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技术在生命科学研究和制药业中的影响 -- 与纽约沙龙合办 2020年11月30日,DeepMind公司公布了一项研究成果,宣称基于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算法 AlphaFold 在蛋白质结构预测问题上获得巨大突破。在权威的蛋白质结构预测竞赛(CASP)中,AlphaFold 以约 90% 的准确率一骑绝尘,为这个挑战生物学家50多年的难题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解答。 与 AlphaFold 在生物学研究与制药领域激起的强烈反响相比,大众更好奇问题本身以及它将带来的影响:到底什么是蛋白质结构?它和我们熟知的DNA有什么关系?蛋白质结构预测需要解决什么问题?它困难在哪儿?以 AlphaFold 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这项突破在科研和制药领域意味着什么?它会像 AlphaGo 改变围棋游戏那样改变人类对生命的认知吗?它会变革制药业的发展逻辑,改变人类的健康格局吗? 本期沙龙,我们请来两位活跃在结构生物学和制药领域一线的研究者和创业者,谭大治和赖力鹏,向大家普及这些知识,并且通过二位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实战经验,展望 AlphaFold 会带来什么样的深刻变化 主讲人: 赖力鹏 -- 晶泰科技联合创始人兼人工智能负责人 北京大学学士、芝加哥大学物理学博士、麻省理工学院(MIT)博士后。2014年赖力鹏博士在麻省理工学院进行博士后研究期间与合作伙伴共同创立XtalPi,并于2015年创立晶泰人工智能研发中心XARC,担任负责人,进行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相关技术的研发,带领包括药物设计、算法、工程等在内的多元化团队,通过整合深度学习、数据、计算化学、计算物理方法和云计算资源,加速化学药和生物药的发现、开发与生产。 谭大治 -- 哥伦比亚大学生物学博士 研究领域涉及分子生物学、结构生物学及计算药物化学。曾在纽约D. E. Shaw Research及波士顿Silicon Therapeutics公司从事计算辅助药物研发。现就职于麻省剑桥市的Reverie Labs公司,主要通过结合人工智能、蛋白质分子结构和计算化学进行小分子新药的设计。 谭大治说: “蛋白质是地球上几乎所有生物体的必要组成部分。无论是新陈代谢、血液循环、免疫反应抑或思维活动,蛋白质分子们主导或参与了我们生命活动的每一个过程。因而所有的人类疾病都与蛋白质分子的异常有关,同时绝大多数已有的和正在研发的药物及疗法皆尝试通过纠正这些异常来达到改善以至治愈的目的。相当一部分研究面临的一个关键挑战即如何获得相关蛋白质分子的三维结构信息,从而指导我们更加有的放矢地进行药物的设计。 “人体中的蛋白质都是由20种不同的氨基酸组成的长链分子, 其中所包含的氨基酸残基数量从几十个到几千个不等。在生理条件下,这些残基并非呈线性排列,而是会折叠成高度复杂且动态的三维结构。而许多不同的蛋白质及其他生物大分子又会组合成更加复杂的分子机器来高效而精确地执行其功能。蛋白质的功能是由其结构所决定,其结构是由其组成氨基酸的序列所决定,而氨基酸的序列则是编码于生物体的遗传信息之中。 “人类通过实验方法解析蛋白质三维结构的历史始于20世纪50年代。在相当长的时间里,X光晶体学是获得蛋白质结构的不二法门。从20世纪80年代起,核磁共振及冷冻电镜也发展成为了解析蛋白质结构的主要技术。尤其是后者在近十年来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并有成为蛋白质结构学界主流的趋势。迄今为止,人类已经解析了至少17万个蛋白质结构,其中约5万个来自于人体。尽管如此,有相当数量的与人类疾病有关的蛋白质的三维结构由于种种原因很难通过实验方法获得。因此,进入21世纪以来,人们一直尝试利用计算方法来预测未知的蛋白质结构。目前传统主流的计算方法一般通过计算基于经典力学或量子力学的原子间作用力以及与已经解析过的类似结构的比对来进行预测。最近几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蓬勃发展,新一代基于深度学习的蛋白质结构预测方法呈现出了很大的潜力,而AlphaFold就是这些新方法中的杰出代表。” 赖力鹏说: “对于健康的关注是人类一直持续的话题。目前,药物研发面临着成本高、周期长、成功率低的挑战。新药发现领域的研究者们进行着各种尝试,希望通过更加理性化、系统化的药物设计方法来提高药物发现的效率。