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尔瓦蒂(喜马拉雅山雪山女神)》,克什米尔,10世纪,镶银铜合金,鲁宾艺术博物馆馆藏。 喜马拉雅艺术其实是一个概括性的词,对沿着西藏高原、亚洲中部和北部一带喜马拉雅地区的特殊风格创作的作品,通常使用“喜马拉雅艺术”或“喜马拉雅风格艺术”这一术词,这是对共有文化的统称。 众所周知,古印度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古印度有一东一西两条大河,也就是恒河与印度河。这两条大河背靠喜马拉雅山脉,西面是中亚大陆、南部是印度次大陆平原。最早的印度文明便是古印度文明,发源于印度河流域。公元前2500年左右,西北部的雅利安人进入进度印度,和印度原有的民族融合,诞生了新的文化思想———吠陀文化。吠陀意思是“知识”,相比于宗教,更像是印度哲学,也是印度文明的精神奠基。
在纽约这个多元化的大都市里,你可以看到来自世界各地、各民族文化的“办事处“,包括:纽约亚洲协会(Asia Society and Museum)、美国华人博物馆(Museum of Chinese in America)、纽约日本协会(Japan Society)等等,喜马拉雅文化亦是如此,鲁宾艺术博物馆就是弘扬喜马拉雅艺术与文化的最重要场所……
鲁宾艺术博物馆创始人鲁宾夫妇,左:雪莉·鲁宾(Shelly Rubin),右:唐纳德·鲁宾(Donald Rubin)。 从对喜马拉雅艺术“一无所知”到“为之狂热”,鲁宾艺术博物馆的创始人鲁宾夫妇都经历了什么?1974年的某一天,唐纳德·鲁宾与妻子雪莉·鲁宾偶然在纽约麦迪逊大道上的一家画廊看到了一幅创作于19世纪的西藏女神白度母(White Tara)作品,尽管对喜马拉雅艺术完全不了解,但出于喜欢还是毫不犹豫地买了下来……之后发生了什么?这对夫妇又是如何“路转粉”之后,直接建立了一家美术馆?欢迎收听《纽约看展记》!
鲁宾艺术博物馆 你知道纽约最小众、最神秘的美术馆是哪一座吗?那一定是位于纽约曼哈顿切尔西附近、西17街第六大道和第七大道之间的鲁宾艺术博物馆(Rubin Museum of Art)!鲁宾艺术博物馆是一家致力于喜马拉雅艺术的非盈利性文化和教育机构。它拥有丰富的喜马拉雅艺术收藏,涵盖了从尼泊尔、不丹、印度到中国等各个地区的具有喜马拉雅艺术风格的绘画、雕塑、饰品约2,500多件,时代跨度达500余年,这里更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唐卡收藏之一。 如果大家喜欢《纽约看展记》,请多多订阅、分享与点赞!后疫情时代,我们带您云逛美术馆!如果有任何建议、任何您想云逛的美术馆,也欢迎留言评论告诉我们哦!
2010年,被称为“行为艺术之母”的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在MoMA举行大型回顾展《艺术家在此》,阿布拉莫维奇身着红白蓝3种不同颜色的长裙,每天在展厅中岿然不动地坐上7个小时,眼神镇定而空洞地与任何一个愿意坐在她面前的人对视。当一位男子走进、坐下、握住阿布拉莫维奇的手、与她对视,在展览中一直处于平静状态的阿布拉莫维奇终于泪流满面。这名男子,就是阿布拉莫维奇的灵魂伴侣乌雷(Ulay)。 当然,阿布拉莫维奇和乌雷的故事并不只是“灵魂伴侣,分开生活,再次相见,紧紧握紧双手”这么简单,两个人之间的“撕X”和纠葛故事太多了。后来有人爆料, Ulay的出现绝对不只是巧合这么简单,是一场“完美的策划“ !具体是什么情况呢?欢迎大家收听《看展记》MoMA的最后一期节目哦!也敬请期待《看展记》之后的节目,我们将带大家走进纽约最小众、最神秘的美术馆!
