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 08 | 流浪孩子的《光明共和国》- 魔幻现实西语小说

旦说无妨 | 书和远方

本期播客, 我们来讨论西班牙作家安德烈斯·巴尔瓦的小说《光明共和国》。在一座虚构的中美洲城市里,突然出现了一群流浪的孩子,他们的野性与不遵守社会规则的行为方式,打破了小城的宁静。最终,在那个闷热潮湿的夏天,在他们建立的光明共和国里,惨剧被酿成。 巴尔瓦犀利的文字营造了一种魔幻的氛围,让我们沉浸在“故事场”本身之余也不禁思考:这些孩子是谁?从哪儿来?他们为什么要犯罪?作为大人们的“我们”又如何看待他们? 文学作品常常假定孩子们是纯真善良的,却忽略了他们未被压抑的天性,忘记了我们作为孩子时看待世界的视角,以及那未被规训的审美与创造力。 [02:09] 故事的脉络梗概 [05:05] 孩子们犯罪的动机是什么? [08:41] 是革命,是暴力,还是对秩序的逃离? [13:00] 被故意忽视和压抑的孩子们的天性 [13:54] 在似乎一切都可以精准控制的时代,如何面对非掌控感? [14:53] “你们的自由是我们未来自由的保障,孩子们恰恰是在我们的痛楚和不信任中获得自由的” [18:14] 小说里这些流浪的孩子们来自哪里? [23:52] 孩子们营造的下水道里的光明共和国,建筑构造和孩子们内心的关联 欢迎在“喜马拉雅app和小程序”、“网易云音乐”、“小宇宙app”、“苹果和谷歌播客”等泛听平台,搜索“旦说无妨”,订阅、收听、评论、分享,感谢你的支持!

30分钟
99+
4年前

Vol. 07 | 走进既不“乡气”,也不“土味”的《乡土中国》

旦说无妨 | 书和远方

本期播客,我们来重温费孝通先生的经典著作《乡土中国》。我们不再是完全的乡土社会,却始终或多或少受到乡土底色的影响,有必要去试着理解,费先生笔下的乡土气息是什么、从何而来、又将走向何方。 [00:45] 在乡土社会,一种习得的亲密与熟悉,从俗即是从礼? [02:42] 费孝通先生饱含温情、又充满现实关怀的视角下,被现代化所冲击的乡土 [05:14] 公序良俗 vs 法律,包罗万象的“礼” [08:02] 郭德纲和曹云金,传统师徒关系是一种“礼俗”吗? [10:32] 从“大红灯笼高高挂”,谈到被“礼俗”压抑的男男女女 [13:15] 华人到任何地方都要种菜吗?这是一种“土”吗? [15:42] 费先生对“文字下乡”的一种诊断 [19:13] 我们的人际关系,是水波一样的圈子,还是成捆柴火一样的俱乐部(Club)文化? [22:59] 所谓乡土的“差序格局”和西洋的“团体格局”,与涂尔干理论的一致性 [26:59] 根据与当事人关系“可伸缩”的道德标准 [28:50] 家族社群里男男女女的角色,不被传统所支持的“过小日子” 欢迎在“喜马拉雅app和小程序”、“网易云音乐”、“小宇宙app”、“苹果和谷歌播客”等泛听平台,搜索“旦说无妨”,订阅、收听、评论、分享!感谢你的支持!

32分钟
99+
4年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