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 22 | 《旧制度与大革命》历史的车轮

本期播客,我们来聊聊十九世纪法国思想家、社会学家、历史学家、政治家亚历克西·德·托克维尔(Alexis de Tocqueville)的《旧制度与大革命》(The Old Regime and the Revolution)。 同姊妹篇作品《论美国的民主》一起,这是托克维尔两本划时代的经典著作,对后世的政治思想、社会科学和历史学研究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作者看待问题的独特而敏锐的视角,对史实的重视与尊重,在今天仍值得我们不断了解与学习。 [00:09] 全书概述:法国大革命的革命对象是谁?有何特点?何以发生在当时的法国?实现了怎样的目的? [07:11] 革命的危险就在于对待“平等”(equality)和“自由”(liberty)的矛盾态度。 [09:14] 历史是延续的而非一蹴而就的。 [10:33] 托克维尔,作为大革命的亲历者,亦是革命的对象,却不囿于贵族阶层,保持清醒。 [11:05] 贵族阶级(nobility)与有产者(bourgeoisie)趋于相似却心生嫌隙。 [13:08] 对照的视角下,英国相对温和的变革。 [14:40] 有产者与平民百姓虽同属第三阶级(third estate),却渐行渐远,不再相互了解。 [16:11] 法兰西特色的中央集权:集合行政与立法权的法式御前会议,总督制度。 [19:12] 失效的三级会议(national assembly),失败的行政改良,失秩的互相推诿的政治格局。 [22:12] 脱离实务却影响颇大的知识分子(intellectuals):美好的理论反而带来了暴烈的行为。 [25:40] 新近史料对本书的补充。 [26:22] 不要“倒洗澡水连孩子也倒掉了”。 [28:53] 托克维尔对法国民众具有复杂态度,观点一:暴怒的集体情绪带来了巨大的破坏力。 [30:09] 观点二:法国大革命重塑了法兰西精神。人们从无所期望,转变为构建幸福之未来的无所畏惧。 [32:00] 托克维尔的自由主义改良理想,法国大革命是可避免吗? [33:40] 切勿陷入抽象理论的美丽陷阱。 背景音乐: 片头 La Marseillaise,片尾 L'Internationale 封面图片: Photo by Pierre Herman on Unsplash 参考书籍: 《旧制度与大革命》,作者:[法]托克维尔,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感谢你的关注,欢迎在“小宇宙app”、“喜马拉雅app和小程序”、“网易云音乐”、“苹果和谷歌播客”等泛听平台,搜索“旦说无妨”来订阅收听,期待你的评论互动!

34分钟
1k+
2年前

Vol. 21 | 青年哈利·波特,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

这是一期读书会老友线下聚会时的围炉讨论。地点是在法国里昂旁边一个小村子圣朱利安(Saint-Julien, Villefranche-sur-Saône),那时还是盛夏,周围山坡有大片绿油油的葡萄藤,而我们借住的正巧是在秋天招待葡萄采摘工的农舍。晚饭过后,几位好友围坐桌边,各自分享一本自己喜欢的书,好不惬意。 这一次我们剪辑整理的是其中一本书的讨论,《哈利·波特与凤凰社》。如果各位听友感兴趣,我们将在之后的节目中继续分享其他讨论部分。 [00:10] 为什么在哈利波特系列中选中“凤凰社”这一册来分享? [01:50] 个人经历之和哈利一起长大! [05:56] 分享片段一:英文版“分院帽的新歌” [12:41] 分院帽的良苦用心 [16:56] 四个学院对应的四种古希腊统治形式:按照出身(blood)的贵族统治(aristocracy),按照智力的任人唯贤式统治(meritocracy),按照勇敢行为的另一种贤能统治,民主的统治(democracy)。 [17:33] 分院帽的困境:如何分?按照先辈传统,还是发挥主观能动性?抑或尊重个人选择? [19:46] 现实世界的书院制度 [21:41] 重读《哈利波特》有何新感受,它何以历久弥新 [22:55] 一个虚构但完整的新世界 [23:42] 先读小说还是先看电影?那个永存心中的海格的形象 [27:22] 突然的跑题: 电影《山楂树之恋》以及高中性教育的正反例 [29:30] 分享片段二:针对“青年”哈利“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乌姆里奇和麦格教授的对线 [42:18] 精彩的细致入微的场面描写 [46:41] 麦格教授的姓氏来源之一:“米奈娃”,罗马智慧女神,“猫头鹰在黄昏起飞” 背景音乐: 海德薇变奏曲(Hedwig's Theme) - Piano Cover by FreyaPiano 封面图片: 电影“Harry Potter”剧照 参考书籍: 《哈利·波特与凤凰社》,作者:[英] J·K·罗琳,译者:马爱农 / 马爱新,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Harry Potter and the Order of the Phoenix》,J. K. Rowling, Bloomsbury Childrens Books 感谢你的关注,欢迎在“小宇宙app”、“喜马拉雅app和小程序”、“网易云音乐”、“苹果和谷歌播客”等泛听平台,搜索“旦说无妨”来订阅收听,期待你的评论互动!

