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74 美国科技公关PR内幕:创业者人设、媒体潜规则

数据女孩的中年危机

你以为上TechCrunch很简单?其实背后有无数PR专业判断和媒体潜规则。本集邀请在美国科技圈从事公关工作十年的樱子,从她经营的小红书八卦帐号「Running Shoes」谈起,深度解析美国科技圈PR生态。 樱子分享了华人创业者在对外沟通 (founder communication) 上的挑战,从产品导向到人设打造的策略转换。她详细解释了与记者合作的潜规则—为什么你永远不能要求看文章草稿,以及如何成为记者信任的消息来源而非单纯的产品推销。 从WeWork创始人Adam Neumann的重返舞台,到Deel商业间谍事件的危机处理,樱子观察到整个媒体生态的变化:科技公司不再把媒体当神,创业者对外沟通 (founder communication) 成为新趋势。她也分享了福布斯 Forbes 30 Under 30等榜单的申请套路,以及为什么现在tech bro圈已经不太看重这些榜单。 特别针对女性创业者,樱子提出了颇具争议但现实的观点:与其过度强调女性身份,不如掌握主流游戏规则。她认为成功的关键在于真实(authentic) 但有策略的founder communication,既要做自己又要懂得适应环境。 00:00:00 欢迎本节目第一公关樱子! 00:01:48 樱子的小红书创作与八卦帐号起源 00:07:02 PR工作核心:理解记者需求与双向沟通 00:12:54 科技公司与媒体对抗新趋势:从Palantir到假新闻指控 00:22:57 Founder story套路演变:从专业背景到个人悲惨故事 00:26:49 Deel 商业间谍案例:媒体危机处理新生态 00:31:31 PR界第一人Lulu Cheng 与创业者对外沟通趋势 00:43:21 女性创业者人设挑战与游戏规则适应 00:54:36 福布斯 Forbes 30 Under 30榜单内幕与申请套路 01:02:05 华人创业者的文化差异与产品导向策略 01:08:13 评估媒体渠道价值的PR视角 「StellaxAmy‧自定义」播客 每期邀请一位朋友,讲述中文世界故事、华人故事。和我们一起倾听自定义人生。 如果你喜欢本节目或希望与我们合作,Stella和Amy现已开通Buy Me a Coffee会员支持: https://buymeacoffee.com/stellaxamy 收听更多精彩内容 → https://linktr.ee/stellaxamy

71分钟
99+
1周前

SP 被科技业选中的文科生:产品行销经理在做什么?

数据女孩的中年危机

当Jasmine在大三迷惘时投履历,却意外开启了改变人生轨迹的科技之路。Jasmine从Intel亚洲的实习生做起,跟着老板从亚洲调到美国Arizona总部,在Channel的IoT部门待了六年,最后转职到微软Azure做产品行销经理。 Jasmine分享了她从Intel亚洲到美国Intel的文化差异观察,在Arizona Chandler度过的青春岁月,以及搬到旧金山体验湾区科技圈的生活。她详细解释了产品行销经理(PMM)这个在亚洲相对陌生的职位,以及在微软Azure负责全球基础建设硬件行销的工作内容。从Intel的IoT发展到微软的云端计算自研芯片策略,Jasmine以亲身经历见证了科技产业的变迁。 我们也讨论了Jasmine父母给予的"35岁前不要抱怨"职场建议在现代的适用性,以及疫情如何改变了她对工作生活平衡的看法。最后,Jasmine宣布了她在HaHow平台开设的产品行销课程,希望帮助更多人了解这个重要但在亚洲相对陌生的职位。 00:00:00 本期高光:不是我选了科技业,是这条路选了我 00:00:52 欢迎Jasmine! 00:05:11 大三实习意外进入Intel的契机 00:09:25 跟随老板调到美国Arizona 00:18:25 Intel时期的工作经验与IoT产业观察 00:26:45 工作生活平衡与父母职场建议 00:35:28 从Arizona到旧金山的生活转变 00:39:32 转职微软Azure做产品行销经理 00:45:47 云端产业与data center建设策略 00:52:03 产品行销职位的发展趋势 「StellaxAmy‧自定义」播客 每期邀请一位朋友,讲述中文世界故事、华人故事。和我们一起倾听自定义人生。 如果你喜欢本节目或希望与我们合作,Stella和Amy现已开通Buy Me a Coffee会员支持: https://buymeacoffee.com/stellaxamy 收听更多精彩内容 → https://linktr.ee/stellaxamy

