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再见,朋友圈!XX空间,我来了

漂浮绿洲 Floating Oasis

你有多久没发票圈了?你的票圈“仅三天可见”多久了?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朋友圈不再是我们分享日常、好友互动的后花园,却是令人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沼泽地,大家似乎都在有意无意地逃离朋友圈这个熟人社交的主要场地,寻找新的能够自由表达且具强隐蔽性的动态空间。“缩写盛行“的微博,”水军互博”的豆瓣,“高知谢邀”的知乎,“暗广盛行”的小红书,还有“望周知”的BB空间,究竟哪里才是我们表达自我、寻求同好的净土呢? 【本期主播】 十七、小昕、小叶、Coco 【收听指南】 00:50 为什么发送朋友圈频率大幅降低? 01:12 领导监视、同事窥伺的尴尬 03:28 不再是朋友互动小天地,而是功利性的社交场 07:05 生活隐私暴露给点头之交的恐惧 08:18 观感顾虑,低信息互动 11:35 个人品牌经营的沉重负担 17:16 因他人分享被迫内卷的焦虑 20:12 不同的动态可以选择不同的平台 22:00 豆瓣:激烈尖锐,娱乐组、同好组和书影音的三足鼎立 30:25 微博:追星圣地,但压榨表达自由,被迫缩写或换字 35:04 小红书:虚假宣传与温暖互助的纠缠 40:46 BB空间:二次元起家,幽默玩梗,全员活人、与高质量up主互动 【BGM】 这世上有那么多人 - 莫文蔚 Paradise... How Far? - 椅子乐团 欢迎任何提问、建议和意见; 接受听众来稿,期待听到你的故事。 商务合作&互动:[email protected]

50分钟
99+
1年前

31. 痛经:普遍却常受忽视的女性痛苦

漂浮绿洲 Floating Oasis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原发性痛经发病率在来月经的人群中高达45%~95%。作为如此普遍的人类体验,它受到的关注却是如此稀缺。今天,我特别想来聊一聊痛经这件小事。痛经是如何发生的?又有哪些类型?如何应对痛经,才能使它对我们生活的影响降至最低?希望本期播客能对广大正在遭受痛经的朋友们起到一点点积极的作用,也希望我关于痛经体验的分享,能够帮助祛除对月经和痛经的污名化。 欢迎任何提问、建议和意见; 接受听众来稿,期待听到你的故事。 互动邮箱:[email protected] 【本期主播】 小叶 【收听指南】 1:05 不请自来的“大姨妈”是我的童年终结者 3:19 痛经给我的带来的日常烦恼 6:51 痛经是怎么来的?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又该如何应对? 8:20 痛经作为一种女性痛苦,如此普遍,却又常受忽视 12:09 你的体验很重要:疼痛管理的必要性和注意事项 【参考资料】 痛经: www.msdmanuals.cn 关于短效避孕药:wsjkw.gxzf.gov.cn 疼痛的危害和管理:www.nhc.gov.cn 不同剂型布洛芬的药效发挥时间:www.nanjing.gov.cn Stella Iacovides, Ingrid Avidon, Fiona C. Baker, What we know about primary dysmenorrhea today: a critical review, Human Reproduction Update, Volume 21, Issue 6, November/December 2015, Pages 762–778, doi.org

16分钟
99+
1年前

28. 为什么数学好的女生常备受质疑?

