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生活被智能手机全面攻占的今天,你有没有想过,你留在互联网上的所有数据,很可能都并不真的属于你自己。而以区块链为基础设施的Web3或许可以给出让你真正“拥有”数据的一些解决思路。 炒作、投机、洗钱💰…Web3行业最不缺的就是负面新闻。然而从业者可能会辩驳说,自己就像早期开荒者,坚信属于Web3的“iPhone时刻”一定会到来。 如果你想了解Web3,但又毫无技术背景,对这个行业的生僻概念望而却步的话,《Read Write Own》可能就是目前市面上能选择的最好的入门书。 ⚠️重要风险提示:这是一本让主播Siyu非常兴奋的书📚,但同时也是让好心评价“不过如此”以及让李彤听睡着的书…… 片尾音乐:创世纪歌:波场新纪元(The TRON Anthem)- 波场创始人孙宇晨邀请汉斯·季默(Hans Zimmer)创作 封面图片:由主播Siyu 提供 【本期导航】 01:56 Siyu:为什么我想分享这本书?文科友好、香港风潮和刻板印象 05:34 李彤:从 13 到 23 年,我和 web3 有过三次交际 10:39 好心:作为科技从业者,我觉得 web3 这个概念本身就挺混乱的 14:42 Siyu:关于这本书的作者和我的整体读后感 16:59 web1、web2 和 web3 的区别是什么? 22:44 web2 有哪些问题?数据垄断和不公平收益 37:23 好心:站在平台视角,大公司垄断地位也是一种“走钢丝” 43:02 到底什么是 web3?或者说到底什么是区块链技术? 47:57 炒加密货币到底有没有价值?NFT 又是什么? 56:23 DAO 是什么?会成为未来的社会组织形式吗? 01:09:15 web3 的核心技术有哪些?这些技术又如何解决 web2 的问题 01:18:56 web3 现在面临着哪些问题?监管合规、应用场景…… 01:30:10 普通人要如何学习拥抱 web3?最好的方法是开个钱包买一点试一下 01:42:04 听歌🎵专用链接🔗 01:44:34 先别走!还有一个彩蛋🥚 【本期主播】 Siyu,坐标中国香港,中环金融狗 好心,坐标美国西岸,硅谷搬砖工程师 李彤,坐标美国东岸,大龄重返校园读书的前媒体人 【互动方式】 微信公众号:价值观不正常小组
【内容简介】 刚刚过去的周末(4月5日),美国多地爆发了大规模的反川普游行。 在美国生活,政治并非遥不可及的宏大叙事,它可能从你准备踏上这片土地的第一天起就与你息息相关。 我们并非政治专家,但身在美国,总能看到、听到、经历到一些特别的场景:陪朋友去海关“捞人”的经历、叙利亚老师组织学生去白宫抗议的故事、和美国同事聊起枪支时的微妙氛围……政治,就这样具体而微地渗透在日常生活中。 本期节目中,我们想分享一下在美国的所见所闻,从签证政策的变化、高校言论自由的现状,到媒体的自我审查和硅谷政治氛围的转变。 我们不提供标准答案,只希望能为你理解当下复杂的美国现实,提供一些书本和新闻之外的补充信息。 片尾音乐:"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 封面图片:由主播李彤提供 【本期导航】 03:10 “保命宣言”:一家之言,博君一笑 04:47 从你决定要来美国那一刻,政治就跟你有关系了 11:11 美国海关是一个特别“神奇”的机构 15:30 美国媒体行业的朋友给我讲述的他们感受到的社会分裂 21:05 美国高校的朋友给我讲述的他们感受到的社会分裂 26:56 新闻学生感受到的美国媒体专业主义的幻灭 36:40 川普新政府对新闻行业的报复性打击 40:04 去年大选之夜高校民主党支持者的抱头痛哭 42:11 加州科技企业对川普的态度经历了一个大转弯 49:30 马斯克是如何“跳反”的? 53:20 川普的去“DEI”政策是如何影响高校报告和谷歌厕所的 01:00:10 去年支持巴勒斯坦游行背后的美国政治红线 01:04:43 整个美国的社会氛围上确实是越来越保守的 01:10:10 政治小白珊姐的 8 个问题 01:21:26 听歌🎧专用链接🔗 01:23:14 先别走!