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播:少伟 戏剧人,小孟 媒体人 嘉宾:程璧 独立音乐创作人 当风穿过树影与湖面,某种遥远的震颤正在发生。 程璧的新专辑《遥远的声音变得更远》,带着北欧森林的冷冽、日本俳句的禅意、中国民谣的余韵,在极昼与暗夜的临界点生长。 从《晴日共剪窗》到《遥远的声音变得更远》,程璧用十张独立音乐专辑,在中国民谣的土壤里埋下跨国界的诗行;用极具个人属性的音乐,在喧嚣世界里搭建诗意的缓冲。 作为创作者,她始终遵循着某种植物性:歌颂北欧深处的冷杉、日式庭院的枯山水、山河湖海、花草森林,人声褪去表演性成为器乐的和鸣。"波浪没有靠近,没有离去",若即若离的美学贯穿始,在东西方诗学间搭建起隐秘回廊。 作为女性创作者,她关注狄金森的花园与金子美铃的绝笔,在历史褶皱里打捞女性创作者的真实困境;但她更关注女性最好的状态是无视性别,身体只是物理存在,而“我”是灵魂的存在。 当多数人在时代的湍流里追逐确定性时,她选择成为湖心静止的漩涡。或许真正的诗意不在对抗,而在于从生活岩间辟出透气的缝隙——正如她所说,当快递员在送货单背面写下诗行,当年轻人在社交平台传递诗意的短句,真正的诗意不在云端,而在每个试图用词语接住生活重量的瞬间;那些或近或远的声音,正在抵达比想象更远的远方。 本期播客,我们对话独立音乐创作人——程璧。 程璧2025年全国巡演信息: 本期BGM:程璧《理想的村庄》
主播:少伟 戏剧人,小孟 媒体人 嘉宾:张帆 《苍山》导演,老李 制作人 你的故乡在哪里? 回答这个问题时,我们嘴边说出一个地名,脑海中却同时出现关于家、童年、房屋、土地、四季、风雨等等概念的记忆。 张帆的故乡在山东苍山,2014年更名为古称兰陵。从小漂泊在外的他,对于故乡的记忆早已零碎,然而故乡更名后他还是感受到一种后知后觉的内伤:我还有故乡吗?我们到底还需不需故乡? 他把自己与万千异乡人的漂泊与乡愁,拍成了他的电影首作《苍山》。 《苍山》从女性视角出发,讲述了由郭柯宇饰演的苍山中年妇女“小妹”,与丈夫感情破裂后远离故乡,在上海一边做家政保洁,一边陪读照顾艺考的儿子,后来得知母亲患上老年痴呆后,把她也从老家接来上海照顾。在经历异乡生活的艰难种种后,她对上海产生了强大的疏离与排异,异乡终究是梦一场,她选择重新回到苍山,这时却发现故乡已改了名字。 影片呈现了三代人:一个逃避当下的母亲、一个遗忘过去的老人、一个质疑未来的孩子,在他们眼中,过去、当下、未来都是陌生的时态,最终他们发现,聚焦此时此刻此地此情此景,一切两难选择都能自己找到方向。 本期播客,我们邀请到正在“带着家乡漂泊”跑路演的张帆导演做客少说梦话,讲述他的电影、自我与乡愁。 最后,《苍山》正在全国艺联专线热映中!请大家多多支持! 互动福利: 为感谢听众朋友们对《少说梦话》和《苍山》的支持,我们将送出电影《苍山》限定周边文创——大蒜水桶包、大蒜胸针。 活动参与方式:在本期播客评论区留言,写下自己对于电影《苍山》的观感,或是对于“故乡”和“乡愁”的看法,点赞数最高者可获得大蒜水桶包1个,点赞数第二、三名者,可分别获得大蒜胸针1个。 活动截止日期:3月18日18:00 本期BGM:《出现又离开》梁博/那英 《苍山》第三轮路演城市日期
