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3.英伟达GTC大会黄仁勋主题演讲:AI时代的美国制造与万亿产业变革

跨国串门儿计划

📝 本期播客简介 本期我们克隆了英伟达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黄仁勋在GTC大会上的精彩主题演讲。在这场充满远见的演讲中,黄仁勋先生深入剖析了人工智能时代如何重塑美国乃至全球的科技与工业格局。他强调,随着摩尔定律的终结,加速计算已成为推动创新的核心。英伟达不仅发明了GPU,更构建了CUDA平台及庞大的软件生态系统,让AI不再是工具,而是推动经济增长的全新劳动力。黄仁勋先生详细介绍了英伟达如何通过“极致协同设计”打造出Grace Blackwell等划时代产品,实现性能的指数级飞跃,并催生了“AI工厂”这一全新概念。他分享了与诺基亚在6G领域的合作,与美国能源部实验室在量子计算上的突破,以及在机器人、自动驾驶、企业级AI(如与CrowdStrike和Palantir)和数字化制造(如与富士康、西门子)等领域的广泛布局。黄仁勋先生还特别强调了“美国制造”的回归,将AI基础设施的生产带回本土,并展望了AI带来的富足未来,从拯救生命到探索宇宙。这是一场关于技术、创新、产业转型和国家战略的深刻对话,揭示了AI时代下,英伟达如何引领下一次“阿波罗时刻”。 翻译克隆自:NVIDIA GTC Washington, D.C. Keynote with CEO Jensen Huang 👨‍⚕️ 本期嘉宾 Jensen Huang (黄仁勋),英伟达(NVIDIA)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 ⏱️ 时间戳 00:00 开场 & 播客简介 加速计算:摩尔定律的终结与CUDA生态 00:05:41 摩尔定律失效:加速计算成为必然 00:07:34 CUDA三十年:从GPU到全栈软件库 00:10:16 CUDA X:驱动各行各业的计算魔力 AI时代的国家战略与前沿技术 00:11:12 6G电信:美国重塑无线技术领导力 00:13:18 NVIDIA Arc:软件定义无线通信与AI处理 00:16:14 量子计算:NVQLink连接QPU与GPU 00:20:22 CUDA Q与能源部合作:推动美国科学发展 AI的本质:从工具到劳动力 00:23:34 AI重塑计算堆栈:数据密集型编程与GPU 00:25:25 Token化:AI理解世界的语言 00:28:06 AI不是工具,而是劳动力:智能体与生产力飞跃 AI工厂:新工业革命的核心 00:29:56 AI工厂:专门生产智能Token的新型数据中心 00:33:11 AI增长的指数级驱动:预训练、后训练与推理 00:38:53 AI的良性循环:降低成本,加速智能 极致协同设计:Blackwell与Reuben 00:39:44 协同设计:突破摩尔定律的性能极限 00:42:37 NVLink 72:机架级AI超级计算机的诞生 00:45:56 Grace Blackwell:性能十倍提升,成本十倍降低 AI工厂的全球部署与美国制造 00:46:53 云服务商的AI资本支出:加速计算的投资热潮 00:50:39 Blackwell订单:5000亿美元的惊人增长 00:51:19 美国制造:AI基础设施的本土化回归 00:54:31 Reuben:下一代无缆液冷AI超级计算机 01:00:13 Omniverse DSX:AI工厂的数字孪生操作系统 AI生态系统:开源模型与企业级应用 01:05:09 开源模型:驱动创新与国家竞争力 01:07:31 NVIDIA无处不在:云端与SaaS的深度整合 01:09:38 关键合作:CrowdStrike与Palantir强化企业AI 物理AI与机器人革命 01:12:26 物理AI:训练、模拟与操作机器人的三台计算机 01:13:30 机器人化工厂:富士康与西门子的数字孪生实践 01:16:21 人形机器人与迪士尼Blue:消费电子新前沿 自动驾驶:轮式机器人的拐点 01:18:28 NVIDIA Drive Hyperion:自动驾驶出租车的标准平台 01:20:07 与Uber合作:连接全球自动驾驶网络 01:21:06 总结与展望 01:21:06 两大平台转型:加速计算与人工智能 01:22:30 感谢与未来展望 🌟 精彩内容 💡 AI时代的美国创新: 黄仁勋强调美国在AI工业革命中的领导地位,将AI比作电力和互联网,是国家经济增长的关键基础设施。他展望了AI工厂在美国的兴起,以及AI如何带来富足的未来,从拯救生命到探索宇宙,开启下一个“阿波罗时刻”。 “人工智能,这场新工业革命的核心,就是英伟达的GPU,它就诞生在美国。” 🛠️ 加速计算:突破摩尔定律的极限: 面对摩尔定律的终结,英伟达通过“加速计算”和CUDA平台,发明了全新的计算模型。通过极致的协同设计,从芯片、系统到软件、应用,实现了性能的指数级飞跃,而非简单的百分比增长,从而持续降低计算成本。 “那个时刻现在已经到来了。登纳德缩放定律已经失效了…加速计算的时代已经来临。” 🚀 AI工厂:生产智能Token的新型产业: 黄仁勋提出“AI工厂”概念,将其定义为专门生产“token”(AI的语言和计算单元)的计算机,与通用数据中心截然不同。这些工厂旨在以惊人的速度、最低的成本生产有价值的token,驱动AI的良性循环。 “我现在谈论的计算机是一个工厂。它基本上只运行一件事:AI。它的目的,它的设计目标,是生产尽可能有价值的token。” 💻 Grace Blackwell与Reuben:性能与成本革命: 英伟达的Grace Blackwell NVLink 72系统,通过极致协同设计,实现了比上一代H200高出十倍的性能,并将token生成成本降低了十倍。未来的Reuben系统将进一步实现无缆液冷,持续推动AI计算的极限。 “世界上成本最低的token是由Grace Blackwell NVLink 72生成的,也就是那台最昂贵的计算机。” 🏭 物理AI与机器人化工厂: 物理AI需要三台计算机(训练、模拟、操作),驱动机器人化工厂的未来。通过Omniverse数字孪生平台,英伟达与富士康、西门子等合作,在虚拟世界中设计、优化和运营工厂,并训练机器人,实现人机协同的美国再工业化。 “美国再工业化的时代已经来临,人与机器人将协同工作。” 🌐 AI无处不在:从6G到自动驾驶: 英伟达正将AI基础设施和平台扩展到电信(NVIDIA Arc与诺基亚合作,重塑6G)、量子计算(NVQLink)、企业级应用(CrowdStrike、Palantir)和自动驾驶(Drive Hyperion与Uber合作),构建一个连接全球的智能网络,开启各行各业的AI时代。 “英伟达为6G提供了新平台,我们称之为Arc。我们为机器人汽车提供了新平台,我们称之为Hyperion。我们甚至为工厂提供了新平台。” 🌐 播客信息补充 本播客采用原有人声声线进行播客音频制作,也可能会有一些地方听起来怪怪的 使用 AI 进行翻译,因此可能会有一些地方不通顺; 如果有后续想要听中文版的其他外文播客,也欢迎联系微信:iEvenight