还有一个小彩蛋 【本期主播】 好心,坐标美国西岸,硅谷搬砖工程师 李彤,坐标美国东岸,大龄重返校园读书的前媒体人 【本期特邀嘉宾】 珊姐,坐标深圳,互联网大厂打工人 【互动方式】 微信公众号:价值观不正常小组
【内容简介】 2025 年,AI 不再是遥远的概念,它已经渗透到我们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 继两年前首次探讨 ChatGPT 之后,本期节目三位身处不同领域的主播再次因“AI”相聚。 从写邮件、写报告、写代码、写合同,到跨文化沟通、信息检索、快速学习新知识,甚至生成PPT、制作“完美”商务照、建立个人知识库…… 我们毫无保留地分享了各自正在使用的 AI 工具和使用场景。 但这期不是一份AI工具推荐清单,更像是我们作为前线用户,在 AI 浪潮下的真实体验与思考。 AI 是职场的终极杀手,还是生产力革命的新伙伴? 听完这期,你也许会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 片尾音乐:由主播李彤用 Mureka 创作 封面图片:由主播李彤用 ChatGPT创作 【本期导航】 04:17 李彤:ChatGPT 和 Gmini 可以说是我刚到美国时最牛逼的生活助理 11:09 好心:作为在硅谷工作的工程师,我用 AI 的方式和大家并没有任何本质的区别 22:21 Siyu:我除了面对面跟客户打交道之外的工作,基本上都可以靠AI帮我解决 33:29 李彤:过去 2 年,AI 对传媒行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今年还将有更巨大的冲击 50:08 好心:其实在一些大的公司里面,我个人觉得 AI 的作用反而比我们想象的要小一些 01:00:41 硅谷目前做 AI 相关行业的人大概有这么三种 01:06:59 Siyu:目前我所在的资产管理行业远远没有到能被 AI 颠覆或改变的阶段 01:12:08 你觉得想要让自己宝宝应对未来的 AI 时代,最应该培养他/她的个人能力方向是什么? 01:24:02 听歌🎵专用链接🔗 01:26:11 先别走!还有一个彩蛋🥚 【本期主播】 Siyu,坐标中国香港,中环金融狗 好心,坐标美国西岸,硅谷搬砖工程师 李彤,坐标美国东岸,大龄重返校园读书的前媒体人 【互动方式】 微信公众号:价值观不正常小组
【内容简介】 Hello,各位听众朋友们,大家好! 在正式开始今天的节目之前,要和大家报告一个好消息:我们正式建!听!友!群!啦! 如果你想进群围观主播们的日常翻车、抢先收听未公开彩蛋,或是直接和烜赫 battle 职场毒鸡汤, 欢迎在节目详情页搜索进群方式,或直接微信搜索 SYSU123456,备注“名字先不急”,烜赫会亲自拉你入伙! ————————— 本期节目邀请到深圳来美国出差的珊姐与已经定居硅谷的程序员好心,聊聊他们在美国职场里的真实体验。 从硅谷的无加班费加班到深圳的午休关灯, 从美国的“低熵生活”到国内的“信息爆炸”, 这不仅是职场文化的碰撞,更是生活方式的选择。 无论你向往“搞钱之城”深圳,还是好奇硅谷的生存法则, 这期播客将用亲身经历告诉你:没有完美的职场,只有适配的选择。 片尾音乐:"这个世界不能没有你" - 陆虎 封面图片:由特邀嘉宾珊姐创作 【本期导航】 01:24 我们有听!友!群!