一套更有效的药物设计方法,一方面可以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药物,另一方面也为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大的机会。 “过往,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为理性药物设计提供了大量的帮助。机器学习及其它基于统计的数据分析方法也一直在药物研发,从靶点发现到临床试验的各个环节为科学家提供计算支持。2016年,AlphaGO和李世石的对决把人工智能带入大众的视野。人工智能,特别是深度学习技术的发展,数据的增加和算力的快速提高进一步为早期药物发现提供了更多的,有价值的信息。这些信息被使用在包括新分子结构探索,蛋白结构预测,潜在药物分子属性预测等多个环节,有效提升药物早期发现的效率。本次讲座将结合AlphaFold的发现,与大家分享人工智能技术在新药研发实际项目中如何与其它前沿计算及实验技术协作,提高药物发现效率。同时也希望与大家深入探讨,人工智能技术从其自身出发,以及从与其它技术协同出发,在未来的新药发现中发挥更大价值的机会和挑战。” 线上提问:Youtube live chat 或访问SLI.DO, 输入活动码 #alphafold 进入提问页面: https://app.sli.do/event/kog7lt9s 给湾区文化沙龙打赏: https://www.venmo.com/Bayers-Shalong ------------------------------------------------------------------------------------------------------- 我们还有其他的信息渠道,欢迎选择你常用的平台,第一时间获得我们的活动信息: 微信公众号: 湾区文化沙龙 我们的网站: http://bayersshalong.org/ 我们的Maillist: https://mailchi.mp/37a9f0bab380/bayersshalong 我们的fb: https://www.facebook.com/bayershalong 我们的微博: https://weibo.com/u/7319836123 我们的matters: https://matters.news/@BayersShalong 我们的podcast: https://pod.link/1490805354 我们的YouTube频道: https://youtu.be/JXguGHhRrE8 我们的B站: https://space.bilibili.com/517026705
Vivian 禾: 美国排华法案中的社会性别、身体和移民筛选 -- 与纽约沙龙合办 美国历史上的排华法案是我们了解美国移民体系衍化和移民政策中制度性的种族、阶级和性别歧视的一个重要窗口。这一法案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以种族和国家为理由排斥移民的法案,由此开启了长达60年(1882-1943年)的排华时期。近年美国针对穆斯林国家、墨西哥移民以及难民移民审查的一些政策理路都与此法案一脉相承。该法案具体的实施过程不仅反映出美国移民机构对中国文化的解读和运用,同时也折射出在吸纳和排斥移民的过程中美国对于自身国界的想象、文化的塑造以及国家身份的认同与定位。 1882年排华法案以及之后一系列相关的法案禁止中国劳工进入美国,而商人、外交官、学生和教师可以获得豁免身份前往。这一选择性的条款使得对移民的筛选变得尤为重要,而移民的筛选往往离不开对移民身体的审查。此次讲座将会谈到美国移民筛选与审查如何制度化移民身体尤其是女性身体。在诸如身高、痣、疤痕位置之类的身体特征中,中国女性的小脚受到移民官的格外关注。尽管中国的缠足文化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中国和美国已经成为精英们唾弃和批判的传统恶俗,但大量的移民档案记录了小脚在当时成为中国移民成功获得豁免身份从而进入美国的手段之一。本次讲座会对以下问题进行分享:为什么在对移民的筛选中身体审查成为必不可少的环节?是什么样的历史条件使得美国移民官倾向于接受这些所谓的象征野蛮落后文化的小脚女性人群?美国人对于缠足的臆测、看法和固有成见如何影响移民局官员执行排华法案?这又与美国主流的白人女性身体文化与时尚有何关联? 主讲人: 何芳 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UCSB)历史学博士,现在NYU Shanghai “Global Perspectives on Society”项目从事博士后研究和教学工作,研究兴趣是美国族裔历史、移民、性别、身体、时尚。 