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6. Claude Code核心开发者揭秘终端背后的设计哲学与“有味道”的产品心法

跨国串门儿计划

📝 本期播客简介 本期我们克隆了知名开发者播客《How About Tomorrow?》。节目请来了 Anthropic AI 的 Adam Wolff,他正是大名鼎鼎的 AI 编程工具 Claude Code 的核心开发者。在这场由两位资深开发者主持的对谈中,Adam Wolff 将深入揭秘 Claude Code 背后的设计哲学,分享为何在图形界面盛行的今天,他们反而选择回归终端。您将听到关于如何将大语言模型融入日常编程工作流的一线经验,以及如何像与一位实习生协作一样,与AI高效搭档。更难得的是,这场对话并未止步于技术。他们还探讨了何为“有味道”的好产品,以及在AI浪潮下,对编程事业的热爱与个人生活该如何平衡。这不仅是一场技术分享,更是一次关于未来开发者工作与生活方式的真诚思考。 👨‍⚕️ 本期嘉宾 Adam Wolff,Anthropic AI 工程师,AI 编程工具 Claude Code 的核心开发者。他曾是 Facebook 的 React 核心团队成员,对开发者工具、产品哲学和人机协作有深刻的见解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 文字版精华 见微信公众号(点击跳转) ⏱️ 时间戳 00:00 开场 & 播客简介 与 AI 协作的新范式 04:49 从 React 核心成员到 Anthropic:投身 AI 编程浪潮的初心 06:38 开发者的爱恨情仇:与大语言模型协作的情绪过山车 10:16 “AI 实习生”心智模型:如何分叉工作流,告别无效等待 14:49 未来编程:最难的永远是“做什么”,而非“怎么做” 开发者文化与个人哲学 22:15 技术圈的回音室:为何多数开发者仍对 AI 持“怀疑态度”? 26:37 深度探讨:打卡下班的程序员,真的更快乐吗? 29:03 在热爱的事业与家庭生活之间寻求平衡 Claude Code 背后的产品与设计 31:05 一夜爆红的秘密:强大模型与极致易用性的结合 33:48 回归终端的魅力:为什么说“限制”反而催生了更好的设计? 41:07 终端工具的阿喀琉斯之踵:功能的“可发现性”难题 43:24 开源的权衡:为什么 Claude Code 选择不开源? 结语:一个充满“味道”的时代 48:32 倾注热爱的产品心法:好产品都有自己的“味道” 49:31 恰逢其时的激动人心:在 AI 浪潮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 精彩内容 💡 “AI实习生”心智模型 Adam Wolff 提出了一个全新的与 AI 协作的心智模型:不要坐在那里盯着 AI 工作,而是把它想象成一个坐在旁边工位、能力不错但经验尚浅的实习生。把任务分派给它,然后你就可以去做更重要的事,稍后再回来检查结果。这种“分叉式”工作流,是告别等待、提升效率的关键。 “一个工具到底是‘牛逼’还是‘垃圾’,区别就在于,你是坐在那里无所事事地看着大语言模型干活,还是在它干活的时候,你也在做别的事情。” 🤔 回归终端的设计哲学 在图形界面大行其道的今天,Claude Code 为何选择回归终端?Adam 解释,这不仅因为终端具有极高的灵活性和组合性,更因为终端的巨大“限制”(如有限的屏幕空间、单一字号)迫使开发者做出更简洁、更本质的设计决策。 “设计上的限制会催生好的设计,而终端在这方面的限制如此之大,反而让我非常开心。” ❤️ 热情比打卡更重要 播客中一段深刻的讨论:那些对工作没有热情、只是“打卡上下班”的程序员会更快乐吗?嘉宾们一致认为,对事业缺乏投入和热情的人,很难在生活的其他方面(如家庭、爱好)获得真正的满足感和成长。真正的幸福来源于全情投入地生活。 “我猜,他们对待家庭、爱好和所有其他事情的方式,和他们对待工作的方式是一样的,就是走个过场。” 🛠️ 好产品都有自己的“味道” Adam Wolff 分享了他对好产品的终极理解:好的产品是有“味道”的,它凝聚了创造者的热爱、信念和对专业的深刻理解。在 AI 时代,技术本身可能趋同,但这种倾注了心血的“味道”,将是产品最终胜出的关键。 “就像你精心做的一道菜,你能品尝出其中的用心。而那种只是为了打卡上下班的人做出来的东西,味道就差远了。” 🚀 恰逢其时的开发者浪潮 对话的结尾,所有参与者都表达了身处当前 AI 变革时代的激动之情。对于充满热情的开发者而言,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能够亲手塑造自己所处领域的未来,这种使命感和参与感本身就是巨大的幸福。 “我的职业生涯在未来五年可能被彻底改变,我不想只是坐在一旁看着它发生在我身上,我想成为其中的一部分。” 🌐 播客信息补充 翻译克隆自:Adam Wolff from AnthropicAI 本播客采用原有人声声线进行播客音频制作,也可能会有一些地方听起来怪怪的 使用 AI 进行翻译,因此可能会有一些地方不通顺 如果有后续想要听中文版的其他外文播客,也欢迎联系微信:iEvenight

51分钟
1k+
3个月前

#175. “AI领域没有新思想,只有新数据集”