啦! 03:34 有的选的话,我当然选择滚回我的深圳舒服窝、我的舒适圈 05:47 我付了小费,但并没有感觉被服务到,或者被尊重的服务 12:53 美国人和人之间的边界感和距离感都很强 13:02 我觉得美国整个的环境都是一个低熵的环境 15:44 我到深圳出差一周,没有自己掏钱吃过一顿饭,全都是各个朋友请的 20:47 说到底大家都是人,只不过是工作时间分布不太一样而已 26:30 我来美国出差一个月,我感觉很难跟大家有一些除了工作以外的交集 30:47 今天美国互联网职场,已经不像之前大家以为的那么的work life balance 34:42 在国内职场,如果你真的想进步、想要晋升,要靠自己的努力和探索;在美国职场则更需要一个好的 mentor 39:21 在美国科技行业你做一个技术专家,其实还是比较有搞头的;在国内则往往会被晋升成为管理者 45:33 在硅谷的高管们做的很多工作都不是在解决问题,都是在照顾不同人的情绪 51:19 在美国你想要把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人凝聚在一起、一起去做事情,只靠authority是不够的 01:04:13 所谓在美国职场你要会表演,我重新表述就是你要学会沟通,你要学会清晰的沟通 01:09:46 甩锅这个事儿,我个人认为这是但凡你是人类都会做的事儿,跟你在哪个国家没关系 01:12:33 在面对更多元文化的时候,就要调整自己的心态了 01:15:13 我觉得大家应该多出来走走看看,然后才能去梳理出来这种差异,哪一种更适合你 01:20:05 听歌🎧专用链接🔗 01:23:27 先别走!还有一个小彩蛋 【本期主播】 好心,坐标美国西岸,硅谷搬砖工程师 李彤,坐标美国东岸,大龄重返校园读书的前媒体人 【本期特邀嘉宾】 珊姐,坐标深圳,互联网大厂打工人 【互动方式】 微信公众号:价值观不正常小组
【内容简介】 两年前,我们带着一点冲动、几分好奇,开启了这档播客节目。 谁也没想到,这个“录满三期就散伙”的flag,竟在跌跌撞撞中坚持了730天,收获了10万次播放。 做播客的这两年,我们经历了什么?有哪些时刻让我们想要放弃,又有哪些瞬间让我们觉得“这一切都值得”? 本期节目,我们四位主播将回顾这段旅程,盘点做播客的经验与教训,分享那些令人难忘的瞬间,当然,也会聊聊播客未来的可能性。 无论你是从第一期听到现在的老听众,还是偶然点开的新朋友,感谢你见证四个“不务正业”中年人的自我拉扯。 片尾音乐:《漫步人生路》- Gigi炎明熹、檀健次 封面图片: 由主播李彤创作 【本期导航】 01:33 祝 Siyu 过节愉快! 03:22 坦白局:2 年前为啥你想做这个播客? 04:17 烜赫:我以为能挣到除了亲友团之外钱 04:31 好心:我回了趟国,感觉跟大家话没聊完 05:48 Siyu:虽然做播客的提议是我最先提的,但我觉得这个播客做不到三期就会死 08:05 李彤:我觉得做的最差的一期是聊报税,收获了很多差评 10:28 好心:我比较喜欢的是“财富自由”那一期我的表达 13:09 烜赫:要不是有聊“女权”那期,我就根本不做了 15:11 Siyu:老方就是我们播放量最高的那一期节目,10 万的播放里面有 3.9 万都是那期 19:39 烜赫:我最想重录的一期也是聊“女权” 20:01 好心:我想重录一期新手爸爸,因为我现在真的当爸爸了 21:21 Siyu:我特别想参与重录男生的情感表达,我觉得我在好多地方都很有表达欲 23:21 咱们要不干脆把所有话题都循环重录一遍吧? 