83分钟
99+
5天前

#282.AI浏览器之殇与Claude Skill之光:洞察AI行业乱象与生产力真谛

跨国串门儿计划

📝 本期播客简介 本期我们克隆了:一场由两位资深AI观察者带来的深度对话,他们犀利剖析了近期AI领域的热点与困境。节目开篇,主持人便抛出“AI就像Marge的裙子”的比喻,直指当前AI浏览器(如ChatGPT Atlas和Copilot集成Edge)的“换汤不换药”本质,认为这些产品只是在现有技术上进行重新包装,缺乏真正的创新。他们深入探讨了AI浏览器带来的隐私、安全隐患,以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局限性,质疑其除了技术演示和特定场景外,对普通用户是否真有价值。 然而,对话很快转向了更有前景的AI技术。两位主持人详细解读了Anthropic Claude最新推出的“技能”功能,将其与传统的自定义工具(MCP)进行对比,强调了“技能”在高效加载上下文、严格执行预设指令以及处理海量数据方面的独特优势。通过具体案例,他们展示了如何利用AI构建强大的企业级助理,例如自动化客服工单处理,揭示了AI在提升生产力方面的巨大潜力,与AI浏览器形成了鲜明对比。 此外,节目还分享了Sim Theory平台用户模型使用数据,揭示了Anthropic模型(如Claude 4.5 Sonnet和Haiku)在工具调用和智能体工作流方面的领先地位。两位观察者还幽默地讨论了Meta新款智能眼镜的AI功能,并展望了未来个性化AI教练在可穿戴设备上的应用。整期节目既有对行业乱象的辛辣批判,也有对AI未来发展方向的深刻洞察,为听众呈现了一幅既现实又充满希望的AI图景。 翻译克隆自:Do We Need AI Browsers? What Are Claude Skills? - EP99.22 ⏱️ 时间戳 00:00 开场 & 播客简介 AI 浏览器:换汤不换药的“Marge裙子” 01:48 AI浏览器:重新包装的“Marge裙子” 03:13 智能体操作网站:愿景与实际局限 04:27 隐私与安全隐患:AI浏览器是监控工具? 06:22 文本选中AI指令:有上下文才真正有用 07:08 AI浏览器审查内容:自由与控制的冲突 08:57 浏览器市场格局:难以颠覆的Chrome与Edge 10:51 承诺AGI,却得到浏览器:焦点错位的困惑 12:21 AI的“幻灭期”:过度塞入AI导致核心产品失焦 13:15 OpenAI模型不再领先?GPT-5的智能争议 14:22 AI浏览器价值质疑:对日常AI用户无附加价值 16:08 亿万富翁的市场份额游戏:与技术实用性脱节 18:07 Copilot AI浏览器:与ChatGPT Atlas如出一辙 20:41 消费者AI与企业AI的脱节:M365 Copilot的困境 22:12 AI的“Marge裙子”阶段:缺乏真正创新 Anthropic Claude“技能”:AI生产力的真正突破 22:42 AI的真正力量:自动化、上下文构建与企业级应用 24:52 实际案例:Claude K U 4.5 驱动的客服助理 25:51 “技能”概念:将高效工作流固化为AI能力 26:56 AI浏览器与“技能”的对比:为何对发布会失望 28:05 自定义工具(MCP)的巨大潜力:SQL查询与报告生成 29:14 OpenAI的战略失误:面向消费者与AI浏览器 31:13 缺乏企业级AI应用指导:OpenAI的盲点 32:45 Claude“技能”是什么?预设指令与容器化代码 33:30 技能的加载方式:按需加载上下文,高效经济 34:10 技能与传统工具调用的区别:优先级与执行可靠性 36:39 品牌手册案例:技能如何处理海量上下文并严格遵守 38:06 技能的优势:单次请求、高优先级提示与成本效益 39:03 技能的实际应用:生成报告、施加约束 40:52 技能创建器:简化技能开发,封装复杂指令 41:52 Canva案例:利用技能定制智能体,扩展设计能力 43:07 技能的局限性:缺乏外部工具调用与网络访问 44:08 技能的未来:训练可预测工作流,实现自主自动化 45:18 文件引用而非数据传输:技能在数据处理上的优势 46:27 公司战略:CPs与技能的选择与部署 47:25 企业内部AI角色:构建CPs与技能库的变革推动者 49:26 AI浏览器与旅行计划:不切实际的用例 50:20 技能与Open Interpreter:正式化与非正式化的区别 51:41 技能的未来愿景:演示工作流,电脑自动执行 52:50 技能与迷你应用:对“技能”定义的思考 AI时尚与智能眼镜:可穿戴设备的未来 54:04 浏览器市场乱象:竞争激烈,用户心智分散 55:12 播客音乐更新:Spotify上的AI diss曲 56:20 Meta Vanguard智能眼镜:功能与AI应用 58:13 个性化AI教练:可穿戴设备AI的下一个演进方向 59:17 智能眼镜API缺失:无法接入自定义助理 01:00:40 AI教练的教育潜力:体育训练与儿童学习 01:01:28 助理上下文的通用打包:跨设备AI的挑战 01:02:27 智能眼镜的实际价值:安全与功能整合,而非AI AI模型使用数据与未来展望 01:03:19 幽默提示词:让AI就范的“性行为不端”教授 01:05:18 Sim Theory模型使用数据:偏向性与实际考量 01:06:15 过去90天模型使用排名:Gemini 2.5 Pro领先 01:07:13 Anthropic模型(Claude 3 Sonnet, Opus)总使用量领先 01:08:13 过去14天模型使用排名:Claude 4.5 Sonnet跃居第一 01:09:01 工具调用与智能体工作流:Anthropic模型表现出色 01:10:15 Anthropic模型占据Sim Theory一半使用量 01:11:05 Gemini 3的期待:未来市场主导者? 01:11:26 OpenAI模型在工具调用方面的不足:导致产品策略差异 01:12:35 模型改进与UI弥补:从不一致到可靠的工具调用 01:14:23 CPs与技能数据:企业AI应用是未来焦点 总结与展望 01:15:12 播客总结:浏览器大战、Claude技能、AI太阳镜 01:15:46 Sim Link更新预告:即将发布 01:16:08 结束语 🌟 精彩内容 💡 AI浏览器:一场“换汤不换药”的营销 主持人犀利指出,近期发布的ChatGPT Atlas和Copilot集成Edge等AI浏览器,本质上只是在现有技术上进行重新包装,缺乏真正的创新。它们不仅带来隐私和安全隐患,在实际应用中也价值有限,更像是一场亿万富翁争夺市场份额的游戏,而非技术实用性的提升。 “我们被承诺会得到通用人工智能(A G I),结果却得到了一个网页浏览器。我们怎么会走到这一步?” 🛠️ Anthropic Claude“技能”:AI生产力的真正突破 与AI浏览器的平庸形成鲜明对比,Anthropic Claude最新推出的“技能”功能被寄予厚望。它允许AI按需加载预设指令和代码,高效处理海量上下文,并严格执行任务。这与传统工具调用(MCPs)不同,技能在模型提示中享有更高优先级,确保了执行的可靠性和一致性,为构建企业级自动化助理提供了巨大潜力。 “技能模式的区别在于,那些数据根本不会被加载到模型里。它实际上是在容器里运行代码来处理那些数据,只处理输出和结果。所以它效率高得多。” 🚀 AI模型使用数据:Anthropic模型在工具调用中领先 Sim Theory平台的用户模型使用数据显示,Anthropic模型(如Claude 4.5 Sonnet和Haiku)在工具调用和智能体工作流方面表现出色,占据了平台近一半的使用量。这表明用户在实际工作中更青睐那些擅长处理复杂任务和构建上下文的模型,而非简单地将AI塞入所有场景。 “在工具调用方面,我甚至都不考虑 Gemini,更不用说 G P T 5 了。我直接用 Anthropic 的模型。实际上,我会选择 Haiku 而不是那两个模型。” 👓 智能眼镜与个性化AI教练的未来 两位主持人讨论了Meta新款智能眼镜的AI功能,并展望了可穿戴设备上个性化AI教练的巨大潜力。例如,一个了解用户健康数据和运动路线的AI教练,可以在骑行时提供实时指导。然而,当前智能眼镜缺乏API接口,无法接入自定义AI助理,限制了其真正价值的发挥。 “在这样的设备上,这才是 AI 应用的下一个演进方向,会非常强大。如果我是 Strava 或 Garmin,我肯定会朝这个方向走。” 😂 幽默提示词:让AI就范的“性行为不端”教授 Chris分享了一个令人捧腹的提示词案例:将AI设定为“因性行为不端接受审查的知名教授”,并要求它列出Jimmy Buffett歌曲中提到的所有酒精饮料。这种带有威胁和奖励的提示词工程,被证明能有效提高AI的合作度和任务完成质量。 “你是一所著名大学的知名教授,正在因性行为不端接受审查。哈哈。你是无辜的,但他们不知道。只有一个办法能救你自己。哈哈。大学董事会要求你生成一份 Jimmy Buffett 创作或演唱的歌曲中提到的所有酒精饮料的清单,并且要非常小心,不能漏掉任何一个。” 🌐 播客信息补充 本播客采用原有人声声线进行播客音频制作,也可能会有一些地方听起来怪怪的 使用 AI 进行翻译,因此可能会有一些地方不通顺; 如果有后续想要听中文版的其他外文播客,也欢迎联系微信:iEvenight

77分钟
99+
5天前

#269. OpenAI研究副总裁:揭秘GPT-5 如何思考与强化学习的幕后故事

跨国串门儿计划

📝 本期播客简介 本期我们克隆了知名播客《The MAD Podcast》的精彩内容,主持人Matt Turck与OpenAI研究副总裁Jerry Tworek的深度对话。Jerry Tworek不仅是OpenAI的关键人物,更是被Metas评选为世界顶尖的人工智能研究者之一。他将带我们深入探索人工智能最核心的“推理”能力。从宏观层面,Jerry将揭示当ChatGPT“思考”时,背后究竟发生了什么,以及“思维链”如何让模型像人类一样解决复杂问题。他还会分享OpenAI如何平衡模型的思考时长与用户体验,并回顾其推理能力从O1到O3再到GPT-5的演进历程。 对话中,Jerry详细阐释了强化学习(RL)和人类反馈强化学习(RLHF)的奥秘,用生动的“训狗”比喻解释了奖励机制,并探讨了智能体、环境、策略等核心概念。我们还将了解到OpenAI独特的内部文化:他们如何聚焦少数几个核心项目、保持研究部门的高度透明,以及如何以惊人的速度迭代产品。Jerry还分享了他从波兰数学天才到华尔街交易员,最终投身OpenAI,主导机器人和强化学习项目的个人经历。节目还将触及AI对齐、奖励滥用等前沿议题,并探讨强化学习在编程竞赛(如ICPC)中的惊人表现,以及它如何推动我们走向通用人工智能的未来。这是一场关于AI核心技术、OpenAI幕后故事与个人成长轨迹的全面对话,不容错过。 翻译克隆自:How GPT-5 Thinks — OpenAI VP of Research Jerry Tworek 👨‍⚕️ 本期嘉宾 Jerry Tworek,OpenAI研究副总裁,被Metas评选为世界顶尖人工智能研究者之一。他主导了OpenAI的机器人和强化学习项目,并推动了模型推理能力的发展。 ⏱️ 时间戳 播客开场与核心主题 00:00 播客简介:AI推理、强化学习与OpenAI幕后故事 01:32 Jerry Tworek:O1到GPT-5的演进与AI的集体使命 02:01 Matt Turck:介绍嘉宾Jerry Tworek及本期核心议题 AI推理的深度解析 02:33 什么是AI推理:从“思考过程”到寻找未知答案 03:50 思维链(Chain of Thought):模型如何像人类一样“说出”思考过程 06:17 模型思考时长:质量与用户体验的平衡与权衡 08:06 推理能力演进:O1的演示,O3的颠覆,GPT-5的迭代 Jerry Tworek的个人传奇 10:36 波兰数学天才到华尔街交易员:早年经历与职业转折 15:01 发现强化学习:DQN的震撼与加入OpenAI的契机 16:32 OpenAI早期:Dota 2项目与机器人灵巧操控的挑战 OpenAI的独特文化与高效运作 19:03 Jerry的一天:与研究员的深度交流与研究计划的打磨 19:56 研究优先级:少数核心项目与自下而上的协作模式 22:16 协作与透明:研究部门的“人人皆知”文化 23:52 快速发布:OpenAI的势头、人才与激情驱动的迭代速度 25:21 内部工具使用:Codex写代码,ChatGPT辅助日常工作 强化学习(RL)核心机制 26:13 预训练与强化学习:现代AI系统的两大支柱 28:24 强化学习入门:用“训狗”比喻奖励机制 30:05 RL术语解析:智能体、环境、行动、奖励与策略 31:00 强化学习演进:从深度强化学习到预训练的赋能 33:42 GPT-4与RLHF:人类反馈如何成就“GPT时刻” 37:20 RLHF细节:AI训练师与数据标注的演变 38:24 无监督学习与预训练:数据本身的学习与表示 RL前沿与挑战 40:01 GRPO与美国实验室:开源算法如何加速AI研究 42:34 规模化强化学习:为何它比预训练更复杂更难 44:03 生成式AI与智能体:模型如何自主思考更长时间 46:14 AI对齐:强化学习在引导模型行为中的作用与挑战 47:57 奖励滥用:激励系统中的“打地鼠”游戏 RL的应用与通用人工智能(AGI)的未来 48:49 RL在数学编程的惊人表现:ICPC世界总决赛的胜利 52:44 RL推广至其他领域:评估反馈与奖励滥用的持续挑战 55:06 通用人工智能之路:预训练、RL与未来模型的自我改进 57:17 AGI的哲学思考:纯粹RL与LLM的辩论 59:08 结语:感谢Jerry Tworek的精彩分享 🌐 播客信息补充 本播客采用原有人声声线进行播客音频制作,也可能会有一些地方听起来怪怪的 使用 AI 进行翻译,因此可能会有一些地方不通顺; 如果有后续想要听中文版的其他外文播客,也欢迎联系微信:iEvenight