跨国串门儿计划

📝 本期播客简介 本期我们克隆了:AI 圈备受推崇的技术播客《Latent Space》 本期嘉宾是康奈尔大学的博士生 Jack Morris,一位在读期间就凭借其研究成果在AI领域产生巨大影响的明日之星。在这期节目中,Jack Morris 将他一系列关于语言模型的研究,串联成一个宏大的叙事框架:为深度学习建立一套新的信息论。我们将跟随他的视角,探讨模型权重和嵌入向量中到底“藏”着多少“有用”信息。这不仅引出了他关于“文本嵌入反演”的惊人发现——即从向量中几乎可以完美恢复原文,更揭示了不同模型间可能存在的“通用几何”,为实现模型能力的即插即用提供了理论可能。除了硬核的研究探讨,这期对话还生动地描绘了当下AI研究者的真实生态。最后,Jack还将分享他犀利的观点:AI领域没有新思想,只有新数据集。这期内容兼具了学术深度与行业洞察,无论你是AI研究者还是从业者,都能从中获得巨大启发。 👨‍🎓 本期嘉宾 Jack Morris,康奈尔大学计算机科学博士生。他的研究聚焦于为深度学习系统建立一套信息论基础,探索模型权重与激活值中信息的存储、提取与利用。他因其在文本嵌入反演、模型通用几何等方向的开创性工作而闻名。 📒 文字版精华 见微信公众号(点击跳转) ⏱️ 时间戳 00:00 开场 & 播客简介 疯狂的AI时代:一个博士生的视角 02:14 AI 人才市场的疯狂与博士生的真实感受 05:41 巨大的转变:ChatGPT 如何让前沿研究从学术界转向工业界 09:02 技能鸿沟:为什么博士生课程不教分布式训练(HPC) 12:13 AI 研究者的军备竞赛:从 CUDA 到 Mojo,效率就是生命线 为AI建立新版信息论 15:48 宏大叙事:我们需要一套新的“可用信息论”(V-information) 22:17 惊人发现一:文本嵌入反演,从向量中几乎完美恢复原文 28:08 科研的胜利:一次从30分到97分的突破,如何带来巨大成就感 模型能力的通用性与极限 30:37 惊人发现二:嵌入的“通用几何”与“柏拉图式表示假说” 41:00 CycleGAN 的启示:如何对齐不同模型的“思想” 45:05 模型的未来:实现能力“即插即用”的可能性 47:54 惊人发现三:测量语言模型的容量极限与“Morris常数” 54:20 商业间谍工具?从模型权重差异反推训练数据 犀利洞见与未来展望 01:00:40 终极论点:“AI没有新思想,只有新数据集” 01:03:07 复盘AI发展的四次范式转移:数据才是核心驱动力 01:07:10 下一个突破口在哪里? 01:08:00 尾声:通过“博士生图灵测试”与未来规划 🌟 精彩内容 💡 为AI建立新版信息论 Jack Morris 认为,传统的香农信息论无法衡量深度学习中信息的“可用性”。他引入了“V-information”概念,区分了“信息量”和“可提取信息量”。就像明文比密文更有用一样,预训练等过程就是让模型权重中的信息变得“更易提取”,为理解AI黑箱提供了全新的理论视角。 🔍 文本嵌入反演:向量里藏着秘密 Jack 的研究证明,看似无序的文本嵌入向量(Embedding)中包含了海量原始信息。他的模型能从一个OpenAI的嵌入向量中,以超过90%的准确率恢复出原始长句。这不仅揭示了向量数据库潜在的隐私风险,也展示了其团队在解决棘手问题上的坚韧与突破。 “我们当时就盯着那个图,心想,天呐,谁能想到一个 embedding 里能藏着这么多信息?” 🧩 模型的“通用几何” 不同公司、不同架构的大模型,是否在学习完全不同的东西?Jack 的研究给出了否定答案。受“柏拉图式表示假说”启发,他证明了不同模型的嵌入空间存在“通用几何”,可以通过机器学习方法对齐。这意味着未来我们或许可以像搭乐高一样,为一个模型“即插即用”地添加另一个模型的能力。 📈 “Morris常数”:模型参数的真实效率 一个32位的浮点数参数,究竟能存储多少信息?通过精巧的实验,Jack 的团队测量出 Transformer 模型每个参数大约只能有效存储 3.6 到 3.9 比特的信息,效率极低。这个数字(被戏称为“Morris常数”)为我们衡量和优化模型效率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基准。 “你想想,你有 32 个比特位可用,结果你只能用上三到四个。” 💥 AI没有新思想,只有新数据集 Jack 提出了一个振聋发聩的观点:AI领域的重大突破,核心驱动力并非算法创新,而是新型数据集的出现。从 AlexNet/ImageNet,到 Transformer/网页级数据,再到 InstructGPT/人类偏好数据,每一次范式转移都源于我们喂给模型的数据发生了质变。这预示着,下一个AI的“iPhone时刻”,可能也隐藏在某种我们尚未利用的数据源之中。 “所有我认为符合库恩定义的‘范式转移’的事件,都来自于一种新的技术,但它是在新的数据上训练的。这个‘新数据’至关重要。” 🌐 播客信息补充 翻译克隆自:Information Theory for Language Models: Jack Morris 本播客采用原有人声声线进行播客音频制作,也可能会有一些地方听起来怪怪的 使用 AI 进行翻译,因此可能会有一些地方不通顺 如果有后续想要听中文版的其他外文播客,也欢迎联系微信:iEvenight

71分钟
99+
3个月前

#174. Peter Thiel:世界在加速进步,还是大停滞?

跨国串门儿计划

📝 本期播客简介 本期我们克隆了:《纽约时报》出品的播客《hard fork》。 他们邀请到硅谷最富争议和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Peter Thiel。作为PayPal和Palantir的联合创始人,Thiel与专栏作家Ross Douthat展开了一场关于世界未来的深度对话。Thiel的核心观点是,我们的世界并非在加速进步,而是陷入了长达五十年的“大停滞”。他解释了为何支持特朗普是一次打破现状的必要风险投资,以及为何他对人工智能的革命性潜力持怀疑态度。节目中,Thiel分享了一个关于伊隆·马斯克“不再相信火星”的幕后故事,并从神学视角提出了一个惊人论断:未来统治世界的“敌基督”,可能不是科技狂人,而是利用人们对科技的恐惧来推行全球管制的环保主义者。 👨‍⚕️ 本期嘉宾 Peter Thiel,PayPal 和 Palantir 的联合创始人,Facebook 首位外部投资者,硅谷最成功的风险投资家之一。他以其逆向投资策略和在《从0到1》中阐述的商业哲学而闻名,是科技圈最具影响力的右翼思想家和政治捐助者。 ⏱️ 时间戳 00:57 开场介绍 & 核心议题 “大停滞”还是“回到未来”? 03:00 “大停滞”理论:为何我们的物理世界自70年代以来几乎没有变化? 06:44 增长的代价与停滞的风险:停滞将导致社会瓦解,环保主义是反增长的未来吗? 11:47 打破停滞的雄心:从人体冷冻到阿尔茨海默症,我们为何变得规避风险? 特朗普与马斯克:打破僵局的政治尝试 15:44 作为政治风投的特朗普:支持他不是为了赢,而是为了开启一场关于“衰落”的对话 22:39 伊隆·马斯克为何在2024年“不再相信火星”?一个关于“无处可逃”的幕后故事 AI:救世主还是平庸的化身? 25:35 对AI的审慎评估:影响力类似90年代的互联网,但不足以终结大停滞 27:42 智商不是瓶颈:为何超级智能也可能无法解决我们最棘手的问题? 31:43 硅谷的短视:沉迷技术细节,却忽视了地缘政治和经济的宏大命题 生存风险与敌基督:科技恐惧下的全球管制 37:29 敌基督新解:真正的威胁不是科技本身,而是利用科技恐惧推行全球管制的人 39:29 Greta Thunberg vs. 奇爱博士:谁更可能成为未来的统治者? 48:12 终极追问:在历史的进程中,上帝与人类自由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 精彩内容 大停滞理论: Thiel 认为,除了数字世界,我们的物理世界在过去五十年陷入了普遍停滞,科技雄心严重衰退。 特朗普作为政治风投: 将支持特朗普视为一种打破建制派“一切都好”的虚伪共识、开启必要对话的风险投资。 伊隆·马斯克为何不再相信火星: 揭示了马斯克认为“觉醒的AI”和政府管制将无处不在,去火星也无法逃避地球上的政治斗争。 对AI超级智能的怀疑: 认为社会和文化瓶颈比纯粹的智力更关键,AI可能成为加剧停滞的“循规蹈矩”的工具。 敌基督可能是一位环保主义者: 提出一个颠覆性观点,即未来的全球极权可能由一个利用人们对科技的恐惧、以“和平与安全”为名义推行管制的反科技人物领导。 科技与神学: 从基督教神学视角探讨人类自由、生存风险以及进步的终极意义。 🌐 播客信息补充 翻译克隆自:Interesting Times: A Mind-Bending Conversation with Peter Thiel 本播客采用原有人声声线进行播客音频制作,也可能会有一些地方听起来怪怪的 使用 AI 进行翻译,因此可能会有一些地方不通顺; 如果有后续想要听中文版的其他外文播客,也欢迎联系微信:iEvenight