26:49 李彤:我会为了录一期播客专门约朋友聊聊边较深的话题 29:14 好心:除了买了一个麦克风之外没有为录播客做任何事情 29:56 Siyu:我当时生孩子的时候决定不打无痛,脑子里就闪过了“欸,这个可以在播客上讲讲” 31:54 Siyu:在我的同学、同事和客户的关系当中,我从来不展示我录播客的部分 36:26 好心:通过播客我们好像交隔空交到了一些单向的朋友 41:21 烜赫:我在整个播客中的表达,其实是非常极化的 43:16 李彤:我非常感谢珊姐天天都在帮我宣传我们的播客 48:31 李彤:有一次聊 web3,我全程问号脸 50:15 好心:上次聊中美物价大比拼,我觉得自己准备不充分,变成纯瞎聊天了 51:55 Siyu:我录不打无痛顺产的那期节目讲的不够有逻辑 55:19 烜赫:我其实是一直都有一个不想录的念头 57:01 Siyu:我觉得我们四个人的播客最大价值可能就是一种陪伴 59:59 好心:我其实挺希望我们这个播客能一直录到播客这个形式被其他的形式所替代的时候 01:01:44 李彤:我为什么不愿意停下录这个播客,因为我不想跟我的朋友们脱节 01:05:17 Siyu:我想未来一年能把听友群建起来 01:08:31 好心:我想把其中几期节目写成公众号文章 01:10:02 烜赫:我想多来点不同价值观的飞行嘉宾 01:12:21 李彤:我想多录几期线下 01:14:46 听歌🎵专用链接🔗 01:17:04 先别走!还有一个彩蛋🥚 【本期主播】 Siyu,坐标中国香港,中环金融狗 烜赫,坐标中国北京,创业者,也是一个爸爸 好心,坐标美国西岸,硅谷搬砖工程师 李彤,坐标美国东岸,大龄重返校园读书的前媒体人 【互动方式】 微信公众号:价值观不正常小组
【内容简介】 在美国剪头发一次 50 刀,在国内 30 人民币搞定还带洗吹按摩; 在美国买鸡蛋要早上 9 点去 Costco 排队限购,在国内 30 分钟盒马送上门; 在美国吃水果是拼运气,在国内是挑品种…… 本期节目,我们从亲身经历出发,聊聊中美的物价对比,剖析背后的消费逻辑。 到底谁才是发达国家?谁又在“卷”出生活品质? 这一次,我们不讲数据,只谈真实体验! 片尾音乐:《千万次的问》- 刘欢 封面图片: 由主播李彤拍摄 【本期导航】 01:02 中美消费体验差异——从美国“蛋荒”谈起 04:16 香港泰国餐厅里的海南鸡饭,都能让我吃得泪流满面 06:54 香港有一个极其便宜的“东西”——菲佣 11:10 我出去旅游就没有遇到过比湾区更贵的地儿,但质量吧…… 18:09 为什么这些好东西美国没有?到底谁是发达国家? 23:51 在日本东京逛街,但找不到日式消费品在设计上的小巧思了 27:43 人力成本的不同,决定了香港和美国都很难有内地的便利服务体验吗? 33:15 我们真的需要这么快的服务吗? 39:48 为什么中国消费体验这么好,还有那么多人要去美国? 46:48 来美国一年多的体验,感觉消费品并没有国内那么丰富 52:18 想要获得湾区同样的生活品质,你回到中国工资打几折就够了? 01:02:59 作为一个消费者,在美国并没有获得很好的消费体验和对待 01:09:53 当你本来追求的是自由平等,但最后发现自己连刷子都搞不定的时候,就会觉得有点挫败 01:16:09 人到中年出来读书,也并非是破釜沉舟一定要留在这里,花几年时间出来看看才是宝贵财富 01:20:02 得每一个体系它有它的好和有它的不好,最重要是的是找到适合自己的地方 01:24:01 听歌🎵专用链接🔗 01:26:35 先别走!还有一个彩蛋🥚 【本期主播】 Siyu,坐标中国香港,中环金融狗 烜赫,坐标中国北京,创业者,也是一个爸爸 好心,坐标美国西岸,硅谷搬砖工程师 李彤,坐标美国东岸,大龄重返校园读书的前媒体人 【互动方式】 微信公众号:价值观不正常小组