漂浮绿洲 Floating Oasis

近日,涟水中专女生姜萍以第十二名的成绩进入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这一事件在网络上持续发酵,部分网友对其成绩提出质疑,甚至将姜萍的截图制作成梗图,编写讽刺段子肆意传播。更有甚者,在没有切实证据的情况下声称姜萍的卷子由其导师王润秋作答,乃至编造未成年人姜与王存在不正当关系,这显然已经远超理性质疑的范围。 Backlash,直译为反弹、反扑,指的是个体违反社会规范和社会期待时,遭受到的来自外界的惩罚。长久以来,对女性气质的社会期待以及女性在STEM领域(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的欠代表性,常让在这些领域崭露头角的女性遭受猛烈的backlash,在姜萍的案例中,这一点表现得淋漓尽致。 本期播客的目的并不在于讨论姜萍的成绩真假,而是将目光对准互联网上“狂欢”的人群,分析是什么样的社会心理,使部分网民在没有确凿证据的情况下对姜萍进行大规模的且超出其所应得的嘲讽和羞辱,乃至所谓的“追责”。在姜萍之外,我们身边还有不少学习理工科的女生也因为遭遇种种困难而过早地离开了本专业,就像在一条管道里越往上走,越是不断地流失(Leaky Pipeline),越是读到博士,STEM领域里的女生数量越是凤毛麟角,让这个决定着未来科技方向以及高薪高回报的领域里的性别比越发失衡,两性之间的收入和社会地位差异也深受影响。为什么从事STEM专业的女性更容易受到backlash?是什么样的困境迫使STEM专业的女性陆续离开本专业?本期我们偕一位数学系的嘉宾来一起探讨这个问题。 【本期主播】 小叶、小昕、Danny 欢迎任何提问、建议和意见; 接受听众来稿,期待听到你的故事。 互动邮箱:[email protected] 【收听指南】 01:52 网上提出的疑点足以作为事件定性的“实锤”吗? 07:47 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和传统的数学竞赛有哪些异同? 10:45 姜萍之前或平时的数学成绩能佐证其阿赛成绩的真假吗? 14:42 从姜萍的决赛成绩能判断其初赛成绩的真假吗? 18:43 “导师代答论”及“不正当关系论”包含着怎样的恶意? 21:36 姜萍有自证其数学水平的义务吗? 23:25 从牛津数学博士朱朱被网友“出题考考你”,到姜萍的阿赛名次引发广泛质疑,这两件事背后的社会心理有何异同? 29:25 Leaky Pipeline实例:数学系本科班上女生比例为何逐年下降? 33:02 男性聪慧与更有数学天赋的刻板印象如何加剧STEM领域内的性别比失衡? 43:22 数学好作为一种东亚男性气质的核心建构,以及伴随而来的兄弟会文化 47:33 姜萍的交叉性困境:对性别与阶层秩序的双重挑战 49:28 为什么擅长STEM的女生更容易受到backlash? 58:42 为应对STEM领域内的性别比例失衡问题,我们要从娃娃抓起 【参考文献】 Bian, L., Leslie, S. J., Murphy, M. C., & Cimpian, A. (2018). Messages about brilliance undermine women's interest in educational and professional opportunities.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 76, 404-420. Bian, L., Leslie, S. J., & Cimpian, A. (2017). Gender stereotypes about intellectual ability emerge early and influence children’s interests. Science, 355(6323), 389-391. Leslie, S. J., Cimpian, A., Meyer, M., & Freeland, E. (2015). Expectations of brilliance underlie gender distributions across academic disciplines. Science, 347(6219), 262-265. Meyer, M., Cimpian, A., & Leslie, S. J. (2015). Women are underrepresented in fields where success is believed to require brilliance. Frontiers in psychology, 6, 132930. Muradoglu, M., Horne, Z., Hammond, M. D., Leslie, S. J., & Cimpian, A. (2022). Women—particularly underrepresented minority women—and early-career academics feel like impostors in fields that value brilliance.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114(5), 1086. Spencer, S. J., Logel, C., & Davies, P. G. (2016). Stereotype threat. 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 67(1), 415-437. Terrell, J., Kofink, A., Middleton, J., Rainear, C., Murphy-Hill, E., Parnin, C., & Stallings, J. (2017). Gender differences and bias in open source: Pull request acceptance of women versus men. PeerJ Computer Science, 3, e111. 丘成桐女子中学生数学竞赛:www.tsinghua.edu.cn

67分钟
99+
1年前

27. 剧版《我的阿勒泰》很好,但或许不必通过弱化女主来塑造男主

漂浮绿洲 Floating Oasis

近期,《我的阿勒泰》成为现象级热剧,美丽广阔的北疆风光唤醒了困于钢铁丛林的人们对于自然的向往,亦母亦友的张凤侠让人们生出拥有一个给予孩子充分自由和尊重的母亲的渴望,淳朴的牧民和欢乐的舞会更把人们躁动的心牵引到遥远的阿勒泰,试图沉浸在异域风情带来的新奇与温暖之中。为什么《我的阿勒泰》广受欢迎?剧版和原著有哪些异同?书版《我的阿勒泰》又有哪些精妙独到之处?本期我们将对比赏析,聊聊这两个同样受欢迎的《我的阿勒泰》。 【本期主播】 十七、小昕、小叶、橘猫 欢迎任何提问、建议和意见; 接受听众来稿,期待听到你的故事。 互动邮箱:[email protected] 【收听指南】 00:19 剧版《我的阿勒泰》初印象:宏伟的北疆风光、美好的女性互动和女性视角 02:09 张凤侠与李文秀的母女关系:保留自我的母亲,去芜存菁的阿勒泰大翻译家 07:15 祖、母、女三代人的有趣互动 07:50 充满对女性欣赏而非欲望凝视的澡堂沐浴 09:02 草原有别于都市的自由纯粹的快乐 10:21 牧民视角中的现代化:古老传统的逝去,生态在利益驱使下被破坏的失落 12:15 剧与书的分歧之处:巴太的人物塑造建立在对李文秀人格的竞争之上 22:29 原著文字之下:李娟对于阿勒泰的归属感造成的主观修饰 29:15 对故乡的眷恋 vs 对远方的向往:《我所能带给你们的事物》《木耳》 33:33 张凤侠和张凤霞:一字之差,剧版母亲的人物形象与书有何区别? 37:26 吐舌头的外婆:历经风霜,但选择成为老顽童 40:16 离乡移居二代的多重身份困境 41:20 推荐阅读原著的理由