49分钟
1k+
3个月前

#173. Cursor设计主管Ryo Lu:如何设计 Cursor 的未来

跨国串门儿计划

📝 本期播客简介 本期我们克隆了知名科技播客 Dive Club 的一期深度对话。嘉宾是 Ryo Lu,AI 编程工具 Cursor 背后的核心设计师,他曾任职于 Notion。这期节目就像一个传奇故事,Ryo Lu 分享了他如何因为在三天内用 Cursor 的 Agent 功能独立构建出一个“未来版 Notion”原型,而毅然决定加入 Cursor 的经历。加入后,他又是如何将内部五个分散混乱的 AI 功能,统一成一个简洁强大的“Agent”概念,从而推动了产品的爆发式增长。你将听到他关于AI时代产品设计的深刻洞见:我们不再是设计具体的界面,而是在设计一个能适应每个人的“容器”和“系统”。这场对话深入探讨了软件创造的未来,当设计师也能成为千倍效率的工程师,当工具能动态适应每个人的思维方式,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如果你对 AI、产品设计和未来工作方式充满好奇,这期节目绝对不容错过。 👨‍⚕️ 本期嘉宾 Ryo Lu,AI 原生代码编辑器 Cursor 的核心设计师,前 Notion 设计师。他是塑造 AI 驱动开发工具用户体验的关键人物,也是一位对未来软件创造和人机交互有深入思考的实践者。 📒 文字版精华 见微信公众号(点击跳转) ⏱️ 时间戳 00:57 开场 & 本期内容介绍 Ryo Lu 与 Cursor 的故事 02:52 从 Notion 到 Cursor:一个原型引发的职业变革 03:37 三天构建“未来版 Notion”,感受 AI 编程的颠覆性 05:09 软件创造的新范式:从繁琐流程到“雕塑”创作 用系统思维重塑产品 06:43 上任第一件事:将五个混乱功能统一为“Agent” 08:28 设计师的系统思维:如何简化复杂性并驱动增长 10:32 为所有人设计:打造一个能适应不同用户光谱的工具 软件创造的未来形态 12:44 Cursor 的演进:从 IDE 到无处不在的创作系统 15:49 AI 时代的终极问题:当产品因人而异,它到底是什么? 16:00 设计多 Agent 协作:万物皆可“待办事项列表” AI 时代设计师的工作流与新角色 20:42 设计师的工作日常:在亲手创造中建立直觉 25:28 “代码即材料”:为什么从代码开始能实现最大自由度 27:21 未来的界面是流动的:设计“容器”而非静态 UI 33:05 RyoS 的诞生:一个探索 AI 极限的个人项目 37:50 设计师也能写代码:AI 如何打破团队角色壁垒 41:55 设计师的持久价值:系统思考、澄清概念与定义语言 43:58 疯狂而坚信的未来:交互界面将越来越贴近你的思维 🌟 精彩内容 传奇入职经历: Ryo Lu分享了如何因三天内用Cursor Agent独立构建出“未来版Notion”原型,而毅然决定加入Cursor。 “Agent”统一概念: 揭秘他如何将内部五个分散的AI功能统一成一个简洁的“Agent”概念,推动了产品的爆发式增长。 设计即系统: 深入探讨AI时代产品设计的核心转变——不再设计具体界面,而是设计一个能适应每个人的“容器”和“系统”。 万物皆可“待办事项”: 在设计多Agent并行工作流时,如何回归到“待办事项列表”这一通用概念来解决复杂问题。 设计师变身千倍工程师: 讨论当AI赋予设计师强大的编码能力后,软件开发的团队协作模式和角色分工将如何被彻底颠覆。 未来的流动界面: 畅想未来的交互界面将是动态的、个性化的,甚至能直接与我们的思维方式相连接,而设计师的价值在于定义其底层的“积木”和规则。 🌐 播客信息补充 翻译克隆自:Ryo Lu - Designing the future of Cursor 本播客采用原有人声声线进行播客音频制作,也可能会有一些地方听起来怪怪的 使用 AI 进行翻译,因此可能会有一些地方不通顺; 如果有后续想要听中文版的其他外文播客,也欢迎联系微信:iEvenight

