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绵羊》回忆时卷时躺的学生时代 ft.俗话说

卷饼说他第一次串台拘谨了 名校非上不可吗?文科就没有前途吗?大学应该如何度过?成为大人是什么意思?鸡娃到底有没有意义?对于应试教育,是要说yes还是no?他们说,人生是旷野不是轨道,但面对社会时钟的压力,我们还能怎么做?这些问题,在过去和今天都困扰着年轻人。 2008年,前耶鲁大学英文教授威廉·德雷谢维奇因《精英教育的劣势》一文走红,随后《优秀的绵羊》横空出世,触动了无数读者的神经。德雷谢维奇在书中详细分析了“绵羊”的特质和现状、名校的选拔机制、精英家庭的养育以及可能的出路。第一部分讨论了美国精英教育体制本身——一个“强迫学生选择成功的系统”。第二部分阐述现在的学生可以做什么,从而摆脱这个系统。第三部分详细讨论通识教育的意义、人文学科的价值,以及为什么需要真正尽心尽力的老师和小班授课等。第四部分将目光转向教育系统对领导阶层的培养。简而言之,该书探讨了美国建立的一套精英教育系统如何影响孩子们的命运,这个系统会对社会产生怎样的影响,他们该如何消除这些影响。这本书自出版以来掀起舆论海啸,被媒体评价为“可能会留下持久的印记”。 当我们站在当下回望,会发现文中描述的现实并没有变得更好,而是更坏:中美大学大量取消文科专业,中国大学生则越发保守,掀起前所未有的考研考公热。相似的困境,同样困惑、温顺又努力的年轻人,像极了优秀的绵羊。对于作者振聋发聩的批评和个人的愿景,这一届的年轻人会如何回应?

91分钟
99+
2天前

伯罗奔尼撒8 | 雅典:一页风云散,变幻了时空(完结)

雅典西西里远征失败后,伯罗奔尼撒方面鼓动雅典小弟造反,同时与波斯签订合约,雅典岌岌可危。雅典城内,寡头派势力高涨,最终以寡头统治的四百人议会取代了五百人公民大会。亚西比德在辗转斯巴达和波斯后,趁机兑现了自己的政治筹码,推翻寡头制,把民主重新扶上台,他也成功地以民族英雄的身份重回雅典。 修昔底德的记述到此告一段落。但历史的无常不会因他的停笔而终止。亚西比德因战事不利再次遭到控诉,他主动选择离群索居,此后稍有缓和的雅典海军再度昏招迭出,最终在羊河一战,被伯罗奔尼撒将军吕山德全歼,这场持续了将近三十年的战争至此走到了尾声。随后三十僭主上台,雅典内部再次动荡不安;随着僭主们被推翻,雅典的民主进入到了新的阶段……那就是另外的故事了。 我们该怎样总结伯罗奔尼撒这段故事呢?头绪太多,总结太难。但有一个人的故事也许可以作为彩蛋博君一笑——尤其是当我们把他和战争后半段的主角亚西比德比较的时候,我们更能认识到,在历史动荡的时刻,为了心中理想而上下求索的难能可贵。 02:03 西西里之战后的混乱与反思 06:44 第三方势力波斯登场 20:13 贵族的阴谋与民主的抉择:雅典的权力之争 33:42 议事会的阴谋与民主制的挑战 40:28 雅典的内部纷争:寡头派与民主派的对立 53:56 亚西比德衣锦还乡 62:20 羊河之战,伯罗奔尼撒的终局之战 70:30 塞剌墨涅斯的故事:历史中的理想主义者

80分钟
99+
4个月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