线上提问:Youtube live chat 或访问SLI.DO, 输入活动码 FHE 进入提问页面: https://app.sli.do/event/dmoai4qe 给湾区文化沙龙打赏: https://www.venmo.com/Bayers-Shalong ------------------------------------------------------------------------------------------------------- 我们还有其他的信息渠道,欢迎选择你常用的平台,第一时间获得我们的活动信息: 微信公众号: 湾区文化沙龙 我们的网站: http://bayersshalong.org/ 我们的Maillist: https://mailchi.mp/37a9f0bab380/bayersshalong 我们的fb: https://www.facebook.com/bayershalong 我们的微博: https://weibo.com/u/7319836123 我们的matters: https://matters.news/@BayersShalong 我们的podcast: https://pod.link/1490805354 我们的YouTube频道: https://youtu.be/JXguGHhRrE8 我们的B站: https://space.bilibili.com/517026705
美国大选结果已经明朗,在任政府却仍然没有准备移交权力的迹象。虽然我们早已知道今次大选注定不会平凡,但相信很少人能预料到,选后景象还能这般别开生面。 联邦政府不作为使疫情迟迟无法缓解;严重疫情导致邮寄选票大量增加;邮寄选票剧增造成计票周期拉长;计票结果延迟令各种阴谋论趁虚而入;联邦政府将精力耗在各种莫须有的指控;无暇顾及甚至纵容的态度令疫情更加失控,雪上加霜。 美国传统盟友已经集体表达了告别特朗普的强烈愿望,白宫却似乎想要在短期内留下大量国际政治遗产,给美国国内政治和国际关系造成持续影响。 时隔六周,我们再次邀请到旅美政治观察人士王浩岚,盘点本届大选中的诸多看点;解析美国权力过渡制度层面的漏洞和应对;分析拜登内阁成员的背景和特点;展望美国未来的政治生态,以及华人的处境和危机。 主讲人: 王浩岚 旅美政治观察人士;微信公众号“岚目” (wlantalk);文章散见于端传媒、凤凰周刊、法制日报等多加油值媒体;播客“美轮美换”也正在持续播放他的精彩评论 线上提问:Youtube live chat 或访问SLI.DO, 输入活动码 DAXUAN2 进入提问页面: https://www.sli.do/event/mnxe7t9k 给湾区文化沙龙打赏: https://www.venmo.com/Bayers-Shalong ------------------------------------------------------------------------------------------------------- 我们还有其他的信息渠道,欢迎选择你常用的平台,第一时间获得我们的活动信息: 微信公众号: 湾区文化沙龙 我们的网站: http://bayersshalong.org/ 我们的Maillist: https://mailchi.mp/37a9f0bab380/bayersshalong 我们的fb: https://www.facebook.com/bayershalong 我们的微博: https://weibo.com/u/7319836123 我们的matters: https://matters.news/@BayersShalong 我们的podcast: https://pod.link/1490805354
『湾区文化沙龙』JustPod 杨一来聊你未必熟悉的播客风云 这一期,我们来聊聊播客(podcast)。 相信很多人都听过播客,在通勤路上,跑步健身中,日常做家务的时候。相信很多人也已经有长期 follow 的播客,无论中文还是英文,各种话题领域。 一个直观感受是,这两年,播客好像越来越火了。 在中文世界,有越做越大的喜马拉雅和新近崛起的小宇宙平台。尤其自疫情以来,似乎更多人忍不住想要表达,新创播客层出不穷。很多人也越来越习惯“在线听课”,可能还会觉得想听东西太多,时间有点不够用。 在英语世界,美国不少新闻媒体和公共广播机构也加大投入播客领域。《纽约时报》的“The Daily”就是新闻类播客的翘楚,网媒 Slate 更是创建了20多个新闻资讯类播客形成矩阵。甚至有人在讨论,播客会不会成为传统媒体新的续命方向? 主讲人: 杨一 播客与数字音频企业 JustPod 首席运营官,知名访谈类播客《忽左忽右》和媒体行业漫谈播客《去现场》的主播,既是内容创作着,也是行业研究者和推动者。 线上提问:Youtube live chat 或访问SLI.DO, 输入活动码 BOKE 进入提问页面: https://www.sli.do/event/j5hchr2q 给湾区文化沙龙打赏: https://www.venmo.com/Bayers-Shalong ------------------------------------------------------------------------------------------------------- 我们还有其他的信息渠道,欢迎选择你常用的平台,第一时间获得我们的活动信息: 微信公众号: 湾区文化沙龙 我们的网站: http://bayersshalong.org/ 我们的Maillist: https://mailchi.mp/37a9f0bab380/bayersshalong 我们的fb: https://www.facebook.com/bayershalong 我们的微博: https://weibo.com/u/7319836123 我们的matters: https://matters.news/@BayersShalong 我们的podcast: https://pod.link/1490805354
