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介绍:科技伦理问题在信息科技领域愈发获得重视。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带来了资讯爆炸,也包括真伪难辨的信息;人工智能可以提高效率,但也有人担忧它是否会威胁人类的未来;无孔不入的大数据网络提供了便利,却令网络个人隐私保护成为一个问题。网络技术给大部分人提供了更多资讯和便捷,同时也可能令弱势人群成为被技术抛弃和遗忘的群体。为了厘清技术与人类社会的复杂关系和科技伦理的种种迷思,我们邀请到几位在相关领域的研究专家来一一解读。 主讲人介绍 主讲人:廖庆子 IBM Thomas J. Watson Research Center研究员,UIUC计算机科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人机交互,人与人工智能交互,可解释性人工智能,和对话机器人。 主讲人:王大阔 IBM Thomas J. Watson Research Center研究员。UC Irvine信息科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自动化人工智能,对话机器人,人与人工智能合作。 讲座要点: 这期沙龙我们请到IBM Watson研究所的两位科学家为我们解读可解释的人工智能,以及人工智能和人类合作的现状与未来。 [00:00:00] 介绍 [00:03:00] 上半场:以人为本 [00:05:00] 什么是人工智能 -- 目的:预测与分类 [00:10:00] -- 各种AI算法 [00:12:00] -- 人工智能的应用 [00:16:00] 以人为本的AI设计 [00:17:30] -- 案例分析: IBM autoAI [00:19:00] -- 案例分析: responsible and fair AI [00:22:30] -- 案例分析: interpretable and explainable AI [00:26:30] -- 大公司AI设计章程 [00:28:30] AI作为人类的合作伙伴 [00:30:30] -- 案例:医疗健康领域 [00:46:00] -- 案例:教育领域 [00:52:00] 未来展望:具有合作精神的AI [00:54:00] 下半场:可解释性 [00:57:00] 为什么要可解释的人工智能 [01:00:00] 达到可解释性的方法 [01:09:00] 提供ai解释性的开源工具 [01:10:30] 可解释性与AI伦理 [01:12:30] -- 可解释性作为以人为本AI的基础 [01:14:00] -- 无歧视AI [01:19:30] -- 可解释性帮助决策、评估 [01:22:30] 可解释性面临的挑战 -- 挑战1:没有通用答案 [01:27:30] -- 挑战2:人与AI在解释上的区别 [01:30:00] -- 挑战3:可解释性的局限 [01:35:00] Q&A 线上提问:请访问SLI.DO, 输入活动码 #AIFHM 进入提问页面: https://app.sli.do/event/azm0pvxo 给湾区文化沙龙打赏: https://www.venmo.com/Bayers-Shalong ------------------------------------------------------------------------------------------------------- 我们还有其他的信息渠道,欢迎选择你常用的平台,第一时间获得我们的活动信息: 微信公众号: 湾区文化沙龙 我们的网站: http://bayersshalong.org/ 我们的Maillist: https://mailchi.mp/37a9f0bab380/bayersshalong 我们的fb: https://www.facebook.com/bayershalong 我们的微博: https://weibo.com/u/7319836123 我们的matters: https://matters.news/@BayersShalong 我们的podcast: https://pod.link/1490805354
系列介绍:科技伦理问题在信息科技领域愈发获得重视。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带来了资讯爆炸,也包括真伪难辨的信息;人工智能可以提高效率,但也有人担忧它是否会威胁人类的未来;无孔不入的大数据网络提供了便利,却令网络个人隐私保护成为一个问题。网络技术给大部分人提供了更多资讯和便捷,同时也可能令弱势人群成为被技术抛弃和遗忘的群体。为了厘清技术与人类社会的复杂关系和科技伦理的种种迷思,我们邀请到几位在相关领域的研究专家来一一解读。 主讲人介绍 沈粹华,UC Davis大学传播学系副教授,《计算通信研究》杂志副主编。 研究方向为在线社交网络和虚拟世界中的用户行为,社交媒体中的虚假信息。 讲座要点: 辨别充斥网络和社交媒体的虚假信息(misinformation)是所有现代人不得不面对的常态化课题,这在近年美国政治生态中表现尤其明显。