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和大强 一对准备下乡的夫妻;刚刚把腿迈开的返乡实践者 02:57 如何计划一场乡村探索之旅? 07:50 在旅行中以真诚换真诚,成为当地人 14:23 返乡青年怎么处理在地关系和外界目光 21:23 教育、医疗和孤独感,返乡之后思考的问题 30:02 做链接和融合,和志同道合的人一起生活 39:19 快问快答 # 征集内容 五一假期,记录一段旅途中让你印象深刻的声音,然后说说那段声音背后的旅行故事(声音+自述故事不超过4分钟) # 什么样的声音? 都可以!可以是大自然的虫鸣鸟叫,也可以是街角一段奇怪的对话,不管是什么,我们更期待了解为什么那段声音对你来说是特别的,有触动的 # 什么样的旅行故事? 告诉我们为什么这个声音和它背后的那次旅行对你是特别的,意义深刻的,可能是因为这个地方的人、文化、环境,可能是因为这次旅行的花式玩法,也可能是因为一起旅行的同伴...... # 五一出不去急得干跺脚怎么办? 如果没法提现,也可以描述(绘声绘色的演绎)一下你记忆中的那段声音,以及它背后的故事 # 上交声音罐头之后会发生什么? ReGo主播会盲盒开罐(就是也不知道谁交了什么罐头上来)播放声音,然后根据罐头内容逼逼(没错我们就是那么简单粗暴爱偷懒) # 文件格式 音频文件(如果是视频也只会提取音频部分播放) # 发送方式(任选其一) 【方式一】发送文件至邮箱:[email protected] 【方式二】添加小助手Aha微信(ID: eco-handmade),私发音频~
周子书 中央美术学院教师/地瓜社区创始人/关心社会设计的理想实践主义者 02:24 初生牛犊,在全球建筑师之间重新思考差异性 18:12 在英国理解“叙事塑造世界”,在地下室劳动萌生毕业设计 29:18 地瓜社区不是麦当劳,每一个都不是被复制的 36:24 旅行中,被效率控制又追求确定性的新一代 43:18 用多元思维理解流动性下的交织和差异性 47:45 学“社会设计”时,我们在学什么 61:01 快问快答
Megan 阁楼Pentfair主理人 / 嬉皮核儿的城里人 / 19岁开始背包客环游世界 / 喜欢争第一的亚非拉倒儿爷 05:15 阁楼里的宝贝——日常使用的手工艺品 10:32 手工制作一定比工业制品更有价值么? 17:45 相互依存的贸易中,中间商应该赚差价 30:48 传播亚非拉文化,坚持阁楼初心 51:05 缓解厌倦,享受单调和重复 1:03:50 快问快答
金雪妮 (Emily Jin) 科幻文学/幻想文学中英、英中译者/帆船运动爱好者/被读博耽误的大厨/酒精文化推广大使 01:54 科幻作为容器和隐喻,是如何被使用的? 06:21 科幻是更理解人,还是更束缚人了? 12:28 大航海时代至今,探索与征服不止 18:06 在危机中如履薄冰,科技是解决方案么? 31:31 从“铁男”到“荒潮”,人机结合会带来什么? 36:29 中国科幻小说的政治性和外译困境 41:10 快问快答
Tie Yann铁阳 独立音乐人、世界音乐旅行者、一个游牧的地球的生命、希望保持简单快乐,贴近自然 02:38 音乐之路,是从小就开始走的 04:43 前往远方,音乐里遇见的生死观 13:21 体会当下,感受自然的辽阔和温情 20:15 折叠空间,在记录和创作里思索 24:50 生命悲歌,升起另一种力量是祝福万物 34:41 艺术驻地,我不能为当地带来什么 38:43 自我探索,去靠近真理 39:58 快问快答
陈月龙 野生青年、坐标南京的北京人、老野生救护er、南京市红山森林动物园 、救护中心技术主管 02:18 野生救护是个赔本买卖,但我就是想做 07:21 动物园变迁:从猎奇博物到本土物种保育 14:12 放归也需要天时地利人和,也有束手无策的时候 21:08 再给一次选择的机会,野猪才不会来城里瞎逛 25:15 人和野生动物如何和谐共存?实践才能出真知! 35:15 请收下环境友好型逛动物园指南 40:55 人最像野生动物的地方是什么?最不像的地方是什么?