11月3日美国大选投票如即将到来。毫无疑问,这是全球即将发生最受瞩目的事件。我们邀请到炙手可热的旅美政治观察人士王浩岚老师,来湾区文化沙龙做一次难得的分享活动。王浩岚老师将带大家一起聊聊下面的内容: -- 回顾美国选举制度和历史变迁 -- 分析两党制和政治极化 -- 介绍总统大选的民调和形式 -- 前瞻国会两院选举席位得失 -- 展望最高法院未来图景 -- 拆解这次大选的潜在争议和后续变局 主讲人: 王浩岚 旅美政治观察人士;微信公众号“岚目” (wlantalk);文章散见于端传媒、凤凰周刊、法制日报等多加油值媒体;播客“美轮美换”也正在持续播放他的精彩评论 给湾区文化沙龙打赏: https://www.venmo.com/Bayers-Shalong ------------------------------------------------------------------------------------------------------- 我们还有其他的信息渠道,欢迎选择你常用的平台,第一时间获得我们的活动信息: 微信公众号: 湾区文化沙龙 我们的Maillist: https://mailchi.mp/37a9f0bab380/bayersshalong 我们的fb: https://www.facebook.com/bayershalong 我们的微博: https://weibo.com/u/7319836123 我们的matters: https://matters.news/@BayersShalong 我们的podcast: https://pod.link/1490805354
这期活动我们请到户外运动爱好者Hiker,讲讲在湾区这两年玩过的户外活动。从简单随和的尾波冲浪,到惊险刺激的山地车;从锻炼肌肉的攀岩,到内心冥想的自由潜;从湾区传统项目滑雪小课堂,到传说中的铁人三项......看看湾区户外有哪些你不知道的隐秘角落。 本期涉及到的湾区户外运动有: 滑雪 攀岩 自由潜 猎鱼 徒步 露营 登山 冲浪 山地车 尾波冲浪 滑水 骑马 铁人三项 主讲人: Hiker 湾区软件工程师。UMich硕士毕业,GO BLUE! AASI Level 1。单板一级教练 AIDA 3*。进阶自由潜水员。 来美国5年,湾区3年,认识了一群有趣的朋友于是被带入各种户外坑,把户外的乐趣分享给大家。 给湾区文化沙龙打赏: https://www.venmo.com/Bayers-Shalong 本期yt视频录播: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8nDX4daIRY Hiker 链接分享: 1. 岩馆:Planet Granite, 在Sunnyvale, Santa Clara, Belmont, San Francisco 都有分店。疫情期间需要预约,建议提前问好再去。https://planetgranite.com/ 2. 攀岩入门YouTube channel:知岩片语:Climbing Whispers。在YouTube和B站都有。Ins @climbing.whispers https://www.youtube.com/c/知岩片语 3. 湾区free diving课程,直接在网上约课即可:https://www.finsandfoamfreediving.com/ 4. 骑马,这家是为数不多我见过湾区可以跑的,预约的时候要跟她说清楚想要canter:https://pointreyesarabianadventures.us/ 5. Wakesurfing, wakeboarding, waterski: https://www.kjswatersports.com/ ------------------------------------------------------------------------------------------------------- 我们还有其他的信息渠道,欢迎选择你常用的平台,第一时间获得我们的活动信息: 微信公众号: 湾区文化沙龙 我们的Maillist: https://mailchi.mp/37a9f0bab380/bayersshalong 我们的fb: https://www.facebook.com/bayershalong 我们的微博: https://weibo.com/u/7319836123 我们的matters: https://matters.news/@BayersShalong