主播:少伟 戏剧人,小孟 媒体人 嘉宾:王亭 策展人 本期介绍:(含关键剧情讨论) 又到妇女节,两部正在热映女性主义电影《还有明天》《初步举证》激起了我们的表达欲。 《还有明天》是一部温暖的电影,它用幽默轻巧的方式讲述了1946年一对意大利母女遭遇到的家庭暴力与社会不公,引出了意大利妇女首次获得选举投票权,对抗命运、书写明天的时代背景。 《初步举证》则是一出压抑的独角戏,它讲述了一名遭遇性侵的女辩护律师泰莎,尽管勇敢坐上原告席却无法自证的艰难处境。面对清一色的男性法官、书记员、律师、警察,泰莎除了勇敢探讨什么是性同意的议题外,还通过自己作为职业律师的女性力量,追寻人间真理与正义,在父权的铜墙铁壁上砸开了一条裂缝,让女性处境的暗室照进一缕光。 从《芭比》到《坠落的审判》,从《好东西》到《出走的决心》,从《还有明天》到《初步举证》,近两年越来越多女性创作者和女性主义题材影视作品诞生,但,这仍然远远不够。 正如女性大法官金斯伯格曾说,只有最高法院的九位大法官都是女性时,才是真正的男女平等。 我们希望看到更多的女性创作者和女性主义作品,但这绝不是,也不能只是女性主义者的自嗨。这个世界,有一半是女性,还有一半是男性,需要与之抗争也需要与之沟通,才能创造一个更平等自由的世界。随着更多女性作品走进男性观众的视野,女性跟男性之间沟通的桥梁便已建立,尽管这条桥目前还很崎岖,但它已经建立起来了不是吗? 本期BGM: Daniele Silvestri《A bocca chiusa》- 电影《还有明天》插曲
主播:少伟 戏剧人,小孟 媒体人 嘉宾:张珈铭 《哪吒》太乙真人配音演员 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上映不到一个月,票房已突破135亿。 声音出演《哪吒》中的太乙真人,是张珈铭配音生涯的里程碑;而陪伴等待《哪吒》第一、二部生长的七年,也是他逐渐参悟生活本质的进化史。 “太乙的跳脱、灵动、快乐、松弛,都让我感到羡慕。是他让我体会到,人其实可以慢下来生活。” 近日,《哪吒》配音演员张珈铭做客《少说梦话》,表达“太乙真人”对自己的影响。 尽管生活在中国最巴适安逸的城市成都,过去的张珈铭却是一个时刻紧绷、害怕被社会淘汰的J人,遇见P人太乙真人是他放飞自我的开始。 他将自己未能在现实中践行的松弛、慵懒、洒脱,都投射到一个角色中尽情挥洒,不仅解放了天性,放飞了自我,也让观众从这位说一口川普、与传统形象迥异的太乙真人身上,寻觅到现代人共同向往的另一种活法。 BGM:《太乙》-王朝1982/张珈铭(太乙真人同人曲)
主播:少伟 戏剧人,小孟 媒体人 嘉宾:蔻酱 裁神/资深HR 本期介绍: 2025年底,裁员潮愈演愈烈。知道逃不过一劫的打工人们,最后的期盼便是能够获得裁员大礼包。接“裁”神成为了新的职场暗语。 本期节目,我们邀请到大厂资深HR蔻酱,为我们分享过去几年的裁员故事、心理变化,也为还在等候裁员谈判的打工人提供专业的“撕逼”建议,以及被裁后如何避免自我内耗。 同时我们也由己出发,试着探讨一些职场现状:35+的人真的连缅北都不要了吗?为什么老板都是PUA大师?为什么老板总是发癫?被裁员就真的只能开滴滴送外卖买保险吗?我们要如何重启裁后人生? 希望本期节目,可以让或还在职场挣扎、或已暂别牌桌的各位,缓解焦躁、找回本心。 本期时间轴: 02:00 裁神:今年已裁近半员工赔偿200多万 06:00 大厂的好岗位,有200人提交“活水” 12:40 宁可n+1不打工,只因老板太发疯 18:40 划重点!裁神手把手教你和公司“撕逼” 31:22 员工不过是公司的工具,HR也是 39:05 35+打工人,真的连缅北都不要吗? 47:20 当裁员大势所趋,如何重启人生? 56:20 保住狗命,留在牌桌,回归朴素 本期BGM: 《Help Yourself》—电影《在云端》配乐