从哪些渠道获得信息,会影响一个人对真实世界的认知和判断,因此筛选、辨别信息尤为重要。然而,“净化”信息也同样面临困境和争议:谁有权力来判定?谁有责任去执行?虚假信息和言论自由的边界又在哪里?这些问题十分重要,解答这些问题却并不简单。 这期沙龙我们请到传播学和虚假信息研究的专家,UC Davis大学的沈粹华教授,为我们解读虚假信息的现状和未来。我们将谈到: 【0:00】:介绍 【3:15】:主讲开场 【7:30】:Mis-/dis-information 的定义 - 为何有学者不建议使用“fake news”的说法? - Mis-/dis-information 在中文语境下的对标是什么? - Misinformation 主要活跃于哪些话题场域? - 学界对 misinformation 的研究有哪些关注点和新方向? 【25:10】:Misinformation 的识别 - Twitter 机器人怎样识别 misinformation? - 用过机器学习识别 misinformation 有哪些局限? - 使用人工识别 misinformation 有哪些优势? - 人工识别 misinformation 的事实核查机构/项目有哪些? - 大媒体是怎样进行事实核查的?为何仍会产生bias? 【37:15】:主讲所在团队对识别虚假图片的研究 - 为何权威大媒体也上了PS图片的当? - 未经PS造假的真实图片也会造成 misinformation 吗? - 人会因为哪些因素而相信一张图片的真实性?这些因素可靠吗? - 人会因为哪些因素而识破一张假图片?研究结论是否足够积极? 【1:03:45】:业界事实核查有哪些不同方法和形式? 【1:11:07】:用户可以怎么办? - 与技术发展相比,人识别 misinformation 的能力有多弱? - 影响人识别 misinformation 的两大因素是什么? - 怎样提高数字媒介素养? - 怎样改善对议题先入态度? 【1:16:48】:平台应该怎么办? - 社交媒体平台的管控现状如何? - 社交媒体平台是否有权力和责任管控言论? - 美国《通讯规范法案》第230条规定了什么? - 平台功能有哪些改进空间? 【1:33:32】:观众提问: - 客观、无偏见的报道存在吗?怎样看待新闻的客观性? - 主流媒体对国际和国内新闻的事实审查机制是否不同? - 法律应该如何应对 misinformation 的生产者和传播者? - 怎样才知道自己不是在传播假消息?如何保护自己或老人不被假消息“洗脑”? - 评价读者、观众媒体素养的意义是什么? - 社交媒体中的 misinformation 是社会问题的原因还是表征? - 用机器学习识别假消息的前景如何?有哪些无法克服的局限吗? 给湾区文化沙龙打赏: https://www.venmo.com/Bayers-Shalong ------------------------------------------------------------------------------------------------------- 我们还有其他的信息渠道,欢迎选择你常用的平台,第一时间获得我们的活动信息: 微信公众号: 湾区文化沙龙 我们的网站: http://bayersshalong.org/ 我们的Maillist: https://mailchi.mp/37a9f0bab380/bayersshalong 我们的fb: https://www.facebook.com/bayershalong 我们的微博: https://weibo.com/u/7319836123 我们的matters: https://matters.news/@BayersShalong 我们的podcast: https://pod.link/1490805354
旷日持久的疫情让全球数以亿计的人们不得不居家隔离,也让我们不得不远离曾经触手可得的文化生活。上一次去电影院看一场电影,去Livehouse听一场音乐会,去小剧场看一场戏剧仿佛都是久远得看不清面貌的回忆了。然而,得益于流媒体的蓬勃发展,看电影和听音乐的体验似乎都可以在网上找到也许不完美但也说得过去的替代体验。唯有戏剧,似乎没办法轻易地找到替代体验。一方面,戏剧的排练需要剧组和演员在剧场实地进行频繁的交流;另一方面,演出时每场戏也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一场戏剧都是在线下由观众和演员在一个共同空间内一起塑造的即时的体验;这一切似乎都在说,也许戏剧没有办法被流媒体和数字技术轻易地取代。然而,真的是这样么?戏剧临场感有没有办法通过别的方式来塑造?排练和录制有没有办法通过远程的方式实现? 本期,我们有幸邀请到了Out of the Blue戏剧剧团的实验声音戏剧《想象场》的主创团队,与斯坦福非鱼剧社线上戏剧《哗变》的主创团队,来聊聊她们线上制作戏剧的经验和趣事,以及她们如何在隔离状态下探索新的戏剧语言。 本期活动包含《想象场》和《哗变》两部线上戏剧为期三天在蒙太奇平台的展映,以及主创团队的对谈直播。具体时间请查看海报或本文末的活动信息。 ----------------------------------------------嘉宾---------------------------------------------- 主持人 曲悦鸣 创意制作人,导演,戏剧构作;《想象场Imaginarium》北美联合制作人。Emerson College戏剧专业毕业,波士顿双语戏剧公司CHUANG Stage创始人及执行总制作,作为联合制作人就职于波士顿地方剧院Company One。国家戏剧学院(NTI)客座校友导演,美国舞台导演协会预备成员。 对谈嘉宾 蔡佳岚 蔡佳岚是一名自由职业戏剧艺术家,来自武汉,毕业于伦敦东十五表演学院,目前居住在中国。她在2016年至2019年在伦敦学习和工作,曾是《The Ridiculous Darkness》(Gate Theatre)的助理导演,以及独角戏《Elsewhere》(Camden People's Theatre)的编剧/表演者。她致力于创作能跨越国境引起普遍共鸣的作品。《想象场》总导演。 Jennifer Wu 毕业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数据科学家,数据分析高级主管。2019年加入非鱼剧社,参演过话剧《压迫》。在2020年末非鱼剧社贺岁制作《哗变》中担任导演。 贾豫 TikTok软件工程师。非鱼剧社线上话剧《哗变》制作人。曾担任话剧《灵魂拒葬》副导演,出演话剧《群猴》、《无人生还》等。 孙研 17年就读于斯坦福期间加入非鱼剧社,是剧社的早期成员之一,纯业余的演员和戏剧人。在非鱼剧社中参演过《哥本哈根》《车站》等作品,也担任过副导演、舞监、制作人等其他职位。在《哗变》中饰演被告辩护律师格林渥。 陈序 伯克利和斯坦福校友,Facebook芯片设计师,业余时间在湾区做独立音乐人和演员。通过参演《灵魂拒葬》加入了非鱼剧社,在《哗变》中饰演检察官查理。 ----------------------------------------------作品简介---------------------------------------------- 互动式声音作品《想象场 Imaginarium》Media Quotes ”一场同时性的庆典” — Londongrip.co.uk “一场绝顶美妙的享受。” — ArtsCulture “革命性的创意形式” — RAZZ “这是一部突破性的作品。他们仔细考虑了如何制作一个息息相关又与众不同的作品,同时也意识到我们所处的艰难时期会给多少人带来影响。...从头至尾都是不可思议的旅程。” — North West End UK “到了下半场,我完全被折服了。即使全世界此刻都在经历类似的事件,一种共同的人性无疑这部戏是最值得体验的主题。” — LondonTheatre1 “随着真实世界的逃离在此刻变得逐渐不可能,《想象场》这样的作品令人耳目一新,用技术为我们所处的空间中增添了富有想象力的浪漫气息。” — A Younger Theatre “在日常之上打开了我们的感官。” — The Reviews Hub 《想象场》是什么? 流动的水、梦境、狭小的衣橱、左邻右舍、刹那间又来到世界末日...... 在视角和感官体验的不断变换中,观察并重塑着周遭的日常环境; 在立体多声道筑起的精妙灵动空间里,跟随讲述者的磁性声线, 与远方的观众在同一时间漫游、探索、自由舞动, 看见你全新的房间。 创作于全球疫情和剧院关闭时期,互动式,“身临其境”声音作品《想象场》让观众能够在自己的卧室中体验空间的无限可能。在58分钟的过程中,《想象场》将卧室空间转变成了新的剧场,让人们去探索、玩耍,使得我们在物理限制中得以通过想象力寻找自由,在隔离的条件下重新建立人与人、人与世界的联系。这部沉浸式的声音戏剧体验中,发现小小卧室内的全新世界。 把你的耳朵交给我们,带上你的想象力和好奇心,在《想象场》中一同飞越梦境与现实的界限吧。 线上戏剧《哗变 The Caine Mutiny》剧情梗概 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场。美国海军舰艇“凯恩号”在执行任务期间,遭遇极端天气,与舰队失联。在暴风巨浪中,发生了一场震惊全军的哗变。“凯恩号”执行官马瑞克引用海军军规184条,解除了舰长魁格的职务。 《美国海军军规》 184条:如果出现极为不寻常的情况,下属可以解除指挥官的职务,可通过逮捕他或将他纳入病人名单,这种形式必须经过海军部门的同意,除非情况不允许有任何延迟;解除指挥官或者推荐此种行为的军官和其他认同的人一样,要求承担相同的责任,并要求作出合理的解释。 最终“凯恩号”得以脱险,但马瑞克没有逃脱军事法庭的审判。 一场哗变,暴露了船舰上被掩藏已久的矛盾,也揭开了冰冷制度所无法完全解答的人性复杂。这究竟是一场蓄谋已久的篡权夺位,还是一次至暗时刻的挺身而出? 黑幕已然落下,风暴正在来袭。一月二十三日,真相即将大白。 ----------------------------------------------本期沙龙合作方---------------------------------------------- 洛杉矶文化沙龙 纽约文化沙龙 蒙太奇平台 非鱼剧社 Out of the Blue剧社 给湾区文化沙龙打赏: https://www.venmo.com/Bayers-Shalong ------------------------------------------------------------------------------------------------------- 我们还有其他的信息渠道,欢迎选择你常用的平台,第一时间获得我们的活动信息: 微信公众号: 湾区文化沙龙 我们的网站: http://bayersshalong.org/ 我们的Maillist: https://mailchi.mp/37a9f0bab380/bayersshalong 我们的fb: https://www.facebook.com/bayershalong 我们的微博: https://weibo.com/u/7319836123 我们的matters: https://matters.news/@BayersShalong 我们的podcast: https://pod.link/1490805354 我们的YouTube频道: https://youtu.be/JXguGHhRrE8 我们的B站: https://space.bilibili.com/517026705
Ep. 038 穿越前必上的语言学课:汉语及其方言的前世今生 by 周煜楼 - 下期【湾区文化沙龙】 讲座介绍 汉语的前世今生,众说纷纭。或谓“日语朝鲜语都是汉语的方言”,或谓“粤语是唐朝的官话”,或谓“北京话是满化汉语”,这些流言是真是假(提示:是假)?为何四川话要远比粤语、闽南语等其他南方话好懂?为何《诗经》那么多诗不能押韵?为何酪、各这样的形声字发音完全不同?本期沙龙将带你走进汉语语音的发展史、拨开笼罩在汉语身上的重重迷雾。 主讲人介绍 周煜楼 湖南人,土家族,斯坦福大学语言学学士、计算机科学硕士,B站翻唱区非著名前up主,《一小时入门四川话》主讲人 详情与讲义:http://bayersshalong.org/037-linguistic/ 给湾区文化沙龙打赏: https://www.venmo.com/Bayers-Shalong ------------------------------------------------------------------------------------------------------- 我们还有其他的信息渠道,欢迎选择你常用的平台,第一时间获得我们的活动信息: 微信公众号: 湾区文化沙龙 我们的网站: http://bayersshalong.org/ 我们的Maillist: https://mailchi.mp/37a9f0bab380/bayersshalong 我们的fb: https://www.facebook.com/bayershalong 我们的微博: https://weibo.com/u/7319836123 我们的matters: https://matters.news/@BayersShalong 我们的podcast: https://pod.link/1490805354
Ep. 038 穿越前必上的语言学课:汉语及其方言的前世今生 by 周煜楼 - 上期【湾区文化沙龙】 讲座介绍 汉语的前世今生,众说纷纭。或谓“日语朝鲜语都是汉语的方言”,或谓“粤语是唐朝的官话”,或谓“北京话是满化汉语”,这些流言是真是假(提示:是假)?为何四川话要远比粤语、闽南语等其他南方话好懂?为何《诗经》那么多诗不能押韵?为何酪、各这样的形声字发音完全不同?本期沙龙将带你走进汉语语音的发展史、拨开笼罩在汉语身上的重重迷雾。 主讲人介绍 周煜楼 湖南人,土家族,斯坦福大学语言学学士、计算机科学硕士,B站翻唱区非著名前up主,《一小时入门四川话》主讲人 线上提问:Youtube live chat 或访问SLI.DO, 输入活动码 #YIL 进入提问页面: https://app.sli.do/event/8jt6qlac 欢迎加入我们在 Clubhouse 的 after party: https://www.joinclubhouse.com/event/m26L90ap 给湾区文化沙龙打赏: https://www.venmo.com/Bayers-Shalong ------------------------------------------------------------------------------------------------------- 我们还有其他的信息渠道,欢迎选择你常用的平台,第一时间获得我们的活动信息: 微信公众号: 湾区文化沙龙 我们的网站: http://bayersshalong.org/ 我们的Maillist: https://mailchi.mp/37a9f0bab380/bayersshalong 我们的fb: https://www.facebook.com/bayershalong 我们的微博: https://weibo.com/u/7319836123 我们的matters: https://matters.news/@BayersShalong 我们的podcast: https://pod.link/1490805354