韩沁,艺术家和艺术教育工作者,目前工作和生活在纽约。她在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教授数字艺术,并担任中国美术学院客座艺术家。韩沁的艺术创作媒介跨越多媒体艺术、版画和表演艺术等。她24岁从中国美术学院硕士毕业后前往美国纽约求学,她的创作灵感来自对家国和迁徙的经历,她强烈地感受到了乡愁与追求之间的矛盾。她是纽约艺术基金会移民艺术家导师项目艺术家,作品曾在美国,中国等地广泛展出,近期展览包括:韩沁:演化(否画廊,纽约,2019);长岛双年展(赫克舍美术馆,亨廷顿,纽约州,2016/2018)等。 蓝巧茹,艺术家、艺术教育工作者,目前居住及工作于纽约,作品包括混合媒材,绘画,互动装置,雕塑,行为和录像艺术。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艺术与艺术教育系的博士候选人和赞克尔奖学金研究(2018-2019)得主。2009年获得耶鲁大学艺术学院绘画/版画系艺术硕士学位, 2006年获得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艺术家文凭,2003年获得北京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的学士学位。近期的展览包括美国纽约的皇后美术馆,布鲁克林南威廉斯堡美术馆,中国北京的今日美术馆,深圳的何香凝美术馆和关山月美术馆。
神马?!我没听错吧!MoMA竟然也需要专门的工作人员去“拉客户”,把他们“拽”来参观美术馆?(不是吧,阿sir……)没错!MoMA教育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做这样的类似“拉客户“、”拉生意“的工作…具体是怎么操作呢?工作人员又是如何做到感化观众前来观看呢? 听了这三期有关MoMA艺术教育的内容,你就能明白,馆方之所以制定了如此完善完整的活动计划,目的就是帮助公众和社区的特殊群体接近和理解现当代艺术。艺术不仅仅是富人、有钱人才能观看的,MoMA希望让所有人都可以感受到艺术的美好!美术馆与社区紧密结合,才是王道!
听到这里,你或许会问:既然MoMA的艺术教育这么厉害,那么对于残疾人(例如盲人)和阿兹海默症患者等,是否可以给他们提供好的艺术教育与体验项目呢?没错!作为北美美术馆的领军人物,MoMA在这一点上也做到了极致。 首先,美术馆的语音导览机器,详细呈现了重要作品的视觉讲解,增强了盲人和视觉障碍参观者的体验。除此之外,MoMA也会为盲人观众开设专场,让他们近距离地感受艺术。具体以什么样的方式进行呢?MoMA自有妙计!就让天楚和Nick为您讲讲看!
博物馆教育是一个专门的领域,致力于发展和加强博物馆等非正规教育空间和机构的教育作用。它的主要目的是使访问者参与学习体验,以激发他们对藏品的好奇心和兴趣。1906年,波士顿美术馆馆长在美术馆空间中尝试引用了一种新的引导系统,以帮助参观者在整个展览过程中确定方向———这就是我们我们最常见的“美术馆导览”的前身。 但美术馆教育就只有讲解和导览吗?不不不,远不止如此!面向所有人的讲座和活动、免费在线课程、共享艺术教育资源与档案……只要你能想到有关艺术教育的项目,都可以在MoMA找到!MoMA可是美术馆教育界的金牌玩家呢!
MoMA艺术品商店,图片来源于网络 你能从MoMA艺术品商店中一些产品中看到比如达利、马格利特、安迪·沃霍尔等现当代艺术大师作品中的影子,没错!在这里,艺术和设计是相通的。曾有公司评价道:MoMA商店中的产品绝对可以算得上是 “设计业趋势的晴雨表”。而且,日本品牌无印良品的美国及国际市场,也是MoMA一手捧红的哦! 这件商品是否能代表美术馆的藏品?是否有创造力?是否对日常生活产生的问题提供解决方案?使用材料是否新颖?是否在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这一系列的问题,都是MoMA在筛选商品时的严格审核标准,这些产品最终也只允许在MoMA 商店中独家发售。这才是【艺术+生活化】的极致体现!
MoMA艺术品商店,图片来源于网络 MoMA艺术品商店,每年大约有900万人光顾,被称为是“世界上最具前瞻性及最挑剔的设计商店”之一。从1939年发展到现在,它在全球拥有6家独立门店(4家在美国,1家在日本东京,1家在中国香港)。它颠覆了人们对博物馆和美术馆既定“纪念品”的概念,取而代之的是贩售一切“和设计有关的”商品。MoMA商店主推的理念是将现代艺术设计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商店的销售收入更是占据了美术馆总收入的三分之一。
正在超市挑选金宝汤罐头的安迪·沃霍尔,图片来源于网络 安迪·沃霍尔利用网印技术,把广告以及时代流行的形象进行复制,将自己的艺术建立在对美国消费主义视觉语言的模仿上——再次“复制”这一世界,进而产生各种各样的意义。他的目的是将他的痕迹从艺术品制作过程中完全抹掉,以找到一种“流水线”的效果,这将有助于减少甚至消灭图像及其效果与它们的模仿物之间的差别。从当时美国人家家必备的金宝汤罐头和可口可乐,到玛丽莲·梦露、猫王等红极一时的明星,安迪·沃霍尔将它们都“无限制”地以艺术品的方式重现出来!安迪绝对可以算的上是初代“网红”和“带货之王”啦!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