70分钟
99+
2周前

EP73 来自芝加哥贫民区:美国工程师扎根中国制造

数据女孩的中年危机

这是节目改名为「StellaxAmy‧自定义」后的第一期节目,也是Stella和Amy首次英语录制的特殊尝试!(^-^)V 在深圳创业的美国朋友Josh,从芝加哥南区的贫困社区成长,凭藉优异成绩进入MIT学习机械工程,后进入清华大学苏世民学院来到中国。七年来,他经历了从小型产品设计公司的项目经理,到苹果中国相机部门的研发项目经理,现在正自立门户创办跨国制造顾问公司The Sparrows。 Josh不仅分享了他在中国制造业的第一手观察,包括如何为西方客户寻找合适的中国工厂、处理跨文化沟通挑战,以及中美制造业合作的真实状况。 我们深入谈论了他作为美国非裔工程师在中国的独特体验、对中美两国社会的深刻反思,以及成长背景如何塑造了他敢于冒险的人生哲学。 聊到现今国际局势,Josh不禁感叹:「我宁愿在深圳做一个黑人,也不愿在美国做一个中国人」。这场对话不仅带我们窥见了一位创业者在跨文化与跨产业之间的真实挣扎与突破,也让我们重新思考「身份」、「选择」与「全球化」的交错意义。 Ins@jashsparrows xhs@吴嘉伟 jashy 00:00:00 欢迎收听第一期 StellaxAmy‧自定义 播客 00:05:55 欢迎Josh 00:07:01 第一份工作:直接进入中国本土产品设计公司 00:12:06 跨文化沟通挑战与项目管理 00:25:00 加入苹果中国:相机研发项目经理 00:31:25 苹果执行力与供应链管理洞察 00:34:31 离开苹果创立The Sparrows的决定 00:42:11 外国人在大湾区创业 00:52:03 The Sparrows:跨国制造顾问服务 01:01:31 竞争优势:文化桥梁与信任建立 01:20:02 学习中文与来华求学动机 01:30:01 芝加哥成长背景与中美社会反思 01:42:00 在中国的自由与跨文化体验 01:49:34 有趣的文化冲击故事 「StellaxAmy‧自定义」播客 每期邀请一位朋友,讲述中文世界故事、华人故事。和我们一起倾听自定义人生。 如果你喜欢本节目或希望与我们合作,Stella和Amy现已开通Buy Me a Coffee会员支持: https://buymeacoffee.com/stellaxamy 收听更多精彩内容 → https://linktr.ee/stellaxamy

115分钟
99+
3周前

EP72 不再是数据女孩了?

数据女孩的中年危机

Amy和Stella的不定期聊天又来了!本期宣布了一系列本节目重要决定:节目改名计划、首次英文podcast录音、以及节目更新频率变化等等,希望听众朋友们多多帮忙和支持,期待大家的建议! 暑假也已经过去一半,Amy和Stella分享了各自的暑假经历。Amy分享了她考取notary公证执照的有趣经历,还有回台湾的趣事。Stella则聊到儿子回国后的自由时光,以及她在AI evaluation领域的新尝试。 Amy最近开始熟练掌握“爹味”一词。到底什么是爹味?你身边也有人很爹吗?“陆爹”和“台爹”表现有什么不同? 00:03:46 Amy考过notary公证执照了! 00:07:46 台湾行趣事 00:15:01 Stella的暑假生活与AI evaluation工作 00:27:41 重大宣布:节目改名、节目更新频率改动 00:37:56 近期对AI startup与年轻创业者的观察 00:44:11 爹味:台爹 v.s. 陆爹 本期节目由 BANG!CASE 效率手机壳 赞助制作。 BANG!CASE,高效工作的最佳拍档! 一个按键,为你节省更多时间。工作上的每一件小事,你都用得上。 更多产品信息欢迎点击了解:https://sspai.com/page/bangcase 喜欢「数据女孩的中年危机」吗?我们每周二聊聊科技、生活和工作的真实样貌。 如果你喜欢今天的内容,欢迎订阅、分享,或请我们喝杯咖啡支持独立制作! https://buymeacoffee.com/stellaxamy 收听更多精彩内容 → https://linktr.ee/stellaxamy 更多幕后故事,欢迎关注我们的英文Substack: https://thecocoons.substack.com/