47分钟
99+
2年前

Vol. 20 | 桑德尔:超越《精英的傲慢》

哈佛大学政治哲学家迈克尔·桑德尔(Michael J. Sandel)教授,最为中国读者所熟知的,大概是其哲学公开课《公正》。在世界风云变幻、民粹主义甚嚣尘上的当下,他推出了新书《精英的傲慢》(The Tyranny of Merit,也译为《优绩的暴政》)。 本期播客,让我们聊聊桑德尔眼中的“优绩主义”,看看作为普通人,如何面对以及改善“优绩暴政”的现状。 [01:08] 如何定义优绩主义?一种意识形态,又或者一种技术官僚主义 [02:53] 何为成功伦理学? 哈耶克和罗尔斯怎么说? [06:26] 优绩主义的对面是什么?标准的多元化 [07:41] 美国大学入学制度,是一把“好梯子”吗?阶层流动的可能性与可操作性 [09:54] 社会不同发展阶段下的优绩主义 [11:48] 书的局限性:对于二战之后到八十年代这段时期的解释力不足,其讨论并未涉及冷战等时代背景 [14:44] 超越“精英的傲慢”或者“优绩的暴政”,药方何在? 大学抽签入学,以及罗马式公共空间 [20:51] 精英阶层内部可以达成怎样的共识?私有制是一种束缚吗? [24:44] 作为打工人的我们,该如何面对“精英的傲慢”?勿被优绩主义PUA,勿用傲慢的眼光看待际遇不如己的人,勿让“优绩的暴政”为自己开脱 [29:05] 优绩主义主要体现在金钱(分配方面)吗? 背景音乐: Jacques Brel - Les Marquises 封面图片: 《精英的傲慢》英文版封面 参考书籍: 《精英的傲慢》,作者:迈克尔·桑德尔,出版社:中信出版社,2021 感谢你的关注,欢迎在“小宇宙app”、“喜马拉雅app和小程序”、“网易云音乐”、“苹果和谷歌播客”等泛听平台,搜索“旦说无妨”来订阅收听,期待你的评论互动!

33分钟
99+
2年前

Vol. 19 | 米兰⋅昆德拉:不能承受的“存在(being)”之轻

本期播客,受上海译文出版社邀请,我们来聊聊米兰昆德拉最负盛名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以及近来出版的传记作品《寻找米兰⋅昆德拉》,一起来看看这位声名远扬、却又神秘低调的捷克裔作家的所思所想,及与其生活经历的关联。 [00:29] 小说人物简介及时代背景 [04:09] 小说工整的结构,音乐般复调叙事的描写方式:打破线性时间的美的体验 [06:30] “永恒轮回是一种神秘的想法--尼采” [11:28] 轻之征兆,重之征兆,古希腊哲学家巴门尼德对于轻重的分析 [15:11] 特蕾莎的箱子和她咕咕叫的肚子,改编电影《布拉格之恋》 [17:18] 反对媚俗,拒绝强制的情感共鸣 [23:16] 昆德拉继承的是启蒙的传统 [25:44] 小说里的叙事内镜,或曰戏中戏 [28:28] 煞有介事讨论人类排泄物的昆德拉 [29:43] 小说里的大事件--布拉格之春 [31:49] 昆德拉定义的四类活在他人目光下的人 [34:47] 小说里“我”的存在,一种“似是而非”的作者形象的存在 [38:03] 小说结尾的田园牧歌式生活是一种反讽吗? [40:09] 与主人公托马斯经历相反的昆德拉本人:出走他乡 [45:02] 传记里昆德拉提到的贝多芬音乐里的奥秘 [45:28] 斗胆聊聊大师的局限性,捷克特殊的历史背景 [49:40] “欧洲人,是对欧洲怀着乡愁的人” 背景音乐: String Quartet No. 15, No. 16 (Beethoven) 封面图片: Photo by John Jacobson on Unsplash 参考书籍: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作者:米兰·昆德拉,译者: 许钧,上海译文出版社,2022 《寻找米兰⋅昆德拉》,作者: 阿丽亚娜·舍曼,译者: 王东亮,上海译文出版社,2022 感谢你的关注,欢迎在“小宇宙app”、“喜马拉雅app和小程序”、“网易云音乐”、“苹果和谷歌播客”等泛听平台,搜索“旦说无妨”来订阅收听,期待你的评论互动!

