06:35 AI对话的治愈力量:与AI探讨俄罗斯苏联解体和日本机器人领域的挑战 13:13 需求与现实的落差:探索个人能力与需求之间的关系 19:49 乌克兰危机引发的辩论与观点交锋:美国政治与欧洲关系的复杂性 26:26 教育与信仰:父母的观念与我的挑战 33:01 《哪吒》2:中国电影的巅峰之作,凝聚力与文化自信的完美呈现 39:39 《哪吒》2票房成功背后:中国传统文化的殖民与审美失落 46:16 热血沸腾的动漫电影:中国文化的骄傲与自信 52:50 烟台爱心大哥的动人故事:流浪小狗救助伯恩山,感动众人 59:29 真相与恶意:一个黄毛的道歉视频引发的争议事件 01:06:07 对于网络暴力的反思:为什么一个人的言论会招致批评和攻击 01:12:40 AI与人类的博弈:聊天机器人是否能欺骗你

79分钟
99+
4个月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