63分钟
99+
1个月前

EP71 二十年跨文化管理咨询实录

数据女孩的中年危机

当中国制造越来越强,却在出海路上频频受挫,问题真的只是成本和竞争力吗? 本期播客,我们请来了跨文化管理咨询领域的先行者——黄伟东(Donny Huang)。他是磊石跨文化咨询的创始人,曾为世界银行、新加坡航空、微软、强生等外企提供管理培训与文化适应服务,拥有近二十年一线经验。 Donny用多个真实案例,讲述外企高管如何在中国“水土不服”,以及他如何用道德经和宝刀唤醒他们对“权力正当性”的重新理解。他也分享了中国企业出海面临的挑战:文化适应、供应链转型、定价误区以及管理理念的水土不服——“中国制造2025”,“一带一路”,“川普的关税政策”如何加速了这些变化? 如果你是一位正在走向国际市场的创业者、外派高管,或对全球化管理感兴趣的听众,这一集将带给你深刻的思考与实用的视角。 00:01:14 跨文化咨询发展史 00:08:00 外企高管如何适应中国文化 00:18:00 Donny从外企转型为咨询创始人 00:28:45 外企本地化与本地市场的复杂关系 00:31:51 中国制造出海三阶段分析 00:42:00 出海的难点不是产品,而是“人” 00:48:27 中小企业如何破局?集群与转型之道 00:56:48 美国制造业回流能成功吗? 01:04:17 从“中国出海”到“全球化”的误区 01:11:33 Donny的AI焦虑与人机共存思考 01:18:00 给年轻人的建议:别怕失败,越早越好 喜欢「数据女孩的中年危机」吗?我们每周二聊聊科技、生活和工作的真实样貌。 如果你喜欢今天的内容,欢迎订阅、分享,或请我们喝杯咖啡支持独立制作! https://buymeacoffee.com/stellaxamy 收听更多精彩内容 → https://linktr.ee/stellaxamy 更多幕后故事,欢迎关注我们的英文Substack: https://thecocoons.substack.com/

79分钟
99+
1个月前

EP70 到底是谁还在读Data Science?

数据女孩的中年危机

在科技行业低迷、Data Science被普遍唱衰的当下,仍有人选择逆流而上。小小,数据女孩播客的忠实听众,从国内播客行业的制作人转身成为USC Data Science硕士生,用一年的求学经验为我们解答:现在读Data Science到底值不值得? 作为播客行业四五年的从业者,小小见证了国内播客从小众到商业化的完整过程,也亲历了行业的瓶颈与挑战。30岁决定转行并非一时冲动,而是深思熟虑后的选择。她分享了USC Data Science项目的真实情况:700多名学生中71%是国际生、课程内容与实际工作的落差、教授对AI使用的不同态度,以及学生们面临的就业压力。 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她的求职经历:从去年8月开始投递申请,总共投了147个岗位,获得14个第一轮面试机会,最终拿到2个offer。这不足10%的成功率背后,反映的是当前Data Science就业市场的真实状况。小小也分享了她的求职技巧,包括为心仪公司量身定制项目、如何应对HireVue等新兴面试形式。 本集还深入讨论了AI时代下的教育困境:学生该如何平衡AI工具的使用与真正的学习?中美播客环境有何不同?为什么视频播客在中国难以普及?小小以双重身份——播客从业者与Data Science学生——为我们提供了独特的跨行业观察。 记得订阅「数据女孩的中年危机」,支持我们继续制作更多这样的精彩故事。 00:00:00 节目精彩片段 00:05:47 职业转换史:从精算到播客制作人 00:11:11 播客行业内幕:制作流程与商业模式 00:17:24 中美播客环境差异分析 00:25:11 决定转行Data Science的考量 00:30:05 USC Data Science项目真实体验 00:40:45 求职血泪史:147份申请的成果 00:49:48 AI工具在教育中的应用与争议 00:58:41 行业选择与职业规划思考 01:10:05 对播客行业与节目的观察建议 喜欢「数据女孩的中年危机」吗?我们每周二聊聊科技、生活和工作的真实样貌。 如果你喜欢今天的内容,欢迎订阅、分享,或请我们喝杯咖啡支持独立制作! https://buymeacoffee.com/stellaxamy 收听更多精彩内容 → https://linktr.ee/stellaxamy 更多幕后故事,欢迎关注我们的英文Substack: https://thecocoons.substack.com/