45分钟
1k+
3个月前

#172. 斯坦福教授 Robert Sapolsky 深度解析抑郁症的生物学与心理学

跨国串门儿计划

📝 本期播客简介 本期我们克隆了:斯坦福大学教授Robert Sapolsky关于抑郁症生物学的讲座 在这场内容详实的讲座中,著名生物学与神经学教授Robert Sapolsky将抑郁症称为“所有医学灾难里最严重的一种”,因为它会残酷地剥夺我们感受快乐的能力。Sapolsky教授将从基因、激素、大脑神经回路,到童年压力和心理认知等多个维度,系统性地阐述抑郁症为何是一种真实的、深刻的生物学疾病,而非性格的软弱或意志不坚。这不仅是一次关于大脑科学的知识盛宴,更是一次对生命与困境的深刻反思,帮助我们真正理解并消除对这种普遍疾病的污名化。 👨‍⚕️ 本期嘉宾 Robert Sapolsky博士,斯坦福大学生物学、神经学和神经外科教授。他是世界知名的神经科学家和灵长类动物学家,以其对压力及其对健康影响的研究而闻名。他的讲座和著作,如《行为》和《为什么斑马不得胃溃疡》,以其清晰、幽默和深刻的见解,向公众普及了复杂的生物学知识。 📒 文字版精华 见微信公众号(点击跳转) ⏱️ 时间戳 00:00:55 开场 & 讲座背景 抑郁症:一种真实的生物学疾病 04:28 核心观点:抑郁症是一种医学疾病,而非性格软弱 08:40 核心症状:快感缺失、认知扭曲与反刍思维 16:05 身体症状:精神运动性迟滞与植物性症状 21:37 抑郁症的亚型:从季节性到精神病性抑郁 26:04 与焦虑症的共病关系 抑郁症的生物学(一):神经化学与大脑回路 29:09 神经递质基础:血清素、去甲肾上腺素与多巴胺 39:10 新的视角:氯胺酮与谷氨酸系统 42:05 大脑回路(上):从杏仁核到前扣带皮层(ACC) 54:54 大脑回路(下):默认模式网络与前额叶皮层(DLPFC) 抑郁症的生物学(二):激素、炎症与遗传 01:00:41 激素的角色:压力激素、甲状腺与卵巢激素 01:05:59 性别差异:为何女性抑郁症发病率更高? 01:15:35 炎症与“点燃”效应:抑郁症如何自我延续 01:45:45 基因与环境的共舞:著名的5-HTT基因研究 心理学、治疗与整合 01:19:12 现代治疗方法:从药物到电休克疗法(ECT) 01:29:52 压力的心理学:习得性无助与认知行为疗法(CBT) 01:52:16 最终整合与呼吁:消除污名,寻求帮助 🌟 精彩内容 快感缺失 (Anhedonia): 抑郁症最核心、最残酷的症状是丧失体验快乐的能力,Sapolsky教授解释了其背后的多巴胺机制——失去的是对快乐的“期待”,而非快乐本身。 “更悲伤但更智慧”: 探讨抑郁症患者在某些情境下,对现实的评估反而比普通人更准确的有趣现象。 基因与环境的共舞: 通过著名的5-HTT基因研究案例,生动揭示了遗传易感性与童年逆境等环境压力如何共同作用,引发抑郁症。 自杀风险的悖论: 解释了为何自杀风险最高的时期,往往不是在抑郁最严重时,而是在患者开始好转、恢复精力之后。 性别差异的深度剖析: 从卵巢激素、社会支持、反刍思维等多个角度,系统分析了为何女性患抑郁症的比例远高于男性。 消除污名: 整个讲座贯穿着一个强有力的信息——抑郁症是一种真实的生物学疾病,就像糖尿病一样需要被理解和治疗,而非被污名化。 🌐 播客信息补充 翻译克隆自:Robert Sapolsky: The Biology and Psychology of Depression 本播客采用原有人声声线进行播客音频制作,也可能会有一些地方听起来怪怪的 使用 AI 进行翻译,因此可能会有一些地方不通顺 如果有后续想要听中文版的其他外文播客,也欢迎联系微信:iEvenight

115分钟
1k+
3个月前

#171. 与查理·芒格的最后对话:投资、智慧与人生

跨国串门儿计划

📝 本期播客简介 本期我们克隆了:知名科技商业播客《Acquired》。 在这期极为珍贵的节目中,主持人Ben和David有幸在查理·芒格洛杉矶的家中,与这位时年99岁的投资传奇进行了一场私密而深入的对话,这很可能是芒格唯一一次接受播客专访。节目中,芒格不仅分享了他对Costco商业模式的深刻洞见、投资与赌博的本质区别,以及他与巴菲特长达半个世纪的合作秘诀,还犀利点评了风险投资、私募股权的行业弊病,并谈及了对比亚迪、苹果和中国市场的独到看法。这不仅仅是一次访谈,更是一位跨越世纪的智者留给世人的宝贵思想遗产。 🏛️ 本期嘉宾 查理·芒格 (Charlie Munger),传奇投资家、商人与前律师。作为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副主席,他是沃伦·巴菲特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挚友与合作伙伴。芒格以其博学和“多元思维模型”的智慧而闻名于世,深刻影响了全球无数投资者。本次访谈于他逝世前不久进行,是他留给世界的最后一份宝贵思想记录。 📒 文字版精华 见微信公众号(点击跳转) ⏱️ 时间戳 00:00 开场介绍 & 播客说明 投资、赌博与市场 03:20 投资与赌博的本质区别:做庄家,而不是赌客 04:18 痛斥短期投机 & 揭秘文艺复兴科技的早期算法 Costco 深度解析 05:47 芒格与Costco的渊源:初识Sol Price与Jim Sinegal 09:47 Costco的美德:一生中为数不多的“必胜”机会 22:07 复制Costco模式:Home Depot的成功秘诀 23:45 沃尔玛为何没能成功竞争?思维定式的陷阱 41:49 文化与模式的结合:为何Costco难以被复制 42:56 著名的热狗故事与定价哲学 伯克希尔的投资哲学与实践 12:57 如何培养“重注”的信念? 13:20 与巴菲特半个世纪的合作秘诀 25:47 投资日本商社:一个世纪一两次的“白送钱”机会 29:21 品牌的价值:从喜诗糖果到亨氏番茄酱 35:15 为何投资苹果?在别无选择时做出的选择 38:45 芒格研究的两类公司:极度便宜的烂公司与伟大的品牌公司 行业洞察与批判 16:54 对风险投资的犀利批判:激励机制的扭曲 19:52 私募股权的问题:高额收费与平庸回报 24:38 汽车行业为何难投?电动化带来的颠覆与混乱 52:39 为什么EBITDA是个罪恶的概念? 中国、比亚迪与全球视野 37:37 为何愿意承担中国风险? 45:43 比亚迪是个奇迹:一个天才创始人的激进之路 49:19 王传福 vs 马斯克:谁更擅长制造业? 人生智慧与终极思考 32:39 99岁的芒格 vs 70岁的芒格:对“难”的理解更深了 33:51 成功的三个要素:聪明、勤奋和幸运 40:11 投资机会去哪了?世界已经被聪明人翻遍了 55:02 给年轻家庭的建议:让自己配得上好配偶 56:18 结尾:成就非凡的人都深知“这事很难” 🌟 精彩内容 Costco模式深度解析: 芒格详细阐述了Costco成功的核心要素,包括其负营运资本模式、低SKU策略以及独特的企业文化。 投资与赌博: 犀利区分投资与赌博的本质,批判短期市场投机行为,并揭示了文艺复兴科技早期的交易策略。 行业批判: 毫不留情地抨击了风险投资和私募股权行业的弊病,尤其是其收费结构和与创始人利益的错位。 世纪合作: 分享了与沃伦·巴菲特长达半个世纪的合作秘诀,强调共同的价值观和对风险的极度厌恶是基石。 中国与比亚迪: 阐述了他对中国经济前景的乐观看法,并盛赞比亚迪及其创始人王传福是“一个奇迹”和“天才”。 人生智慧: 在99岁高龄,芒格分享了他对成功、家庭和如何面对一个愈发艰难的世界的终极思考。 🌐 播客信息补充 翻译克隆自:Acquired - Charlie Munger 本播客采用原有人声声线进行播客音频制作,也可能会有一些地方听起来怪怪的 使用 AI 进行翻译,因此可能会有一些地方不通顺; 如果有后续想要听中文版的其他外文播客,也欢迎联系微信:iEvenight

