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提堂》与安妮·博林之死:离婚?不如把妻子送上断头台!×肖一之

“国王必须甩掉她。她不能给他生儿子,而且他不再爱她了。他爱上了另一位女士,不将安妮·博林摆脱掉,他就不能得到她。” ——希拉里·曼特尔《提堂》 嘉宾 肖一之 文学研究者,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讲师 主播 阿酌 特别感谢 把肖师傅架上我台的见师 本期摘要: 1.《提堂》讲述的核心历史事件:亨利八世第二任王后安妮·博林的倒台 2.Bring up the bodies有什么双关含义?为什么“提堂”是一个非常精妙的译名? 3.从《狼厅》到《提堂》,权臣托马斯·克伦威尔的视角发生了怎么样的变化? 4.克伦威尔的微妙处境:位高权重,却没有贵族头衔,身家性命全在亨利八世的一念之间 5.克伦威尔和安妮·博林以及博林家族之间是否存在稳固的同盟关系? 6.作为亨利八世的宠臣,克伦威尔如何游走在凯瑟琳、安妮·博林和简·西摩这三个女性之间? 7.逐渐崛起的新欢简·西摩:一位在历史上几乎没有留下自己声音的女性,曼特尔如何用文字赋予她生命的厚度? 8.危机四伏的现任安妮·博林:安妮·博林作为王后的正统性为什么始终得不到承认?为什么安妮·博林的悲剧收场几乎是一种注定的结局? 9.不容忽视的前妻凯瑟琳:已经退位的凯瑟琳和被剥夺继承权的玛丽公主有哪些潜在的政治影响力?亨利八世在对她们的处置问题上是什么样的态度? 10.后来继位的玛丽一世为什么会被称为“血腥玛丽”?“九日女王”的故事又是怎么回事? 11.亨利八世和安妮·博林的离婚案为什么会演变成针对安妮·博林犯了通奸罪和叛国罪的指控? 12.安妮·博林的敌人具体有哪些人?谁背叛了安妮·博林?为什么几乎所有人都要置安妮·博林于死地? 13.安妮·博林的弟媳简·博林(简·罗奇福德夫人)何以成为扳倒安妮·博林的关键人物? 14.被指控和安妮·博林“通奸”的五个情人分别是谁?曼特尔如何炮制这场莫须有的通奸案? 15.曼特尔的神来之笔:克伦威尔深度参与这场针对安妮·博林以及情夫五人组的审判,背后到底有什么潜在的动机? 16.曼特尔如何呈现大猪蹄子亨利八世的封建君主形象? 17.历史上记录在案的非常著名的乔治·博林作死名场面(划重点,不能错过 18.安妮·博林之死:从女性的视角,还原安妮·博林生命最后时刻的悲情和孤独 19.对比曼特尔的原著和剧版的《狼厅》,电视剧永远无法展现曼特尔出神入化的伏笔,所以要去读书! 本期音乐: Debbie Wiseman - Anna Regina 特别感谢 提供技术支持的皮·拉布拉多·牙子 关于我们: 微博/公众号:痴人之爱podcast 如果您喜欢并愿意支持我们的节目,欢迎为我们发电https://afdian.net/@chirenzhiai