76分钟
99+
2个月前

英文SP Ethical AI in Higher Education

数据女孩的中年危机

Stella最近尝试了一下去英文播客Enrollify串台,聊了聊自己最近两年做的工作,以及对于AI在教育以及高等教育行业应用的看法。也在我们自己的小空间里分享给大家。如果有做类似方向的朋友欢迎来交流! 对Data Science和AI结合领域有兴趣的朋友也欢迎来订阅电子报Data Science x AI: https://datasciencexai.substack.com/ About the Episode: In this bonus episode of Higher Ed Pulse, recorded live at the Engage Summit in Charlotte, host Mallory Willsea sits down with Stella Liu, Lead Data Scientist at Arizona State University. The conversation dives into Stella’s journey from tech industry roles at Carvana and Shopify to pioneering ethical AI initiatives in higher education. Packed with insights on building responsible AI tools, this episode is a must-listen for enrollment marketers and higher ed leaders navigating the evolving digital landscape. Key Takeaways Ethical AI isn't a luxury—it's essential, especially in high-stakes fields like education. Accuracy is only one part of AI evaluation; fairness, safety, and bias must be prioritized too. Small teams without a development staff can still effectively assess AI tools using manual testing frameworks. Arizona State University's three-part ethical AI evaluation system—Ethical AI Engine, Guard, and Safer—sets a strong precedent for responsible AI integration. AI should be a solution to a real problem, not a buzzword thrown into tech stacks without purpose. Effective AI evaluation includes not just internal testing but stakeholder alignment and real-world A/B testing. What makes ethical AI critical in higher education? In the conversation, Stella Liu emphasizes that higher ed institutions hold significant responsibility when implementing AI. Unlike e-commerce, where a misstep might mean a delayed package, flawed AI in higher education can deeply impact students' academic journeys and long-term outcomes. Stella argues that with such high stakes, ethical considerations must go beyond accuracy. Institutions must evaluate bias, fairness, and the societal impact of AI-driven tools.She explains that accuracy is just the beginning. AI in education must also pass tests for safety, bias, and transparency. Given that these tools interact with real students, in real time, the margin for error is small—and the consequences of failure, large. Ethical AI, according to Stella, isn't just best practice—it's a moral obligation. How is Arizona State University tackling AI ethics? Arizona State has developed a robust three-layer AI monitoring system: Ethical AI Engine – an automated tool for testing bias, accuracy, and fairness. Guard – a real-time alerting system to flag anomalies or potential ethical breaches. Safer – a data analytics tool that audits all AI-user interactions to ensure compliance and integrity. This framework helps Stella’s team ensure that any AI tool being considered or deployed undergoes rigorous evaluation—both automated and human-led. It's a model other institutions can learn from, especially as AI adop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accelerates. Can smaller teams implement AI ethics evaluations? Yes—and Stella is clear on this point. Not every team has ASU’s resources, but that doesn’t mean ethical evaluations are out of reach. Before developing their current system, her team conducted manual evaluations. They worked with stakeholders to understand real use cases, created test datasets reflective of student queries, and manually scored the AI responses. These efforts, while time-consuming, proved incredibly effective.Stella also recommends A/B testing as a practical tool. By giving one group access to the AI product and comparing their outcomes with a control group, institutions can assess impact and performance with clarity. This approach doesn't require complex infrastructure—just thoughtful design and a commitment to data-driven decisions. Stella Liu's journey from e-commerce tech to higher ed AI advocacy is a masterclass in translating industry insights into academic innovation. Her experience at Carvana—where she helped develop delivery time algorithms to boost customer satisfaction—mirrors her current mission: solve real problems first, then find the right tech to amplify impact.AI in higher education isn’t just about automation; it’s about building trust, ensuring equity, and enabling smarter, fairer decisions. As Stella perfectly sums it up: "Evolve responsibly—or die."