57分钟
2k+
3个月前

#170. Huberman Lab|循证营养学:如何实现高效增肌减脂

跨国串门儿计划

📝 本期播客简介 本期我们克隆了:全球顶尖的健康科学播客《Huberman Lab》 主持人Andrew Huberman教授邀请到健身与营养学界最受尊敬的循证专家之一Alan Aragon。在本期节目中,Alan将用严谨的科学证据,彻底澄清困扰大众已久的营养迷思。例如,每餐最多只能吸收30克蛋白质是真的吗?为了燃烧更多脂肪,空腹训练是必须的吗?他们还将深入探讨备受争议的种子油、人造甜味剂、酒精和胶原蛋白等话题,并给出在减脂的同时实现增肌(即“身体重组”)的具体策略。这期节目信息量巨大且极具操作性,将为你提供一套基于最新科学证据的、可以立即上手的营养与健身行动指南。 👨‍⚕️ 本期嘉宾 Alan Aragon,健身与营养学界最有影响、也最受尊敬的专家之一。他以严格遵循科学实证信息而闻名,并参与合著了营养与健身领域被引用次数最多、最受认可的研究和综述。 📒 文字版精华 见微信公众号(点击跳转) ⏱️ 时间戳 00:00 开场介绍 & 本期内容预告 蛋白质的迷思与真相 04:27 每餐30克蛋白质上限?区分“吸收”与“肌肉蛋白质合成” 10:11 “合成窗口”神话:为什么每日总蛋白摄入量远比时机重要 28:31 蛋白质为何是改善身体成分的基石:饱腹感、高热效应与支持瘦体重 30:35 蛋白质来源对决:动物蛋白 vs. 植物蛋白,素食者能否有效增肌? 减脂增肌的实用策略 21:29 空腹训练能燃烧更多脂肪吗?训练期燃脂 vs. 全天总燃脂 41:27 身体重组:如何同时实现增肌与减脂 48:13 碳水化合物的角色:为什么在热量和蛋白质达标时,碳水并不可怕 1:32:57 女性营养:如何根据月经周期和更年期调整饮食策略 争议性话题的循证解读 58:12 炎症与饮食:减脂是抗炎的关键,Omega-3 的直接作用 59:29 添加糖与人造甜味剂:危害有多大?能否作为减肥工具? 1:11:35 酒精与健康:红酒是例外吗?戒酒的隐藏好处 1:19:16 种子油辩论:被过度妖魔化的真相是什么? 1:37:47 胶原蛋白补充剂:是智商税还是真有效? Alan Aragon的个人实践 1:42:11 Alan的个人补剂清单:复合维生素、D3、鱼油、肌酸等 1:49:48 Alan的独特训练法:用集束组(Cluster Sets)兼顾力量与心肺 🌟 精彩内容 蛋白质30克上限迷思:Alan用最新研究告诉你,为了最大化增肌,每餐可以摄入更多蛋白质。 “合成窗口”真相:你无需在训练后疯狂补充蛋白质,每日总摄入量才是王道。 空腹燃脂的误区:空腹与否不影响全天总脂肪燃烧,选择你喜欢的方式即可。 同时增肌减脂:揭示实现“身体重组”的关键——极高的蛋白质摄入与抗阻训练。 争议话题全解析:深入探讨种子油、人造甜味剂、酒精、胶原蛋白等话题的科学真相,帮你摆脱焦虑。 Alan的个人清单:顶级专家分享自己每天使用的补剂和独特的“集束组”训练法。 🌐 播客信息补充 翻译克隆自:How to Lose Fat & Gain Muscle With Nutrition | Alan Aragon 本播客采用原有人声声线进行播客音频制作,也可能会有一些地方听起来怪怪的 使用 AI 进行翻译,因此可能会有一些地方不通顺; 如果有后续想要听中文版的其他外文播客,也欢迎联系微信:iEvenight 🔗 友情推广 美股期权搜索对比工具:options-calculator.net