120分钟
6k+
2年前

57.《狼厅》:杀妻狂亨利八世离婚案背后的权谋和爱情×肖一之

在亨利八世与他的第二任王后安妮·博林的故事里,托马斯·克伦威尔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配角”。希拉里·曼特尔(Hilary Mantel)的《狼厅》以这位身世成谜却又位高权重的克伦威尔作为主角,用他不断向权力巅峰攀缘的一生串联起都铎王朝这段围绕着诸多女性构建起来的历史。 都铎王朝的历史给我们留下了这些人物的名字,但他们的存在并不只有一个名字,作为历史小说家的曼特尔填补的正是这些历史记录的晦暗之处,就像她在接受《巴黎评论》的采访时说过:“因为他们是真实的历史人物,你会有极大的动力,不光是弄清楚事情是如何发生的,还要弄清楚这一切感觉起来是什么样子的,这样以后才能抵达事件的真相”。 在本期节目里,我们将随着曼特尔的历史小说一起回望过去,走进克伦威尔的内心世界,也从克伦威尔的边缘视角里重新认识这段由权谋与艳情构成的传奇历史。 嘉宾 肖一之 文学研究者,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讲师 主播 阿酌 特别感谢 把肖师傅架上我台的见师 本期摘要: 1.“吃窝边草”和“换妻”狂魔亨利八世所在的都铎王朝在英国历史上有着怎么样的地位? 2.亨利八世和安妮·博林的故事为什么会被历史小说家反复书写? 3.两次获得布克奖的英国女作家希拉里·曼特尔是谁?? 4.什么是历史小说?“回望过去的姿态”为什么这样令人着迷? 5.希拉里·曼特尔“克伦威尔三部曲”(《狼厅》、《提堂》、《镜与光》)的基本情况。 6.托马斯·克伦威尔是谁?“身世成谜”却“位高权重”,从克伦威尔的视角如何展开都铎王朝的历史? 7.红衣主教沃尔西是谁,他在亨利八世的时代有着怎么样的政治地位? 8.《狼厅》为什么要以红衣主教沃尔西的倒台开场?红衣主教沃尔西的角色设定和克伦威尔的崛起以及安妮·博林初入英国宫廷的前史有着什么样的关系? 9.以“青金石戒指”和“绿宝石小姐”为例,曼特尔如何巧妙地使用种种充满不确定性的历史材料和闲笔去编织自己的小说文本? 10.曼特尔为什么要用现在时写历史小说? 11.如何理解克伦威尔与安妮·博林和玛丽·博林姐妹间的暧昧“三角恋”?曼特尔如何展现博林家两姐妹之间的复杂关系? 12.看砍头作为一种社交活动?断头机、斧头和剑,哪种砍头方式最保险?曼特尔如何用死刑的场景展现人物性格的张力? 13.“狼厅”有什么样的含义?“狼厅”的存在如何预示安妮·博林的辉煌即将走向终点? 14.曼特尔为什么要写都铎王朝的故事?这是一段围绕女性建构的历史。 15.亨利八世的处女情结以及他与第一任王后凯瑟琳的离婚案始末。 本期音乐: Debbie Wiseman - Wolf Hall 特别感谢 提供技术支持的皮·拉布拉多·牙子 关于我们: 微博/公众号:痴人之爱podcast 如果您喜欢并愿意支持我们的节目,欢迎为我们发电https://afdian.net/@chirenzhiai