14分钟
99+
2个月前

EP69 从住宅到肯德基再到信托:解锁美国商业地产的财富密码

数据女孩的中年危机

嘉宾:一梵 Yvonne - CCIM认证商业地产专家 - 自媒体账号:@加州地产通(小红书) - 擅长:商业地产投资分析、高净值客户服务、房产税务规划 当一个亚裔女性踏入以白人男性为主导的美国商业地产圈,会遇到什么样的挑战? 本期我们邀请到南加州的资深房地产经纪人一梵,她拥有德勤和汇丰的IT背景,15年前毅然转行进入房地产行业,从最初的周末兼职做到全职创立S corp公司,如今已是CCIM认证商业地产专家。 一梵分享了她的职场转型心路、自媒体成长经历,以及如何通过数据分析能力在商业地产领域脱颖而出。她还深入解读了医疗大楼、triple net、信托传承、1031置换等商业地产概念,并带你了解高净值客户看重的资产配置方式。 如果你对房地产投资、自我品牌打造,或跨领域职业转型感兴趣,这期绝对不容错过! 记得订阅「数据女孩的中年危机」,支持我们继续制作更多这样的精彩故事。 00:00:00 你赚不到认知以外的钱 00:01:57 从德勤转行做房地产 00:05:49 收入翻倍,副业变正职 00:09:59 拿Broker执照背后的狗血故事 00:17:57 不同地产公司的佣金分成机制 00:24:03 用高尔夫建立客户信任 00:27:06 信托规划与高净值客户沟通 00:38:07 商业地产 vs. 住宅 00:50:00 商业地产投资入门首选 01:02:52 AI会不会取代房地产经纪? 01:09:19 当前南加州市场分析:商业 vs. 住宅 01:15:55 打工人如何从住宅投资进阶商业地产 喜欢「数据女孩的中年危机」吗?我们每周二聊聊科技、生活和工作的真实样貌。 如果你喜欢今天的内容,欢迎订阅、分享,或请我们喝杯咖啡支持独立制作! https://buymeacoffee.com/stellaxamy 收听更多精彩内容 → https://linktr.ee/stellaxamy 更多幕后故事,欢迎关注我们的英文Substack: https://thecocoons.substack.com/

89分钟
99+
2个月前

EP68 在欧洲航天局做数据工程 & 德国职场面面观

数据女孩的中年危机

当一位华人女性工程师走进欧洲航天局(ESA),她眼中的“宇宙”是什么模样? 本期邀请到雪鱼——现居德国的软件工程师,她曾在德意志银行担任数据迁移和机器学习工作,如今转型加入一家与ESA合作的咨询公司,参与航天项目、部署数字孪生平台、推进“航天上云”进程。 她分享了欧洲职场中让人瞠目结舌的低效率与“真·打工人”文化冲击:德国火车晚点率超50%,职场上下属怒怼上司毫无心理负担,三点就收工成日常;但与此同时,也能实现个人声音被听见的理想工作氛围。 我们聊到了航天项目中的各种“土法炼钢”场景:如何解码来自太空的遥测数据?卫星的时间不是按小时而是“从发射起算”?还有ESA上云面临的“拒绝美国云”政治现实……不仅让人刷新对“高科技”的想象,也看见一个复杂而现实的欧洲。 � 本期还藏着狗狗故事、德语职场文化冲击波。如果你对出走中国、职场转型、或者国际机构的幕后好奇,本期值得收藏分享! 00:00:00 本期精彩片段 00:01:18 嘉宾介绍:雪鱼的数据工程之路 00:02:30 从德意志银行到小型咨询公司 00:04:26 与航天局合作:小公司也能参与天上项目 00:07:25 航天局是否真的需要上云? 00:09:26 软件20年未更新,维护比创新更有市场 00:11:04 欧洲用什么云服务? 00:13:01 欧洲各国航天局如何协作 00:20:26 在欧洲有真的deadline吗? 00:24:10 ESA的真正使命 00:29:27 航天数据的时间编码与可视化难题 00:34:08 欧洲航天局与AI的距离 00:38:38 用卫星数据辅助城市规划 00:41:43 德国人工作节奏与“摸鱼文化” 00:46:29 德国不同行业薪资差距 00:51:58 为什么离开德意志银行 00:56:57 在小公司找到的意义感 01:03:27 德国人不再是你想象中的德国人 01:10:43 德国老板好脾气 01:13:03 德国社会氛围 喜欢「数据女孩的中年危机」吗?我们每周二聊聊科技、生活和工作的真实样貌。 如果你喜欢今天的内容,欢迎订阅、分享,或请我们喝杯咖啡支持独立制作! https://buymeacoffee.com/stellaxamy 收听更多精彩内容 → https://linktr.ee/stellaxamy 更多幕后故事,欢迎关注我们的英文Substack: https://thecocoons.substack.com/

