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嘉宾:S老师(WB账号:@S1984)、俄罗斯留学生斯坦尼 我的好朋友S老师和朋友春节假期一起去了俄罗斯旅行,出发之前通过我认识了斯坦尼,并请斯坦尼帮她在俄罗斯订了车票和演出的票等。今天我们三个坐在一起,分享S俄罗斯之旅的所见所闻,而斯坦尼义不容辞地当上了俄罗斯文旅局编外局长。 1:31S为什么这次家庭春节游选择去俄罗斯? 6:42斯坦尼:在俄罗斯去看演出,一进门就得”脱衣服“,要不然就很无礼。去看莫斯科大马戏对俄罗斯人来说是一件隆重的事,要郑重对待。 12:22S:我们差点错过了莫斯科大马戏,那真是超值的演出! 13:52斯坦尼:俄罗斯大马戏演出比我们上课还要严格,它也是俄罗斯每一个孩子美好的童年记忆。 22:36S:莫斯科旅途中出现的不愉快和暖心时刻 39:24圣彼得堡和莫斯科给S留下什么样的印象?斯坦尼对要去俄罗斯的朋友有什么建议? 46:23我十几年前为什么与圣彼得堡擦肩而过? 47:50S:我出去旅游是因为我有钱吗?非也。
今天的三个实验都跟狗有关。 00:42第一个实验:打哈欠为什么会传染? 00:56为什么然想起这个实验——因为“这里闲聊”呀 2:26打哈欠是因为缺氧吗?不是的。 4:02伦敦大学的科学家推测打哈欠的传染性表现了人们“体谅他人”的能力,他怎样用实验检验? 8:45主人遇到危险的时候,狗会挺身而出救主人吗?别太乐观,它大部分情况下可能完全置之不理! 18:32第三个实验,意大利科学家怎样用狗摇尾巴的现象研究动物大脑的不对称性?狗在看见刺激它们不同情绪的不同事物时摇尾巴的方向有什么区别? 24:08为什么大脑的结构是不对称的?是因为语言吗?那么只有人类的大脑功能不对称吗?
本期嘉宾:2017届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毕业生、泰国学生韦可言 可言现在在云南大学读比较文学专业的博士,这次我们来聊聊她现在的学习生活。 00:51韦可言:我为什么去云南大学读比较文学专业的博士?云南是个好地方 6:44韦可言:诗琳通公主翻译的中国小说(《永远有多远》《她的城》)是我的研究对象。 12:39诗琳通公主翻译中国小说时使用了哪些策略? 15:27公主也曾把泰国文学作品翻译成中文,可言给我们推荐了一位泰国当代作家 17:58可言:泰国翻译中文武侠玄幻小说的人很多,还有三国、西游,泰国人可喜欢了,但我们喜欢用潮汕话的发音来翻译书里的人名 22:19泰国人上网想看关于中国的什么内容?我们应该怎么宣传自己的学校? 29:16可言:广西大学是最好的学校,老师们都是留学生的朋友 33:16为什么我不愿意听网上关于做老师的建议,因为它违背了我的本性。 片尾音乐:I Like You
本期嘉宾:2017届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毕业生、泰国学生韦可言 3:02韦可言:我在广西大学行健学院教泰语的日子,刚来时失联了三天,办签证也挺周折,好在这边学校给我配了车。 9:10韦可言:我是如何开始学中文的?马云、刘烨都是我弟弟! 13:42不要相信网上的谣言,外国人申请中国的奖学金也是很卷的! 15:33韦可言:在西大读研那几年特别美好 20:04韦可言给我留下一个东西,我用了快十年了——我的微信头像! 22:58韦可言:我在泰国教汉语用的画还在筹划出版,而我的二儿子,4岁的许泰成今年就要出书了! 29:46教过泰语也教过汉语的韦可言觉得学语言最重要的是什么? 31:24可言的泰国学生最关心中国的什么?——洗手间和迪丽热巴! 34:58跟日韩相比,我们的文化输出落后在哪里? 39:22韦可言:泰国人太喜欢汉服了,我爸妈来中国也要穿汉服拍照,而我喜欢穿东北花被面的李美越! 44:56惊天大瓜!半年前还在我们节目里感叹自己单身的杨青云上周结婚了!