本期沙龙与 纽约文化沙龙 合办 中国代孕产业处在“灰色地带”是什么概念?代孕产业到底经营的是什么?谁在参与?他们又是如何理解这个“行业”的?代孕是一个独立的产业还是有其他周边产业的支持?代孕应该被彻底禁止吗?代孕可以被彻底禁止吗?这些问题不仅困扰大众,也影响着法律、伦理学的研究和政府政策的制定与实施。要解答这些问题,我们有必要进入田野,考察代孕产业具体是如何运作的。 本次讲座将会分为三个主要部分,通过对田野调查的分析来理顺这些问题。第一个部分关注的是代孕作为一个“灰色产业”的状况,讨论它在过去十几年间的发展,它与其他地下产业之间的关系、与监管之间的关系。了解了代孕产业的发展之后,我们将在第二部分讨论委托方和代妈的动机,并将其放置在社会、经济、文化的语境中理解。这引出了更加核心的问题,也是代孕最困扰人们的问题——究竟谁才是母亲?代妈是否在出售孩子,而委托父母是否在购买孩子?针对这一点的讨论将在第三部分进行。试管婴儿技术,将母亲角色拆分成了基因、妊娠、养育三部分,似乎带来了亲属关系认知的混乱,但人们会灵活、有策略利用生物学和文化上的知识,对新型的亲属关系进行解读。 主讲人: 李在洲 剑桥大学社会学系博士在读,研究方向为生育和性别社会学,现关注中国的商业代孕问题 详情与讲义:http://bayersshalong.org/036-surrogate-4/ 给湾区文化沙龙打赏: https://www.venmo.com/Bayers-Shalong ------------------------------------------------------------------------------------------------------- 我们还有其他的信息渠道,欢迎选择你常用的平台,第一时间获得我们的活动信息: 微信公众号: 湾区文化沙龙 我们的网站: http://bayersshalong.org/ 我们的Maillist: https://mailchi.mp/37a9f0bab380/bayersshalong 我们的fb: https://www.facebook.com/bayershalong 我们的微博: https://weibo.com/u/7319836123 我们的matters: https://matters.news/@BayersShalong 我们的podcast: https://pod.link/1490805354
本期沙龙与 纽约文化沙龙 合办 本次讲座的立论前提是:关于代孕的公共讨论一定要回到女权的基点,然后可以看到它原非孤立,而是联系到其他女权者已经长期关注的社会问题。例如:生育所造成的女性不利,以及一些女权者持续讨论的元命题,例如:受剥削女性的无奈 VS 女性的自由选择。因此这一讲座的主张之一是还原代孕议题的面向,并且觉察这一议题在全球交叉性不平等背景下的展现,为生育、母职经验下以及更广泛的女性的身体的解放提出可能的公共性导向,以及由此进一步发展反思与批判的女权对话, 本次讲座也将试图理解代孕现象给中国女权者带来的愤怒,然而这种愤怒或许是今日中国女权备受阻击之时的一种设防?简单来说,是否反对代孕为何成为一些女权者所设的基本甄别题?从这一点出发,将试图探究当下中国女权生态的演变及构成,并提出女权者在这艰难的状态中可能选择的位置。这其实是一个相当困难的话题,然而讲者愿意尝试并且决心首先将自己的困惑和挣扎作为一个示例。 主讲人: 吕频 女权活动家,女权之声创始主编 线上提问:Youtube live chat 或访问SLI.DO, 输入活动码 #LVP 进入提问页面: https://app.sli.do/event/tlx2rdea 欢迎加入我们在 Clubhouse 的 after party: https://www.joinclubhouse.com/event/xjvqQW57 给湾区文化沙龙打赏: https://www.venmo.com/Bayers-Shalong ------------------------------------------------------------------------------------------------------- 我们还有其他的信息渠道,欢迎选择你常用的平台,第一时间获得我们的活动信息: 微信公众号: 湾区文化沙龙 我们的网站: http://bayersshalong.org/ 我们的Maillist: https://mailchi.mp/37a9f0bab380/bayersshalong 我们的fb: https://www.facebook.com/bayershalong 我们的微博: https://weibo.com/u/7319836123 我们的matters: https://matters.news/@BayersShalong 我们的podcast: https://pod.link/1490805354