79分钟
99+
2个月前

EP67 首次播客直播 - 跨入传统林业,治愈职业中年危机

数据女孩的中年危机

本期是Stella和Amy首次Live Podcast的录制内容。Stella和Amy与老朋友Felix重聚,分享他这一年多来从大厂高管到全职创业者的转变历程。Felix原本是Zendesk的AI Senior Director,去年十月决定离职全职投入一个用计算机视觉革新木材测量的创业项目。Felix详细分享了他如何进入完全陌生的木材行业,与来自第五代木材家族的继承人合作,用技术解决这个行业一百多年来依赖人工测量的痛点。他深入解释了木材买卖中测量的重要性、行业的传统文化,以及如何在一个被几十个家族把持的紧密network中作为唯一的亚洲面孔找到立足点。访谈中Felix也分享了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各种技术挑战,从网线长度到相机频率,每个细节都可能成为障碍。他大量使用ChatGPT和Cursor等AI工具辅助开发,展现了AI时代创业者的工作方式。最近,Felix因为在小红书分享带学徒的心得而意外爆红,从几百粉丝涨到六千多。他详细分享了如何从100多个主动联系的年轻人中筛选出20多个进行深度指导,以及他对年轻人职业发展的独特见解。Felix强调要帮助年轻人「产品化自己」,找到既有兴趣又能创造价值的方向。 00:00:00 节目精彩片段 00:00:43 节目开场与Felix重聚介绍 00:01:45 Felix一年来的变化:从Zendesk到全职创业 00:02:32 创业项目介绍:木材行业的计算机视觉技术革新 00:06:15 Co-founder背景和木材测量行业痛点分析 00:07:10 如何进入木材行业:从顾问到全职创业者 00:09:10 参加行业会议:唯一亚洲面孔的文化冲击 00:13:17 木材行业的家族传承文化和市场特色 00:15:23 传统行业tech startup的商业模式和优势 00:20:03 理想产品场景:自动化木材测量系统 00:23:08 创业技术挑战:从实验室到现场的各种问题 00:26:28 AI工具应用:ChatGPT协助和专家谘询需求 00:30:04 产品精确度对比和行业接受度 00:34:39 客户开发成功:从一个点扩展到30多个点 00:36:51 机会发现哲学:展示自己吸引机会的策略 00:40:51 小红书爆红经过:从带学徒到网路导师 00:42:51 年轻人指导:解决缺乏见识长辈的社会问题 00:47:23 学徒筛选机制 00:50:53 未来规划:帮助年轻人自我产品化和商业合作 00:55:03 指导哲学:提问引导vs直接建议的方法论 喜欢「数据女孩的中年危机」吗?我们每周二聊聊科技、生活和工作的真实样貌。 如果你喜欢今天的内容,欢迎订阅、分享,或请我们喝杯咖啡支持独立制作! https://buymeacoffee.com/stellaxamy 收听更多精彩内容 → https://linktr.ee/stellaxamy 更多幕后故事,欢迎关注我们的英文Substack: https://thecocoons.substack.com/

62分钟
99+
3个月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