106分钟
8k+
2年前

56.成为时代的一束光:北斋之女,被历史隐没的浮世绘女画师×蕾克

“她那么喜欢火焰的颜色,无论多远的街巷起火,都会撩起衣裾跑过去看热闹。只听到半钟的声音,都兴奋得寒毛倒竖。有时喝着酒听到钟声响起,连酒杯都没时间放下,如果在画着画,更是捏着画笔便跑过去了。江户城里不分昼夜,时常有大火。火炎烧焦了天空,呈现出既非朝霞也非黄昏火烧云的颜色。每当阿荣看到这种非同寻常的壮观绯红,都会暗自憧憬,哪怕只有一次呢,什么时候自己的画笔下也能流溢出这么有气势的颜色就好了。” ——朝井真果《浮世绘女儿》 嘉宾:蕾克(微博/豆瓣@Lelac) 日本文学译者,译有伊藤比吕美《闭经记》、冈本加乃子《老妓抄》、朝井真果《浮世绘女儿》、坂元裕二《往复书简:初恋与不伦》等作品。 主播:阿酌 本期摘要: 1.为了翻译《浮世绘女儿》,译者蕾克走访了哪些美术馆,又搜集了哪些文献资料? 2.清秀的朋克感?为什么宫崎葵非常适合扮演阿荣(葛饰应为)这个角色? 3.对比原著《浮世绘女儿》,电影版《眩:北斋之女》有哪些得与失? 4.虽然是现代虚构的历史小说,但《浮世绘女儿》里的阿荣为什么不是大女主? 5.想要谈论阿荣的生平和才华,为什么总是绕不开她的父亲葛饰北斋? 6.江户文化地标葛饰北斋生前竟然只是一个穷困潦倒的画匠? 7.日本画师取画号有什么规则?阿荣的画号为什么是葛饰应为? 8.历史上有哪些关于阿荣的记载?她的人生经历有哪些是可以通过历史材料来考证的? 9.什么是浮世绘?为什么浮世绘的本质是媒体,是面向大众的商品? 10.以葛饰北斋的画坊为例,江户年间的日本画坊有怎么样的运作模式?他们有哪些具体的分工,又如何跟出版商合作? 11.《浮世绘女儿》里的善次郎在历史上的原型溪斋英泉到底是谁?为什么后世的人们会不断想象他和阿荣之间的风流韵事? 12.阿荣生活的江户末期是一个怎么样的时代?为什么阿荣是一个和现代的曙光略微有些交集的人? 13.《吉原格子先之图》是一幅怎么样的作品? 14.为什么用“江户时代的伦勃朗”来称呼阿荣是对她作画生涯的误解? 15.题外话:翻译需要“用手摸着黑往前走”的氛围?翻译铃木凉美的随笔集是一种怎么样的体验?在翻译的过程里,译者蕾克对铃木凉美有哪些新的理解? 蕾克老师在豆瓣上的两篇笔记: 《寻找阿荣》https://book.douban.com/review/13921636/ 《时代的女儿》https://book.douban.com/review/14048165/ 吉原格子先之图 三曲合奏图 夜樱美人图 本期音乐: 五轮真弓 - 潮骚 关于我们: 微博/公众号:痴人之爱podcast 如果您喜欢并愿意支持我们的节目,欢迎为我们发电https://afdian.net/@chirenzhiai

82分钟
5k+
2年前

55.三岛由纪夫与《春雪》,美少年的自恋和自毁之诗

“所谓优雅,就是犯禁,而且是冒犯至高无上的禁忌。” ——三岛由纪夫《春雪》 嘉宾:Yuchi 主播:阿酌 本期摘要: 1.开头题外话:在日本学神道,以及和各大神社的神主做校友是一种怎么样的体验? 2.正片时间轴指路:07:12 3.“丰饶之海”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三岛由纪夫的“丰饶之海”四部曲是关于佛教和轮回的系列小说? 4.“丰饶之海”第一部《春雪》的男主角松枝清显作为一个绝美的病娇贵公子,居然像BL小说男主角? 5.贵族美少年清显为什么会对美和优雅有着近乎偏执的追求?传统贵族教育和暴发户杂糅的身世如何影响他的性格? 6.清显的伴读饭沼如何作为参照系,衬托清显性格里的美与恶? 7.清显性格中的扭捏和造作如何投射到他和绫仓聪子的爱情关系里? 8.聪子和清显一波三折的情感博弈,为什么本质上是对“至高无上的美和优雅”的憧憬和追逐? 9.聪子和清显去看雪的场景为什么堪称是全书最绝美的画面?“春雪”的含义是什么? 10.为什么偷情和打破禁忌会成为清显彻底投身爱情的关键? 11.聪子和清显,谁才是这段扭曲的情感关系里真正的主导者? 12.清显的好朋友本多在这个故事里扮演什么角色?为什么清显和本多是三岛由纪夫本人感性和理性人格的投射? 13.三岛由纪夫借着《春雪》里的人物兜售了哪些唯识论的私货? 14.如何理解三岛由纪夫的自我迷恋和天皇之爱?三岛由纪夫为什么会自杀? BGM: Rie Fu - Decay 关于我们: 微博/公众号:痴人之爱podcast 如果您喜欢并愿意支持我们的节目,欢迎为我们发电https://afdian.net/@chirenzhiai