周芳 《水下中国》总导演/水下摄影师/管理学的博士/三个孩子的妈妈 生命哲学是坚持做自己 02:25 揭秘《水下中国》,从水下到人间 07:10 透过自然的眼睛记录人世变迁 11:02 带着人情味的他者视角 14:38 拟人化的动物故事会误导观众么 19:54 在意外中发现无惧,成为追鲨鱼的人 23:38 拥抱未知,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29:11 水下的危险经历 32:06 抚仙湖下的传说只是传说么 33:43 千岛湖水下的一片瓦,被拿起又放下 41:28 防鲨笼:究竟在防鲨还是防人 44:33 激昂的拍照游客 & 温吞的“水煮”鲨鱼
马特 孤僻的夜游神 / 悲观的北方人 / “当代”文化人 / 马克吐温.特 / 历史人文探访 / 文化旅行写作 / 独立出版 / 自媒体 / 《铁锈与孤岛》、《盲目流动》作者 05:57 没找到电影里的荡麦,但找到了做历史遗迹探寻的理由 14:01 人应该适当的脱离互联网,我觉得互联网就应该停个十年。 24:38 我有一个本能,就是循着城市里最败落腐烂的味道,找到那里最古老的废墟 28:31 建筑不能没有人气,最好的古建筑保护是去使用它 32:20 当你看到旧的东西很美的时候,你就会很恼怒,为什么现在的东西越来越丑了? 38:20 我们在脱离这样一个社区感/街道感,然后越来越趋向于原子化 47:10 历史有真相嘛?真相重要吗?当下的真相重要嘛? 51:26 现在的人没有什么执念,要变成鬼都很难 53:20 人并不怕辛苦,人怕的是自己的辛苦无所谓 56:43 烦恼就是自寻的:人们往往会高估自己后天受的教育,而低估先天的智力局限
这是一期特别的节目。因为佛系的ReGo播客生产队万万没想到:不经意间就录制了10期,不仅队员齐全,还纳了新。就......离谱。ReGo这一年跟着嘉宾,从城市到乡村,从虚拟到现实,探索身边无障碍旅行的可能性,在消费主义的迷思下理解共识社区,在非洲的农耕部落见证气候变化......这一期我们决定暂时取消外部嘉宾,上阵整个制作团队来叨逼叨,然后,Re(再)Go(出发)。 Dani,imPACTED travel创始人。正在大量文字输出可持续旅行的内容,想以对话的形式碰撞更生动的可能性,产生更多有意思的内容,于是有了ReGo。 Celine,ReGo主播,Dani的颜粉,疫情期间参与了可持续旅行的科考议题项目,入了imPACKED Travel的坑,再没爬出来过。 加西,播客狂热分子,最近迷恋可持续美食。遇见ReGo,幻想自己也可以做一个主播,于是顺利成为ReGo的剪辑手。 Li,ReGo主播,间歇性后期,日常鼓槌携带者。做播客只为名正言顺地撩拨一些平时就想聊天的嘉宾。 大力,也是Kiilly,ReGo小分队新成员,兴趣爱好很多多,最近爱跳house,Dani的老朋友。 03:00 Rego成团始末 04:44 最难忘的往期嘉宾,审视消费主义下的迷思 10:13 人究竟为什么要上班呢? 12:39 文字/图片/纪录片?信息渠道各有所爱 15:51 一个播客团队的必读公众号和必听播客 25:40 我在ReGo学会了如何问问题......吗? 26:40 要做一个有影响力的人么? 29:00 传统快问快答环节:最想采访的人 38:36 悲观主义的花朵,可持续发展的悲与喜 47:20 结束吧疫情!理想中的目的地 55:21 到了结尾-生命的那种 1:00:00 (烤串气味的)彩蛋