【内容简介】 你在职场有“人设”吗?职场“人设”必要吗?本期节目,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你是不是也有藏起眼泪、忍住脏话和表演愤怒的时刻?是坦然做自己,还是被迫戴面具,你会怎么选择呢? 职场艰辛,“做自己”不易,无论如何,都祝愿收听节目的你和我,拥有“站着挣钱”的底气。 片尾音乐:《乐意效劳》中文翻唱(演唱:@晴斗_Nick,作词:@藤伊村樱_RODILOCK,混音:@香菜拿铁--,后期:@魯邦叁世,字幕:@藤伊村樱_RODILOCK) 封面图片: 引用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期导航】 02:02 从 0 到 100 给职场中的自己打一个分,你大概会打多少? 04:08 我现在的职场人设就是一个专业的逗逼 06:22 我在换了最近一份工作之后,就几乎就没有再发朋友圈了 09:00 我朋友圈从来不分组,也从来不屏蔽任何人 14:39 在硅谷做程序员其实还是有一个非常美好的地方,就是你可以选择平庸 24:04 作为公司的老板,我完全不需要“凹人设”,既不惯着员工,也不惯着甲方 32:10 不凹人设就错过的工作机会,你会遗憾吗?只要我不想晋升,领导算个屁! 38:50 我觉职场人设是公司给你薪资的一个部分 42:47 我在自己的介绍里面,会写我是一个播客的主理人,因为我觉得这个其实蛮酷的 47:04 我在工作当中会尽可能避免和同事成为朋友、和客户成为非常关系铁的朋友 51:19 我能跟客户的关系能够更进一步,秘诀是我有意识的在他们面前说人话 55:59 我太太说,我不这么凶就没有人听我的,他们不把我说的话当回事儿 58:33 我在职场当中绝大部分的吵架都是表演 01:03:15 听歌🎵专用链接🔗 01:05:53 先别走!还有一个彩蛋🥚 【本期主播】 Siyu,坐标中国香港,中环金融狗 烜赫,坐标中国北京,创业者,也是一个爸爸 好心,坐标美国西岸,硅谷搬砖工程师 【互动方式】 微信公众号:价值观不正常小组
【内容简介】 新春佳节,阖家欢乐的同时也必须得承认这可能是很多暗潮涌动家庭矛盾的爆发时刻。 为什么越是亲密的关系里,我们越无法控制争吵?情绪宣泄、被需要感缺失、预期与现实的违背……每一声吼叫的背后,可能都是一个没有被“看见”的需求。 那么,有人问我们应该如何科学、理性、有建设性地吵架?嗯…想多了吧…科学理性有建设性,这还能算吵架吗! 无论如此,新春佳节是一个表达“爱”的绝佳契机。祝愿回到家乡的你,过一个平静、快乐、没有争吵的好年。 片尾音乐:《难忘今宵》阿卡贝拉 - 半音清唱团 封面图片: 由主播Siyu拍摄 【本期导航】 03:22 我和我妈吵架,需要我爸来做“中译中” 05:54 30 岁左右的时候,是我跟父母争吵的“巅峰” 09:38 我表现出希望父母为我付出,会让他们更有“成就感” 11:58 我不允许任何人插手我的生活,敢插手我就跟谁吵 14:18 我觉得我的青春期是没有过好的,因为我和父母吵得不够多 19:50 不扫兴的子女或者不扫兴的父母,都是争吵的重要原因 22:49 传统意义上都认为婆媳吵架都是因为儿子做的不够好,但我们家不是 31:09 小时候父母争吵给我留下巨大的心理阴影,到现在依旧不敢高声说话 39:03 我跟伴侣的争吵大致经过了三个阶段 47:04 结婚前、结婚后和有娃后,伴侣之间的争吵内容截然不同 56:04 认可伴侣的职业成就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 01:02:58 我的伴侣非常反感“战友”这个词,他觉得我们不是合作关系 01:05:47 回家过个平安年贴心锦囊 01:10:48 拜年啦!主播为各位送上蛇年祝福! 01:11:19 听歌🎵专用链接🔗 01:13:11 先别走!还有一个彩蛋🥚 【本期主播】 Siyu,坐标中国香港,中环金融狗 李彤,坐标美国东岸,大龄重返校园读书的前媒体人 【互动方式】 微信公众号:价值观不正常小组