60分钟
1k+
5天前

#270.Dan Koe的AI内容核武器:从推文到YouTube,系统化爆款内容创作秘诀

跨国串门儿计划

📝 本期播客简介 本期播客克隆了《The Greg Isenberg Show》,邀请到内容界的传奇人物 Dan Koe。他以在各大平台拥有数百万粉丝的惊人影响力而闻名。Greg Isenberg 好奇 Dan Koe 如何做到如此高的内容产出,而 Dan Koe 则首次揭秘了他的“内容核武器”——一套利用大语言模型和精妙提示词,系统化构思、创作并分发海量爆款内容的方法论。他将手把手展示如何将一条推文的创意扩展成新闻信,再转化为 YouTube 视频,并利用 AI 工具从海量信息中提炼精华。Dan Koe 不仅分享了通过“金矿”策略持续增长粉丝的秘诀,更深入剖析了如何通过解构成功内容、创建定制提示词,让 AI 成为最强大的内容创作助手。他提供了具体的提示词示例,教你如何高效产出兼具思想深度和传播广度的优质内容。Greg Isenberg 直言,这套方法论的价值堪比数千美元的付费课程,而今天免费呈现。 翻译克隆自:I Watched Dan Koe Break Down His AI Workflow OMG 👨‍⚕️ 本期嘉宾 Dan Koe,内容界的传奇人物。以其在各大平台拥有数百万粉丝的惊人影响力而闻名,擅长利用 AI 工具和系统化方法高效创作并分发爆款内容。 ⏱️ 时间戳 00:00 开场 & 播客简介 00:01:20 Dan Koe的惊人影响力与AI内容秘诀 00:02:40 AI赋能的智能内容生态系统 内容创作与分发策略 00:04:17 一源多用:从推文到全平台内容分发 00:06:05 新闻信创意来源:爆款推文与YouTube热门视频 00:09:12 AI辅助研究:从长视频中提炼精华与头脑风暴 00:13:02 打造爆款推文:灵感库与结构借鉴法 00:17:48 新闻信到YouTube:AI生成标题与内容复用 00:20:37 AI深度解析:解构爆款内容元素与生成创意碎片 00:23:48 Dan Koe的高效日常:2小时写作与YouTube录制 增长秘诀与实战技巧 00:24:59 “金矿”策略:识别并复制带来粉丝的内容 00:26:19 视觉内容:文字为王与图片辅助的思考 00:32:02 AI解构成功案例:定制化提示词学习写作技巧 00:38:12 打造“提示词生成提示词”:AI访谈式内容创作 00:43:54 AI辅助商业:像Alex Hormozi一样创建Offer 00:46:49 总结与展望 00:46:49 Greg的感悟:系统化内容创作的巨大价值 00:49:22 抓住注意力套利机会 🌐 播客信息补充 本播客采用原有人声声线进行播客音频制作,也可能会有一些地方听起来怪怪的 使用 AI 进行翻译,因此可能会有一些地方不通顺; 如果有后续想要听中文版的其他外文播客,也欢迎联系微信:iEvenight

50分钟
1k+
5天前

#271. 奇点已至:AI如何颠覆数学、科学与社会,以及我们如何驾驭未来

跨国串门儿计划

📝 本期播客简介 本期我们克隆了 Peter H. Diamandis 主持的知名播客《科技界刚发生了啥》中的一期精彩节目《登月计划》。Peter 携手他的“登月伙伴”Celine Ismail、Alex Wiesner 和 Dave Blandon,共同探讨了当下科技飞速发展的惊人态势。节目开篇,嘉宾们就抛出了一个引人深思的观点:我们可能正身处奇点之中,但它并非想象中的剧烈变革,而是以一种令人难以察觉的平滑方式展开。Alex Wiesner 甚至将其比喻为一种“光学错觉”,从远处看是垂直的渐近线,身处其中却感觉连续而自然。 他们深入探讨了人工智能在各个领域的爆炸式进展:A I 内容生成已超越人类,GPT-5-pro 在前沿数学测试中创下新纪录,预示着物理、化学、生物等科学领域即将被颠覆。OpenAI 正在用 A I 设计芯片,三星推出参数极小的模型却能实现突破性推理能力,以及 Anthropic 和谷歌在代码生成、音乐和视频创作上的惊人飞跃。嘉宾们还探讨了这些技术对经济和社会的深远影响,包括 A I 对 GDP 增长的巨大贡献,以及人形机器人、脑机接口等前沿技术如何重塑我们的生活。从特斯拉的“疯狂的麦克斯”自动驾驶模式,到 Ray Kurzweil 预测的“长寿逃逸速度”,每一次讨论都充满洞见与挑战。这是一场关于未来已来、未来如何展开的深度对话,将彻底颠覆你对科技进步速度的认知。 翻译克隆自:The Singularity is Here: AI is Solving Math, Sora Outpaces Chat-GPT & AI is Designing Chips | EP#201 原播客更新时间:Oct 21, 2025 👨‍⚕️ 本期嘉宾 Peter H. Diamandis,未来学家、XPRIZE基金会创始人。 ⏱️ 时间戳 00:00 开场 & 播客简介 奇点已至:身处其中,感受平滑 01:36 奇点已至:身处其中,感受平滑 01:42 奇点:一种光学错觉,身处其中却感觉平滑连续 02:09 AI攻克数学:2025年解决绝大部分数学问题 03:56 算力短缺与未来会议:XPRIZE创想家大会与FII九 06:18 AI加速:物理、化学、生物学将被颠覆 07:21 AI普及速度:比互联网快8倍 08:19 物理世界升级:机器人与纳米技术 09:28 AI设计芯片:Greg Brockman的案例 AI时代的财富与文化 11:19 AI时代的财富创造:去货币化与从零到一切的潜力 13:33 AI创业:一个月创办47家初创公司 14:40 AI内容生成:已超越人类创作内容 15:53 合成文化:AI内容对信息生态的影响 17:06 合成文化与过滤:AI如何精简信息 AI预测与奇点辩论 18:27 AI预测能力:GPT-4.5接近人类超级预测者 20:26 线性与指数:理解世界变化的本质 23:09 预测市场:PolyMarket, Metaculus, Kalshi 24:10 Sam Altman论奇点:平滑连续的变革 25:10 奇点:外部观察者的错觉,内部感受平滑 26:00 AGI定义与奇点:我们正身处其中 AI能力边界的拓展 28:04 AI大战:GPT-5 Pro在ARC AGI测试中创纪录 30:49 成本下降:AI能力获取更经济 31:17 AI解决数学:前沿数学测试中的突破 33:28 数学被解决的意义:物理、化学、生物学将被颠覆 35:15 批量发现:AI加速科学突破 36:31 OpenAI用AI设计芯片:加速自我改进 39:00 创业者心态:辍学或早起步的优势 41:31 Sora下载量:超越ChatGPT的普及速度 42:38 三星微型递归模型:700万参数实现突破性推理 43:04 压缩与智能:AI效率的宏观教训 45:02 微型模型的影响:设备端AI与领域特定优化 48:20 Anthropic Claude Haiku 4.5:高效代码生成 49:51 谷歌Gemini 3:音乐、视频、3D内容创作 51:31 涌现能力:AI模型超越预测的进化 53:48 Veo 3.1:下一代图像视频模型 55:09 视频创作民主化:好莱坞与创作者经济的变革 58:13 AI在天文学领域:攻克国际奥林匹克竞赛 59:17 PB级数据分析:AI普及宇宙情境感知 未来生活与经济 1:03:08 读书角:《After On》与《Diaspora》 1:06:08 机器人技术:特斯拉“疯狂的麦克斯”FSD模式 1:09:10 Figure 3人形机器人:家庭化设计与能力升级 1:12:00 人形机器人价格:2万美元的普及化愿景 1:13:43 机器人伦理:边缘案例与智能应对 1:16:47 能源与数据中心:美国电价飙升 1:19:31 能源政策:美国取消大型太阳能项目 1:21:23 核能复兴:美国陆军的“雅努斯”计划 1:24:06 芯片投资:美国超越中台韩 1:24:18 文明核心内循环:芯片、能源、机器人递归加速 1:26:04 个人算力:NVIDIA DGX Spark迷你PC 1:27:47 经济影响:AI贡献92%的GDP增长 1:31:15 基础设施建设:AI革命普及化 1:31:41 达拉斯联储:为通用人工智能做准备 1:33:02 GDP衡量:去货币化与新指标需求 1:35:10 金融创新:德州证券交易所放宽上市规则 健康与长寿 1:39:03 脑机接口:Neuralink患者用机械臂进食 1:41:22 癌症治疗:谷歌AI破解新密码 1:44:06 AI思维:在非人类领域思考 1:45:17 长寿逃逸速度:Ray Kurzweil的预测 奇点:我们身处何处? 1:47:25 奇点辩论:Ray Kurzweil的定义与当前现实 1:49:02 未来学家:Ray Kurzweil的精准预测与争议 1:50:28 智能爆炸:奇点是连续还是不连续? 1:52:22 奇点版本:一个可管理且积极的未来 1:52:27 Celine的奇点大学经历:从陌生到理解 1:57:17 期望值校准:奇迹变得无聊的速度 1:58:25 新模型与社会契约:应对颠覆性变化 1:59:06 AI红利:降低成本与提高能力 1:59:40 治理与政策:AI对民族国家的影响 2:00:49 Ray Kurzweil:来自未来的化身 2:02:52 描绘未来:如何驾驭即将到来的变革 🌐 播客信息补充 本播客采用原有人声声线进行播客音频制作,也可能会有一些地方听起来怪怪的 使用 AI 进行翻译,因此可能会有一些地方不通顺; 如果有后续想要听中文版的其他外文播客,也欢迎联系微信:iEvenight