96分钟
36k+
2年前

54.谷崎润一郎与《细雪》,美的消亡史×苏枕书

《古今和歌集》以来,有千万首吟咏樱花的诗歌,古人多渴望樱花开放,惋惜它的衰谢,一遍又一遍地吟咏同一事物,少女时代的幸子无动于衷地读过,觉得平淡无奇。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就深深体会到古人的盼望花开和惋惜花落决不是字面上的“风流”。 ——谷崎润一郎《细雪》 嘉宾:苏枕书 作家、学者、译者,现居京都 著有《春山好》、《岁时记》、《京都如晤》、《京都古书店风景》等作品 主播:阿酌 内容摘要: 1.《细雪》为什么是谷崎润一郎的创作生涯里最特别的一部作品? 2.《细雪》有着怎么样的创作背景?为什么《细雪》在当时会成为日本的禁书? 3.莳冈家四姐妹(鹤子、幸子、雪子和妙子)的基本情况是怎么样的?她们各有什么烦恼? 4.《细雪》的两条故事主线:三小姐雪子的相亲故事和细姑娘妙子的自由恋爱 5.谷崎润一郎为什么会选择大阪地区的船场方言作为《细雪》的主要写作语言?船场方言在日本有哪些特殊的文化意味? 6.大阪为什么会被誉为“东方的曼彻斯特”?昔日的莳冈家为何能在大阪成为显赫的富商? 7.莳冈家的侍女阿春的原型是谁?阿春的春琴堂书店和谷崎润一郎之间有哪些逸事? 8.极度迷恋关西风物的莳冈家姐妹如何看待东京的城市氛围?日本关东和关西之间存在着哪些文化气质的差异? 9.莳冈家姐妹的春季京都赏樱地图是怎么样的?为什么京都能让住在此地的人常年沉浸在期待与不舍的心情里流连忘返? 10.让妻、勾引妻妹、控制狂、抖M倾向……谷崎润一郎渣男行径大起底 11.《细雪》在写作的笔法上有哪些与《源氏物语》一脉相承的趣味? 12.象征着古典美的雪子真的拥有自己的独立人格吗? 13.妙子真的是追求自由的新女性吗?为什么谷崎润一郎会把妙子塑造成一个离经叛道的道德浪女? 14.神经衰弱、色斑、脚气病、痢疾、难产、死胎……《细雪》里出现的各种疾病有哪些隐喻? 15.《细雪》为什么是关于“美的消亡”的作品? 本期音乐: 中孝介 - 花 关于我们: 微博/公众号:痴人之爱podcast 如果您喜欢并愿意支持我们的节目,欢迎为我们发电https://afdian.net/@chirenzhiai

106分钟
7k+
2年前

53.《缺席的城市》:他引诱读者成为侦探,进入小径分岔的花园

“她是永恒,是流淌着故事的河流,是让记忆保持鲜活的永不休止的声音。” ——里卡多·皮格利亚《缺席的城市》 嘉宾:楼宇 文学博士、皮格利亚研究者、《人工呼吸》译者 著有《里卡多·皮格利亚侦探小说研究:以长篇小说〈人工呼吸〉为例》 、 主播:阿酌 本期摘要: 1.马尔克斯、博尔赫斯、科萨塔尔、波拉尼奥……这些用西语写作的拉美作家在国内是怎么流行起来的?普通读者对拉丁美洲的西语文学有哪些刻板印象? 2.皮格利亚是谁?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皮格利亚的中国之行有哪些奇遇? 3.皮格利亚和楼宇的故事:从北京到布宜诺斯艾利斯,一场跨越千山万水的文学奔赴之旅 4.阅读皮格利亚的小说需要导读吗?(需要,本期节目就是 5.皮格利亚是读者友好型的作家吗?(不是,《人工呼吸》和《缺席的城市》尤其难 6.《缺席的城市》是一部侦探小说吗?皮格利亚的另类侦探小说有哪些特点? 7.皮格利亚在阿根廷文学谱系的位置:博尔赫斯和罗伯特·阿尔特的继承者 8.《缺席的城市》里,到底是什么“缺席”了?这种“缺席”的写作方法,和当时阿根廷的社会环境有何关系? 9.皮格利亚期待怎么样的侦探型读者?读者要如何成为一个侦探去寻找皮格利亚小说里的真相? 10.博尔赫斯《小径分岔的花园》又是一个怎么样的侦探故事? 11.马塞多尼奥机是一台怎么样的机器?为什么讲故事是属于女性的品质? 12.女性角色在皮格利亚小说中的重要作用:真相的代言人 13.“牛的故事”:历史的真相如何藏匿在故事的字里行间? 14.“劳拉的故事”:语言和故事如何生成新的意义? 15.在男性的声音以外,拉丁美洲有哪些值得注意的女性作家? 相关书目: 里卡多·皮格利亚《人工呼吸》《缺席的城市》 加西亚·马尔克斯《百年孤独》 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小径分岔的花园》 罗伯特·阿尔特《喷火器》《七个疯子》 伊莎贝尔·阿连德《幽灵之家》 劳拉·埃斯基韦尔《恰似水之于巧克力》 玛丽安娜·恩里克斯《火中遗物》《床上抽烟危险》 萨曼塔·施维伯林《吃鸟的女孩》《营救距离》 本期音乐: Caetano Veloso - Cucurrucucu Paloma 关于我们: 微博/公众号:痴人之爱podcast 如果您喜欢并愿意支持我们的节目,欢迎为我们发电https://afdian.net/@chirenzhiai