48分钟
99+
1年前

26. 爱丽丝·门罗:小镇女性、庸常生活与女性为主体的写作

漂浮绿洲 Floating Oasis

爱丽丝·门罗被诺奖委员会誉为当代短篇小说的大师,其写作风格清晰准确,呈现出独具一格的心理现实主义。主角往往是生活在加拿大小镇的女性,寥寥几笔峰回路转勾画出她们的生活故事。门罗善于营造真实可信的小世界,令读者沉浸其中的同时,又不时生出一股揽镜自照的惊悚冷意。本期播客,三位主播将带你一起走进门罗最著名的几篇小说(《逃离》、《好女人的爱情》、《传家之物》、《憎恨、友情、追求、爱情、婚姻》、《幸福过了头》),共同感受在这个近乎真实的小镇里的日常生活。 欢迎任何提问、建议和意见; 接受听众来稿,期待听到你的故事。 互动邮箱:[email protected] 【本期主播】 十七、小叶、小昕 【收听指南】 00:36 一个“朋友”的故事 05:30 爱丽丝·门罗的生平 07:21: 《逃离》:一度尝试却未能逃离的卡拉 19:16 《好女人的爱情》:一个“好女人”变成“真女人”的故事 36:42 《憎恨、友情、追求、爱情、婚姻》:对“男性主动、女性被动”模式的颠覆 43:27 《传家之物》:逃离小镇的女孩和囿于小镇的原生家庭 47:58《幸福过了头》:女数学天才如何遭受全面围剿并殒落 1:03:23 门罗是女权主义者吗? 【参考文献】 王芳 《记忆、欲望与伦理: 艾丽丝·门罗小说集〈好女人的爱情〉的女性主义解读》

75分钟
99+
1年前

25. 叶彬清:我的十一年,从艺术专科到新闻本科再到复旦哲学硕士

漂浮绿洲 Floating Oasis

本期我们请来了好友叶彬清来讲述她曲折的求学历程。因高考后填错志愿,从艺术类一本滑落到专科;到专升本考上本科;再到三次考研终于上岸复旦哲学系研究生,这一路走来有太多的艰辛,也有太多的经验和见闻。这一期,我们想和听众朋友们分享的不仅是叶姐的个人经历,更希望传达一种咬定目标不放松的永远向上的生命力。 欢迎任何提问、建议和意见; 接受听众来稿,期待听到你的故事。 互动邮箱:[email protected] 【本期主播】 小叶、小昕、叶彬清 欢迎关注叶彬清的公众号:叶彬清 【收听指南】 2:53 中学时代:普通中学的中下游学生 3:26 浙江高考:达到南艺录取标准的编导艺术生 7:20 填错志愿:从南艺到浙艺,从艺术类一本到专科 11:40 浙艺生活:文物鉴定与修复专业的日常 20:05 专业转向:在实践中萌生对新闻写作的兴趣 22:00 备考专升本:从浙艺到浙传 26:46 浙传生活:沉浸在新闻专业训练之中 31:31 专业转向:希望用哲学解决精神危机 36:27 三战复旦研究生:在希望与绝望之间反复横跳 53:44 复旦生活:在黑格尔和康德的哲学世界遨游 1:01:45 身为女性:在家庭、学校和同辈之间的独特体验 1:10:07 内心力量:一路走来的最大依仗 1:17:15 给年轻女孩的求学建议 1:20:57 作为朋友,我们从叶姐身上学到的事