本期沙龙与 纽约文化沙龙 合办 在近日关于代孕的公共讨论中,无论是“反对一切形式”还是“支持合法化”的声浪,对于包括代孕在内的辅助生殖技术,都缺乏临床医学角度的充分理解。与中国古代或者西方《圣经》 里提到的“借腹生子”的传统代孕相比,现代医学的代孕技术融合了成百上千种科学创新。在讨论与如此复杂的医疗手段相关的伦理、人权、法理问题之前,让我们先一起来理清楚代孕的一些身理和心理的关键信息点。 可以说,每一个母亲的安全分娩和每一个孩子的健康诞生,都是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的生命奇迹。作为给这个曲折过程来保驾护航的辅助生殖学,到底包含了什么?而这些技术是如何在不同程度地,打破了自然怀孕分娩里,基因、妊辰和目标家庭之间的等号?而代孕又是如何在这个大框架下进行的?除了目标家庭“不想”怀孕外,代孕的医学指征(原因)又有哪些? 本次讲座除了基本的科普,更试图以“患者为中心”的视角来检视代孕中各参与人的身理和心理临床结果 (clinical outcome)。经历代孕后,怀孕母亲的心理身体健康状况是怎么样的?代孕和非代孕的孩子成长发育有哪些不同?目标家庭,包括LGBT家庭,代孕前后的情况又是如何?这些问题上,我们有哪些迷思,哪些有可靠的答案,而哪些又尚未知晓,需要进一步研究? 主讲人: 夏沪川 宾夕法尼亚大学神经科学博士,临床医学博士候选人 线上提问:Youtube live chat 或访问SLI.DO, 输入活动码 #XHC 进入提问页面: https://app.sli.do/event/hvuhaoej 欢迎加入我们在 Clubhouse 的 after party: https://www.joinclubhouse.com/event/m2nbakE6 给湾区文化沙龙打赏: https://www.venmo.com/Bayers-Shalong ------------------------------------------------------------------------------------------------------- 我们还有其他的信息渠道,欢迎选择你常用的平台,第一时间获得我们的活动信息: 微信公众号: 湾区文化沙龙 我们的网站: http://bayersshalong.org/ 我们的Maillist: https://mailchi.mp/37a9f0bab380/bayersshalong 我们的fb: https://www.facebook.com/bayershalong 我们的微博: https://weibo.com/u/7319836123 我们的matters: https://matters.news/@BayersShalong 我们的podcast: https://pod.link/1490805354 我们的YouTube频道: https://youtu.be/JXguGHhRrE8 我们的B站: https://space.bilibili.com/517026705
从外人看起来,2020年对于生活在洛杉矶的3D Motion Graphic视觉艺术家Curry Sicong Tian(田咖喱)来说,是收获颇丰的一年:先是受邀参加了鼎鼎有名的Motion Plus Design Conference和Maxon 3D Motion Design Show做演讲嘉宾,然后是毕业设计赢下了第47届Student Oscars另类/实验类别唯一的金奖,最后是纷至沓来的来自福禄寿乐队, Deftones, 乃至Tod’s的合作邀请。然而面对诸多的荣誉与机会,咖喱感受到的更多不是欣喜,而是如同站在风云突变的十字路口般的不安与焦躁:未来应该往何处去?究竟是把握住当下的机会做一位更成功更有名的Motion Graphic Designer,还是像她一如既往地那样重新起航,再次出发寻找新的语言和表达? 也许是艺术形式的原因,咖喱的作品经常给人一种赛博朋克式的未来感与富含东方宗教意味的神秘感,但她却经常形容她自己为一个“古板,恋家,不太会使用高科技,拒绝当代生活的普通人”。这种矛盾带来的撕裂与抽离感始终贯穿在咖喱的生活与创作当中。一方面,它是灵感的来源,塑造了咖喱设计的核心,拟像现实主义;但另一方面,它也带来了许多个人生活上的困境与难题。 本周日,作为洛杉矶文化沙龙联合创始人的咖喱,在她离开美国之际来到沙龙,与我们聊聊她的生活与创作,收获与挣扎。 本周日的沙龙分享主要内容包括: 什么是3D Motion Graphics Design?北美Animation与Motion Graphic Design行业概况 从平面到3D MoGraph,从设计到叙事:我的野蛮生长史 Simulacra与拟像现实主义:真实与虚拟的一体两面 主讲人:田思聪(咖喱) 洛杉矶文化沙龙 LA Stories联合创始人 本科清华大学读视觉传达和新闻与传播学,现居洛杉矶,视觉艺术家,独立导演。涉及领域:实验短片,电影,平面设计,摄影,话剧,VJ。 悲观主义者,缓慢古板,幼稚感性。 