93分钟
4k+
2年前

52.对话《妈妈!》导演杨荔钠:母亲和女儿的身份之外,女性还可以是什么?

主播的话:长假期间,我在院线观看了电影《妈妈!》。和很多人的感受相似,这部电影讲述的母女故事很精确地戳中了我的泪点。与此同时,我也对“妈妈”这个词语所包含的意义产生了许多疑问:母女关系真的是女性主义实践的洼地吗?母女相依为命的故事固然悲情,然而女性真的天然就是他人的照护者吗?从养老的压力到阿尔兹海默症的侵袭,艰巨的照护责任只能在家庭内部的女性成员之间来回踢皮球吗?从85岁的蒋玉芝到65岁的冯济真,再到20岁出头的周夏,我们如何看待来自不同代际的女性情谊?充满争议的周夏,是寄托着女性共同体希望的百分百女孩,还是突兀的闲笔?母亲和女儿的情感连结固然深刻,然而在母女的身份之外,女性还有其它实现自我认同的可能性吗? 带着这些略显尖刻的问题,我和近期客居杭州的导演杨荔钠面对面进行了一次对话,以访问者与电影导演的身份,以女儿和母亲的视角,也以不同代际的女性主义者的立场,探讨《妈妈!》这部电影。 《妈妈!》在院线的排期会一直持续到11月9号,欢迎你来~ 嘉宾:杨荔钠,导演,代表作《老头》 女性三部曲(《春梦》《春潮》《妈妈!》) 主播:阿酌 BGM:大野熊二 - My One And Only Love 关于我们: 微博/公众号:痴人之爱podcast 如果您喜欢并愿意支持我们的节目,欢迎为我们发电https://afdian.net/@chirenzhiai,或者在“痴人之爱Podcast”公众号上进行打赏。

72分钟
2k+
2年前

51.春宵苦短,喝一杯伪电气白兰,告别这个酸腐的夏天

"如果太平洋的海水是朗姆酒就好了,我就是这样爱着朗姆酒。当然,像早上喝牛奶那样叉着腰将一瓶朗姆酒一饮而尽也不错,但将这样微小的梦想放进心灵的珠宝盒才叫节制。众所周知,美好和谐的人生如果漏掉了这种自然而然的节制,就无法成立。" ——森见登美彦《春宵苦短,少女前进吧!》 主播:阿酌 嘉宾:张十八 蓝瓶电台主播 本期摘要: 1.《春宵苦短,少女前进吧!》里的男主角视角:文艺青年的酸腐味or大男子主义的纠结变体? 2.《春宵苦短》里勇往直前的女主角形象:如何看待日本动漫文化里的少女英雄主义? 3.掉书袋?京都通?如何像森见登美彦一样写作高级的垃圾话? 4.《春宵苦短》Round 1:先斗町的狂想曲系列和酒吧的圣地巡礼 5.随处可见的电气白兰与不存在的伪电气白兰到底是什么? 6.《春宵苦短》Round 2:下鸭神社纳凉旧书集市和热火朝天的火锅大赛 7.森见登美彦的最高写作原则:有趣即正义 8.森见登美彦式掉书袋的意义:和文艺青年对暗号or调戏读者? 9.森见登美彦和汤浅政明为什么会成为彼此的脱线好基友? 10.《春宵苦短》Round 3:校园祭的流动戏剧表演 11.如何理解日本的校园祭以及校园祭文化在流行文学和动漫作品里的符号意义? 12.《春宵苦短》Round 4:传遍京都的感冒大流行和神奇的探病之旅 13.为什么探病和恋爱的剧情会成为阿酌和十八公认的烂尾结局? 14.被臆想出来的完美少女本质上是没有性格的空心人? 15.什么是四叠半主义的恋爱:美好的暗恋体验or舔狗的恐怖主义 16.《四叠半神话大系》和《春宵苦短,少女前进吧!》为什么可以算是流行文学的天花板? 本期BGM: 大野雄二 - A Foggy Day 关于我们: 微博/公众号:痴人之爱podcast 如果您喜欢并愿意支持我们的节目,欢迎为我们发电https://afdian.net/@chirenzhiai