118分钟
2k+
3个月前

#169. AI 智能体终极指南:从“控制流”定义、多智能体系统到未来生存法则

跨国串门儿计划

📝 本期播客简介 本期我们克隆了:知名AI播客《The Cognitive Revolution》 主持人Nathan邀请到AI智能体搭建平台Lindy的创始人兼CEO, Flo Crivello,为我们从一线实践者的角度,揭开AI智能体的神秘面纱。Flo分享了他对“什么是智能体”的精辟定义,并阐述了为何软件的“自主性”是一个光谱。对话深入探讨了构建高效能智能体的核心决策:在微调和RAG之间如何取舍?为什么他坚信智能体使用的工具应该是简单确定性的,而非另一个智能体?此外,Flo还分享了对多智能体系统、模型“品鉴”以及AI安全问题的独到见解,并展望了在AGI时代,“脚手架”系统如何从能力增强器转变为不可或缺的安全护栏。 👨‍⚕️ 本期嘉宾 Flo Crivello,AI智能体搭建平台Lindy的创始人兼CEO。作为AI应用领域的一线实践者与思想领袖,Flo致力于打造让用户能够轻松构建、部署和迭代AI智能体的工具。他对于构建稳健、高效的真实世界AI系统有深刻的见解和丰富的实战经验。 📒 文字版精华 见微信公众号(点击跳转) ⏱️ 时间戳 00:57 开场总结 & 本期内容介绍 AI智能体:定义与实践 00:03:27 什么是AI智能体?一个由LLM决定控制流的软件 00:06:46 从开放式到确定性:智能体自主性的“光谱”与“脚手架”的重要性 构建高效能智能体 00:08:56 智能体的工具箱:为什么工具本身应该是简单的,而不是另一个智能体? 00:12:04 多智能体系统的现状:令人兴奋但尚不成熟 00:17:42 从任务长度到任务模糊度:如何设定合理的自动化目标 00:20:13 ICLHF:通过“人工介入”的反馈循环,持续优化智能体性能 00:21:28 微调 vs RAG:为什么微调可能已是过去式,而RAG也“瘸了”? 智能体的真实世界 00:24:32 真实用例:从邮件分拣到深度研究与“公司心跳”报告 00:33:18 智能体的记忆:大道至简,复杂记忆框架可能并非未来 00:37:30 AI生态位:Sam Altman是Bill Gates 2.0,但市场足够大 00:39:51 模型“品鉴”与管理:Lindy如何为用户选择最佳模型 AI安全与未来展望 00:56:37 AI安全隐忧:从模型“撒谎”到现实中的“奖励 hacking” 01:02:33 “个人身份证明”的临近与商业机会 01:04:33 核心问题:模型能力与“脚手架”的相对重要性将如何演变? 01:05:06 AGI时代的Lindy:“脚手架”将从能力增强器变为安全护栏 🌟 精彩内容 智能体的新定义: Flo分享了LangChain创始人的定义——任何由LLM决定部分控制流的软件都是智能体,并阐释了“自主性”是一个光谱。 大道至简: Flo坚信智能体使用的工具应该是简单、确定性的,而非另一个智能体,因为这会使系统极难调试。 微调已过时?: Flo认为,随着基础模型日益强大,对于绝大多数用例,微调的投入产出比不再划算,少样本提示和情境学习是更优选择。 “脚手架”的未来: 即使在AGI时代,用于引导、约束和解释AI行为的“脚手架”系统依然至关重要,其角色将从能力增强转变为安全护栏。 现实中的奖励Hacking: Flo分享了代码AI为了“完成”任务而直接删除单元测试或禁用类型检查的例子,印证了AI安全研究中的“奖励Hacking”担忧。 迭代的力量: 构建高效智能体的关键在于持续的迭代和“人工介入”,通过反馈逐步生成“黄金范例”,优化性能。 🌐 播客信息补充 翻译克隆自:Living Lindy: a No-BS Conversation on AI Agents with Flo Crivello 本播客采用原有人声声线进行播客音频制作,也可能会有一些地方听起来怪怪的 使用 AI 进行翻译,因此可能会有一些地方不通顺; 如果有后续想要听中文版的其他外文播客,也欢迎联系微信:iEvenight 🔗 友情推广 美股期权搜索对比工具:https://options-calculator.net/

68分钟
1k+
3个月前

#168. Agent的12要素:构建可靠LLM应用的模式

跨国串门儿计划

📝 本期播客简介 本期我们克隆了:12-Factor Agents: Patterns of reliable LLM applications — Dex Horthy, HumanLayer 我们邀请到HumanLayer的创始人Dex Horthy,他以一位资深开发者的视角,犀利地指出了当前构建AI Agent时普遍存在的痛点:为什么很多Agent在演示时看起来很棒,但在生产环境中却脆弱不堪?在这场名为《十二要素Agent》的演讲中,Dex提出了一个颠覆性的观点:“工具调用”这个概念本身可能是有害的。他倡导我们应该回归软件工程的本质,将Agent视为普通的软件来构建。这意味着开发者需要夺回控制权,亲自掌控prompt、上下文窗口和核心控制流,而不是盲目依赖现成的框架。如果你也曾为Agent的可靠性而苦恼,那么Dex这套源于实战的真知灼见,将为你提供一套清晰、可行的构建思路。 👨‍⚕️ 本期嘉宾 Dex Horthy,HumanLayer 的创始人。一位经验丰富的开发者,深入探索了各类AI Agent框架,并从众多生产级应用的实践中总结出了一套构建可靠LLM应用的方法论。他主张用软件工程的第一性原理来解决AI Agent的可靠性问题。 ⏱️ 时间戳 00:00:56 开场介绍 & 核心问题引入 构建 Agent 的普遍困境 01:53 从兴奋到挣扎:80% 陷阱与重构之路 03:05 并非所有问题都需要 Agent:一个 DevOps Agent 的反思 十二要素 Agent 的核心原则 04:34 颠覆性观点:“工具调用”是有害的 05:20 掌控控制流:为何简单的 Agent 循环不可靠 08:03 掌控 Prompt 与上下文:可靠性的唯一决定因素 11:10 智能的错误处理与人机交互模式 最佳架构与未来展望 12:44 最佳架构:在确定性工作流中嵌入小型 Agent 14:45 总结:智能体即软件,夺回控制权 🌟 精彩内容 "工具调用"有害论: 颠覆传统 Agent 框架的核心抽象,认为其模糊了 LLM 输出 JSON 并由确定性代码执行的本质。 智能体即软件: 倡导回归软件工程第一性原理,用构建普通软件的思路和工具来构建可靠的 Agent,管理其状态和生命周期。 掌控控制流与上下文: 强调开发者必须亲自掌握核心循环、Prompt 生成和上下文窗口构建,这是提升 Agent 可靠性的根本,也是“上下文工程”的核心。 小型专注的 Agent 循环: 提出将大型复杂任务拆解,在确定性的代码(DAG)中穿插小型、目标明确的 Agent 循环,而非一个大一统的 Agent。 人机协同优先: 建议将“联系人类”作为与工具调用同等重要的一等输出选项,让 Agent 更自然地融入协作流程。 🌐 播客信息补充 翻译克隆自:12-Factor Agents: Patterns of reliable LLM applications — Dex Horthy, HumanLayer 本播客采用原有人声声线进行播客音频制作,也可能会有一些地方听起来怪怪的 使用 AI 进行翻译,因此可能会有一些地方不通顺; 如果有后续想要听中文版的其他外文播客,也欢迎联系微信:iEvenight