https://currytian.com/ 给湾区文化沙龙打赏: https://www.venmo.com/Bayers-Shalong ------------------------------------------------------------------------------------------------------- 我们还有其他的信息渠道,欢迎选择你常用的平台,第一时间获得我们的活动信息: 微信公众号: 湾区文化沙龙 我们的网站: http://bayersshalong.org/ 我们的Maillist: https://mailchi.mp/37a9f0bab380/bayersshalong 我们的fb: https://www.facebook.com/bayershalong 我们的微博: https://weibo.com/u/7319836123 我们的matters: https://matters.news/@BayersShalong 我们的podcast: https://pod.link/1490805354 我们的YouTube频道: https://youtu.be/JXguGHhRrE8 我们的B站: https://space.bilibili.com/517026705
本期沙龙与 纽约文化沙龙 合办 最近在中文互联网引发热烈讨论的妊娠代孕行为,从1986年首例成功至今不过三十多年历史,但这项技术直指人类最核心的生殖繁衍行为,冲击着传统的家庭观念和养育后代的模式,关于合法化与商业化的讨论触及到法律、道德、伦理、政治、经济等诸多领域,对整个社会,特别是女性,影响广泛、深远。 遗憾的是,面对这个复杂的社会议题,这次讨论浪潮中所呈现的主要是站队式的、口号式的批判,掩盖了问题背后的诸多面相和复杂关联,也从侧面反映了一些对技术本身的迷思和不切实际的想象。因此,我们策划了这个系列沙龙,邀请了五位各领域的学者,从公共讨论、临床医学、女性权益、法律与政治哲学、中国田野调查等角度,试图对代孕问题提供多方位的、深入的探讨。 主讲人: 孙金昱 伦敦大学学院政治学博士,高校教师 线上提问:Youtube live chat 或访问SLI.DO, 输入活动码 #SJY 进入提问页面: https://app.sli.do/event/rzewswgi 欢迎加入我们在 Clubhouse 的 after party: https://www.joinclubhouse.com/event/M8Lw9Okb 给湾区文化沙龙打赏: https://www.venmo.com/Bayers-Shalong ------------------------------------------------------------------------------------------------------- 我们还有其他的信息渠道,欢迎选择你常用的平台,第一时间获得我们的活动信息: 微信公众号: 湾区文化沙龙 我们的网站: http://bayersshalong.org/ 我们的Maillist: https://mailchi.mp/37a9f0bab380/bayersshalong 我们的fb: https://www.facebook.com/bayershalong 我们的微博: https://weibo.com/u/7319836123 我们的matters: https://matters.news/@BayersShalong 我们的podcast: https://pod.link/1490805354
新冠疫苗的现状解读与科普 距离武汉封城已一周年整。新冠疫情在全球范围内累计造成超过两百万人死亡,而目前美国的感染人数已近两千五百万。 令人振奋的是消息是,随着2021年的到来,多家疫苗成功上市,全球各地都开始推进新冠疫苗的接种。飞速增长的临床数据和铺天盖地的疫苗新闻,在给人带来希望的同时,也造成了许多的问题与误解。因此,我们特别邀请斯坦福从事相关研究的学者们为沙龙的观众们解读当前数据,并解答以下常见问题: 目前都有哪些新冠疫苗?分别都是什么作用原理? 为什么新冠疫苗不到一年就可以上市? 疫苗对新冠病毒突变有效吗?mRNA疫苗大概能保护多久? 感染了新冠病毒还要打疫苗吗? 疫苗副作用大吗?过敏的风险有多高?打疫苗是否利大于弊? 主讲人: 罗威 中国药科大学学士/硕士,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博士,斯坦福大学免疫学博士后,即将出任印第安纳大学助理教授。研究方向:B细胞与疫苗 张文明 南加州大学生物学博士,斯坦福大学基础生命科学研究科学家,研究方向:呼吸系统疾病和过敏免疫 线上提问:Youtube live chat 或访问SLI.DO, 输入活动码 #mRNA 进入提问页面: https://app.sli.do/event/p0u3h03z 给湾区文化沙龙打赏: https://www.venmo.com/Bayers-Shalong ------------------------------------------------------------------------------------------------------- 我们还有其他的信息渠道,欢迎选择你常用的平台,第一时间获得我们的活动信息: 微信公众号: 湾区文化沙龙 我们的网站: http://bayersshalong.org/ 我们的Maillist: https://mailchi.mp/37a9f0bab380/bayersshalong 我们的fb: https://www.facebook.com/bayershalong 我们的微博: https://weibo.com/u/7319836123 我们的matters: https://matters.news/@BayersShalong 我们的podcast: https://pod.link/1490805354 我们的YouTube频道: https://youtu.be/JXguGHhRrE8 我们的B站: https://space.bilibili.com/517026705
口音说 - 言语治疗师带你突破口语沟通的瓶颈 每个人都有口音,口音是口语表达的一部分,代表着一个人的身份和社会认同。但是在很多多语种的社会体系中,有口音者会被贴上“非标准化”的标签,而能够称自己为没有口音则变成了一种主流特权。 随着新冠疫情带来的大规模居家工作,很多人不得不从传统面对面沟通转成大量的在线会议。对于有着天南海北口音的非英文母语者来说,在线会议经常会扩大个体沟通上的不同特色和风格。这些可能会导致很多人学习和工作场合沟通上的困难: 无法被同学/同事和老师/上司理解,经常被要求重复自己所说的信息,以及对汇报演讲等的负面情绪如焦虑和恐惧等。 这次讲座将会从沟通障碍科学的角度,用言语治疗师的临床案例对以下问题进行分享: 1. 口音是如何形成的? 2. 中文母语者有哪些常见的英文口语特色? 3. 如何突破口语沟通上的瓶颈? 讲座最后会有分组实战练习,欢迎大家登陆Eventbrite报名参与。 主讲人: 都瑶 美国言语语言听力协会认证治疗师,加州大学尔湾分校(UCI)信息科学博士,德州大学奥斯丁分校(UT-Austin)言语病理学硕士。现任美国新泽西Monmouth University言语治疗系助理教授/临床督导,研究方向是针对特殊需求和双语儿童的教育医疗科技产品研发;曾在儿科诊所、自闭症特殊需求学校、老年康复中心和医院等机构为自闭症、口吃、失语症、老年认知障碍等病患提供治疗。 李橙 美国圣地亚哥州立大学大学言语治疗硕士学位(辅修双语教学及口音矫正),美国言语语言听力协会认证治疗师,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食品科学硕士,工商管理硕士在读,现于南加州成人康复中心任职,并兼任广州特教名家工作室言语治疗师及特教老师导师。目前临床言语语言治疗重点为成人术后/卒中失语症和吞咽康复、老年吞咽治疗及认知症照顾、头颈部癌症吞咽治疗,帕金森氏症吞咽及LSVT嗓音治疗、及儿童和成人美式英语口音矫正。 高晓君 美国言语语言与听力协会认证言语治疗师 ,美国孟菲斯大学(University of Memphis)言语治疗硕士学位,拥有多年在美国儿童医院康复科的工作经验,并持有国内教师资格证。擅长领域包括儿童语言言语发育迟缓或障碍、自闭症导致的沟通障碍、婴幼儿摄食吞咽障碍和LSVT嗓音康复法。曾担任美国“带给我希望(Bring me Hope)”孤残夏令营志愿者负责人;知乎言语病理学科普专栏Giving Voice作者之一。 林靖怡 美国言语语言与听力协会认证治疗师, 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UNC-Chapel Hill)言语及听力科学硕士学位。多年成年/老年人和儿童语言、言语、嗓音、吞咽方面临床经验。 线上提问:Youtube live chat 或访问SLI.DO, 输入活动码 #ACCENT 进入提问页面: https://app.sli.do/event/zb3wm396 给湾区文化沙龙打赏: https://www.venmo.com/Bayers-Shalong ------------------------------------------------------------------------------------------------------- 我们还有其他的信息渠道,欢迎选择你常用的平台,第一时间获得我们的活动信息: 微信公众号: 湾区文化沙龙 我们的网站: http://bayersshalong.org/ 我们的Maillist: https://mailchi.mp/37a9f0bab380/bayersshalong 我们的fb: https://www.facebook.com/bayershalong 我们的微博: https://weibo.com/u/7319836123 我们的matters: https://matters.news/@BayersShalong 我们的podcast: https://pod.link/1490805354 我们的YouTube频道: https://youtu.be/JXguGHhRrE8 我们的B站: https://space.bilibili.com/517026705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