51分钟
99+
2年前

Vol. 18 | 陈嘉映《何为良好生活》行之于途而应于心

本期播客,我们来聊聊陈嘉映的《何为良好生活:行之于途而应于心》。看看这本哲学著作,能不能帮助我们在错综复杂的现代生活之中,找到一种良好生活的可能。 [01:00] 推荐《何为良好生活》的理由:朋友圈里的生活智慧 [02:10] 陈嘉映其人:最接近哲学家称呼的人,海德格尔和维特根斯坦的翻译者、亚里士多德的“粉丝” [02:56] 全书印象:从概念辨析开始,不是回答“什么是良好生活(what)”,实则讨论“如何过良好生活(how)” [04:57] 全书框架:伦理学、道德哲学、知行关系、快乐同幸福及良好生活、人性善恶、个殊者和普遍性 [06:44] 伦理学的作用:用说理瓦解流俗见解,以此提升实践品质 [10:16] 关键信息(Take home message)1: 屈原应该接受心理治疗吗? [13:04] 关键信息(Take home message)2: 快乐究竟是什么?快乐和幸福有什么区别? [18:10] 关键信息(Take home message)3: “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 [21:50] 日渐原子化的社会模式背景下,追求愉悦与良好生活是否矛盾? [23:46] 如何达到良好生活? [25:54] 实践对于良好生活而言是不可或缺的 [29:25] 陈老师娓娓道来的论说风格与其从容不迫的人生状态相得益彰 [31:05] 每个人都能达到良好生活 背景音乐: Jacques Brel - Les Marquises 封面图片: 拉斐尔 - 《雅典学院》(局部,亚里士多德) 参考书籍: 《何为良好生活:行之于途而应于心》,陈嘉映,上海文艺出版社 感谢你的关注,欢迎在“喜马拉雅app和小程序”、“网易云音乐”、“小宇宙app”、“苹果和谷歌播客”等泛听平台,搜索“旦说无妨”来订阅收听,期待你的评论互动!

33分钟
1k+
2年前

Vol. 17 | 阿城《棋王·树王·孩子王》:王者非王

本期播客,我们来聊聊阿城和他的“三王”小说《棋王·树王·孩子王》,聊聊这本不多见的、常读常新的中国当代小说,聊聊阿城独具风格的文笔。 [00:28] 《棋王》故事概述 [01:51] 《树王》故事概述 [03:15] 《孩子王》故事概述 [05:49] 阿城有别于同时期伤痕文学的文笔,对比王小波的黄金时代 [10:26] 印象派式的写作风格,接地气的、真切生动的生活细节 [15:41] 中国古代水墨画式的意境 [17:57] 栩栩如生、跃然纸上的小说人物,不太成功的电影呈现 [22:40] 《孩子王》里关于“教育”和“好老师”的思考:如何定义好老师? [24:17] 《树王》里关于“对待传统的态度”的思考:时代变革里何去何从? [26:55] 《棋王》里关于“物质与精神”的思考:“一箪食,一瓢饮” [31:49] 此书何以常读常新:刘邦项羽和黑脸士兵--关于平民英雄的思考 [39:48] 三个故事里微环境的变与不变 背景音乐: Pietro Mascagni: Cavalleria rusticana - Intermezzo 封面图: Photo by zhang kaiyv on Unsplash 参考书籍: 《棋王》阿城 上海三联书店 注:题目里“王者非王”的说法引自豆瓣网友椅桐的书评 感谢你的关注,欢迎在“喜马拉雅app和小程序”、“网易云音乐”、“小宇宙app”、“苹果和谷歌播客”等泛听平台,搜索“旦说无妨”来订阅收听,期待你的评论互动!

42分钟
99+
3年前

Vol. 12 | 《结构性改革》 房产 数字化 和其他

本期播客, 我们来聊一聊黄奇帆先生的《结构性改革》。这是一本涉及领域众多、内容颇为翔实的书籍。我们选取了房地产调控,货币数字化以及公有制经济改革这三个话题进行讨论。 [00:27] 作者对房地产问题的研判,在重庆的实践经验 [04:15] 高负债率运营下的房地产企业问题何在,出路何在? [12:08] 在房地产问题上,地方政府该如何加以引导? [15:16] 对于未来房地产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战略定位、房价走势、新房数量增长和区域分布的研判 [17:47] 何谓央行数字货币,优势何在,未来价值锚定物是什么? [20:48] 数字化时代的核心生产资料是“数据+数字技术”, 和热点话题“元宇宙”有何关联? [26:07] “元宇宙”对于信用、价值、主权、意义、意识形态可能意味着什么? [31:02] 作者对公有制经济改革的看法 [37:04] 产业链的建设,重庆是如何做到从几乎为零到占比世界电脑生产总量1/3的? [39:14] 此书的写作风格:对于”数字估算”的充分使用,对于经验的总结升华,对于其他国家的科学借鉴 背景音乐: Civilization VI OST - China - Atomic Theme 封面图: Photo by Denys Nevozhai on Unsplash 感谢你的关注,欢迎在“喜马拉雅app和小程序”、“网易云音乐”、“小宇宙app”、“苹果和谷歌播客”等泛听平台,搜索“旦说无妨”,订阅、收听、评论、分享!

44分钟
99+
3年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