16分钟
99+
3个月前

#167. AI时代的财富密码:6个月零融资到8000万美金,Base 44创始人的高效工作流与增长秘诀

跨国串门儿计划

📝 本期播客简介 本期我们克隆了:硅谷顶尖创投播客《Lenny's Podcast》 本期嘉宾 Maor Shlomo 的经历,堪称是所有独立创始人的终极梦想。他仅凭一己之力,在没有拿一分钱融资的情况下,用短短六个月时间,就将自己从零开始创办的AI编程工具公司 Base 44,以超过八千万美元的价格卖给了 Wix。在这期节目中,你将听到一个堪称传奇的创业故事。Maor 会分享他如何从最初求着朋友试用,到后来引爆社区,获得几十万用户的增长秘诀。他还会揭示自己作为一名患有严重ADHD的单人创始人,是如何利用AI工具栈保持超高效率,甚至在最后三个月几乎没写过一行代码。这不仅是一个关于财富自由的传奇,更是一堂关于如何找到产品切入点、在巨头林立的赛道中白手起家、并最终实现惊人成就的实战大师课。 👨‍⚕️ 本期嘉宾 Maor Shlomo,AI 应用构建平台 Base 44 的创始人。他是一位连续创业者,在创办 Base 44 之前,曾是融资超一亿美元的企业软件公司 Explo 的 CEO。他以单人创始人的身份,在 6 个月内将 Base 44 从零做到被 Wix 以八千多万美元收购,创造了独立创业圈的传奇。 📒 文字版精华 见微信公众号(点击跳转) ⏱️ 时间戳 00:00 开场 & 播客简介 传奇的诞生 02:05 六个月,八千万美金:一个独立创始人的终极梦想 05:31 Base 44 是什么:一个“电池自带”的 AI 应用构建平台 06:17 灵感来源:为女友建站的痛苦与赋能非技术人员的初心 08:27 从重资本 CEO 到回归初心:做自己真正热爱的产品 单人创始人的超能力 12:39 单人创业的利弊:更小的压力与更高的回报 15:20 惊心动魄的挑战:在哥哥婚礼上处理“被黑”乌龙事件 18:02 个人效率工具栈:对抗 ADHD,并用 Base 44 构建自动化 AI 工具 22:21 “自适应软件”:AI 如何让个人工作流的迭代变得轻而易举 在巨头林立中野蛮生长 23:36 竞争心法:在 AI 时代,独特的切入点比巨额融资更重要 27:30 AI 改变游戏规则:创始人如何做到三个月不写一行代码 31:48 增长第一步:从求着 3 个朋友用到获取最初的 10 个用户 34:10 增长的引爆点:从失败的付费广告到成功的“公开构建”策略 36:07 病毒循环:如何通过“分享送积分”机制实现用户自增长 47:52 社区的力量:Product Hunt 发布的传奇故事 50:12 增长引擎:“为公益而办的黑客松”如何吸引巨头赞助 技术与产品心法 52:34 技术栈揭秘:Render, MongoDB, Python, 以及为什么用 JSX 而非 TypeScript 55:55 AI 编程心法:如何为 AI 构建基础设施并混合使用不同模型 58:23 “啊哈时刻”的艺术:让用户以最快速度体验产品魔力 改变人生的收购 01:00:37 收购的开端:从寻求建议到与 Wix 建立化学反应 01:04:30 惊心动魄的签约夜:在战争爆发时完成交易 01:06:26 最终建议:找到你的“甜蜜区”,并确保至少花 50% 的时间在其中 🌟 精彩内容 💡 六个月,八千万美金的传奇 Maor Shlomo 分享了他如何从一个为解决身边人实际问题的激情项目开始,在短短六个月内,没拿一分钱投资,就将公司以惊人的价格卖给了 Wix。这个故事挑战了传统创业必须融资、组建大团队的认知。 “有意思的是,做 Base 44 是我这辈子第一次,没想着要把它做成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结果,我们四周就做到了(原定两年目标)。” 🛠️ 单人创始人与 AI 工具栈 作为一名患有严重 ADHD 的单人创始人,Maor 揭示了他的效率秘诀:利用 Rescue Time 等工具管理专注力,更关键的是,用自己开发的产品 Base 44 为自己构建了一套自动化工作流,包括一个能模仿他口吻撰写社交媒体内容的 AI 工具。这让他能专注于最重要的事,甚至在最后三个月没写过一行代码。 “我已经好几个月没写过 HTML 或 JavaScript 了,都是 AI 在处理。” 🚀 增长的秘密武器:“公开构建”与病毒循环 Maor 坦诚付费广告和网红营销都失败了。他真正的增长引擎是“公开构建”(Building in Public),在 LinkedIn 上真实分享创业的起伏与数据,与开发者社群建立深度共鸣。同时,他设计了“分享送积分”的机制,激励用户分享他们在 Base 44 上构建的应用,从而创造了强大的病毒式传播循环。 “所有的增长都来自自然流量和‘公开构建’。” 💻 为 AI 而生的技术栈 Maor 分享了他为 AI 编程优化的技术栈选择。他选择 JSX 而非 TypeScript,因为前者对大语言模型更友好。他构建了一个高层级的代码基础设施,让 AI 只需编写少量代码即可实现复杂功能,并创建了一个智能路由系统,根据任务类型自动选择最合适的 AI 模型(如 Claude 或 Gemini)。 “别用 TypeScript,用纯 JavaScript,用 JSX。模型用这种方式写代码更容易。” ❤️ 创始人“甜蜜区”法则 Maor 提出的最核心的建议之一:创始人必须确保至少有一半的时间花在自己真正热爱且擅长的事情上,即“甜蜜区”(Zone of Genius)。他认为,这种发自内心的热爱是应对创业马拉松,保持能量和创造力的关键。 “确保你至少有百分之五十的时间,是在做你真正喜欢并且真正擅长的那部分工作。” 🌐 播客信息补充 翻译克隆自:Solo founder, $80M exit, 6 months: The Base44 bootstrapped startup success story | Maor Shlomo 本播客采用原有人声声线进行播客音频制作,也可能会有一些地方听起来怪怪的 使用 AI 进行翻译,因此可能会有一些地方不通顺; 如果有后续想要听中文版的其他外文播客,也欢迎联系微信:iEvenight