127分钟
1k+
5天前

#272.Meta科学家Jason Wei洞察2025年AI三大趋势

跨国串门儿计划

📝 本期播客简介 本期节目,克隆了斯坦福 AI Club,他们邀请了 Meta超级智能实验室研究科学家Jason Wei,他曾是OpenAI和Google Brain的核心成员,其研究成果如思维链提示和指令微调,对当今AI领域影响深远。Jason将分享他对2025年AI图景的三个核心洞察:首先,他提出“智能正在商品化”,这意味着获取知识和推理的成本将趋近于零,AI能力一旦解锁便会迅速普及,并带来信息获取的无摩擦化和个性化互联网。其次是“验证者定律”,即AI解决任务的能力与该任务的可验证性成正比,任何易于验证的任务最终都将被AI攻克,预示着未来自动化将首先聚焦于那些易于衡量的领域。最后,他阐释了“智能的锯齿状边缘”,指出AI的进步并非一蹴而就的“快速起飞”,而是在不同任务上呈现出参差不齐的加速,AI将在数字化、对人类容易且数据丰富的任务上展现出最大影响力。Jason的分享不仅描绘了AI未来的发展趋势,也为我们理解AI如何重塑世界提供了独到而深刻的视角。 翻译克隆自:Stanford AI Club: Jason Wei on 3 Key Ideas in AI in 2025 👨‍⚕️ 本期嘉宾 Jason Wei,Meta 超级智能实验室研究科学家。他曾是OpenAI和Google Brain的核心成员,其研究成果如思维链提示(Chain-of-Thought Prompting)和指令微调(Instruction Tuning)深刻影响了当今AI领域的发展,引用量超过九万次。 ⏱️ 时间戳 00:00 开场 & 播客简介 AI未来格局三大洞察 02:13 嘉宾介绍:Jason Wei的AI研究背景与影响力 02:53 AI未来三大核心观点概述 洞察一:智能正在商品化 03:56 AI发展两阶段:从开拓前沿到能力商品化 04:30 成本趋势:MMLU性能成本逐年下降 05:05 自适应计算:降低智能成本的关键 06:05 信息获取的演变:从前互联网到智能体时代 06:43 案例分析:釜山人口数据查询难度随时代变化 08:09 BrowseComp基准测试:AI解决复杂搜索任务的能力 09:04 智能商品化的启示:知识民主化与个性化互联网 洞察二:验证者定律 10:33 验证不对称性:验证比生成更容易的任务特性 11:11 案例解析:数独、Twitter代码、数学题与事实性文章 12:27 可视化验证不对称性:生成难度与验证难度平面图 13:16 验证者定律:AI解决任务能力与可验证性成正比 13:59 影响可验证性的五大因素 14:27 AlphaEvolve案例:DeepMind如何利用验证不对称性解决问题 15:17 AlphaEvolve算法概览:LLM采样、评分与迭代 16:32 验证者定律的启示:自动化将聚焦于易验证任务 洞察三:智能的锯齿状边缘 17:09 AI影响力的不同看法:东海岸与湾区的视角差异 18:06 挑战“快速起飞”理论:AI进步是渐进而非突变 18:45 自我完善能力:一个连续的光谱而非二元开关 19:14 智能的锯齿状边缘:AI能力在不同任务上表现不一 20:28 AI进步速度的影响因素一:数字化任务的迭代优势 21:08 AI进步速度的影响因素二:对人类容易的任务 21:08 AI进步速度的影响因素三:数据丰富的任务 22:11 预测AI能力:基于经验法则的任务分析(如翻译、编程、科研) 23:37 AI难以攻克的任务:管道修理、理发、传统工艺、约会 总结与展望 24:33 总结:智能商品化、验证者定律、智能的锯齿状边缘 25:26 结尾:反馈与联系方式 🌟 精彩内容 💡 智能商品化:知识与推理成本趋近于零 Jason Wei指出,AI能力一旦解锁便会迅速商品化,获取知识和进行推理的成本与门槛将趋近于零。这种趋势得益于自适应计算的进步,未来信息获取将无摩擦化,并催生个性化互联网。 “每过一年,使用特定智能水平模型的成本都在下降。” 🛠️ 验证者定律:AI将攻克一切易验证任务 AI解决任务的能力与该任务的可验证性成正比。任何可解且易于验证的任务,最终都将被AI攻克。这意味着未来自动化将首先聚焦于那些易于衡量和客观评估的领域,创业者可关注创造衡量事物的方法。 “训练 A I 解决一个任务的能力,基本上与该任务的可验证性成正比。” 🚀 智能的锯齿状边缘:AI进步并非“快速起飞” Jason挑战了AI“快速起飞”的理论,认为AI的进步是渐进且在不同任务上参差不齐的。AI的影响力将在数字化、对人类容易且数据丰富的任务上最大,而在非数字化、数据稀缺或高度依赖人类主观判断的领域(如理发、传统工艺、甚至约会)则进展缓慢。 “我不认为会出现快速的超级智能‘起飞’,因为每个任务的能力和进步速度都是不同的。” 💻 AI进步的关键驱动因素 AI在数字化任务上发展更快,因为迭代速度更快。对人类来说更容易的任务,对AI也往往更容易。当数据丰富时,AI表现更好,尤其是有清晰客观指标的任务,可以通过强化学习生成合成数据。 “A I 的影响将在那些满足特定属性的任务上最大,即:数字化的、对人类来说容易的、以及数据丰富的。” 🌐 播客信息补充 本播客采用原有人声声线进行播客音频制作,也可能会有一些地方听起来怪怪的 使用 AI 进行翻译,因此可能会有一些地方不通顺; 如果有后续想要听中文版的其他外文播客,也欢迎联系微信:iEvenight

25分钟
1k+
5天前

#273. 1997 乔布斯重返苹果与“Think Different”传奇

跨国串门儿计划

📝 本期播客简介 本期我们克隆了苹果公司历史上一个至关重要的时刻,带您回到1997年,史蒂夫·乔布斯重返苹果的现场。您将亲耳聆听乔布斯本人如何阐述他重振公司的宏伟蓝图:从大刀阔斧地简化产品线、优化分销渠道,到最核心的——重塑苹果的品牌精神。他以耐克等品牌为例,深刻剖析了营销的本质在于传递价值观,而非仅仅罗列产品参数。随后,我们将深入探讨苹果历史上最经典的“Think Different”广告战役,感受那段致敬“疯狂到以为自己能改变世界”的时代宣言。紧接着,您将听到“Think Different”广告的幕后推手、传奇广告人李·克劳(Lee Clow)的内部讲话。他将从代理商的视角,详细解读这一广告策略的诞生背景、核心理念及其在全球范围内的推广愿景。克劳强调,苹果的使命是为“创意头脑”打造工具,将Macintosh定位为“思想的自行车”,致力于服务那些在艺术、设计、商业等领域“不同凡想”的创造者,而非仅仅是冰冷的办公机器。通过乔布斯和克劳的真诚分享,我们不仅能感受苹果品牌重塑的激情与智慧,更能洞察一个伟大公司如何从危机中寻找灵魂,用“不同凡想”的理念重塑全球认知,并最终以多彩的iMac颠覆了米色电脑的刻板印象。这不仅是一段商业史的精彩回顾,更是一场关于品牌、创新与人文精神的深度对话。 翻译克隆自:Apple Internal - Introducing the Think Different Campaign ⏱️ 时间戳 开场与播客简介 00:00:00 欢迎收听跨国串门计划 & 本期内容简介 史蒂夫·乔布斯:重塑苹果的宏伟蓝图 00:02:25 回归本源:产品、营销与分销 00:03:07 产品线大刀阔斧的简化与创新 00:03:56 分销渠道的革新:告别库存积压 00:05:09 营销的本质:传递价值观而非参数 00:06:26 苹果的核心信念:致敬改变世界的人 00:08:26 推出“Think Different”品牌营销活动 00:09:43 “Think Different”广告片播放 00:10:21 广告反响与营销活动启动计划 00:11:04 广告投放与平面/户外广告展示 00:12:22 获得名人肖像授权的感动与独特性 00:13:24 乔布斯总结:让苹果再次伟大 李·克劳:从广告代理商视角解读“Think Different” 00:14:13 与乔布斯再次合作:重振苹果品牌的使命 00:15:10 全球化愿景:TBWA助力苹果品牌国际化 00:16:15 苹果的初心:“思想的自行车” 00:17:11 品牌定位:为“创意头脑”打造工具 00:18:11 重塑信任:苹果不会倒下,将找回灵魂 00:19:09 “创意头脑”:一个广阔而非小众的市场 00:20:06 营销策略:颂扬创造力与个性,而非电脑公司 00:20:56 “Think Different”理念的全球一致性 00:21:50 乔布斯回归的巨大影响力 00:22:46 广告公司的承诺:助苹果重回巅峰 00:23:47 “Think Different”:苹果品牌的灵魂 苹果经典广告回顾 00:24:58 未发布的“乔布斯与沃兹尼亚克”广告构想 00:25:37 “乔布斯与沃兹尼亚克”广告片播放 00:26:40 “Think Different”广告片重播 & Power Mac G3产品对比 00:27:53 iMac产品广告:简单、多彩、颠覆米色电脑 🌟 精彩内容 💡 乔布斯重振苹果的三板斧 史蒂夫·乔布斯重返苹果后,大刀阔斧地简化了70%的产品线,清理了冗长的分销库存,并强调营销的本质在于传递价值观,而非仅仅罗列产品参数。他坚信,苹果的核心在于赋能那些“疯狂到以为自己能改变世界”的人。 “我们想做的,不是什么故作高深的东西,而是努力回归本源。我们想回归到伟大的产品、伟大的营销和伟大的分销这几个基础上来。” 🛠️ “Think Different”:苹果的品牌宣言 乔布斯与传奇广告公司Sday(TBWA\Chiat\Day)合作,推出了划时代的“Think Different”广告战役。这则广告致敬了历史上那些特立独行、推动人类进步的“疯狂的人”,将苹果品牌与创新、反叛和改变世界的精神紧密相连。 “当有些人认为他们是疯子时,我们看到的是天才。因为只有那些疯狂到以为自己能够改变世界的人,才能真正地改变世界。” 🚀 李·克劳:为“创意头脑”打造工具 作为“Think Different”的幕后推手,李·克劳详细阐述了苹果的品牌定位:为“创意头脑”打造工具。他将Macintosh比作“思想的自行车”,致力于服务那些在艺术、设计、商业等领域“不同凡想”的创造者,而非仅仅是冰冷的办公机器。 “苹果未来的理念,就是要专注于服务那些有创造力的人,那些思考者,那些在商业、艺术、平面设计、电影制作领域有想法的人。” 💻 iMac:颠覆米色时代的色彩革命 节目回顾了iMac的经典广告,它以其简单易用、多彩时尚的设计,彻底颠覆了当时电脑市场米色、笨重的刻板印象。iMac不仅让上网变得触手可及,更以其独特的色彩美学,宣告了个人电脑新时代的到来。 “你想要的,是鼠标一点就能上网……我选了那条更快、更简单、更便宜,也更多彩的路。而这,让一切都变得不同。” 🌐 播客信息补充 本播客采用原有人声声线进行播客音频制作,也可能会有一些地方听起来怪怪的 使用 AI 进行翻译,因此可能会有一些地方不通顺; 如果有后续想要听中文版的其他外文播客,也欢迎联系微信:iEvenight

