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派|思想·人文
变革的时代,需要更好的管理素养

Album
主播:
郝亚洲、刘永烜
出版方:
还是叫我九爷吧
订阅数:
3317
集数:
23
最近更新:
3个月前
评分
暂无评分
0人评价
5星
0%
4星
0%
3星
0%
2星
0%
1星
0%
播客简介...
站在管理和人文的十字路口,东张西望,前思后量。在贫瘠的地方想象丰饶,在丰饶的地方看到贫瘠。你在这里可以接收到到在任何商学院都听不到的思想频率。 我们在探索商业背后人文主义路径,我们也相信必然存在很多还没有被人们联想到的海德格尔式的”林中路“。 郝亚洲:作家、学者 曾担任《北大商业评论》主笔、《中欧商业评论》执行主编、长江商学院高级研究员 刘永选:《清华管理评论》资深编辑
管理派|思想·人文的创作者...
郝亚洲
刘永烜
管理派|思想·人文的音频...

第二季07 商学院没有知识分子:公司批评为何消亡

感谢大家这两季以来的陪伴,今天推送龙年最后一期,跟大家唠唠心里话,聊聊我对这个世界的看法。 公司批评的消亡更多针对的是专业批评的消亡,而不是泛财经评论。所谓专业批评是从管理理论到现实之间的巡视,是一种人文关怀,甚至也可以是不那么“脚踏实地”的知识分子气。 05:42 中国管理界知识分子的角色缺失与反思 10:45 知识分子的功能与商学院学者的角色探讨 16:05 学术界的冷漠与道德底线的丧失 21:25 商学院的角色和影响批判 25:59 批判实证研究方法与管理学教育的局限性 29:59 知识付费和媒体生态的现状与反思 34:01 商业评论的变迁与媒介素养的重要性 41:09 应对泡沫经济下的精神危机 观点: 1,商学院的学者是以利润最大化为核心假设。他们偏向研究如何优化企业运营,而较少质疑现有的经济体系中的这种结构性不平等;商学院的学者和企业界的关系会抑制他们对企业行为的批评;对学者的评价体系是在学术内部,也就是同行评议,而不是在公共领域。 2,商学院教授既不是专业知识分子,也不是公共知识分子,他们是商人。学术逐渐成为了向权力和成功企业家拍马屁的工具。商学院的本质是营销机构,是一个MCN。 3,商学院的学者是服务商,他们扮演的始终都是乙方的角色,乙方的存在价值是满足甲方的。他们的立场是乙方,他们已经把自己的已经把自己精神阉割了。知识分子是要通过批判能力和影响力去牵制资本的,但作为商学院这么一支重要的力量,基本没有了战斗力,那么资本扩张起来就是无所顾忌。 4,2008年前后的商业评论的黄金时代已过。我惊诧于现在的编辑的能力低下和专业精神的涣散。 5,知识付费四大天王不是恶的根源,而是恶之花。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出现问题了了,才会有知识付费这种乱象出现。 希望我们可以继续保持对这个世界的批评和愤怒!

43分钟
99+
3个月前

年终思考 I 走向繁荣:尼采、彼得·蒂尔和创新的哲学

我们真的在“创新”吗? 我们何时进入到了“大停滞”的局面? 重要的是,我们该如何重新认识在人类历史上推动创新的金融泡沫? 霍巴特(Byme Hobart)和胡贝尔(Tobias Huber)在《Boom:Bubbles and the End of Stagnation》一书中提出:诚然,大多数人认为泡沫是具有破坏性和不稳定的力量。从1637年的荷兰郁金香狂热到1720年的南海泡沫,再到1929年10月的股市大崩盘、1987年的“黑色星期一”以及2007-2008年的金融危机,投机泡沫和市场崩盘都深深地印刻在人类的集体记忆中。然而,并非所有的泡沫都是财富和价值毁灭的事件。某些金融泡沫通过产生过度热情和投资的积极反馈循环,调动了为创新前沿的颠覆性技术提供资金所需的资本,并加速了科学、技术和工程方面的突破。至关重要的是,此类泡沫使投资与纯粹基于理性、向后看的经济回报预期脱钩,相应地降低了风险厌恶情绪。这便是我们摆脱大停滞的途径所在。 在泡沫的创新哲学背后,我们可以看到鲍德里亚的身影、看到阿甘本的身影,更重要的是我们可以直接感受到来自尼采的力量。 05:32 什么是可以改天换名式的创新 09:47 商品拜物教、鲍德里亚和拟真 13:01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造就了全新的美元拟真体系,导致了金融虚无主义。 16:57 “超美利坚”Hyperamerica,一个动态的赛博式的存在。它既是现实的也是虚拟的,既是历史的也是未来的。 19:47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停滞的时代。何为停滞? 30:32 金融资本主义产生的背景 40:07 熊彼特的悖论,没有地狱的基督教 46:26 过度官僚主义和蓝血十杰 51:25 大众文化的失败:乔布斯向左,马斯克向右 55:24 我们已经失去了崇高的荣誉感,我们进入到了尼采的“末人时代” 。它作为一种自满、风险厌恶和舒适的化身,默认对自我保护的这种追求超越了任何精任任何精神欲望,反而是对这种卓越的成就的渴望消失了,就是人们不再渴望卓越了。 62:19 体验经济是末人经济,乔布斯是制造了末人经济的人,他才是互联网历史上最大的罪人。 73:45 泡沫的分类:投机性泡沫和过滤性泡沫,均值回归泡沫和拐点泡沫。这种泡沫之间的逻辑关系是什么? 89:19 泡沫的本质及其对经济、社会的影响:认知向现实靠拢,现实向认知靠拢 97:20 尼采式的创新哲学 知识点 1、鲍德里亚和拟真系统 2、泰勒·考恩的《大停滞》:到20世纪中后期,这些“低垂的果实”基本被摘尽。基础教育的普及已经接近极限,土地开发的潜力也大幅减少,而突破性技术创新的经济回报逐渐递减。 3、工业资本主义到金融资本主义是如何实现的? 4、没有增长的创新:熊彼特的悖论 5、蓝血十杰:狂热的理性 6、尼采的“末人时代” 7、尼采的“酒神精神” 参考书目 1、繁荣:泡沫和停滞的终结 2、美国 3、蓝血十杰 4、无限与还原