【内容简介】 拖了很久的年终总结,终于借着一次深圳的小团聚的契机,按着头完成了。 如果非要用一个词来形容几位主播的2024,可能就是“疲惫”。 经济下行中创业的疲惫,工作与带娃努力平衡的疲惫,从零开始海投简历的疲惫……躺不平,放不下,卷不动,几乎就是生无可恋中年人的mini样本。 还好有家人,还好有朋友,还好有希望。 2024苟且挺过,2025也未必容易。不过还是祝愿每一位正在收听节目的你,常想一二,平安顺遂,新年快乐。 片尾音乐:《穷开心》- 花儿乐队 封面图片: 由主播Siyu拍摄 【本期导航】 04:57 年过三十四岁,人生第一次求职💼 13:29 除了当妈妈,2024 年我思考🤔了很多关于“做自己”的问题 21:44 2025 年我希望能够重拾自己的对于日常生活之外事情的关注 25:46 我当妈以后一个特别大的感慨是,每一个可以独处的日子都是节日 29:40 世界是一个巨大的草台班子,美国🇺🇸也一样 32:30 2024 年我收获的最重要的教训是,不要再存侥幸心理了😭 39:13 2024 年我会出这么多健康问题,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睡眠💤剥夺 45:18 我的2024 年最重要的经验:我是我自己最重要的资产💰 51:42 2025 年我希望能在事业上找到一些自己真的愿意为之去奋斗💪而打拼的事情 57:07 我对 2025 年非常悲观,我觉得这就是混乱元年 01:02:20 我对2025充满信心,我希望自己能够与这个世界能够共同成长 01:13:29 听歌🎵专用链接🔗 01:16:20 先别走!还有一个彩蛋🥚 【本期主播】 Siyu,坐标中国香港,中环金融狗 烜赫,坐标中国北京,创业者,也是一个爸爸 好心,坐标美国西岸,硅谷搬砖工程师 李彤,坐标美国东岸,大龄重返校园读书的前媒体人 【互动方式】 微信公众号:价值观不正常小组
【内容简介】 医院,一个让人不想去但总会不得不去的地方。 漫长的排队和冷漠的态度可能是深处内地的普通人非常熟悉的场景。其他地方看病也是这样吗?在万恶资本主义社会看病要花多少钱呢? 本期节目,我们将对比内地、香港、硅谷的就医体验。本期节目的分享仅基于三位主播的个人体验,不构成任何就医建议。 无论你在哪里,都祝愿收听节目的你,身体健康,少去医院。 片尾音乐:Me to You, You to Me - Mido and Falasol(韩剧《机智的医生生活》OST) 封面图片: 由主播Siyu提供 【本期导航】 02:11 今晚就要跨州旅行,我被宝宝传染了手足口病!美国医生竟然让我…… 08:35 和美国相比,香港的就诊体验那可太丝滑了…… 14:47 敢叫就破产?那在美国叫个救护车到底需要多少钱? 18:45 在香港不管是公立医院还是私立医院,都要等很久…… 26:39 内地体检 vs 香港体检 vs 美国体检 32:32 美国大部分的医疗费用都是后付的,就医全程不用提钱这个字 34:19 香港公立医院的收费非常的低,甚至可以说是纯“薅羊毛” 40:10 为什么枪杀美国联合健康集团高管的年轻人会被美国网友奉为新时代的“罗宾汉”? 46:46 惊!美国的顶级医疗保险竟然还能包含泵奶器和水奶粉?! 59:13 美国医疗还是非常克制的,无论是开药还是体检 01:08:24 香港的公立医院绝对没有任何过度医疗的倾向,但是内地就…… 01:15:58 我感觉美国医生80%的价值在于给你打气,在于给你情绪价值 01:21:42 在香港整个就医的过程的感觉就是医生在给你做心灵“马杀鸡” 01:15:37 先别走!还有一个彩蛋🥚 【本期主播】 Siyu,坐标中国香港,中环金融狗 好心,坐标美国西岸,硅谷搬砖工程师 李彤,坐标美国东岸,大龄重返校园读书的前媒体人 【互动方式】 微信公众号:价值观不正常小组