87分钟
99+
1年前

24. Feminist言情(下):从虐女到爱女,从客体到主体

漂浮绿洲 Floating Oasis

当女权主义与言情小说发生碰撞,会产生怎样奇妙的组合?近年来,在浩繁的网络言情小说中,我们发现了这一独特的新品类:女权言情。什么是女权言情?言情小说也可以女权吗?所谓的女权言情和我们熟知的传统言情有哪些区别?目前有哪些经典小说可以看作是女权言情的代表?在本期节目中,我们将在与传统言情的对比中提炼出女权言情以女性为主体等重要特点,批驳传统言情厌女虐女的局限性,在向大家推荐四本女权言情代表作的同时,也反思当前女权言情在创作上的不足,并共同期待女权言情在未来可以迭代为广受欢迎的以女权思想为内核的言情品类。 欢迎任何提问、建议和意见; 接受听众来稿,期待听到你的故事。 互动邮箱:[email protected] 【本期主播】 小昕、Yee、水滴、Hazel 【收听指南】 2:58 四本有代表性的女权言情 3:12《了了》by 哀蓝 10:10 《人间无数雨打去》by鹿门客 21:05《毁灭阿波罗》by卡珊德拉你好哇 29:16《她对此感到厌烦》by妚鹤 32:30 女权言情的优缺点:通俗性&金手指 34:23 女权言情中的虐男情节? 36:11 女权言情中的说教性与带来的疲惫感? 42:09 女权言情的未来:能否让女权思想融入小说的内核而不是流于浅表的说教? 44:58 豆瓣女性创作者&打分器小组:作者与读者共建爱女原则 【参考文献】 小说: 《她对此感到厌烦》by妚鹤 《了了》by 哀蓝 《人间无数雨打去》by鹿门客 《毁灭阿波罗》by卡珊德拉你好哇 《无限厄运游戏》by用户044 《小蘑菇》by一十四洲 电视剧: 《恶作剧之吻》 《甄嬛传》 《黑暗荣耀》 豆瓣小组: 女性创作者小组 打分器小组

54分钟
99+
1年前

23. Feminist言情(上):从虐女到爱女,从客体到主体

漂浮绿洲 Floating Oasis

当女权主义与言情小说发生碰撞,会产生怎样奇妙的组合?近年来,在浩繁的网络言情小说中,我们发现了这一独特的新品类:女权言情。什么是女权言情?言情小说也可以女权吗?所谓的女权言情和我们熟知的传统言情有哪些区别?目前有哪些经典小说可以看作是女权言情的代表?在本期节目中,我们将在与传统言情的对比中提炼出女权言情以女性为主体等重要特点,批驳传统言情厌女虐女的局限性,在向大家推荐四本女权言情代表作的同时,也反思当前女权言情在创作上的不足,并共同期待女权言情在未来可以迭代为广受欢迎的以女权思想为内核的言情品类。 欢迎任何提问、建议和意见; 接受听众来稿,期待听到你的故事。 互动邮箱:[email protected] 【本期主播】 小昕、Yee、水滴、Hazel 【收听指南】 2:07 女权言情的特点: * 叙事主体为女性/突出女性成长/反厌女反雌竞反虐女/爱情线占比少/反映女性的现实困境/包含女权思想 5:23 如果没有爱情线,这是女权言情还是女权小说? 7:18 近几年出现的女权言情和小时候看的传统言情有什么不同? * 不再制造爱情的幻梦/展现健康的关系模式/性缘关系不再凌驾于女性主体性和对个人成长的追求 8:24 传统言情中的雌竞: * 男性强行插足女性之间的关系并充当破坏者/被雌竞正当化的男性对女性的性暴力 13:09 传统言情中的虐女: * 追妻火葬场中的精神虐待、矮化女性以及让女性读者产生错误期待 * 女主采取收回爱情甚至自我毁灭的软弱而失权的报复方式 * 暗恋中的自我贬低和gaslighting * 后宫剧中以大量女性牺牲为代价的胜利 * 病态的恋痛心理与现实的互文 27:57 传统言情中的女尊文/女强文是女权言情吗? * 优点:带来很强的力量感/模拟性别实验的场所 * 存在问题:女强男更强?/简单的性转?/没有注意到因性别而产生的特殊困境/被异性恋收编自愿放弃权力或让渡权力给丈夫/精心伪装的重男轻女生孩偏好 47:00 BL文站在女权言情的反面吗? * 消失或被降格的女性角色/给男同角色加滤镜/BL文和百合文的热度相差甚远/给男演员而不是女演员贡献流量 【参考文献】 小说: 《她对此感到厌烦》by妚鹤 《了了》by 哀蓝 《人间无数雨打去》by鹿门客 《毁灭阿波罗》by卡珊德拉你好哇 《无限厄运游戏》by用户044 《小蘑菇》by一十四洲 电视剧: 《恶作剧之吻》 《甄嬛传》 《黑暗荣耀》 豆瓣小组: 女性创作者小组 打分器小组

58分钟
3k+
1年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