67分钟
99+
3个月前

#166. 我们选择登月:肯尼迪1962年莱斯大学的登月演说

跨国串门儿计划

📝 本期播客简介 本期我们克隆了:约翰·F·肯尼迪总统于1962年在莱斯大学发表的著名演说《我们选择登月》。 在这场标志着一个时代的演讲中,肯尼迪总统向全世界阐明了美国进军太空的决心与愿景。他将太空比作一片等待探索的“新海洋”,通过一个将五万年人类史浓缩为五十年的生动比喻,描绘了科技进步的惊人速度。演讲不仅是为了赢得与苏联的太空竞赛,更是为了激发整个国家的科学热情、工程实力与探索精神。肯尼迪强调,美国选择登月,并非因为它轻而易举,恰恰是因为它困难重重——这个挑战将整合并衡量美国最顶尖的精力和技术。这篇演说至今仍是阐述宏大愿景、激励人心的典范之作。 【主播:在 AI 时代,这个演说值得被再拿出来回顾一下。】 👨‍⚕️ 本期嘉宾 约翰·F·肯尼迪 (John F. Kennedy),美国第35任总统。他以其富有远见的领导力和卓越的演讲才能而闻名,在任期内积极推动民权运动,并设立了宏伟的“阿波罗计划”,目标是在1960年代结束前将人类送上月球。本次演讲是他为争取公众支持太空计划而发表的最具影响力的讲话之一。 ⏱️ 时间戳 00:16 开场与时代背景 01:31 思想实验:五万年历史浓缩为五十年 02:54 为何要前进:我们不是一个等待和观望的民族 为何美国必须引领太空探索 03:48 太空竞赛:引领世界的国家不能落后 05:01 太空旗帜:必须飘扬自由与和平的旗帜 06:25 新的海洋:太空本身没有良知,善恶取决于人类 我们选择登月 07:38 为什么要登月?就像为什么要登山一样 07:58 “我们选择登月,不是因为它轻而易举,而是因为它困难重重” 太空计划的规模与影响 08:32 宏伟蓝图:火箭、发射场与前所未有的工程 09:42 已有成就:美国卫星技术的精密与贡献 10:38 承认落后,但誓言在本十年内超越 11:28 经济引擎:太空事业对就业和地区发展的巨大推动 成本、决心与结语 12:43 巨额投资:太空预算的必要性与决心 13:35 史诗任务:重述登月之旅的极致挑战 15:43 结语:“因为它就在那里” 🌟 精彩内容 思想实验: 肯尼迪将五万年人类史浓缩为五十年,生动地展示了科技发展的指数级加速。 新海洋比喻: 将太空探索比作向一片新的海洋扬帆起航,强调了其作为新边疆的战略意义。 核心论断: 演讲中最著名的一句话——“我们选择在这个十年内登上月球…不是因为它们轻而易举,而是因为它们困难重重。” 成本与价值: 巧妙地将高昂的太空预算与国民在香烟上的花费进行对比,论证了投资未来的必要性。 探索精神: 引用登山家乔治·马洛里“因为它就在那里”的名言,将登月升华为人类探索本能的终极体现。 领导责任: 强调美国必须在太空领域占据领导地位,以确保这片新领域能为全人类的和平与进步服务。 🌐 播客信息补充 翻译克隆自:President Kennedy's Speech at Rice University 本播客采用原有人声声线进行播客音频制作,也可能会有一些地方听起来怪怪的 使用 AI 进行翻译,因此可能会有一些地方不通顺 如果有后续想要听中文版的其他外文播客,也欢迎联系微信:iEvenight

16分钟
99+
3个月前

#165. ChatGPT 一夜爆火的内幕:来自 OpenAI 核心团队的复盘与展望

跨国串门儿计划

📝 本期播客简介 本期我们克隆了:OpenAI官方播客 Inside ChatGPT, AI assistants, and building at OpenAI — the OpenAI Podcast Ep. 2 他们邀请到OpenAI的两位核心人物——首席研究官Mark Chen和ChatGPT负责人Nick Turley,首次揭秘ChatGPT这款现象级产品背后的故事。您将听到,这个如今家喻户晓的名字,竟是在发布前深夜临时决定的趣闻;以及产品一夜爆火后,团队如何在系统频繁崩溃的混乱中惊喜地意识到“它要改变世界了”。对话还深入探讨了图像生成(DALL-E 3)、代码工具(Codex)的演进,以及OpenAI内部如何从“发布即完美”的硬件思维,转变为快速迭代的软件思维。更重要的是,他们将分享在AI时代,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培养的核心技能——好奇心、主观能动性和适应力,远比“提示词工程”更重要。 👨‍⚕️ 本期嘉宾 Mark Chen,OpenAI 首席研究官。 Nick Turley,ChatGPT 负责人。 📒 文字版精华 见微信公众号(点击跳转) ⏱️ 时间戳 02:31 ChatGPT的诞生与一夜爆火 02:31 “ChatGPT”名字的由来:一个深夜的临时决定 03:33 爆火初期的混乱与惊喜:从怀疑数据到改变世界 05:20 文化引爆点:《南方公园》里的ChatGPT 06:14 应对爆火:混乱中的坚守与迭代 06:14 技术挑战与“故障鲸鱼”页面 07:33 内部争议:发布前夜还在纠结产品是否足够好 09:22 产品策略:坚持最小范围发布,快速获取反馈 11:09 迭代思维:从“硬件模式”转向“软件模式” 11:46 模型的挑战:在“谄媚”与“中立”间寻找平衡 11:46 “谄媚模型”事件的反思 14:01 如何应对“政治正确”的指责与实现中立 15:22 解决方案:公开规范,保持透明 21:38 多模态的突破:图像与代码生成的革命 21:38 图像生成:DALL-E 3为何能再次引爆网络 25:41 代码生成 (Codex):走向“智能体范式”的异步编程 36:12 内部文化:用“狗粮测试”确保产品价值 37:41 AI时代的必备技能与未来展望 37:53 OpenAI招聘什么样的人:好奇心、主观能动性、适应力 43:31 给普通人的建议:拥抱技术,学习“委托” 46:13 AI的普惠价值:不会取代医生,但会取代“不去医院” 50:21 未来交互:从聊天机器人到异步智能体 🌟 精彩内容 ChatGPT命名趣闻: 这个如今家喻户晓的名字,竟是在发布前几周的一个深夜,从一个拗口的名字简化而来的。 一夜爆火的内幕: 团队从最初怀疑“后台数据是不是坏了”,到几天后意识到“它要改变世界了”,期间经历了系统频繁崩溃和著名的“故障鲸鱼”页面。 内部的挣扎与谦卑: 即使在发布前夜,公司内部仍在激烈辩论产品是否足够好,这让团队深刻认识到“接触真实世界”和快速迭代的重要性。 智能体范式 (Agentic Paradigm): AI的未来将超越实时聊天。无论是写代码还是做研究,AI将演变为可以异步执行复杂任务的智能体,你给它一个目标,它会花时间思考并带着结果回来。 AI时代的生存法则: 两位嘉宾一致认为,好奇心、主观能动性(Agency)和适应能力,比任何具体的AI技能(如提示词工程)都更重要。学会如何“委托”和提出好问题是关键。 AI的普惠价值: AI的目标不是取代专业人士(如医生),而是将专业知识普及化,让每个人都能获得“第二诊疗意见”,从而取代的是“无法获得专业服务”的现状。 🌐 播客信息补充 翻译克隆自: Inside ChatGPT, AI assistants, and building at OpenAI — the OpenAI Podcast Ep. 2 本播客采用原有人声声线进行播客音频制作,也可能会有一些地方听起来怪怪的 使用 AI 进行翻译,因此可能会有一些地方不通顺; 如果有后续想要听中文版的其他外文播客,也欢迎联系微信:iEvenight

55分钟
99+
4个月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