【内容简介】 男生的情感表达,是隐藏在沉默背后的深海,还是直白话语中未曾察觉的真情? 本期节目,我们特意没有邀请 Siyu,而是三位男主播齐聚,从童年的玩笑与懵懂,聊到到成年后面对父母的复杂情感,再到为人父的柔软与坚韧,分享男生们情感表达的成长轨迹—— 好心曾因害羞而手足无措,烜赫有充满笑点的童年糗事。 男生的情感表达,真的是“爱在沉默中”吗?不如一起来听听我们的故事,或许能为你打开新的视角。 片尾音乐:《我们羞于表达的感情》 - 歌手新裤子乐队、大张伟 封面图片:引用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期导航】 02:35 你们小时候有没有特别让你心动的一个女生? 04:33 你们小时候会用什么样的方式去吸引女生的关注? 08:41 有没有觉得哪些行为你们现在想觉得当年特别幼稚? 13:12 你们小时候有没有直接对女生说过“我很喜欢你”或者“我很喜欢跟你在一块玩”? 21:28 烜赫你天天揪小女生辫子凭啥觉得小女生愿意跟你玩? 24:25 你们小学跟初中阶段有没有特别好的女生朋友? 30:55 你们从小跟女生互动的这种模式后来影响你们的恋爱表白了吗? 33:06 你们工作之后,觉得男女之间还有没有纯友谊? 33:39 你们现在跟父母交流的频率会有多高? 38:48 你们在跟你们的日常沟通中,会非常直给的去表达感情吗? 45:09 你们大概从多大开始跟自己的父母就没有肢体接触了?比如牵手、拥抱 55:58 你们对于你们子女未来的情感表达会有怎样的教育和期待? 01:08:45 你们对于广大男生在情感表达方面有什么建议? 01:15:31 听歌🎧专用链接🔗 01:18:27 先别走!还有一个小彩蛋 【本期主播】 烜赫,坐标中国北京,创业者,也是一个爸爸 好心,坐标美国西岸,硅谷搬砖工程师 李彤,坐标美国东岸,大龄重返校园读书的前媒体人 【互动方式】 微信公众号:价值观不正常小组
【内容简介】 在这个寒意渐浓的感恩节,我们三位昔日同窗重聚美东,娓娓道来从“传播学生”到"跨界者"的蜕变历程。 一路走来,我们三个或穿梭于纽约金融市场的波谲云诡,或徜徉在德国哲学院的思辨星海,亦或是投身数据科学的未知前途。 命运似乎给每个人都开了一扇意想不到的门。 我们三位跨界者的故事,是一场关于选择、成长与勇气的对话,希望你在新的赛道上也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片尾音乐:Forever Young-朴树 封面图片:由主播李彤创作 【本期导航】 03:03 学哲学能做什么工作? 06:14 为啥学传播学?因为想去的专业没录我…… 13:12 “我至今仍然记得在开学典礼上,我们谈到新闻理想主义的时候讲的那些细节” 19:07 “我们行业有一个经典的观点就是Don't Look Back,所以我永远在学习新的东西” 22:22 “我在大三的时候就想退学重新读一个哲学的本科” 25:18 无论是学哲学还是做投资,首先需要的是极致的兴趣 30:27 人工智能的发展,会影响你们的行业吗? 37:32 3 分钟了解什么是数学哲学? 39:53 “现在最好的 AI 完全可以取代一个大学刚毕业的实习生” 47:39 你们行业或研究的前沿是什么样子的? 55:01 学了哲学/转做投资之后,你会觉得你的生活更容易了吗? 01:00:30 你觉得你的思维模式转变对你亲密关系有什么影响吗? 01:05:35 如果重新报志愿,你有可能还会继续读传播吗? 01:14:31 听歌🎧专用链接🔗 01:19:12 先别走!还有一个小彩蛋 【本期主播】 李彤,坐标美国东岸,大龄重返校园读书的前媒体人 【本期特邀嘉宾】 杨晚,吸着猫读哲学的外星人 Alvin 老黄,纽约基金经理,奶爸 【互动方式】 微信公众号:价值观不正常小组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