今天介绍两个获得了搞笑诺贝尔奖的实验。 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最有名的实验——沥青滴落实验 00:48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的实验是哪个?它还有几百年才会结束,能熬死几代科学家! 1:51科学家帕奈尔为什么要做沥青滴落实验? 9:18为什么说这个实验见证了历史? 11:29第二个实验:猫的耳螨会传染人吗?勇猛的科学家告诉你 12:07洛佩兹为什么要拿自己做耳螨的实验?第一次实验他有什么感觉? 14:57洛佩兹第二次、第三次主动进行耳螨实验是什么感觉?
今天阎老师大病初愈没来学校,我只能独自再更新一期“疯狂实验史”了。今天介绍两个实验,一个关于正常人被诊断为精神病后怎样证明自己是正常人,一个关于动物有没有自我意识。历史上总有天才科学家想出有趣的办法来探索我们未知的世界。 00:00:51第一个实验:精神病人和正常人的诊断标准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 3:13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家为什么要编造症状伪装成精神病人到精神病院去就诊?为了这个实验,他甚至留下了遗嘱。 8:00精神病院里真的有些人看出了这些假病人的把戏,他们是谁? 13:36第二个实验:动物有没有自我意识,用镜子来测试一下! 14:28达尔文是怎么用镜子做实验的? 15:29黑猩猩需要照几天镜子才能知道镜子里是自己? 17:40心理学家怎样改进实验探索黑猩猩的自我意识? 19:27科学家们除了黑猩猩还用哪些动物做了红点测试?为什么用海豚和喜鹊做红点测试会引起争议?
今天去学校打水,和阎老师临时起意录了四十分钟。主题很乱,大家随意听一下。 00:29阎老的表妹李KK结婚了,阎老给我带了礼物让我沾沾喜气。 4:01春节档几部电影,阎老打算看什么 7:08为什么阎老要挑战整个西方哲学,还以中国哲学代言人自居? 12:58为什么我会说有些中国学生都不像汉语母语者了?他们面临着什么危机? 17:46有没有更合适的词来形容我这种只喝热水的“学术蝗虫”? 18:18阎老和我谈谈养鹦鹉的喜怒哀乐 35:10上次聊春晚语言类节目漏掉的一点是什么? 41:10我们如何白日做梦地为可能到来的商务作准备? 44:03最后奉上果果和我互道晚安的声音,祝大家每天都能睡个好觉。
今天我们聊一下今年央视春晚的语言类节目,吐个槽。 今年央视春晚一共有六个语言类节目(相声《我要不一样》、小品《那能一样吗》、相声《导演的“心事”》、小品《开不了口》、小品《寒舍不寒》、小品《咱家来客了》),我们不按照节目来聊,而是分了几个主题。里面插入了一些我们提到的节目原声。 5:14如何证明春晚是直播?语言类节目里的嘴瓢和错误(尼格买提的扑克牌、孙越和沈腾) 12:02今年作品里的伦理哏和擦边伦理哏(岳云鹏和《开不了口》) 16:46从反映社会矛盾到解决家庭内部矛盾:郝科长不见了,“双标”妈妈出现了 27:10去年登上春晚小品舞台的的小鲜肉是怎么打脸的?这么几句词背那么辛苦? 27:57小品里的家庭矛盾最后解决了吗?没有 30:49好几个节目感觉突然就结束了,烂尾严重 38:30小品内外的联动:节目间的联动和春晚内外的联动(利用春晚宣传电影) 42:41从原创到不成功的改编,很多作品好像半成品 45:28岳云鹏相声脱胎于《八大吉祥》、《西江月》等段子,而《导演的“心事”》脱胎于《五官争功》 52:09有些演员表演发紧,给人一种赶紧把词说出来的感觉 53:51赵本山的老剧《夜深人不静》里面一段没台词的戏让我五体投地 58:33语言类节目演员的迭代问题,年轻人接得住吗?而阎老对谁进行了公开表白? 1:01:50小品里人物的名字变成了演员的本名 1:03:08戏剧表演有“人保活,活保人”的说法,现在有点“人活双不保”的危险。 其实我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没说,但时间不够了,大家猜猜是什么?