主播:少伟 戏剧人,小孟 媒体人 嘉宾:老洛 担保人,圣乔 修佛人 本期介绍: 之前,我们聊过一次丧葬话题。 在殡仪馆上班的朋友,给我们讲述了他的“另类”工作,也让许多听众朋友感触良多。 趁着香港电影《破·地狱》上映,我们再次聚焦生死议题。 上一次我们聊的是,现实生活让人“不想活”,但我们要学会“向死而生”。 这一次我们聊得是,现实生活就是个“破”地狱,但我们要学会破·地狱。 本期节目,我们邀请了“神经病学”研究者、前媒体人老洛,以及佛学实修人士、导演圣乔,从“向死而生”继续迈进,去直面现实生活中每个人所困的“地狱”。 我们谈论对父权的反抗,谈论分别心,谈论死亡降临的静默,也谈论我们要如何与自己告别…… 我们谈了很多,就像这部电影想说的也很多一样。 破地狱的破,是冲破地狱之门,走向重生的意思。 希望我们不会被自己内心的地狱困住,走向人生的自由与光明。 本期时间轴: 00:59 破地狱超度先人,也超度生人 04:33 地狱是人内心痛苦的外化 06:15 讲死亡的电影,都在讲怎么活 08:30 哪个信仰能帮我,我就信哪个 14:05 道生万物,世间本无分别心 19:40 弑父的儿子:不破则不立 25:05 反叛的女儿:用自罚实现他罚 28:25 男凝vs女凝:是否包含欲望投射 32:34 琼瑶:若看淡生死,则无所谓生死 38:10 葬礼为死人办,更为生人办 43:42 聆听死亡降临的静默 本期BGM: 《文哥的信》《普度众生》—电影《破·地狱》原声
主播:少伟 戏剧人,小孟 媒体人 嘉宾:老李 制作人 本期介绍: 邵艺辉导演新作《好东西》上映,在女性群体里掀起了一次女性主义大狂欢。 我们原本想邀请两位单亲妈妈朋友,一起来探讨影片女主角王铁梅式的现代女性生活。结果,两位朋友都因为要工作和陪孩子,没空在短期内参与录制。这和影片形成了有趣的互文。虽然导演刻意不去书写女性困境,但也不可否认,单亲妈妈的现实困难是更具体的。 于是我们调转思路,将目光对准《好东西》中的男性,他们是“好东西”吗? 如果他们是好东西,那算不算是物化男性? 如果物化男性,女性是否和男性一样父权? 女性是父权制唯一的受害者吗? 男性是父权制唯一的加害者吗? 女性主义救赎的就只有女性吗? 本期节目,我们邀请到制作人老李和少伟组成双男主播阵容,从男性视角解读,广大男性到底是不是好东西,以及男性眼中的现代女性和女性主义又是什么东西? 毕竟,女性主义不应只是属于女性群体的自嗨,与男性群体建立有效沟通的桥梁,亦是女性主义获得社会性扩张的一步。而更重要的是,女性主义解放的,是无关性别的所有个体。 本期时间轴: 01:10 说男人是好东西,算不算物化男性? 03:15 女性新爽文:男性工具人无需完美 06:40 好男人好女人,都是父权制的规训 09:40 结构性压迫到底是什么东西? 12:05 女性主义疗法,也治愈男性 16:35 恐婚的本质是害怕成为父权牺牲品 22:25 男性能知道自己有爹味吗? 28:10 男性如何看待吃软饭这事? 36:20 女性可以不必都是王铁梅 本期BGM:蛋堡黄《滥俗的歌》