104分钟
99+
3个月前

第二季06 张一鸣的算法和马斯克的政治经济学:技术封建主义回应一切

让我们先从近期的商业现象谈起: * 农夫山泉创始人钟睒睒与张一鸣的舆论风波:钟睒睒公开对张一鸣及直播带货企业家的批评,揭示了古典资本家与新兴技术封建领地中资本家之间的紧张关系。 * 美国总统大选与特朗普:特朗普的上台可能预示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这一时代与托克维尔对美国民主的预言相呼应,揭示了民主的滥用和年轻国家的冲动。 技术封建主义的浮现 将这两件事联系起来,我们发现它们背后共同的主题词——“技术封建主义”。钟睒睒的言论反映了古典资本家对技术封建领地中的附庸资本家的藐视。他自称“有根的人”,意指他掌控的产业链,而相对的,带货企业家则被视为“无根的人”,他们依附于短视频平台,如同封建时代的佃农。 传统与新兴的冲突 * 传统企业家精神的挑战:传统企业家如钟睒睒,面对张一鸣这样的新型封建领主或科技资本家时,显得束手无策。这是因为张一鸣控制的是社会互动的权利,这是传统资本难以触及的领域。 * 算法价值观的质疑:张一鸣的名言“算法没有价值观”受到质疑。算法的设定和偏好本身就是一种价值观的体现。 政治与技术的交织 * 特朗普、彼得蒂尔和马斯克:这三位人物代表了科技资本前所未有的政治前台影响力,他们的联合可能将技术封建主义从假说推向理论,挑战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斯克的推特收购:马斯克收购推特被视为技术封建主义逻辑的体现,他试图通过推特进入云端资本家统治阶层。 技术封建主义的定义与影响 * 政治经济学概念:技术封建主义描述了数字产权、平台垄断和集中化等现象,使得资本家类似于封建领主,成为食利者。 * 平台与市场的区分:平台经济被视为技术封建主义的基础现象,平台并非传统市场,而是类似于封建领地的存在。 反思与前瞻 技术封建主义提供了一个解释现实世界的框架,它挑战我们对企业家精神、市场自由和技术创新的传统认知。它是一种悲观的视角,伴随着技术对人类命运的深远影响。理解技术封建主义,或许能帮助我们打破看似真理的叙事套路,为我们提供了理解当今世界巨变的一条路径。 文献与人物介绍: 这就是彼得蒂尔和万斯的精神导师curtis yarvin,激进右翼,传说中“暗黑启蒙运动”的领袖。他现在应该也算是整个硅谷的精神导师,反对民主,呼吁美国实行君主制,向新加坡和迪拜学习经验。“创始人模式”其实就是硅谷对君主模式的呼应,也可以看作是技术封建主义的一种形外在表现。 1995年,里查德巴布鲁克和安迪卡梅伦在那篇著名的《加州意识形态》中做出了总结,加州意识形态是一种由控制论、自由市场经济学和反文化自由主义混合而成的意识形态。 我们只有理解了加州意识形态,才能理解乔布斯、扎克伯格、马斯克、彼得蒂尔,甚至是张一鸣。 范迪克在这篇访谈中提到了中美两国的平台差异,可谓是一针见血。 瓦鲁法克斯,前希腊财政部部长,重要的左翼思想家。 瓦鲁法克斯绘制的科技封建主义下的价值流程图 瓦鲁法克斯绘制的封建主关系图

53分钟
99+
4个月前

第二季05 在场的力量:深度解读“创始人模式”

所有大公司都存在一个悖论:在传统的科层制里,人们以为领导力无处不在,实际上,领导力一直处于缺席的状态。 人们对于创始人模式的四大认知谬误: 1,创始人模式是微观管理 2,创始人模式只适用于创业阶段 3,创始人模式适用于所有领导者 4,创始人模式代表着先进性 创始人模式是什么?它就是最古典的组织模式,追求高度确定的战略和以个人为中心的集体权威。它的快速决策和行动依赖于组织内的传播管理以及稳定的共享意识(shared consciousness),类似于社会学上的集体意志。 创始人模式的本质是危机模式。当外部环境的危机以长期形式存在的时候,创始人模式会从危机模式转变成常态模式。 创始人模式的首要问题是找到组织的固有能力。“创始人”这个词具有表征意义,它不一定就是指创始人本人,而是在极大程度上代表某个人可以从能力菜单中一眼识别出哪个才是正在被掩埋的固有能力,然后突破约束条件,将其挖掘出来,这个任务是职业经理人不太可能完成的。 最适合创始人模式的组织结构是功能性结构。更在意长远利益的领导者会偏向于采用功能性结构,以让专业领域内的专家获得更多发挥的空间,实现不被当下经营数据影响的持续技术创新。 对“创始人模式”的思考可以结合我的文章《正在消失的大公司》,技术密集型公司取代管理密集型公司,有选择的垂直一体化公司取代完全处垂直一体化公司,这其中隐含的条件就是企业一定会选择最有利于技术驱动和专注于核心竞争力的组织模式,而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家个人的魅力和智慧会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我们可以将其视为“创始人模式”的时代背景。

37分钟
99+
6个月前
管理派|思想·人文的评价...

空空如也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