这是春节后和阎老第一次线下录制。我们从阎老最近爱读的钱穆先生聊起,一直聊到刚刚出来的Sora。阎老对即将到来的AI浪潮心怀疑虑,你呢? 1:18阎老为什么突然开始读钱穆? 4:17阎老想做我的PRO是什么意思? 9:12我对电子书的态度有什么转变? 11:42我为什么建议阎老四管齐下? 14:27为什么在科技巨变的前夜阎老要读一百年前的书? 18:21我们在读名人传记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前提? 23:45蜡烛和广播在电灯和电视发明之后为什么没有消失? 24:56引入正题,我们来聊Sora 29:17九年前我读了什么关于人工智能的文章让我大受震撼? 33:24为什么我说人工智能时代来了我们不必过于悲观? 33:32外语、电脑、开车这些所谓21世纪必备技能为什么不是挑战了? 38:36Sora真的能让我们失业吗? 50:50播音员和主持人有什么不一样?AI会先替代谁?为什么我说教师在向播音员靠拢? 54:16我们从内心抵触AI是因为我们更愿意亲近人——春晚小品像AI演的?
很多人都听说过对孩子做的“延迟满足”的实验,简单地说,愿意为更大的满足坚持等待的孩子在长大后成就更大。这个实验对今天的儿童教育有指导意义吗?愿意延迟满足的能力可以培训吗?我们常见的沉迷于玩手机刷短视频和这个实验有什么关系?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这个实验的来龙去脉。
上次我们说了皮亚杰让孩子画倾斜水瓶中的水平面来判断他们的空间系统能力,那么后人又对这个实验进行了那些改进和尝试呢?成人的表现会优于儿童吗?“专家”的表现会优于普通人吗? 1:08皮亚杰实验的三十年后,对成人进行的“水平面任务”实验出现了让人尴尬甚至是政治不正确的结果:“水平面任务”实验中成人的表现也不怎么样,而且女性的表现比男性差? 3:46一九九一年一位刚刚完成博士论文的年轻人是如何在在德国慕尼黑啤酒节进行“水平面任务”实验的?每天频繁每只手拿着5札啤酒往来穿梭的“专家”在“水平面任务”中表现如何? 8:20“水平面任务”实验的结果为什么有那么多谜团?为什么外国朋友为了提高自己在这项实验中的表现可以多写汉字?
世界知名的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对儿童认知做了什么跨时代的实验?这些实验我们这些人在家里都随时可以重复尝试。他的这些实验有什么不足? 1:25我们对科学实验有哪些刻板印象?郭德纲、马三立是怎么描述科学家的? 3:27皮亚杰的助手是怎么用一些果汁、几个杯子和一名五岁的儿童完成关于儿童认知的著名实验的? 7:47二十四岁的皮亚杰是如何从一个十个月大的玩球的婴儿“刻舟求剑”的行为开始了他的系列儿童认知实验的? 9:35皮亚杰在观察癫痫患儿时怎样解释孩子们对两条珠链的错误认识?他是如何逐渐修正自己的错误观点的? 11:40儿童对形状变化了的软陶泥球的量有什么错误认识? 12:09皮亚杰实验有什么不足?后来的科学家是怎样不断改进实验方法的? 15:46第二个实验:“水平面任务”和“空间参考系统” 附送一个马三立、王凤山修复版《十点钟开始》(侵删),看看什么叫相声大师,什么时候看什么时候乐得不行啊 最佳舞台夫妻,经典演绎:马三立、王凤山《十点钟开始》TV修复版_哔哩哔哩_bilibili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YM4y1v7yK/?spm_id_from=333.337.search-card.all.click&vd_source=d11839158521598e81185ca1a15413ea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