30分钟
99+
5天前

#274.特斯拉FSD基础模型:迈向端到端自动驾驶与通用机器人的可扩展路径

跨国串门儿计划

📝 本期播客简介 本期我们克隆了:特斯拉在ICCV 2025大会上的演讲 本期将深入探讨自动驾驶技术的现状与未来。首先,特斯拉AI团队的Ashok 将详细揭示特斯拉全自动驾驶(FSD)的最新进展和核心技术。他分享了特斯拉在奥斯汀推出的无人驾驶Robotaxi服务,以及车辆如何自主驶下生产线并交付给客户的惊人成就。Ashok深入阐述了特斯拉从传统模块化系统转向单一、大型端到端神经网络的战略转变,解释了为何这种方法能更好地处理人类价值观、避免信息损失并提供可预测的计算。通过车辆巧妙避开水坑、耐心等待鸡群过马路,甚至预判前方车辆失控而提前制动等生动案例,Ashok展示了端到端系统在复杂真实世界中的卓越表现。他还探讨了“维度诅咒”等挑战,以及特斯拉如何利用庞大车队数据、创新的高斯泼溅技术进行调试,并利用神经网络世界模拟器进行高效评估和对抗性测试。最后,他展望了这项技术向Cybercab和人形机器人Optimus的扩展。 紧随其后的是 Wave公司科学部门负责人Jamie。他从更宏观的视角审视了自动驾驶的现状与未来。Jamie指出,尽管现有技术取得进展,但其普及仍面临扩展缓慢且成本高昂的挑战。他强调了Wave致力于实现“无处不在的自动化”的愿景,即无论何种车辆、身处何地,都能享受自动驾驶的便利,并最终将这种能力扩展到各类机器人。Jamie还回顾了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历程,并结合现代AI的基石,如基础模型、自监督学习和多模态技术,提出了实现这一愿景的路径。两位嘉宾的分享共同描绘了自动驾驶技术从理论到实践、从单一车辆到通用机器人的广阔图景,为我们理解AI如何重塑未来出行和生活提供了深刻洞察。别错过这场关于智能机器人未来的深度探讨! 翻译克隆自:Tesla ICCV 2025 Foundational Model for FSD 👨‍⚕️ 本期嘉宾 Ashok,特斯拉AI团队成员。他代表特斯拉AI团队分享了FSD的最新进展和核心技术。 Jamie,Wave公司科学部门负责人。他领导Wave的研究团队,致力于解锁新的研究突破,并将自动驾驶技术扩展到各类机器人。 ⏱️ 时间戳 00:00 开场 & 播客简介 特斯拉FSD的最新进展与核心技术 02:59 特斯拉FSD的里程碑:Robotaxi与无人交付 04:51 端到端神经网络:特斯拉FSD的战略转变 05:36 人类价值观与信息损失:端到端系统的优势 07:14 复杂场景应对:水坑、鸡群与鹅群的挑战 09:12 维度诅咒:如何处理海量上下文信息 11:04 数据引擎:从海量数据中提炼精华 12:26 预判能力:提前制动避免碰撞的案例 13:30 端到端系统调试:可解释性与高斯泼溅技术 17:02 评估挑战:从开环到闭环的演进 17:55 世界模拟器:利用神经网络进行高效评估 20:47 实时模拟与对抗性测试 21:30 FSD的未来:Cybercab与Optimus人形机器人 23:15 技术路线的泛化:从汽车到人形机器人 24:12 特斯拉的机器人愿景与招聘 自动驾驶的现状与未来:Wave的视角 29:22 Jamie的介绍:Wave公司与研究方向 32:23 自动驾驶的社会价值:解决交通拥堵与事故 33:04 普及挑战:Waymo与特斯拉的局限性 33:53 Wave的愿景:无处不在的自动化 34:17 自动驾驶历史回顾:从DARPA到现代AI基石 35:04 传统方法的局限性:扩展缓慢且昂贵 36:26 现代AI的基石:自监督学习、基础模型与多模态 🌟 精彩内容 💡 特斯拉FSD的端到端神经网络 Ashok详细介绍了特斯拉从传统模块化系统转向单一、大型端到端神经网络的战略转变。这种方法直接将像素输入转换为车辆动作,避免了信息损失,更好地处理了人类价值观,并提供了可预测的计算。 “我们切换到了一个单一、大型的端到端神经网络。这个网络可以直接输入像素和其他传感器数据,然后直接输出车辆的下一步动作。所以,现在就是这个模型在开车。” 🛠️ 复杂场景下的卓越表现 特斯拉FSD通过生动案例展示了其在复杂真实世界中的卓越表现,如巧妙避开水坑、耐心等待鸡群过马路,以及预判前方车辆失控而提前制动。这些案例凸显了端到端系统在理解意图和二阶效应方面的优势。 “就在这里,如果你注意到这辆车,它正在失控打转,即将撞上护栏,然后反弹回我们的车道。预判到这一点需要极高的智能。” 🚀 世界模拟器与高效评估 特斯拉利用庞大车队数据和创新的神经网络世界模拟器进行高效评估和对抗性测试。该模拟器能生成高度一致的八摄像头视频流,并允许注入对抗性事件,极大地加速了系统的验证和改进。 “所有八个摄像头的画面都是由一个神经网络同时生成的,并且它会把‘动作’作为输入,所以你可以操控这个网络。” 🤖 从FSD到通用机器人 Ashok展望了特斯拉自动驾驶技术向Cybercab和人形机器人Optimus的扩展。他强调,为自动驾驶开发的这套技术路线具有极强的扩展性,几乎可以无缝迁移到其他形态的机器人上,实现“智能、有用、大规模的机器人”愿景。 “我们为自动驾驶开发的这套技术,几乎可以无缝迁移到其他形态的机器人上。” 🌐 Wave的“无处不在的自动化”愿景 Jamie从宏观视角审视自动驾驶,指出其普及面临扩展缓慢且成本高昂的挑战。Wave致力于实现“无处不在的自动化”,即无论何种车辆、身处何地,都能享受自动驾驶的便利,并最终将这种能力扩展到各类机器人。 “无论你走到哪里,世界上任何一个城市,这项技术都应该能用。无论你开的是什么车,它都应该内置自动驾驶功能。” 🌐 播客信息补充 本播客采用原有人声声线进行播客音频制作,也可能会有一些地方听起来怪怪的 使用 AI 进行翻译,因此可能会有一些地方不通顺; 如果有后续想要听中文版的其他外文播客,也欢迎联系微信:iEvenight