一杯咖啡既是许多人每天的必需,有时也是大家眼中“高大上”精致消费。身处”第三波精品咖啡运动“重镇旧金山湾区,不免会对所谓”精品咖啡“感到好奇或持怀疑态度。漫长的居家隔离更加剧了日益增长的咖啡因需求与难以出门买咖啡之间的矛盾,想入门咖啡却不知从何处起。本场湾区文化沙龙的咖啡分享会,旨在从一个咖啡爱好者/消费者的角度为”精品咖啡“祛魅,聊一聊咖啡是怎么”from fruit to cup”,提供一些简单的挑选器材、咖啡豆以及冲煮的建议,希望能帮助各位轻松地在家做一杯好咖啡。 主讲人: Samuel 湾区生活5年 精品咖啡入坑4年 给湾区文化沙龙打赏: https://www.venmo.com/Bayers-Shalong ------------------------------------------------------------------------------------------------------- 我们还有其他的信息渠道,欢迎选择你常用的平台,第一时间获得我们的活动信息: 微信公众号: 湾区文化沙龙 我们的Maillist: https://mailchi.mp/37a9f0bab380/bayersshalong 我们的fb: https://www.facebook.com/bayershalong 我们的微博: https://weibo.com/u/7319836123 我们的matters: https://matters.news/@BayersShalong
这个夏天,湾区文化沙龙邀请了几位来自艺术行业不同背景的朋友们,为大家准备了为期三周的“线上艺术馆”活动。在这一次的东亚艺术系列中,主讲人们从符号、形象、空间等视觉元素的角度,为大家深度揭秘艺术作品中鲜为人知的文化背景和创作意图。 主讲人: YY,旧金山中华文化中心艺术及项目负责,旧金山艺术学院(SFAI)艺术硕士,本科专攻影像及数字媒体技术。热爱生活的艺术工作者,向往自由平等的地球公民。 东亚国家历史源远流长,然而在广为人知的传统艺术之外,当代艺术也是东亚文化中十分独特的存在。在欧美,以唐人街为中心的文化符号仍是很多人对华人文化的主要印象。可是当下,在政治、历史、文化多种因素的影响中,华人艺术创作者的当代艺术作品正传达着与唐人街与中国城文化更深的价值——那些关于社会现象、身份认同、文化认知等不得不说的故事。 作为全美最古老的中国城,旧金山的唐人街不止于此座城市最繁华的旅游景点,以及仅次曼哈顿的美国人口密度第二大地区,这也是华人初驻美利坚的重要港口———在这些具有代表性的标签之外,当代华人艺术枝繁叶茂——而坐落在旧金山中国城的旧金山文化基金会,正在用自己的方式传达这些创作。 在这一期中,我们将从策展人的视角出发,以旧金山中国城为舞台,讲述华人艺术的独特之处和当代艺术展览背后的创作故事,以及华人当代艺术的趋势。 主要内容: 旧金山的独特华人历史与它背后的故事 解读当代华人艺术展览与趋势 艺术背后:“如何做一场展出“ 给湾区文化沙龙打赏: https://www.venmo.com/Bayers-Shalong 本期yt视频录播:https://www.youtube.com/watch?v=6SOc3gnF7Fg ------------------------------------------------------------------------------------------------------- 我们还有其他的信息渠道,欢迎选择你常用的平台,第一时间获得我们的活动信息: 微信公众号: 湾区文化沙龙 我们的Maillist: https://mailchi.mp/37a9f0bab380/bayersshalong 我们的fb: https://www.facebook.com/bayershalong 我们的微博: https://weibo.com/u/7319836123 我们的matters: https://matters.news/@BayersShalong
讲座简介: 对于关心美国政治和种族议题的朋友来说,歧视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除了个人层面出于文化及身份认同的歧视,和立法及司法层面的系统性歧视以外,少数族裔还因为他们身份标签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对于改善此种状况的方式和必要性,政治光谱的两端有着完全不一样的看法。左翼倾向认为忽略个人特征而按其所属群体的统计特性来加以处理本身就是不义,需要立法对弱势全体加以保护(比如Equal Employment Opportunity in Civil Rights Act of 1964)或者积极地为他们在相关领域提供优待(affirmative actions)。