张诺娅 走过最多路的90后姑娘;史上首位完成美国长距离徒步“三重冠”的华人女性;户外奥斯卡“金犀牛奖”3次提名;“最佳背包客”获奖者、2021年徒步类评委;《无痕山林》编辑/志愿者;《国家森林步道》美国徒步路线章节撰写者;纽约州立大学心理系本科;德州大学奥斯丁分校特殊教育硕士 03:37 每次徒步都是一次完整的人生 07:40 长距徒步者就是一个运动员 12:24 如果眼下要走的这条步道不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事请,就没有办法完成 16:40 能看到新的人、遇到不确定的事情,这样的未知性就是最吸引我的地方 20:30 带我入坑的老爷爷 24:25 长距徒步就是一份工作、一段婚姻 28:30 千禧一代的英雄主义,不被定义的人生 33:50 读书使我的徒步如虎添翼,积蓄能量 38:40 半年的规划只为一次徒步的爆发 42:00 徒步使我极简到“社死” 45:42 人是万物的尺度,而自然的美,不以人的视角而变化 51:25 徒步时拥有的那么少,就可以很开心,城市里生活的你也可以 57:40 家庭与成长环境为我创造天然的徒步条件,却是不可直接复制的经验 63:20 疫情期间的学霸式自我探索 69:44 徒步不是锦上添花,是必需品,不徒步“会死” 76:13 被关注可以激励更好地前进 79:55 快问快答
纪寻 奇途无障碍创始人/热爱生活勇敢有韧劲的环球旅行者/最近在搞线上相亲活动/好奇做洛天依是什么感受 03:28 旅行对于我而言,就是与人与世界建立联系的方式 06:39“被迫社交”的一次公路旅行 23:00 去撒哈拉大沙漠:可拆卸厕所+倒屎倒尿服务的全方位无障碍旅行体验 30:35 残障人士要想出家可太难了:普渡众生,渡的真的是平等包容的众生,还是只是非障碍群体自我视角的众生 39:41 一次糟心的北京出租车经历 43:36 中国仍有很多的家庭是这样:如果家里有一个残障的孩子的话,他们会不希望让其他人知道 45:33 拒绝公益式卖惨,我们需要肩并肩,而非怜悯或居高临下 49:16 我看到了在真实的生活中有很多人的生活,因为我而改变 51:13 悄悄说:我为今天的访问做了张作弊小卡片
唐冠华 概念艺术创作者 / 家园计划(Another Land)联合创始人 / 正荣公益基金会理事 / 中国自给自足实验室(CSSL)常务负责人 / 喜公益 联合发起人 过去十年他在中国大江南北的山林里探索一种自给自足可持续生活方式,在中国重新定义和实践”共识社区“理念。著有《独立之道》。 02:00 什么是共识社区? 09:00 城市是一个低度共识,我们要探讨的是高度共识 11 :00 自己的价值就变成了一个价格 15:10 场外有没有另一个世界?有些人是相信有的 17:50 其实这已经是在解构监狱了 18: 50 我相信感官带来的东西,而反感官依然很有限 24:25 想找一个人,可以走路去找到他 25: 30 我们只想拿钱把它买来用就行了,那怎么脱离金钱的奴役呢? 26: 30 它是结构提供给我们的,我们要学习,才可能离开 27:54 身体和精神是关联的,也是一种共识,地域对于社区的构建很重要 33:30 经验本身不能被复制,只能启发,我们只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适合自己的方式 35: 50可能吃个火锅,一个问题就解决好了 36:40 我们每个人对自己都有规则,刚好我们对自己的规则都很像 42:35 我不认为我有权利去干涉、影响或者教育谁 52:20 国内的高度共识社区有哪些? 58:40 通过他人来获取希望,是不可持续的 59:50 我们都把这里当成一个可以回到的地方 67: 00我似乎从小就是有使命感的 70:30 对下一代,我没有权利对这个生命有什么期待,甚至没有权利将ta带到这个世界 71:50 我能做的事情就是做好自己的事 74:26 你是真的进入自由,还是将自己当成零件? 79:10 很理想话的生活并不是不存在的 82:20 我找到那些人,并把火种保存下来 83:10 我们恰好反的就是乌托邦 84:35 你甚至不知道他是谁,你就吃到了他种出来的东西,这是非常超现实的东西。 86:11 快问快答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