主播:少伟 戏剧人,小孟 媒体人 嘉宾:王周 前娱记 本期介绍: 又来聊《再见爱人4》啦! 谁能想到才播到第三期,杨子和黄圣依已经不再是舆论焦点,而是由全职妈妈麦麦向全国观众贡献了迄今为止最振聋发聩的金句——我配拥有一杯咖啡吗? 与那些显而易见、渣得明明白白的夫妻矛盾相比,我们应该庆幸,更多以爱之名伪装的、藏在生活细处的、难以识别的情感隐痛,被抽丝破茧地呈现在镜头面前。 我们看到了,身处夫妻关系高位的丈夫是如何打压、控制身处低位的妻子;我们也看到了,看似勤俭无私的妻子是如何通过愧疚引导来对丈夫进行情绪勒索。 更重要的是,我们从黄圣依、麦麦、葛夕的身上,看到了女性在夫妻关系中所呈现出的三种不同状态——依附、索取、独立,从而也看到了女性自我觉醒之路的不易。 还是那句话,《再见爱人》像一面镜子,我们每个人都能在里面看到自己的影子。通过观察他人的婚姻,我们观照自己的人生。 本期时间轴: 02:00 以爱之名的情勒最窒息 07:30 是追求浪漫还是虚荣? 09:40 想要包包,直接讲啊 11:40 没有行动的爱不是爱 16:00 葛夕:女性自我成长范本 22:38 自尊自爱,才能获得宠爱 30:50 你想过黄圣依的生活吗? 35:15 如何避免被伴侣PUA? 39:30 你拥有的,都是你配得的 本期BGM: 李行亮《山海有规则》 郭柯宇《直到对的人来》 *封面图片来自网络
主播:少伟 戏剧人,小孟 媒体人 嘉宾:王周 前娱记 本期介绍: 《再见爱人4》刚开播,又火了。 播到第四季还能拥有如此高的热度,不得不感慨人类婚姻样本的多样性。 有多少人因为“EE和她的老公们”入坑的? 节目最大的看点,必然是连编剧都很难构思出的荒谬霸总、中华懂王、“人民教师”、“国民父亲”杨子——一个喜欢给众人当爹唯独不喜欢给自己孩子当爹的中年男子,以及他身边永远保持尴尬而不失礼貌微笑的黄圣依。 也有背负着妻子沉重“母爱”与情感需求的歌手李行亮,还有初代毒舌网红留几手和他相爱相杀的妻子葛夕。 本期节目,我们邀请到老朋友、前娱记王周一起做了一次“婚姻观察员”。自始至终,我们最大的好奇都是,黄圣依到底会不会离婚,到时能不能有出走的决心?也许这个决心,是很多女性心里都暗暗渴望的。 《再见爱人》像一面镜子,我们在每个人身上都能看到一点自己的影子。希望我们可以一边观察他人的婚姻,一边过好自己的日子。 本期时间轴: 05:20 杨子:你跟我聊天一定想学到点什么 10:20 黄圣依:所有女性都渴望出走的决心 15:50 留几手&葛夕:为什么男的总要凑合过 25:00 李行亮&麦林:情勒困住的是自己 31:30 女性总是在逃离,男性总是在躺平 35:10 杨子:统一择偶底线 本期BGM: 李行亮《山海有规则》《愿得一人心》
主播:少伟 戏剧人,小孟 媒体人 嘉宾:钱小猴 影视戏剧美术设计师 李子仪 法国留学的青年舞者 本期介绍: 巴黎奥运会开幕式大家看了吗? 作为一场运动盛事,巴黎奥运会更多被人讨论的却是审美、时尚、艺术、观念,开幕式更是以一场城市级别大型行为艺术的面貌向世界呈现。 松弛、即兴、有点癫,盖过了奥林匹配更高、更快、更强的体育精神,更不用说那些让全球解说员沉默的画面…… 也难怪有人说,巴黎奥运,比赛第三,友谊第二,浪漫第一。 本期节目,我们邀请到资深影视戏剧美术设计师钱小猴、法国留学归来的青年舞者李子仪,以巴黎奥运会开幕式为切入点,一起聊聊松弛的巴黎精神和反叛的法国艺术。 另外也提前跟听众朋友道个歉,由于本次录制非常即兴,录制效果也非常……松弛,请体谅。 这几天,钱小猴和子仪都在深圳爪马世界分别进行各自即将上演剧目的最后冲刺,我们的录制场地也选在收尾中的剧场角落,因此节目中可能偶尔会听到一点舞美敲打声、演员排练声,甚至呼啸的风声(深圳正在刮台风)……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是对巴黎奥运松弛感的一种呼应吧! 