一些右翼则相信这是在获取信息成本过高的情况下,企业与社会组织追求效率与利润最大化所不可避免的结果(统计性歧视)。盲目地使用行政或法律手段加以干预会扭曲市场机制,有时甚至适得其反伤害到干预措施最初想要保护的群体。 本次讲座想要澄清统计性歧视这个经常被误用来为偏见辩护的经济学概念,并尝试说明抛弃刻板印象正确地使用信息对于弱势群体和社会的整体福祉都会有所助益。尽管我们可能没有办法找到理论上的完美解决方案,但是似乎在正反两面都有已经足够的证据表明仅仅追求无视种族标签(color blindness)对于同时增进公平和效率都是远远不够的。实用主义的政策制定者有理由在决策过程中融入种族意识(racial awareness),以保证人尽其才。作为公民和职业人士的普通人,我们出于私利也应该自我教育,以免被简单粗暴的伪科学种族叙事所蒙蔽。 主要内容: • 统计谬误如何与偏见和错误的政策互成因果 • 纠偏过程中种族意识的必要性 主讲人:钱聿杰 耶鲁大学经济学博士候选人。研究使用经济学理论模型刻画制度和技术因素对信息收集、处理和使用的影响。缺乏社会经验的扶手椅经济学家。 ------------------------------------------------------------------------------------------------------- 给湾区文化沙龙打赏: https://www.venmo.com/Bayers-Shalong 给纽约文化沙龙打赏:https://www.paypal.com/biz/fund?id=Z9J9DWPDC7FDA 本期yt录播: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KPhg0JVXsQ 反馈问卷地址:https://wj.qq.com/s2/6526118/4316/ 我们还有其他的信息渠道,欢迎选择你常用的平台,第一时间获得我们的活动信息: 微信公众号: 湾区文化沙龙 我们的Maillist: tinyurl.com/y6zazvuk 我们的fb: www.facebook.com/bayershalong 我们的微博: weibo.com/u/7319836123 我们的matters: matters.news/@BayersShalong
这个夏天,湾区文化沙龙邀请了几位来自艺术行业不同背景的朋友们,为大家准备了为期三周的“线上艺术馆”活动。在这一次的东亚艺术系列中,主讲人们从符号、形象、空间等视觉元素的角度,为大家深度揭秘艺术作品中鲜为人知的文化背景和创作意图。 主讲人: 王晓姝,南开大学物理本科,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艺术硕士,中国传统文化爱好者,曾为原生艺术工作志愿者,现从事艺术教育工作。 常有人说敦煌壁画是一部艺术史,在中国传统壁画中有很多精美的形象与符号,这些画面都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记录着华夏文明与佛教文化的融合与发展。从观音菩萨的多种形象,到壁画中花的种类和数目,这些令人惊叹的每一个细节背后都蕴含了特殊的意义。 本次沙龙将围绕敦煌壁画、唐卡和汉地绘画、法海寺壁画,解读在华丽的艺术外衣之下,这些图像中更为深层的文化隐喻。而画面中人物的相貌、衣着、所处的位置等等,除了审美价值外,还向观众传达了怎样的宗教理念——在这一期的沙龙里,我们就来一起聊聊这些问题。沿着古人留下的艺术作品,去一探他们的精神世界。 主要内容: 敦煌壁画、唐卡和汉地绘画、法海寺壁画中观音的多种形象 法海寺壁画里观音旁边的韦驮菩萨背后的故事 法海寺壁画中的植物:荷花、牡丹、百合与在佛教中的特殊含义 壁画中泛图像化的隐喻 给湾区文化沙龙打赏: https://www.venmo.com/Bayers-Shalong 本期yt录播: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6OTpRXKQK10 ------------------------------------------------------------------------------------------------------- 我们还有其他的信息渠道,欢迎选择你常用的平台,第一时间获得我们的活动信息: 微信公众号: 湾区文化沙龙 我们的Maillist: https://mailchi.mp/37a9f0bab380/bayersshalong 我们的fb: https://www.facebook.com/bayershalong 我们的微博: https://weibo.com/u/7319836123 我们的matters: https://matters.news/@BayersShalong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