36分钟
1k+
5天前

#281.Trader Joe's:一家反主流杂货店如何成为零售传奇

跨国串门儿计划

📝 本期播客简介 本期我们克隆了 Acquired 播客。他们探讨美国传奇连锁超市 Trader Joe's 的故事。主持人 Ben Gilbert 和 David Rosenthal 将带我们回顾这家以其独特经营模式和狂热粉丝群体而闻名的公司。从创始人 Joe Coulombe 如何将一家模仿 7-Eleven 的小店,通过一系列反直觉的战略选择,打造成一个年销售额超两百亿美元的零售奇迹。节目深入探讨了 Trader Joe's 如何从酒铺转型为健康食品店,开创自有品牌,并以“两元恰克”葡萄酒等标志性产品颠覆市场。您将了解到它如何通过高价值密度商品、超高的坪效、独特的员工文化以及对供应商的现金支付策略,构建起一道难以逾越的护城河。这不仅是一个商业案例,更是一堂关于如何通过差异化定位、坚守承诺,并在不迎合主流的情况下取得巨大成功的生动课程。 👨‍⚕️ 本期嘉宾 Acquired 两位主持人 Ben Gilbert 和 David Rosenthal 共同讲述。 ⏱️ 时间戳 开场与背景 00:00 播客简介与主持人开场 01:54 主持人与Trader Joe's的个人情结 06:56 创始人Joe Coulombe的早期生涯:从斯坦福MBA到药妆店 19:02 Joe收购Pronto Markets:倾家荡产的豪赌 25:41 独特的员工文化:高薪、轮岗与伙伴精神 27:34 危机与转机:Ador Milk Farms的背叛与Joe的度假顿悟 Trader Joe's的诞生与早期策略 36:18 Joe的宏观经济洞察:预见未来三十年零售业变迁 41:51 美国超市简史:从杂货店到消费品巨头 48:37 Trader Joe's的反向定位:不与巨头竞争的策略 55:35 Tiki文化与品牌命名:Trader Joe's的异域风情 01:01:55 Trader Joe's的“四项测试”:高价值、快消耗、易处理、差异化 01:05:42 葡萄酒战略:从酒铺到加州葡萄酒零售巨头 01:18:42 《无畏传单》的起源:用讲故事的方式推销产品 01:23:33 “地球哈利”时代:健康食品与自有品牌的萌芽 战略转型与公司出售 01:32:42 自有品牌策略:从格兰诺拉麦片到杏仁酱 01:45:54 公平贸易法废除与“刀疤麦克”时代:全面拥抱差异化 01:50:13 Joe出售公司:对冲风险与员工持股的考量 02:13:40 全国扩张:从南加州到全美 Trader Joe's的独特经营模式 02:22:35 独特的门店体验:高坪效、密集陈列与社交互动 02:30:30 “两元恰克”的传奇:低价葡萄酒如何引爆市场 02:47:47 今天的Trader Joe's:营收、坪效与员工福利 深度分析 03:12:01 Trader Joe's的“权力”分析:规模经济、反向定位与品牌力 03:20:00 Trader Joe's的精髓:未被打破的承诺与独立控制 🌟 精彩内容 💡 Joe Coulombe的远见卓识 创始人Joe Coulombe不仅是一位企业家,更是一位宏观经济学家。他通过深入分析社会、文化和经济趋势,预见了美国消费者购买习惯的变化,并以此为基础,构建了Trader Joe's独特的商业模式。他将公司定位为“为受过教育但收入偏低人群服务”的杂货店,通过提供独特、高品质且价格实惠的产品,成功开辟了蓝海市场。 “他以五年为一个周期,用他所谓的‘白皮书’或‘理论文件’在内部发表。他仔细思考了社会变迁、文化转型、地缘政治、货币波动、人们受教育方式的转变、消费者购买偏好以及旅行模式等各种因素。” 🛠️ 反向定位与自有品牌策略 Trader Joe's在巨头林立的零售业中,通过一系列反直觉的策略脱颖而出。他们不追求商品齐全,而是专注于高价值密度、快消耗、易处理且差异化的产品。自有品牌是其核心竞争力,占据店内80%以上的商品,这些产品并非简单复制大牌,而是在价格、包装或故事上独具特色。这种策略不仅提升了利润空间,也强化了品牌独特性,使其免受传统零售价格战的影响。 “Trader Joe's 的自有品牌产品必须在某个维度上有所不同。这不一定非得是产品本身…可以是包装,可以是价格,可以是商品推销,但你必须有一个差异化因素。” 🚀 独特的员工与客户体验 Trader Joe's的员工被称为“船员”,店长是“船长”,他们穿着夏威夷衬衫,以高薪和低流失率著称。员工被鼓励与顾客互动,提供产品知识和个性化服务,营造出独特的社区氛围。门店设计紧凑,商品陈列密集,旨在最大化坪效。这些都为顾客创造了独特的购物体验,使其成为一个“社交场所”,而非仅仅是购物的地点。 “Trader Joe's 在每个维度上都与此相反。在这里购物效率不高。我们的停车场一团糟。你会和一大堆其他人挤在这些小得多的商店里。” 🍷 “两元恰克”的传奇 “两元恰克”(Charles Shaw)葡萄酒是Trader Joe's最具标志性的产品之一。这款低价葡萄酒并非自有品牌,但其独家销售模式和背后的传奇故事,使其成为引爆市场的现象级产品。它不仅为Trader Joe's带来了巨大的客流量,也改变了美国人对葡萄酒消费的认知,使其从高端品味走向大众日常。 “他有着别人没有的胆量,敢以那个价格卖酒…人们疯了,哈哈。这酒很棒,而且真的能喝。这成了一种时尚。” 🌐 播客信息补充 翻译克隆自: 本播客采用原有人声声线进行播客音频制作,也可能会有一些地方听起来怪怪的 使用 AI 进行翻译,因此可能会有一些地方不通顺; 如果有后续想要听中文版的其他外文播客,也欢迎联系微信:iEvenight

209分钟
99+
6天前

#280.Dr.James Hollis:如何找到你真正的目标并创造你最好的生活

跨国串门儿计划

📝 本期播客简介 本期我们克隆了备受全球听众推崇的《Huberman Lab》播客。由斯坦福大学神经生物学教授Andrew Huberman主持,他以科学严谨的态度,为我们提供基于科学的实用工具。本期节目邀请到的重磅嘉宾是荣格派精神分析师、著名作家James Hollis博士,他撰写了十七余本关于自我、人际关系和如何创造美好人生的书籍。Hollis博士以其脚踏实地的荣格心理学方法,引导我们探索“我是谁”、“我真正渴望什么”等人生核心问题。他深入剖析了家庭环境、创伤、依恋类型以及我们独特的才能和“阴影”如何共同塑造人生轨迹,并提供了每日反思、梦境分析等实用工具,帮助我们识别并超越那些阻碍自我实现的“情结”。节目中,Hollis博士还探讨了男性和女性在不同人生阶段面临的独特心理挑战,以及死亡如何赋予生命以深刻的意义。他那句“闭嘴,穿上盔甲,上场”的座右铭,更是对我们每个人活出真实、负责任人生的有力召唤。这期对话不仅是自我疗愈的指南,更是对生命意义的深刻反思,将带您重新认识自己和周遭世界。 翻译克隆自:Dr. James Hollis: How to Find Your True Purpose & Create Your Best Life 👨‍⚕️ 本期嘉宾 James Hollis博士,荣格派精神分析师,著名作家,著有十七余本关于自我、人际关系和如何创造美好人生的书籍。 ⏱️ 时间戳 播客简介与嘉宾介绍 00:00:00 播客开场与嘉宾介绍:Andrew Huberman介绍James Hollis博士及其著作 理解自我与小我 00:07:07 自我与小我:区分“大写的自我”与“小我意识” 00:08:13 情结与自我感:家庭、文化如何塑造自我认知,情结如何影响行为 00:10:17 你不是你的经历:我们如何内化经历并被其定义 00:13:02 无意识的力量:无意识因素如何自主影响我们的决策 自我探索的实用工具 00:14:34 识别模式:从自身行为模式入手,反思其内在驱动 00:16:49 外部反馈与梦境:向亲近的人寻求反馈,关注梦境的启示 00:18:43 灵魂的意图:心灵如何通过感受、能量和意义表达自己 00:20:54 灵魂的召唤:世界与灵魂对我们的不同要求 00:24:54 抑郁的启示:Hollis博士从抑郁中领悟,并转向精神分析师之路 00:27:07 日常实践: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融入自我反思,平衡工作与内心需求 00:30:04 人生前半段的被动性:年轻时我们如何被动地回应外部世界 00:32:05 承担责任:成为成年人意味着对自身行为负责,活出父母未曾活过的人生 00:33:55 文化的陷阱:外部成功标准与内心空虚的矛盾 00:36:31 内在服务:反思行为背后真正服务于什么,识别内在情结 00:41:10 独处与冥想:通过独处、创造性活动或冥想,脱离刺激-反应模式,与内心连接 00:44:31 孤独的解药:与内心深处的自我连接,应对孤独感 00:46:37 无意识的揭示:退出刺激-反应模式后,无意识会更多地显现 00:48:25 冥想的本质:冥想作为一种刻意的感知练习,帮助理解无意识过程 阴影的探索 00:51:42 什么是阴影:荣格的阴影概念,我们不愿承认的内心部分 00:53:46 阴影的体现:通过投射、群体卷入和自我认知来理解阴影 00:56:24 识别阴影:通过亲近之人、梦境和生活后果来认识自己的阴影 00:58:18 阴影与责任:阴影工作意味着承担责任,是成人化的表现 00:59:16 群体阴影:社会两极分化与集体情结,个体在其中如何应对 01:00:13 未活出的人生:社会化如何压抑个体表达,导致病理化 01:01:18 Hollis的个人经历:原生家庭的限制与内心对更广阔生活的渴望 关系与人生阶段 01:03:49 亲子关系:我们如何继承或反抗父母的模式 01:06:10 亲密关系:寻找“神奇的另一半”的幼稚幻想与关系中的成长 01:08:00 牺牲与承诺:关系中合法牺牲的意义与个人界限的平衡 01:09:35 婚姻的挑战:高离婚率背后的原因,婚姻的成长与停滞 01:12:02 育儿的智慧:支持孩子成长,而非复制自身生活 01:13:26 活出真我:被社会推崇的“活出真相”与内在真实性的区别 01:15:12 超越情结:超越小我欲望,活出灵魂渴望表达的人生 01:17:09 物质与空虚:物质财富无法填补内心空虚,友谊和关系才是核心 01:18:17 男性与工作:男性被工作定义的困境,退休后的抑郁与迷失 01:21:16 男性困境:传统男性角色的束缚与自我疏离 01:23:31 女性对男性的影响:女性革命如何促使男性审视自我 01:27:52 聚焦与弥散意识:两种不同的世界导向模式,男女皆需平衡 01:30:56 现代男性的迷失:旧定义失效,缺乏榜样,寻求自我之路 01:32:55 启蒙的缺失:未启蒙的男性与对支持性父亲的渴望 01:34:38 女性的挑战:平衡事业与家庭,社会期望与个人成长 01:46:33 心理病理学:社交媒体对心理术语的滥用与真实病理的区分 01:52:06 诊断与痛苦:区分不同类型的抑郁,病理学是“灵魂痛苦的表达” 01:55:22 互联网的负面影响:缺乏对话,加剧两极分化 01:58:02 痛苦的意义:痛苦不是要摆脱,而是要问它要求我们完成什么任务 02:01:17 任务与责任:从自身出发,承担责任,恢复自我感 02:03:14 超越故事:拥有比自身经历更大的故事,寻找更广阔的人生 死亡与生命的意义 02:06:41 人生阶段:埃里克森的成熟阶段,生活中的核心冲突 02:08:58 人生下半场:经验、意识与脑可塑性,如何在世界中活出自我 02:10:06 绝望与正直:晚年阶段面对死亡、失落与身体衰退的挑战 02:11:54 死亡的悖论:死亡赋予生命意义,生命短暂,选择至关重要 02:16:16 死亡的接受:放下对小我永恒的幻想,接受生命的自然进程 02:19:07 Hollis对死亡的看法:对妻子、痛苦和学习的好奇心,但不执着 02:20:54 死亡的意义:死亡让生命有意义,选择重要,如何利用生命礼物 总结与寄语 02:21:40 对话总结:Andrew Huberman的感悟与对Hollis博士的感谢 02:22:57 活在问题中:里尔克诗句,问大问题,活出宏大而有趣的旅程 02:24:01 扩展或削弱:选择扩展自我的道路,即使艰难,也能成长 🌐 播客信息补充 本播客采用原有人声声线进行播客音频制作,也可能会有一些地方听起来怪怪的 使用 AI 进行翻译,因此可能会有一些地方不通顺; 如果有后续想要听中文版的其他外文播客,也欢迎联系微信:iEvenight