104分钟
7k+
2年前

50.从桶川杀人到足利女童失踪案:调查新闻是屠龙之技吗?

“无论时光如何流逝,我都会紧盯这个案子,不会让悲剧再度上演。 我相信这就是案件报道唯一的存在价值,作为记者,我奔赴现场,采访报道,即使眼前一片黑暗也不放弃。 绝不会变。” ——清水洁《足利女童连续失踪事件》 嘉宾:熊阿姨 资深媒体人 主播:阿酌 本期节目是“JUSTREAD!夏日播客读书月”8月16日晚线上直播活动的录音。 本期摘要: 1.清水洁为什么会被认为是日本调查记者的“天花板”? 2.调查记者是侦探吗?清水洁或许像侦探,但调查记者肯定不是侦探。 3.作为一部非虚构的调查记者手记,《足利女童连续失踪事件》追踪了一系列什么样的案件? 4.“去现场”的力量:清水洁在追查女童失踪案的过程中有哪些采访和调查的信源? 5.足利女童连续失踪事件里,无辜的菅家利和为什么会在缺少证据的情况被确定是凶手?清水洁又是如何替菅家利和翻案的? 6.“采访是仰仗陌生人的慈悲”:在现实的采访过程里,调查记者会面临哪些困境?清水洁的采访为什么格外打动人心? 7.逢山开路,遇水架桥:调查记者寻找真相的种种奇闻轶事。 8.不堪其扰的受害者家属:以桶川事件和足利事件为例,无辜的受访者受到了哪些来自媒体的伤害? 9.清水洁的奇迹:能够成为新闻现场的第一见证者,或许是媒体从业者最高的奖赏。 10.日本的记者俱乐部是一种什么样的存在?商业媒体的记者进行采访会面临哪些困境? 11.报道的力量:新闻的真实是一种渐进式的真实,每一个微弱的声音都需要被肯定。 12.现在的调查记者为什么越来越少了? 相关文献: 清水洁《足利女童连续失踪事件》 清水洁《桶川跟踪狂杀人事件》 像仓鼠一样追踪杀人犯 https://mp.weixin.qq.com/s/-tCQ90Ar_1iV2sknGFpNrQ 从桶川杀人到战争历史:日本记者清水洁如何抵抗“后真相时代”?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02690852931233529&wfr=spider&for=pc 日本记者清水洁:除了憨直地调查,别无他法 http://www.nfpeople.com/index.php/article/10831 关于我们: 微博/公众号:痴人之爱podcast 如果您喜欢并愿意支持我们的节目,欢迎为我们发电https://afdian.net/@chirenzhiai

