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夏天,蓉城影迷即将迎来电影的饕餮盛宴——第37届大众电影百花奖将于8月2日至4日在成都高新区举行。时隔39年,成都与百花奖再度携手! 近年来,不少电影和大热影视剧都选择来成都取景,成就了一段段电影与城市的佳话!本届百花奖以“花重锦官城,蓉城百花开”为主题,设置了百花奖终评、开幕式、提名者表彰仪式、颁奖典礼、影片展映、“百花遇见金熊猫”影视文化座谈会等12项活动。 本期播客,让我们一起去百花奖的获奖或提名影片里,寻找那些影片中的成都身影……
百花奖,作为中国电影界的一大盛事,始终秉承“百花齐放”的宗旨,致力于表彰电影艺术的多元与创新。今年的提名名单再次彰显了这一精神,精彩纷呈! 除了刘德华、李雪健等老戏骨之外,朱一龙、易烊千玺、王俊凯等一众青年演员也进入了提名名单,角逐最佳男主角。马丽、贾玲、倪妮等则竞争最佳女主角。 第37届百花奖中青年演员居多的现象,是中国电影事业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展现了中青年演员们的青春活力与无限潜力。青年演员进入名单是对这些演员的充分肯定,也证明我们的青年导演、编剧、演员都在快速成长,他们是中国电影的未来。 共同期待,未来的中国电影能够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第37届大众电影百花奖将于8月2日至4日在成都举行,届时一大波电影明星将扎堆现身。大众电影百花奖创办于1962年,是我国电影界历史最长,规模和影响较大的一项评奖! 第37届大众电影百花奖共设9个奖项,分别是:最佳影片、优秀影片、最佳编剧、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最佳男配角、最佳女配角、最佳新人。其中,你最好看谁?
最近“city不city”火了,而且还“火”到了国外。 与以往热词不同,这句网络热词源于一位外国博主,在中外网友的模仿演绎下,“city不city”一时间成了城市化、洋气、新颖,甚至是“刺激”的代名词。 值得注意的是,“city不city”火起来的背后,是作为旅游胜地的中国“火”遍了全世界。 中国外交部7月4日对此作出了回应:很高兴看到外国朋友们在中国享受美景美食,亲身感受生动真实的中国。中国就在这里,欢迎大家来。
最近,“讨坏型人格”火了。跟“讨好型人格”相反,它的典型特质是:把自己的感受、需求放在第一位;敢于拒绝任何人的不合理请求;不会过度委屈自己,去成全他人...... 比起:“我可以”“能不能”“好的”“对不起”......TA们的口头禅是:“不可以”“不需要”“我没时间”“别打扰我”......总之,比起讨好别人,TA们更会讨好自己。 刚开始有人认为这种人挺自我、挺无情、挺讨厌的。但仔细了解后,很多网友都直呼: “讨坏型人格的生活,太令人羡慕了” “讨好型人格的我,已经在狠狠学习了” 为什么大家会这么想变成“讨坏型人格”呢?
最近,一批00后住进了养老院,一种“跨代共居”的养老模式引发了关注。 这样“跨代共居”的模式实现了代际之间的资源互换。年轻人的入住,给养老院注入了新的活力,也让老人们在得到照顾的同时,获得了更多的陪伴和情感支持。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养老院里的生活是沉闷的、孤独的,是静态的、缓慢的,而年轻人带来的新鲜视角和生活方式,则会让养老院的生活变得更加多元和温馨。
近日,有网友发文称,母校内蒙古集宁一中电子校友卡填写信息包含个人职务级别,如正国级、副国级、正部级等,并调侃“做梦都不敢这么梦”。 对此,有自称是该校校友的网友表示,这一方式不仅让自己感觉被冒犯,还有“官本位”的嫌疑。还有网友则表示,上述电子校友卡是为了评选“优秀校友”用的,难道谁的官大,谁的职务高,谁就是“优秀校友”了吗? 对此,你怎么看?有申请校友卡吗?
“薯条薯条,我是鸡块,听到请回答,over!” 麦当劳又出来整活了,这回推出了麦麦对讲机,这下可乐坏了最大的民间松散组织麦门,麦门有了专属身份象征的“同门通信工具”了,这还不喜大普奔! 结果就是APP和小程序被抢崩溃,门店排队秒售罄,麦当劳对讲机到底有啥魔力,可以硬控年轻人30秒呢?
“白天上班,晚上学艺!”成年人的夜生活有了新潮流——夜校!摄影摄像、读书互动、书法研习、美妆健身、非遗手作......夜校里的趣味潮课五花八门。 从传统文化到现代科技、从体育竞技到艺术熏陶,当下流行的热门方向、实用有趣的课程内容,“青年夜校”应有尽有……
日前,教育部公布了2023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并发布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 其中,电子信息材料、软物质科学与工程、大功率半导体科学与工程、生物育种技术、生态修复学、健康科学与技术、智能视觉工程、足球运动、咖啡科学与工程等24种新专业正式纳入本科专业目录,2024年起即可进行高考招生。 面对新变化、新情况,选专业应该注意什么?本期节目,我们一起来聊聊……
从之前的火星文和非主流语,到如今的缩写梗走红,网络热词正在一步步地入侵我们的日常生活,我们似乎已经与文字表达渐行渐远,以至于陷入了语言匮乏的困境,日常表达总是用浅白的网络语言代替。 每当心中有千言万语呼之欲出时,嘴边竟是随处可见的网络语言,网络热词削弱了人们的语言能力,我们的表达欲望正在慢慢退化… 在一切都飞速发展的今天,也要记住文字的力量,用心感受表达的魅力!
曾几何时,微信朋友圈是熟人社交的热络地,人们在这里分享生活、交流想法、洞察人间烟火气。而现在,越来越多人的朋友圈进入了静默状态。或是一些不痛不痒的转发,或是一些养生“大法”以及宣传小广告。 微信好友的数量越来越多,真正的圈子却在“缩小”,是什么原因让朋友圈里的TA们丧失了分享欲,逐渐消失在朋友圈里了呢?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