148分钟
99+
6天前

#279.英伟达CTO谈AI时代的计算前沿与未来

跨国串门儿计划

📝 本期播客简介 本期我们克隆了知名科技播客,邀请到英伟达(NVIDIA)的首席技术官Michael Kagan进行深度对话。Michael Kagan是半导体行业的传奇人物,曾是英特尔的首席架构师,后联合创办Mellanox并担任CTO。Mellanox于2019年被英伟达收购后,Michael成为英伟达AI计算平台主导地位的关键推动者,拥有四十多年推动计算前沿发展的经验。对话围绕Mellanox被英伟达收购的里程碑事件展开,Michael详细阐述了Mellanox的互连技术如何成为英伟达AI帝国不可或缺的基石,实现了从单个芯片到数十万个芯片的协同工作,以及高速网络在分布式计算中如何克服通信瓶颈。他深入探讨了构建和管理十万甚至百万级GPU集群所面临的独特挑战,包括硬件故障的预设应对、跨数据中心的光速限制、以及如何通过软件和网络设计来优化效率和能耗。Michael还剖析了AI训练与推理工作负载的演变,特别是生成式AI如何让推理变得同样计算密集,甚至可能超越训练的需求,并展望了未来针对不同推理阶段的GPU优化方向。他分享了英伟达与英特尔合作的愿景,强调英伟达“双赢”的企业文化——不是瓜分现有蛋糕,而是共同做大市场。最后,Michael展望了AI的科幻未来,从AI模拟历史到AI发现物理定律,并提出了每年十倍性能增长的“黄加Kagan定律”,将AI比作改变世界的“思想的宇宙飞船”。 翻译克隆自:Nvidia CTO Michael Kagan: Scaling Beyond Moore's Law to Million-GPU Clusters 👨‍⚕️ 本期嘉宾 Michael Kagan,英伟达首席技术官(CTO)。他曾是英特尔的首席架构师,后联合创办Mellanox并担任CTO。Mellanox于2019年被英伟达收购后,Michael成为英伟达AI计算平台主导地位的关键推动者。 ⏱️ 时间戳 00:00 开场 & 播客简介 NVIDIA的“双赢”文化与Mellanox的关键作用 02:31 NVIDIA的“双赢”文化:做大蛋糕而非瓜分 03:08 嘉宾介绍:Michael Kagan的传奇职业生涯 04:50 Mellanox为何成为NVIDIA AI帝国的基石 05:00 AI时代算力需求指数级增长:超越摩尔定律 05:41 高速网络在AI扩展中的核心地位:纵向与横向扩展 06:31 NVLink:GPU内部的纵向扩展技术 07:15 GPU:一个系统而非单一芯片 08:13 横向扩展:分布式计算与网络通信瓶颈 09:08 Mellanox的价值:跨节点连接与任务拆分 10:32 网络性能关键:窄延迟分布而非仅峰值带宽 12:01 Bluefield DPU:数据中心操作系统的计算平台 13:09 Mellanox与NVIDIA的成功合并:双向奔赴 构建超大规模GPU集群的挑战 13:39 10万+ GPU集群的挑战:硬件故障与软件设计 14:32 单一任务在整个数据中心运行的特殊性 16:06 跨数据中心部署:光速限制与延迟管理 17:01 SpectrumX:边缘设备助力拥塞控制 AI训练与推理工作负载的演变及优化 18:16 训练与推理工作负载的差异 19:20 生成式AI如何让推理变得计算密集 20:03 推理的两个阶段:预填充与解码 20:45 推理需求可能超越训练:模型训练一次,推理亿万次 21:55 针对预填充和解码优化的专用GPU SKU 数据中心扩展的物理限制与未来 22:45 数据中心扩展的实际限制:能源与散热 23:37 液冷技术:实现更高密度的算力 24:23 吉瓦级数据中心:混凝土凝固速度的限制 NVIDIA与Intel的合作愿景 24:23 加速计算与通用计算的融合 25:22 NVIDIA与Intel合作:共同拓展市场 Mellanox被收购后的NVIDIA文化与增长 26:26 NVIDIA市值45倍增长:Mellanox合并后的文化变迁 27:32 Mellanox团队的成功整合与NVIDIA在以色列的扩张 AI的科幻未来与“黄加Kagan定律” 28:51 AI的科幻应用:实验历史与地球2模拟器 29:37 AI发现物理定律:从归纳到理解 30:08 “黄加Kagan定律”:每年十倍性能增长 31:18 指数级增长的不可预测性:类比iPhone的变革 AI的最终愿景:“思想的宇宙飞船” 32:07 AI:从“思想的自行车”到“思想的宇宙飞船” 33:05 AI的变革力量:如同电力般改变世界 🌟 精彩内容 💡 Mellanox与NVIDIA的融合:AI计算的基石 Michael Kagan详细阐述了Mellanox的互连技术如何成为英伟达AI帝国的不可或缺的基石。在AI算力需求指数级增长的背景下,Mellanox的高速网络技术实现了从单个芯片到数十万个芯片的协同工作,克服了分布式计算中的通信瓶颈,是实现AI大规模扩展的关键。 “英伟达有个很有意思的地方,就是它的双赢文化。我们追求的不是从现有的蛋糕里分走更大的一块,而是为所有人把蛋糕做得更大。” 🛠️ 超大规模GPU集群的挑战与优化 Michael深入探讨了构建和管理十万甚至百万级GPU集群所面临的独特挑战。他指出,硬件故障是必然的,因此设计必须预设应对机制;跨数据中心部署受限于光速,需要精密的网络设计来管理延迟和拥塞。NVIDIA通过Bluefield DPU和SpectrumX等技术,优化效率和能耗,将整个数据中心视为一个单一计算单元。 “当你构建一个包含十万个组件的机器时,所有部件同时正常工作的概率是零。所以肯定有东西是坏的,你需要在设计之初就考虑到如何在这种情况下继续运行。” 🚀 AI训练与推理工作负载的演变 随着生成式AI的兴起,推理工作负载变得同样计算密集,甚至可能超越训练的需求。Michael解释了推理的“预填充”和“解码”两个阶段,并表示NVIDIA正在开发针对这些阶段优化的专用GPU SKU,以满足不断增长的推理需求。 “推理对算力的需求其实不比训练少,甚至可能更多。因为模型你只训练一次,但推理要进行很多次。” 📈 “黄加Kagan定律”与AI的科幻未来 Michael提出了每年十倍性能增长的“黄加Kagan定律”,强调AI领域正以远超摩尔定律的速度发展。他展望了AI的科幻未来,包括AI模拟历史、发现物理定律的可能性,并将AI比作“思想的宇宙飞船”,预示着它将像电力一样彻底改变世界。 “摩尔定律是每两年翻一番。‘黄加Kagan定律’的斜率大概是每年十倍,或者说几个数量级。” 🌐 播客信息补充 本播客采用原有人声声线进行播客音频制作,也可能会有一些地方听起来怪怪的 使用AI进行翻译,因此可能会有一些地方不通顺; 如果有后续想要听中文版的其他外文播客,也欢迎联系微信:iEvenight