106分钟
23k+
2年前

49.成为玛格丽特·阿特伍德

“我们互为受害者,也都是幸存者。我们曾经互相残杀,也拯救了彼此。”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猫眼》 主播:阿酌 嘉宾:袁霞 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阿特伍德《羚羊与秧鸡》译者 著有《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加拿大文学女王》、 《生态批评视野中的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女性、生态、族裔:全球化时代的加拿大文学》 本期摘要: 1.《猫眼》是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自传作品吗? 2.《猫眼》主人公伊莱恩的成长历程和阿特伍德的艺术家生涯有哪些相似之处? 3.《猫眼》的两条叙事线:中年伊莱恩的艺术家漫游和少女伊莱恩的伤痛往事 4.从游牧民的生活进入多伦多的文明社会,少女时代的伊莱恩为什么会成为“出局的怪女孩”? 5.“女孩间的地下战争”:伊莱恩遭遇了她的闺蜜小团体怎么样的孤立和霸凌?女孩间的对抗和斗争有哪些特点? 6.“乖女孩”or“怪女孩”:女孩之间隐形争斗的背后,是外部社会对于男女性别极其刻板的规训。 7.月经、脱毛、性、避孕、堕胎……《猫眼》是一部充满困惑与伤痛的女性成长小说。 8.伊莱恩和科迪莉亚充满对抗性的女性友谊三阶段:霸凌——报复——和解 9.“科迪莉亚的悲剧”:投身艺术事业的女性如何被这个世界无情地摧毁? 10.伊莱恩和科迪莉亚的和解:镜像的两面,女性命运的共同体 11.被男性凝视包围的伊莱恩曾经如何扮演一个完美的情人和妻子? 12.伊莱恩作为女性艺术家遭遇过哪些打压和歧视? 13.艺术如何成为伊莱恩生活的出口?伊莱恩画作中的女性身体如何冲击男性的色情凝视? 14.“夹在蜂箱里的老鼠”:夹在“远亲”英国和“近邻”美国之间,加拿大有怎么样的文化困境?阿特伍德如何书写加拿大的历史? 参考文献: 1.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猫眼》,黄协安译,郑州:河南文艺出版社,2022年。 2.蕾切尔·西蒙斯:《女孩们的地下战争:揭秘人际交往中的隐性攻击》,海口:海南出版社,2022年。 3.袁霞:《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加拿大文学女王》,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20年。 4.塔比·杰克逊·吉:《女性主义有什么用?》,南京:译林出版社,2021年。 4.Ahem, Stephen. “‘Meat Like You Like It’: The Production of Identity in Atwood’s Cat’s Eye”. Canadian Literature 137 (1993): 8-17. 5.Birbalsingh, Frank. Novels and the Nation: Essays in Canadian Literature. Toronto: TSAR, 1995. 6.Glover, Douglas. “Her Life Entire.” Books in Canada 17.7 (1988): 11-14. 7.Hutcheon, Linda. The Politics of Postmodernism. London: Routledge, 1989. 8.Lloyd, Anna. A Study of Childhood Trauma and Bullying in Margaret Atwood’s Cat’s Eye. (Thesis) Lund University, 2012. 9.Nischik, Reingard M. (Ed.) Margaret Atwood: Works and Impact. New York: Camden House, 2000. 10.Rivkin, Julie & Ryan, Michael (eds.) Literary Theory: An Anthology. Massachusetts: Blackwell, 1998. Theory and Practice in English Studies 4 (2005): 109-14. 本期bgm: Ooberman - Mary Grows Old 关于我们: 微博/公众号:痴人之爱podcast 如果您喜欢并愿意支持我们的节目,欢迎为我们发电https://afdian.net/@chirenzhiai

108分钟
8k+
2年前

48.眩晕、恶心、迷幻?阅读杜拉斯的《情人》到底是什么样的体验?(B Side)