接受现状,即兴生活! 本期时间轴: 00:53 一场城市级别的大型行为艺术 06:57 世界看巴黎,巴黎人已出门度假 09:18 时隔百年,巴黎奥运精神不变 14:12 反叛的法国艺术,从印象派说起 16:24 那些让全球解说员沉默的画面 18:24 巴黎奥运把当代精神推向极致 22:00 法国人的文化娱乐生活也很癫 24:02 奥运会“女性”含量为何如此高? 28:36 比赛第三 友谊第二 浪漫第一 32:20 接受失控,松弛也是一种自由 本期BGM: Les Champs-Elysées,Jon Dassin Hymne a L'amour,Celin Dion
主播:少伟 戏剧人,小孟 媒体人 嘉宾:阿雨 殡仪馆司仪,前大厂员工 -当代牛马上班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什么? -我好想死。 本期播客,我们邀请到一个特别的朋友阿雨,他在大厂上班上到好想死之后,辞职去了殡仪馆当司仪,现在他每天都只想好好活着。 所以本期show notes很短,因为我也不想上班,只想好好活着。 本期时间轴: 01:05 大厂除夕还加班,殡仪馆四点下班 04:00 为什么越来越多年轻人选择殡葬业? 11:28 殡仪馆工作首日遭遇心理不适 15:37 痛心!那些猝死和自杀的年轻人 23:32 阿雨不敢告诉亲友在殡仪馆上班 29:30 请用更浪漫的方式埋葬我 32:00 遗忘,才是真正的死亡 39:10 谁会临终因为没有内卷而遗憾? 43:43 希望大厂前同事不要卷进殡仪馆 46:10 万物皆星辰,我们死后宇宙相见! 本期梦话:
主播:少伟 戏剧人,小孟 媒体人 嘉宾:小飞锅 影视编剧,Lucia 影视编剧 本期介绍: 由刘亦菲领衔的都市剧《玫瑰的故事》正在热播,该剧改编自亦舒1981年创作的同名小说,在40年后被搬到电视荧幕,引发了有关女性自我成长与觉醒、现代男女及婚姻关系的广泛讨论。 本期播客,我们邀请到两位一线影视编剧小飞锅和Lucia,以《玫瑰的故事》为出发点,分别从观众视角和从业者视角展开探讨—— 《玫瑰》的剧情悬浮吗?剧集到底是女性视角还是男凝视角?黄亦玫是玛丽苏和恋爱脑吗?黄亦玫式大女主和其他大女主有区别吗?绝世大美女的人设是表达女性主义的绊脚石吗?剧中的女性有得到真正的自我成长吗?《玫瑰》的改编难度大吗?改完符合当下价值观吗?为何是亦舒近年被频频改编?40年了,我们的女性意识有进步吗,我们的编剧水准有进步吗? 与此同时,两位编剧还从专业创作者视角分享了热门都市剧的创作方法论、当下国内的影视剧创作环境及市场环境,影视项目从立项到播出过程中的风险评估、利弊平衡、自我阉割等等。 希望大家能在本期播客中有所收获! 本期时间轴: 03:10 本剧是否刻意取悦女性观众? 07:30 黄亦玫是玛丽苏和恋爱脑吗? 13:20 原著主打谈恋爱,改编难度大 21:00 本剧为何悬浮、年代感模糊? 30:40 为何是亦舒近年被不断改编? 38:20 绝世大美女人设是表达女性主义的绊脚石 44:00 影视创作者很难避免观念现行、自我审查 49:30 为什么很难再出国民偶像顶流了? 50:55 流量演员扛票房的神话不存在了 52:50 为什么武侠片、英雄片不流行了? 本期BGM: 《玫瑰的故事》原声带- 潘小舟《玫瑰人生》 希林娜依高《Shine Brighter》 本期梦话: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