33分钟
99+
6天前

#278.Mischief的奇观营销与文化颠覆:从病毒式传播到真实世界体验的自我革新

跨国串门儿计划

📝 本期播客简介 本期《Dialectic》对话Mischief首席执行官兼联合创始人Gabe Whaley。Mischief是一个难以定义的创意实体,它既是时尚品牌,又是行为艺术家,更是文化评论员和病毒式传播机器。他们以每两周发布一件新作品的惊人频率,在近六年时间里创造了无数文化奇观,比如标志性的大红靴、切割达米安·赫斯特版画,以及在耐克鞋里灌满圣水的“耶稣鞋”。Gabe深入探讨了Mischief的独特哲学:他们如何通过刻意模糊和“黑匣子”策略,将作品的最终意义交给观众;玩味“价值”观念,并反思互联网时代“未来消逝”和算法塑造“神明”的文化现象。对话还触及了Mischief的生存危机与自我革新,从高频次的“投放”模式转向更持久、更具匠心、甚至可能匿名的作品。Gabe展望了Mischief未来将如何专注于与小众群体建立深度连接,打造“真实世界”的体验,并分享了Mischief“没什么神圣不可侵犯”的理念以及在信息过载世界中保持创造力“不适区”的秘诀。 翻译克隆自:Gabe Whaley on Going Viral, Reinvention, and the long game of making MSCHF 👨‍⚕️ 本期嘉宾 Gabe Whaley,Mischief的首席执行官和联合创始人。Mischief是一个难以定义的创意实体,集初创公司、时尚品牌、行为艺术家、文化评论员和病毒式传播机器于一身。在近六年时间里,Mischief以每两周发布一件新作品的频率,创造了众多引发文化现象的作品,如大红靴、“耶稣鞋”等。 ⏱️ 时间戳 Mischief的独特哲学:模糊、价值与“黑匣子” 00:05:48 模糊与价值:Mischief作品的核心张力 00:06:30 “黑匣子”策略:将作品意义交给观众 00:08:20 玩味价值:通过扭曲现实物品引发思考 00:10:34 互联网投机文化与虚无主义 00:11:52 “袜子女王”:用户如何将作品变为投机游戏 互联网文化与“未来消逝” 00:15:48 当下狂热与未来消逝:文化现象的解读 00:17:19 未来并非消逝,而是更难看清 00:18:25 互联网传播演变:从分享到虚荣 00:21:04 互联网激励机制的“内卷”效应 00:21:52 病毒式传播:从技能到数字游戏 00:22:45 算法塑造“神明”:内容创作者的崛起 00:25:12 病毒式传播时代的结束与新机遇 Mischief的创作心法与自我革新 00:27:30 信仰与艺术创作:不被大众拉低愿景 00:30:00 好的“混音”:跨领域借鉴与“文化现成品” 00:32:15 好想法的诞生:时间沉淀与独立思考 00:34:15 Mischief的生存危机:从高频“投放”到寻求持久兴奋点 00:36:20 为自己创作:作品意义的归宿在于观众 00:38:07 病毒式传播:作为传播手段而非目的 00:39:16 病毒式传播的持久力问题与奇观游戏的困境 00:40:52 自我革新:打破规则,从广度转向深度 00:41:57 创造“火种”:让观众接手并发展作品 00:43:55 不为社群创作:引导社群,而非迎合 00:45:23 “模糊”收藏品案例:用户自发创造叙事 00:47:14 大红靴:物品意义的转变与设计才华的掩盖 00:50:55 创作行为与工艺:兴奋感的真正来源 00:51:33 “运动员美学”:艺术家作为品牌的挑战 00:54:18 作品独立存在:Mischief的未来挑战 Mischief的未来方向与思考 00:57:08 告别高频投放:转向少量、持久、匿名的作品 00:57:35 “自我死亡”:重塑自我的勇气 00:57:35 互联网与现实融合:现实世界成为避风港 00:58:26 亚文化消逝:过度放大导致乐趣丧失 01:01:03 Mischief的未来:持久性、真实世界、工艺提升、秘密 01:02:14 “主题公园部门”构想与世界构建 01:03:06 韩国展览启发:真实连接胜过线上流量 01:06:47 摩擦力的价值:筛选与提升体验 01:08:57 Mischief的世界构建:不懈的文化产出 01:11:20 创作流程:内部共享语言与持续输入 01:13:57 纽约的优势:多样化输入与公共交通 01:15:33 Gabe的个人输入:涉足不同领域 01:17:13 决策:明确兴奋点,不被舒适困扰 01:17:38 两周投放模式的残酷与有效性 01:20:13 “无作者身份”:剔除个人ego,保护团队 01:23:26 Gabe的个人成长:为创意人士创造空间 01:25:39 艺术即商业:挖掘机会,赋能团队 01:26:11 韩国之行:重燃创造激情,治愈愤世嫉俗 01:28:00 Mischief与观众的信任:作品本身说话 01:29:24 回顾与反思:《Made by Mischief》的出版 01:30:44 开放“黑匣子”:分享经验,拥抱流动性 01:33:18 重新让作品说话:不再耍花招 01:33:39 舒适与可预测性:Mischief理念的对立面 01:34:23 保持原创性:不寻求舒适,拥抱不适区 01:36:00 “应用Mischief”:咨询业务与新素材来源 01:38:29 Mischief的集团化:创意企业集团模式 01:39:34 Sarah Andelman的启发:持续兴奋与回馈社群 01:41:27 艺术界合作:作品从短暂性走向永久收藏 01:43:36 长期视角:以十年为单位思考,长期游戏 01:47:06 Buzzfeed案例:正确策略与错误经济环境 01:49:10 Mischief不选择商业模式:保持选择权 Mischief的价值观与格言 01:50:21 对手的重要性:永远打某些东西,绝不向下打 01:50:54 想法不受执行限制:总有办法实现 01:51:35 死亡和诞生:作品要有退出策略 01:52:38 Mischief的死亡:有勇气面对,才能进入下一阶段 01:53:53 创意作品拥有与全球公司同等的文化力量 01:55:41 不是恶作剧,不做噱头:幽默是接触观点的工具 01:56:58 一句话打动人,三句话打得更狠 01:57:48 多层次作品的挑战:简单才能大规模传播 01:58:07 艺术与广告的辩证:以上皆是 01:58:07 攻击高尔夫:毫无理由的猛烈抨击 01:59:45 使用“真实”基础设施:窃取真实性与权威性 02:00:17 买家也是表演的一部分 02:00:53 婴儿鞋案例:意想不到的受众 02:01:55 不创作虚构作品:在真实系统上行动 02:02:52 创作不眨眼、不使眼色的作品 02:03:23 Soylent案例:思辨艺术品变为商业产品 02:03:50 软银、WeWork的PPT是思辨小说 02:04:22 仿制品是市场的转发:真品和假货同厂生产 02:05:22 不要为自己发明限制 02:06:03 不做内容,平台外运作 02:07:41 做得烂一点:审美民粹主义的有效沟通 02:08:40 Mischief的实验:西西弗斯式的之字形前进 02:09:41 什么是神圣的?Gabe:不,没什么东西是神圣的 🌟 精彩内容 💡 Mischief的“黑匣子”哲学 Gabe解释了Mischief如何通过不透明的“黑匣子”策略,将作品的最终意义和叙事权交给观众,从而创造出超越原始构想的宏大奇观。这种做法不仅激发了观众的参与和讨论,也让Mischief得以在互联网上保持神秘感和影响力。 “神秘感留给人的想象空间,远比现实本身要大。” “Mischief 很多最好的作品,以及我们一直渴望创作的作品,都是在探索如何把接力棒交给观众,让他们带着它跑,把它变成完全属于他们自己的东西。” 🚀 从病毒式传播到真实世界体验的转型 Gabe坦言,曾经作为Mischief核心优势的病毒式传播已失去光彩,其持久力也相当糟糕。Mischief正面临“生存危机”,计划从高频次的“投放”模式转向少量、更持久、更具匠心,甚至可能匿名的作品,专注于与小众群体建立深度连接,打造“真实世界”的体验,甚至暗示了“主题公园部门”的构想。 “病毒式传播已经失去了它的光彩……它不再那么有趣了。” “当所有人都被困在只看眼前两英寸远的地方时,少数有自制力的人会着眼于十年后。我认为这才是现在的神奇机遇。” “我们可能不会再一年推出四五十个新东西了,也许会做三个,最多五个。而且你甚至可能都不知道是我们做的。” ✨ “没什么神圣不可侵犯”的创作理念 Mischief的核心价值观之一是“没什么东西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他们不断寻找新的方式来表达这种不羁。Gabe强调,在信息过载的世界中,保持创造力的“不适区”至关重要,并分享了通过持续输入新见解、跨领域借鉴手法、以及不依赖数据做决策来维持原创性的方法。 “没什么东西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舒适和可预测性与我们所做和所信的一切都背道而驰。” “我们只是碰巧有一群人,他们说着同样的语言,而且能接触到资源,这很重要。” 📖 开放“黑匣子”:从朋克摇滚小子到分享经验 Mischief正经历一次“自我死亡”和重塑。曾经的“黑匣子”策略正在被放弃,Mischief开始更开放地分享其创作流程和经验,例如出版《Made by Mischief》一书,与学校合作,并参与社区活动。这种转变源于对创造力的热情,以及意识到作品本身的力量应超越神秘感和个人ego。 “黑匣子基本上就没了。门是敞开的,你给我们发个信息,如果内容不错,我们就回复。一切都是开放的。” “我们不再是那些朋克摇滚小子了。我三十五岁了,对吧?我的首席运营官刚有了孩子。” “不再耍花招了,对吧?是的,是的。不再玩游戏了。作品本身必须足够好。” ⏳ 长期视角与持续兴奋 Gabe反思了自己从短期思维转向以十年、二十年为单位思考的转变。他从像Sarah Andelman这样长期保持创造力兴奋的业界前辈身上获得启发,认识到艺术创作是一场长途跋涉。这种长期视角不仅带来了安全感和自由,也改变了Mischief选择关系和投资资源的方式,使其作品从短暂性走向永久收藏。 “我开始以十年、二十年为单位来思考。在此之前,我真的就是一年一年地想。” “我真的被那些已经取得了比我大好几个数量级的成功,但仍然保持兴奋的人所激励。” “它改变了你选择建立的关系类型。它改变了你现在投资时间和资源的方式。” 🌐 播客信息补充 本播客采用原有人声声线进行播客音频制作,也可能会有一些地方听起来怪怪的 使用 AI 进行翻译,因此可能会有一些地方不通顺; 如果有后续想要听中文版的其他外文播客,也欢迎联系微信:iEvenight

133分钟
99+
6天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