“后来,她哭了,因为她想到堤岸的那个男人,因为她一时之间无法断定她是不是曾经爱过他,因为,他已经消失于历史,就像水消失在沙中一样,因为,只是在现在,此时此刻,从投向大海的乐声中,她才发现他,找到他。” ——玛格丽特·杜拉斯《情人》 主播:阿酌 嘉宾:见师 世界莫名其妙物语主播 本期摘要: 1.杜拉斯的《情人》是一部爱情小说吗?(不是 2.关系混乱、人称倒错、没有逻辑……《情人》到底写得有多不知所云? 3.从《抵挡太平洋的堤坝》、《情人》到《来自中国北方的情人》,“情人”到底是一个怎么样的形象? 4.为什么读《情人》的感觉像晕船?血腥暴力+鸡毛蒜皮+浪漫爱情=《情人》? 5.以越南殖民地为背景的写作为什么能带来猎奇的性趣? 6.《情人》男女主角的人物设定如何破坏殖民地凝视的既定规则? 7.《情人》最重要的描写对象不是爱情,而是“无法用语言命名的激情”。 8.见师小课堂:如何从精神分析的角度解读《情人》? 9.《情人》的内核是“空的”?“空的”就是没有意义的吗? 10.《情人》的疯狂和绝望是一种世界末日的症状? 11.《情人》是一部跟男人完全没有关系的小说? 相关书目: 杜拉斯《情人》、《抵挡太平洋的堤坝》 《来自中国北方的情人》 莉奥波迪娜《杜拉斯谈杜拉斯:悬而未决的激情》 Duras, Marguerite. L’Amant. Paris: Les Editions de Minuit, 1984. ---.The Lover. Trans. Barbara Bray. New York: Harper Perennial, 1992. Hill, Leslie.Marguerite Duras: Apocalyptic Desires.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1993. Hulley, Kathleen. “Contaminated Narratives: The Politics of Form and Subjectivity in Marguerite Duras’s ‘The Lover.’” Discourse 15, no. 2 (1992): 30–50. http://www.jstor.org/stable/41389265. Kristeva, Julia,Powers of Horror. Trans. Leon S. Roudiez.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82. ---. Black Sun: Depression and Melancholia. Trans. Leon S. Roudiez.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89. Lacan, Jacques, “Hommage fait à Marguerite Duras, du ravissement de Lol V. Stein.”. Cahiers Renaud-Barrault, no. 52 (1966): 7–15. Mitchell, Erin. "Writing Photography: The Grandmother in Remembrance of Things Past, the Mother in Camera Lucida, and Especially, the Mother in The Lover,"Studies in 20th Century Literature: Vol. 24: Iss. 2 (2000): 1-15. https://doi.org/10.4148/2334-4415.1488. 关于我们: 微博/公众号:痴人之爱podcast 如果您喜欢并愿意支持我们的节目,欢迎为我们发电https://afdian.net/@chirenzhiai

87分钟
6k+
2年前

47.男人不是杜拉斯的情人,写作才是(A Side)

“他对她说,和过去一样,他依然爱她,他根本不能不爱她,他说他爱她将一直爱到他死。” ——玛格丽特·杜拉斯《情人》 主播:阿酌 嘉宾:袁筱一,翻译家,小说家,华东师范大学法语文学教授 黄雅琴,上海译文出版社编辑 7月25日晚“痴人之爱”参与由Justpod主办的“JUSTREAD 夏日读书月”线上直播活动,本期节目为当晚直播内容的剪辑版。 本期摘要 1.写作的失败:不擅长讲故事的杜拉斯为什么能打动人? 2.梁家辉的屁股:相较于小说,《情人》的电影才是一个纯粹的爱情故事。 3.杜拉斯的情感生活:持续一生都在谈恋爱的杜拉斯,在爱情关系里是一个毋庸置疑的强者。 4.杜拉斯是女权主义者吗?(毫无疑问,是 5.殖民地的背景VS学院派的出身,杜拉斯和波伏娃为什么不能做好朋友? 6.杜拉斯在巴黎文化圈子的处境为什么像加缪? 7.杜拉斯的笔下写过哪些“情人”?这些“情人”各有什么特点? 8.“情人”是杜拉斯的欲望工具人吗? 9.杜拉斯书写“爱情”,是因为在爱情作为最基础的命题,能够容纳所有的社会和人生议题。 10.杜拉斯的母亲是一个怎么样的人?为什么她们的母女关系会充满对抗性? 11.杜拉斯是恋爱脑吗?(毫无疑问,不是 相关书目: 玛格丽特·杜拉斯《情人》、《来自中国北方的情人》、 《抵挡太平洋的堤坝》、《扬·安德烈亚·斯泰奈》 劳拉·阿德莱尔《杜拉斯传》 本期音乐: Édith Piaf - La Vie En Rose 关于我们: 微博/公众号:痴人之爱podcast 如果您喜欢并愿意支持我们的节目,欢迎为我们发电https://afdian.net/@chirenzhiai

81分钟
5k+
2年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